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生产队时期,农村孩子怎样才能上高中?需要住校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6关键词:农村,孩子,上高

生产队时期,农村孩子怎样才能上高中?需要住校吗?

点赞1、巴彦淖尔市 网友:烟寒若雨

我就是生产队时期从农村考入高中学校的,那时期,由于农村还没有完全中学,只能是去城市里的高完中就读。学校离家不但相隔一条长江,大约还有二十余里,去来不但要乘过河的船,而且还要坐车,如果过河后用步行,大约三个小时可以回家或上学,但一般不天天回家,在学校住读。

在学校,每天除了上课,还有早晚自习。因此,农村学生包括部分城市生都可以在学校统一搭伙,对于农村学生要交生产队的基本口粮,学校再每月补足到32斤半口粮,对贫困的农村学生还有助学金。享受助学金的学生每月只交2块多钱的伙食费就可以了。农村学生每周可以以回家一次,平时在学校的课余生活丰富多采,一点不枯燥,有着家的感觉。

在那个年代,除了在62年以前,农村入高中的比较少,一个初中班的毕业生,只有几名冒尖生才能考上高中或中专,当然也有保送入高中的。从63年开始,高中扩大招生,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初中毕业班学生,几乎在一半以上都有机会上高中或中专。

一般学习成绩在中等偏上就有保握上高中了,特别是三年文革之后,升高中不用考,就凭毕业学校推荐,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都有机会当上一名高中生。升学条件就是班主任老师认为表现无问题,特别是贫下中农子女优先。对于家庭出身不好的,成绩及表现不好的,升高中就肯定是有点悬。

不过,我党一直严格贯彻行既有成份论,但又不唯成份论重在本人表现的政策,因此出身成份再好的,也有没有被录取的;成份差的也不一定不被录取的。不然,我所在的初中班上,有那么多成份好的没有考上高中,却所在的高中班,像资本家,地主、冨农,小业主及伪员的子女就有好凣个,有的还入了团,有的还当了班干部呢?只有在考试成绩相等、录取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才体现出谁个优先谁个让路的问题。

有的人本来因自己学习成绩问题没有考上,但却怪是因为l家庭成份不好,受到了歧视,这样是很不求实际的,如果是有个别现象存在,那是有人故意在不执行党的政策,是瞎搞。但绝我们不能把个人行为推到那个时代身上去说事,否则就有别有用心之嫌。

点赞2、莱州市 网友:黄书包

那时考上就能上!在1966年以前家庭出身不好的也不受影响!六十年代高中较少,一个县就一两所,离得住校。七十年代高中多了,每个公社都有了,离家近了,住校的就少了,只有重点高中才有住校的。

点赞3、醴陵市 网友:璃心易碎

六十年代初我们县一所高中,除城四街及周围三里五乡的,全是住校。六六年,初高中共六百七十名学生,住校五百多。我校操场很大,有百米跑道。我在学生会负责文体,每天早上,带包括教职员工在内的学生队伍,跑步做广播体操。那时是第四套广播体操。

点赞4、温岭市 网友:风中凌乱

文革前都是要经过中考成绩好的才能读高中,那时的高中只有每个县的县城才有,考上高中的都是读住校。

六六年那年十年文革开始,初中、高中、大学都不正常上课,有少数上工农兵大学的人升学,都是由生产队、大队、公社和学校推荐,“根正苗红”的学生才能上,就是出生贫下中农家庭的孩子,不管成绩好坏,只要批斗老师跳得高,造反极积才能上。

如果是地富反坏右家庭出生的学生,成绩再好也是没资格上初中的,因那时阶级斗争特严。

点赞5、贵港市 网友:冷面酷血

生产队时期,应该是人民公社成立到人民公社解体,即1958年—1978年。我是68年春季入小学,76年底高中毕业,到我们这代人村村有小学,社社有初中,等我们读高中的时候各公社又办了高中,所以基本普及了初高中教育。我的高中是在县办高中读的,大部分同学是在社办高中读的。

点赞6、江油市 网友:狂骨傲世

那时上高中的人数在农村是很少的,都是贫农子女才能上,因为地富子女够上分数也不许上的。有的是军人子女,烈属子女也很容易考入高中,欠点分也要上,这叫阶级化分,政治审核,学生都有档案,保存在学校里,包括家庭出身,考试成绩,本人表现。表现对政治不热心,班主任老师会把这些添进档案里。什么叫政治表现,喊万岁多少,劳动课是否賣力气,学校组织的政治活动表现怎样,如开政治会,看电影,等等,那时的学生,回忆起来,不怎么好当。开会时,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指出其它同学的缺点和错误,还得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真不愿意回忆那段学习生活。

有一课名字“老山界”,作者陆定一,其中一句,红军吃饭时“抢了一碗就吃”,老师怕学生误解,老师说是为抢时间,不然会理解成红军抢饭吃。就是政治思想提高到至高点了。

说到住宿和走读生,我记得学校600个学生,:50个教职员工,有两个高中班,大概120个人,其余是初中生了,大部分是住宿生,教室,宿舍,都不收费,都包在学杂费里,一年也就十来元,每月伙食,原来8元,后来涨了,到12元。另外离学校近的走读,只是中午吃一顿饭。就是用现金买学校自已印的饭票。有一两的,二两的,半斤的,一斤的。不收学生的粮票,属政府照顾的。所叙述的是1966年前,到66年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这些学生有的只学了初中一年,有的二年,有的三年,高中生有的学了一年,有的二年,有的三年。后来叫老三界了。

文革时,学生吃饭住宿还是原来那样,只是不上课了,不分班,不分级,成立了组织,一伙一伙的,一伙和另一伙常辨理,有个别学生常在院里大声辨理,现在回忆,莫名其妙。墙上贴满大字报,给挨整的老师戴上纸糊的大帽子。并且一个一个过关,分出好的,比较好的,问题多的,性质严重的。共分了四类。

原创文。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