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秦国歼灭五国后,齐国最后独自面对秦国时是怎样的心态?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3关键词:秦国,齐国

秦国歼灭五国后,齐国最后独自面对秦国时是怎样的心态?

点赞1、日喀则市 网友:舍得。

用一句俗语来形容死到临头的齐国,那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公元前226年,秦国大军攻破燕王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去了辽东,在此之前,秦国已经拿下了赵魏韩三国,加上名存实亡的燕国,山东六国只剩下了齐国与虚弱不堪的楚国。

当时的秦国,并没有直接对付齐国,而是将攻打燕国的主力调去了南方追击楚国,如果齐国聪明的话,自然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帮着楚国对付秦国,很可惜,齐国并没有。



齐国的最后一位君王是齐王建,他在位的时间非常长,在公元前265年的时候就继承了齐国的王位,他的母亲君王后势力庞大,齐国的朝政受到其影响。

齐王建在位的第六年,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被打得元气大伤,旁边的齐国自然也是看在眼里,但是这并没有引起齐王建的足够重视。

要知道,当年曾发生过“五国伐齐”,齐国对于其他几家诸侯,还是记着仇的。

秦国对于楚国、魏国、赵国等都发动了连续的攻击,对于齐国却采取示好,没想到齐国真的隔岸观火,使得秦国攻打其他五国非常顺利。



念着旧仇,眼看着秦国攻伐五国

以前,齐国与秦国并没有直接接壤,齐国的对外策略就是,除了燕国之外,其他几个国家都能结盟修好,但是因为齐国屡屡受到诸国进攻,惹怒了齐国。

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借粮,却被齐国所拒绝。

而那时候的齐国,面对的最大威胁其实是西南方向的楚国,因为楚国被秦国打得向东迁都之后就变了策略,开始全面向东,齐国就首当其冲。

楚国在公元前256年灭了鲁国之后就开始攻打齐国,双方不断争夺淮北,这也极大破坏了五国的合纵,对齐国来说,秦国没招惹自己,反而是赵国跟楚国一直在欺负齐国。



这种情况之下,齐王建自然也是生气,而他做出的决定就是,秦国在攻打其他几个国家的时候齐国都保持了中立,直接弄垮了合纵。

直到秦国先后攻下魏国大片土地之后,与齐国直接接壤。

这下子引起了齐国的注意,因为从前的合纵被打破了,而且秦国直接与齐国接壤,这也就意味着韩国与魏国完全被秦国围住,楚国与赵国分隔南北,齐国处境尴尬。

不管怎么样,秦国攻打任何一个诸侯,齐国的确是能够去救援,但只能齐国单独去救,再也没谁能够跟着齐国一起,天下大势完全掌握在了秦国的手中。



大祸临头,仍旧心存侥幸异想天开

接下来的事情就众所周知了,秦国东出函谷关,相继吞掉了韩国、魏国与赵国,把楚国打得狼狈不堪,燕国也只剩下了一口气。

对于齐国,其实秦国还是很谨慎的,毕竟这个山东的大国已强盛了很多年。

齐国并非韩国这样的小邦,其实力仍旧不可小觑,秦国为了拿下齐国也费了不少心思,比方说派遣谋臣前去齐国,收买了当时齐王建身边的佞臣后胜。

齐王建原本就非常昏聩,因为后胜等人游说,他居然相信接连攻打五国的秦国,并不会对齐国下手,只要齐国乖顺,秦国就会放过齐国。



齐王建亲自前往咸阳,朝见秦王嬴政,与此同时为了表示对于秦国的恭顺,齐国并没有修建应对大战的相关军事工程,也不做战争准备。

其实在田氏代齐的时候,齐国就流行起了黄老之术,尤其在五国伐齐以后。

所谓的黄老之术,就是清静无为一切随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躺平、佛系,齐国从上到下都对于战斗没什么兴趣,名将田单也觉得不能对外用兵过多。

对于这样的齐国,秦国自然也就放心了,所以安安心心除掉了其他五个国家,在解决了楚国之后,秦国对于齐国出手了,直接派出了大军。



齐王建四十四年的时候,已经灭掉五国的秦国跃跃欲试,而齐王建居然也只是让人守住西方的边界,拒绝再跟秦国往来,非常消极。

以为装鸵鸟就能避免被秦国进攻?齐王建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秦国大军根本不理睬,直接派遣大军压境,而且秦王派出门客告诉齐王建,只要他投降,就给他五百里封地,齐王建还真的听了,直接不战而降。

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收入囊中,齐王建并没有得到封地善终,而是被关进树林活活饿死,纷争的战国结束了,大一统的秦王朝横空出世。


点赞2、淮南市 网友:時光逆啭

没有计划的人,最后将失去了计划的资格,成为任人摆布的可怜虫。

亡国前的齐王建,以他滑稽的表演,演绎了这一真理!

前222年,王贲、李信一举灭掉了燕、代;王翦正在江南扫荡已灭亡的楚国残余力量。

现在,只剩下孤零零的齐国了!

入秦称藩,却因出不了门而放弃!

面对这一局面,齐王建的第一反应,是亲自去秦国入朝。

秦王:笑死我了,这时候来称藩,你知道统一是什么意思吗?

这不算是齐王的原创,韩国灭亡前,韩王安也曾经“纳地效玺,请为藩臣”。

我投降,我认怂,您保存我社稷好不?


当年,齐和秦并称东帝西帝,如今,只能小心谨慎地去问问:我做小弟,您收吗?

可是,齐王建却多虑了,他连门都没出,就引起了朝中鹰派的坚决反对,守城门的司马不开门,坚决劝阻!

没办法,齐王建就因为出不了自家门,没去称臣了!

主动攻秦!

做鸽派连门都出不去,要不咱们做鹰派吧!

干了秦国!

鹰派中,比较狠的建议是:团结五国余部,一致抗秦!把齐国充分动员起来,把齐国人民武装起来!把逃亡到齐国的五国贵族都发动起来!主动进攻秦国,一争天下!

此时,诸侯各国许多亡臣孤将不纷纷逃到了齐国。这些人虽然落魄了,但齐王若是号召起来,他们在各地还是很有能量的!

齐王建一开始还很兴奋,老子也来号令天下,还能翻盘呀!

在后胜等人的提醒下,齐王建清醒了过来,放弃了主动进攻秦国的打算。

消极防守

出去进攻不行,去认怂称臣也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死守了!


我齐国好歹也是几百年的大国,难道就真的没有一战之力吗?

于是,齐王建开始部署防御。你秦国在西面嘛,好的,我就加强西部的防御!一顿调兵遣将,在西部屯集重兵,准备防御!

毫无抵抗

齐王建部署的防御,把主要力量集中到了西部边境。

也许,他忘记了,此时的燕国也是秦国领土了!因此,北面防御空虚!


前221年,秦王政派王贲、李信率军从以前燕国的领土出发,从北面攻入了齐国!

齐国的军队、齐国人民都表现得非常友好!“民莫敢格者”。

也是,自从乐毅伐齐后,将近60年齐国没打过什么仗了,齐国也一直不敢动员民众,以免刺激秦国,这时候,谁去打呢?

投降,被饿死

这下好了,秦军都打进来了,你想称臣都不好意思开口了吧(虽然早称臣也没戏)!

不过,一个老朋友找到了齐王建:陈驰。

这个陈驰,是秦王安插在齐国的地下工作者。

在秦王政决心灭六国前,曾派遣了若干谋士去各国展开地下工作。

他们的工作很简单:鼓动各国和秦国亲善(直到秦国来打他)。鼓动的手段也很简单:能收买的人,花钱收买了,收买不了的人,派人弄死他!

排挤廉颇,弄死李牧的郭开,就是被秦地下工作者搞定的人物。秦王这招效率极大!

这位陈驰,就是安插在齐国活动的谋士。他搞定了后胜,让齐国在整个秦统一战争中都保持“友好”。

陈驰最后一次忽悠齐王:您如果投降,您可以保有五百里地!

齐王建投降了!

然后,秦国人履行了承诺:他们带齐王建到了共,放到一片松柏林中,“给你五百里地”!

堂堂齐王建,活活饿死!


其实,到了齐王建开始考虑问题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他想称臣,秦会答应吗?他想决一死战,是秦的对手吗?就算他知道陈驰在忽悠他,他又能怎么办呢?

没有计划的人,最终将失去计划的资格,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可怜虫!

点赞3、鸡西市 网友:踏过荒骨

其实我感觉其余几国被灭,齐国要背很大的锅。范睢提出的远交近攻之计,秦国一直与齐国交好,所以秦攻五国而齐不救。

再说到齐国的心态。

第一,四十年不兴兵戈,军队数量虽然可观,但战斗力底下。实战太过重要,临武君荀卿论兵时就讲到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齐国的技击之士是亡国之兵。

第二,齐国上至君主,下到百姓,恐怕都无抵抗之心。史料:《资治通鉴》卷七始皇帝下二十五年:“初,齐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以故齐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宾客入秦,秦又多与金。客皆为反间,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

所以我认为,齐国对于其它各国被灭,内心可能毫无波动。

点赞4、武汉市 网友:红与黑

泻药。@ayato10

这个问题好。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十六年,秦灭周。君王后卒。二十三年,秦置东郡。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三十五年,秦灭韩。三十七年,秦灭赵。三十八年,燕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杀轲。明年,秦破燕,燕王亡走辽东。明年,秦灭魏,秦兵次於历下。四十二年,秦灭楚。明年,虏代王嘉,灭燕王喜。
  四十四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集解】:地理志河内有共县。【正义】:今卫州共城县也。遂灭齐为郡。天下壹并於秦,秦王政立号为皇帝。始,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於秦,以故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为反间,劝王去从朝秦,不脩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五国已亡,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迁於共。故齐人怨王建不蚤与诸侯合从攻秦,听奸臣宾客以亡其国,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集解】:徐广曰:“战国策云秦处建於共松柏间也。”【索隐】:耶音邪。谓是建客邪,客说建住言遂乃失策,令建迁共。共,今在河内也。疾建用客之不详也。【索隐】:谓不详审用客,不知其善否也。

齐王建二十八年,王建入朝于秦,秦王赢政接待规格很高。七年后,秦国开始逐步灭列国,先是韩国,再是赵国,然后是赵国,然后是魏国。

灭魏国的时候,秦兵“次于历下”,也就是说,秦兵到了济南。但是,秦并没有直接进攻齐国,而是先灭楚国去了,楚国灭了之后,又北上灭了燕国的残余部分,代国,最后才进攻齐国,齐国不战而降。

而在灭五国之前,秦国和赵国发生了长平之战。当时,齐国和楚国共同出兵,救援赵国。赵国在相持阶段,粮食不足,请求齐国给予支援。

王建立六年,秦攻赵,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退兵,不亲遂攻之。”赵无食,请粟於齐,齐不听。周子【索隐】:盖齐之谋臣,史失名也。战国策以“周子”为“苏秦”,而“楚”字皆作“燕”,然此时苏秦死已久矣。曰:“不如听之以退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卻,是秦之计中而齐楚之计过也。且赵之於齐楚,扞蔽也,【正义】:此时秦伐赵上党欲克,无意伐齐、楚,故言赵之於齐、楚为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也。夫救赵,高义也;卻秦兵,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卻彊秦之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秦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遂围邯郸。

已经有人给齐王讲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不给赵国支援粮食,赵国战败灭亡,齐国和楚国最后都会受害。但齐王还是不同意。

为什么呢?就是前面已经有人说过的,当年齐国乘燕国内乱伐燕,后来燕昭王以乐毅为将,各国出兵支援,共同伐齐,差点就灭了齐国,齐湣王也因此而死。所以,齐国对各国是有怨恨的。

而在此之前,齐国其实在各国事务上是非常积极的。战国之初,首先强大起来的是魏国,魏国几乎把周边邻居挨个欺负了一遍,尤其是韩国和赵国,魏国最喜欢欺负。

这时候,齐国多次出兵救援过赵国和韩国,最后也是齐国在马陵之战中击败魏国,杀死庞涓,导致魏国由盛转衰。

齐湣王继位的时候,齐国国力达到鼎盛期,也是在这一时期,齐国消灭了宋国,一度攻进燕国,差点就消灭燕国。

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这时候,有可能消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主要的就是秦国、楚国和齐国。

但是,相比之下,秦国的地理优势更为明显一些。六国即使合力攻秦,也必须经过函谷关,秦国只要在函谷关坚守不出,六国一般都会自动退兵。楚国疆域最大,国力也强,但是楚国一直在长江下游用力,灭吴,而且在灭吴之后从齐国手里抢走了徐州。

相比之下,齐国的地理优势并不明显。齐国东边是大海,南边是楚国,北边是燕国,西边是韩国和魏国。所以,齐国在消灭宋国之后,就趁燕国内乱的机会,进攻燕国,但是,最后没有完全消灭燕国。

燕国反而约其他五国共同伐齐,攻进临淄,齐湣王跑到卫地,最后还是死了,齐湣王的儿子襄王在莒被立为齐王,五年之后,才反攻成功,齐国完全复国。

也就是说,齐国在灭宋之后,不是没有过统一全国的想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低估了燕国的抵抗决心,而且到处树敌,像以前的魏国一样,把自己周边的邻居挨个欺负了一边。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燕国一号召,六国都跑来打齐国来了。

这就反映出齐国缺乏整体性的战略,外交上没有处理好。相比之下,秦国在外交上就要老练得多了。秦国从用张仪为相国的时候开始,就明确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用兵主要方向始终是韩国、魏国,也就是离自己最近,也最容易消灭的两个国家。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秦国一直在安抚齐国和楚国,使齐楚两个大国没有全力救援三晋和燕国,坐视各国被逐步打击、削弱乃至最后彻底消灭。而齐国从复国之后,就对各国事务失去兴趣,只想着自保,只要秦国不进攻齐国就行。不但没有帮助被攻击的各国,而且连最后的屏障赵国被秦国进行致命打击,齐国也作壁上观。

另外,在齐国国力鼎盛期的时候,秦国对齐国进行了成功的战略忽悠。秦国知道,各国都恨秦国,而这时候秦国确实已经非常强大了,但秦国干啥都拉上齐国。尤其是齐湣王三十六年,秦国称帝,也拉上了齐国。虽然齐国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是个战略失误,放弃了帝号,重新称齐王,但这已经足以让各国恨齐国了。

这之后,齐国又在灭宋之后,流露出明显的要消灭各国的意思,引起诸侯恐惧。但齐国没有秦国那样的条件,各国一起伐齐,齐国是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的。因为各国可以轻而易举的从各个不同方向进攻齐国,齐国自然无法抵御。而秦国碰到这种情况,只要在函谷关闭关自守就行了。

所以说,齐国灭亡,实际上是在齐湣王时期就已经注定的。因为缺乏长期战略,方向不明确,四面树敌,虚耗国力,错过了最佳时机。等到秦国已经开始攻灭六国,齐国已经无能为力了。

点赞5、东台市 网友:狂拽龙少

齐国肯定是欲哭无泪的,五国已灭,齐国独自面对秦国,打又打不过,投降又不甘心。事态怎么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齐国和其它六国结下的“梁子”。


首先是楚国,这要怪楚怀王贪心蒙蔽了智商。本来楚国和齐国是盟友,一起抵制强势向东扩张的秦国。秦国派张仪游说,骗说要给楚国商於600里土地,条件是楚国和齐国绝交。楚怀王傻傻得就照办了,从此以后齐楚关系降到了冰点。

再则是燕国,当年齐威王趁燕国“子之之乱”大举侵略,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差点就把燕国从战国七雄的地图上抹去。燕国复国后,燕昭王“千金买骨”、招揽人才,立志报仇雪恨。

接下来更凶险,秦国使出“上帝要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的伎俩,约上齐缗王一起“称帝”,齐国由此得罪了其余五国,终于惹来了燕、秦、韩、赵、魏“五国伐齐”,楚国后来也加入了进来。齐国这一次差点输光了内裤,连齐缗王也被楚国人抽筋而死,幸好多年后“田单复国”,才没有被灭掉。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灭五国的时候,军事力量雄厚的齐国冷眼旁观、毫无反应了。在齐国看来,五国和秦国都不是什么好人,不靠谱、靠不住,但毕竟秦国和齐国有盟约不会立马打过来,五国呢则老是惦记从秦国这里失去的、到齐国那里补回来。好死不如赖活着,晚死总比早死好吧?可真到了五国都没了,齐国又孤单了,算了,死就死了,投降吧!!!

点赞6、余姚市 网友:诠释。

秦王嬴政用了十年时间消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而六国之中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国家,正是当年强盛不可一世的齐国。在其他五国皆已成为秦国领土的情况下,齐国的命运早已不可逆转,说白了,做不做垂死挣扎都没什么意义了,亡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秦王嬴政灭六国的先后时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韩国在六国之中实力最弱,在秦国强大国力的震慑下早早就依附于秦国,但韩国所处的位置却非常特殊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就必须要先灭韩国,因此,嬴政派出内史腾为主将,发动灭韩之战,韩国无力抵抗,韩都被攻破,韩王安投降,韩国成为六国第一个灭亡的国家。公元前229年,秦国以王翦为将发动灭赵之战,赵王迁中秦反间计,名将李牧被杀害。赵都邯郸最后在内奸郭开的摆布下开城投降,赵国灭亡。




赵既灭,秦国想乘胜南下灭楚,但中间还隔着魏国,不过这个时候的魏国在秦国多年的征伐下地盘已经很小。公元前225年,秦国以王贲为主将发动灭魏之战,经三个月战斗魏都大梁被攻破,魏王假出降,后被杀,魏国灭亡。秦灭楚之战是秦国最难打的一场恶战,前后共历时三年,直到公元前223年,秦国以王翦、蒙武为将深入楚国腹地,才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俘楚王负刍,楚国才宣告灭亡。公元前227年知道亡国在即的燕太子丹欲借刺客荆轲之手刺杀嬴政,计划失败,嬴政对燕国恨极。公元前226年,燕都蓟为秦所破,燕王喜及太子丹逃往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太子丹为燕王喜所杀。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生擒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秦国经过多年的征伐,已经依次灭亡韩、赵、魏、楚、燕五国,剩下的一个齐国,好歹也是曾经的东方大国,战国七雄的霸主。但齐国自燕将乐毅以卓越军事才能连陷七十余城差点亡国之后,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元气大大受损,在位40多年的齐王建更是无所作为,秦与齐没有之间的边界相连,齐国因此始终没有什么危机感,不修边事不整军备,加上国内海宴齐平多年没有战事,庸相后胜又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秦以重金贿赂后胜,使齐臣服秦国,坐视邻国灭亡。齐国看似坐拥七十余城池俨然一大国,实际上早已不堪一击。




在秦逐一消灭韩、赵、魏、楚、燕五国的过程中,齐国始终置身事外,坐视诸国灭亡,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各诸侯国联合对抗秦国的过程中,齐国始终避免参战,亦或参战不利,一昧讨好秦国,这种屈膝献媚的行为为各诸侯国所不齿,随着各诸侯国的相继灭亡,齐国的末日也很快到来了,到这个时候齐王建才恍然大悟,秦国的狼子野心,是绝对不能容许齐国的存在的。


公元前221年,秦国以王贲为将,由燕境入齐直趋齐都临淄,齐国毫无防备,无兵将可用,齐相后胜力劝齐王建投降,齐王建知道再做无谓的抵抗已没有什么意义,遂不战而降,齐国宣告灭亡,至此,秦王嬴政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点赞7、余姚市 网友:尘曦丶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已经灭掉了山东六国中的五国,只剩下东海之滨的齐国,齐王建抬起他那迷茫的双眼看向舅舅后胜,仿佛在问:“秦大哥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而远在大西边的秦国,秦王政正在部署灭齐的战斗,他眼神坚定的看向东方,心道:“齐老弟,你这么傻,还是把齐国交出来给我管理吧。”

终于记起自己国君身份的齐王建稍微挣扎了一下,然后就不战而降了,于是被迁到了共地软禁起来,饿死了事,齐国灭亡,秦王政笑到了最后,登基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始皇帝。

实际上,齐王建刚生下来就注定了要做这个亡国之君,他出生的时候,齐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燕国乐毅差点就灭了齐国,齐王建的父亲齐襄王龟缩在莒城,起先为了活命隐姓埋名在莒地的太史敫家当了仆人,顺便被太史敫的女儿看上,两人私定终身。后来齐湣王被杀,齐襄王继位,太史敫的女儿成为君王后,但因为齐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已经被乐毅占领,于是齐襄王不得不一直待在莒地。

齐王建也出生在莒地,他出生的第二年,齐襄王终于被迎回了齐国都城临淄,虽然齐国是保住了,但是损失很大,当初乐毅一口气夺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财宝也源源不断运回燕国,可想而知齐国面临怎样的一个破败局面。所以齐国的第一要务就是休养生息,尽可能的避免战争,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元气。

当然战国当时的局势并没有给齐国喘息的时间,在齐国收复失地之后,秦国、赵国等都成趁势攻打过齐国,占领了一些土地,而齐国也只能忍气吞声。时间到了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然后齐王建继位,当时的齐王建只有15岁,君王后把持朝政,外交策略就是“事秦谨,与诸侯信。”

这样的策略对于当时的齐国来说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齐国在长平之战后的表现却到底不妥。长平之战刚结束,秦国还想继续攻打邯郸,赵国向各个诸侯国求救,楚国和齐国出兵救援赵国,秦昭襄王本来是并没有下定决心攻打邯郸的,他也害怕楚国和齐国与赵国齐心协力对抗秦国,但是齐国却拒绝了赵国的借粮。

虽说齐国自身还没有彻底恢复过来,但是借点粮给赵国还是可以的,毕竟唇亡齿寒,赵国也算是齐国的一道屏障,但是齐王建和君王后都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最终还是拒绝了赵国。而秦国也再次出兵围攻邯郸,好在赵国最终保住了邯郸,只是赵国经过长平一役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东方六国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单独对抗秦国。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是这种局面让齐国得到了喘息,楚、赵、魏、韩、燕等诸侯国对于秦国的东进已经疲于应付,根本拿不出精力来攻打齐国,而秦国也没有想过绕过赵国、魏国等去攻打齐国,于是齐国得到了短暂的休整期。齐国在东海之滨偏安一隅,倒有点自得其乐的感觉,只是秦国要称霸天下,又怎么可能真的任由齐国在东方永远存在下去,秦国做的不过就是暂时稳住齐国而已。

齐国对此却不自知,尤其是君王后去世后,齐王建开始亲政,一味躲避战争,从来没有想过联合东方五国共同对抗秦国,齐王建总以为距离秦国很远,是很安全的,却没有想过唇亡齿寒的道理,或者说他不愿意去想这个,他甚至亲秦,如果说君王后时期的亲秦是为了恢复齐国的实力,那么齐王建时期的亲秦就是懦弱的表现。

公元前237年,齐王建跑去亲近秦国这个大哥,秦王政亲切招待了齐王建,哥俩好好唠了唠嗑。实际上,齐王建比秦王政大了21岁,又比秦王政早亲政10年,但是论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以及政治格局,却远比上秦王政,要不齐国也不能成为秦国的小弟。

这之后,齐王建就彻底亲秦,完全不管东方五国与秦国的战事,而秦王政要的也只是齐国对于它的东进视而不见。尤其是齐王建让自己的舅舅后胜做了齐国的相国,后胜贪财,早就被秦国的间谍收买了。

后胜不仅劝说齐王建亲秦,更是让齐国的很多宾客出使秦国,然后也被秦国收买,他们回到齐国后就开始说秦国的好话。本就懦弱不想打仗的齐王建就在这些人的劝说下龟缩在东海之滨,眼看着秦王政一个一个将东方的诸侯国消灭掉。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齐王建也不是不害怕,也不是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是与之相比,他更不愿意直接和秦国对上,他存了一丝侥幸心理,觉得秦国未必真能灭掉六国,觉得齐国老老实实的就可能继续存在下去,不受战争的侵扰。

但是秦王政是存了统一天下的野心的,又怎么可能放过齐国?等五国都被灭之后,齐王建慌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装睡下去,眼看着秦国要打过来了,齐王建也做了一番部署,在齐国的西部边境进行了兵力部署,但是这点部署怎么可能难倒秦国,齐国的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

等秦国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齐王建还是忍不住打哆嗦,他不后悔没有合纵抗秦,毕竟他是真的害怕秦国的进攻。他虽然在幼年时候见过大战,但是等他继位之后,几十年都没有真正打过仗,齐国的将士根本没法和秦国士兵相比较,而且齐王建早已经有了畏惧心理,东方五国都已经被灭,他更加害怕秦国。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侥幸心理了,知道齐国必然是秦国的盘中餐,于是在后胜的劝说下直接不战而降。

不战而降倒是省了秦王政很多事,但是齐王建也不可能真如秦国之前许诺的那样分到五百里地过完下半辈子,相反的,秦王政直接把齐王建迁到共地,不给他提供食物,很快就饿死了。然后秦王政就愉快的完成了自己的统一大业,如此丰功伟绩,自然与过去的君王不同,所以就弄了个皇帝的称号,秦王政摇身一变成为始皇帝。

点赞8、三亚市 网友:黑夜伯爵

没有什么心态,因为齐国压根就没抵抗!秦国采取的远交近攻策略在齐国身上发挥到了极致,齐国和秦国在战国后期实现了几十年的和平,齐王还去过秦国,秦始皇下令把齐王当成他自己一般来款待。于是齐王心花怒放,五国联军伐秦时齐国不参与,秦始皇开始一统天下时每次其他国家向齐国求救齐国统统拒绝,更好笑的是每当秦国灭掉一个国家齐王都派人前去祝贺,等其他五个国家都亡了自然也就轮到齐国自己了!结果秦军灭齐国时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点赞9、邢台市 网友:殇丶残云

齐国最后单独面对秦国时的心情,大概就是混一天算一天,混吃等死拉倒了。

在秦统一的百年战争中,齐国确实表现的有些与众不同。其他五国都是努力抗争过的,连最弱小的韩国还知道用郑国渠来消耗秦国国力,燕国太子丹还派出了荆轲去刺杀。而齐国一向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但这个也不能光怪齐国。

首先,齐国距离秦国最远,原本受秦国威胁就少,秦国后期也一直笼络齐国,所以齐国对秦国敌意不强。

其次,齐国是唯一一个被六国联合殴打过的。秦国虽然也曾面临六国合纵(前318年,楚怀王为合纵长那次),但那次齐国、楚国都是打酱油。此后的合纵就最多只有五国。而齐国,却实实在在遭遇了六国围殴:前284年,燕国乐毅率领燕、魏、赵、韩、秦联军攻入齐国,而楚国名为救援齐国,楚将淖齿带领军队当了齐国丞相,却把措不及防的齐闵王抓起来杀了。

这一战打断了齐国的脊梁骨,也让齐国从此对关东五国心怀怨愤,懒得参合他们和秦国的事。

其三,齐国本身对得失也看的比较淡。战国时候的齐国,本来是春秋时陈国的宗室,因为陈国内乱逃亡齐国,改姓田氏,逐渐掌握齐国大权,然后在战国初期篡了原本齐国姜姓君主的位。就是说,齐国本就是半路出家的政权,齐国老百姓也已经经历了一次改朝换代,对亡国也看的不如其他国家那么惨烈(其中民心最惨烈的当然是有八百年历史的大国楚)。

因此我们看到,齐国在最后关头的表现,可以说是昏庸,也可以说是淡定。在贤明的王后去世后,齐王田建任用后胜为相国,后胜和齐国的官员多受了秦国的贿赂,不作战备。等到秦灭五国后,即墨大夫建议他出兵支持三晋和楚国的贵族官员反攻秦国,他也不听。

这样一副混吃等死的架势,显然他并不是想不到秦国会来攻打齐国,只是懒得抵抗,也不知道该如何抵抗。到公元前221年,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一路势如破竹,齐国人根本没有抵抗。秦王劝降齐王田建,说封他五百里之地,齐王就降了,结果被秦王迁到共地活活饿死了。

他只是没想到秦王会如此残忍,如此不守信吧。毕竟还是个糊涂虫。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