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就存在于艺术家的心中了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9关键词:作品

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就存在于艺术家的心中了吗?

点赞1、吕梁市 网友:陌上月

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必先存在于艺术家心中,这点毋庸置疑。

有一个成语叫“庖丁解牛”,其意思很明了,庖丁由于对牛的各个身体组织结构非常熟悉,他才能游刃有余地分割好牛肉。

此成语的引申意思为,一个人经过了反反复复的动手,完全掌握了一些事情的规律和变化,他做起事情才不会无处下手,能尽善尽美的做好一件事。



创作艺术时,同样要做到庖丁解牛的程度,方可看清艺术的内在变化规律,最起码,不会创作外行的、看起来似是而非的伪艺术来。

对画家来说,画画前必先立意,立意就是确定要画什么样的主题和内容,待立意完成,则开始构思,即在大脑储存里寻找跟立意匹配的形象。



比如,画家要画一名美女,他脑子里首先必须有一个比较清晰和完整的美女形象,瓜子脸,柳叶眉,杏眼,樱桃小口,纤纤玉手,修长美腿,魔鬼身体,等等。

只有这些完美元素被画家熟记于心,画家才具备了描绘美女的首要条件。否则,画家心中若无美女,他不可能画出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美女形象。



之后,画家依靠高超技巧和成熟笔法,把所有美好元素一五一十地扭结在一起,才可以组合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所有具备感染力的作品都这样生成。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认真观察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方可把许多元素存储进大脑,它们就是艺术家从生活中收集到的基础素材。


到创作时,依据主题,反复筛选,从大脑中过滤出最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素材,再把它们一步步加工和美化,最终生成艺术形象。

因为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存在于艺术品之前,是艺术家在正确的时间,把它们整合、提炼、美化后,形成的一种理想型形象,有生活的气息和厚度,因此,观者欣赏起来,有似曾相识之感,会被感动。

点赞2、漯河市 网友:暖夏〆

我以为,这个问题提的好。

有句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叫“胸有成竹”。意思是说画家要画竹子,心里应该先有竹子的模样,这样画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手到画成。



艺术家正是这样。创作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以什么样的风格和手法表达作品的状貌和思想情感,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已经酝酿在胸,成竹在胸。文学作品是这样,绘画作品亦是这样。

尽管画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或有模特或有客观物象作参照,但这并不影响画家早存于心的艺术“原型”。画家会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思想情感审美取向融入作品之中,而不会照本宣科的依照模特和客观物象比葫芦画瓢,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因为此,艺术的魅力也正在此。



世界最著名的一幅油画应该是欧洲文艺复兴绘画巨匠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了。而这幅画最神秘的地方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创作这幅画前后用了14年时间,他心中一直装着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在琢磨如何将这种微笑表现出来。为此,达芬奇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仅是对蒙娜丽莎的眼神和嘴角就修改了100多遍,直到他认为和他内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完全吻合才满意。

无独有偶。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被巴黎卢孚宫收藏同时做为镇馆之宝的经典人体油画《泉》,是法国十九世纪学院派首席代表、新古典主义创始人之一安格尔的代表作。安格尔从1830年就开始酝酿《泉》,但直到1856年才创作完成,居然用了26年时间,安格尔也从正当壮年的50岁成了76岁的老人。

这是一幅呈站立姿态的正面全身人体艺术肖像。在安格尔之前还没有这种类型的油画,如何能让这幅作品既表现出人体的完美而又不流露出一丝半点低俗,安格尔真是煞费苦心,他成功了。画面中,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双手托举一个酱紫色陶瓶,双腿略呈弯曲,正面垂直站立于绿色的壁龛中;少女表情单一,目视前方,透着无邪的神韵;画家用天鹅绒般的笔触勾勒出少女青春活力的肌肤;从陶瓶中倾泻的泉水给平静的画面增添了流动的韵律,更加烘托出少女质朴纯净的心灵和高洁典雅纤尘不染的气质,给人以至真至美的感受而又不曾有其他的旁思杂念。《泉》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人体艺术教学的范本。



大量事例说明,很多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已存在于艺术家的心中。

点赞3、青州 网友:嘟嘟马

谢邀!回答如下:(一叶情感)

艺术作品,好比一个艺术家的孩子

孩子要出生

总要有孕育的过程的,这种过程

就是腹稿,潜藏于艺术家的心中

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变迁

但这是自然生产规律,再有本事的人

说的再天花乱坠的人

也超不脱凡尘

任何艺术的凡尘就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就在于生活的日积月累,就在善于发觉

有聪明者说灵感即可产生艺术,不需要提前装于艺术家的心中

这简直像在说书——

灵感是事物在某特定环境的特定呈现

并于意识形成迅捷的反馈所表露或捕捉到的精微物

倘没有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于心,何以提练成艺术品?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其它创作,大概都是大同小异

但现代人是聪明的,有聪明的记忆与发明当可理解

倘若赞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写出十多部长篇巨制,捧为“神童”

这倒奇葩了,难道艺术与生活是疯马牛不相及?

难道艺术不需要生活积累吗?

听说某省有一个孩子搞了学术发明,还得了奖,结果被人揭穿西洋镜,当教授的家长站出来作了道歉

嗨,生活不该瞎闹腾,会害了下一代的

艺术同样不可裏上伪装,会害我们自己的

若不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感牾、沉淀等,岂可淬火成艺术?

真正有生命的艺术是浮躁不得的

艺术是艺术家的通过真切的对社会、对生活的笑与哭、喜与怒、恨与爱的精雕细琢的宝贝

中国四大名著、世界著名杰作,哪一部作品来自十几二十几的青春懵懂?

人神,生活也神了吗?

艺术与生活一样,一是开不得玩笑,二是要踏踏实实,三是要存蓄酝酿

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将灵魂舞姿于激情之时

艺术与发明一样,都应有个基本条件、基本基础,绝对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

请不要将精美的艺术创作与世俗的浮躁、虚伪捆绑在一起,那是对艺术赤裸裸的亵渎

让我们一起来虚心地向头条上的艺术家、向中国的艺术家、向世界的艺术家们认真学习

虔诚地讨教真正的艺术真谛与艺术创作

让我们面对繁重的生活,依然有艺术作品的花开,依然有欢歌笑语

真正的艺术——

来自真正的生活,生活中包罗万象地生长着艺术

它就藏于我们自己的心中!做到胸有成竹!稳若泰山!静于岁月!

让我们学着写,学着画,学着提练,创作出艺术作品——

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民族复兴服务!为盛世大业服务!

????欢迎大家来评说!

温馨提示:“一叶情感”是回答者原创情感小诗文(包括微小说、散文、故事等)的专有标识。您可全网(含百度)免费搜阅更多精彩!“一叶情感”欢迎您!

点赞4、绥化市 网友:时光爱人

艺术品的产生往往是“蓄谋已久”,“豁然而成”,如鸡下蛋一样,期间有一个自然力的“孕育”过程,待到时候已至,身不由己“瓜熟蒂落”,如有“神助”!

艺术品首先是作为某种“器物”、物质属性,如泥土里开出的“花”,隶属、根植于“大地”,其制作如同一切人工制造物、或自然生成物一样,符合物品的制作、成熟过程,是人类劳作的衍生品。

另一方面,她作为承载生命情感的精神、艺术品,又似乎有某种“无形”或潜存的灵性“生命力”,源于形而上之道,宇宙鸿蒙开辟之初,超越于“物性”,以“灵感神思”、信息密码,被“收藏”存在于艺术家的心胸之中。从而守护艺术世界的丰富、纯洁,以及生生不息。

一、艺术品“外在”的产生过程

艺术家创造艺术品,往往源于灵感的启发,孕育于“初心”,如种子落入泥土,而艺术家丰富的人生历练、生命体验、知识储备,就是养料和驱动力,然后遵从忠实于自己的审美感受,以形象思维按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性加工提炼,构思出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品”。

我自己由于教学需要,画了些“示范画”,除了临摹复制以外,也“原创”了一些乡土风景画。比如四五月天,傍晚在操场散步,忽抬头看见槐花间的月亮,触动心弦,又想起那首林依轮唱的歌《开满鲜花的月亮》,随手选好视角拍下来,根据照片画出草图,再用油画棒涂色,主要采用印象派手法,以及大卫?霍克尼式绚烂、阳光饱和的色度,就画出一副还算满意的独创画。这是我的个人体会,写作也大体如此。

艺术创作过程中,并不是有了灵感就能轻易一蹴而就,根据艺术样式的不同,必须有情感的“灌注”,曹雪芹写《红楼梦》耗尽心血,达芬奇画《蒙娜丽莎》是随身携带几十年才完成的。

比如,创作中资料的收集,就犹如大海捞针、沙里淘金,是个体力活。作家路遥为了写《平凡的世界》,曾经十年如一日,硬着头皮把六七十年代的人民日报、省级日报,夜以继日一张张读完了。这得有多大的毅力!

二、艺术品“内在”的生发机制

艺术品的创造,不全是“纯技术”的工匠制造行为,她是生命激情的“燃爆”,酒神“力的过剩”(尼采语),是“作家的白日梦”(佛罗伊德语),是“神与物游,”(《文心雕龙》)。

艺术源于真情实感,情感的推动力是艺术创生、结晶的内因,贯穿在艺术品创制的始终。一切传世的伟大作品无不如此。

现代艺术最大的缺陷不足,就是没有“人气”,只是工业社会抑郁、焦虑的外在“投射”。我们看到许多的装置艺术、超级写实油画,都有此毛病,被称之为“病态的艺术”不是没有道理的。那甚至被作为绘画艺术基础的素描,也有此弊,机械、教条、空洞导致对艺术天赋的抑制与“割伤”。

有相当一部分现代艺术,谈不上创作,只是大量“复制”“挪移”,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由于失去艺术灵性。

艺术创作也应该“不忘初心”,以质朴、简约、自然治愈现代艺术病,慢慢的健康发展,复苏、繁荣艺术市场,体现艺术应有的价值!

我教学用的“示范画”

乐活谈艺录,一家之言,共勉!

关注乐活,分享对现代艺术的理解!

点赞5、滁州市 网友:清凉。

不是的。当然了,在创作之前,艺术家肯定是有准备的,必须有准备的。不过这并不等于艺术家已经预设好了,完全没有改变。相反,许多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无数次修改,或者推倒重来,可以说手稿太多了,最后才有其中一个变成现在的作品。就拿安格尔的巅峰巨作泉来说吧,这幅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经过多次修改,前前后后二十年才得以完成!二十年,什么概念?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爸爸,一个大姑娘变成了大妈!总之,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胸有成竹当然可以有,竹子开花节节高,也可以有,老竹子死去,长出竹笋还可以有!





点赞6、通辽市 网友:抝影剌喀

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有成语说,胸有成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画家在画竹子之前,脑海中已经有了完整的竹子的形象。如果画家的脑海中没有这个竹子的形象,是画不出如栩如生的漂亮竹子的。

其他的艺术门类也是如此。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心中一定会先有一个艺术轮廓的构思,这犹如建筑师的图纸。而创作的过程,则往往是不断完善,画龙点睛的过程。

谢谢!

点赞7、绥化市 网友:甜野猫

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就存在于艺术家心中了吗?

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必须如此。所谓“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又叫做打腹稿。都是这个问题的诠释。在这里,以书法作品的创作为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作内容的选择

正所谓“言之有物”。在一篇作品创作之前,首先要选书写的内容,其文字的意义,要熟记,最好是背诵,并深刻理解。

二,创作情绪的酝酿

作为书法作品,就是以笔墨渲泄文章内容的情绪。所以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情绪酝酿达到一个点上。才能做到书法和文字内容的协调统一,才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

三,创作思维的冲动

创作的冲动,是书法作品力量的源泉。冲动不是跃跃欲试,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不动则已,一旦进入创作,通篇气,势贯通始终,情绪不断,笔意连绵,其文章之意得以尽情的表达。正所谓酣畅淋漓,沉着痛快。其文与墨高度契合,融为一体。一挥而就。

所以,在一篇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其创作素材的选择,领会,释意,达情,以及书法创作元素的运用,笔墨关系的神韵表达,章法安排,以及前期的艺术酝酿,和作品表现力的塑造等等,这些繁复的艺术提练过程,全在作品创作之前的凝思与幻化。

所以说,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就已经在艺术家心中成熟了。

下面是笔者创作的书法作品,请大家赐教!



点赞8、昆明市 网友:小骚情

说存在,不如说存在是怎么样的存在。我认为是,创作前的思考决定艺术的表达。

一 很多成熟的艺术作品,要经过不停的打搞构思,精雕细琢。比如达芬奇的手稿。各种经典的绘画,心里有无数念头,要通过各种巧思才能输出创作。这种存在就是比较具象的,层层铺垫的。

二 惊艳的艺术作品,也有瞬间成行,出口成章的,但也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沉淀。比如《兰亭集序》王羲之。这种存在就是非具像的,累计实力的,瞬发式的。

无论是胸有成竹还是灵光一现,都需要先让大脑思考,再通过艺术来表达。

所以,心里的存在在前,艺术创作在后。



钢丝球原创

点赞9、大庆市 网友:扯不断

如果说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就存在于艺术家的心中,那样的说法是太过于绝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是艺术的种类繁多,而每一种艺术的创作方式都有所不同,有些艺术是没办法做到未动笔就已经把完整的作品先存在心中的,毕竟人的记忆是有限的,

我们先说说哪些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就存在于艺术家的心中,毫无疑问,书法艺术在未创作之前,就存在于书法家的心中了,一个书法家只有事先对字体的笔法、结构了如指掌,下笔时才可以做到“一步到位”,如果你心中没有对字体保留着深刻的印象,就不可能书写时洋洋洒洒而且呈现章法,

然而对于绘画艺术来说,是没办法做到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就存在于艺术家心中的,我们常见的国画或者油画都一样,国画注重“写意”,油画注重“写实”,却都离不开“写生”,先说国画创作吧,画家经常外出写生就是为了寻找“身临其境”的意境感,这意境感只有在现场创作时才能更生动,

接着说油画中的人物画吧,为什么艺术家要有模特呢?就是因为对着模特创作才能达到形象逼真的效果,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模特做参照,试问一下只凭借心中人物的形象,这样创作出来的人物又是怎样的效果呢?毫无疑问,肯定没有对着模特创作要来的形象逼真,综上所述,对于绘画艺术创作来说,艺术家是没办法在创作之前就把完整的艺术作品存在于心中的,存在于心中的只能是艺术家对色彩光影效果的巧妙运用。

点赞10、宜宾市 网友:弦月眉心

作为一名书友,我认为创作一副作品,首先要弄明白,作品是参展还是送人,然后就要做好创作前的准备,创作什么字体、多大字,笔墨纸砚肯定缺一不可,然后就要查字典,防止繁简错别字出现,做到心中有数。

点赞11、商洛市 网友:肩膀借你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说过这样一个名言:

雕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

这句话是米开朗基罗在凿刻著名的雕像《大卫》,接受别人访问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此后这句话被人总结为“凿出你心中的大卫”。

这句话巧妙的地方就在于,米开朗基罗不是在强调把石头变成雕像,而是在强调,雕像自然而然地就存在于每一块石头里面,雕塑只不过是按照石头本来就存有的面貌进行雕刻罢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极度“唯心”的言论。雕像从来就没有存在于每块石头里面,是人心觉得他在里面,所以他就好像“住”在了里面。因此,无论如何,人心中的想法,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候在艺术创作中是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的。

当我们心中有了一个大致方向,自然能够创作出绝佳的艺术作品。雕塑作品的创作是这样会,书法作品也是这样。

在书法家抬起笔来书写每一个字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字已经存在于纸张之上了。

相传东晋王羲之曾著有一篇关于书法的理论著作——《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这篇著作虽然经过很多专家学者的论证,认为不是王羲之撰写的。但是里面有很多关于书法非常精妙的理论文章,可以供我们学习参考。

比如这段话:

夫欲书者,先乾研黑,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yan)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钟繇(you)弟子宋翼常作此书,繇乃叱之,翼遂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

这句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部分在论述书写者在书写书法之前应该做的预想准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部分是说写字应该注重变化,而不应该写得和印刷体一样,“上下方整,前后齐平”。

第三部分是在举例子 ,以往钟繇的弟子宋翼写书法的时候,就跟前面说的那样那个“状若算子”的书写状态一样,钟繇狠狠的训斥了他,以至于宋翼三年都不敢去面见钟繇,并且立刻改变他原先的书写习惯。

这段话还是有很多可供分析的地方,比如第一层意思提到写字要预先预想字形大小、奇正、分布、风格,但是为何在第二层意思中又转而言说“状若算子”之事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还是说预先设想的时候要力求变化?不能雷同呆板?

如果怕真的是这样,书法艺术作品的书写到底是一种创作出来的过程,还是一种预先就设定好得结果?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诉求难道也可以人为设定、制造和创作?那么艺术和技术、艺术品和工匠创作的产品、工业制成品有何区别?

北宋的黄庭坚书写《砥柱铭》,那确实是书法家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创作,代表了作者特定的心境。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寒食帖》,乌台诗案之后,心灰意冷,于三年寒食节之际写下这几首诗篇,也是情感寄托,因而可以称得上是艺术作品。

当21世纪在各大书店可以看到印有黄庭坚《砥柱铭》和苏轼《寒食帖》的字帖、图片和海报的时候,这些往日由书法家们写出来的艺术珍品就变成出版社和印刷工厂所生产的工业品了。

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作为艺术作品的《寒食帖》也好,《砥柱铭》也罢,书写者在书写之前完全不知道这将是一幅什么样的书法作品,即便是知道,也不可能预先知道所有细节,只能说知道一个大概方向。

正如我们在《兰亭序》和《祭侄稿》中所看到的那样,如果艺术家真的可以做到在创作之前就预先想到书法作品中所有细节,包括笔画安排,那么按理说就不会出现这些涂抹了。然而,我们会看到这两件作品之中不乏涂改。

因而,如果想要做到《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的那样,“凝神静思,预想字形”,是比较难的。

但是作为工业制成品的字帖、书籍,是有着明确的标准,是非常确定的。所以,它永远也值不了真迹那样的价值。真迹在创作之前,是没有确定性的,或者说它是半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书法作品的创作或许不能完全像米开朗基罗雕凿大卫像一样,可以完全做到“雕刻你心中的大卫”。但是我相信,米开朗基罗也绝对不会一上来就非常的清楚大卫身像的每一个细节究竟是什么样的,而颜真卿在写《祭侄文稿》之前,也绝对不会没有一点设想和预计。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