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收礼等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何在?
题中所述的“收礼等”在教育界中,是“乱象丛生”很主要的吗?还“尤其是中小学”?
题干部分的主要内容如果是“和尚念经”,念歪了事实,念错了对象,问其“根本原因何在”又有多大意义?
答题人如果按图索骥、顺毛摸驴,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是不是也是失了计较,做下一件“隔靴搔痒”事?
刚好我昨天看到一则故事:一其貌不扬男人选了大中小三个西红柿,商贩一称“一斤二两,三块五毛钱”。农夫说:“等会做汤多了,要不完。”退出一个大的再称。“一斤,三块钱。”
你猜那男人怎么做?二话没说,丢下五毛钱,拿上那个大的,拔腿走人。
为何?商贩是在秤上掺了假,男人顺着思路去计较,效果不会好,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抻。于是逆向思维,也来了一个不按常理出牌或者“偷机耍滑”,挣得一个好结果直接走人。
对于此题此问,我也做不到顺向思维,只能讨巧回答了,算是学那男人吧。
这要从两个方面讲。
第一,送礼是为什么?
如果家长没有任何利益谋求,就是对老师表示感激感谢,这种送礼就是纯粹出于个人感情,逢年过节,迎来送往,人之常情。
如果家长是为孩子谋得某种利益,要求教师给孩子特殊的照顾,比如任命班干部或是凌驾于其他孩子之上的特权的等,这种送礼就是不应该的。
第二,送的礼是什么?
如果家长送的只是一些小礼品,金额不大,比如土特产什么的,这种送礼也无可厚非。
如果家长是把现金或者购物卡等有价证券送给老师,这就涉嫌行贿和受贿了。
所以说到送礼的原因,既有人之常情,也有为了不当得利,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家长的盲从,人家送我也送,于是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流行的潜规则。
职业道德情操与素养
风气与行业风向标
师德师风与社会真正的尊师重道
头条里为什么总提这种对教育有伤害性的一叶障目问题?中小学教育里很少有“送礼”“收礼”这种问题,――现在中小学校有老师敢做就是死路一条!各级纪检纪委都不是排设的,老师难道不知利害在哪里?收人点礼就有可能丢掉一生的饭碗和声誉!(如果提出者真发现有老师收礼,直接电话教育局,不要在头条乱提出)。希望头条挖掘优师及为中小学教育奉献青春的广大教师的感动故事(如北京某小学女校长,献身西南的张桂梅老师等),传递正能量,歌颂师生良好关系(写都写不完),为中小学教育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是头条的应该做的!望头条审核更加思想纯洁,思维开阔,理念清析……[捂脸][笑哭][捂脸][笑哭][笑哭][笑哭]
多么扯蛋的问题,先设定一个不存在的事,挖个坑让别人跳,还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你再瞎咧咧!极个别现象,就算有给老师送礼的,也是自己孩子不行,想让老师照顾照顾,然而一般没什么卵用。倒是现在一些高中,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动辄就让孩子“停课反省”,孩子想回去上课,家长就得送钱,这种事存在。
如果孩子安分守己好学上进,给老师送礼就是傻逼行为。老师希望手下每一个孩子都能考满分,以证明自己教书育人的成果,从而顺利晋升职称提高自己工资。为此费劲心思做学生思想工作,努力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些送礼的家长,其孩子大都是问题学生,是让老师可以包容他们提携他们。其实,老师是绝不会牺牲自己的核心利益去迁就那些害群之马的,家长送礼的结果就是对他自己孩子起个心理暗示作用,从老师处收效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