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宝麟的楹联作品,行书比之田蕴章如何?
略知书法的人,都会旗帜鲜明地回答道,两人完全没有可比性!
有人硬要评论曰,曹公擅行草,田氏擅正楷,各有所长之类,那是扯淡!
田氏兄弟书匠耳,见识不高,笔下俗气,偏偏以师者居之,带坏了书法风气,带偏了大众审美,祸害不小。
曹公楷书,取法唐人,以褚遂良为主,行草取法宋人,以米芾为主。
曹公作品,崇尚法度,技巧完备,书写纯熟,有典型的文人气息。取法虽在唐宋,能上溯二王,下及老董,游走于二王帖系之间,游刃有余,自成面目。
可以说,曹公是帖学当代大家,将其置之前贤书迹中,亦无愧色。
田氏在当代书坛无存在感,仅仅在写字教育方面蒙蒙外行普罗大众,其学生们以实用美观为目的,所以田氏兄弟当然有写字普及的功劳,不可一棍子打死。但是从书法的艺术高度来说,简直一无是处。
附曹公楷及行草,以及回应题主的楹联。田氏的字辣眼睛,不上了,反正网上也泛滥。
谢谢好友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曹宝麟的楹联行书书法作品比起田蕴章的楹联行书书法作品来,应该是略胜一筹的。
大家知道,田蕴章以善欧楷而出名,也就是说,田蕴章的书法作品大多是楷书,他是很少写行书的。而曹宝麟是写行书的,而楷书写的极少,就书写习惯而言,曹宝麟的楹联行书作品比田蕴章的楹联行书作品略强,实属正常。
曹宝麟和田蕴章的行书都有传统的元素做支撑,也都有自己的个性,笔法和字法以及书写的自然性和流畅度、神韵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他们两个的行书比起王羲之的行书来,均差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呢。可以肯定的说,曹宝麟和田蕴章的行书书法只是得到古人的皮毛而异。功夫差的太远了!
当代的行书大家是张旭光而不是曹宝麟和田蕴章。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
曹宝麟先生以行书见长,田蕴章先生以楷书名世,所以这样去比较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曹宝麟的行书主要是学米芾,而且学的是很深入的。而田蕴章先生学的是欧楷,功力深厚,稍加融通又有自己的特点,与其弟田英章的欧楷一起被称为“田楷”。
田蕴章老师的行书主要学的是赵孟頫、文征明,他的行书中规中矩,不像楷书那样特点比较鲜明,在书法圈也就属于中等水平吧。
而曹宝麟先生可也说几十年的精力主要就在行书方面,学米芾、二王,用他的话来说,米芾、二王都是亲眷关系,一家的,这是有道理的。
上面这幅曹宝麟先生的楹联,用笔苍劲老辣,因为方笔较多,因此更显骨力。放大看了之后,发现墨色变化也非常丰富,细微之处见真章。
上面这幅楹联也是一贯的用笔,但个人感觉,曹宝麟的楹联书法不如他的书札。楹联书法往往是需要写大字的,而他所学米芾、二王的字多是书札。因此,我是更喜欢曹宝麟先生的书札这种书法形式,他的书札作品更有味道,更加具有古代文人书法的韵味。
例如上图这幅书札,就很有味道,也是曹宝麟先生的典型书风。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浓浓的米芾的痕迹,而用笔方笔、折笔较多,这应该是王羲之用笔的特征。而结体主要还是米芾的风格,攲侧之势非常明显,笔势纵横、连贯,书写自然、随意,不像楹联书法需要刻意的成份多一些。
田蕴章老师的行书楹联网上能见到的不多,他的行书温润、敦厚,用笔、结体中规中矩,很平和,并没有很鲜明的个性,这可能与人的性格有关吧。
曹宝麟和田蕴章二人都属于学者型,二人的行草书都是学者型书法,有书卷气,不像现在的那些现代派书法、表现型书法,因此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人书法各具特点,限制在单一的作品形式和书体中去比较意义不大,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应该可观去看待二者的书法,学习他们的长处和优点。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说到曹宝麟和田蕴章,这两位书法界的前辈,都是我们熟悉的,可能很多人对于曹宝麟还更加了解,因为他对于书法确实做了很多的贡献。
曹宝麟是当代书法家,理论家,学者,在书法考证方面也是一面旗帜,他在1982年获得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一等奖,从此进入书坛,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而且还获得了第五届“兰亭奖”,可以说,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田蕴章,我想大家也一定不会陌生,他的书法讲座,理论和书籍都影响了不少人,使很多人拿起笔学习书法,他和其弟田英章都是主攻欧楷,所以他们的字都是以欧楷的面貌加上自己的特点面世的。
说到曹宝麟的楹联作品,行书比之田蕴章如何?我们就先来看看吧!曹宝麟
不愧是大手笔,看他的楹联作品是一种享受,上面的这幅带有瓦房纹的楹联作品,将曹宝麟的书法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显得古朴而又灵活。田蕴章的楹联作品多为楷书,而且大多都是欧楷风格的,当然了田蕴章的行草也富有变化,显得灵动活泼我觉得他的楷书中常常也有这种特点。
这是一幅田蕴章的行书楹联,大家觉得哪个好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谢谢邀请,说说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书法很难去比较,尤其是比较一个固定的书法作品,比如某一个字谁写的好,他们的对联作品谁写的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外形结构更重要,而气韵、内涵和格调大部分人一看不出来。
虽然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曹宝麟的书法,但是田英章的的行书对联学的的确漂亮,他的书法学习清代的状元梁诗正,虽然整体上缺少一定的变化,但是每一个字写的都很漂亮,我觉得这也是大部分人无法拒绝的。
相比之下,田蕴章的行书要呆板一些,我们看上面这幅作品,虽然写的是行草书,但是整体的章法格式仍然是楷书的面貌,用的还是楷书的章法,这就不是好的行草书的作品。
好的行草书作品是充满的变化的,一幅作品里充满了矛盾变化和统一,不断的制造矛盾,然后再去解决矛盾,如下图龙开胜的作品。
曹宝麟的行书对联学习米芾行书,又融合碑学笔法,用笔老辣果断,在格调上是要高出一个层次的,更像是文人书法。
不知道你怎么看?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宝麟的楹联作品,行书比之田蕴章如何?我的回答是:他们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精。
曹宝麟,1946年5月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学者。 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沧浪书社社员、国际书协副主席、曾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专业特长与研究方向:书法史论研究、书法艺术创作及古代碑帖考证等。出版的作品有:《抱瓮集》、《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中国书法全集·蔡襄、米芾卷》、《中国书法全集·北宋名家卷》、《曹宝麟书法精选》等。
曹宝麟先生的楹联不是那么的突出,但是他的书法却能独树一帜,他的行书更是令人夺目,可以说行书就是他的标签,他写的楹联代表作有: 上联:寿如金石佳且好,下联:我与梅花淡结邻。上联: 重帘不卷留香久,下联:古砚微凹聚墨多。上联:古琴百纳弹清散,下联:名帖双钩搨硬黄。
他的《千字文》就是他的行草书法著作之一
田蕴章,祖籍河北省河间县卧佛堂乡河西村。1945年生于天津。曾执教于南开大学,为东方艺术系教授、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理事、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自幼就聪颖好学,勤勉过人,青年时期便已小有名气,后遍临历代名家,融会贯通,自成风格,擅长欧楷书法,兼精行草。曾赴日本、香港、台湾讲学办展,被称作“中国之一流书道家”。田蕴章先生在北方网录制的书法节目《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曾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掀起一阵欧楷书法之风。
田蕴章先生的楹联也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的欧楷书法更是堪称一绝,田蕴章先生的楹联代表作有:上联:虚心竹有低头叶,下联: 傲骨梅无仰面花 。
上联:中华书道今何在,下联:诗圣长吟王右军。
上联:秋月高悬银汉安知海角无风雨,下联:扁舟直赴青霄自信天涯有圣贤。
田蕴章先生的书法有下图为证:
中国的楹联和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最后的看法是:曹宝麟先生和田蕴章先生的楹联跟书法都是各有各的特点,都有各自的风格,都是无与伦比的,你们觉得呢?欢迎一起相互探讨评论。
谢谢铁匠论书画诚邀。
曹宝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道,在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一鸣惊人。田蕴章虽然名气似乎不如其兄弟田英章,但也是书法界相当了得的一个人物。可以说,曹、田二位都是当今中国书法界名号挺响不能含糊的人物。
但俗话说,术业有专功。就行书以及楹联来讲,恕愚拙见,还是以为曹宝麟明显要“技”高一筹。因为行书是曹宝麟的“看家本事”,或者说行书最能代表曹宝麟的水平。而田蕴章的行书固然不错,但他最拿手的应该还是楷书。不说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但至少在行书上,田蕴章比之曹宝麟是明显占了下风的。
我们可以从曹宝麟和田蕴章的几副楹联中作一比较。我们看,曹宝麟的字于秀美中流溢出平实质朴自然圆熟的神韵和气质,这于书法中是非常了不得的功力。再看田蕴章的字呢?虽然也不失大家之范,但感觉还是有些轻,有些硬,可谓笔墨到了但游刃不足,过于严谨而收放不尽自如。如果单看,都称得上是楹联佳品,但如果把二位的作品放在一块作个比较,应该是立显高低的了。
当然,举凡艺术,大多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的,因而大多是一人有一人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笔者眼观,觉得还是曹宝麟的楹联和行书要好些。
曹宝麟楹联
田蕴章楹联
大体上属一路,曹要好些,但也属俗书,字外无字!
曹宝麟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其作品深受世人喜爱,而田蕴章以楷书为专长,然而曹田不在一个档次,本人认为还是曹教授写得好。
曹宝麟书法,着力于宋四家。虽受苏黄的影响比较大,但又不失蔡襄的严谨与米芾的不羁。他的行书,取苏轼的遒润,黄庭坚的刚健,米芾的灵动,蔡襄的秀妍,舍弃了苏轼的肥,黄庭坚的长,米芾的怪,蔡襄的拘。其书学功底在当今书坛当属上层。
田蕴章的行书,也不是吹的。他的楷书功底就在那里放着。他的行书作品没有曹宝麟融入的元素多,其用笔也多出于长期的用笔体系。这就是说,田先生的行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系。他的行书作品,你很难看出是出自古代谁家谁体。大家都知道,他的书法取法于欧阳询,但在行书中却看不到欧阳询峻拔险绝的身隐,反而是赵孟頫的元素要重一些。说实话,我并不知道他的行书取法于谁,但他的行书肯定有源头。他的行书也绝不亚于曹宝麟。
他们这个级别的人,用功力来比拼是毫无意义的。都是几十年浸淫于书法的大家。只有风格上的差异。看你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个。可能都喜欢,或者都不喜欢。也可能偏向于某一人。这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