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不盛产良马,那女真人组成的金兵和满洲八旗是骑兵为主还是步兵为主?
一个人要蠢到什么程度,才会相信东北不产良马这样的蠢话;才会相信金兵和八旗兵以步兵为主?
东北的马多的是。
中国三大名马,伊犁马、河曲马和三河马。其中三河马的产地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就在大兴安岭西麓,行政区划上归内蒙古,地理上就在东北啊。
东北高寒的气候,很适合养马。所以东北各地的马很多很多。历朝历代东北的地方势力,东胡、鲜卑、金国、后金,都是以骑兵称雄天下,动辄几十万匹战马,从哪来的?难道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军马关键看训练。
马跟人一样,能不能跑,能不能打,品种是一方面,但关键看饲养和训练。养的好、训练的好,普通的马也能成为合格的战马,养的不好、训练的不好,再优秀的马也会废掉。
南宋岳飞手下有骑兵两万,他们的战马大部分是战场缴获的,少部分是从西南地区购买的。这些马,都不是什么名马。但是经过严酷的训练,岳家军的骑兵战斗力完全碾压金兵!
这就是训练的作用。
关于金兵与八旗的兵种问题。
近年来,不知道从哪里流传的一种谬论,认为八旗兵以步兵为主,不擅长骑马作战,只是骑马的步兵。
简直荒谬!
努尔哈赤如果知道了,还不得气活了!堂堂八旗铁骑,竟然被人说成是骑马的步兵,不会骑马作战。何其荒谬!
这是清军平定准格尔的战斗图像。除了火器部队之外,全是骑兵。
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皇帝一再强调,清兵是弓马取天下,不能忘了骑射的根本。说的明明白白。无奈现在很多脑残就是不愿意相信啊。
清史稿中,用大量篇幅描述清军骑兵冲击践踏明军步兵的残酷景象,叫做“如碾虫蚁”!(好像碾死蚂蚁臭虫一样。)
上图是明清作战图像。清朝人画的。左边是清军,右边拿三眼铳的是明军。看看,清军是不是骑马射箭!
金兵就更不用说了,铁浮屠、拐子马,都是骑兵。金兵就靠这两种骑兵打天下啊。
我们倒是希望东北没有马,那样的话中原的人民能少受点灾难。
不幸的是,东北不但有马,还有铁矿!战马加铁矿,就是超级无敌重骑兵啊。
历史上的鲜卑、金国、清兵,还有高句丽,都是以重甲骑兵称霸天下。
轻骑兵箭雨打击,扰乱敌人阵脚。重骑兵横冲敌阵,彻底碾压。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军队根本无解。
东北地区包括蒙古科尔沁草原,也产良马。女真人是渔猎民族,当地地广人稀,草原广布,家家都养马,马的品种叫满蒙马,肩宽腿壮,适于苦寒环境。满蒙马脚力比不上蒙古马,但总比两条腿儿走的快,女真人出行就骑自家产的马。
努尔哈赤组建八旗军队的时候,以骑兵为主。几万人的军队,马匹并不一定紧张,女真人的邻居是蒙古人,可以通过贸易和掠夺解决一些。东北盛产珍贵动物皮毛和长白参,手里有硬通货,不差钱。
努尔哈赤看女真人太少,开始实行满蒙联姻的政策,他的家族和科尔泌蒙古贵族世代联姻了三百来年,科尔沁草原上的贡马足够组建女真八旗军队。
皇太极平定林丹汗叛乱时,一直追击到青海地区,整个漠南蒙古先后臣服后金(清朝),有优良的战马产地。1644年,多尔衮指挥十二万八旗军队入关。其中,满八旗七万人,汉八旗二点六万人,蒙古八旗二点四万人。也有一种说法,满蒙八旗军队加起来才六七万人。整个漠南草原提供几十万匹战马不是问题。
满满八旗军队同李自成的五十万大顺军作战时消耗了两万人,余下的几万人分布全国,全靠收编的四十多万投降的明军看场子。女真八旗变成土财主“,往日的雄心壮志烟消云散,丧失了战斗力。当三藩之乱暴发后,满洲贵族第一个想法是逃回东北,因为他们知道自已的家底,历史有时候非常的无耐。
以步兵为主。
不管是辽国统治下的熟女真,还是被大明控制的建州女真,其本质都是渔猎民族,也就是说,这些女真人都是山里奔跑的猎人,而不是骑马放牧的。
可以说在两个金国起兵之初,重步一直都是新帝国的核心,不过为什么女真会给我们骑射打天下的感觉呢?
第一,女真确实有骑兵,而且规模不小,战斗力惊人。
第二,东北也是北方,而一提到北方民族,就会给人骑马射箭的错觉。
女真起兵之初,确实没多少骑兵,但是随着战果的扩大,他们占据了越来越多的马场,也缴获了不少战马。
比如明金抚顺之战后,努尔哈赤就缴获了3000匹战马,而明军当时的骑兵虽然比较垃圾,可是战马也算优质。
在努尔哈赤征服科尔沁之后,又从蒙古获得了大量的马匹,从这开始,八旗的骑兵便成了女真的一大特色。
相比之下,他们的前辈完颜女真也是一样的路子。在攻克辽国西京之后,金国控制了漠南大片的草场,也就获得了北方马源,从而有能力组建像拐子马、铁浮屠,以及后来忠孝军这样的强大骑兵。
不过以重步兵为主并不意味着弱,其实在重步兵组成的方阵面前,骑兵反倒是战斗力不足的弟弟。像八旗的重步兵便是结成小队,配合作战。这就使得明军专门对付蒙古人的车阵没了用处。
金国女真的铁浮屠,也同样是重步和重骑的结合。当铁浮屠确定敌阵无法冲破,便会下马充当步兵,然后结阵迎敌。
首先定一个基调,金兵和满洲八旗,都是以骑兵为主。
其次,如今的东北虽然不产良马,可是过去产良马的呼伦贝尔草原就在女真人势力范围之内。
01满清入关,所以靠的就是强大八旗骑兵。
如果满清以步兵为主的话,那么再给他们两百年时间,多尔衮也不可能打进山海关,因为吴三桂压根就看不上多尔衮的步兵。
当时的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所配置的是五万铁骑,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古代的五万辆坦克。在冷兵器时代,起兵对步兵那是有毁灭性打击的一种兵种。
所以吴三桂手里有如此强大的骑兵,他为什么还要依靠多尔衮的二十万步兵呢?所以说多尔衮手里有一支强大的骑兵,规模不下十万之众。
而且当年皇太极还活着的时候,曾经绕过关宁锦防线,从山西入境,直奔北京城而来。吓得崇祯连忙招呼天下兵马勤王。为什么崇祯如此担心呢?因为皇太极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且规模很大。
如果皇太极手里的都是步兵,那么真的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绕道山西逼近紫禁城?那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的十万大军之所以溃败,那是因为多尔衮的十多万骑兵一拥而上,这种杀伤力,不是普通步兵所能承受的。所以拥有较少步兵的李自成,自然是迎来了失败的局面。
所以说可以肯定一点,满清入关的时候,绝对是以骑兵为主力。女真人若是真的跑步去打仗,大明的南方朝廷也不会溃败得如此迅速。
02大金南下,所依靠的也是强大的骑兵团队。
大金其实算得上是中原正统王朝之一,要不是读书少,早就把南宋给挤掉了。历史界对于宋金之争从来没有停歇过,到了清朝以后,金的地位就更高了,毕竟是他们的祖先。
而大金之所以能够占领北方大部分地区,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兵团。当年完颜阿骨打就是带着部落常年在山中打猎为生,所以他们的骑射能力都比较出众。
等到建立大金以后,他们逐步吞并了大辽的地盘,又压榨了不少宋朝的地盘,就连蒙古都向大金臣服。这个时候的大金达到了巅峰状态。制服了蒙古,那么他们自然是不缺少战马的,因为蒙古是战马的主要输出地。
- 大金发明了拐子马,这种马队属于轻型骑兵,行动迅速之余,还能够有效地杀敌。所以金人作战的时候,一般中间是大部队步兵,两侧则是这种杀伤力极强的骑兵军团。
- 此外,金人还有一种非常牛的骑兵,被称为铁浮屠。跟拐子马完全不同的是,它们是重甲骑兵。也就是说战马和骑兵都穿着沉重的铠甲,所以这种情况对战马和士兵的要求都比较高。
兀术 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宋史》
铁浮屠的缺点是行动比不上拐子马,但是优点是真正成为了冷兵器时代的坦克。他们所向披靡,压根就没有对手能够伤及他们。
金兀术带着铁浮屠和拐子马两大骑兵兵种南下,一路打到了长江边上,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可见这两支骑兵的强大程度。
03东北到底产不产良马呢?
现在我们来看东北地区,的确是不产良马的。因为该地区大部分都是山区和丛林,草原是比较稀少的。
- 可是早在大金帝国的时候,东北地区是包含了一大片蒙古草原的。这个时候的东北地区是产良马的好地方。
- 大金的女真族不仅仅是捕鱼的好手,木马放羊也是不简单的。所以这个时候的东北产良马给大金国带来了便利。
- 到了努尔哈赤时期,东北地区只对呼伦贝尔草原是有控制权,不过这里也盛产良马。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个时候的东北地区也是产良马的。
此外努尔哈赤比较聪明,从一开始打天下,就跟蒙古人达成了良好的友谊关系。这个时候的满清大军可以从蒙古得到大量马匹,难道这还不足以让他们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吗?
所以说不管东北有没有产良马,这都不会阻碍大金和满清建立强大的骑兵兵团。冷兵器时代,要想战胜对手,只能选择利用大量骑兵,这是不二法门。
总结:中原不产良马,为什么历代王朝都有骑兵呢?
其实认为满清或者大金是以步兵为主的人,简直非常可笑。难道说他们所在的地方不产良马,就能阻止他们打造一支强大的骑兵?
比如说历代中原地区的王朝,有多少王朝的地盘上是产良马的?比如说南宋时期,江南压根就没有产马的地方,难道这就能阻碍南宋拥有骑兵吗?当然不能。
输送马匹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古代人不会像这些人这么死板。自己家里不造,难道就可以当这个世上不存在这样东西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如今美国的军火到底该卖给什么人呢?所以说长点脑子都不会怀疑,大金和满清都是以骑兵为主,这才夺取的天下。
参考资料:
《宋史》
《清史稿》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黑土地、茂密的森林、寒冷等词汇,才是东北的标签,东北似乎与草原并没有什么关系,更没有听说过原产东北的良马。但是,这个印象其实是错误的。东北并非不生产良马。众所周知,东北地区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森林茂密,土地辽阔,十分适合动物的生长,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马匹。
八旗
更重要的是,一直到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由于寒冷的气候和相对偏远的距离,一直没能得到中原王朝的有效开发,也就是说,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土地肥沃的东北地区一直是基本未开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自然给予了马匹充分的生长繁殖条件。
同时,活跃于东北的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机遇,倚仗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崛起于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及渔猎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之一。
例如,隋唐时期的地区小强高句丽,两宋时期的金朝,乃至于建立了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的清王朝,都是从东北崛起的。而这些崛起于东北的少数民族屡屡击败中原王朝,所凭借的,除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磨练的坚强意志和强壮身体之外,还有冷兵器时代堪称战争bug的战马。
蒙古骑兵
明末时期的女真人自然也不例外,努尔哈赤一手创立的满清八旗之所以能够纵横东北、乃至于最终入关占领天下,拥有优良的战马及它赋予的强大机动能力,是八旗兵一次次击败明军的巨大优势之一。
正是为了应对八旗骑兵巨大的机动优势,明廷才被迫举全国之力,供养了一只精锐的骑兵部队——即后期被吴三桂统率并最终降清的关宁铁骑。因此,从始至终,无论是完颜阿骨打麾下的金兵还是努尔哈赤创立的满清八旗,都是拥有大量战马的。
不过,与蒙古等游牧民族出身的骑兵不同,渔猎民族在骑射方面,其实是不如从小骑羊、长大骑马的牧民的。也就是说,虽然女真人一直拥有马匹,也在作战中倚仗马匹强大的机动能力,但是在骑射方面,女真人虽然强于中原王朝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却要差于游牧民族。
八旗骑兵
当然,渔猎民族出身的女真人也有其自己的优势,他们在渔猎过程中所形成的强大团队意识和强悍的身体素质,给予了他们更为强劲的阵地战能力,同时,狩猎过程中弓箭的频繁使用,也使得他们在“射”技方面不输蒙古人。所以,充分考虑自身优劣的女真人,在作战过程中更多的,是将战马作为交通工具,而不是战争兵器。
占领天下之后,清朝的皇帝们虽然屡屡号称八旗“以骑射为本”,甚至以此为由限制火器的发展,但实际上,起兵之时,八旗兵虽然善射,他们的作战方式却是以下马步战为主。明朝大臣徐光启也曾说过:“奴之步兵极精,分合有法,而谈东事者,但以为长于弓马而已”。从徐光启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哪怕是明朝末年,明朝也有许多人认为女真人如同蒙古人一样,善于骑射,而并不了解满清重装步兵,或者叫骑马步兵的精锐之处。
八旗
因此,将骑上战马的女真人视为骑马步兵更为贴切。因为八旗兵在作战过程中,往往是凭借战马获得战略优势之后,真正作战过程中,并不会如游牧民族骑兵一样上马冲锋,而是翻身下战马,与明军进行阵地战。
例如,奠定努尔哈赤崛起的萨尔浒之战,和最终是导致明朝最后一支战略机动力量彻底被消灭的松锦之战,八旗集团的主要作战方式,都是下马步战。因此,无论是两宋时期的金朝还是满清八旗,虽然他们都拥有马其匹,但是他们的作战方式却与游牧民族截然不同。骑马步兵,才是渔猎民族独特的作战方式。
为何满清八旗不充分发挥马匹的机动优势,学习蒙古人的骑射作战方式呢?除了渔猎民族出身女真人并不十分擅长骑马,也无法如蒙古人一样,在马背上连续奔波几天几夜之外,女真人选择骑马步兵这一方式,也与东北地区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八旗
之前我们说了东北地区土地肥沃,森林茂密,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还有诸多山脉,它与一望无际、以草原为主的蒙古高原地貌截然不同。因此,东北山多林多的地势,也使得如蒙古一般大兵团骑兵作战的方式难以实现。至于如同蒙古人一般倚仗骑射的超强机动优势,一击不成远遁千里的作战方式,更是不具备条件。
当然,女真人选择独特的骑马步兵作战方式,也与努尔哈赤极为重视重甲有关。在冷兵器时代,铠甲的优势极为明显。在各个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经常出现几千甚至几百正规军队追着起数以万计的起义军打的局面。之所以会发生如此悬殊的战争结果,除了这些正规部队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拥有纪律优势之外,也与他们浑身着甲有很大的关系。
八旗盔甲
因为,有了全身铠甲的防护,士兵们面对攻击,大部分情况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抵挡下来,而如果的是毫无防护的对手,穿甲士兵只需要一击,就可以使其重伤甚至死亡。而这,也正是古代封建社会很少有王朝会禁止弓箭和刀剑,却会严防死守藏甲的原因。
自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以来,他就极为重视女真人的装甲防护。随着八旗势力的逐步扩大,四处掳掠的八旗,也有了足够的实力给予自己军队,尤其是精锐部队装备足够的铁甲。因此,女真人最精锐的部队,往往装备着极为精良的铠甲。
最精锐的八旗士兵,甚至会在战争之时身披数层铠甲。也因此,在两军对垒之时,明军往往对于身披重甲的八旗军队束手无策。但是,正所谓有利必有弊,身披重甲、拥有了强大防御力的同时,也使得马匹难以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因为,铁质为主的重甲极为沉重,大部分马匹在如此负重之下,都难以坚持一场战争。自然,既没有足够重骑兵,也没有足有善骑射兵丁的女真人,选择了最适合他们条件、也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下马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