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真的是由陈氏太极拳改进而成的吗?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太极拳有很多流派?杨露禅曾经到陈家沟跟陈长兴学过陈式太极拳,为什么杨家又自创了杨式太极拳?吴全佑是跟杨露禅学的杨式太极拳,为什么吴家又自创了吴式太极拳?武禹襄也是跟别人学的太极拳,为什么武家又自创了武式太极拳?孙禄堂也是跟别人学的太极拳,为什么孙家又自创了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外形相似却各有其名,为什么?洪均生跟陈发科学的陈式太极拳,为什么洪均生的弟子们又分成了洪传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实用拳法、洪派陈式太极拳和洪式太极拳五派?冯志强也跟陈发科学过陈式太极拳,为什么又自创了混元太极拳?李经梧也跟陈发科学过陈式太极拳为什么李经梧的弟子闫芳又自创了经梧太极拳?有人说陈式太极拳是蒋发从赵堡镇传到陈家沟的,赵堡太极拳又是张三丰所创太极拳经过一定脉络传承过来的。听说,还有王氏太极拳、张氏太极拳……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都只看外部特点,而都不懂太极拳原理。太极拳的原理只能有一个,不会有第二个。各派太极拳的原理都应该是同一个太极拳原理,都应该是一家。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太极拳原理,都按太极拳原理练拳。凡是不符合太极拳原理的,功夫再好也不是太极拳功夫。凡是符合太极拳原理的功夫都应该努力学习。千万不要再争自己那派太极拳是正宗太极拳了。中国只有一个太极拳。
改进,多大程度的改进?是简单改编,还是再次创编?
首先要确定------在武禹襄、杨露禅编创“太极拳”之前,是没有太极拳的。
杨氏太极拳的由来------
1840年左右,杨露禅(1799—1875)拜别陈沟陈长兴(1771年-1853年),回到老家,有人问学了什么拳,回答“绵拳”。谈及师门,说“陈长兴是蒋发的弟子”。(后来,杨露禅曾言“学拳于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
1854年前后,武禹襄(1812-1880)经杨露禅与陈长兴的介绍,从学赵堡陈清平(1795-1868),偶得一本《王宗岳太极拳论》。据说,武禹襄在学习赵堡太极拳月余,可能陈清平因材施教,多是内家拳方面的指教。
武禹襄认为《王宗岳太极拳论》与杨露禅拳法一样,于是,武禹襄、杨露禅一起依照此谱,相辅相成的编定出“十三势架”,称为“太极拳”。当时并没有用姓氏区别。
自此,太极拳始于武禹襄、杨露禅。
由此可知,杨露禅的太极拳,是融合了陈长兴所教拳法、赵堡内家拳理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三合一拳术。
在形成太极拳的环节中,哪一项最重要呢?无疑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毫无疑问,当时的陈家沟没有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宗师杨露禅
再说陈式太极拳的由来------
众所周知,陈式太极拳,源于陈长兴创编出的一路二路拳。其融合了“蒋发拳术”与“无极通背缠拳”。
之后,由于陈长兴没有留下太极拳理论,陈有本、陈耕耘改编了“陈长兴拳法”,形成了后来的陈拳风格。至陈发科,又柔化炮捶,再次改编,定型出如今的陈式太极拳。1933年《陈氏太极拳图说》出版,成为陈式太极拳理论支撑。
后来,陈家沟摒弃了蒋发传拳之说,蒋发由亦师亦友亦仆的身份,改成了陈王廷的徒弟,决定信奉唐豪顾留馨之说,尊陈王廷为陈拳祖师。
2020年,太极拳申遗,同时也支持了陈家沟的乡村振兴项目。陈家沟以商业运营的模式,大力推广陈沟拳,改编出了不少新套路。
当时的杨拳与陈拳一样吗------
1928年,陈照丕到北京教拳,许禹生认为是“太极洪拳”,杨少侯见之曰:“何太似花拳耶?” 陈照丕和陈发科的推手,只有顺步推手一种。“喜用招、用力,不甚求懂劲为可惜耳。其大刀、双刀、杆子多系外家式法,不能承认之为本门艺术也。” 其法不及杨家完备。
由此可知,武禹襄、杨露禅的太极拳,完全超越了当时的陈家沟拳。
当时的杨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一样吗
杨氏太极拳的溯源------
若往前追溯的话,杨健侯曾言---戚继光年代的刘草堂,喜用长拳,一上便没有停,以柔克刚,以无打有。力求不顶,力求不丢。
按照杨家老谱的传承,由近及远的关键人是: 杨露禅---陈长兴---蒋发---张三丰---唐朝许宣平。
按照赵堡太极拳的传承, 始于蒋发传邢喜槐,且留有歌诀: “此拳之来历久矣。此拳何自来乎?有歌为证。歌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玉皇上帝,正坐当庭。帝君真武,列在两边。三界内外,亿万神仙。今将此歌此道以及秘诀,传之於汝,汝必择人而传,不可不慎。”由此可见,赵堡留有道家武术思想的一脉相传。
陈式太极拳的溯源------
按照陈家沟家谱的后人解释,陈家拳的发展是:陈鑫(编撰《陈拳太极图说》)---陈耕耘陈有本(改拳)---陈长兴(创编一路二路太极拳)---陈王廷(引入无极通背缠拳、拳经总歌)---戚继光(戚家长拳)。
关于王宗岳------
为什么很重要的“王宗岳”,没有出现在溯源里?
王宗岳,缺少记述,身份待考。
虽然《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有“先师张三丰、王宗岳承留”的字样,但本着“孤证不立”的原则,不否定,不确定,有待进一步考证,才能明朗。
杨露禅太极拳与陈长兴太极拳,皆源于千载寺太极宫的“十三势软手”吗?
千载寺,明末河南武术传播地
按照唐村《李氏家谱》的说法,太极拳“十三势”是由李春茂所创编;而,李岩则创编了太极养生功,还跟陈王廷拜过把子......这也属于“孤证不立”吧,不否认,不确定,有待更多信息考证。
还有说------王宗岳给唐村李鹤林送过匾额......这只是一种说法,并无实证。这就如同说 “张三丰宋远桥、陈卜 陈王廷都会太极拳”是一样的民间传闻。
但,千载寺太极宫的董秉乾,曾传下“十三势软手”,这在《王堡枪谱》中也有记述,民间还传出了不同版本;千载寺还跟无极通背缠拳、六合枪、心意拳、春秋刀谱有关联,而且还曾“助戚抗倭”,可能影响了赵堡及陈沟的武术---赵堡有内家心意门、陈沟有戚家拳版通背拳、春秋大刀。
又有说------戚继光年代的董成,在创编通背柔拳的时候,就参考了“软手十三势”,有半数与十三势软手的动作名称相同。若是如此,那么在戚继光的年代,就有了与戚家拳相融合的“软手十三势”......
民间武术缺少记述,年代久远,口口相传,难免有误、有失传......
杨露禅太极拳与陈长兴太极拳,是否源于千载寺太极宫的“十三势软手”,蒋发是否学了十三势软手,目前尚无依据。
只能说------当今太极拳,是由武禹襄、杨露禅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指导,融合所学,创编而来。
狗屁胡说!
世上本无太极拳,只是因三代帝师翁同龢赞誉之词才有太极拳之说。连杨露禅都是沾翁同龢之光,得以创编太极拳。非要确定太极拳的来源,那就只能是翁同龢了。
原来我曾经说过,杨露禅练的不是什么狗屁垃圾太极拳。杨露禅师从天山雪红真人,习练的是金蝉功。不懂真人二字,可向道家询问。张三丰也是一个真人,练的也不是什么狗屁垃圾太极拳。张三丰得益于天蚕真人传授,习练的是天蚕功,有十三式。我曾得窥起手式,也习练过起手式,但也仅仅是引导我入门的演示。曾为我一位师傅求教十三式,因体检(体质,思想,小群体)不合适,只能传二式而没下传的。张三丰的十三式,每式有三招,每招皆以气伤人。你们这些追逐名利之人,敲着你们那些木鱼脑袋响一响(想一想),你们哪家的太极拳,能在起手式时,能以气伤人(要人命的伤人)?
曾向武当的钟云龙发过邀请,请他派有为的弟子去深圳学回十三式。可钟云龙,貌似道家传人,根本就无道在心,也是无缘张三丰的十三式。
天下本无太极拳,无知的人还在追名逐利。给想学道家功夫的人指一条明路,广东中山有一位髙人,原网名‘太极混元流’,真名我流失了,只凭有缘才可得见。
太极拳我是外行,但是看到跟武术相关的话题,还是忍不住插几句。从小接触的太极拳门内的人不少,争论更是数不胜数,各有理由,各有渊源,反正都是师父说,自己听,然后再接着传的比较多,也不乏有些独立思考的,那些都是不太“太极”的人,反而思想上不“太急”。
其实考证太极拳渊源,先从名字上考证,这个名字那个拳师先用的?比如我今天给我的拳起了个从没人用过的名字,你说五百年前的谁谁谁是这个拳的始祖,这话当武侠小说听听,当生意竞争的说辞是可以的。五百年前这位最多跟我这一脉有些渊源,毕竟今天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什么拳是可以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像截拳道脱胎击剑,但是不乏拳击、咏春拳的技艺等,但是你不能说截拳道就是拳击或者截拳道就是咏春拳,更不能是严咏春是截拳道的最早创始人,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李小龙最早提出了截拳道,他就是截拳道的创始人,不管伊鲁山度和巴斯帝罗两位师兄弟如何提倡截拳道概念,截拳道的创始人都是李小龙,而不是严咏春、更不是叶问,就算你能在截拳道中看到某些类似咏春拳的技艺,仅仅是人类格斗共性决定的。就像我们看到UFC擂台上的MMA选手的东西,中国传统武术家也有,甚至民国就出现过,但是你不能说MMA的祖宗是中国人,如果非要说,也要人家UFC自己人说,我们不能说。大家想想,杨氏太极拳最早叫什么名字?最早人家就叫太极拳,没有杨氏二字。后来不加不行了,就像开包子铺的,第一家只叫包子铺,后来有了李家包子铺、王家包子铺,也只能逼着第一家叫包子铺的改个带前缀的名字了,没办法,中国文字的杀伤力很大,尤其是从一些有想法的人的嘴里说出来。
张安邦始终觉得杨露禅是太极拳的创始人,理由就看我上一段文字。你不能说因为清朝抢了明朝的江山,清朝的创始人就是朱元璋,不是这个道理;你也不能因为李小龙学习过咏春拳,截拳道的创始人就是严咏春;你也不能因为形意拳有心意拳的东西,心意拳的创始人就是形意拳的创始人,其实不吵架的时候,武林中人个个都是明白人,一吵起来,只能怀揣明白当糊涂,没办法,每个门派的立足,不仅仅是说真话就能解决的,人情世故,江湖险恶,武林是非,还没等您开始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估计你已经被洗脑洗的你自己都不认识了。陈家拳就是陈家拳,原来叫什么就是什么;杨家拳叫什么就是什么;李小龙创立截拳道,如果因为李小龙师承叶问的话,那是不是李小龙不应该叫截拳道,应该叫李传叶系咏春拳;或者叶问教的叫叶系截拳道?大家想想太极拳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写这段不是抬杠的,真正的名家大师对这块都是笑笑的,因为这些只是他们门人弟子用来招徕信众的,跟拳的关系不大,属于政治宣传需要,舆论引导很重要。相反倒是底下人乐此不彼,这是关乎层面的问题,与学术其实意义不大,大家如果反驳的话,也请您实实在在看完我的文字。真是这个道理,截拳道某些阶段跟咏春拳很相似,李小龙的截拳道出名了,叶问的咏春拳也没有必要改成叶系截拳道。当然随着李小龙恩师的名号在电影中的崛起,咏春拳的知名度一度高过截拳道了都。如果陈家拳传人当时善用媒体舆论力量,陈家还是杨家的师父,甚至只知道炮锤,而不知太极拳也有可能,这都是时势造英雄,不是一个家族、一个门派的功劳!
关注张安邦,一起聊聊武林中有趣的那些事!也欢迎大家来“张安邦工作室”喝茶,赚钱之余,多交个朋友!如果方便,请您继续支持张安邦提议每年7月20日定为“中国 李小龙日”,以及筹备中的南京李小龙博物馆,谢谢!
杨家拳拜张三丰为祖师
虽然说杨露禅跟陈长兴学太极拳,但是是否学的陈式,交的是不是陈式,没有定论,杨式太极拳的练法和陈式完全不同,大家有没有看过台湾周宝富的陈式老架太极拳,其身法等极其相似杨式太极拳,而陈式老架却和新架没有太大差别。
这就是说,陈长兴交给杨露禅的是正宗太极拳。而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是后来改编过来的太极拳。
由于这些年一切为了经济利益,所以,抢正宗的风气益盛忘祖的事时有发生。比如,跟别人学了太极拳,立马就换个名字称某某太极拳。有些刚刚学了两年的太极拳,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乱改前辈的动作,就开始开馆收徒。交的动作生硬,号称“缠丝”等等,不一而足。其不知太极拳动作是走圆弧,手臂要做到节节分家,节节贯穿。立如平准,腰私车轮。而有些人是腰在乱扭,如马保国等。连起码的随遇平衡都做不到。
这是冯志强先生的拳照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创始人,未敢忘本,仍称陈式。
是的。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 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
其拳路逐渐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