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跟曹操?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当时的诸葛亮隐于卧龙岗,虽然水镜先生的讲出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的箴语,但是当时的卧龙地区,属于荆州的范围,这一块区域归刘表所有,而当时曹操的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所以,诸葛亮的名声没有传到北方地区。
其次,当时的曹操或许已经知道了诸葛亮的名号。但是,在公元207年,发生了几件是,其一就是最出名的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在隆中对,并请得诸葛亮出山。其二就是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千古名言。要知道,曹操一直都是以自负而出名,他觉得,能让诸葛亮出山相助的就只有自己一个,所以他决定平定乌桓归来后在去拜访诸葛亮,谁知道,就在他北征乌桓的途中,诸葛亮被刘备捷足先登了。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的曹操更加的偏爱颍川人才,这点从曹操阵营中的人才结构中就能看的出来,当时的曹营里,大部分都是来自颍川跟随他一起发家的那批人,外来的人员较少,虽然说曹操求贤若渴,但是,其实曹操求的大多是来自颍川的。
最后一点就是,当时的曹营已经人才济济。在三国中,就有“半数谋士出颍川”这么一说,其中来自颍川的八大人才中,曹操就招揽了七个,在受到重用的五大谋士里也有是三个是来自颍川集团的。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就算是诸葛亮来到曹营也只是锦上添花。你看就算来了曹营的徐庶一言不发,曹操不还是一样征战天下。
你好,我是国风
这很正常,信仰问题而己。比如你是个无神论者,有可能跟着信教那帮瓦愣成天跑到教堂里犯神经吗?又比如你深爱国家和人民,有可能为了那几张米刀出卖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嘛?很显然:都不可能!
所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特别是诸葛亮〉,都自居为大汉之臣,怎么可能与一个“意图篡汉”的奸人为伍?可以这么说,能以一身跟随当时最为孱弱的刘皇叔的人,都不是为了一已之利,皆是为了大汉天下复兴的忠贞之臣。同刘皇叔的志向一个样!
刘备一生为国为民,先为延续汉统的大业奔走四方,积蓄力量,全为剿除曹贼,恢复汉统。后曹氏篡汉,才不得已自延汉祀,建立蜀汉政权。庞统为中兴之臣,虽然格局没有刘备大,但是能力很强。刘备能收而用之为复兴大业,社稷幸甚。怎奈庞统命运不济,早早夭亡。
诸葛亮完全继刘备之志,一生为“克复中原复兴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天命所归,无所祈禳。但是诸葛一生所为颇不负自生之志。也算活的壮烈精彩了!
很简单,在诸葛亮、庞统出仕前,曹操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了,手下人才济济,每个岗位上都有优秀的人才,这时候来了两个名气很大,但是未经市场验证的年轻新人,能有什么好岗位呢?充其量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我方业内的名气,断绝对手增长实力的潜力。对公司来说当然是好事了,但对于个人来说,带着巨大的光环却只能干着文印的活,还不如去一家有潜力的小公司,既有成就感,还有原始股,何乐而不为呢?其他什么汉室正统什么的,只是名义上的说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