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历代“太上皇”都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3关键词:

问题补充: 如题

点赞1、涟源市 网友:清风挽发

一、刘邦给刘太公建了一座城,让他尽情玩耍。

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就是刘邦的老爹刘太公了。当年刘邦在家特别没有出息,虽然是亭长,但是跟街溜子没什么差别。因此刘太公是恨铁不成钢,常常抱怨。

可是有一天刘邦做了皇帝,这下子刘太公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刘邦这家伙还故意来嘲讽自己的老爹:当年你觉得我最没出息,现在你觉得呢?

刘太公可不敢再顶嘴了,那时候可没有确定以孝治天下,万一说错话,可能要被拖出去打屁股。但是刘邦却表现得非常孝顺,隔几天就过来给刘太公请安。

本来刘太公还接受这种仪式,可是时间长了以后,管家告诉刘太公:那是皇帝,可不能再这么给你请安了,说到底你也是他的臣子!

此后刘邦一来,刘太公就恭恭敬敬地拿着扫把在门口等着,刘邦嘿嘿一笑,就把刘太公封为了太上皇。

做了太上皇以后,刘太公觉得无聊,就把御花园开发成了自己的菜园子。但是他还是觉得没意思,为啥?因为他以前在丰县的时候,可以喝酒赌钱、斗鸡踢球,现在啥娱乐活动都没有了。

刘邦为了尽孝心,立刻在长安打造了一个新丰城,跟丰县那儿是一模一样,让刘太公到里面尽情地玩耍。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就这么度过了自己的85岁人生。他去世后两年,刘邦也跟着去世了。


二、李渊躲在后宫,尽情地生孩子。

李渊把天下打下来以后,心里别提多激动了。谁也想不到当年做马仔的人,也能成为领导马仔的领袖人物。

不过他没高兴多久,因为他有一个厉害的二儿子李世民。李世民一口气就把李渊的两个嫡子都给干没了,再加上李玄霸此前已经去世,使得李渊只剩下了李世民这一个嫡子。

再加上当时京城已经被李世民的兵马给控制住了,因此李渊不得不默认让李世民做了太子。两个月以后,李渊就被迫做了太上皇。

没办法,再不让位,谁知道这个心狠手辣的儿子会不会对老爹下手呢?还是早点做太上皇算了,也落得一个清闲。

此后李渊做了10年的太上皇,这日子实在是没办法打发啊。因为跟坐牢一样,除了吃穿用度都很奢华外,想要出门遛个弯都不可能,除了自己的卧房外到处都有人监视。

那就在卧房里搞点事情好了,于是李渊就在后宫利用李世民送来的若干名美女开始生孩子。野史上说他一口气又生了30多个儿女,不过正史记载,李渊最小的俩儿子,都是在那10年里生的。至于女儿肯定也有,只是记载不详。


三、李隆基做了太上皇,还整天想要搞事情。

李隆基要是在安史之乱之前就挂了,那还能称得上一代明君。可惜这哥们寿命太长,安史之乱的时候,他一言不合就带着一家老小跑路到四川去了。

路上还不忘把自己心爱的杨贵妃给宰了,可就算是这样,也无法挽回自己在大唐将士们心目中的形象。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太子李亨果断留在了前线,负责镇压安史之乱。当然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提前登基。

于是李隆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做了太上皇。要知道,李隆基的权力欲望那是相当大的,他压根就不可能长期被人家给架空了。

做了太上皇以后,李隆基依旧不忘搞事情。他不断给唐肃宗李亨的新朝廷派遣官员,尤其是宰相这一个级别的官员,李隆基也想安插。为啥?因为他想要架空唐肃宗。

气得唐肃宗差点撂挑子不干了!所以说唐肃宗是两面受气,一边要被太上皇李隆基的势力所渗透,一边要应付安史之乱的危局,真的是太难了。

等到长安被收复以后,唐肃宗就把李隆基从四川给接回来了。这个时候李隆基才正式开始了自己太上皇的生活。


因为接触不到权力了,唐玄宗就躲在后宫和宫女、梨园弟子们整天唱唱跳跳,日子也算逍遥。不过唐肃宗却对自己的这个老爹不放心。

宦官李辅国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各种欺负李隆基。先强行让李隆基搬家,拿出了强拆的架势来,吓得李隆基差点从马上摔下来给摔死。

唐肃宗对此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夸赞李辅国这家伙真懂朕的心思。所以说唐肃宗是真的要收拾唐玄宗李隆基了。

后来唐玄宗最贴身的宦官高力士被流放到了巫州,陈玄礼被逼着退休拿养老金了,就连玉真公主,也被逼着出家了。

唐玄宗身边所有可以相信的人,都被唐肃宗给撤了,你说唐玄宗这个太上皇晚年是不是太凄凉了?到了晚年这哥们估计是得了抑郁症,整天闷闷不乐,最终在78岁的时候郁郁而终。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年去世的还有他儿子唐肃宗李亨。


四、最成功的太上皇乾隆皇帝。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最幸福的一个人,绝对是乾隆皇帝。这哥们25岁登基,做了60年皇帝,又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实际掌权时间高达64年,是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也是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最长寿的一位帝王,足足活了89岁。

当然了,这哥们还是最成功的太上皇。在乾隆85岁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做了60年皇帝了。当年有约定,做皇帝的时间,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


过去说这个约定,也没想着自己能活这么大岁数,现在不小心活了这么大,总不能提前去死吧?于是乾隆只好宣布自己做太上皇,把皇位让给了嘉庆皇帝。

但是乾隆做太上皇的这3年多时间,依旧还牢牢掌握着权力。嘉庆的前三年多,一直都是傀儡状态。一直到去世,乾隆才放弃了权力。

所以说乾隆堪称史上最成功的太上皇,既能够让自己牢牢掌握权力,又能够让自己得以善终,还活那么大岁数,就问你还有谁?


总结:除了太上皇,还有一位无上皇。

太上皇大家很熟悉,但是无上皇似乎很少有人知道。不过这称呼早就被人家给准备好了。太上皇一般是皇帝的父亲,而无上皇,则是皇帝的爷爷,也就是太上皇的父亲。

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无上皇,就是北齐后主高纬。别看这孩子岁数小,才二十多岁,但是他在北齐即将亡国的时候,不愿意做亡国之君,果断把皇位禅让给了太子高恒。

结果没多久,身为太上皇的高纬,又让高恒把皇位禅让给了高湝。虽然高湝不是高恒的儿子,但是高恒莫名其妙就做了太上皇,而太上皇的父亲高纬,自然就是无上皇了。

不过可惜禅让高湝的诏书还在路上,才走了4天时间,北齐就灭亡了。所以高纬这个无上皇也只当了4天时间。

参考资料:《史记》、《旧唐书》、《清史稿》、《北齐书》

点赞2、商丘市 网友:一线。

太上皇高高在上,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实则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也不都是所有人愉快地度过余生的,也有一些人是十分悲惨的。


我来简单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太上皇,看看他们的余生是怎么度过的。

01,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太公,享受恣意人生。

刘太公有很多儿子,他起初最瞧不上的就是三儿子刘邦,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刘邦却是最有出息的一个,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说起来,因为刘邦起兵,刘太公差点还为此丢了性命,当初刘邦率领几十万大军将项羽的老巢彭城给夺走了,项羽一怒之下反攻彭城,又将刘邦给打得大败,还抓了他的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等人。

后来,刘邦与项羽鸿沟对峙,项羽盛怒之下命人架起大锅,准备将刘太公给烹了,刘邦情急之下只得装作无所谓,还对项羽喊话说,记得分我一杯羹!

项羽听完更加愤怒,就准备真的烹了刘太公,好在项伯出面阻止,刘太公这才得救。

刘邦与项羽达成议和后,项羽就将刘太公等人送还给刘邦,自那之后,刘太公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刘邦了。


刘邦称帝的时候,刘太公已经八十高龄了,起初刘邦只是像普通人家的父子一样,每隔五日去拜见一次刘太公,但后来刘太公的管家告诉他,虽然他是皇帝的父亲,但说到底是臣子,怎么能让皇帝拜见臣子呢?

刘太公恍然大悟,便在下一次刘邦去见他的时候,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这让刘邦十分惶恐,便问他这是为何,他便道出了其中原由。

刘邦回去之后将这事跟大臣们说,大臣们就出了个主意,说可以封刘太公为太上皇,这样就可以避免尴尬了,刘邦觉得很有道理,便下发了圣旨,同时还封继母李氏为太上皇后(弟弟刘交的母亲)。

因为这件事,刘太公就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也是第一个没有当过皇帝就成为太上皇的人。

刘太公住在宫中,也没什么其他爱好,就喜欢种种菜什么的,刘邦就在宫中开辟了一大块地给他种菜。


但是,时间长了,刘太公就变得闷闷不乐了,刘邦问他为何不开心,他说自己平生就喜欢跟商贩们为伍,偶尔喝点小酒,与人斗鸡、蹴鞠,但宫中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觉得不开心。

刘邦是个孝顺的儿子,便给刘太公建造了新丰城供他居住,还将刘太公的熟人们全部请过来陪伴他,他因此感到十分开心,快乐地度过了数年时光,八十五岁的时候才去世。

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余。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新丰城),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可以说,刘太公当太上皇的岁月还是很幸福的,儿子刘邦成了皇帝,自己也享受过人上人的生活,最终又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安稳离去,世上没几个人做得到。

02,最憋屈的太上皇李渊,晚年只能在破旧的宫殿里造人。

武德元年,靠着儿子们的帮衬,李渊当上了大唐皇帝,这一年他五十二岁。


在李渊当皇帝的九年时间里,他因为偏袒太子李建成而引起李世民的不满,最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被迫无奈,只得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则当了太上皇。

由于父子之间有嫌疑,所以李世民对李渊总体上是比较刻薄的,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李渊的居住条件不是太好。

李渊成为太上皇之后,将太极宫让给李世民,李世民却让他搬弘义宫,弘义宫是李渊当初给李世民修建的府邸,但李世民并不怎么住,而是住在秦王府中。

与高大宏伟的太极宫相比,弘义宫就狭小得多了,而且位置偏僻,十分冷清,再加上李世民长期不居住,弘义宫年久失修,显得有些老旧。

倒不是说弘义宫不能住人,只不过对于李渊的身份来说,生活条件前后落差太大,让他感到十分郁闷。


第二,李渊的政治地位不高,李世明也很少去看他。

一般而言,即便是成为了太上皇,在朝中也是有一定话语权的,但因为李渊是被李世民发动政变给推翻的,所以他这个太上皇其实没什么权力。

不仅如此,李世民继位后还将李渊的一干心腹大臣给一一打压了,搞得李渊一点政治地位都没有,甚至连个说话的知心人都没有,而李世民因为心中对他有恨意,所以不怎么去看望他,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也很少请他参加。

举个例子来说吧,李世民每年夏天都要去九成宫避暑,但从不带李渊一起去,也不给李渊建造一处阴凉的宫殿居住,一直到李渊生病快要去世了,李世民这才假模假式的要修建一座宫殿给李渊避暑,结果还没修完,李渊就去世了,宫殿的修建工作也当即停止。

因为不受李世民待见,又没什么地位,所以李渊人生最后几年时间里,多半时间都待在宫中饮酒作乐,拼命造人,他最小的三个儿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生的,要知道他那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真可谓老当益壮啊。


在度过了十分压抑的九年时间之后,李渊最终去世了,死时六十九岁,不过李世民还是对他进行了肯定,给他定谥号为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03,最有野心的太上皇李隆基,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凄惨离世。

李隆基这个人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他前期很有作为,开创了开元盛世,但他后期沉迷享乐而无法自拔,尤其对杨玉环过分宠爱,结果让安禄山钻了空子,造成了安史之乱。

长安沦陷之后,李隆基仓皇出逃,准备带着杨玉环等人派到蜀地避难,结果走到陕西兴平马嵬坡的时候,随行将士爆发了兵变,逼迫他杀死了杨玉环,他随后一路逃到成都躲了起来。

由于李隆基的表现实在太差,这就给了太子李亨机会,他跑到灵武招兵买马,实力得到极大壮大,而后他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事实上,李隆基开始几个月都不知道自己成了太上皇,等他得知消息的时候,李亨已经有了十几万精锐人马,也打了很多胜仗,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还在灵武另外建立了一个朝廷,将权柄都收到自己手中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就不得不承认李亨的皇帝身份了,但他并不甘心,而是积极培植自己的个人实力,甚至派人与李亨争夺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但收效甚微。

等到李亨迎接李隆基返回长安之后,他依然没有死心,而是与李亨明争暗斗,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他也因此认命,开始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

当时李隆基居住在兴庆宫,侍奉他的人依然是老朋友高力士,另有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保护他的安全。

高力士很会办事,给李隆基请来很多梨园弟子及美貌宫女供他玩乐,偶尔还跟妹妹玉真公主叙旧,他的生活因此过得倒也不错,算是比较安稳的。

但是,李隆基的美好生活仅仅持续了三年,大太监李辅国为了立功,便在李亨面前诬陷李隆基与高力士、陈玄礼等人密谋,还与宫外之人来往密切,似乎有什么阴谋。

李亨本就担心李隆基不肯罢手,便下令将李隆基迁往西内甘露殿居住,由李辅国负责实施。


可怜李隆基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要来回折腾,但这还不是最惨的,李辅国在他搬迁的时候,竟然带领五百骑兵拦住了他的去路,还对他剑拔弩张,将他吓得从马上跌了下去。

等李隆基搬到甘露殿之后,李辅国又找借口清洗了他的亲信,其中高力士流放蜀地;陈玄礼被革去职务,贬为庶民;玉真公主作为返回玉真观,没有旨意不得外出。

不仅如此,李亨还大规模裁撤了李隆基宫中的宫女太监,并安插自己的亲信到李隆基身边侍奉,李隆基因此变得孤单寂寞,连个可以说话的知心人都没有。

在忧郁寡欢中度过了两年之后,李隆基因病去世了,死时七十八岁,当太上皇的时间是八年。

04,最奇葩的太上皇拓跋弘,为了争权而选择退位,最后被母亲杀死。

拓跋弘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长子,他是个好孩子,从小就聪明睿智、仁孝友爱,而且胸怀大志,以拯救苍生为己任。


拓跋弘十一岁的时候,父亲拓跋濬去世了,他因此登基称帝,但他的日子过得不怎么如意,因为大将军乙浑权势熏天,在朝中大肆铲除异己,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不过,拓跋弘的母亲冯太后是个厉害角色,他为了让儿子大权独揽,就联络反对乙浑的大臣,密谋将乙浑给杀死了。

但让拓跋弘没想到的是,冯太后也不是个善茬,她在除掉乙浑之后,趁机以拓跋弘年幼为由临朝称制,拓跋弘因此成为傀儡,依然无法掌控朝政。

再加上,冯太后这个人生活不怎么检点,与多个臣子存在不正当关系,拓跋弘因此更加郁闷了,逐渐对权力没什么兴趣了,也对世俗之事感到厌倦,并有了出世之心,也就是出家当和尚。

起初,拓跋弘准备将皇位传给叔叔拓跋子推,但冯太后和群臣都不同意,他便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儿子拓跋宏,自己当了太上皇,这一年他不过十七岁而已。


所有人都以为,拓跋弘这一生就这样了,但他成为太上皇之后没多久,又突然对权力燃起了欲望。

为了从冯太后手中夺回大权,拓跋弘以太上皇的身份布告天下,自己将替代年幼的儿子处理朝政,还在京郊举行大型阅兵仪式,宣告自己才是最高统治者。

不仅如此,拓跋弘还带领军队出征柔然,并以太上皇的名义发布诏令,颁发了很多改革措施,在人事方面也有很大的动作。

在拓跋弘的不懈努力下,冯太后逐渐被排挤出权力中枢,既然他并不是真的对权力没有欲望,那他之前为何要当太上皇呢?

原来,拓跋弘并非真的想当太上皇,他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是以退为进罢了,其目的就是解除自身的束缚,并将冯太后推上太皇太后的位置,这样冯太后干涉朝政就显得不那么合情合理了。

冯太后将儿子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内心感到十分担忧,但拓跋弘显然低估了她的权力欲,为了能够重新掌权,她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发动政变将拓跋弘给抓住关押起来,随后拓跋弘就不明不白死在了大牢中,这一年拓跋弘才二十三岁。


拓跋弘一共当了五年太上皇,他的行为看起来很奇葩,实则是无奈之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十分明智的,只不过姜还是老的辣,他最终还是败在了冯太后手上。

05,最虚伪的太上皇乾隆帝,退位之后依然大权独揽。

乾隆帝一生顺风顺水,他当皇子的时候无人跟他争位,因而顺利登基;在位期间又国富民强,因此开创了一番伟业;等到他年老之时,儿孙满堂、承欢膝下,他由此感到志得意满。

乾隆帝在位的第六十个年头,已经八十五岁的他,为了不超过康熙帝的在位时间,便禅位给儿子嘉庆帝,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

乾隆帝既然当了太上皇,就应该放权给嘉庆帝,再加上他年纪大了,不具备继续处理朝政的能力,就更应该放手了。

但是,乾隆帝的权力欲实在太大了,哪怕他说话不利索,看东西也不是很清楚,他依然想要将大权握在手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乾隆帝称太上皇之后,依然住在养心殿,而嘉庆帝只能在皇子居住的毓庆宫暂住。


并且,乾隆帝还宣布,嘉庆年号只对外使用,对内则依然使用乾隆年号、批阅奏章和人事任免等最重要的大权,依然掌握在乾隆帝手中,嘉庆帝只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自行处置。

不仅如此,乾隆帝在上朝的时候,继续坐在皇帝宝座上,嘉庆帝只能坐在一边,而且没什么话语权,因为另一边还站着和珅,他是乾隆帝的传话筒,负责传达乾隆帝的决定,是真正掌控朝政的人,当时人称二皇帝。

实际上,乾隆帝虽然是太上皇,但与之前当皇帝的时候并无二致,嘉庆帝则只能唯唯诺诺,跟太子没什么区别。

别人说乾隆帝老,他还不服气,硬是又通过选秀,挑选了两名十八岁的少女为妃,但他已经动不了了,因此这两名妃子到死都是清白之身,这对她们来说也是很残酷的了。


乾隆帝还特别喜欢给自己歌功颂德,他不仅称自己为十全老人,还举办千叟宴来收买人心,但实际上在他的统治下,帝国已经出现了崩塌的迹象,不但在科技和军事等方面开始落后于西方,而且官场腐败、内乱不止,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交给儿子的,只是个烂摊子而已。

在当了三年多太上皇之后,乾隆帝去世了,死时八十九岁,他的实际执政时间达到了六十四年之久。

当然了,以上只是历史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太上皇,实际上我国历史上一共有二十六位太上皇,除了追封的几位之外,大多数太上皇都过得不是太如意,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成为太上皇的。

比如说晋惠帝司马衷,他在八王之乱中被司马伦篡位,虽然后来复位了,但也只是个傀儡皇帝而已;

还有唐睿宗李旦,他搞不定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只能禅位当太上皇,最后在郁郁寡欢中离世;

唐昭宗李晔也是如此,当时宦官势力非常大,他因为得罪宦官而被废黜,当了几年太上皇之后,虽然被朱温再次推上皇位,但也只是个傀儡,最后还被朱温给杀掉了。


也有一些皇帝是自己不想当皇帝才当太上皇的,最典型的就是南宋了,连续出现了数次内禅之事,即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养子宋孝宗赵昚,赵奢禅位给儿子宋光宗赵惇,赵惇禅位给儿子宋宁宗赵扩,这四个皇帝除了宋光宗赵惇是因为生病,被大臣们逼着成为太上皇之外,其他人都是因为厌倦政事而退位的。

还有一些皇帝纯粹为了闹着玩才当太上皇的,比如北周宣帝宇文赟,他当皇帝的时候荒淫无道、声色犬马,大臣们都批评他,他为了落个自在,就传位给七岁的儿子,自己当了太上皇,然后堂而皇之地快乐玩耍,再也没有人说他了。

总而言之,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一般人是不愿意当太上皇的,大多数太上皇也都是被迫或者半被迫的,是没有权势的,甚至是凄惨离世的。

点赞3、泰州市 网友:早春新柳

历史上的皇帝很多,但太上皇却不多,历史上的太上皇却屈指可数,他们有的被逼无奈,有的功成身退,总之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当上了太上皇,这也决定了他们最终怎样度过余生!

历史上的太上皇大致分为5种:

儿子追封型:刘太公

刘太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但他这个太上皇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儿子刘邦的本事,因此老头没有在长安这样的大地方呆过,被追封太上皇后,刘太公跟着儿子到了京城长安,但是,和如今那些退休后随子女到大城市“享福”的老年人一样,刘太公也很不适应全然陌生的环境。他住的是深官大院,一望无际的亭台楼阁,显得死气沉沉。吃的倒是好,也有娱乐节目,可是山珍海味吃多了,舌头也就麻木了,娱乐节目看多了,也逐渐索然寡味了。为保证他的安全,刘邦甚至给他配备了专门的卫队,他到哪里,都有一帮彪形大汉跟着。终于,太公开始抑郁了,成天就没个笑脸。刘邦是个孝子,看到老爸不高兴,儿子很着急,终于刘邦发现太公常念叨乡下的日子,说老哥几个在一起唠唠嗑、下下棋,那才有意思呢!刘邦挠挠头,计上心来!不久后的一天,刘邦亲自来请太公,说要带他回老家看看,太公一听,高兴得路都不会走了。一行人出了宫,走了没多远,刘邦在轿外喊:爹,到了!太公下轿一看:哇,真到了老家的村口。但老头一想,不对啊!这没走多远咋就到家啦?最后才知道是刘邦请了工匠,照丰邑的样子重新建了一个“新丰”,把乡亲们全都迁了过来。老头很感动!这个“鸡犬识新丰”的故事,出自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事情真假不好说,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刘邦这样有出息的儿子,刘太公生活应该挺滋润!

被逼无奈型:李渊

说起李渊,这个人挺奇怪,他是一个开国皇帝最后做了太上皇的人,原因大家应该也很清楚,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上位,李渊被迫退位,李渊退位后,开始住在"太极宫",在古代李世民属于篡位,因此他很忌惮李渊,派人监视并软禁李渊,因此李渊虽然贵为太上皇,但生活的确实的确不咋样!到了贞观三年,他从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在大安宫生活期间,李渊除了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外,几乎不曾离开过大安宫。李世民经常到九成宫(即隋朝的仁寿宫,位于今陕西麟游)避暑,李渊也不愿意出行。李渊郁郁寡欢,最终贞观九年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岁。因此李渊的太上皇生活很凄惨!

类似于李渊,唐朝的另一个太上皇李隆基也是,因为安史之乱,李肃登基后,他被迫退位,晚景凄凉!

身体不佳型:宋孝宗

宋孝宗是南宋少有的主站有位君主!宋高宗身体很好,到了宋孝宗继位时 宋孝宗赵昚继位时已经不年轻了,做了二十七年皇帝之后也已年过花甲,垂垂老矣,就照先皇的前例禅位给太子赵惇,这就是宋光宗。但是,宋孝宗的太上皇生活并不幸福,因为光宗是个“妻管严”,他被他那不孝的皇后老婆给牢牢控制住了。五年之后,孝宗病逝,儿子竟然托病不去参加葬礼,看出宋孝宗晚年生活也不咋样!

追求享乐型:高湛

北齐实际只存在了二十几年,却有六个皇帝,而且一个赛一个的荒淫残暴。第四个皇帝武成帝高湛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吃喝玩乐,干脆把皇位推给只有十岁的儿子,钻进后宫专门研究声色犬马。当了太上皇之后,高湛更加疯狂地纵欲享受,结果几个月下来,二十多岁的他就耗尽元气一命呜呼了。

功成名就型:乾隆

乾隆是少有的高寿皇帝,在成就十全武功后,乾隆很自豪,在皇帝宝座上端坐了六十年之后(这个记录只有他爷爷康熙能破),觉得自己已经功德圆满,该无牵无挂地享享清福啦,于是就宣布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帝),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太上皇生涯,但是乾隆当政后并没有放弃权利,仍然控制朝政,大事都有他决定,皇帝没有实权,因此,只有乾隆的太上皇才是名副其实的太上皇!

点赞4、临汾市 网友:殺戮跟蹤

中国历史上有特别多的太上皇。比较有名的是唐太祖李渊,唐明皇李隆基,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等,大唐和南宋时代,太上皇频繁出现。

唐朝太上皇大多不是自愿的,都是儿子通过一系列或政变或斗争后借机上位。太上皇不得已无奈交接。

南宋从赵构开始,却大多是自愿放弃当皇帝,主动当太上皇。这也和内外部环境有关。四周强敌环视,皇帝不好干,皇帝的权利也没那么大。谁爱干谁干!

乾隆是因为实在太老了,干不动了。当了一辈子弹幕王,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当几年太上皇,虽然并不顺心顺意,却也心甘情愿。

那这几位我们都不说。说说大明唯一一位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关于这个人,本人是十分鄙视的。客观来说很矛盾,也很难评价,他是个有魅力的人,也是个矛盾的人,一个失去担当的人,也是个身不由己的人。

“土木堡之变”后,闪耀人格魅力的明英宗差点单枪匹马征服整个瓦剌。短时间内聚拢了一大批瓦剌粉丝,吓的也先赶紧把他丢回大明,既然没有油水,就别祸害我了。

回到大明的朱祁镇,主场已经成了他弟弟明景帝朱祁钰。就算再不心甘情愿,他也只能当个太上皇——原来哥哥也可以当了太上皇,还以为只有老爹能当呢。最后被实际软禁在南宫之中。

他这个太上皇估计是挺惨的——自己作的。生活都需要自给自足还没有生财之道。只能靠皇后变卖首饰,做做女红维持。

我们要说朱祁钰这人还不错。“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挺身而出,虽然身不由己,但能信任支持于谦,击退瓦剌,这就是大功劳。而尽管他也希望这个哥哥早点死,自己一脉千秋万代。却并没有对哥哥朱祁镇,侄儿朱见深下狠手——这要是他们祖宗朱重八,估计这父子俩早阴沟里埋了。因为长期生活在极端心理压力之下,护国有功者朱祁钰对误国有罪者朱祁镇的对峙中,竟渐渐落了下风,可见明景帝这是个有良心的人——只有有良心的人才会折磨自己。

弟弟有良心,哥哥却脸皮太厚。不然朱祁镇也活不了那么久,早找块豆腐撞死了。我始终坚信他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明景帝毕竟没有杀他,那么对他完全可以理解,自保而已,一旦真要太上皇翻盘,景帝一脉只能更凄惨。

结局也就是这样。朱祁钰儿子死了,自己也要死了。太上皇急三火四的在野心家石亨,徐有贞的匡扶下复辟了。至于那个病中的弟弟,理都没人理他。明代和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两个皇帝同台竟然持续了小一个月。我们实在不知道景帝是怎么死的,也不愿意猜想,就留点美好吧。

《明史》记载,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三十岁就自己为了一个狼心狗肺的哥哥把自己折磨死了。可叹。

差点丢天下的回来尊为太上皇,守住天下的死去被贬为郕王谥曰戾。说朱祁镇是最忘恩负义的人,也无可厚非。你说你就赏弟弟一个皇位尊号又如何?继位合法性,搞个诏书不就完了。反正朱祁钰也没儿子。结果不但给了恶谥,贬了王,更把坟给刨了。祖坟都没让进。人家抱你孩子下苦井了?下人啊!何况他还脑袋短路的杀了于谦。只为了复位名正言顺。

这就是做了几年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他的太上皇余生是发奋图强再做皇帝。做了皇帝后贬斥功臣,杀害于谦,信任奸佞。虽然后期拨乱反正。但能让人记住的,也只是“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杀于谦”,唯一的闪光点是死前废除了“后妃殉葬”制度。连儿子也没教好。还好有个好孙子!

点赞5、黄冈市 网友:纯种小逼

小部分太上皇余生过得相当滋润,大部分日子都过得凄凄惨惨戚戚。

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指当朝皇帝尚且在世的父亲,说白了,就是在位皇帝还活着的爹,即称之为“太上皇”。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历史上的太上皇一共有26位,时间跨度则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清代。

不过,这二十六位太上皇,各自的余生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极少数是养尊处优,甚至掌握大权,但大多数的结局,却一个比一个凄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呢?简单来说,和他们当上太上皇的原因有关,主动当和被迫当,决定了他们最终度过了不一样的余生。

堪称“大一号皇帝”太上皇:清朝的乾隆

清高宗乾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父亲为雍正,祖父则为康熙,在位时间为公元1711年至公元1795年。

乾隆皇帝这一辈子,简直是太值了,他的祖父康熙,通过励精图治,不仅稳定了大清朝的朝堂局势,更拓展了疆土,而乾隆的父亲雍正,则是整顿吏治,通过一系列政策,将大清的国力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重要的是,雍正在位十三年,给儿子乾隆留下了偌大的基业。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去世时,由于连年征战,国库里仅剩下2716万两白银,而在雍正去世时,国库里存银高达3453万两。

可以说,康熙也雍正这对爷俩,给乾隆开创了自清朝开国以来最好的局面。

正是因为家大业大,乾隆登基之后,才有实力和精力去平定大小金川和准噶尔,若没有他的父亲和祖父留下来的产业,乾隆就是能力再强,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仅如此,乾隆本身也是一个有福气之人,他的寿命是历朝历代皇帝中最长的,足足活了89岁,这个年纪即便是放到现代,也算是高寿之人了。

而由于他在登基之初曾立下誓言,说在位时间不能超过祖父康熙,因此,在他86岁时,也就是在他在位60载的那年,不得不兑现诺言,宣布禅位。

禅位的对象,是他的儿子嘉庆皇帝,但让嘉庆没想到的是,父亲乾隆这禅位禅得着实不地道。

为什么呢?乾隆说是禅位了,但实际上,所有大权依旧还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嘉庆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而乾隆为了抓紧自己手里的权力,更是在方方面面都要彰显自己的权威。

比如,当时嘉庆已经继位,按理说年号也应该改为“嘉庆”才对,但乾隆要求,“嘉庆”这个年号,仅能对外使用,宫中则继续使用“乾隆”年号。

还有,按照清朝的惯例,皇帝登基后,应该搬至养心殿居住,但乾隆却不肯搬走,依然在养心殿训政,他不走,嘉庆则只能居住在当皇子时住的毓庆宫。

另外,但凡是涉及到批阅奏折、任免官员等重要政务,仍旧由乾隆说了算,那么嘉庆干什么呢?只能干点祭祀祖先之类的事情了。

这还不算完,在乾隆禅位后的当月,他接见外国使者时,更是直接了当地表示,他虽然归政于嘉庆,但大事还是他说了算。

在这种情况下,嘉庆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当了一个名不符其实的皇帝,据记载,当时嘉庆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去给乾隆请安,并且在上朝时,嘉庆的所有就精力都放在乾隆身上,乾隆笑他也笑,乾隆不说话他也沉默不语。

更夸张的是,当时有大臣拿着奏折前去请示嘉庆时,嘉庆通常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惟皇爷(乾隆)处分,朕何敢与焉?”

也正是因为乾隆的不放权,让他成为了封建历史中,最成功的太上皇,并且是没有之一,而他之所以会牢牢抓住权力不放,正是因为他深知历史上的太上皇几乎很少有好的结局,再加上他的退位颇有些不情不愿的味道,因此,只有抓紧权力,才会让他觉得踏实。

但他是踏实了,嘉庆皇帝却遭了殃,自打他当上皇帝开始,就没有一天不提心吊胆的,倒不是他想这样,因为他也知道,如果自己哪一点忤了父亲的意,那么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换掉。

所以,他才会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夹着尾巴做皇帝,虽说难受,但也无可奈何。

好在这个时间并不是太长,公元1799年,当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终于去世,而他一死,就代表着嘉庆终于可以亲政了。

且不说嘉庆亲政后是什么感受,单说乾隆,他这一生真可谓是太值了,尤其是他做太上皇这三年,更是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还能稳稳的把持朝政的局面,所以说他的这个太上皇当得,就是一个“大一号”的皇帝。

没当过皇帝却当了太上皇的刘太公:逍遥自在的过完余生

刘太公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他的祖上曾经也风光过,但到了刘太公这一代,就成了一个靠着种地为生的农民了。

既然是土里刨食儿的农民,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勤劳能干,但刘太公的儿子里,最让他生气的就是老三刘邦。

当初的刘邦,活脱脱的就是一个“街溜子”,整日里不仅无事生产,还特别游手好闲,除了跟一帮朋友喝酒吃肉,就没别的事情可做。

甚至到了四十多岁还是孑然一身,气得刘太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见了刘邦就骂他好吃懒做。

但就是这么一个让刘太公失望至极的刘邦,居然在后来娶了当地很有名望的吕太公之女,并且在后来一步步开创基业,最终建立了大汉朝。

这一切,都是刘太公做梦也想不到的,他着实没想到,最不争气的老三,居然当上了皇帝。

而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某天还跟刘太公嘚瑟,说当初父亲你说我没本事,比不上二哥勤劳,那么如今和二哥比起来,谁才算是最成功的呢?

这话让刘太公十分尴尬,当时也不知道回答什么才好。

不过,刘邦虽说嘴上不饶人,但在行动上对父亲却是相当孝顺,除了锦衣玉食、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之外,刘邦还考虑到自己父亲独身多年,进献了不少美女送到父亲身边。

不过,刘太公很有自知之明,吃喝可以享受,这些美女刘太公则一个没碰。

除此之外,刘邦当时虽说是皇帝,但依旧隔几天会去给父亲问安,就如同寻常人家父子之间的礼节一样,而刘太公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十分坦然的接受了儿子的问安。

不过,时间一长,有人就提出意见了,认为这十分的不妥,不符合礼节。

提出意见的人是刘邦的大臣,他认为,刘邦现在已经是皇帝,而刘太公则是白身,也就是没有什么身份的人。

所以,按照礼节来说,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而其他人都是皇帝的臣子,因此,哪里有皇帝给臣子问安的道理呢?

这个臣子的话,被刘太公知道后,仔细想了想确实没错,因此,等刘邦再次前来问安时,他就十分恭敬地站在门口,向儿子刘邦行礼。

父亲的这番举动,让刘邦很是吃惊,赶忙询问这是要干嘛,而刘太公将原委告知刘邦后,刘邦也认为是个问题,于是,他就回去找大臣商量,如何给父亲一个身份。

后来,大臣们翻遍史书,借鉴了当年秦始皇追尊其父秦庄襄王为太上皇的案例,建议刘邦封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帝。

因此,刘太公就这样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在活着的时候被封为太上皇的人,同时,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当过皇帝却被封为太上皇的人。

不过,这名分虽说有了,但是刘太公却相当不开心,为什么呢?早年间他生活在乡野,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气息,而如今却窝在宫殿里,虽然锦衣玉食,但却乏味无比。

因此,他时常闷闷不乐,而他的这种低落情绪,自然就被儿子刘邦看在了眼里。

得知父亲时常不开心后,刘邦想了一个主意,就是在长安建了一座新丰城,并且把之前老家的邻里等人,全部接到了这里来住,所有的一切,都打造的跟之前一模一样。

弄好之后,刘邦把刘太公请了过去,而刘太公见到了自己的老邻居,又看到了熟悉的环境,自然是乐得开怀大笑,自此,他每天生活在这里,酤酒卖余,斗鸡蹴踘,可谓是不亦乐乎。

就这样,刘太公一直活到了公元前197年方才去世,死后葬在了万年(今陕西富平县)。

刘太公的一生,虽说不像别的太上皇一样有什么明显的功绩,但却也充满传奇,中年之前的平凡,晚年之后的富贵,最主要是他没有当过皇帝,却被尊为太上皇,并且还落了个善终的结局,单是这份际遇,就足以让很多人羡慕无比了。

郁闷到只能造人的太上皇: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正是他一手创建了大唐,不过,他这个开国皇帝,应该算是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当得最憋屈的一个。

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宣布起兵,一年之后,李渊打进长安,隋恭帝被迫下诏禅位,李渊得以正式登基称帝。

但在登基九年后,由于几个儿子之间的纷争越闹越大,最终在公元623年,秦王李世民于玄武门发动宫变,并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诛杀。

至此,李世民扫除了所有障碍,而李渊则不得不将皇位让给李世民,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成为太上皇后,李渊刚开始还能继续住在象征皇帝地位的太极宫,不过所有政事已经无权过问,而住了没多久,李世民就安排李渊搬家,将其迁到了规模设施要逊色很多的大安宫。

虽说李渊颇有些不情不愿,但奈何大权在儿子手里握着,因此也只能忍气吞声进行搬家。

而在大安宫里,李渊日常的生活起居,基本上都是在这座宫殿中进行的,几乎很少有出门的机会,倒不是他不愿意出门,而是李世民根本就不让。

最多也就是在朝廷举行什么大型的典礼时,李渊才能得以出来透透风见见人。

这样的生活,自然让李渊相当憋闷,但却又无力改变,而无处发泄且心情郁闷的他,则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生孩子上。

根据记载,李渊一生共生有二十二个儿子和十九个女儿,这其中,至少有七个儿子都是在他成为太上皇之后出生的,而女儿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李渊自打当上太上皇到他去世,短短十二年的时间里,前后就生了至少有十几个孩子,有野史记载,他在此期间出生的儿女,甚至有接近三十个。

这就造成了同为李渊儿子的李世民,在他去世时,年龄最小的兄弟才刚满十岁。

之所以李渊会拼命的生孩子,其实也是他无奈之举,毕竟他曾经是开国皇帝,但却在晚年之际,被迫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这种大权旁落的郁闷,恐怕是外人无法理解的,所以,为了发泄这种郁闷,他只能是不停造人了。

公元635年,李渊病逝于大安宫,享年七十岁,这才算是彻底结束了他十二年的太上皇生涯。

被敌人囚禁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

众所周知,大部分太上皇虽说没什么权力,但至少生活还是养尊处优的,但有这么一位太上皇,却活在了敌人的囚禁之中。

他就是号称“大明战神”的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公元1435年,明宣宗去世后,9岁的朱祁镇尊遗诏继位,是为明英宗。

在朱祁镇继位后,因其年幼,国事均由太皇太后(明仁宗朱高炽之妻)张氏操持,不过,张氏虽说管理朝政,但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这就让当时的大明朝的朝堂上出现了一片清明的现象。

同时,当时还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贤臣负责料理,这就更让朝堂上下欣欣向荣。

但好景不长,随着张氏以及三杨的去世,少年的明英宗得以亲政,而在他亲政之后,对宦官王振大加宠信,这就为不久之后的混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公元1449年,在王振的撺掇下,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犯边的瓦剌,在临行之前,他特意将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又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一切安排妥当后,朱祁镇信心满满的带着五十万大军出发。

可惜的是,虽说明军这次出征浩浩荡荡,但朱祁镇却把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宦官王振,而在王振的胡乱指挥下,明军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被瓦剌包围在土木堡,期间几十位明朝的权贵战死,几十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而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生擒。

至于王振,则是被愤怒的明军将领樊忠在战场上杀掉。

皇帝被敌人生擒,这是明朝开国以来闻所未闻的事情,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加上当时瓦剌虎视眈眈,随时都有进犯京城的危险,情急之下,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以及众多大臣,开始考虑再立新皇的想法。

最终,原本只是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明景泰帝。

既然有了新皇帝,那么朱祁镇的皇帝也就作废了,而在当时,经过群臣商议,并由孙太后恩准,遥尊被瓦剌生擒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帝。

这么一来,朱祁镇就成了大明朝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

在此之后,朱祁钰力挽狂澜,启用于谦等一批主战派武将,最终将来犯的瓦剌击退,成功守卫了京城,避免了明朝灭亡的危险。

而瓦剌那边,看到朱祁镇失去作用后,不得不将其放回,但他一回来,就出现了十分尴尬的局面。

什么尴尬局面呢?很简单,就是朱祁钰担心哥哥朱祁镇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因此,在朱祁镇回来之后,朱祁钰将其幽禁在皇宫的南苑,并派了重兵把守,而这一幽禁,就足足幽禁了七年。

在这七年中,朱祁镇过得十分艰苦,除了不能出去之外,就连和外人接触都不可以,吃饭时的饭菜,都是朱祁钰安排人通过小孔递进来的,到了后来,为了补贴家用,朱祁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靠着做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可谓是凄惨至极。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太上皇普遍日子都不好过,但像朱祁镇这样的确实不多,他时时刻刻都处在担惊受怕之中,没办法,他活着本身就是对朱祁钰的一种威胁。

不过,在被幽禁了七年后,朱祁镇迎来了生命的转机,公元1457年,趁着朱祁钰病重的时机,武将石亨联合宦官曹吉祥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将被幽禁在南苑的朱祁镇迎回重新登基。

“夺门之变”很成功,由于朱祁钰当时已经病重到无法下床,因此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哥哥复位,而朱祁镇复位后,第一时间就废除了朱祁钰的皇帝之位,将其贬为郕王,同时又诛杀了拥立朱祁钰的于谦等人。

在此之后,朱祁镇恢复了英宗的年号,又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后,最终在公元1464年去世。

朱祁镇这个太上皇,当的时候是属于被迫性质,但最终又幸运的重新复位,这是历史上的太上皇均没有做到的,虽说是他一手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但在他临终之际,废除了嫔妃殉葬的陋习,也算是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功德。

除了上述四位太上皇之外,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北魏的献文帝拓跋弘,他由于喜爱黄老之学,对富贵十分淡薄,因此就将皇位传于其子拓跋宏,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不过,就在拓跋弘退位五年后,却因为下令处死了其母后冯氏的情夫,遭到了冯氏的忌恨,因此,在公元476年,冯氏派人将拓跋弘暗害。

还有一位就是宋高宗赵构,他建立南宋后,偏安一隅,并且受秦桧的蛊惑,杀害了名将岳飞,而到了他晚年之际,看到金国咄咄逼人,便以“倦政”为由,宣布退位。

但是,赵构退位退得很有意思,因其没有子嗣,所以不得不在宗室中寻找继承人,而找来找去,最终找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将皇位传给了他。

众所周知,当年赵匡胤死后,他的后人并没有当上皇帝,而是由赵匡胤之弟赵光义登基,也就是宋太宗,这就意味着,皇位自此就落到了赵光义一脉中。

但让赵光义没有想到的是,未来某天他的后人居然会重新把皇位还给赵匡胤的后人。

另外,还有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太上皇,他的余生与先祖李渊差不多,都是在郁闷之中黯然离世。

总而言之,历史上这些太上皇,除了乾隆和刘太公之外,其他的人余生普遍都过得不是很好,要么是被幽禁,要么是不明不白地死掉,也正是因为太上皇的结局大多不好,所以乾隆才会干出“退位却不还政”的事儿来。

点赞6、亳州市 网友:九五之尊

太上皇,就是皇帝在位时还活着的老爹。中国历史上太上皇不在少数,如果不算割据政权,单论大一统王朝的话,共有13个。

最幸福的太上皇:刘太公

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在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刘太公曾被项羽绑过肉票,还差一点在两军阵前煮了他,最后在楚军营中被囚禁了两年多才被放回来。

但回到儿子身边的刘太公就享福了。为了避免老子给儿子行礼的难堪,刘邦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而且还专门为父亲修建了一座宫殿,供他吃喝玩乐。

已经八十多岁的刘太公刚开始还很开心,但时间不长也就腻了,开始怀念以前的生活和他的老伙计们,整天茶饭不思,闷闷不乐,甚至想回到老家丰邑去。

刘邦看到后,就暗中请了工匠,照丰邑的样子重新建了一个“新丰”,把老家乡亲们,甚至包括鸡鸭狗羊,全都迁了过来,刘太公激动的老泪纵横,从此过上了舒适惬意的生活。

这个故事叫“鸡犬识新丰”,刘太公的太上皇可谓坐收渔利,得来毫不费工夫。

最悲惨的太上皇:宋徽宗赵佶

1126年,北宋和金刚刚联兵灭掉辽国之后,金国就撕开了盟友的画皮,露出了侵略者的狰狞面目,长驱而入,直捣东京汴梁。

消息传来,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风花雪月之境、温柔富贵之乡的宋徽宗吓得老脸煞白,立即决定撂挑子不干了,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而赵佶自然也就成了太上皇。

不过,金国可不管你是不是皇帝,在靖康之变中,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一起掳了回去,随行的还有他的子孙儿女、他的三宫六院、他的皇亲国戚和他的文武百官。到了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五国城后,赵佶在受尽了亡国奴的屈辱,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

最痛苦的太上皇:唐高祖李渊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同日还杀了两人的十个儿子,李渊在一天之内痛失两个儿子和十个孙子,内心悲痛可想而知。

而在政变之后,李渊无奈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将朝政大权尽付于他。于是,李世民趁机驱逐李渊的亲信,而大力提拔自己的手下,搞得李渊身边只剩下了一个裴寂,而且裴寂的尚书左仆射职务还被免了。别说发布政令,就算想找个人聊天也不容易。

在这种形势下,李渊的亲信之一陈叔达开始劝李渊,如今太子即位已成定局,陛下应早作决断!

李渊的嫡子共有四人,其中三子李玄霸十六岁就死了,如今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也被杀死了,只剩下次子李世民一人。就算他能处置李世民又能怎么样呢?自己百年之后,又该将皇位传给谁呢?万念俱灰的李渊最终禅位给了李世民,自己坐上了太上皇的位置。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主动禅位做太上皇的,只有李渊一人而已。虽然李世民此后对他还算不错,但也仅限于生活上的照顾而已,李渊内心的痛苦无法排解。就这样,李渊在痛苦中又活了9年,最终病死。

最无可奈何的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年轻时那也是雄才伟略,先是斗倒了中宗时期的韦后一党,拥立自己的父亲李旦登基。之后,又斗倒了姑姑太平公主,大权独揽。而且,李隆基还开创了大唐王朝的巅峰——开元盛世,能与之媲美的只有隋文帝时的开皇之治。

但是,李隆基晚年变得昏庸起来,宠爱杨贵妃,并因此重用奸臣杨国忠,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李隆基带着贵妃、大臣,和儿子李亨一起逃出长安,在途经马嵬坡时,李亨发动政变,杀死了杨国忠,逼死了杨贵妃,但由于政变主力陈玄礼仍旧效忠于玄宗,所以李亨只好跟李隆基分道扬镳。

不久之后,李亨在灵武城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后来,李亨收复两京,接太上皇李隆基回来,派来了3000名全副武装的精兵,遣散了李隆基的护卫,“押”回了长安。虽然李隆基违心地说,“吾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但李享并没有放过他,不仅把李隆基的心腹高力士流放了,而且生活条件也很差。

在这样的环境里,李隆基的晚年更加寂寞、凄凉,整日郁郁寡欢。公元762年,李隆基病死在长安太极宫,享年77岁。

最没有面子的太上皇:宋高宗赵构

赵构在建立南宋之后,就一直奉行议和政策,并且为此不惜害死了抗金英雄岳飞。不过赵构并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他始终认为,南宋是打不过金国的,如果硬要打可能会亡国,而他推行的议和政策,保全了国家。

然而在绍兴和议二十年后,金主完颜亮再次发兵攻宋,证明了委曲求全的议和政策不靠谱,让高宗颜面无存。而更响亮的耳光还在后面,虞允文在采石矶大战中,大败金军,又证明了南宋是能打得过金军的,这下高宗彻底没有面子可言了。

在举国上下一片主战的声浪中,赵构不得不让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而赵昚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岳飞平反,积极组织北伐,这简直就是打赵构的耳光啊。不过赵构脸皮厚得很,他在太上皇的位置上一直坐了二十五年,活到八十一岁才死。

不过,相信赵构的太上皇生涯并不快乐,他的主张是被证明了错误的,在儿子和文武百官面前难免会觉得没有面子。而且,赵构开了南宋禅位的头,他的儿子赵昚后来也禅位给光宗,当了太上皇;光宗后来也成了太上皇,不过是被迫的而已。这样,南宋一连出了三任太上皇。

最峰回路转的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的太上皇是个特例,因为他不是皇帝的老子,而是皇帝的哥哥。

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敌兵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瓦剌权臣也先把英宗作为筹码,要挟明政府让步屈服,为了打乱敌方的如意算盘,皇太后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这就是景泰帝,为了照顾英宗的面子,遥尊他为太上皇。

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瓦剌看到无机可乘,不得不与明政府议和,放回了明英宗。朱祁镇回到北京后,就被囚禁在了南宫,而且一待就是八年,期间生活非常困苦。

直到1457年,明景帝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就策划并发动了“夺门之变”,半夜里把太上皇朱祁镇从南宫放出来,兵不血刃的来到了奉天殿,朱祁镇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坐上了皇帝宝座。政变发生几天之后,景泰帝死去,原因不明。

中国历史上,被迫成为太上皇,之后又重新登上皇帝宝座的,只有朱祁镇一人而已(唐昭宗不算),他的太上皇经历可谓峰回路转。

最有权的太上皇:清高宗乾隆

太上皇们之中,名气指数最高的当属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继位,在皇帝宝座上端坐了六十年之后,忽然觉得自己已经功德圆满,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兼偶像康熙大帝,于是就宣布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颙琰,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太上皇生涯。

其实,我猜乾隆是因为自己活得时间太长了,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但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有三人长大成人后却英年早逝,而且有两个儿子过继给乾隆的堂兄弟。所以到乾隆禅位时,身边只有五个儿子了,他可能害怕再不禅位,将来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了吧。

但是,乾隆虽然当了太上皇,但朝政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继位的嘉庆不过是个傀儡而已,无论事情大小,都要请示乾隆才能决定。朝中大臣汇报工作,也都是跟乾隆汇报,嘉庆也就列席旁听而已。

四年之后,乾隆帝无疾而终,驾鹤西游去了,享年八十九岁,创造了中国皇帝寿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乾隆皇帝的禅位的确属于功成身退,但是他一贯执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导致中国与世界脱轨,科技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当半个世纪之后,中国被迫与世界接轨时,就只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了。

总之,所有的太上皇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精彩,有的凄惨,比如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成为太上皇后被长期囚禁;武则天在神龙政变后被迫退位,也曾被尊称为太上皇,等等。只是限于篇幅,无法全部细细说清,以上几位只是中国历史上太上皇们的代表而已。

点赞7、四平市 网友:独孤九贱

古代在位皇帝据统计有420多人,其中有23人做过太上皇。太上皇作为古代宫廷皇帝的一个头衔,泛指那些当朝皇帝的父亲兄弟,曾经做过皇帝,但现在已经将帝位因为各种原因禅让给当朝皇帝,自己退居二线,整日在宫里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但基本不再过问政事。

古代很多朝代都曾有太上皇的例子,那这些将帝位禅让的太上皇最终结局如何呢?他们中有的禅位后安享晚年,有的却下场悲惨,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古代这些“太上皇”退位后的生活和结局!

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是古代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太上皇”的皇帝,不过与其他太上皇不同,秦庄襄王这个太上皇是在其死后被追封的。秦庄襄王是秦孝文王的儿子,也是后来秦始皇的父亲,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率军铲除东周国残余势力。

但可惜秦庄襄王英年早逝,35岁的秦庄襄王突然去世。秦庄襄王死后,其子嬴政继承皇位,之后秦王嬴政相继扫灭六国,秦王嬴政开始称帝,史称秦始皇。有了帝号之后的秦王嬴政,追封他的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太上皇刘煓: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父亲。

刘煓,也被后人称为刘太公,是历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被封为太上皇的人,同时他也是第一位之前未做过皇帝,但后来却有幸做了太上皇的人。

说到刘煓,就不得不提刘煓的儿子刘邦。起初刘邦只是秦朝时期沛县一个小小亭长,后来随着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刘邦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开始反秦。在公元前206年,秦朝战败,秦子婴只能向刘邦认输投降。

之后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项羽四面楚歌,军心大乱,项羽最终乌江自刎,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的战败自刎结束。灭掉楚之后的刘邦,于汉五年即皇帝位,定都洛阳,西汉正式拉开序幕。

之后有大臣建议将都城迁至长安,但由于战争原因长安需要整修,于是刘邦暂时将都城设在栎阳。后来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也一直生活在栎阳,刘邦每过五日都回来栎阳拜见父亲。刘太公的管家见状便和刘太公进言:“天亡二日,士无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管家大致的意思就是刘太公虽贵为皇帝刘邦的父亲,但同时刘太公也是皇帝的臣子,如果以后皇帝每次都来专程拜见,那皇帝的颜面何在?刘太公听后觉得有些道理,等下次刘邦再来拜见时,刘太公便以臣子之礼迎接刘邦。

刘邦之后调查了刘太公如此做的来龙去脉,重赏了刘太公的管家,并颁布诏书将自己的父亲刘太公尊为太上皇。当上太上皇的刘太公整日在宫中玩乐,生活很是悠闲,刘邦为了让父亲开心还一度让工匠仿照刘太公家乡丰邑在栎阳给太上皇重建了一座新丰城,刘太公非常开心。可以看出刘太公做了太上皇之后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最终刘太公于公元前197年在栎阳宫去世,享年86岁。

晋惠帝司马衷。

晋惠帝司马衷是西晋的第二任皇帝,是当时司马炎的嫡子,在公元290年即位为帝。后来八王之乱开始,司马伦篡位称帝,司马伦将晋惠帝司马衷尊为太上皇,后来淮陵王司马漼杀掉司马伦,又让司马衷恢复帝位。

之后司马衷率军讨伐司马颖战败,司马衷被司马颖挟持到洛阳,之后又被挟持到长安,最终司马衷在公元307年一月于洛阳显阳殿去世。也有说法称司马衷是被司马越毒死的,最终48岁的司马衷在挟持生活中死亡,葬于河南洛阳。

后梁太祖吕光。

十六国时期后凉的第一任君主吕光,在自己晚年病重时,由于担心子孙争位,提前退居二线,将帝位传于太子吕绍,自己则做起了太上皇。

后来做了太上皇没多久的吕光便去世了,太子吕绍即位。可惜好景不长,提前退位的吕光依然未能阻止后来吕绍兄长吕篡的政变,吕篡发动政变登上帝位之后,原来的太子吕绍含恨自杀。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拓跋弘作为北魏的第六任皇帝,痴迷于黄老之学,对朝政权力不感兴趣,在自己17岁时便将帝位禅让于太子拓跋宏,献文帝则被尊称为太上皇帝。不过由于皇帝年幼,很多政事依然由太上皇拓跋弘决断。五年之后,23岁的太上皇帝拓跋弘突然去世,葬在云中金陵。

北齐武成帝高湛。

高湛在位期间,朝政荒废,宠信朝廷奸臣,又整天沉溺酒色,导致社会十分动荡。公元565年,天象异常,有彗星出现,太史官称应有新皇帝出现,再加上大臣祖珽、和士开的怂恿,29岁的高湛将帝位传于太子高纬,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三年之后,太上皇高湛去世。

北周宣帝宇文赟。

宇文赟是北周第四任皇帝,不过宇文赟宣帝整日不理朝政,沉溺酒色,20岁即皇帝位,不过皇帝仅仅做了一年,宇文赟就决定将帝位禅让给长子宇文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但由于太子即位时年幼,政事依然由宇文赟处理,但宇文赟又不愿处理朝政,整日声色犬马,荒淫无度,最终在做了一年太上皇后由于纵欲过度去世。

隋炀帝杨广。

隋末天下大乱,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抗隋,李渊攻入长安之后,便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把远在江都的隋炀帝遥尊为太上皇,恐怕当时隋炀帝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太上皇”了。次年,隋炀帝被叛军宇文化及所部杀害。

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由于其子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李渊被迫退位,将帝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做太上皇之后的李渊,很少过问政事,也不再抛头露面,整日居于深宫之中,后来李渊在贞观八年感染风寒,不久便因病去世,享年70岁。

唐朝的太上皇比较多,后来的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顺宗李诵,唐昭宗李晔,都做过太上皇,他们中除了李旦,其余人等皆是被迫做的太上皇。

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在公元1162年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养子赵昚,理由是“倦勤”,自己做起了太上皇。退位后的赵构表面上说不干预政事,其实有些重大朝政赵构依然要进行干预。禅位后的25年,由于其养子十分孝顺,赵构的晚年生活还不错,最终于1187年善终。

宋朝的太上皇还有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其中宋孝宗赵昚是主动禅让,赵惇则是被逼迫退位。

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在公元1449年,率军攻打蒙古瓦剌,朱祁镇兵败被俘,土木堡之变发生。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的孙太后和于谦共同扶植朱祁钰称帝,朱祁镇则被尊为太上皇。

之后明英宗回京,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恢复帝位,之后恢复帝位的第七年,朱祁镇因病去世。

清高宗乾隆皇帝。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为了不超过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的记录,乾隆在嘉庆元年正月宣布退位,自称为太上皇帝,将帝位传于嘉庆。不过做了太上皇的乾隆仍掌握实权,仍居住于养心殿,即位的嘉庆依然住在皇子们的宫殿。禅位四年之后,89岁的乾隆皇帝去世,嘉庆帝得以亲政。

总结:

不难看出,大多主动禅让的太上皇结局都还不错,有的依然把持朝政,基本都可以善终;如果是被迫退位做的太上皇,干预政事基本是不可能了,大多晚年生活悲凉一些,有些甚至被人所害。

以上就是日常科普君的回答,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及时批评指正,谢谢!

点赞8、五常市 网友:沫筱穎

就算是贵为“太上皇”,也逃脱不了普通人“幸福的家族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族各有各的不幸”的世间常规。

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死后追封的不算,生前被尊为太上皇的有21人。其中,正常传位给继任者的太上皇,其余生大都幸福安康,而在政变中逼迫成为太上皇者,大多晚景凄凉,甚至悲惨。但是,也有个别这样的太上皇却度过了幸福的余生。

例如:逼迫成为太上皇的唐高宗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其余生便是“悲喜两重天”

唐太宗李世民和太上皇李渊上演了一出“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的幸福喜剧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被迫成为太上皇,但是他却依旧 “毫无觉悟”地“霸占”太极殿,并不想挪窝。

然而,太极殿却是唐朝的权利和正统的象征,如果有外臣或外国使者前来朝拜,皇上一般都会在太极殿诏见或接风,可是皇上办公的地点却在东宫。因此,当时的情况颇为尴尬。

怎么办?面对自己的父亲,又不好采取非常手段,李世民也是深感无奈。

▲李渊和最小的儿子李元婴剧照

正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天 ,李世民偶遇李渊身边的宠信大臣裴寂,遂突然有了主意,既然不能动大的,那就动小的,动了小的,自然就会惊动大的。毕竟,李渊和裴寂的君臣关系好的如同“基友”一般。

  • 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时,二人便有了颇深的交情,经常在一起昼夜饮宴。
  • 天下大乱时,也是裴寂说动李渊太原起兵。
  • 李渊太原起兵时,裴寂进献宫女五百人、晋阳宫中粮草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胄40万领。
  • 李渊开大将军府时,任命裴寂为长史,并赐爵闻喜县公。
  • 李渊攻取长安自任大丞相时,任命裴寂为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百户,并赐其田地千顷、甲第一所、织品四万段。
  • 杨侑欲禅位于李渊,李渊推辞不受时,裴寂率众劝进。
  • 李渊建立唐朝时,拜裴寂为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而且每日都会赏赐御膳。同时,每有临朝,都会请裴寂同坐,散朝后还要将其留在宫中。而且,平时只称“裴监”,而从不直呼其名。

可见,李渊和裴寂的关系之铁,很容易让人想到“基友”一词。

但是,究竟如何动呢?总不能直接动手,毕竟好说不好听,更不能无中生有吧。

▲李世民剧照

俗话说“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时,李世民对裴寂用上了掌权者最爱用的“捧杀计”。先是将裴寂的食邑增加到一千五百户,又在去回南郊祭祀途中命裴寂与长孙无忌陪同自己同乘御辇,以彰显其尊。

通过一系列对裴寂的“抬举”之策,然后就等着他犯错了。

629年1月,李世民终于找到了对裴寂下手的机会。当时,宫中有个叫法雅的和尚被李世民赶出宫后,心生怨恨,便到处宣扬“歪理邪说”,扰乱社会秩序。

李世民闻之大怒,令兵部尚书杜如晦审理此案。经审理,又得知裴寂曾听过法雅和尚“讲课”。原本,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李世民却因此小题大做,果断将裴寂的官职罢免,并削去其一半食邑, 让其回乡“颐养天年”。

对此,裴寂请求留京居住,却又被李世民一通斥责,什么德不配位啦,什么才学不足啦等等。

随着裴寂的离去,李渊也感觉一直“霸占”太极宫,似乎有点“危险”。于是,在同年四,李渊主动从太极宫搬到了原来自己“赏赐”给李世民的宏义宫,后改名为大安宫。

事后,李世民深知李渊心中不爽,也总想着和父亲缓和一下关系。所以,每有宴会,李世民都会邀请父亲前来参加。甚至,为了让父亲有个更好的避暑场所,向来反对大兴土木的李世民,竟然决定在宫城的东北方向营建一座大明宫,以作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

可惜,李渊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李世民的一片孝心,就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享年71岁。

至于网络盛传的李渊当上太上皇后,生活过得“开开心心、吃喝玩乐;老当益壮、造下一大堆儿女”的说法,应该是吸人眼球的胡乱瞎猜。

▲裴寂剧照

如果硬要说吃喝玩乐,究竟是当皇帝时的吃喝玩乐日子惬意,还是当太上皇时的吃喝玩乐日子惬意,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了。可能,当太上皇的郁闷心情已远远大于“吃喝玩乐”的心态吧。

同时,李渊当太上皇时已是60岁的老人,且不说他究竟有多少生育能力和精力,但以他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仅有最小的儿子李元婴(628年-684年)是他当太上皇第二年生的,第十二个女儿淮南公主李澄霞(621年-689年)是在他当太上皇5年前生的,而在之后的5年中,就算每年生一个女儿都是很正常的,有可能还是算少了,正好是19个女儿。

也就是说,李渊在当太上皇期间,可能连一个女儿都没有生过,仅有一个儿子,又哪来得“老当益壮、造下一大堆儿女”之说。

唐肃宗李亨和太上皇李隆基上演了一出“最是无情帝王家”的凄凉悲剧

小时候,常听父亲说,你小的时候活的是爸爸的人,爸爸老的时候活的是你的人。

虽然,这种平常人家的父子亲情,却在帝王家中极为罕见,甚至上演了一出出“最是无情帝王家”的人间悲剧。

756年,唐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乱逃到了成都,却被趁机称帝的唐肃宗李亨尊为“太上皇”。

一个月后,李隆基在高力士、陈玄礼以及600禁军的护卫下,匆匆返回长安,并想要借机摘掉“太上皇”的帽子。

▲李隆基剧照

谁知,当李隆基刚刚行至凤翔地界,护卫他的600禁军,就被唐肃宗便派来的3000精骑全体缴械,并“护送”他进了长安。

原本,李亨可能并没有对李隆基下黑手的想法,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但是,却因李隆基想要在长庆宫上演一出百姓拜“二圣”的戏码,从而引起了李亨的反感。

于是,李隆基便迎来了自己晚年的“牢笼”生活。

为了彻底孤立李隆基,李亨一边借助宦官李辅国之手打压李隆基,一边借鉴先祖的经验收拾李隆基的亲信。如:高力士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被迫出居玉真观等。

自此,李隆基身边再无亲信之人,成了一个真正的形影相吊的“孤家寡人”。

最终,在762年5月3日,77岁的李隆基神情落寞地对着杨贵妃的画像“朝夕视之而欷歔焉”中,走完了自己凄凉而又孤苦的6年太上皇生涯。不过,巧合的是,李隆基在年幼时经过6年的幽禁生涯走上了“开元盛世”的道路,而他老年时却又在6年的幽禁生涯中黯然落幕。

图片来源网络

点赞9、齐齐哈尔市 网友:貓魚i

历代的太上皇一般分为两大类,其一为主动型,其二为被逼型,前者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太上皇帝,后者则是名副其实的太上皇。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他们成为太上皇之后,生活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度过余生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的态势。

这里四姑娘各举例子来说明一下。

赵武灵王:专心致志搞事业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赵国在他手中真正实现了强盛,而后期的赵武灵王觉得做国君实在是太耽误他的时间了,于是他将国君的位子传给了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而自封“主父”(也就是最早时期的太上皇帝)。赵惠文王处理赵国的国政,而赵武灵王则专心致志研究赵国的扩张,即对外的军事,甚至他还亲自到秦国去考察。

但是因为赵武灵王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导致四年后,他在沙丘的行宫被围困致死。赵国也很快走了下坡路。

南北朝时期的三位奇葩太上皇: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儿子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北齐和北周都出现了太上皇传位于孩童的现象。北魏拓跋弘在十二岁的时候登基为帝,即献文帝,只是他年纪太少,因此由嫡母冯太后临朝听政。或许是长期压抑的结果,或许是真的对皇位不感兴趣,六年后,他将皇位交给了年仅五岁的儿子拓跋宏,而自己成为太上皇帝。当然,虽然已经退位,毕竟拓跋宏还小,因此国政还是由拓跋弘来处理,冯太后依旧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就这样又过了五年,拓跋弘突然离奇去世,而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拓跋弘去世的时候只有23岁,他的去世和冯太后有没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北齐的高湛是出了名的荒唐皇帝,25岁继位的他基本没有做过几件称得上是对北齐好的事情,在他做了三年多的皇帝之后,借着彗星的出现,将皇位传给了自己那10岁的儿子高纬。高纬正是北齐的亡国之君以及处死兰陵王高长恭的元凶。

高湛之所以要做太上皇就是为了更好的玩乐,但是军国大事还是他说了算。四年后,耽于享乐的高湛去世,时年32岁。无独有偶,另一个为了享乐才退位的太上皇就是北周的宇文赟。宇文赟是著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儿子,都说虎父无犬子,宇文赟可实在不能和自己的父亲相提并论。

宇文赟做了一年皇帝就把皇位传给了自己那只有7岁的儿子宇文阐,而自己大扩后宫,立了五位皇后,尽情的挥洒人生,不过享受人生的时间并不长,第二年就病逝了,时年22岁。他去世的第二年,杨坚篡周立隋,又一年,宇文阐被杨坚杀害。

唐睿宗和乾隆:主动退位,握有实权

很多人都知道,唐睿宗曾三让天下,这第三让就是让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即唐玄宗。不过唐睿宗的主动让位里多有有些逼迫的成分在里面。在太平公主、李隆基和唐睿宗这三方势力的角逐中,实际上唐睿宗是占了下风的。每当宰相来议政的时候,唐睿宗首先会问有没有问过天平公主,再有没有问过李隆基,这最后一道才是他。他的皇位本身就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帮他坐上去的的。

因此在争权的过程中,唐睿宗如坐针毡,索性直接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帝,还是握有实权,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处置权都还在手中。不过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很久,后来李隆基解决掉了天平公主,唐睿宗终于正正经经成为太上皇,开始不问世事,窝在百福殿里看花开花落,三年后去世。

另一个握有实权的太上皇帝的典型代表就是乾隆皇帝,乾隆退位带着点炫耀的成分在里面,十分符合他“十全老人”的作风。但退位不代表退出历史的舞台,实际上军政大权还是握在他手中。三年后去世。

以上握有实权的太上皇帝实际上是不多的, 而多数是不仅没有权力还被软禁起来的憋屈太上皇。

李渊、李隆基:憋屈的太上皇

李渊被李世民逼着退位后,先是在太极宫住了几年,太极宫的宫女和妃嫔被李世民放出去了一大部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妃嫔和宫女伺候李渊。后来李渊被安置到了大安宫,一个比太极宫低洼潮湿的所在。父子俩难得见一面,李世民很少会去大安宫问安,而李渊也极少出来走动,实在憋闷了,李渊就和自己的那些妃嫔关上灯谈生人。李渊即便六十岁了也还有生育能力,在太上皇时期还不忘给李世民添弟弟。

这一点是李世民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要知道李世民还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孩子出生了。李渊的太上皇生活持续了九年,在70岁的时候去世,也算是难得的高寿了。

另一位长寿的太上皇就是李隆基。李隆基是在安史之乱中被一直懦弱的儿子李亨夺了皇位而变为太上皇的。最初李隆基和李亨两地分居,李隆基还稍微有点权力。

但后来,两京收复,唐肃宗将李隆基迎回了长安,真正的软禁生活才开始,发动了数次政变的李隆基也算是一位拨乱反正的果决强主,但在成为太上皇之后却只能被欺负,尤其还是被一个太监欺负。他回到长安后住在兴庆宫,受到李辅国的监视,只有一些梨园弟子陪着他娱乐,还有高力士和陈玄礼相陪。后来李辅国矫诏把李隆基迁到了大明宫的西内,真正被孤立起来,高力士和陈玄礼都被调离了李隆基身边。就这样,李隆基在78岁的时候郁郁而终,当时身边一个知心的人也没有。

点赞10、盐城市 网友:轮獄道

历史上太上皇极少,数千年的历史中,下面我就盘点了九个比较出名的太上皇。分别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shen);宋光宗赵惇;明英宗朱祁镇;最后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捡来的太上皇;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每天都去给刘太公请安,行父子礼节,但是刘邦的管家却对刘太公说“你虽然是皇帝的生父,但也是陛下的臣子。你也应该对皇上行礼。”第二天,刘太公在门口果断的给刘邦行礼。结果刘邦知道原因后刘尊奉刘太公为太上皇了。如此看来刘太公的太上皇过得还不错。



惨死土炕的太上皇;金国攻打宋朝都城汴梁时,宋徽宗赵佶迫不及待地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不想背负这亡国之君的骂名。退位做起了太上皇。结果金国军队破汴梁城,有了靖康之耻,徽钦二帝都被俘获,带去了五国城,过着被羞辱虐待的猪狗生活,最终做了九年的阶下囚太上皇,死在了土炕之上。



不甘心做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俘之后,失去了皇帝的位置,被迫成为了太上皇,但是后来却不甘心。终于发动了政变,夺回了皇帝的位置。



做的最长的太上皇;赵构做了36年的皇帝之后退位,当了25年的太上皇。赵构是主动让位的,而且做了25年太上皇,想来应该是生活的不错。



主动让位型太上皇;一般主动让位的都过得不错。唐睿宗李旦主动让位给了唐玄宗李隆基,宋孝宗主动传位给了宋光宗赵惇,都可以说是颐养天年,过得悠闲自在了。乾隆皇帝也是主动让位,过得不错却是因为传位没有把权利传给嘉庆。



被动让位型太上皇;被动让位的太上皇过得就凄惨了,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还有宋高宗赵惇,这几位属于典型的被迫做了太上皇。基本上都被限制了行动,过起了囚犯一样的生活。

点赞11、淄博市 网友:雨中漫步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数百个,太上皇却只有十几个,而且这十几个太上皇里,有一些还是自己不承认自己是太上皇的(尴尬),关于太上皇的下场,则各不相同。

下场最好的,当属主动让位的。

这种情况有两个典型——乾隆帝和宋高宗。乾隆帝中年的时候,由于长期不立太子,被大臣指责贪恋权位。乾隆帝表示并不是贪恋皇位,于是自己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说自己如果在皇位上干到圣祖皇帝(康熙帝,在位60年)的年头的话,就主动禅位。乾隆也就是顺口一说,因为在他之前,康熙帝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位六十年。结果偏偏自己贼长寿,到了乾隆六十年,大臣们提醒乾隆不要忘了当年立下的flag,乾隆不得已禅位给了嘉庆。虽然自己做了太上皇,可是对权力的欲望丝毫不减,以太上皇的名义继续掌控朝政,直到三年后去世。


宋高宗赵构和这种情况类似,属于迫于内外压力主动退位,可是他比乾隆还过分的是,他足足做了25年太上皇!在这25年里他大事小情都要干涉,搞得现任皇帝宋孝宗很不爽,最后宋高宗死后,宋孝宗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干脆两年后也禅位了。

比主动禅让惨的,是被动禅让。这种事情多出于唐朝,唐太祖李渊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被李世民的军队逼宫,不得已立李世民为太子,两天后禅让给李世民称太上皇。李世民虽然在之后对李渊还不错,但也仅仅是面子上的事情而已,生活待遇尚可,但也被逐出皇宫,去秦王府邸居住。至于老皇帝心里是什么滋味,那就不是李世民关心的问题喽。

唐玄宗李隆基也一样。安史之乱使李隆基的微信大减。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太子李亨和玄宗一行在路上分道扬镳,太子一党在灵武称帝,遥尊成都的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之后长安光复后,唐玄宗虽然表面上还有皇帝的体面,实际上已经被儿子给软禁在皇宫里不得出入了。

最悲惨的莫过于因为国难成为太上皇的。宋徽宗在第一次金兵南下之后为了逃避战乱,急急忙忙的禅让给儿子宋钦宗想要南逃。结果无论是宋徽宗还是宋钦宗都没有躲开靖康之难,被抓到冰天雪地的五国城里受尽凌辱而死。

明英宗因为土木堡之变被鞑靼军队俘虏,明朝朝廷另立了明代宗,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一年以后,英宗回朝,明代宗为了防止明英宗争皇位,将他在南宫囚禁七年,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七年以后明英宗政变复位,第一件事就是把明代宗废掉,并给了一个恶谥,可见仇恨之深。

至于中国第一个太上皇刘太公,则十分有趣。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年龄并不太大,结果没法给父亲安放位置。虽然自己是天下最大的皇帝,可毕竟不能让自己的父亲给自己行臣子的礼仪。所以为了安排一个比皇帝还大的位置,专门设立了“太上皇”以尊崇刘太公,也算是刘邦尽一点自己的孝心吧。

点赞12、萍乡市 网友:弑魂者

这个史书上记载的有不少,但从年龄相对来讲,能和乾隆皇帝相比的,还真是寥寥无几,乾隆在位60年,活到了89岁,算是古代帝王中最高寿的皇帝。

乾隆退位后,曾有一段长期训政的历史,也许是乾隆活的太久、太上皇当的太久的缘故,致使嘉庆皇帝一直没捞着实权,虽然留着和珅让嘉庆皇帝试手,但终究没完成扶上马、送一程的历史使命,随着乾隆驾崩,嘉庆朝也开始加速了衰落的进程,尽管嘉庆勤于政务,但也没有扭转官员贪污腐败的大问题。

另外的一位皇帝,活到了81岁,乃唐朝时期的大周皇帝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有着国号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比较长的皇帝之一。

武则天当时是唐太宗的才人,在唐高宗时期升为昭仪,后被册封为皇后,在当时唐高宗李治时期并称“二圣“。建立武周王朝后,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驾崩,当时的宰相张柬之立即发动兵变,史上被称为“神龙革命“。

还有一位皇帝活到了80岁,这位就是南宋皇帝昏君赵构,和秦桧一起害死了岳飞,偏居一隅的赵构,不思开疆拓土、只想安逸享乐,在不得已情况下才启用岳飞、韩世忠等将领抗击金国的入侵,后期又罢免宰相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史上记载高寿的皇帝还有三位,五代时期的吴越武肃王钱镠,活到了80岁;元世祖忽必烈活到了79岁;唐玄宗李隆基活到了77岁。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