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安娜·卡列尼娜》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但是我为什么读不下去,感觉很枯燥?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2关键词:经典

问题补充: 读经典总是读不下去,很难啃,但是看类似金庸小说这种就完全不会。那么小说的可读性和小说的质量是什么关系呢?

点赞1、三亚市 网友:喵咕嘟

《安娜卡列尼娜(1873一1878)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说它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也毫不过份,问世一百多年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目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安娜追求个人爱情的悲剧,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一一客厅(沙龙)的交际,盛大的舞会,戏院,赛马等等一系列社交活动…:…。

而这些十九世纪俄国生活的画面,对于中国读者而言,特别是对生活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的确是十分陌生的,因而也是难于理解的。这在阅读的吋候碰到的难点也不在少数,不仅读《安娜卡列尼娜》是如此,在读其它外国古典文学名著时,也同样会碰到类似的尴尬,感到不理解,难以读下去,甚至会觉得枯燥乏味,啰嗦烦琐。这种对异国文字的厌倦,产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原先的阅读定势积累和习惯了的文字表达方式。

你是熟悉中国文学的,或者你长期以来最喜欢的是通俗小说,奇侠传奇小说,科幻魔幻小说……,这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就积累下了阅读的经验,对汉语言文学的直白,简洁,通畅,甚至对故事的叙述方式,情感的表达,有了一种得心应手的把握。而当你带着这先入为主的阅读体会,第一次去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汉语翻阅文本的时候,怎么不会感到隔阂陌生,格格不入呢!

再说文学,有高雅与通俗之分。高雅文学有时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是一种典雅精致的,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们文学,主要服务于文化修养较高的阅读者,而通俗文学,又称大众文学,是一种通俗易懂,流行畅销的文学类型,富于娱乐消遣的功能。它们分别满足着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当然高雅与通俗之间,不存在先天的壁垒,它既是有所区分,也意味着互相渗透,融合汇通。应该看到,高级艺术是可以吸引广大的,具有初步文化的读者群,而通俗艺术也可以取悦于文化要求高,具有审美眼光的读者。这说明各个读者的需求是多元复合的,读者的兴趣具有广泛性,深入性的特点,关健是读者们要不新总结经验,提升自已的品位,增强对阅读的信心,突破旧的习惯方式,把阅读的期望值上升到更高的审美把握上来。

尽管在文学的接受上,不同读者会对同一作品作出不同的审美反应,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审美评价,其原因还在于读者审美心理的差距,除了所受的教育,社会层次的不同,关健还于读者的阅读储存和知识上的局限。由此可见,读者在文化知识,历史知识,文学修养上的不断增进扩展,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要看通,弄懂一部文学名著,除了在文学修养上下功夫外,关健在于反复熟读,把握好内含。在文学史的指导下,掌握好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的风格情趣及语言叙述。深入体会作品的艺本蕴涵,这並不是难事。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珍言!

《安娜卡列尼娜》决不是"枯燥乏味"的一部书。它具有家庭史诗一般的深广,独具风格的心理刻画,诗一般的抒情艺术。无论在场景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大自然美的生动描绘等艺术上,堪称完美。是世界第一流的艺术珍品!

点赞2、平凉市 网友:超神战士

最近刚读完《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本),700多页的大部头,前后花了两周时间才看完。

先说下个人的阅读感受

一是书确实厚重,人物多,而且俄国文学的一大特点是人名太长,简称和全称差异有点大,一不小心就会弄错。

二是小说分成了两条线来写,一条是安娜与伏伦斯基,另一条是列文与吉缔,两条线的叙述不断转换,有时会产生一种“割裂感”:明明在讲安娜的故事,怎么又跳到列文那儿去了呢?

三是由于小说成书于19世纪后期,当时的沙俄社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列文、卡列宁、伏伦斯基等人,都在经历时代的变迁。但作为100多年后的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未必了如指掌,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不免会无法理解书中人物的一些对话和思考。

虽然读的过程中会遇到些困难,通篇读下来之后,还是会觉得很有收获,托尔斯泰塑造人物的能力一流,情节铺排和细节对应上,也安排得十分精妙。

托尔斯泰写安娜的命运,她的人生轨迹改变始于在火车站遇到伏伦斯基,本是浪漫的一见钟情桥段,却看到道工惨死于火车轮下,这为整个故事蒙上了一层黯淡的阴影。

到了结尾部分,我们会发现,安娜同样选择了卧轨了结自己的生命,当年相逢时的插曲成了最终命运的隐喻,彼时是爱情萌发的起点,这时却成了一种痛苦的诅咒。

对于安娜动人心魄的美,托尔斯泰没有直接去描写,而是透过伏伦斯基、吉缔、列文等多个人的眼睛,去写她令人心醉的神韵。

至于列文和吉缔的故事线,他们的爱情虽然遭遇坎坷,但两人真心相爱,婚姻生活十分幸福,与安娜的婚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重要的是,列文的身上,有作者托尔斯泰的影子。托尔斯泰写列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借这个角色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时代、对农奴制度等的思考,以及旧贵族走向没落的必然结局。

关于读不下去的问题,个人有几点小的经验,可以供您参考。

第一,不妨先找来电影版《安娜·卡列尼娜》来看,熟悉了故事线的基本走向,头脑中对人物有了基本的形象,再来看书,可能会更容易读进去。

第二,先做一些阅读前的基础工作,比如了解一些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思想观念,19世纪后半叶的沙俄历史等“周边信息”,为读书构建一个信息背景体系,可以有效减少阅读中的陌生感。

第三,和很多经典名著一样,《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小说读起来确实不轻松,没有读畅销小说时一目十行的畅快感。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沉浸到小说人物的世界中去,如果能用心读完,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点赞3、酒泉市 网友:访容。

和你一样,读俄国一些作家的作品,就像翻开一本天书一样。

无论是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还是《战争与和平》以及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等。


都会让我们在阅读的路上望而止步,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是俄国人的名字。一串犹如豆腐泡似组合在一起的名字,将其它的语句连在一起,密密麻麻的最终混淆到不知所云,不知所措。

有时候,我们在读俄国文学作品时,常常被那些臃肿冗长的名字绕进去,它就像一团乱麻,不仅扰乱我们阅读的目光,也繁乱了我们阅读里的思绪。使得阅读成了一场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旅程。

纯文学的语言无论是词句,语法和表达上,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严谨,冷峻和漠然。它不同于网络文学,在口语化的表达中竭力讨好阅读的习惯。


而像类似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之类的文学作品,更是将文字带到了一个没有阅读情绪色彩的规整和严谨中。

现在俄国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上个世纪早期的一批翻译家翻译过来,多少有些老学究的味道。

我们没有阅读过原著的母语版,因而无从知晓《安娜卡列尼娜》的母语写作风格。

但是,如果我们能克服阅读起初的障碍,会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所散发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像宽广深沉的大海,以博大的胸怀将你深深地揽入怀中,给你带来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震撼。

托尔斯泰论文学。他写道: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无懈可击地解决问题,而是要促使人们去热爱无限丰富、永不枯竭的生活。

能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看到生活,无疑让阅读回归到阅读。


点赞4、简阳市 网友:亡命徒

主要原因,应该是没有沉下心来。

一些情节确实有点太细太啰嗦,好在这类情节的篇幅都不是很长。和雨果的一连好几十页铺陈渲染相比,已经是对普通读者很友善了。

这书总体上看,情节性趣味性还是很强的。甚至一些琐碎的章节,一些和情节主线关系不是很大的内容,如果仔细去品味,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篇章,也是很有趣的。

同是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篇幅略长,人物关系更为复杂一些。读起来也有类似的感觉,既冗长疲惫,期盼赶紧结束,又会遇到一个接一个的惊喜,到最后意犹未尽。

越是面对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名著,就越是要平心静气。要相信,盛名之下,必有其过人之处。

不建议求多求快,抱定一本仔细去品读,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点赞5、新泰市 网友:安小曦

《安娜?卡列尼娜》是经典中的经典,有些人读不下去,这是很正常的事。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有三大杰出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任何一部都堪称经典,同时,任何一部都不算好读,要读下去,是需要耐心的。

我还记得三十年前读《安娜?卡列尼娜》(周扬翻译)的情景,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温暖与感动。安娜是一个贵妇人,但她年轻、热情、活泼、开朗,不满足于死水一样的生活。她在车站偶遇渥伦斯基,两颗不羁的心灵产生了微妙的感应,很自然的两人走到了一起。安娜勇敢无畏,为了追求爱情,她不惜脱离做省长的丈夫,她不怕别人的唾骂与诅咒。可惜的是,作为花花公子的渥伦斯基,在得到安娜的人后,失去了他竭力追求的功名利禄,慢慢的他厌恶了这种生活,他要重新融入社会,他要追逐功名。而安娜,把爱情作为她生活的全部,她容不得虚伪,容不得背叛。安娜像一团火,不能拥有纯洁的爱情,她就选择毁灭,毁灭自己的肉体,追求精神的超脱。她卧轨自杀,以一死来抗争。对安娜的死,不少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为什么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安娜的结局必然是以悲剧收场?为什么社会容不下安娜这样一个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的女性?

后来,我还看过魏明伦先生写的荒诞剧《潘金莲》。剧中,借助众多人物之口探讨了潘金莲的命运,安娜作为一个追求个人幸福的人物出场,对潘金莲的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潘金莲与安娜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都有追求个人幸福的一面,但潘金莲杀了丈夫武大郎,触犯了法律,而安娜却选择与丈夫离婚。不管放在什么样的社会,潘金莲都会受到指责,而安娜却会得到人们的宽容与同情。

说到这里,应该回到正题上来了。像《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作品,相当多的人读不下去的原因,我想应该有以下一些具体原因:

一是小说人物众多,不认真看,很可能理不出头绪。

二是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安娜与渥伦斯基;一条线索是列文与吉提。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又相互融合。稍不注意,就会不知所云。

三是安娜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已过去了100多年,很多人对100多年前的社会缺乏了解,当然对100多年前的俄罗斯更是缺乏了解。

俄罗斯产生了太多的文学巨匠,这些文学巨匠写出了太多的文学巨著。 俄罗斯文学辉煌灿烂,是人类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对于这样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继承的最好方式首先是阅读。走近这些作品,走进这些人物,才能体会到它们的伟大。

当然,如果实在读不进去,也没有必要硬读,因为任何伟大的作品都不可能适合每一个读者的胃口。





点赞6、五常市 网友:铩羽¢殇

读书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对自己有用的或有启发性的书籍优先读,特别是在选读灿若星辰的文学名著更是如此。


一、阅读之前先了解文学名著的故事梗概。

了解故事概是为了便于判断此书对你是否有帮助?同时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甄别出,你想要获取的东西在此书里有没有?让自己有限的阅读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二、如果你是城市“贵族”且对配偶不满意的人,可以有选择地阅读安娜这条线。

  • 对丈夫不满意,想“红杏出墙”去看看风景的女人,可以从安娜向往婚姻、家庭生活的尝试中得到启发。有更优秀的男人向你抛来橄榄枝的时候,你可以用渥伦斯基来对照一番;另外,再反观你的丈夫是不是如卡列宁一般古板、冷漠和没有情调。
  • 高官巨贾们读安娜这条线,可以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安娜眼中的卡列宁,如果是就要注意了;不然的话,有一天,你的娇妻美妇会跟风流倜傥的渥伦斯基下扬州的。

三、如果你关心农业,则可以选择阅读列文这条线。

大地主大农场主列文对农业的探索历程,对我们今天的农业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如果列文得知,咱们今天的土地流转和集中正向他当年所从事的农业经营模式靠近时,会不会有天地轮回的感觉呢?


四、对写作感兴趣的人,则要通读全篇了。

虽然是通读全篇,但也要有侧重点。如,解析全书的谋篇布局、学习托尔斯泰独特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对困扰人们的某些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即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等。


总之,当你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去阅读《阿娜 卡列尼娜》时,就不会迷茫,就不会读不下去。

点赞7、北流市 网友:早春新柳

说实话,对于托尔斯泰的这本《安娜·卡列尼娜》我也只读过一遍,在读的过程中也感觉到艰难,感觉到晦涩难懂,我自己有想这个问题,一来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外国文学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多少不好理解”“我还是喜欢读古典文学,外国文学读起来不走心”“不同的翻译阅读的感受也不同”,另外,则是没有深入了解作者。总之,我给自己暗示这些话语,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完全不用心去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而已。

《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便是苍凉感,但这种苍凉不是赤裸裸的凉薄,而是披得有一层衣服,你看不见对方内心里的沧桑。我赞美安娜,却又怜悯她;我歌颂她,却又讨厌她。在爱情面前,她爱得太疯狂,一点都不考虑自己,我想,对于安娜的命运,托尔斯泰想表达的意思或许有很多。

话说回来,关于现在的人甚至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读经典名著甚至读不下去经典作品,原因无非是我们都在求快,忘记放慢脚步慢慢去咀嚼品味书里的感悟。生活与工作中我们求快,求结果,于是,我们又把这种求快的浮躁气息带到了阅读中,所以我们认为经典名著作品为什么那么难读,甚至“太老土了”,晦涩会存在一点,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太浮躁了。

所以,当你阅读经典名著作品时,既讲究你和这本书的缘分,也讲究你自己的态度,你得放下浮躁的心,去慢慢品味书里精彩纷呈的故事。如果你关心书里的问题,喜欢作者的文笔,那么这本书不会让你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如果你觉得艰难晦涩,建议不要钻牛角尖一直去读,既然缘分到这,读一遍懂得书里的道理与故事,也就足够了。

点赞8、商丘市 网友:易动情

首先《安娜·卡列尼娜》是一本外国名著,对于国外文学看不懂我觉得客观上原因有二:1、译者水平,厨师手艺的差别,一样的食材做出来的菜味道也是不同的;2、国家传统和文化的差异,每个国家和文化不一样,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作家写出的著作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如果无法了解对应国家的文化和背景,很可能会成对小说的理解错误或无法理解。因为下面有朋友详细说了这两个方面,我在这里就不详说了。

其次是主观上个人原因也有二:1、自身的阅历以及文学水平局限,尚无法理解这个程度的文学,这样的话可以等过几年再看,循序渐进选目前自己能接受的慢慢学习。有些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对书中所表达的东西能够不断挖掘的缘故。2、个人喜好不同,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每个人喜欢的小说类型都不一样的,所以不一定别人说好你就一定看得下。

最后作为名著,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而留下的,我想是有它自己本身的道理的。学习这一类的名著除了了解相应国家的文化和背景之后,这本小说的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成长背景等也是需要适当的了解的。如果是有兴趣去研读的话,读名著型的著作,不能心急,要慢慢体会。


我是浔潆(xunying),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喜欢就点个赞吧。

点赞9、青州 网友:流星雨_

托翁的这本大著,的确不大好读。说说我读此书的经历吧。上大学期间,跑到图书馆借了一套,记得是上下卷,周扬、谢素台翻译,上卷老厚,下卷稍薄,没日没夜抱着读起来,可是却读不进去,但因为这本书名声太响亮了,只能把读不进去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笨、水平低、没悟性,于是咬牙硬读,囫囵吞枣生吞活剥总算读完了,可是,根本没读明白,脑子里一片浆糊,最后叹口气说自己榆木疙瘩脑壳,拉倒了。后来参加了工作,又到书店买了一套,再次复读,我对自己说,这样一本全世界人民都说好的书,自己居然弄得一沓糊涂,实在说不过去。这一次,似乎读出了一点味道,托翁开篇头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令人产生了共鸣,安娜与丈夫卡列宁、情人渥仑斯基的复杂关系,搅得几个人的生活一团乱麻,就像世界上许许多多问题家庭一样……至于书中的具体情节,因为时间太久,记不清楚了。总之,我是先后读了两遍,才读出了一点点味道,实在不足为训呢!

点赞10、商洛市 网友:荒笹獨擁

多背些资治通鉴

点赞11、株洲市 网友:枝头小芽

这个问题,我很能感同身受。前段时间,有几个朋友向我推荐《月亮与六便士》,都说这是一部好书,不可不读。

“漫漫人生路,多少人只是怯懦地望一眼月亮,却继续紧握兜里叮当作响的六便士。其实,追逐理想并非是为自己赢得一场噩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头看到了月亮 。”相信这段话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也很想看书中到底写了些什么。

其实,朋友没推荐前,《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名字,我早就熟悉了。只是,我自己比较喜欢散文,小说极少读,外国小说更是一本没读过,当然散文也没读几本。因为整天为生活忙碌,常常静不下心来读书,真心感到惭愧。[害羞][泪奔]

当我终于静下心读《月亮与六便士》时,只读了几页,就放下了它。期间,我又逼自己读了两回,但仍读不下去,反而觉得很痛苦。太勉强自己,一点儿都不开心,最后只能放下。

读不下去的原因,我觉得还是不够喜欢外国小说,勉强自己读,除了浪费时间,心情不佳,实在是收获不了什么。

那么,请问读它又有何意义?

难道就因为它是经典吗?抑或是向别人说起都读过哪些经典,可以充充数量和装装门面?

我不,我只读自己喜欢的。

您如果也觉得经典名著读不下去,感觉很枯燥,大可放下。因为您和书的缘分未到,或者不喜欢那个类型的书。又不是有研究需要,真没必要逼自己读,您说是不是?


点赞12、衡阳市 网友:y抹霸气

其实即使抛开了译者水平,国内外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的确是有所不同的。只能说个人大概的感觉,总体国内的小说比较以叙事为主,人物描写,场景描写以此为依归的,因此外貌内心的刻画相对简洁,主要通过事件来刻画人物,通过事件让读者感知内在的情感。因此,大家对小说的兴趣也在此,从武侠小说,网络小说流行便可见一斑,像古龙的小说,大量的对话一样没问题,但这是有前题的,那就是相同的文化基础,即作者和读者的历史社会背景设定相同(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方面,看国外小说很少能有意会的感觉)。国外的小说很不同,是以写作手法为依归的,因此会有大量的描写,经常一个动作之后跟随大段的心理描写,大段的环境描写,甚至插入各种其他的事件,这样造成阅读前后段落的连续性比较差,常常注意力就被转移了(可以这么理解,电影中一帧画面的信息量从文字角度需要一个段落来描写,所以看书的时候可以用支笔把动作划一下)。总体感觉如果光凭故事情节的话,国外小说是比不过国内的小说的(侦探小说例外),但胜在通过各种描写把它填满充实,大概这就是文学性吧~[呲牙]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