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大清从哪位皇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提问时间:2023-07-05 11:52关键词:皇帝

问题补充: 1、努尔哈赤;2、皇太极;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点赞1、锡林郭勒盟 网友:雷雨战神

满清十二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并没有入关,真正入关当皇帝的,只有十位。

顺治皇帝,就是大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六岁登基,在位十八年,二十四岁便一命呜呼。关于顺治皇帝的死,也可谓是扑朔迷离,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暂且不说顺治皇帝怎么死的。

来说说顺治皇帝在位这十八年大都做了些什么。

清朝作为异族刚刚入关,和汉族子民的矛盾十分尖锐,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文字狱等一系列矛盾比较尖锐,同时又启用洪承畴范文程等汉臣,鼓励乡绅招民垦荒,使得国家逐渐安定,到了顺治十六年,全国基本统一。

顺治死后,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二年,计擒鳌拜,平三藩,灭台网的明郑政权,而后三征噶尔丹,笼络汉族士子,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可以说是康熙奠定了大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康熙晚年倦政,放任儿子们夺嫡,九子夺嫡之事,对当时的朝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康熙去世后,第四子雍正登基,因为清承明制,此时的清朝吏治已经弊政初显,雍正在位十三年,勤勤恳恳一代劳模,改土归流摊丁入亩整顿吏治,为了防止再发生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事件,实行秘密立储,没有他的一系列改革,就没有康乾盛世。雍正刚刚继位时,大清朝国库不过几百万两白银(应该是800万两),而到雍正十三年,大清朝国库高达几千万两(应该是6000w两,记不太清楚了)。

可以说,雍正在位期间,大清国力达到顶峰。

正所谓盛极而衰,乾隆实在是太过好命,一接手就是一个富裕强大的大清国,可惜大清国在他的手里,没有继续强盛,而是在他的手里走了下坡路。乾隆去世时,国库仅剩1900w两白银。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乾隆二十四年,在西方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时,而乾隆却在三年前即公元1757年,一道圣旨将厦门宁波等港口关闭,只有广州一地继续和西洋贸易,这就是“一口通商”政策。不仅如此,还对出口的货物种类多加限制。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了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方面与外界的交流,在西方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时,大清帝国却自诩天朝上国,沾沾自喜妄自尊大,使得帝国的科技水平以及整体国力均落后于西方国家。

乾隆中后期,大兴土木好大喜功,六下江南更是奢靡之极,吏治败坏,贪污腐化盛行,再加上此时的闭关锁国政策达到了最高级别。

此消彼长。

20世纪晚清和西方列强的巨大差距,便是在这里埋下的种子。

乾隆去世后,嘉庆平庸,道光也不堪大用,咸丰优柔寡断,并没有出现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咸丰死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和鬼子六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大清国的至高权力竟然就这样落于一妇人之手,同治光绪宣统三位爱新觉罗氏皇帝,形同傀儡。

自从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将这个东方最古老的国度大门给打开之后,一个屈辱的时代便由此拉开帷幕,内有太平天国同治回乱,外有强敌环伺,虽有晚清四大名臣,洋务运动,同治中兴,可这也只不是回光返照而已。甲午战争的失败,大清国的外强中干彻底的暴露在列强的眼里,大清国最后的一块遮羞布就这样被一个蕞尔小国狠狠的扯掉,所以才有了那张西方掀起瓜分中国浪潮的时局图。也正是因为甲午战争,令国人彻底认清了和列强的差距,革命的气息已经暗流涌动,大清国的统治,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点赞2、宝鸡市 网友:弦語こz

清朝走下坡路,毫无疑问就是从乾隆开始。清朝从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到亡国君溥仪,共历十二帝。如果从清朝入关开始算起,那么其对中华的统治共经历十位皇帝。而清朝真正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应该就是在乾隆时期。



其实,从顺治到乾隆初年,清朝的国力可以说一直都处于上升状态。

顺治在位十八年,虽然期间清朝一直处于与南明势力的战争中,而且由于清初推行的削发易服、圈地等六大弊政,使得满汉矛盾尖锐,满清对于中华的统治并不牢固。但顺治时期,经过多年的征战,清朝已基本完成了对中国大陆的统一,消灭了与之抗衡的南明势力。这也算是为日后的康熙打下了一定的统治基础。



1661年,顺治皇帝突然病逝,年仅八岁的康熙继位。六年后,十四岁的康熙开始亲政。少年天子的康熙雄才伟略,先是铲除了权臣鳌拜。之后,康熙又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大败葛尔丹,击退沙俄,取得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武功。

在文治方面,康熙大兴儒教,重用汉臣治理天下,并对清初弊政进行修整,有效的缓和了满汉矛盾,使清朝迈入强盛。



尽管康熙晚年为政过宽,导致朝政昏暗;加上在立储问题上一错再错,最终引发九子夺嫡,至使朝中斗争不断,百姓贫苦,天下疲惫。但不可否认的是,康熙在位六十余年的文治武功,确实将清朝推向了鼎盛,并为日后的雍正改革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雍正时期,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对长达百余年的康乾盛世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素以“勤为天下先”著称的雍正,在位虽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却扭转了康熙末年以来所积累的各种弊病,极大的推动了清朝的发展。



雍正顶住各种政治压力,以铁一般的意志推动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和开豁贱籍等一系列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清朝的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释放清朝的生产力。

经过雍正改革,清朝国力如日中天,百姓生活富足,国库充盈。一个被人们淡化的事实是,康熙末年清朝国库仅剩下区区几百万两,而到雍正末年,国库却积攒下多达6600多万两。

清朝的衰落从好大喜功的太平天子乾隆开始。



乾隆这位皇帝不得不说是史上最幸运的,拥有一个好爷爷和好爸爸,为他积攒下丰厚的财富和国力。而且他的霸道总裁爸爸还为他建立起军机处,让乾隆的统治无比牢固。

于是,乾隆成为最典型的太平天子,过了六十多年奢华的皇帝生活。他在位之初尚有明君之风,可越往后便越发骄奢淫逸,好大喜功。乾隆不断大修离宫别苑,七下江南游玩,极大的耗费了清朝的国库。晚年的乾隆,甚至将自己的武功夸大,自号“十全老人”。



正是在乾隆的昏庸统治下,清朝国力不断衰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乾隆末年,英国使臣马格尔尼到访中国时,所看到的早已是沿途百姓食不果腹,清朝官僚腐败不堪的破败局面。



到嘉庆接手时,清朝的矛盾就开始集中爆发,动乱起义不断。而清朝也正是在快速衰退中迎来了列强的入侵,被迫打开了国门。而清朝衰落的源头,正是这位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点赞3、陆丰市 网友:飄★零


大清,做得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保住了广袤的疆域,看起来,让中国还像一个大国。

但,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是此起彼伏,矛盾多多,受尽帝国列强的欺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这每一件事情,都让大清充满了耻辱感,让当时的中国人抬不起头来。

那么,大清的衰落,是从哪位皇帝开始的呢?

从大的方面讲,大清代替大明,就是历史的倒退。


虽说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但这个过程常常是曲折的,是迂回的。甚至有时候常常是进两步,退一步。

大清代替大明,其实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进步,为何这样说呢?

1、从国家形式上看,就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代替了一个旧的封建王朝。

大清代替了大明,除了紫禁城里的主人换了,国家体制还是老一套的体制,新瓶装了旧酒。这不像民国代替了大清,也不像新中国代替了民国,国家体制和意识形态发生了大的改变。

一个和前朝的国家体制基本相同的朝代,很难说他们有了大的进步。

2、大清代替了大明,并不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大明为什么会被大清代替?在内部,党争不断,起义四起;在外部,女真常常肆虐边境,分散了精力。到最后,还是李自成的起义军干翻了大明,然后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女真入关,成就了大清。

看当时女真的部队,无非就是弯刀、弓箭,和元朝的军队没啥大区别,和大明比,没有明显优势。至于生产力,女真这个渔猎为主的民族,实在也没有先进之处。

大清胜在团结,大明输在分裂。说绝对一点,如果不是长期的内乱不止,党争不断,大清如何能入关?

3、大清从入关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后来被欺负。


大清入关多少人?军队加上入关的女真族民众,一百万左右,而华夏大地的汉人有着上亿。这就决定了,大清非常担心一点:控制不住汉人民众。

因为有担心,大清就有了如此的举动:可以任用汉族官员,但重要位置必须是满族;担心控制不住汉族人士的言论和文章,因此常搞文字狱;担心汉族民众和海外往来过多,引起各种起义,在顺治时期就实行了“海禁”。

清朝王室的担心,造就了整个国家缺乏创新,且压制创新。

当14世纪--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让整个欧洲人在思想上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明朝的中晚期到清朝的早期,不仅没有捕捉到世界格局开始变化,还徜徉在“大国”的自我陶醉中。

一句话,大清代替大明,其实不是先进代替了落后,也不是文明代替了野蛮,而是恰恰相反,这导致,整个大清三百年很难有大的飞跃。

俗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世界列强在疯狂发展,而大清这边还在优哉游哉的不思进取时,落后已经注定,失败也成了必然。

从小的方面讲,乾隆时代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乾隆是历史上有记载的寿命最长的皇帝,执政时间,也仅仅比爷爷康熙少了一年。如果乾隆愿意,他一定可以成为历史上寿命最长、在位时间最长的“双料皇帝”。

看乾隆一生,有人说,这做得不孬啊,动不动就微服私访,了解民情。而且还主张了“放松海禁,一口通商”。看似做的可圈可点,实际上乾隆时代是个承上启下的最关键阶段,这个启下完全没有做好,导致了后来的被欺负。

1、乾隆完美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这正是乾隆执政的时期。虽然乾隆时期对外贸易量有所增加,但对于外国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多少引进。

此时的大清,还陶醉在世界大国的称号中,对外国人必称“蛮夷”,那些红毛、金毛的蛮夷,技术就算先进,也完全入不了乾隆等人的眼中。

当英国、德国、法国等开始了疯狂的 “蒸汽时代”,轮船、火车纷纷进入了主流,枪支弹药等武器装备也在迅速发展,而大清仿佛生活在另外一个宇宙。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是乾隆时代犯下的一个大错误。

2、乾隆大搞文字狱。


社会的创新从哪里来?创新。创新决定一个时代的未来。但控制了人的思想,创新如何进行?文字狱各朝都有,大清尤其多,乾隆时期最为多。

据统计,顺治搞文字狱7次,康熙帝实施的文字狱高达20多次。雍正帝和他爹差不多,文字狱也有20多次。而乾隆帝,实施文字狱高达130多次。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

一个完全限制了民众思想发展、限制了民众写文的社会,能走多远?走不远。

乾隆的文字狱,让所有的“知识分子”小心翼翼,担心出大错。如此的风气,哪里来的创新和进一步的发展?

3、乾隆败家,腐败盛行。


康雍乾三任皇帝中,康熙是雄才大略,对于开疆拓土有一套。雍正是个经济高手,在位13年,让国库完全充盈起来。因此,雍正一朝有着“无官不清”的高度评价。

但论败家,乾隆最强。他既没有像康熙般南征北战,也没有经历后来咸丰遇到的“太平天国”,退位时国库却没多少钱了。

乾隆国库的钱呢?为什么他退位时国库没有多少银子了呢?要知道,雍正留给乾隆近6000万两银子,而乾隆早期最多时,国库也有了七千多万两银子库存。

两个原因,一是乾隆败家,晚年时期的支出大,收入却少;二是贪污腐败太多了,钱都进入了贪官口袋了。

在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第一时间扳倒和珅,抄没得了大量财物,这就是“和珅一倒,嘉庆吃饱”的出处。

乾隆中晚期,是出了大问题的,贪官们成了一个个蛀虫,把大清啃得遍体鳞伤,关键是,这种官场风气一旦形成,想把势头控制住,太难了。

乾隆,就是大清承上启下的最重要一环,可惜,乾隆错过了发展机遇期,让大清和西方的距离开始拉大,到他孙子道光时,充分表现了出来,一个鸦片战争就让虚弱的大清现了原形,从此后,被帝国列强欺负的时代开始了。


看大面,大清代替大明就不是进步,对发展是有影响的。从小面看,乾隆这个重要阶段没控制好,导致大清落后,被列强百般欺凌。

点赞4、阜新市 网友:未若柳絮

满清十二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并没有入关,真正入关当皇帝的,只有十位。

顺治皇帝,就是大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六岁登基,在位十八年,二十四岁便一命呜呼。关于顺治皇帝的死,也可谓是扑朔迷离,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暂且不说顺治皇帝怎么死的。

来说说顺治皇帝在位这十八年大都做了些什么。

清朝作为异族刚刚入关,和汉族子民的矛盾十分尖锐,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文字狱等一系列矛盾比较尖锐,同时又启用洪承畴范文程等汉臣,鼓励乡绅招民垦荒,使得国家逐渐安定,到了顺治十六年,全国基本统一。

顺治死后,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计擒鳌拜,平三藩,灭台网的明郑政权,而后三征噶尔丹,笼络汉族士子,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可以说是康熙奠定了大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康熙晚年倦政,放任儿子们夺嫡,九子夺嫡之事,对当时的朝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康熙去世后,第四子雍正登基,因为清承明制,此时的清朝吏治已经弊政初显,雍正在位十三年,勤勤恳恳一代劳模,改土归流摊丁入亩整顿吏治,为了防止再发生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事件,实行秘密立储,没有他的一系列改革,就没有康乾盛世。雍正刚刚继位时,大清朝国库不过几百万两白银(应该是800万两),而到雍正十三年,大清朝国库高达几千万两(应该是6000w两,记不太清楚了)。

可以说,雍正在位期间,大清国力达到顶峰。

正所谓盛极而衰,乾隆实在是太过好命,一接手就是一个富裕强大的大清国,可惜大清国在他的手里,没有继续强盛,而是在他的手里走了下坡路。乾隆去世时,国库仅剩1900w两白银。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乾隆二十四年,在西方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时,而乾隆却在三年前即公元1757年,一道圣旨将厦门宁波等港口关闭,只有广州一地继续和西洋贸易,这就是“一口通商”政策。不仅如此,还对出口的货物种类多加限制。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了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方面与外界的交流,在西方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时,大清帝国却自诩天朝上国,沾沾自喜妄自尊大,使得帝国的科技水平以及整体国力均落后于西方国家。

乾隆中后期,大兴土木好大喜功,六下江南更是奢靡之极,吏治败坏,贪污腐化盛行,再加上此时的闭关锁国政策达到了最高级别。

此消彼长。

20世纪晚清和西方列强的巨大差距,便是在这里埋下的种子。

乾隆去世后,嘉庆平庸,道光也不堪大用,咸丰优柔寡断,并没有出现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咸丰死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和鬼子六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大清国的至高权力竟然就这样落于一妇人之手,同治光绪宣统三位爱新觉罗氏皇帝,形同傀儡。

自从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将这个东方最古老的国度大门给打开之后,一个屈辱的时代便由此拉开帷幕,内有太平天国同治回乱,外有强敌环伺,虽有晚清四大名臣,洋务运动,同治中兴,可这也只不是回光返照而已。甲午战争的失败,大清国的外强中干彻底的暴露在列强的眼里,大清国最后的一块遮羞布就这样被一个蕞尔小国狠狠的扯掉,所以才有了那张西方掀起瓜分中国浪潮的时局图。也正是因为甲午战争,令国人彻底认清了和列强的差距,革命的气息已经暗流涌动,大清国的统治,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点赞5、惠州市 网友:旧念何挽

清王朝前期,在康熙,雍正,乾隆等君王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国力逐渐强大,百业兴旺,出现历史上清明的康乾盛世。乾隆是一位英明神武的明君,前期的各项社会政策的顺利实施,有力的推进社会的进步。晚年大兴文字狱,禁固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一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知识分子,人心惶惶,社会精英阶层受到空前压抑和冷落。乾隆一向好大喜功,六下江南,实则游山玩水,每次隆重体面,展尽皇家颜面,耗资白银无数,沿途官员高规格相迎,无疑加重寻常老百姓的生活负担,乾隆后期,社会贪污成风,其中何珅贪污九亿两白银为最多,相当于清王朝十五年国库总收入,在乾隆皇帝看里,中国是天朝圣国,一个完美的世界,处处繁花似锦,白玉无暇,

无可挑剔,自己陶醉在以前的丰功伟绩中,闭关锁国的大门慢慢关闭,鼻咦刚兴起的大不列颠英国为,认为蛮荒没经教化的民族,大清统治的中国才是世界的中心。到乾隆末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留给继任者是千空百疮,国力衰萎的大清,从此以后,国家一厥不振,加之后来西方列强频频侵犯,加速清王朝的毁灭!

点赞6、苏州市 网友:那一年

清十二帝,是从后金的开国大汗努尔哈赤算起,至清朝的亡国之君结束,经历了十二任帝王,分别是:

1、天命汗努尔哈赤;2、天聪汗皇太极(崇德帝);3、顺治帝福临;4、康熙帝玄烨;5、雍正帝胤禛;6、乾隆帝弘历;7、嘉庆帝永琰; 8、道光帝旻宁;9、咸丰帝奕詝;10、同治帝载淳; 11、光绪帝载湉;12、宣统帝溥仪。

这其中,最后三个皇帝同治、光绪、宣统基本属于傀儡皇帝,自己几乎没有掌握过实权,清朝的兴亡基本和他们没啥关系,可以不必讨论。

努尔哈赤,后金的开国之主,清朝的奠基人。此时的清朝都还没有正式建立,自然也就和衰落没啥关系。

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事业,改后金为清,是清朝真正意义上第一位皇帝。此时的清朝,尚且还没有进入关内,正处在一个上升的趋势。

顺治,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入关时,清朝才刚刚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权,根基还不稳定,顺治经过大量的努力,才勉强稳定局面,此时的清朝还处于发展期。

康熙,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年间,在顺治的基础上,大量任用汉人官员,发展了经济,然后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击败了噶尔丹的进攻。虽然说康熙晚年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整体上来说,清朝还没有出现下滑的局面,因为康熙有一个好儿子帮他收拾了局面。

雍正,康乾盛世的续命者。康熙晚年,大清朝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雍正继位之后,任用了李卫、田文镜等一批汉人官僚,整饬吏治,发展经济,将国库扭亏为盈,让清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乾隆,应该来说乾隆的前中期还是一代明君,彻底击败准噶尔、平定大小和桌之乱,将新疆纳入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然而,在乾隆的后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乾隆的六次南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过,这个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在于乾隆在位期间,依旧奉行着天朝上国的态度,闭关锁国,拒绝同世界交流。而此时的欧洲大陆正在进行着工业革命,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社会财富已经极速的积累,对于资源无比渴求,从而走上了全球扩的道路。

平心而论,即便是乾隆晚清,清朝仍旧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经济体。但是,此时的欧洲列强已经在大步前进,而清朝仍旧在原地踏步。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的清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虽不是昏庸之辈,但也不过是碌碌无为之徒,再也扭转不了局面。

因此,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应当是在乾隆时期!

点赞7、肇庆市 网友:蝴蝶飞飞

是从康熙大帝时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条友先别喷,往下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浏览了一下其他师友的回答,大多数的回答都认为大清走下坡路是从嘉庆、道光时期往后开始的。可是,要我说,大清从康熙时期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之所以这么说,就需全面了解一下康熙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千古一帝”康熙

谈起大清朝的衰败继而开始走下坡路,我们自然就想到了末代皇帝溥仪,想到了咸丰庚申的八国联军,想到了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可能谁也不愿意往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想,更不会想到了“千古一帝”的康熙了。

其实,如果我们关起门来“夜郎自大”地认识康熙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确实是不错的,但别忘了,大清朝的覆亡,是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给打破继而瓜分的,而康熙时期的世界,已经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在各大洋上驶向世界各地了。

大家看一下,和康熙同时代的沙俄彼得大帝,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五月,他正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一座小木屋,他要在这个小工棚里住下,开始思考并实施在涅瓦河入海口建造圣彼得堡这座“开放口岸”,准备大量引进西欧列强工业革命取得的各种新成果。沙俄的近代史、侵略史,正是从彼得大帝建造这座小木屋开始的。现在这座小木屋被俄罗斯政府建造了一座大房子把小木屋“罩”在里面,当成珍贵文物保护起来,已成为俄罗斯的“圣地”。

彼得大帝建造的小木屋

相比之下,康熙本人虽然也曾刻苦学习西方的某些科学知识,但他只是猎奇性地玩一玩,他压根没有想到把西方的科学知识,由个人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全面学习西方的强国之道。西方传教士们带进中国的西方工业革命的信息,也未能激活康熙的变革思想。当然,这除了康熙本人的历史局限性,更主要的还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传统,窒息了包括康熙在内的所有人的“开放”意识。一直到现在,有一些人甚至在历史教科书上,还认为中国在“康乾盛世”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人(中国文化)的保守自大,危害莫大于此,这是一个严重的“历史错觉”,这个错觉对中国产生了深深的误导。

康熙在位长达六十年(1662年—1722年),正处于十七世纪与十八世纪之交。这一时期内,中国正在走向最后一座传统历史认为的高峰——康乾盛世;而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在遥远的欧洲大陆,在1640年—1688年期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孕育了欧洲工业革命。正是这场世界性的历史巨变,最终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英国人用数学、几何学原理建造的钢铁炮舰,正远隔重洋乘风破浪而来,把中国清朝这条东方“龙舟”撞沉了。而康熙这个时期学习西方传过来的几何学,还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世界尤其是欧洲近代史的时间跨度,是从1640年(清兵入关是1644年)至1900年。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跨度,则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比世界近代史整整落后了二百年。这二百年的“时间差”一旦被落下,中国用加倍的时间去追赶也难以赶上。这说明,大清朝这条东方龙舟,从起航的第一天起,就航行在海雾迷茫之中,被西方远远的甩开,大清的君主不知道遥远的西方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历史性巨变,更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对中国将意味着什么。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康熙八岁继位(1662年),十四岁亲政(1667年)。可大洋彼岸的英国已在1649年,建立了克伦威尔资产阶级专政,虽然1660年发生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但资产阶级革命开辟的历史新纪元已不可逆转。任何事情都是前有因后有果,正是康熙时代发生在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孕育出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主义在其原始积累阶段争夺海外市场、瓜分世界,他们凶狠贪婪的目光,第一个就盯上了中国这块最大的肥肉。

对于清朝后期西方列强的一系列的侵华战争、清政府一连串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康熙本人已经不会知道。但事情的起因,大清朝的衰败,却是从他登基那一天起就埋下了伏笔,就注定了清朝的覆亡。

点赞8、余姚市 网友:暖南绿倾

说起大清走下坡路,很多人往往从道光皇帝算起,因为这个期间的1840年,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为了把一本万利的鸦片倾销给我们中国人,以强盗般的方式,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的大门,曾经盛极一时,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落,从此成为当时列强们随意宰割的对象,也导致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让人不堪回首。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光皇帝虽谈不上雄才伟略,但也兢兢业业,让朴实本分的道光皇帝来背这个历史的黑锅似乎有点冤,因为当时的道光所处的时代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和落后的农业文明碰撞的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未有之巨大危机,不要说把千古一帝的康熙请来都不能够应战,就是秦皇汉武在世也不能力挽狂澜。

所以要想客观了解大清是从哪位皇帝开始走下坡路的,就要从世界的格局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大清衰落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光是大清,世界各国都曾面临过这个问题,只是解决的方式不同,英国早在1688年突破封建桎梏,实行君主立宪,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为生产力的发展铺平了康庄大道,而这一年的大清是康熙二十七年,康熙大帝刚刚收复台湾五年,正在为彻底铲除北方威胁势力葛尔丹而一步步谋划着。大清生产力依然保持着农耕社会的水平,企图通过稳定社会环境,提高人口出生率,来增加创收。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公元1776年,君主立宪制度下的英国,发生一件人类历史上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英国发明家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英国社会生产力获得质的飞跃,也标志着人类文明正式步入工业文明时代,英国率先走在世界的前列,欧洲其他各国也开始效仿英国。

而同一时期的清朝属于乾隆四十一年,此时的大清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努力下,整个国家的人口、土地、财富积累达到空前的顶峰,其中人口有两亿人之多,国库财富更是接近8000万两白银,所以从乾隆到大臣都陶醉在康乾盛世的世界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乾隆把自己比作十全老人,其膨胀的心态可见一斑。

然而看似国富民强的大清帝国,其实隐患重重。

一是:清朝统治者骄傲自满的心态;

二是:民众的思想被控制,文字狱屡见不鲜;

三是:依然保持落后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工商业发展被压制,生产力无法解放。

四是:闭关锁国的政策,让大清和世界先进思想和文化隔绝。

其中可以更好诠释第四条的事件是,发生在1793年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清。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英国非常看好大清国巨大的市场,为了和大清建立外交关系,于是派遣马戛尔尼使团,带着当时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来到大清。

在英国使团所带的文明成果里,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蒸汽火车模型、110口径战舰模型、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连发手枪等等。

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乾隆和大臣们看到这些先进文明成果的时候,不但没有虚心学习的意思,还嘲笑英国人,随后便把这些东西当做普通物件一样封存起来,再也没看过。大清王朝失去了最后一次和世界先进文明接触的机会。

到了乾隆末年,大清王朝的弊病慢慢开始显现,土地兼并严重、国库财富急剧缩水、而且还不时出现白莲教起义等,大清王朝盛极而衰,所以大清实质上是从乾隆皇帝开始就已经走下坡路。

令人遗憾的是之后的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依然奉行乾隆皇帝的治国政策,国内矛盾逐步加深,生产力始终得不到解放,大清越来越衰败。

到了1840年,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英国,有了称霸世界的野心,也不屑和落后的大清政府费口舌,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