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廖永忠有大功为什么被处死?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6关键词:

廖永忠有大功为什么被处死?

点赞1、攀枝花市 网友:野性迷人

明太祖为了巩固皇权,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政治屠杀,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胡,蓝党狱。”实际上除了这两次集中的杀戮之外,他还采用比较隐蔽,比较温和的手段,除掉了不少曾建立过赫赫战功的忠臣,廖永忠(1323——1375)就是其中的一个。

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随哥哥见太祖时,太祖问他志向,他就表示要“扫除寇乱,垂名竹帛”,得到朱元璋的嘉许。其后多次被委以重任,立下汗马功劳。他有军事才能,善于指挥。在进攻江州(今江西九江)的战斗中,巧妙地设计出“天桥”,利用江州临江的地理特点,按照城墙的高度,在船尾造桥,靠风力推动使船逆行将桥靠上城墙,士卒缘桥而上,很快攻下了守备森严的江州城。在鄱阳湖之战中,使用火攻,大败敌军。他“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因此,朱元璋亲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给他。他还先后平定两广和蜀地,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在平蜀后,朱元璋撰《平蜀文》表彰战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语,即认为他的功劳仅次于傅友德,给予极高评价。

除了这些战功之外,廖永忠还为朱元璋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趁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今南京)之机,在船行到瓜州渡口时凿沉韩林儿的坐船而淹死他,为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

那么,这样一个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屡建奇功的忠臣,为什么被朱元璋处死了呢?

关于廖永忠被处死的直接原因,按照《明史》中的记载,是因为违制。“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朱元璋十分痛恨官吏违法,即使功臣如傅友德,周德兴等人因恃功乱法也是不能容忍的。但像所谓的“僭用龙凤”之类的事情类似于莫须有,完全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此廖永忠之所以被处死的真正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但较为世人接受的说法是朱元璋为消除隐患,以免将来强臣压主。有一则宫廷秘闻,也许可以解释像廖永忠这样的功臣之所以被杀的真正原因:有一天皇太子劝说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便把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丢在地上,让他去捡。皇太子一把抓住棍子,被刺扎破手掌疼痛难忍。朱元璋说:我是在事先为你拔除棍上的毒刺,难道你不明白我的苦心吗?由此看来,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而被处死,只是借口而已。

点赞2、荆门市 网友:凝白。

在朱元璋屠戮的功臣中,廖永忠是第一个被除掉的。

廖永忠具备稀缺才能,又立有大功,何以成为第一批登上“黑名单”的人物呢?

大才大功

廖永忠跟着哥哥廖永安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问他:你来投奔我,也是想求富贵吗?
廖永忠回答:为圣明的主人效力,扫除群寇,名垂青史,才是我的愿望。

廖永安被俘后,廖永忠统领了哥哥的部队,继承了哥哥的职务,建功立业。

鄱阳湖之战,廖永忠奋勇杀敌,功勋卓著,战后,朱元璋给予了他“功超群将,智迈群师”的评价。

后来,朱元璋以徐达、常遇春北伐,廖永忠则与汤和一起扫荡南方的福建、两广等地。

尽管征南主将是汤和,但其实廖永忠的功劳常常在汤和之上。

在平定明夏的作战中,廖永忠又以副将身份随汤和为西路军。

战后评功,朱元璋有“傅一廖二”之语,即北路军主将傅友德功第一,西路军副将廖永忠第二, 生生把西路军主将汤和比了下去。

如此好用的将领,为何朱元璋要迫不及待地除掉呢?

官方说法:逾制

诛杀廖永忠时,朝廷给的罪名是“逾制”:僭用龙凤。

与其他被处决的功臣一样,这个官方说法是最经不起推敲的。

廖永忠虽出身水贼,但治军理民,都很有一套,绝不是没有分寸的一介武夫。

所以,说廖永忠稀里糊涂,非要僭用龙凤,自寻死路,是不可能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官方说法是最不可信的。

常见说法:杀人灭口

最常见的解释是:杀人灭口。

当初,朱元璋派廖永忠去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

可是,途中,韩林儿却沉船而死!

因此,最常见的说法认为:朱元璋密令廖永忠杀死韩林儿,后又怕事情泄露,因此在天下平定后,抓紧时间杀人灭口。

这个说法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其实未必。

首先,正史只明确记载了韩林儿“卒”,对于廖永忠迎接韩林儿一事只是“或曰”,还不一定呢。

再则,朱元璋虽有自立为帝之心,但其实完全没必要以这样的方式除掉韩林儿。

当时的韩林儿,早已是朱元璋的傀儡,没有任何实质威胁。

朱元璋完全可以走一个正常流程,让韩林儿主动让贤,即便非要除掉韩林儿,也可以以更为隐秘的手段,搞一个沉船事故,动作实在太大了一点。

再者,果然要杀人灭口,也应趁早,怎么会非要等到8年后呢?8年时间,该泄露的机密也早该泄露出去了呀!

显然,韩林儿之死,即便是廖永忠早早被除的原因之一,也绝不是唯一原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廖永忠之死,更多是与其专业技能有关。

廖永忠的专业技能

在开明诸将中,廖永忠是少有的水军专才。

早在投靠朱元璋之前,廖永忠就与哥哥一起盘踞巢湖,以水战立足。

此后,建功立业、平定天下,尽管廖永忠也参与过一些陆战,甚至还随徐达远征大漠,但是,廖永忠的主要功绩都是在水上建的。

这一专业特点,既成就了廖永忠的功勋,也使他第一批沦为“兔死狗烹”的对象。

第一批成为“兔死狗烹”的对象

朱元璋创业时,主要恶战都是在长江流域与陈友谅、张世诚等人打的。

廖永忠和他的巢湖水军,自然是朱元璋争雄上下游的关键力量。

然而,当盘踞四川的明夏灭亡后,朱元璋对廖永忠的需求已经大大下降了。

此时,唯一对朱元璋构成大威胁的,只有盘踞北方草原的北元了,廖永忠的工作,已经变成出海捕倭寇了···

当然,廖永忠虽擅长水战,但也并不是不能陆战、骑战,他也追随徐达进行过北征。

然而,明初将星闪耀,个个都擅长陆战,廖永忠已不是那么不可或缺了。

大明王朝要捕的兔子还在,但最适合廖永忠捕的兔子已经不太多了。

京城的潜在威胁者

相比之下,廖永忠可能的威胁比其可能的功劳要大得多。

大明王朝的战线已经推到了北方,但大明王朝的都城仍在南京。

对南京安危来说,水师是决定性的。

廖永忠及其兄长本就是巢湖水师的“创始人”,廖永忠又长期统帅水师建功立业,早已在水军众将中建立了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更严重的是:廖永忠还曾与宰相杨宪结党。

要知道,当时,宰相是六部与天子之间的存在,兵部直接对宰相负责!

如果宰相与廖永忠内外串联,其威胁是极大的!

朱元璋在大赏功臣时曾说:按照功劳,廖永忠是可以封公的,但是,他向人打听朕的意思,所以,不得封公!

其实,廖永忠虽有大功,但与徐达、常遇春等人还没有办法比,其排名还在同期封侯的杨和、傅友德等人之后!

所以,朱元璋说廖永忠本能因功封公,不过是“虚言”,重点是敲打廖永忠:不要与宰相等官员私下交往太密!

不敲打别人,专门敲打廖永忠,足见朱元璋对廖永忠的警惕!

难以让人放心的旧怨

朱元璋对廖永忠不放心,与一段旧怨有关。

当初,廖永忠的兄长廖永安为张士诚所擒。

张世诚提出:希望用廖永安来换自己的张士德。

朱元璋不但拒绝了这个要求,还把张士德斩了!

如此,廖永安被囚8年后去世了。

尽管朱元璋追封其为楚国公,多加赞许,然而,不可更改的事实是:朱元璋确实拒绝了换回廖永安的机会。

这事,是朱元璋对不起廖永忠,然而,却有可能成为对廖永忠不放心的原因。


总的来说,廖永忠第一批登上黑名单,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技能特点所决定的。

廖永忠是最具威望的水师将领。

当大明王朝将战线推至边疆地区时,其对廖永忠的需求已经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水军对于南京的直接影响,以及廖永忠结交宰相的经历,都使廖永忠的威胁不容忽视。

如此,廖永忠也提前到了“兔死狗烹”的时刻。

至于,韩林儿之死、廖永安之死,即便是原因之一,也应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点赞3、娄底市 网友:剧烈失控

廖永忠的大功应该是凿船溺死小明王韩林儿,帮朱元璋除去了登基称帝的最大阻碍,按理说立下这样的殊世之功,廖永忠应该是位极人臣,一生显贵,却为何在洪武八年(1375年)坐罪赐死,他到底犯了什么错惹怒了朱元璋呢?



说到廖永忠,名气虽不及徐达、常遇春和蓝玉等明初开国大将,但也算是为明朝的建立出了很多力,立了很多功。廖永忠此人英勇善战,曾随汤和同讨方过珍,平定浙东;俘虏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兵进岭南,平定广东广西;在夔州之战中大破夏军,为明朝消灭大夏政权铺平道路,鄱阳湖大战中奋勇杀敌,力挫汉军,一生战功卓著,因此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不过在名将云集的明初,廖永忠虽然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但也算不得是有多起眼的耀星,不过,倒是有一件事,反而令他名垂青史。

小明王韩林儿之死



小明王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红巾军创立者韩山童之子,大宋政权龙凤皇帝,朱元璋在龙凤政权混的风生水起后,便自称吴王,仍奉龙凤正朔。龙凤十二年(1366年)十二月韩林儿离奇死去,他的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他杀,而且还牵扯到廖永忠,《明史》里面就有这么一段记载:

明年,太祖为吴王。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

朱元璋自称吴王后,在应天府置百官大封功臣,已经基本上是架空了小明王韩林儿,小明王在安徽屡受张士诚的攻击,处境艰难,安丰被围,朱元璋率军救出小明王,准备将他安置在应天府,刘基却反对说:“彼牧竖耳,奉之何为!”密陈“天命”所在,朱元璋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便将小明王安置在滁州,安插亲信之人遥控监视小皇帝。小明王已经形同傀儡,但朱元璋要想称帝建国,仍需想办法除掉这个自己称帝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小明王死的很离奇,一来他死时还很年轻,自然病死的可能性不高,他杀的可能性反而更高,屠寄在他的著作《蒙兀儿史记》就直截了当的记载:“朱元璋弑其主韩林儿,伪宋亡。”而《明史》其实也是偏向于是朱元璋秘密杀害了小明王,而执行这个任务的,正是廖永忠。


(剧照;小明王溺水身亡,百官劝进朱元璋)

由于滁州屡受攻击,小明王在这里非常危险,已经称吴王的朱元璋再不接他到应天府,恐为大宋政权其他将士寒心,于是命廖永忠过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结果船到瓜步时,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这个说法也很隐晦,没有具体交代因何翻船,给了后世不少遐想的空间,我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廖永忠提前安排人下水凿船,导致船进水而翻沉,活活把不懂水性的小明王溺死了。

廖永忠到底是经朱元璋授意还是揣测朱元璋的意思擅自出去小明王且不说,但是小明王终究是在他护送过程中出事而丧命的,帮朱元璋出去了称帝路上的最大绊脚石,这样的大功劳按理说应该会得到极为丰厚的赏赐,按照廖永忠的资历、战功,是完全可以封国公的,但他最后却仅封了一个德庆侯,朱元璋对此的解释是:“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意思是说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他关系密切。杨宪被杀,廖永忠因功大幸免。

廖永忠为何被处死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拥有免死铁券的廖永忠获罪被杀。关于廖永忠的死有两种说法,一说他被朱元璋赐死,二说他是被朱元璋打死的。关于第一种说话,说的是朱元璋之子宁王朱权旧事重提,说廖永忠害死小明王,朱元璋“恶廖永忠之不义,后赐死”,也就是说,当年廖永忠护送小明王过江,帮朱元璋凿船沉死小明王反而成了他的一大罪名,看来,廖永忠好心办了坏事,杀皇帝罪无可赦,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不过,赐死这一说法虽然同样为《明史》说认可,其原因却是“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而第二种说法则实际上和《明史》差不多一个意思,是由朱元璋近侍俞本揭发的,说廖永忠使用了代表天子身份,有龙凤图案的物品,这是属于明显的僭越行为,自然令朱元璋大发雷霆,令锦衣卫逮其下狱,重打四十大棍,廖永忠回家数日便死了。

通过以上分析,廖永忠的死因其实不难理解,首先,他在瓜步沉杀小明王,应该是经过朱元璋暗示的,毕竟杀皇帝这样的罪名他是不敢承担,只是自己圆满的完成了朱元璋交代的任务,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心中自然感到不满。其次,廖永忠与丞相杨宪关系很好,朱元璋平生最恨结党,杨宪被诛,廖永忠虽逃过一劫,但朱元璋猜忌心越来越重,早晚会对廖永忠下手。最后,廖永忠确实有僭越行为,而且问题还很严重,不管是赐死还是打死,他最终的结局都是比较惨的。

点赞4、榆林市 网友:£殘殺者

当初,韩林儿在滁州,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将他迎回应天,至瓜步时船翻而死,朱元璋因此归罪廖永忠。到大封功臣时,朱元璋对诸将说道:“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他关系密切。杨宪被杀,廖永忠因功大幸免。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南明弘光帝时,追封庆国公。

点赞5、南充市 网友:小干探

廖永忠有大功而被处死,谈古论金个人以为:既不是笼统地因为朱元璋清除功臣,也不是因为他曾经(疑似)暗杀小明王知道朱元璋的私隐并以此要挟。

关键的原因在于廖永忠是巢湖水军中最重要的统帅,除去廖永忠是朱元璋进一步通过摧毁其原有组织架构整肃清洗并完全掌握这支部队的重要步骤。

巢湖水军是朱元璋麾下的两大主力之一,在朱元璋取得天下的过程中,无论是能够渡江南下,还是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巢湖水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朱元璋称为:

当朕开创之秋以舟师来附,从渡大江所向克敌,东征西讨厥绩尤著。

巢湖水军功高,但是和朱元璋的私人从属关系先天存在缺陷,这是因为巢湖水军归附的时候朱元璋并不是这支部队的第一把手而是第三把手,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和妻舅张天祐是比朱元璋地位高的统帅,虽然他们两人很快因为“战死”给朱元璋腾出了位置。

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邵肆、邵荣、廖永安(廖永忠的兄长)是红巾军攻克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朱元璋攻克后改名为应天府)前后军中地位仅次于朱元璋的高级将领,这固然说明巢湖水军的重要,同时也说明巢湖水军可能受到的朱元璋的忌惮猜疑。

从这个角度看,疑似暗杀小明王如果是真,不但不足为廖永忠病,反而是必要的投名状。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遣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返回应天府,途径瓜洲时,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9年前的至正十七年(1357年),廖永安随徐达收复宜兴,深入太湖时为张士诚部将吕珍俘虏,在1年前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廖永安在囚牢中逝世,廖永忠在巢湖水军中的领导地位得以最终落实,如何进一步表忠心,变得尤其重要。

其实,廖永忠参与干脏活已经不是第一次。

朱元璋部队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忽遭莫名重创,年初苗军在浙东叛乱,三月陈友谅部降军在江西叛乱,每次叛乱都诛杀了朱元璋部大批高级将领和官员,使得其元气大伤;而就在此时,朱元璋部内部又发生重大内讧。

《明太祖实录》记载:

秋七月……丙辰,平章邵荣、参政赵继祖谋反,伏诛。荣粗勇善战,与上同起兵濠梁,上待之甚厚。自平处州还,益骄蹇,有觊觎心,常愤愤出怨言。部将有欲告之者,荣惧不自安,与赵继祖俟间作乱。至是,上阅兵三山门外,荣与继祖伏兵门内,欲为变。……上不欲即诛,系于别室,召诸将曰:“吾不负邵荣,而荣所为如此,将何以处之?”常遇春曰:“荣等凶悖,一旦忘恩义,谋为乱逆,不利于主公,将害及我等。纵主公不忍杀之,我等义不与之俱生。”上不得已,命具酒食饮食之,涕泣与诀,皆就诛。

根据记载,朱元璋得知邵荣所谓“异谋”之后,

令平章廖永忠、都护康铎邀饮,擒之。

廖永忠是继承廖永安位子的巢湖水军主要将领,康茂才是渡江后降将的首要将领(康铎是康茂才的儿子,此时只有2岁,是误记),常遇春是以卓越战功出头的只身投靠者,用这三个和濠州红巾军没有渊源的人来运作此事,既是煞费苦心震慑濠州系统红巾军旧将,也是通过干脏活让巢湖水军和渡江降将等交投名状。

记载中此时的廖永忠被称为平章,但是实际上廖永忠拜中书平章政事是在“伐士诚,取德清,进克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之后,当时廖永忠的官职情况是:

永安陷于吴,以永忠袭原职,为枢密佥院,总其军。

可知,廖永安被俘后,廖永忠代替其成为巢湖水军的主将,也是巢湖水军的灵魂人物。

廖永忠在洪武三年(1370)年封爵的时候本该封为公爵,却被朱元璋打压只封为侯爵;之后又成为第一个被朱元璋拿来开刀的开国功臣,说到底正是和他这种“嫡系中的杂牌、杂牌中的嫡系”的特殊地位有关——

因为是嫡系中的杂牌,有清洗整肃的必要;又因为是杂牌中的嫡系,清洗整肃之后起部下也不至于生变,反而能够换血成为纯嫡系。

草蛇灰线,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历史记载看出朱元璋暗中的布局:

洪武四年(1371),廖永忠以征西副将军的身份随汤和率水师伐在蜀地的大夏政权;洪武六年(1373),廖永忠督率水师出海追捕倭寇。

洪武元年(1368),张赫晋升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担任本卫同知,复命署都指挥使司事等官职。张赫负责海防,对抗倭寇,追敌至琉球大洋,活捉斩杀倭寇首领数十人,缴获倭船十余艘,弓刀器械不计其数。朱元璋嘉奖张赫的战功,任命他为都指挥,后又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督管与辽东之间的海运事宜。再后来,论功行赏,张赫被封为航海侯,病逝后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航海侯恩国公张赫墓志铭拓片)

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和老部下,张赫是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朱元璋在部署上正是这样逐渐用自己嫡系中的嫡系代替嫡系中的杂牌成为负责水军事务的将领,进而将巢湖水军及其后身逐步从杂牌中的嫡系改造成为嫡系中的嫡系。

(明朝海军的前身就是巢湖水军)

廖永忠死得早,但是朱元璋还是让其子廖权袭爵,说明此时朱元璋还多少有所收敛,待到1390年赵庸(与廖永忠、俞通源、华高同为二十八侯中代表巢湖水军的功臣)被杀,已经是胡惟庸案之时,画风就是斩草除根、靡有孑遗了——之前华高早死且无子,俞通源因已死不论,但爵位被废除,从这个角度,廖永忠家族比起战友傅友德、赵庸等人的家族,还算是幸运的。

点赞6、江门市 网友:游灵。

廖永忠未必死被处死的

又到了吐槽机挖真相的时间啦,今天咱们就挖一挖廖永忠的死亡之谜,估计很多人会喷吐槽机,《明史》上清清楚楚的写着他洪武八年三月被赐死你看不见?我看见了,而且还看见了其他几种死亡方式。

关于明初大将廖永忠的死我找到三种不同的说法,每一种都有相对靠谱的史料支持,三者之间又不乏矛盾之处,所以我才说廖永忠的死亡是个谜。这位以淹死小明王韩林儿永载史册的家伙,似乎死得不那么简单。

顺便说一下,廖永忠绝不是只有揣摩上意那点本事,这货其实很能打,也不缺少谋略。鄱阳湖大战上这家伙一条快船追着汉军猛将张定边狂射弓箭,老张中了100多箭,没死都是命大。把船只连寨逼陈理(陈友谅之子)投降的也是他,朱元璋说要不是韩林儿之事或许能给他个公爵倒也有几分道理。


第一种死法——冰火两重天

关于廖永忠的第一种死法记载于明初俞本写的《皇明纪事录》,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廖永忠相近,起码不敢故作惊人之语。只是那本书已经失传,只留下明天启年张大同据此编撰的《明兴野记》,多少还是有点歪曲的可能。

这个故事也是开始于洪武八年,说的是廖永忠先生回到南京享福后有点嘚瑟,很是弄了一批带龙带凤的装饰品。如果在现代当然没事,可在明朝这属于僭越,所以他的家人快就找朱元璋去举报了。

朱老板也是个痛快人,把老廖喊来就问你丫知罪不?老廖也是个痛快人,立刻表示知罪。朱老板再问你说说犯啥错了吧!然而老廖的回答可就不那么让人痛快了,他表示天下都安定了,我哪能没罪呢?


这话说的可就诛心喽,我的罪就是太快帮你平定了天下,所以就从有用的棋子变成威胁你朱家人的累赘。朱老板气得眼冒绿光,怒吼曰你以为老子是在效仿汉高祖杀韩信的旧事吗?你也配!于是就让人把老廖家里那些僭越之物扔出来给大伙看。

事情到这份上老廖也无话可说,任凭朱老板发落,朱老板因为那些诛心之言也不好直接杀他,就下令把老廖扔进天牢,但每天还是好吃好喝的供着。过了几天看守就向朱老板报告情况,说老廖在牢里很热。

也许老廖这番举动只是表示自己某火焚身,需要几个特殊从业者,但朱老板显然不懂风情,他命令看守每天提几十桶凉水往老廖身上浇。冰火若干重天后,可怜的老廖瘫了,朱老板也挺不好意思的,打了他40棍子就放了,结果回家没几天老廖挂了......


第二种死法——赐死

这种说法见于官修《明史》,吐槽机相信应该是借鉴了第一种说法的罪名,但因为那个故事太过玄幻,只好大量删除细节,并把极其逗逼加不名誉的死法换成了赐死,廖永忠的罪名依然是僭用龙凤诸不法事

这里面需要细说一个事儿,就是在明朝使用龙凤图案到底会被怎么判刑,如果按《大明律》中的《礼律》来说,应该是大棒子拍100下屁股加流放三年,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达到死刑标准的罪名,而且官民处罚相同,不存在加等或减等的说法。

大约是《明史》的编修也觉得单用僭用龙凤赐死无法自圆其说,故此才在后面加上诸不法事几个字,表示老廖犯的不单单这一件事儿。可惜我能找到的资料里除了和犯事丞相杨宪关系亲密外,没啥有价值的收获。


第三种死法——自然死亡

这种说法见于《明太祖实录》,本来应该算最准确的史料出处,因为修书性质属于官方半公开,成书时间也贴近,势必准确一些。奈何朱棣靖难之后让人重修过,一下子可信度就下降不少。

在《明太祖实录》里没有细说廖永忠死亡的过程,但从前后文推测这货应该是自然死亡的。原文先说德庆侯廖永忠卒,随后详细描述了他一生的功绩,写到最后说朱老板给的治丧费很优厚,还让儿子廖权继承了爵位。

从常理推断要是廖永忠真的犯事儿了,朱老板应该没心思给治丧费,更不可能让廖权继承爵位,《明太祖实录》里也大概率不会大段记载他功绩。顺便说一下,廖永忠的两个孙子是方孝孺的学生,并且把老师安葬了,结果自然是双双被朱棣挂掉......



大致总结起来吧,从现有历史资料上分析廖永忠大概率不是被处死的,他真正的死亡原因吐槽机不敢下定论,但个人更倾向于是病故的,扯淡完毕。

点赞7、乌兰察布市 网友:咖靡夙愿

众所周知,朱元璋称帝后诛杀了不少功臣宿将。这中间,廖永忠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人物,因为他的功勋既不能和宰相李善长比,其殒命又不如蓝玉一案株连那么深广。可是从这样一个人物的命运中,未必不能读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蕴涵。

廖永忠是朱元璋水师统帅,朱元璋和最大劲敌陈友谅于鄱阳湖上作生死决战,廖永忠立有殊功,朱元璋称赞他“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这个“奇男子”,在朱元璋霸业将成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史籍上有名的“小明王被弑疑案”。

小明王,就是在元末最初拉起造反大旗的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韩山童死后,红巾军的一帮将领们诡称韩林儿系宋宗室的后裔,拥其在毫州称帝,建国号曰“宋”,又称小明王。

在韩宋政权里,虽然照例是谁有兵权谁作主,但小明王系宋宗室后裔的名声毕竟传播已久,在人们不满蒙元异族统治的情况下,有凝聚人心的妙用,所以,各大军头还是愿意拥裁他的。而且成本小得出奇,只要养着他,让他好吃好喝,自己干什么又不受他限制,岂非一举多得?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等到朱元璋已消灭几大劲敌,霸业可期的时候,小明王的存在除了让人感觉麻烦,其价值显然已趋近于零。廖永忠奉命迎接小明王到南京,行到江苏一个叫瓜步的地方,船翻了,小明王“沉于江”。小明王之死,是否出于朱元璋授意,《明史》闪烁其辞。朱元璋即帝位后的第八年,廖永忠因为“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被赐死,《明史》又说,原因在于朱元璋对廖永忠当初私弑小明王不满。

当然,朱元璋对杀死小明王的廖永忠不满未必全是假的,然而有人也说:“永忠之死,乃由沉舟之功自挟,非以沉舟之罪见诛”。廖永忠摸准了朱元璋的心思,替他办理了一件棘手的事,而自己把“不义”、“弑主”的恶名背起来,本来是很好的,可如果你以此自挟,就太不对主子的脾胃了,结局也就可想而知。

点赞8、廉江市 网友:真忐忑。

史书上记载廖永忠是死于违规使用皇家物品或衣服,而被赐死。如下:

(洪武)八年三月,坐僣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明史·列传第十七》


根据历史学研究,古代当权者都有的一贯尿性,往往比较重大的问题都是被一笔带过,那都是掩盖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明朝初,立有大功的廖永忠被朱元璋像杀只鸡一样宰掉了,说他“僣用龙凤诸不法事”,在明史上还说得模糊不清,诸不法事也没具体说明是哪些不法事?

为了破解廖永忠之死的真相,大明嘉靖朝的史学家王世贞,特意去翻找刘辰写的《国初事迹》,

里面记载,廖永忠是因为穿了龙袍,使用刻有龙或凤的印章,而导致被朱元璋杀掉,这一事被王世贞记录在他著作的《弇山堂别集》第二卷里。如下:

“《国初事迹》载廖永忠僣用龙鳯章服不法事,处以死刑。”

这就是最早的记载廖永忠致死的真相。

(廖永忠剧照)

按理说,廖永忠要真的是穿龙袍,刻龙凤印章致死的话,不可能只死他一个人,这属于谋反类的案件,既不彻查也不严惩,甚是奇怪。

不但不严惩,还在廖永忠死后,朱元璋即刻重金厚赐廖家,且让其子廖权继承他的侯爵之位,反常得很。

王世贞又考证了洪武五年(1372年)的史料,其中有一条朱元璋特赦江夏侯周徳兴罪的资料,周德兴犯了什么罪呢?原来他的建房子超出了臣子的规格,这件事可大可小,大了说是有不臣之心也可以,小了说没事也可以,都是等朱元璋怎么看,朱元璋特意赦免了周德兴,并说廖永忠也有类似情况,且说了很多次都不改。

“考洪武十年,特赦江夏侯周徳兴罪,召将相大臣戒之,内云廖永忠数犯罪,屡宥不悛,又复僣侈失人臣礼甚矣。”——《弇山堂别集》

(《弇山堂别集》)

正是因为这件事,刘辰把廖永忠的死因推脱到逾制上,以此掩盖真相。

功夫不负有心人,廖永忠的死因真相,还真被王世贞查到了,那是一张监狱中的供词。

原来,在永乐十五年时,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因为嚣张弄权,且蓄养私兵,图谋不轨时,被朱棣提前发觉,遂把纪纲押送到都察院大牢,并令其彻查此案。

纪纲在大牢里爆了猛料,其中就有关于廖永忠被冤杀的真相,根据纪纲口述,徳庆侯廖永忠根本不是死于逾制,而是朱元璋一时激愤,恼怒他与丞相杨宪走得过近,而直接处死。



事后又特别后悔,重金厚赐给廖家,让他们厚葬廖永忠,又让廖永忠的儿子廖权承袭他爹的候爵位。

所谓的廖永忠逾制被杀,不过是编写史书的那些人,为了掩盖朱元璋的滥杀功臣,故意制造的理由。

永乐十五年,都察院劾奏锦衣卫指挥纪纲,狱辞内云:徳庆侯廖永忠为开国功臣,以僣分犯法而被诛,乃知永忠实以诛死者,盖髙帝(朱元璋)一时之忿不暇寛处,既刑而后悔之,且念其功故,加赙葬且使其子袭封,修史者缘而为之掩讳耳。”——《弇山堂别集·卷二》

原来,廖永忠死于与丞相杨宪走得过近,想想也是,正常武将不可能与文臣走得太近,除非他们想搞事情,这结党营私就犯了当权者大忌。

(沉死小明王后的禀报)

题外话:至于史书上说的小明王韩林儿在瓜步被廖永忠杀死,凿沉船只,而被朱元璋怪罪;封爵时,又说廖永忠派儒生窥探他的心思,所以把他封为侯爵而不是公爵;最后再把廖永忠死因归于逾制,这些都是凭编史者手中的笔撰成的。

韩林儿之死,就算不是朱元璋亲自下令,也是他暗示杀死的,那时候朱元璋已经击败了张士诚,问鼎天下大势已成,还留着名义上的顶头上司韩林儿干嘛呢?

参考:《弇山堂别集》

文:梁生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