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最近楼里不少宝宝的奶奶一起溜娃,说自己媳妇怎么样,这也不让那也不让,说要她带娃,又不让带回老家,白天自己一个人带娃好累的。作为妈妈的我觉得我也不想让娃带回老家,自己也舍不得。又怕不在身边,有啥事又不放心。往往家庭工作不能两全,全职宝妈压力又大,公婆又不愿意来城里带娃,或者公婆只能来一个,还有一个老家还有各种事,我婆婆也说等娃大了让放回老家带,他们不来城里,老公一声不吭也不太希望他爸妈来!外婆要带自己的孙子,也没得空帮忙,真的压力大大大,大家怎么看待这事,有经历过这段的朋友是怎么处理的~
不仅婆婆是这样子,外婆也是这么说的,我怀孕之后,我娘家妈妈就说以后孩子大点送回去给她带,我内心是很拒绝的,自己怀胎十个月的小宝贝,而且就这一个宝宝,别说我不放心,他爸爸也不会舍得让孩子回去养。
我妈似乎没有想到我们不愿意,她打电话就说隔壁那个外孙女从小就长在外婆家,不想回去,有时候半夜哭起来还是要爸爸送到外婆家。谁家那个女儿在天津上班,大女儿在上学,小女儿没办法照顾,娘家妈也带回来照顾。哎,真心不舍得,我家门口就是乡镇主干道路,让人不放心。
老人来到城市里生活是很不习惯的,习惯了家里的宽阔无拘无束,不想在城里受拘束,也没有熟人能聊聊天说说话,住在儿子儿媳或者女儿女婿家总是不比自己家,还有城里的消费水平高一些,老人心疼钱,比如我家婆婆有自己菜园有自己稻田,自己养了一群鸡,所以一年到头生活上支出就不大,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所以也不难理解老人都想把孙子孙女带回老家了。
我婆婆把我儿子带回老家养了半年,我和老公想儿子想的发疯。后来,我辞了职恰巧怀二胎,于是打算把儿子和婆婆都带回来。没想到婆婆死活不愿意和我走,明白婆婆为啥执着于在老家带孩子后,我用了一招,老公和公公和我统一战线,婆婆和俩娃都和我回了城。
水火不相容的婆媳矛盾,我竟然是最后一个人知道的?
生娃前婆婆就是妈,我们相互关心,我妈有的东西必须也给我婆婆准备。我生完一胎,在老家坐的月子,一个月子坐的真相互看不顺眼了。刚满30天,我拉着行李箱回了娘家,住了几个月,后来干脆带孩子回到我老公那边。我婆婆不愿意一起,我也不勉强。
孩子大了,养到1岁半,我实在想出来上班,娃交给别人也不放心。我老公特别想我婆婆过去,我同意了,给婆婆打了电话,然后过完年,4个人回到小家。
说句实话,婆婆帮我带孩子,我也不轻松,为啥呢?
婆婆的吃喝拉撒我们全包,衣服鞋子、首饰也给置办,我下班回家,从不逗留或者和同事出门吃宵夜、唱k。晚回家,我婆婆会生气,因为有几次我要健身,回去之后婆婆就不高兴。
我是一个比较直性子的人,不满的地方可能会表现在脸上(当时也年轻嘛),但是我们从未吵过架,我觉得她不容易。都是女人,都是从一个地方抛家舍业来到陌生的城市,所以我能体谅她。
即使这样,没到一年,我婆婆要打道回府,前面多次提出要把儿子带回老家。我老公不善于打理内宅事物,尤其是婆媳之间的小摩擦,他根本毫无招架之力。后来才知道,我婆婆会趁我不在家,在他面前数落我,大多数也不过鸡毛蒜皮的小事,例如我下班回家不高兴啦,不同她讲话啦,我健身去了不带孩子啦,说话顶撞她了啦……
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公送走婆婆和我大吵一架之后说的一句话:我真是够了!你们俩这水火不相容的矛盾我是没办法解决的,所以她带孩子回老家也挺好!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我和婆婆的小摩擦竟然在他眼里是水火不相容,无法调解。
儿子你们带回去我没意见,但是我不去。
孩子在家待了半年,通过照片、视频电话,我们发现孩子不爱说话、不太认识我们而且总是穿着女孩子的衣服,我和老公很生气。给老人说了以后,他们依旧我行我素,唯一的好处是我的老公终于明白他的妈妈十分固执、带孩子的粗枝大叶。
后来我离职打算换份工作,恰好怀二胎。我们十分高兴,婆婆肯定要来伺候月子,要带小孩,我的儿子也会一起过来。我们盘算好了一切,唯独没想到婆婆说:儿子你们带回去我没意见,但是我不去。
多次劝说无果,我只好求助我老母亲。她给出的理由是家里有事走不开,我脾气不好(背着我给我老公说的)。一年后,我老母亲也回老家了,我老公送老母亲回家,顺道回了一趟自己家,这次也是试图再劝劝她,于是老公当面问我婆婆:你为啥不去?我婆婆竟然说:你们没有邀请我!
我老公也是一个直筒子,二话不说,转身回了。当然我也很生气啊!可我忍住了!
我使了啥招?
我一个人带俩孩一年,是真的累,可他们每次打视频就是看看孩子,然后还向我分享一点她带娃的经验,让俩娃叫奶奶,如果没叫,就说我们没教。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开销也更大了,我必须要出去上班,怎么办呢?我想到一个好办法!
我婆婆不是说带回老家吗?我真带回老家了,而且我自己也回老家,和我老公异地分居,我在老家找了工作,告诉他们我要上班了,请帮我把孩子带好。
下班后我还是立即回家,带娃、给娃洗澡、洗衣服、玩耍、哄睡。我没去健身,去哪都把娃带上。甚至他们带娃吃的喝的穿的有不合适的,我睁只眼,闭只眼,年节买菜买肉买酒,给公公过生日,带婆婆出门吃席、给她买化妆品等等。
我给自己买了很多漂亮衣服,上班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
半年后,我公公问我你啥时候走?我老公也问我你啥时候回来?我说娃有人带了我就回嘛!我公公说把娃就这里吧,你回去!我说不行哦,你儿子舍不得!
后来,我公公给我婆婆说:到时候你和他们一起走,必须去!我婆婆怕我公公呀,她答应了!我也胜利了!
上个月我给领导已经请辞,下个月我就可以回了,哈哈
婆婆为啥都喜欢把孙孙带回老家养?
@知羽总结有三点原因:1.确实不适应城市生活,孤单,而且在儿子儿媳的家里受拘束。
2.一个屋檐下生活,和儿媳妇总会发生矛盾,儿子要是会处理事情还好,如果不会,那么婆婆会觉得更委屈。
3.想给儿子省钱(很多婆婆以此为借口带孙子回老家,实际上我不太认同,他们能吃多少呢?况且现在年轻人最看重的是孩子的教育。)
3.婆婆的自私,这一点别的朋友也提到过。婆婆觉得住一起不方便,难道儿子儿媳就觉得方便了吗?婆婆把孙孙带走了,儿子儿媳想见孩子还得拨打视频,有时候孩子睡了,有时候孩子出去玩了,大多数情况孩子面对手机里的父母陌生了不愿意交流了。儿子儿媳内心很难过,婆婆有没有想过呢?
我婆婆找借口不来城里,我觉得是以上1、2、4点原因,我用实际行动告诉她,要我和孩子分开那不可能,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她我为了孩子性格上改变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人心都是肉长的,她和公公、老公都看到了,也能相互体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陷入困境的你们!谢谢阅读!关注@知羽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现在还不是婆婆。但是我大姐和二姐都已经是婆婆级别了。他们现在都给儿子带孩子,经常给我打电话诉说他们在儿子家里带孙子的烦恼。她们都希望把孙子带回老家。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经济压力;睡不好,失眠;老夫老妻,长期分居,牵挂;婆媳关系;孤独等。
经济压力。
- 大姐说她第一年去儿子家的时候带了8000元,基本上就花完了,主要的花费就是给家里买菜。原来想自己带些钱,不接不到处图个方便。结果事实是买菜干啥媳妇儿子都不给钱。白天媳妇儿子都上班去了,就她和孙子在家里。孙子现在才一岁半,也不知道吃零食,媳妇给她专门交代过,给孩子不能乱吃东西,所以她给孙子做的饭菜都是按照媳妇给的食谱做的。但是媳妇从不买东西,都是大姐出去给孙子买新鲜的食材。她又不好意思张口问人家要钱。虽然心里很憋屈,但是只能忍着。
- 大姐没有退休费,手头的钱是姐夫在外打工赚的。还有一部分是女儿给的。女儿在外做生意,收入还不错,经常能接济一下老母亲。但是她把这些钱又花在了儿子家里。她经常说自己是免费的保姆,还要倒贴生活费。显得很无奈。
- 二姐在经济上的尴尬跟大姐差不多。媳妇从怀孕开始就没有上班,生孩子之前叫二姐过去照顾她。二姐去的时候背了5000元,这对农村家庭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这点钱还不如大城市里有些人一个月的工资多。经不起几天的折腾。儿子没有固定的工作,之前开的是汽车修理铺子,但是疫情来了之后就关闭了,所以儿子开车专门给人跑单送货上门。
- 二姐忙完手头的活儿,孙子睡着之后,她就刷头条,刷抖音,这些软件都能赚一些零花钱。二姐是个很努力的人,所以经常在头条极速版上面刷视频,看文章,浇水果树,头条极速版15块钱就能提现,很快就能刷到并提出来(这个我也用过,抖音我不太清楚)。然后拿这些钱去买菜。馒头包子都是自己发面做。就这样养活着一家人。还好媳妇奶水好,孙子能够吃饱奶,不用买奶粉。二姐只需要把媳妇伺候好,让她吃好睡好,给孙子变多多的奶水。
城里物价高,花钱的地方也多。尤其是每天的蔬菜,需要花不少钱去购买。儿子和媳妇不主动给老人给钱,所以这个花费全部压在老人身上,对她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城市里又不方便种蔬菜。如果婆婆把孙子带回老家,利用空闲时间可以在房前屋后种菠菜等绿色蔬菜。一年能省下不少的菜钱。
环境不适应,晚上睡不好,总是失眠
- 用大姐和二姐的话说,老家大天大地,天地广阔,而城市里孩子们都是两室一厅的小户型,出来进去就屁股大点的地方。她们感觉很憋气,呼吸都不自由。尤其冬天暖气开着,房子不通风,缺氧,她们经常犯头疼。大姐失眠很严重,常常到夜里一二点都睡不着觉。时间长了导致牙痛。儿子忙着上班,她说了好多次,儿子都说没有时间陪着老妈去看医生。她自己去药店买了治牙痛的药,吃了没有作用。人常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大姐说难受死她了。
老夫老妻,长期分居,最多的还是牵挂
- 大姐和二姐都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照顾孙子,路途遥远,常年不回家。但是她们一直在牵挂着老家的老伴。天天打电话,视频。对男人们来说,每天的吃饭就是问题。需要自己亲自下厨去做。大姐夫笨手笨脚的,只能清水煮挂面配绿色蔬菜过日子。二姐夫自己照顾着八岁的孙女,早上起来还要给梳头发,做饭,然后送到学校去。老两口一人负责照顾一个孩子。艰难度日。
- 姐姐们一半心在儿子家里,一半心漂在老家。虽然跟着儿子在城里生活,毕竟根子还是农民,走到哪里都牵挂着地里的庄稼,这是一家人的口粮来源,如果收成好,还能多卖一些钱。
- 大姐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了,二姐没有流转,一家老小9口人的土地,一共是13亩。她每年小麦和玉米都会种上,不让土地闲着。一年大概有3万的收入。这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怎么都不能错过。
婆媳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大姐的儿媳妇比较孤傲,她把婆婆不放在眼里。婆婆做什么她都看不惯,总是挑三拣四的。孩子不能磕磕碰碰,稍微有些闪失都不能,因为这个经常和大姐闹矛盾。大姐说孩子正在学走路,摔一下,碰一下,很正常,但是媳妇就是不能接受。大姐本来是个厉害能干人,结果媳妇现在这样对待她,大姐很是窝火。两个人已经弄僵了几回。
- 有一次,是因为吃饭,媳妇给大姐难堪。大姐做好饭,给人家端到桌子上,媳妇一看不想吃,端到厨房直接倒进锅里。大姐很是生气。最后直接给倒掉了。媳妇十指不沾阳春水。从来不进厨房。大姐做的饭,她想吃了就吃,不想吃了自己点外卖,给谁也不说一声。作为婆婆,这种气真是不好受。
- 二姐的媳妇相对要好一些。她对婆婆很尊敬,两个人比较亲,吃饭上面从来不挑,二姐做什么她吃什么。有时候还给二姐帮忙干活。
是不是女人的文化程度越高,越不好跟人相处,因为她们对生活很讲究,容不得半点瑕疵。尤其在管孩子上面,和婆婆的观念分歧比较大。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人,相反比较容易相处,各方面都比较随和。也能容下农村婆婆的缺点。大姐和二姐的儿媳妇就是很明显的两个典型。二姐的媳妇没有读过大学,文化程度不高,她跟婆婆处得挺好的。而大姐的儿媳妇是大学毕业,是办公室里的白领阶层,对大姐这个农村婆婆看不上吧,总是挑三拣四,爱理不理的。让大姐特别难受。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默默地付出,却得不到媳妇的待见。是谁都想逃离这样的樊笼。
孤独
- 老人在外给儿子带孩子,表面是高兴的,其实内心是孤独的。白天儿子不在家,媳妇即使在家也不跟老人交流。唯一能说话的时候是把孙子带出去玩儿的时候,跟小区里面不相识的人说说话,都是给儿女带孩子的老人,互诉一下家长里短就是最大的安慰了。其次最多的交流方式就是打电话,视频。我大姐在老家的时候很少跟姐弟们交流。现在几乎是天天找人视频聊天。在老家的时候村子里面的女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嘻嘻哈哈很热闹,不知不觉就是一天,日子过得也快。现在出来进去就是她和还不会说话的孙子,她感觉特别的孤独。
后记
- 二姐因为家事,已经回老家了,孙子太小,还在吃母乳,所以她没有办法带孙子回老家。大姐三月初的时候给儿子连哭带闹,终于把一岁半的孙子带回老家了。半年前她就给儿子和媳妇说想把孩子带回老家,但是媳妇强烈反对。从不同意到同意,这个过程经历了半年。但是只回去了一个月,媳妇就开始闹腾,非要让婆婆把孩子给她带回去。没有办法,大姐又给带回去。大姐说刚一回家,媳妇就拉住孙子说:你看脏成啥了?把人能脏死。给大姐当头一棒,你说这媳妇咋相处呢?
以上是我以大姐和二姐带孙子的事实为例子,总结了婆婆为什么喜欢把孙子带回老家,而不愿意住在儿子家里的原因。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人就是要活得舒服自在。虽然是儿子家,也算自己的家,但是有媳妇在,婆婆们事事做不了主,只能顺从,没有话语权,难免让人觉得压抑,不自在。只有在自己家里婆婆们才能活得舒服自在,不用看儿子媳妇的脸色行事。天地大,乡里乡亲的,出门就是熟人,可以聊天,拉家常,心里舒坦。
那是因为婆婆在老家更适用生活环境,住惯了各方面都适合宿住条件,比如在老家有田地可以种点菜,而老家的空气质量也比城市好得多,还可以搞些养种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来源,现在几乎各个乡村基本上都通了水泥路面,交通也很便利,去那里都很方便了,而婆婆带孙子选择在老家带有她的考虑。
好巧,我朋友最近也在为这个问题而发愁,她婆婆说要么她把孩子带回老家带,要么她就回老家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带。
我朋友反思了一下,她婆婆之所以这么想回老家,不想待在城里,无非就是以下三个原因,知道问题所在了,那就想办法解决问题。
1.她婆婆在这里没朋友,每天除了孩子就是孩子,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而她公公在老家务农,她婆婆又不想和她公公长期异地,所有他们打算今年让她公公也过来,不再继续种地了,他们也好有个照应,她婆婆也有个伴。
2.我朋友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时候需要应酬,她老公又忙,所以她婆婆一个人带孩子的时间比较长。一个人独自带孩子的时间太长了是很枯燥的,而且每晚还要做饭,她婆婆就觉得很辛苦,所以我朋友和她老公商量,少应酬,多顾家,每天必须有一个人准时到家,每周他们休息的时候给婆婆也放一个假。
3.心里负担大,怕带不好孩子被媳妇说。因为她的生活习惯和带孩子的方式和我朋友的有出入,所以有时候她做得不妥的地方我朋友就直接说她了,没注意语气,被说的次数多了,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我好心帮你带,你却总是指手画脚,换作谁,心里都不舒服的,所以,平时说话要注意语气,要感恩婆婆帮忙带孩子,知道她的好,时不时给婆婆买点衣服和礼物,婆婆知道你把她挂心上的,肯定会开心的。
所以,你要知道你婆婆想回老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在城里不习惯还是平时说话做事引起了她的不满,还是说一个人在城里带孩子辛苦,想回家让你公公帮她分担一下,亦或者是手里没钱等等。
找到原因再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然她即使勉为其难的继续在城里帮你带孩子,她也不会开心的,从而搞得大家都不开心。
婆婆喜欢把孙子带回老家跟媳妇喜欢把土特产带回城市,两件事的本质是一样的。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儿子媳妇眼里,老家不再是家,顶多算是个菜场。每次离开老家,后备箱都塞得满满的,白菜、萝卜、鸡蛋、辣椒、腊肉、干菜等等,只要能拿的,统统不放过。不是吗?
期盼式回家已成为过去,预约式回老家正在掀起
大哥刚去城里那几年,一家人做梦都在盼望他们回来。
逢年过节,爸妈会提前几天打电话,问他们哪一天放假,几点到家,能不能带着孩子回老家多住几天,那股思念之情浓烈而炙热。
现在不一样的,这种期盼早在3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不但不期盼他们回家,反而很害怕看到嫂子的车。
嫂子是老师,周末、法定节日、寒暑假都有空。两地相距不过80公里,她宁可在家看电视、打麻将,也不愿意带着孩子回家住上几天。
自从3年前有了孩子之后,她回家的频率突然就大了很多。爸妈还暗自高兴,以为她懂事了,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我们非常烦心,现在看到她的身影,都想躲得远远的。
嫂子怀孕后,妈妈希望她回老家养胎,她却让老妈托人帮她带蔬菜土鸡
嫂子属于大龄生育,头胎就已经28岁了。
怀上宝宝后,老妈希望她能回家养胎,因为老妈在家里养了60多只鸡,全是在散养的,鸡蛋、鸡肉都特别新鲜,随时都可以吃到。
在老一辈的人的认识里,怀孕的人就应该多吃鸡蛋。我们出生的时候,条件非常差,除了鸡蛋,没有别的可吃,正是这种岁月的痕迹,导致老妈依然这么天真的认为,怀孕后有鸡蛋吃就万事大吉了。
我们老家的条件很落后,住的是老木房,猪圈就是厕所。嫂子嫁过来之后,在老家生活了5年多,后来因工作调动回到了城里。
老妈让嫂子回农村乡下,也是希望她不用每天为一日三餐操劳,蔬菜、鸡蛋都是自家的,安全、卫生。农村的气候条件也安静,空气好。
但是嫂子不愿意回农村,说到处是乱糟糟的,不习惯,洗澡都是个麻烦。吃不惯柴火灶,老木房到处是老鼠、蜘蛛,睡得不踏实。
嫂子不愿意回到农村养胎,但并不意味着她不愿意吃农村的东西。
她找到了跑客运的中巴车师傅,让他们帮忙托运。就这样,在城里的嫂子隔三差五的就打电话给老妈,说是鸡蛋吃光了、想吃鸡肉了、家里的白菜也没有了、想吃腊肉了。老妈是有求必应,只要家里有的,统统满足嫂子的需求。
转瞬之间,老家成了卖家,中巴帮着跑腿,嫂子在城里坐享其成。
50多岁的老妈只字不识,到城里帮忙带孙子,却是成嫂子的下人
在侄儿出生前,嫂子和哥再三央求老妈到城里帮忙带一下。
可是老妈不识字,从来没有进过城,总是很害怕自己做不来,不愿意到城里。但在他们的央求下,最终老妈还是来到了城里。
我们这有一种风俗,如果某家媳妇要生娃了,杀年猪的时候,会将贴在猪肋骨上那一块白白的肉单独做成油,日后给孕妇吃。在老一辈人眼里,它是孕妇大补的首选,但是在现在年轻人眼里,真的很油腻,绝大多数习惯清淡的人是下不了口的。
可是,在30多年以前,农村的条件真的很落后,除了鸡蛋、猪油、黄花菜等,没有别的可吃,坐月子真的很辛苦。
在孩子出生前3天,老妈特意买了一个玻璃罐子,将猪油装在罐子,拧着100个鸡蛋、1只大公鸡、还有一些蔬菜,去到嫂子家,等待小家伙的出生。可是,当天下午老妈,老妈就没看到过那个猪油罐子。
嫂子生完孩子回到家的第二天,老妈问嫂子想吃点啥,嫂子看了一眼老妈,说“你看着弄吧”。老妈用嫂子自己买的菜籽油煎了4个鸡蛋,嫂子看了一眼,反手就是一掌,把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打翻在地,说“那么多油,就算喂狗,狗也可能不吃”。
这是老妈第一次被骂,但她没有反驳,默默地把地上的油汤清理干净。
有一天晚上,宝宝哭了,老妈抱起来哄,可就是哄不好。她看到嫂子没有起身喂奶的意向,并自己抱着孩子去冲奶了。
老妈冲奶,水温是凭感觉,打奶粉的时候舀了几勺,每一勺都是堆得高高的,生怕孩子吃不饱。宝宝越哭越厉害,老妈一手拿着奶瓶一手抱宝宝。这时,嫂子披头散发走了出来,冲老妈一句:“冲个奶怎么那么慢!”。
老妈还没来得及回应,嫂子抢过老妈手中的奶瓶,看了看,又是一阵凶:“你这是要撑死孩子吗,水那么烫,滚一边去……”。老妈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委屈地坐在沙发上,一直到天亮。
我记得,堂妹生小孩子的时候,婶婶去照顾了几天,她跟我说过这一番话。她说:她们那一代人冲奶,没什么讲究,水温、水量、奶量都靠感觉。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很讲科学,水温多少、奶粉多少,怎么摇晃奶瓶,每一个动作都很规范。可是这些精确细致的事情,对一个50多岁的、只字不识的农村老妈妈来说,实在太难了。不用说她们看不清楚奶瓶上的刻度,就是写得明明白白,她们也不无理解,什么是40度,什么是45度。
是的,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公公婆婆在饥寒交迫的岁月积累起来的经验,到了数字化的今天,一定会引发各种家庭矛盾。
就像我自己也是一样,宝宝出生前,老婆就开始买加湿器、消毒柜、洗衣机、床垫等等,宝宝出生之后,每一个玩具、书买回家都要先消毒再使用,每隔2天要开水冲洗,然后再消毒。买东西一定要看成分配方,每次冲奶要严格把握温度、数量,宝宝抱在怀里倾斜角度,喝完奶还得拍咯,手势怎么样,拍哪个部位、节奏怎么样,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力度,一个简单的带娃被她搞得像是在搞科研一样。
现在孩子4岁多了,几乎没过感冒,偶尔发烧,老婆也会自己想办法物理退烧。有好几次下大雨的时候,我把娃带去淋雨、踩水,回到老家我就带娃去玩泥巴,挖蚯蚓、抓青蛙,把老婆虾得混身起鸡皮疙瘩,可是我们从来不为这事争吵。
每次回到贵州老家,饮食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贵州人餐餐不离辣椒,吃完饭,碗筷都是红色的。可是我们宝宝从小不吃辣椒,到了老家奶奶那,就单独给孩子弄菜,吃饭的时候,爷爷就会用筷子蘸一点菜汤放孩子嘴里,辣得她是两眼冒金花……爷你还会把娃带去放牛、耕地,搞得满身是泥巴,连老婆都不敢相信那是她的娃。
我能明显地感觉到,我妈和老婆两人在带娃的方式方法上面,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习惯了一切随意,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爸妈要忙地里的活,我们就是在地上随意乱爬,管它蜗牛、蚯蚓、蚂蚁,要么就踩它几脚,要么就抓在手里玩,满手泥巴照样吃东西。我记得我们寨上有个孩子,他爸妈在地里忙,而他把一条鼻涕虫给吃了大半截。
在老婆眼里,孩子光着脚都不行,365天,天天穿着袜子,不准看手机,晚上9点必须睡觉,早上7点起床,不可以喝饮料,吃饭不准讲话,生活有规律。
我在想,如果这娃要是让我带,或者让我老妈来带,结局绝对不是这样。
嫂子不愿意回到农村,老妈继续给她托运蔬菜、鸡蛋
老妈在嫂子家只呆了9天,她就跟嫂子商量,说让她请个专业的保姆来帮忙照顾孩子,或者她带着孙子回到农村去。
嫂子不情愿,要让老妈留下来,帮忙洗衣服、打扫卫生。老妈说用不来她那些设备,洗衣服机、吸尘器、煤气灶、加湿器、消毒柜等都用不来。
后来,老妈把卡交给嫂子,让她从里面取20000块钱出来,去找一个人帮忙就可以了,嫂子答应了。那个上午,是嫂子生完孩子后露出的第一个笑容。
回到了农村,老妈继续忙着他那个菜园,养养鸡、种种地。每周都要把鸡蛋、蔬菜等按时给嫂子托运过去。
嫂子每年带孩子回去一次,平常却缠着爷爷奶奶买玩具
在孩子6个多月的时候,嫂子又找老妈商量,说自己要上班,没时间带孩子。完全交给保姆又不放心,希望老妈能到城里带孩子。
老妈坚持要把孩子带回农村去,为这事,老妈还特意跑到城里好几次,一是想看看孙子,二是跟嫂子当面沟通。可是嫂子坚决不同意,左一句农村条件差,右一句农村吃得太粗糙。
老妈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他知道,虽然孩子在城市长大,可吃的鸡蛋、蔬菜基本都是奶奶种的。
最终,嫂子不同意老妈带孩子回农村,可老妈也不愿意留在城市,老妈又给了嫂子12000块钱,让嫂子再休息几个月。
从那以后,嫂子就再也没有要求老妈帮着带孩子,她自己也不带孩子回来,春节回来,最多2天。
孩子慢慢的开始会说话了,可以跟奶奶聊天沟通了,每次视频电话,嫂子就会教孩子向爷爷奶奶要玩具、要红包,如果不给就哭个不停,给了就喜笑颜开,眉飞色舞。
孩子大了,按道理来说,在饮食方面应该不需要太刻意了。但是嫂子照样继续着她的托运,说什么孩子就喜欢吃老家的鸡蛋,蔬菜,市场上买的就是不吃。
春节回家,红包给少了不高兴,东西不塞满后备箱不愿意开车
这些年,我们都特别害怕嫂子他们回家,每次回来就像是抢劫一样。
嫂子是一个很精明的人,在侄儿三岁那年,他们回老家过年,老妈给宝宝准备了120元的红包,每年春节的红包都是这么多。这是老家风俗习惯:一年12个月,每月10元,刚好120,象征着“十分美好”的好兆头。
侄儿拿到红包之后,就把红包拆了,然后把钱拿出来,这时候嫂子就从兜里拿出了几百块钱,跟他作对比,说他的钱太少了,侄儿哇~~哇~~~哭了起来,爷爷奶奶看到孙子哭了,又给了几百块钱,嫂子在一边使劲的比,据老妈说,那天就给了1600多块钱。
过了春节,他们一家回到城里,嫂子要带各种特产,腊肉、辣椒、灰豆腐、油渣、鸡蛋、老母鸡等等,后备箱要塞得满满的才会开车离开。这种习惯,不只是春节,就连端午、七月半等这些节日,或者平常周末,嫂子也会开着车回来,不为别的,就是拿点土特产,摘点新鲜的蔬菜。
时代在变,两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时代留在每个人心里的的烙印是挥之不去的,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习惯、物质条件以及认知都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人。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价值取舍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东西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追求幸福,逃离痛苦。
所以,带孩子这件事,在公婆眼里,农村就是幸福的,可是在80后、90后年轻夫妻眼里,高楼洋房才是幸福的。这就是时代催生出来的家庭矛盾。
对那些包容、理解、通情达理的人来说,这不算个事,可对那些斤斤计较、小题大作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不能沟通、不能化解的深仇大恨。
公婆怪媳妇蛮横无理,媳妇说公婆故意刁难,夹在中间的儿子左右为难,这来来去去的,原本和睦的家庭就因为带娃的方式弄得支离破碎,是非不断。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关于婆婆为什么喜欢把孩子带回农村,我想说三点看法:
第一:事情本身没有对错,孩子愿意去就让他去
小孩子,就算天天在农村,不过2年的时间,甚至只有1年。退一万步讲,如果你真的不希望孩子在农村呆太久,你给他报一个托班,或者一个早教,或者其他任何兴趣班,让她去学习,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孩子留在城市了,那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正常的情况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就这一个原因,公公婆婆就会心甘情愿地让你把孩子接回城里,一家人哪来什么矛盾呢,你还能轻松几个月,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孩子在城里,天天玩玩具,媳妇要去上班,公婆当然希望带回农村去,帮你们分担一下生活的重任。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这件事,本身没有对谁谁错。就好比每年回家过春节,或者出门打工,一定要带一些农特产是一个道理。
所以,我觉得,如果孩子回到农村,他自己愿意去,公婆又有耐心带,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第二:谁都会心痛孩子,只是两代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我记得,在我孩子3岁之前,从来不吃辣椒。但是,我发自内容必须让这家伙尝试吃辣椒,因为老家在贵州,总有一天要回去住上一段时间,要到处走走亲戚,在爷爷奶奶家里,可以单独给她弄菜,可是去其他亲戚家,不可能要求人家开小灶。可是老婆却说孩子吃辣椒对肠胃不好。
到了贵州,爷爷会用筷子蘸一点有辣椒的菜汤放到孩子嘴里,辣哭就哭嘛,又不会少半斤肉。
站在爷爷的立场,也是对孩子好,只不过他的表达方式,我们很难马上接受罢了。
可转念一想,孩子不吃辣椒,到了小学,万一学校的菜有辣椒呢?去同学家做客,万一他们家的菜有辣椒呢?去旅游,景区的菜有辣椒呢?
生活是口大染缸,什么事情都可能遇到,与其等孩子遇到了手足无错,叫天天不应,不如先让他尝试尝试,心里有个准备,也不至于到时显得那么突然。
第三:在成长路上,农村和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除非你自己就生活在富人区
我见过不少人,自己在外面住着几百块钱的出租屋,老婆不是打麻将就是玩手机,美其名曰是在城市,可是生活圈子与农村有什么区别。
嫌弃农村的人,往往都是那种脱离农村没多久的人。说白了,他的生活圈子照样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罢了,只不过是住在砖房,出门可以打的,做饭不被烟熏罢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的圈子与农村没有什么区别,那就让孩子回去吧,实现爷爷奶奶一桩心愿,也许10天、20天,当他们没有耐心不想带的时候,自然会让你立即去把孩子带回来,两全其美的办法,双方都开心。
总结:不管是谁,不要瞧不起农村人,也不要因为带孩子的方式不同而埋怨公公婆婆,都是对孩子的爱,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罢了。年轻人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多一分担当和尊重。不是吗?
谁不知道在自己家呆着舒服,我的地盘我做主。难道这不是每个人追有的。在儿媳妇面前带娃怎么做都不对,精神上体力上更累。
于她们带娃方式理念不同,还不能说。要按自己意愿照样把孩子结结实实养大。不受她们的约束。不遭白眼,不生气还能照顾家。
不给看孩子她们会怪罪她,让我看只要你们舍得,我就把孩子带回家。这才是许多婆婆聪明的做法。
这个问题啊,我最有发言权了。
孩子还在我肚子里八个月,一天在餐桌上,我婆婆郑重其事跟我说:“孩子生下来,我带回老家去,吃奶粉,一个月500块钱生活费。”看来她倒是什么都替我提前想好了,可是她唯独没有想过,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她的孩子都还没有出生,别人就想把孩子从她身边夺走,那是一种什多么残忍的行为?
最可笑的是,后来她一直没有放弃这个如意算盘,每次都变着法子想把孩子带回老家,可是因为我的强烈反对,今生今世,她的如意算盘怕是要彻底落空了。
后来,我慢慢发现,很多婆婆动不动就想把孩子带回老家带,不管儿媳妇愿不愿意,有些还甚至别有用心的鼓动儿子去出面劝说自己的妻子,可是他们不知道,她们这样的举动,即使最后称心如意了,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子儿媳妇的夫妻感情,那么婆婆们为什么喜欢把孩子带回老家去呢?
第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有些婆婆担心,如果自己没给儿子儿媳妇带孩子,将来他们肯定会怪罪自己,甚至不给自己养老送终,但是住了几十年的窝,哪怕条件远远比不上儿子儿媳妇那个金窝银窝,都让自己住的舒心,所以很多婆婆就想出了在他们看来一个非常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把孩子带回老家,一方面,我带了孩子了,你们也不能说我什么了吧,一方面,我又不用离乡背井去那个人生地不熟得的异地他乡。
第二,我的地盘我做主!
婆婆儿媳妇,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代人,在育儿方面自然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和不同,在儿媳妇眼皮子底下,婆婆们要想放开手脚,用自己的那一套教育自己的孙子孙女,显然比登天还难,但是如果孩子被带回老家去了,天高皇帝远,我自己的地盘,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儿媳妇总不能二十四小时看着视频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吧。
其实吧,我个人的想法,带娃是一件劳心劳力的苦差事,又不是一天两天就完事了,如果公婆真的不愿意来城里帮忙带娃,那也就算了,自己得娃自己带好,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即使人家心不甘情不愿来了,每天板着个苦瓜脸,跟欠了她几百万似的,不但娃带不好,还弄个家里鸡飞狗跳的,或者身体弄出个好歹来,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婆婆在儿子家带孙子,不仅照顾小的还得伺候大的,稍不如意还得看儿媳脸色,老人没有发言权更没有自主权心里不舒服。老家是自己的地盘,自己就是老大没人干涉,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以婆婆喜欢把孙子带回老家带。
俗话说得好穷家难舍,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婆婆在老家生活了几十年,抛家舍业难免有些牵挂,想回家也是人之常情,子女应该体谅一下,尽量关心满足她的愿望,减少思乡之苦。
因婆婆这年代早已过惯了老家生活,不说带孙子,就是不用带,跟儿子儿媳在城市生活,很多都不习惯都市生活。生活节奏不同,空间受限。
如果回到老家带孙子,自由空间就大了,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邻里都是熟人,帮忙照看一下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活动空间大了,人也开心!
婆婆喜欢把孙子带回老家带,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婆婆‘’水土不服‘’而致。在老家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风俗习惯,熟悉的乡亲近邻,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老婆婆的心坎上。为了带孙子离开故土,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了自己生活的空间,婆婆不习惯,不适应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带着孙子回老家,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没有‘’寄人篱下‘’之感,不需察言观色,交流无障碍,邻里聊天不寂寞,身边还跟着一个小开心果,那真是洋洋得意,怡然自得也。
二是为了节省开支。城里开支大,什么都要人民币,婆婆心疼儿子儿媳赚钱的不容易,如果老家在农村,带着孙子回老家,鸡、鸭、鹅成群养,蔬菜水果种一种,既省钱又绿色,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有条件的家庭,父母应该千方百计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要因错失孩子的成长历程而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