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为什么中国古代战争一下打败好几万,欧洲战争多灭几千就是大胜?

提问时间:2023-07-05 11:59关键词:中国,古代,欧洲,战争

问题补充: 看中国历史,满篇“大破敌军十余万,斩敌无数”,好像打十万头猪一样,给我的感觉打仗好容易啊,看欧洲史,横扫欧陆的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大胜也无非是敌人比自己多损失几千,打仗有那么容易?我怎么就一点也不信10万大军好像就因为一件事,然后完全败了,比如老大被砍了,帅旗倒了,中埋伏了,打仗有这么简单么?

点赞1、湘潭市 网友:趁我还爱

看过电影魔戒的人一般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强兽人或半兽人的军队只有几万人时就号称庞大,人类只有几千人的军队与之抗衡,而双方就这样展开了世纪大战。再想想东方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战争,动辄百万,那魔戒里的几万人战争岂不是过于相形见绌了吗?

其实不然。

首先,关于中国古代战争人数的问题,其有很多不实的地方,并没有夸张到动辄百万那么多人。比如,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兵,学界对此持有异议。因为只有秦兵也具有四十万上下的规模,否则四十万赵兵怎么会投降?那么,战国后期,秦赵能否投入如此巨大的兵力成为疑问。有人认为,所谓四十万赵兵,应当指10万赵兵加30万后勤百姓,真正投入战斗的只有那10万人。再比如,曹操南下,号称八十三万,但据现在历史学家的考证,曹操能够带领的兵马最多只有二十万。甚至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所谓赤壁之战,不过是戏剧小说家演义出来的,并未真有这么一场大战,双方不过是小规模部队的交锋。这些例证不胜枚举。所以说,中国古代史籍关于战争人数的记载,不一定完全准确,必须得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政治环境等加以实证研究。如果仅以一书的观点作为例证,则往往孤证不立。

其次,就算中国史籍里有夸大其词的嫌疑,但毫无疑问,中国古代战争动员的人数还是超过欧洲的。因为中国古代但凡发生战争,大都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农民起义,二是军阀割据,三是列国并立。无论哪种情况,都属全国性范围内的,波及面非常广,破坏性也极大。而且最终进行的统一战争,各方动员的也是整个中国的人力物力。

而欧洲与此不同。首先是欧洲列国林立,每个封国或者邦国也就十几万至几十万人口,打仗能够调动的人数有限。中世纪时期,在封君封臣制之下,封君的封臣能够把土地再次分封给封臣,从而形成层层分封,这样,一块土地上面,可能有数百上千的封国。而且,有一些国家因为战争而日渐分裂,形成松散的邦联。例如,圣神罗马帝国参加三十年战争时,境内有390个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等。而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圣神罗马帝国更是分裂为314个邦国和1475个骑士庄园领地。所以,当邦国之间发生战争时,双方不一定就会有大量军队参战,往往歼灭几千人就能够大获全胜。其次,欧洲并没有所谓的统一战争,也没有谁真正统一过欧洲,各方往往都是因为王位继承、土地归属、财产所有等问题爆发战争。所以,并不是每次战争都是要动员整个欧洲的人力物力。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古代战争一下打败好几万而欧洲战争多灭几千就是大胜也就见怪不怪了。

点赞2、厦门市 网友:≮昔忆≯

华夏文明发源的环境可谓是得天独厚,中国的版图是一个四周封闭,内部极大的口袋,北边蒙古草原,西部高山沙漠,东部大海,南部瘴气丛林,不好远出,而内部长江黄河一代,有大面积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要田有田,要河有河。适合发展大规模农业生产,兴建各种大型工程和都市,人口增长也快。

相比之下,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方古代文明,条件就够呛,古埃及尼罗河两岸冲积平原孕育了一个辉煌的王朝,但是由于它东西南北四边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所以很难防守。而古希腊,古罗马土地资源有限,无法发展大规模农业,人口增长受到限制,多为小国寡民的发展模式。

因此,地理环境决定了人口多少,人口多少决定了战争的规模。

其次,古代西方在小国寡民发展模式上形成了民主政治,主张独立,平等,强调个体。而古代东方在大国王朝的大战模式上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统一,阶层,强调集体。在这样的哲学、政治、社会规范下,古代西方打的是歼灭战,古代东方打的是击溃战。

参加歼灭战,每一个个体,要尽自己的义务,要为守住自己的战壕流尽最后一滴血。以温泉关战役为例,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率三百名斯巴达精锐战士与部分其他希腊城邦联军于温泉关抵抗波斯帝国,拖延波斯军队进攻,为雅典和其它城邦争取备战时间,守关将士是一个一个和敌人PK到最后全军覆没。


而参加击溃战,一般是一只几十万的大军带领着辎重,后勤,家眷等很多人,与另外一大伙人PK, 例如秦、晋淝水之战,三国时期官渡之战,两军相遇,不是要一个一个砍杀,很多关键节点发生变化,或者关键问题得到解决,战争势态就会发生变化。前军比划比划,意思意思,稍有不敌,后方的伙夫,挑夫,媳妇,孩子就呈鸟兽散。说起来是全歼敌军,可能真正砍死的也就是前方作战的少数人,后方好几万随军人员,只能被算作是击溃。


最后再说一下战术上,欧洲虽然有古罗马步兵方阵,马其顿长矛方阵,但是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以后,生产地极其低下,主要流行的军事单位是骑士——


打造一个欧洲骑士的花费很高,人员从小的体能训练,养马,金属铠甲,刀剑、长矛,涉及了畜牧,冶金等一系列生产单位。从实际作战效能上讲,一个古代骑士的战力相当于今天的一辆坦克,速度,高度,冲击力,机动性在古代所有兵种中占最全面优势,无论是对外御敌和对内镇压,一个骑士团,几十匹马,几十个人,就可以固守一个小镇。骑士一直被运用到火枪等热兵器出现。欧洲的马本身也不多,骑士这个军种也就决定了战争的规模。

而中国大多数时候是步兵,步兵出征又必须带粮草,所以军队规模庞大,打个仗衣食住行各种后勤单位都要跟着。所以动辄上万人pk的击溃战就不少见了。


其实所有这一切也都只是被局限在冷兵器时代,热兵器出现以后,欧美人用先进的杀人机器,高效率毁灭生命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一战凡尔登,二战,广岛核爆......

欧美人还是歼灭战的思维——要弄,就全弄死。


而远在东方,伟大领袖,战争艺术之神才是真的把战争的艺术和击溃战的哲学结合起来,比如解放战争,用计谋,劝降,攻心,围点打援,几百万人在中国的版图上运动,最后并没有一个一个单挑至死,解决关键问题,达到战略目的,点到为止,犹如庖丁解牛一般,这大概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点赞3、无锡市 网友:你话扎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以下几点:

第一,人口基数问题。

中国早在汉代,也就是公元2年的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人口多,自然兵力多。

第二,职业兵和义务兵的区别。

中国除了少数朝代,大部分时期都是义务兵制度。

也就是所谓: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义务兵其实就是武装的农民,训练比较差,但冷兵器时代人多就厉害。

相反,欧洲很多军队是职业兵,甚至是雇佣军。

比如著名的骑士,世世代代都是战士,人数很少。一个很大的城堡,往往只有十几个骑士甚至几个骑士驻守。

至于威震欧洲的瑞士雇佣军,数量也是不多的。比如法国大革命保护路易十六的瑞士雇佣军团,也不过只有700多人。

当然,这并不是说欧洲就没有这么多部队。以罗马为例,在他也使用义务兵的时代,罗马也有强大兵力。

比如混战结束后的屋大维(奥古斯都皇帝),麾下的兵力多达50万。因为绝大部分都是义务兵,战争一结束就立即裁军,最后只保留二三十万人。

第三,中国史书的夸大

其实中国的古人,对数字不是太敏感。

尤其是一些非严肃的书,数字张口就来。

比如著名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说赤壁之战的曹操出动83万大军,号称百万。

其实,史书中记载曹操号称83万,实际兵力一半。

经过近代考证,曹操兵力也没有40万,最多只有20多万,其中还有几万是刚刚投降的刘表部队。

而东吴兵力更少,总兵力才8万,实际参加赤壁之战的4万人。

刘备就更惨,嫡系部队只有1万人。

点赞4、通化市 网友:静夜思

原因很简单,,,人少啊!

虽然中国古代的大会战里,人数水分很大,吹嘘的成分很多。但是再认为古人吹牛,有一点也是可以100%肯定的——中国古代战争的规模,远超同时期世界上的任何国家。

这是欧洲地图。

需要知道的前提是——欧洲的总面积是1016万平方公里,和中国面积基本相等,略大一点点。但其中包括大量的俄罗斯领土,这部分领土历史上并不经常参与欧洲战争。中国的领土中除却西藏新疆青海这些人迹罕至的省份之外,面积大概与西欧相仿。

但中国是农耕文明,欧洲是畜牧业为主,这使得历史上欧洲的人口长期少于中国,而且统一的历史非常短暂,又没有中央集权制度,使得古代欧洲的战争,在中国人眼里简直是小孩打架。

比如题主说的腓特烈大帝,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最牛的皇帝,其疆域也就是六十万平方公里左右,也就比四川省略大一点点,论管辖面积的话,刘备都比他厉害的多。把腓特烈的地盘放在三国时期,顶多是个刘璋的级别,放到五代就是王建、孟昶,放到民国,就是刘汉,是不是都没怎么听说过?欧洲的“大帝”在中国,基本就是这个水平。

而欧洲历史上,长期处于原始的分封制。像《权力的游戏》一样,皇帝下面是大诸侯,大诸侯下面是小诸侯,小诸侯下面又是骑士的领地。这样层层效忠的结构相比于中国的封建帝制简直落后的不行,尤其对于战争来说。欧洲的国王在战争时期要号令诸侯们出征,诸侯再征召手下的骑士们,这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可想而知这种体制有多么的原始,相比于中国的郡县制,欧洲的动员能力十分有限。

虽然古代史书上的战争人数很虚,但动员能力是实打实的。中国史书清楚的记载了大战中的动员人数,隋炀帝征高句丽,每次的动员人数都在三百万以上(不全是军队,大部分都是干活的民夫),前秦伐东晋,动员了一百二十多万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长平之战及秦灭楚之战,都是动员了百万人的大会战,这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再大的人口优势,在科技优势面前也变得不值一提。古代中国凭借地盘大,人口多,战争的规模比欧洲大很多。但是到了近代,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这些工业国家的动员能力远超落后的中国。民国的地盘依然大,人口依然多,民国人口应该在五亿左右(四万万同胞是很早的数据),跟欧洲人口总数相仿。但民国这种农业国,动员能力跟欧洲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二战中拼尽全力也只有六百万军队,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军队连装备都不全。但欧洲仅仅纳粹德国平时即有八百万人规模的军队,巅峰时期超过了一千万!苏联居然达到了更惊人的一千一百万!德国人口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苏联人口不到当时中国的一半,但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可见科技还是第一生产力啊。

点赞5、大理白族自治州 网友:秋声夜雨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各方面早熟的国家,自战国时起,诸侯之间就开始了你死我活的灭国战争,于是在不断战争中,谁的动员能力最强,谁就能存活得更长。战国时中国就已经有十几万人的举国大会战了,冷兵器时代,战力靠的是兵器的物理接触,在兵法计谋相对成熟后,就必须拼人,就需要更多的人举着兵器上阵,所以一旦大战在即,就会把全国从十几岁到六十几岁的能战男性全部征发,基本上能拿得动锄头的都得上。这种普遍征兵的方法是一味毒药,因为为君者都知道,这种赌上国运的战争,只能成功,一旦失败,这个国家就会一蹶不振。赵国长平之战后,就基本上不行了,如果没有一代人的休养生息,国力难以恢复,在这个时间里如果再受重击,立毙。

这种模式的战争其实是少数职业武人或者军事贵族领着一大批农夫的战争,在中原大地,基本上是步兵的战争。骑兵也有相当数量,但一般作为精锐和机动武力运用,主力拼杀仍然是步兵会战。所以这种模式的战争一次战役就可能有大量的伤亡数字。当然实际的死亡人数也不像史料记数的那么多,古代报功一般靠首级,冒报现象很多,有时甚至乱杀老百姓充数。也正因为有大量不职业的农夫参与,历史会有大量的击溃战,一方一旦因为老大被砍或者帅旗倒了而陷入指挥混乱和心理混乱,马上就有大溃败的危险。

这种模式走到后来,特别是大一统的强大王朝时,比如唐、明、清,越到晚近,反而因为军队职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征发大量平民充军现象的减少,变得越来规模越小。明代不到十万人远赴朝鲜参战国力几乎大损,战争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后勤财政压力越大,限制了战争的规模。当然一旦到改朝换代级别的战争来临,战争规模又会几何级数上升。

欧洲古代的战争模式很不一样,欧洲打仗主要靠骑士来打,骑士相当于职业军人,一个骑士不仅要苦练武艺,还得花“巨资”给自己弄一身行头,从马匹到铠甲,还得有几个陪护的人帮他拿武器,帮他穿脱铠甲。所以骑士一般都是当地的中小地主,只有他们才有财力干这个事。打个比方,一个村可能就能养的起一个骑士。

这种成本弄出来的骑士军队,规模绝对不会大,因为对方也搞不起多大的。不过骑士部队的战斗力还是可观的,有武艺、装备好、有战斗的荣誉心,又是骑兵,所以在十字军东征时,几百个骑士就能在中东攻城掠地,最牛比的几十个骑士就攻下了一个小城。

当骑士军队遇上东方式的军队,比如匈奴人、蒙古人,会出现极不适应。

当然,西方在热兵器来到,以及工业革命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点赞6、承德市 网友:枭雄战

这里就要说明欧洲对战争的记述和中国对战争记述的区别。

在东方,不仅仅是中国,可以说包括日本、东南亚、印度乃至中亚、西亚,都有夸大军事动员数量的习惯。按照中国古代的惯例,可能你手底下有20万军队,对外就要号称80万,以此来威慑敌人。

除了夸大作用以外,中国古代对战争出动的兵力统计,是包括了后勤部队的。而按照兵书的说法,古代大军出征,作战人员比运粮食和军事物资的民夫和后勤兵,最小的比例也得是4:6,不然根本供给不起军队的开销。比方说土木堡之战中明军对外宣称出兵五十万,但是结合当时京城卫所的逃逸和虚报情况,实际的参战人员可能只有28—30万左右,再排除后勤部队,实际上的参战人数11—12万,相比于蒙古瓦剌的全民皆兵,明军实际上人数并不占优势。

再之后要考虑的还有将军能指挥的人数,古代的通信手段并不发达,没有近现代作战的无线电通话,想控制几千人,都是个比较麻烦的事(回忆一下初高中跑操,偌大的操场两三千人就能填去大部分,可以想象几万人的战场规模是得多大)。所以一般来说一个元帅一次最多十万左右的人,这还是指挥能力极强的高人。因为打仗不是说像你看电影那样乱哄哄的一拥而上打群架,而是讲究场控的。十万人的规模,如果放到一个战场上,那方阵的直径少说也得两三公里长,那么元帅想下达个命令,就要先举令旗,然后通过将校一个一个的传过去,当进入大战时,你的令旗人家还不一定看得见,那就得派传令兵骑马过去转达,这又得耽误不少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淝水之战,甭管他前秦人数有没有80万人,且看他一个后撤的命令传下去,整个大军就乱了套了,这就是典型的命令传递不便造成的。

事实上在明朝中后期和清朝的文献中就可以发现,古人在对军事出动人数的记述越来越精确化,像清军征讨准格尔,出兵七万——八万,这就已经是精确的作战人数,而不再包括后勤人数。由此可见军事人数的精确化是军事文献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欧洲方面,并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去为某个时代修著历史,往往都是些零散的记述。在欧洲的古典时代,对于一些战争也会有人数夸大的描述,比如波希战争,波斯人实际上也就是十几万人顶天了,还包括了运输队,而到了希腊则被描述成拥兵百万。反倒是中世纪以后,因为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各个国家没有大批量的正规军,打仗时军队大多是各个封建领主临时召集的农民,这些属于封建领主的私人财产,因此在作战时会有详细的人员分工和数量统计,如此一来,战争的结果也就更写实。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之所以说一边死个几千人战争就分出了胜负,是因为这里还要考虑到军事士气和战损后撤比。这个在各个时期因为不同的军队还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说北宋的军队,一次出动个十几万,但是当战损人数达到5%的时候,宋军就会因为士气过低而开始溃逃。再看李陵的汉军,被匈奴打的战损比都超过70%了,可是人家就是死战不降。在欧洲同时期,普鲁士的军队士气相比于奥地利和俄罗斯,确实是要强得多,因此往往可以数倍的人数差距还能击败敌人。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