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家书是书吗?你写过或读过家书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5关键词:

家书是书吗?你写过或读过家书吗?

点赞1、晋城市 网友:花田与歌

家书不是书,是信,以前有啥事了都是写信沟通,书信往来。以前我也总是给家里父母写信,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写信,有时候收到信都反复看好几遍才小心翼翼的叠起来放进信封里,啥时候想了再拿出来看。

我这个人啥东西都舍不得扔,总是很怀旧。以前家里父母给我寄的信、还有我的亲朋好友寄给我的信到现在为止我还保留着,整整一箱子信,都完好无损的平躺在箱子里。

前两天还拿出来看看,由于都是用塑料袋包裹,既没有返潮,也没有被虫蛀,这也算是我的一笔财富吧!

我曾经从中受到鼓励人和安慰,是来自亲人们对我的那份沉甸甸的爱!亲人们一封封的书信一直陪伴我到大学毕业!每次翻看这一封封的书信,都能花费大半天的时间,但是从中能找到以前的影子,历历在目,很是想念那时的时光!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书信往来已经成为历史,现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沟通交流都是微信视频、电话、语音什么的,视频一开,相隔千里都能看到对方的人,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尽在眼前,甚是方便。真的是非常感慨我们生在中国,成长在红旗下!

点赞2、黄石市 网友:少女心

【一】家书不是书籍,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书面往来通信。

【二】我读过林纾的家书。

林纾,1852年—1924年,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画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省福州人,早年参加过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活动。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留世。

林纾,是我国开文学翻译先河的先行者。他采取别人口译、自己抒写的方式,用古文翻译出版了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等180多部外国文学名著。

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问世,打破了中国传统言情小说的格局,一新中国文坛,轰动全国各界。

一个不懂外文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坚强的决心与毅力去翻译外国名著呢?

近日,我因公去济南办理公务,返回途中应大学老师之邀,专程去母校曲阜师范大学拜会老师,畅聊之余,到图书馆査阅了几个备用资料。在读到林纾给儿子林琮的几封家书时,对林纾这位我国翻译界的元老,似乎多了一些理解;从中可以窥见林纾为人处世的某些秉性。

林纾在一封“示琮儿”的信中说:“男子万无恃人之癖。余年少孤露,亲戚人人齿余,至不以我为人。余躬自刻铭,励行读书有就,亲戚稍稍近。余一不计较,极力向前。”

从此短信中,可透露出如下信息:林纾早年家境不好,曾受到一些亲戚的冷落,他刻苦攻读,有了成就后,这些亲戚又有求于他,对此他不计前嫌,尽力给予帮助。

林纾谆谆告诫儿子:

[1]做人要自立自强。

林纾自幼立志刻苦读书,爱书成癖。自家买不起书,便四处求借。他获悉藏书家李宗言“积书连楹”,便主动与之结识,一一借读,以至“经、史、子、集、唐宋小说,无不搜刮”;“沉酣求索,如味醇酒”;“匪书不观,校阅古籍二千余卷”。正因为林纾饱览群书,知识广阔,又有极高的文字功底,因此,虽不懂外文,听了别人的口译,也能“玩索译本,默印心中”。人们肯定“林译小说”,不仅肯定其文化和学术价值,同时也赞赏林纾孜孜好读、追求知识的精神。而林纾的这种敢为人先的自信,无疑是来自他自立独强的人生观。

[2]做人要学习他人,以利于更好自立。

林纾在青年时代就关心世界形势,凡有中译本的洋书,“皆尽购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那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必须学习西方,主张“学习中知变化,能入能出”。他曾经大力呼吁维新,拥护变法,尽管自己的政治立场动摇不定,但对引进西方文化却始终是诚心相投。他强调要“留心天下之事。”因为“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光气”。正是这种对“世之天下文字”的欣赏和追逐,才驱使他跨越不懂外文的鸿沟,成为一名我国第一位传播西方文学的著名翻译家。

林纾,晚年政治意识复旧,政治性格确显矛盾心态。但是,他强调自立、自强的做人理念,无疑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本文系原创)




点赞3、玉林市 网友:凉城旧巷

家书是信,是家里人互相写的信件,不是我们平时看的书籍。

年轻时,经常写信,那时没有互联网,写家书是经常有的事,家家如此。寄往外省的邮票是八分钱,不出省是四分钱,很方便的。

每收到亲人来信都非常快乐,先看信封上的地址,再看邮票是否有价值,再小心翼翼拆开,难忘!

点赞4、沧州市 网友:执刀手

家书,不是书而是指书信,就是平时寄的家信。过去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写信,那时写信,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了,现在用微信,还有什么视频聊天等等就可以做到了,那时候是没有。我现在还保存了不少这些家书,这些家书到现在保存都有30多年了,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历史记载,反映着时代变迁的巨大变化的历史写照。

点赞5、邹城市 网友:凉城听暖

家书是信件,是我在大丰上学的地方写好了寄到老家南京的信件。1984年建国35周年。我在写给外婆的信中详细地描写了由秦基伟同志担任阅兵总指挥,邓小平同志阅兵的庆典。“家书”是我国古人对书信一种比较文雅的说法。唐朝杜甫的诗《春望》里面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句。

点赞6、果洛藏族自治州 网友:无名先生

家书不是书,这里的书是书写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远在异地他乡与家里人相互来往的信。

在远古及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工具未普及之前,家书是与家人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唐代诗人 杜甫 在《春望》诗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明代袁凯 在《京师得家书》诗中写道“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等等,无不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亲情和一份家人无限的期盼。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而今,随着微信、QQ、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和聊天软件蓬勃发展,书信作为一种古老的交流方式,似乎已逐渐走向消失,并已成为我们儿时一种遥远而温暖的回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