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馒头”是现代词?还是传统词汇?
现在词,鲁迅发明的。
人血馒头,现代词还是传统词,没想过。六十年代上高中,语文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药》,第一次知道这个词。愚昧无知的人,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痨病。
现在有些人,跟鲁迅先生描写的相信人血馒头治痨病,没什么两样,非要把治感冒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炒作成新冠病毒的药。
“人血馒头”出自唐陈藏器所编《本草拾遗》一书。旧时民间迷信,认为人血可以医治肺痨(肺结核病),处决犯人时,便有人向刽子手买蘸过人血的馒头治病。
李时针明确反对用人血或人体器官入药的观点,中医对于人血入药在明代就已经逐步停止。鲁迅的小说《药》其中对人血馒头的讲述,主要是为了表达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愚昧无知和封建迷信。
人血馒头,太形象了
我接触人血馒头这词是鲁迅《狂人日记》所描述的,即人血馒头可以治痨病。以前的没有听过,也许是孤陋寡闻罢了。《狂人日记》是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所作。应归纳为现代词。
传统词汇无疑。
“人血馒头”与传统医学有关;传统医学认为世上所有动植物甚至包括人的尿液、血液、毛发等等“皆可入药”;
换言之,人血馒头至少在明代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以前都是传统医学的“偏方”,据说专治“痨病”(肺结核咳血)。
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唐朝陈藏器所编《本草拾遗》一书;清朝文人袁枚在《子不语》这本书中也提到过“人血馒头”。
不过,在唐代以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是没有“馒头”这个词的;道理很简单,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没有“馒头”这样的双音节。
据传说,“馒头”的“馒”字源自“蛮”;大约是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馒头”这种“祭祀品”(注意,不是食品);
传说诸葛亮出兵“七擒孟获”时,在南方荒蛮之地遇到一条河流的阻隔;河水波涛汹涌无法过去。当地人介绍有“河神”需要祭奠;祭奠河神必须用“人头”(蛮人、当地人的头);
诸葛亮认为使用“人头”过于残忍;于是用面粉(小麦或者燕麦)粉做成“人头”投入河中;河神收到“人头”祭品以后,立马风平浪静。诸葛亮也率领大军平安过了河。
“蛮人头”,就是“馒头”的来历。
新旧替代的伴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