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立储风波中,马齐并没有推举八阿哥胤禩,却为何受到严惩?
马齐没有参与推举八阿哥胤禩,是因为他被康熙排除在了参加这次“推举新太子”会议的名单之外,但是尽管如此,马齐依然非常积极而又活跃的保举八阿哥胤禩,进而被康熙皇帝革职,其家族其他成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而他成为了朝臣之中的“最大输家”。
历史上的“推举新太子”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百官举荐新太子”可谓是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
《雍正王朝》中,在“百官举荐新太子”这段剧情里,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三位大臣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实际上都没有出现在正史中的这次会议中。
先来说说张廷玉,他没有出现原因非常简单,这个时候的他在老家守孝。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的进士,与年羹尧同榜,之后张廷玉一直任翰林院检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张廷玉父母先后去世,他回乡守孝,两年后才重新官复原职,所以这个时期他并不能参加这次康熙组织的会议。
然而,即便是张廷人仍在任上,以他当时的级别,也没有资格参加。
毕竟,张廷玉终康熙一朝,其所担任的最高职务不过是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的职务,其真正进入权力中枢已经到了雍正朝的中期了,这个时候他在朝堂上的位置还是相对边缘化的。
至于马齐和佟国维,他们是被康熙皇帝主动的排除了名单之外。
佟国维,他是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弟弟,又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父亲,所以佟国维既是康熙皇帝的舅舅,又是他的岳父,所以他与康熙皇帝的关系极为密切的。
在此之前的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佟国维已经致仕退休,不过康熙皇帝遇到重大问题仍会召其询问意见。只不过在关于复立胤礽的问题上,康熙皇帝还是果断的将佟国维排除在外,因为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佟国维非常的讨厌太子胤礽。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期间,佟国维的大哥、也就是康熙皇帝的亲大舅佟国纲壮烈牺牲,佟国维认为这与太子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支援不利且对敌情隐瞒不报密切相关,甚至在战后还弹劾索额图借战事“排除异己”,就此对索额图以及其所支持的太子胤礽产生了极度的不满与厌恶。再加上胤礽这一时期行事骄横,对于佟国维及其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都是极为的不敬,这也让佟国维对其更加反感。
既然知道佟国维不喜欢胤礽,康熙必然不会让佟国维参与其中。
而对于马齐,康熙皇帝也非常清楚,他同样是极度的厌恶和排斥太子胤礽。
当然,不同于佟国维反对胤礽是掺杂了大量的个人情感因素,马齐对于胤礽的厌恶则完完全全是出于公心。
马齐对于太子胤礽的骄横跋扈、贪婪奢靡以及结党营私是非常的不满,并且他认为将王朝交给如此行事不堪的胤礽,会将整个国家的基业毁掉,所以出于对国家、对康熙皇帝负责的角度考虑,马齐是自始至终与佟国维一样,都在反对胤礽。
而他们两个支持的都是八阿哥胤禩,一方面是因为八阿哥胤禩带人平和赢得了二人对其的好感,另一方面是胤禩在署理国政以及办差做事上,做事表现出了非常卓越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佟国维和马齐,朝中绝大多数的官员也因为同样的原因,选择支持八阿哥胤禩。
综上所述,这次“推举新太子”会议,张廷玉没有资格参加,佟国维和马齐又被康熙拒绝参加,而历史上真正参与到其中并且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朝臣是以下四位。
第一位,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
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孙子,康熙朝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儿子,他的两位姐姐先后嫁给了康熙,分别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以及十阿哥胤?的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第二位,内大臣鄂伦岱。
鄂伦岱的是前文中所说的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中壮烈牺牲的康熙亲大舅佟国纲的儿子,并且此时已经袭承了佟国纲一等公的爵位,而鄂伦岱也是佟国维的亲侄子,同时和康熙也是表兄弟的关系。
第三位,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
揆叙是康熙朝权臣明珠的儿子,生母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他的哥哥是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第四位,户部尚书王鸿绪。
进士出身的王鸿绪,是当时汉族士大夫阶层和读书人的重要代表,在汉族官员之中有着比较高的威信。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对于会议的召开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这便是李光地。
本次会议,康熙皇帝是通过李光地召集的,并且康熙皇帝暗示李光地要将自己想要复立胤礽的想法告诉众人。
至于康熙皇帝为什么要选择李光地来执行此项差事,是因为李光地是太子胤礽的老师,并且他非常支持康熙皇帝“立嫡”的想法,也支持康熙皇帝乾纲独断。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明确表示:
“天下大事,果然太子很不好,却说万万动不得,难道举祖宗之天下而丧之,其可乎?建储大事,义当决自圣躬,唯宜天心独断。”
就这样,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这场被康熙给予厚望的“举荐新太子”的会议,在畅春园召开,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令康熙大失所望。
与会众人“平安无事”,反而是没有参会的马齐遭到了罢免。
这场会议一开始,就想着康熙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阿灵阿首先发言,他极力痛斥胤礽之前的种种罪行,随后又保举八阿哥胤禩为继位人,这一观点得到了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的一直赞同。
见到此康熙皇帝马上对八阿哥胤禩予以了批判,并且提出了自己理由:
“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
按照康熙皇帝的说法,第一,八阿哥年纪尚小,还不懂事;第二,参与夺嫡之争,结党乱政,刚刚被他进行了惩治;第三,他的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身份太过于卑贱。
但是阿灵阿等人并不为所动,继续坚持举荐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使得康熙皇帝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营造舆论基础进而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全盘计划彻底落空。
此时康熙皇帝心中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又不能够处罚这些参会人员。
一方面,畅所欲言、不予追究,是他此前定下的规矩,贸然反悔必然会有失皇权威严;另一方面,康熙皇帝也非常的清楚,太子胤礽有他的问题,大臣们发对复立胤礽也是出于对国家、对朝廷负责的考虑,而不是单纯的个人恩怨或者利益驱动。
所以,在这之后,与会的阿灵阿等人继续在朝为官,并且继续为康熙皇帝所信任与重用。例如鄂伦岱在此之后被升任为领侍卫内大臣;在阿灵阿去世后,康熙皇帝也给予了非常隆重的礼遇以表哀悼。这也说明这些朝臣确实未受到本次会议的影响。
然而,对于被康熙皇帝排除在会议名单之外的马齐,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番光景。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就在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的同时,康熙皇帝以非常严厉的口吻训斥了马齐,并革去了其大学士的头衔和职务,他的两位弟弟马武和李荣保以及其他在朝的家族成员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牵连,为康熙皇帝所惩处。
而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对待马齐,便是与其在这次“举荐新太子”会议前后的表现密切相关。
前文中也说到了,康熙皇帝已经明确告知了佟国维和马齐不能参与本次会议,然而,非常清楚康熙想要复立胤礽想法的二人,却依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在这之后,佟国维和马齐更是私下照会阿灵阿、揆叙等人,相邀共同反对胤礽,扶保八阿哥胤禩,这与《雍正王朝》中,两人的表现是如出一辙的。
在康熙皇帝已经力排众议重新复立胤礽为皇太子,佟国维和马齐则是继续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抗议,佟国维甚至用“引罪自请诛戮”来胁迫康熙,给康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负担,心中也必然是无比的愤怒。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不好再对已经退休致仕的舅舅兼老丈人佟国维下手,只能拿马齐来泄愤,于是罢免了马齐的职务,其家族成员也尽皆遭到惩罚。而这也成为了马齐为官生涯中所遭遇到的最为惨重的挫折。
当然,康熙如此严厉的出发了马齐,还有两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
其一,马齐并不是在会议的过程中“光明正大”的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而是在背地里行“阴谋之事”,之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是大忌,必然难逃惩治。
其二,按照康熙皇帝一贯的风格,必须要有人“背锅”的。
就像康熙“智擒鳌拜”,不杀鳌拜而杀掉的是皇叔班布尔善,“乌兰布通之战”惨胜,放跑了噶尔丹,康熙的亲哥哥裕亲王福全要承担责任接受惩罚一样,康熙想要复立胤礽却遭到了朝臣们的一致抵制,与会的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等人因为康熙皇帝有言在先不能处分,佟国维又因为身份和地位特殊的原因处分不了,所以最终,马齐成为了所有人的“替罪羊”,而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是由他扛下这份责任了。
及时的“悬崖勒马”,让马齐得以善终收场。
康熙皇帝对于马齐的革职处分,可以说给了马齐以极为惨痛的教训,也让马齐明白了此后应有的处事之道。于是在此之后,马齐在“九子夺嫡”中选择了绝对的中立。
当然,马齐能力还是有的,并且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满洲官员中,马齐是公认的最有学问的存在,于是见到了马齐改变了此前的观念,康熙皇帝也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新启用马齐,并委以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八爷党”的一众皇子以及他们当年的支持者们皆遭到了雍正皇帝的打压和迫害。即便是已经去世的阿灵阿和揆叙,雍正还是将二人的墓碑分别改为了“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以及“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以示羞辱。
尽管马齐有过之前那段扶保八阿哥胤禩的“黑历史”,但是马齐能够及时的抽身其中,保持中立,并且其所具备的能力也得到了雍正的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马齐被雍正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成为雍正最为重要的帮手之一。
对于马齐,雍正皇帝曾评价说:
“如彼马齐、高其倬、魏廷珍、甘国璧等,非不能办事之人,乃习成巧术,自谓保身远害,藉为推卸之计。此风有妨於政治,无益於国家,况将来後进效尤,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由此可见,在雍正朝期间,马齐完全没有收到此前时间的影响,也没有被雍正贴上“八爷党”的标签,进而继续得到了信任与器重。
而更让马齐感到安心的是,雍正五年(1727年)的时候,在雍正皇帝的主持和授意之下,雍正的皇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迎娶了马齐的弟弟李荣保之女富察氏为嫡福晋,这便是后来的孝贤纯皇后,足可见雍正对于整个富察氏家族的重视。
乾隆四年(1739年),马齐病逝,乾隆皇帝以极高的礼遇治丧,并且赠予谥号“文穆”,之后由令其入祀贤良祠,让其享受到了莫大的身后殊荣,而马齐也就此以善终的结局收场。
大学士马齐表面上没有推举八阿哥胤禩,实际上他是推举胤禩的主谋。不过,按理说马齐推举胤禩也没错。
康熙废太子不久就后悔了,他要复立太子。但是出尔反尔康熙觉得没面子,于是找来心腹大臣李光地做了一次长谈,把他复立太子的想法告诉了李光地,希望李光地把他的意思透漏出去,让大臣们主动提出复立太子,他只是被动答应,事做了,面子也有了。没成想,李光地打心眼里不同意复立太子,他没有把康熙的意思透漏出去。
过了一段时间,康熙觉得李光地应该把他的意思传达得差不多了。时机成熟,开始行动。于是召集大臣宣布公推太子,说你们推荐谁就是谁,并特意强调,“大阿哥胤褆除外,大学士马奇不得参加。”
康熙的意思很明确,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都被圈禁,胤禔除外,胤礽在内,同样被圈禁,待遇不同,这是其一。
大学士马奇是满族官僚的带头大哥,马齐支持八阿哥胤禩,是八阿哥党骨干,胤礽被废后,他一直在为胤禩奔走,争取皇储之位。这是其二。
太子胤礽被废后,出来争储位的主要就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康熙把大阿哥排除,禁止八阿哥党党首参与,其意思明确指向废太子胤礽。
要做的工作都做了,在康熙看来复立太子没啥悬念。
然而公推结果大出康熙的意料,选出的是八阿哥胤禩。康熙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本来马齐推举胤禩也没有问题,第一他没有得到让他推举废太子胤礽的消息,第二八阿哥胤禩也非常优秀。但问题是康熙说了,大学士马齐不准参加,马齐装作不知道参加了推举。康熙是何等聪明之人,马齐是满族大臣之首,八阿哥胤禩党党首,耳目众多,不可能没人把康熙的话传达给他。马齐极力参与推举大会,他不可能不做工作。
康熙召集群臣,责问是谁先提议推举胤禩的?没人吱声。康熙再问,到底是谁先提出的?群臣看糊弄不过去,于是有几个人指出了巴珲岱。康熙说,“一定是佟国维、马齐的主意”。马齐辩解说不是他。巴珲岱和马齐是一伙的,看马齐为自己辩解马上说,是大学士张玉书指使的。张玉书一看这形势是要栽赃他,得!那就撕破脸皮吧!于是把马齐私下里交代他推举胤禩的话和盘托出。
马齐被逼到死角,人证物证具在,康熙马上给马齐上纲上线,搞串联,拉选票,推举胤禩,什么意思?不就是要为自己的将来谋私利嘛!这时马齐已经成了待宰的羔羊。第二天,康熙把马齐治罪,马齐的弟弟马武、李荣保连坐贬官。
有意思的是康熙的处理,把马齐交由胤禩禁锢,看管,教育。马齐为推举胤禩获罪,把他放到胤禩那里管束,是让胤禩照顾他吗?
其实康熙心里清楚,胤禩很优秀,比大阿哥强,比太子胤礽也强,选胤禩马齐是出于公心。马齐为官清廉,特别是做地方官时,表现突出,深受百姓爱戴,是个公大于私的人。他力挺八阿哥胤禩本来无可厚非。而且,马齐没有接到康熙复立太子的圣意,不存在违逆。
康熙治马齐的罪,完全是欲加之罪。所以,康熙打击马齐,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就是康熙的仁慈。冤枉人能留有余地。
没有直接参与,但显然有暗示,直接违背了康熙的命令。康熙更是明白,马齐负领导责任,从重处罚。
马齐出身名门,是当时最尊贵的满洲镶黄旗人,父亲米思翰是康熙早年议政大臣、户部尚书,几个兄弟也都位居高官。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时,马齐是什么身份呢?他在康熙三十八年获封武英殿大学士。康熙时的大学士排名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四殿二阁大学士。其中,中和殿、保和殿大学士当时空缺。文华殿大学士有两个,一个叫温达,半退休状态,基本就在幕后编书,另一个是张玉书,汉人。清朝一般满大臣在汉大臣之前,所以张玉书实际上的影响力远在马齐之下,马齐实际上已经是群臣之首。而后来马齐受罚,也与这个排名在自己前面但势力不如自己的张玉书有关。
根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不久即生悔意。但圣命不能朝令夕改,于是需要找个台阶下。就想出了群臣举荐新太子的办法,其实心里希望的是有大臣能举荐二阿哥胤礽,这样康熙就能顺理成章复立其为太子。但是八阿哥胤禩一伙儿早已蠢蠢欲动,胤禩在群臣中颇有人望,一些大臣想来个“定策之功”要把胤禩拱上储君宝座。
会议之前,马齐先到,张玉书后跟随而至。康熙问马齐,大臣有没有什么推荐人选,马齐就说很多大臣属意八阿哥胤禩。康熙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就叫马齐不要说,因为马齐是群臣之首,他把这个话说出来自然很有影响力。所以如果马齐严格按照康熙的指示,彻底退出这个推荐太子议题,可能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张玉书)
但是,因为胤禩党羽阿灵阿写“八”字给大臣们,群臣于是推荐八阿哥胤禩。康熙责问群臣是谁首先推举胤禩,群臣在逼问下说是都统巴珲岱。康熙由此认定是佟国维、马齐指示(想必此人素来与佟国维、马齐二人交好),马齐辩解,巴珲岱说是汉臣先推荐的。这下就直指汉臣首领张玉书了。于是张玉书不客气,立刻说马齐曾经说过推荐八阿哥的话,马齐理屈词穷。康熙勃然大怒,以马齐抗旨不遵、作威作福为由将他和两个弟弟马武、李荣保(乾隆富察皇后之父)下狱,定了死罪,康熙免其一死,命胤禩禁锢马齐,夺马武、李荣保官职。
这就是整件事情来龙去脉了。马齐究竟有没有对群臣提出推荐八阿哥,虽然没有实锤,但是从各种角度可以说明,马齐不可能完全无辜。首先就是康熙听说都统巴珲岱是第一个提出推荐八阿哥的人,就立刻认定是佟国维、马齐的建议,可见此人必是二人亲信。马齐至少是纵容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其次,张玉书对马齐的指控,虽然可能有些各执一词,但鉴于马齐理屈词穷,显然是被张玉书捏住了把柄。故而,康熙完全可以认定,马齐至少是默许了群臣推荐八阿哥的事件。而既然康熙已经严禁马齐参与此事,他就应该乖乖闭嘴,甚至应该引导大臣们不再推荐胤禩,但显然他没有,所以,康熙必须严惩。最后,马齐作为群臣之首,自然对大臣们的行为要负领导责任,故而无论怎么算,马齐都是“罪有应得”。
当然,康熙处置马齐也是一时权宜之计,为的是彻底平息换太子风波。风波过去,马齐很快在康熙四十九年复出,并在五十五年成为首席满洲大学士。之后在雍正即位后获得重用。
康熙晚年立储风波中,马齐并没有推举八阿哥胤禩,却为何受到严惩?(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史简)
都别抢了,史简来回答。
史简以电视剧雍正王朝来谈谈这个问题。康熙在晚年时,最头疼的是九位皇子的夺嫡之争。在九子夺嫡中,八阿哥胤禩的势力最大,夺嫡之心也最为明显。八阿哥胤禩的第一对手是四阿哥胤禛,第二对手是太子胤礽。
从九个阿哥中,太子是皇位唯一的预备继承人,老八要想当上皇帝,必须得让胤礽失去太子之位,唯有这样,他才有机会当上皇帝。
胤礽第一次被废太子之位,与老八有着直接关系。为何这么说?
太子的调兵手谕,是十四阿哥给老八的,老八让人去嫁祸太子。果然,康熙将胤礽定为弑君之罪,经过张廷玉的分析,发现调兵手谕是假的。生气的康熙,拿着调兵手谕说:
“这是谁干的,赶紧查。”
沉着的张廷玉说:
“没有头绪,怎么查。”
之后,康熙将十三阿哥、大阿哥、太子都关了起来。太子胤礽是冤枉的,十三阿哥也是冤枉的。康熙心里非常清楚,要想知道是谁陷害太子。必须知道,陷害太子胤礽的目的是什么?很明显,就是想让康熙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
为了查出幕后主使之人,康熙决定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没过多久,康熙宣布:四品以上官员都可以参与选太子。作为具声望的老八,必定会活动下面官员,让众多官员投他的票。并不知道,这是康熙布下的局。
对于老四就非常聪明了,邬思道必定知道,太子是被冤枉的,废除太子是缓兵之计,肯定有对策。
老臣佟国维,利用康熙选太子之事,狠狠的坑了老八一次。事情究竟如何?
上书房中,佟国维带领官员都投票给老八,上上下下官员有300多人。表面上看着,佟国维是在为老八着想,实际是在害老八。佟国维非常清楚,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康熙打击老八;再者,想利用这次机会,用自己退位,来换取隆科多升职。表面上看,康熙狠狠的打击佟国维,实际上康熙和佟国维商量好的。
康熙罢免了佟国维,让他回家养老。当时,老八还为佟国维求情,殊不知老八招了人家的道,还在为人家说请呢?
作为上书房大臣的马齐,没有举荐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为何马齐会受到康熙的严惩?
其一,暗示众大臣,达到整治老八的目的。康熙说佟国维串通大臣,举荐八阿哥胤禩为太子,作为上书房大臣的马齐,也有参与其中。这时马齐狡辩,说八阿哥胤禩确实有才,确实适合太子之选。
这种情况下,如果康熙认可了马齐的说法,众大臣都会这么说,事情就难办了。因此,康熙借严惩马齐,来达到不让众大臣为老八说好话。
其二,掩盖罢免佟国维之事。在严惩佟国维之前,康熙请他吃了一顿饭,让他举荐佟氏人出来做事。佟国维举荐了隆科多,康熙也让同。康熙说佟国维老了,该回家养老了。精明的佟国维,难道不知道康熙的意思吗?不,他当然知道。因此,他回去找到了隆科多,对他说了发展佟氏一族的事情。
其实,这些就是在暗示隆科多,让隆科多去揭发他。只有这样,隆科多才能顺利的上来,已达到兴起佟氏一族的目的,这也是康熙正想要的。康熙在吃饭时,暗示他下一步要对老八下手,你一定要配合。而佟国维正好借这次机会,将隆科多推出来。
马齐一直跟随在佟国维后面,难道他不知道佟国维的目的吗?不,他肯定知道。作为康熙来说,肯定也知道。马齐当时说,老八确实适合当选太子,康熙赶紧镇压住他,怕马齐说漏嘴。
其三,马齐有靠近八阿哥的举动。同为上书房大臣,马齐与佟国维长期共事,必然会与佟国维瓜葛,众人都能想得到。康熙借佟国维举荐八阿哥胤禩为太子之事,打击马齐,严惩马齐,在众人眼里也是正常的。
然而,马齐极力的说,自己认为老八适合太子之位。从侧面说明,他没有串通大臣,举荐八阿哥胤禩为太子。马齐说的康熙会相信吗?当然不会,康熙是谁,到处都有他的眼线。马齐平时做什么,康熙肯定知道。马齐越是这样辩解,康熙越认为他有靠近老八的动向。因此,康熙将他严惩,不让他靠近老八。
综上所述:康熙所做的一切,都在为雍正即位布局。试想一下,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上书房大臣有三个,佟国维已经倾倒老八了,马齐经过严惩,不敢倾倒老八,张廷玉肯定是倒向康熙这边。经过重新布局,佟国维下去了,隆科多上来,马齐经过整治,必然听康熙的,张廷玉就不用说了,肯定听康熙的。
【文:史简,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本文原创,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说马齐先要说佟国维。
佟国维和隆科多都是佟家人,在大清朝,佟家历来是后族,是掌握实权的外戚集团。
历史上佟国纲是明朝有名的战将,最终战死沙场被后世仰慕,而佟国维则是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行走,号称佟半朝。
为了保持佟家在清朝始终不变的地位,几乎每一次帝位变换,佟家都要几方面投资,只要有一人赢了新君拥立之功,佟家依然会是后族不变。
因此,佟国维和隆科多分别在八爷和四爷身上投资,佟国维有影响力,就拥立最有人气的八爷,而隆科多因为没有啥实力,只能去烧四爷党的冷灶。
为了拥立八爷,佟国维联合上书房大臣马齐、张廷玉一起推举八爷,结果马齐也错误的判断了形势,只有张廷玉保持冷静。
为了显示自己的无私,马齐并没有上书推举,但他手心里写了一个八,见人就出示,也因为这事儿,糟了康熙的嫉恨,八爷被明确认定没有资格继位之后,马齐也被赶出上书房。
康熙和雍正两朝的忠臣马齐,是一个在康熙朝和雍正朝都很受到重用的大臣。从某种角度来讲,在康熙朝的后期(康熙四十三年后),大学士马齐才是真正的“群臣之首。
电视《雍正王朝》当中的马齐,其人物设计似乎是一个不善搞权谋,也不会争权夺利,只是严格的按规矩办事的“老实人”,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决定公开推举新太子的事件中,马齐是八阿哥胤禩的拥护者,而马齐的拥护似乎只是认为八阿哥胤禩的确是太子的最佳人选,而且尊重大部分官员的选择而已,并且马齐似乎并不揣摩康熙的意图,认为既然是公开推举,那么就应该是谁的选票多就是谁当太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康熙说马齐:隆科多说他六叔糊涂,我看你才是真的糊涂!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马齐因为“真糊涂”被康熙降级,扔在上书房行走,位列张廷玉之后。这个处罚其实根本算不上处罚,因为电视剧当中的马齐,本来就是上书房排名第二的大臣,而佟国维被贬之后,马齐依然排名第二,只不过换了一个排名第一的人而已。
电视剧当中的马齐,在雍正朝依然是受到重用,依然是大学士,上书房大臣,和后来的军机大臣。其最重要的原因是马齐的光明正大和坚持原则。
但是,历史上的马齐却绝对不是一个“糊涂人”。事实上作为大学士(首席)的马齐,在康熙四十三年一等公佟国维“退休”之后,就是朝廷当中满族官员的领袖,也是八阿哥胤禩的坚定支持者,这个状况一直到康熙四十八年以后,马齐的态度才开始慢慢有所转变,最终成为雍正的坚定支持者。
在雍正朝,马齐是作为主理朝政的四个核心人物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怡亲王允祥,廉亲王允禩和一等公隆科多。并且在整个雍正朝,马齐一直获得重用。
在历史上,马齐在康熙朝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康熙搞公开推举新太子的时候,因为推举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的事,被康熙责罚,多爵罢官,他的弟弟们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但事实上,马齐本人并未公开出面推举八阿哥胤禩,但康熙把“背地串联”的罪名安到了马齐的身上,马齐受罚实属替康熙背了个“黑锅”。而在电视剧当中背黑锅的是佟国维。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废。但是没过多久康熙就觉得这次废太子太过任性和操切。他开始后悔这个决定。但是“君无戏言”让他无法反悔。康熙除了不断的向外界释放他“原谅和理解废太子”的信息,同时也在想办法“复立太子”。在这个时候,康熙的心里基本上没有认可任何一个取代废太子胤礽的理想人选。
康熙找到了大学士李光地,把自己的意思(复立太子)并不直白的告诉了李光地,并暗示李光地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上书房的大臣们。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李光地并没有传达康熙的意思。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整个上书房都不约而同的“装糊涂”了。
过了一段时间,康熙认为李光地应该是“把事儿办的差不多了”,他通知上书房公开推举新太子,康熙的本意是想通过大臣们的“推举”,顺理成章的让太子复位,为此他特意下旨:大阿哥胤褆除外,大学士马齐不得参与举荐新太子。在康熙认为堵死了大阿哥胤褆的路,限制住马齐的举荐,也就剩下“太子复位”这一种可能,何况他还专门就此事交代过李光地。
但是,事情的结果让康熙十分的尴尬:上书房推举上来的是八阿哥胤禩。这让康熙很郁闷。他高度怀疑有人暗中串联,结党营私
最终指认和揭发马齐的是另一个大学士张廷玉。康熙认为在这次推举新太子的过程中,大学士马齐和已经“退休”的一等公佟国维在背后搞串联,为了“拥立之功”而推举了他们支持的八阿哥胤禩。
这个事,严格的讲马齐是为了推举八阿哥胤禩而“装了一次糊涂”。而他为八阿哥的上位也的确是做了很多的“鼓动和联络”的工作。在这一点上康熙处罚马齐也算是马齐“咎由自取”。但是,归根结底,大臣们一致推举八阿哥为新太子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马齐支持八阿哥胤禩也没什么问题。这个前提是康熙的公开推举新太子的“承诺”。
官僚集团能够获得“储君”的选择病决定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建立与皇族分权局面的绝好机会,因此官僚集团是不会轻易放弃这种权力的争夺,所以。这一次的官僚集团“全体装糊涂”,算是一种官僚集团的策略。
康熙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马齐被罚不久之后又重新启用了马齐,不仅官复原职,到了康熙五十八年马齐成为“首席满大学士”。
说到底还是康熙有点心虚。
马奇?
这个结论不对。马奇一直在推荐八阿哥,哪怕到了康熙56年,都还坚持说是:
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马奇是亲八阿哥的重臣。
康熙于47年一废太子,随后就后悔,11月14日下旨要求大臣推举太子,假惺惺表示你们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是公议。
但康熙明确要求马奇不要参与此事。
可马奇没有遵守康熙的要求,与退职公爵佟国维密切合作,公开推动八阿哥上位。马奇随后就遭康熙重处(传说康熙当众殴打了马奇),革去大学士交給八阿哥严厉管束(是不是很意外?),马奇的弟弟李荣保(乾隆岳父)也被牵累。
第二年,马奇被康熙重新启用,成为满洲首席大学士,户部尚书,算是重回巅峰。后面,马奇才逐步脱离了八阿哥的阵营,雍正继位后,马奇与八、十三、隆科多四人同为总理王/大臣。
马奇基本得到雍正重用,乾隆4年死。实在因为马奇家族势力庞大,本人有能力但不是因权力偏向八阿哥,大约应是认死理而认为八阿哥有才能。
谁说没有举荐,联名上不是跟佟国维签字了。因为马奇不知道太子调兵是被冤枉,也不知道康熙跟佟国维吃过饭,只能通过推举新太子事看表现,最后知道老八不是康熙人选,但是又跟佟国维签字了,佟国维被罢官了,只剩下他,电视剧里面是康熙给了他一眼就是说他见事昏聩,降级,保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