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王朝认可刘备皇帝的身份吗?
不认可!刘备皇帝是自封的!
刘备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东汉末年和三国初年,这个时候天下已经没有真正的皇帝。献帝是傀儡,曹丕始终没有得到南方两个政权的承认(孙权曾经短暂承认,刘备等蜀汉从来没有承认),刘备的蜀汉属于偏安的政权,曹魏始终不承认,孙刘重新和好以后,双方是相互承认的。由于三国时期的特殊性,刘备的皇帝地位虽然被承认,但时常打折扣。
司马炎代魏,并重新统一天下后,组织陈寿等人编写三国时代的史书,因为陈寿是三国时期蜀国人,他在《蜀书》中,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并且两个人都只是传,并没有像魏曹帝王那样用纪。陈寿用先主、后主这是对曾经的主人的尊重,司马氏也没有过分纠结。但涉及大的原则问题,司马氏绝不会允许陈寿胡来。司马氏的晋朝来源于曹魏,司马炎本人的皇位也是来自曹奂的禅让,因此三国的正统性在司马氏眼里必须是曹魏。而就三国的实力来讲,也是一大两小,曹魏大,蜀汉和孙吴小,只不过因为长期割据,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实际上,司马氏允许陈寿称刘备为主,自己是开恩了,按照惯例,应该称贼或许逆,不应当承认蜀汉的存在。允许三国鼎立说法存在,一方面,说明司马氏正是历史真实,另一方面,刘备的蜀汉并没有和晋朝发生过对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那时候还属于魏),并不存在过分对立。对方也确实称帝,表现大度点。综上看,在晋朝,刘备皇帝身份是被承认的,还专门著了这段历史的史书《蜀书》。但基于正统和蜀汉偏安存在的史实,刘备的身份是国主。
司马氏短暂统一后,出现了关外游牧民族攻入中原的情况,司马氏贵族司马睿南迁,重新建立了晋朝,此晋朝偏安东南,这就是东晋,形势和当年蜀汉差不多,因此,其正统立场发生了变化。由默认曹魏为三国正统变为确立蜀汉正统地位。著名史学家习凿齿所著的《汉晋春秋》,直接把三国从历史上抹掉,汉朝灭亡于刘禅投降,而晋朝随蜀汉覆灭而兴起。东晋改变西晋尊曹魏为正统的想法源于维护统治,拔高蜀汉正统位置,刘备自然就变成了复兴汉室的皇帝。刘备的地位和两汉皇帝是一样的。
南北朝的史学家则基本以曹魏为正统,比如南朝梁的史学家沈约在编撰《宋书》时,就把刘宋天下归结为晋朝国运终结,坚持晋朝天下得自于曹魏。实现统一的隋朝还有后继的唐朝都尊曹魏为正统,值得注意的是,唐朝大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所列十三位皇帝包括了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禅,并没有刘备。作为大一统王朝,能够在展现历代帝王的画作上出现蜀主,说明唐朝还是认可蜀汉政权的,这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备的皇帝资格是被认可的。这些都应该感谢曾经的蜀汉臣子陈寿,没有他对《三国志》按照国别著书,就没有三国这个说法,曹魏正统地位很难被突破。唐之后的五代时间过短,也根本没有时间争论三国谁是正统。
北宋王朝为了突出其正统地位自然是尊曹魏,但一脉相承的南宋为自身利益由曹魏,改为季汉(蜀汉)。这个时候,南宋属于偏安政权,它也和东晋,为了确保自己的代表性,毕竟都是出自于中原王朝,和蜀汉的境遇一样,支持蜀汉就是维护自身正统地位。刘备的皇帝地位又凸显了。元朝作为游牧民族起家的大一统王朝,自然还是尊传统的正统,因为三国相距太远,自然不排斥,属于三家都承认为皇帝,曹魏为正统。明朝朱元璋公开承认元朝为正统,对于三国也是承继曹魏正统观,但在民间对于正统已经发生变化,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开始出现认可蜀汉为正统的情况。这实际上和游牧民族建立大一统的元朝有关,突出汉室的重要性。清朝因为南明的存在,肯定不会认可偏安的蜀汉政权为正统。
综上看,自西晋起,大一统王朝大都尊曹魏为正统,刘备作为偏安政权的国主,也被当作皇帝。而东晋、南宋、南明等偏安政权为了确保自身存在的法理性,选择承认汉朝后裔刘备建立起来的蜀汉为正统,刘备也就被纳入正统皇帝范围。但客观的说,蜀汉偏安政权的事实不可能改变,刘备一时豪杰,建立一方基业,本身也称帝,称其为帝王没有什么不可,只不过按照传统的大一统观念,占据三国主动的曹魏才是正统,因此刘备更应该叫国主,属于割据政权的皇帝。
无论后世王朝是否认可,都无法改变刘备是蜀汉皇帝的事实。既然曹丕可以篡位夺权强迫汉献帝禅让皇位,连孙权都可以在东吴建国称帝,又怎么能不允许刘备接续汉朝的国祚呢?
在历史上刘备死后被称为"昭烈皇帝″,他建立的“汉”,被称之为蜀汉。之所以会这样划分,还是出于便于与西汉(前汉)、东汉(后汉)区别。
尽管蜀汉在三国中人口最少、地盘最小、兵力最弱、国力最薄,但由于刘备毕竟拥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尽管血统远了点),因此在东汉灭亡后,也只有他建立的政权,与汉朝搭边。
而曹魏与东吴,一个是权臣夺位,一个是军阀割据,如果与他们相比,刘备建立的汉政权,还算得上是东汉王朝的继承者。
因此,除了与刘备集团有利害冲突的王朝,不会承认蜀汉的地位和刘备的皇帝身份以外,其他后世王朝基本上都是承认刘备的皇帝身份和蜀汉政权的地位的。
那要看《中国历史》里有没有记录这个皇帝。
您在学《中国历史》的时候,读到过他吗?应該是读到过的,只不过历史老师不会告訴我们那个"大耳贼"而已。
看看吧,《今日头条》是这么向我们介绍这位一一昭烈皇帝的[玫瑰]
无论后世王朝是否认可,都无法改变刘备是蜀汉皇帝的事实。既然曹丕可以篡位夺权强迫汉献帝禅让皇位,连孙权都可以在东吴建国称帝,又怎么能不允许刘备接续汉朝的国祚呢?
在历史上刘备死后被称为"昭烈皇帝″,他建立的“汉”,被称之为蜀汉。之所以会这样划分,还是出于便于与西汉(前汉)、东汉(后汉)区别。
刘备的皇帝身份实际上还是一波三折的。刘备称帝于三国鼎立时期,三方并不承认,承认刘备是皇帝的地区基本上就只局限于益州和汉中等地。等到蜀汉被邓艾钟会等人灭亡后,蜀汉的皇统就被彻底推翻。等到晋朝建立后,由于晋朝继承的是曹魏的法统,所以蜀汉孙吴都是伪政府。在晋代编写的《三国志》中,蜀汉被认为只是益州的管理者,刘备刘禅的名字还被排在刘焉、刘璋的后面。在西晋的李密向晋武帝上呈的《陈情表》中也注明“少事伪朝,历职郎属”。这都证明刘备刘禅等人的皇帝身份并不被认可,蜀汉也不被认为是皇统。
刘备身份的提升主要是在匈奴人刘渊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从此之后刘备的蜀汉政权的法统才被后世所承认。刘渊本是匈奴人,他想要提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就自称是“大汉之甥”,言说自己的母族祖上是来自汉朝的公主,所以他的身上也有汉朝的血统。以此作为汉朝的继承人的依据。也是在这一时期,刘渊追尊两汉和蜀汉诸皇帝,并把他们提升到了很高的一个地位。据《晋书》记载:
“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乃迁于左国城,远人归附者数万。 永兴元年,元海乃为坛于南郊,僣即汉王位,下令曰:"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乂,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俾三光晦而复明,神器幽而复显。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叶重晖,炎光再阐。自和安已后,皇纲渐颓,天步艰难,国统频绝。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愍委弃万国,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图天未悔祸,后帝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顾兹尫暗,战惶靡厝。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乃赦其境内,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从中可见,除了两汉的诸位皇帝之外,刘渊也以昭烈皇帝的名号来称呼刘备,并且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从此之后,刘备蜀汉政权的法统被正式承认。刘渊虽然只是地方政权,但是却开启了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数百年分裂局面。很多的东西都被后世所继承,因而从此之后刘备的皇帝法统也就被后来的王朝所承认。
认可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 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十月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 。
所谓禅让,最开始,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传说中,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且不说这几个经典案例究竟是否真实一直有人怀疑,夏启早已将这种禅让制废除,代之以世袭制。从此以后这种形式上的自愿一直不被史家所认可,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
也就是说,曹魏政权是窃取了汉室政权才建立起来的,这也是曹操一直不敢废汉的原因,以禅让窃取政权注定会背上“不忠”的罪名。
在汉室政权被废黜之后的第二年,也即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将汉室政权延续下去。刘备本就是汉室宗亲,在汉室政权被他人窃取的情况下,符合世袭制的要求,由他建立汉室政权自然合情合理,可称正统。公元263年,魏军攻入益州,汉室政权灭亡,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效仿曹丕篡汉,逼迫曹奂退位,诏书如下:“咨尔晋王:我皇祖有虞氏诞膺灵运,受终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惟三后陟配于天,而咸用光敷圣德。自兹厥后,天又辑大命于汉。火德既衰,乃眷命我高祖。方轨虞夏四代之明显,我不敢知。惟王乃祖乃父,服膺明哲,辅亮我皇家,勋德光于四海。格尔上下神祗,罔不克顺,地平天成,万邦以乂。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於戏!王其钦顺天命。率循训典,底绥四国,用保天休,无替我二皇之弘烈。”
正如曹丕篡汉得不到认可一样,司马炎篡魏也得不到认可,史书不会记载他的皇位是通过正当手段得来的。更何况,晋朝的风气奢靡浮华,后世五胡乱华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道德沦丧,自然得不到什么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