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老人总是折腾子女?
80岁的老太太不仅逼儿子上交工资,还想要儿媳妇的工资,不给就满小区贴大字报骂儿子儿媳不孝,要不就去儿子儿媳工作单位大吵大闹,最后儿子被迫辞职,被迫离婚。
余大妈夫妻二人都80多岁了,一共有四个孩子,其中大女儿和大儿子从小就寄养在别人家里,两代人之间没有什么感情。
但是,大儿子一直很孝顺,结婚之前的工资都上交给了余大妈。
令人气愤的是,大儿子和大女儿上交的工资,余大妈不是自己使用,而是给了自己的小女儿和小儿子两家。
后来,大女儿嫁到了深圳,远离老家,余大妈就不能再没收大女儿的工资了,就一股劲的薅大儿子的羊毛。
大儿子后来也结婚了,安家在了同一个小区,相隔两栋楼。
大儿子结婚后,余大妈依旧不舍得收手,依旧让大儿子把工资上交。
大儿子心软,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余大妈变本加厉,不仅想要儿子上交工资,还想要儿媳也上交工资。
儿媳也火了,结婚以后,一家人的开销都落在她的肩上,她任恼任怨没有说什么就算了,现在还想打她工资的主意,真是不能忍受。
儿媳一怒之下,不仅不答应婆婆的要求,还禁止丈夫继续上交工资。
余大妈要不到钱,就没有办法补贴小儿子和小女儿,所以就想起了办法。
余大妈就开始在他们居住的小区贴大字报,大字报的内容都是骂大儿子如何如何地不孝,不赡养他们,不去看望他们,还辱骂大儿媳是坏女人,就是儿媳把自己的儿子带坏。
余大妈把大字报贴满了整个小区,公示栏、电线杆、过道门全部都是。
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已经影响了小区其他居民的正常居住了。
有人到居委会反映情况,但是居委会也没有办法,前脚让工作人员处理掉贴的大字报,后脚余大妈又重新贴上了。
大儿子和儿媳对余大妈的行为视若无睹,任其肆意妄为。
余大妈眼看儿子和儿媳无动于衷,又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去儿子和儿媳工作单位闹。
大儿子和儿媳都是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余大妈跑到儿子的学校大闹一通,一直辱骂儿子不孝顺,不管她的死活。
后来,又去儿媳的学校大骂一通,当着学生和老师的面,骂儿媳是坏女人,带坏了她的儿子。
这样的事情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儿子儿媳无法忍受。
最终因为影响太大,大儿子被迫辞职了,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妻子,大儿子选择了离婚。
余大妈这一闹,不仅让儿子丢了工作,还让儿子一家家破人亡。
后来,邻居们说:“经常能看到阿明(大儿子)一个人坐在路边发呆,然后哭泣!”
余大妈向人们说:“我儿子以前很听话的,就是那个毒女人把他弄坏了,我心痛啊!”
其实两辈人之间的关系挺好的,是因为在几年前,余大妈在公园扭伤了腰,去医院检查是骨质疏松,需要休息。
余大妈在家休息,大儿子没有第一时间来看望余大妈,这就让余大妈心里不舒服,就认为是儿媳教唆儿子,不让儿子来看她。
余大妈还说:“我小女儿照顾了我13天,但是她也要工作啊!就让我大儿子来照顾她,还给了2300元,但是阿明(大儿子)来了之后,拿了钱就走了,饭都不做给我吃!”
有人询问阿明,阿明说:“我妹给的钱全部用来给她买吃的了,我为了照顾她,辞职就辞了两次,她太得寸进尺了。”
阿明继续说:“她就是想让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现在她应该高兴了?”
母子二人各执一词。
对于大儿子儿媳离婚一事,余大妈却认为是大儿子和儿媳做戏给她看,是给她下套。
可是离婚证是真的啊!大儿子神情落寞、黯然哭泣也是真的,就是余大妈不信。
后来,余大妈又一纸诉状把大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大儿子每月给付500元的赡养费和每周定期去看望她两次。
余大妈胜诉了,法院要求给付500元赡养费和每月定期看望一次。
阿明表示赡养费会定期打到余大妈的账户上,对于定期看望,拒不执行!
后来,余大妈又一次以一纸诉状把大女儿也告上了法庭。
余大妈又一次胜诉了,获得了500元的赡养费。
可从那以后,大儿子家虽然距离余大妈家只有百十米,但是再也没有去看望过余大妈。
现在余大妈痛哭流涕,每天对着窗户看两栋房子之后的大儿子家。
余大妈看似赢了,实则输得一塌糊涂。
余大妈本来就因为将大儿子和大女儿寄养在别人家,没有足够坚实的感情基础,本来有弥补的机会,可是余大妈一心只知道一味地索取。
最终让大儿子丢了工作,名声扫地,妻离子散......
有很多像余大妈一样的老人,总是在折腾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的工作折腾丢了,把孩子的身体折腾垮了,把孩子的家折腾散了。
最后,这些父母以为他们赢了,实则他们输得一塌糊涂。
本来血浓于水的亲情因为他们的“折腾”反目为仇,本来同一个屋檐下的距离被他们“折腾”到老死不相往来。
余大妈因为偏心、因为好胜心,想要掌控一切,有一个永无止境的掌控欲,希望孩子都在她的操控下。
所以她不问孩子们是什么想法。
她开始使用的是“孝顺”“听话”,后来开始借助小区舆论的力量进行道德绑架,用侮辱性的词语去戳儿子的脊梁骨。
其实,只有停止家庭的内耗,整个家庭才能拥有更强的的凝聚力。
回答问题:我觉得就是说说心里话而已,我和老母亲88岁一起生活,但不敢和她一起住,每天都会回到我自己这儿,白天再去看老妈,我没想起“折腾子女”这四个字,可是仔细想想就是这麽回事儿!
前天上午我起晚了,回到我妈家是10点40,老妈说:这么晚才来,我都饿了。我说您几点吃的早饭?她说:6点半。我说那做点儿省事儿的饭吧,老妈说:不、我吃韭菜盒子。
我赶紧和面洗韭菜,吃饭的时间到了12点半,她说:我还睡什么中午觉,都下午了。我心塞很不舒服和她争吵几句说:你就顾自己吧?我也累呀?我妈说:累什么了?你一天到晚又不在我这住,又不是因为我累的!
有些事情老人的老去,有糊涂的意识,而且ta们不会承认自己的不明白,说话不考虑后果,我想说:无意中“折腾”了子女而且认为理所应当。最最关键的问题是:你不能顶嘴和她对着干,因为她是长辈。
长期的压抑自己的情绪是对身体最大的伤害。昨天我看到有一个问题特别好“为什么许多老人活的很好,而子女却先于老人死亡”?现在我回答:子女很少有跟父母怼着干的,每当遇到被数落的时候都会憋到心里。
心郁不舒百病生,另外总跟这样的老人在一起生活,心绪悲催抵抗能力下降,老小孩并不是回到了幼儿期,而是一天天从ta们身上吸收的都是衰气,真正的小孩子都是阳气生发,不听话给一巴掌还是自己的孩子。
而老人却不同。但老人并不都如此,总来我们家里坐客的母亲的同事,都90岁了,明白的很,有时候赶上我妈和我闹矛盾,同事阿姨就会劝我老妈:孩子做什么你就吃什么,别总跟闺女过不去哦。我妈说:我错了吗?我是她妈呀?我也笑了!
有多少这样的不可抗拒的因素和作用,我是你妈,你是我的孩子,捆绑住了许多子女为“孝与不孝”的划分?又有多少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不拿孩子出气的呢?所以折腾子女已经成为了不可扭转的局面,该如何选择处理的更好?才是必选的课题!
人和人的品质、格局、能力不同。那些爱折腾子女的老人,无一例外都是无能无德的人。
他们为什么折腾子女?
一、这种人本身能力奇差,心性又特别高
因为有些生活中的难题,他们自己没有思路和能力解决,又要得到一个好结果,于是就跟子女无理取闹,让子女给她们一个说法。
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我把子女养大了,你们该报答我”。却完全不想,他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子女更没有能力解决。打滚碰头地折腾,最终是一场闹剧。
二、心态像巨婴,没有安全感。靠折腾获得子女的关注或者承诺。
有些人年纪大了,心理却从来没有成熟过。随着岁月流逝,年老体衰,他们对未来的养老生活会越来越恐惧。靠折腾引起子女的注意,给他们保障或者承诺。类似于儿童靠哭闹索要玩具吃食的心理。
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仅靠子女的努力是不够的。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不孝敬父母,有的父母确实修德不够,弄得家里鸡犬不宁,儿女们也没法过日子。
有老不知足,有少不知足。各别的人,各别问题,另类,别类。
有的人把子女拉大了,总是感觉吃了一辈子的亏,受了一辈子的累,怎么也不够本。以上压下,以老卖老,唯我独尊,错也是对,听也的听,不听也得听,不行也得行,我是老的,我说了算。从来不站在子女的角度去考虑,让子女烦不胜烦。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
这叫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李老太卧床不起后,四个子女轮流照顾母亲,由于子女都要忙于工作和家庭,其中女儿和三儿子还得开车奔波几百里路回来,大家非常疲惫,便商量着送母亲去养老院,没想到李老太竟然用绝食抗议。后来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解决了母亲的养老问题。
那年夏天,母亲李老太突然给女儿打电话,让她给买一车炭,她要生炉子。
女儿不置可否,大夏天都热坏了,找个地方乘凉都来不及,母亲竟然要生炉子取暖,这又是哪一出?
但是母亲一个又一个电话催着买炭,说自己上去年纪了,夏天不觉得热,觉得生炉子正好。
女儿哭笑不得,她赶紧买了一车炭送回了老家,一进门,女儿就热得一头汗,房间里又闷又热,生炉子干嘛?
母亲说:“闺女啊,你多久没有回来了?你不想我?可是我想你啊,我不说买炭你能回来这一趟吗?再说现在买炭便宜,一斤里比冬天买便宜好几分钱啊。”
母亲的话让女儿羞愧而又心酸,她在市里的学校上班,正好那段时间她送毕业班,特别忙碌,就没有回来。
原来母亲是想自己了,才大夏天的让给她买炭啊!女儿的眼睛湿了。
不过,夏天买炭母亲想省点钱也是真的,平时她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可是,一车炭也就是节省三十二十的。
女儿知道母亲一个人在家孤单,就把她接到了自己的家里。
有一次,母亲突然发现她放在枕头底下的一个老银子戒指丢了,她就是怀疑女儿给偷了,因为只有女儿来她的房间比较勤。
李老太到处里翻腾了,也没有找到戒指,她指着女儿说:“你偷我的戒指干什么?我就这点值钱的东西,赶紧还给我!”
女儿哭笑不得,自己要这个戒指干什么?关键是不值钱啊,即使值万金自己也不可能偷着拿母亲的东西!
李老太一口咬定就是女儿拿走了,她哄着女儿说:“你把戒指还给我吧,我等着以后卖钱的,卖了钱给自己买点东西吃,生病了买点药,平时经常花你们的钱,我心里过意不去啊!”
母亲的话让女儿一阵心酸,母亲以为这个戒指很值钱,她想卖了减轻儿女的负担。
女儿装着东翻西找的样子,悄悄安排老公去古玩店给买回来了一个差不多的银子戒指。
女儿给母亲道歉说:“娘,我就想拿着戒指戴几天,没想到给你发现了。”
李老太拿着失而复得的戒指,这才安心了。真是老小孩啊!女儿拿母亲一点办法也没有,人老了就像小孩子,只能由着她吧。
后来,女儿家娶了儿媳妇,住房紧张了,就把李老太送回农村老家,几个兄弟姊妹轮流照顾。
李老太有三儿一女,大儿子做生意挣钱不少,二儿子和三儿子在事业单位上班,三儿子还是领导。女儿在学校里当老师。
李老太的老伴儿在她三十来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一辈子守寡,含辛茹苦、ren饥挨饿养大了几个孩子,并且让他们读书,都成了有出息的人。
李老太的四个孩子都非常孝顺,他们知道母亲养大自己特别不容易,四个子女从来没有惹母亲生气的时候。
李老太回到了村里后,开始生活还能自理,后来就卧床了。
大哥制订了伺候母亲的计划,每个人轮两天,轮到谁伺候了,如果实在有事,可以和别人调一下。
四个子女,老大和老二住在县城,老三在离家四百里的另一个城市 ,女儿住在市里,离老家一百来里路。
按说老三和女儿来回跑照顾母亲非常不方便,但是他们俩没有一句怨言,尤其是老三,他是单位领导,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一直坚持按时回来照顾母亲。
除非单位里有特殊情况,他才和别的兄弟调换一下时间。
女儿经常带着课本和学生的作业回来照顾母亲,她利用母亲睡觉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她把课调开了,从来没有给学生耽误一节课,而且成绩还非常好。
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这几年她的头发白了很多!
几年下来,这姐弟四个都是疲惫不堪。他们商量着要不把母亲送去养老院,他们还是轮流去探望,不过要请护工照顾。但是母亲会同意吗?
别看李老太躺在床上,但是她耳聪目明,她听到了儿女们要把自己送去养老院,她一万个不同意。她知道去养老院一个月就得好几千块钱,请护工更贵!
她想都没想,马上就说:“我不去养老院,八抬大轿也不去,你们有那些钱的话还不如给我,我攒起来多好啊。”
儿女们哭笑不得,母亲卧床不起了,竟然还想着攒钱!
老二想了一个办法,就对母亲说:“娘,我们刚刚接到通知,说是咱这里拆房子,拆了咱的房子建个公园,让村民休闲娱乐的,你不去养老院,咱的房子拆了怎么办?”
李老太眨巴眨巴眼说:“真的吗?我怎么觉得你在撒谎!”
有一天,邻居王老太来找李老太拉呱说话,李老太着急地打听拆房子的事,王老太吃惊地说:“你听谁说的拆房子?根本没有影子的事,虽然咱这个地方紧靠大路交通是比较方便,但是根本没有拆房子这回事!”
李老太明白了,这是儿女们哄着自己去养老院啊!这是伺候够了啊!
李老太偷偷地哭了。其实对于去养老院她是不反对的,但是,她就是怕花钱,一个就得支出去好几千块钱那还了得?那等于要了她的命啊。
再说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海水潮来的,儿子们挣钱也不容易!
她只是想着替儿女们省钱,但是就是没想到儿女们确实来回跑照顾母亲太累了!他们都还没有退休,既要干好工作,又得对自己的小家庭负责,还得照顾好母亲,分身乏术啊!
李老太忽然间就想不开了,她觉得既然儿女们想把自己送去养老院,那就说明不想伺候自己了呗,那还不如自己想办法吧!
她开始不吃不喝,她就是紧闭着眼躺在床上,谁让她吃饭喝水也不理!
儿女们着急了,要送她去医院,她说什么也不去,后来她说了一句:“饿si我算了,这样你们也清净了不用来回跑了,更不用花钱送我去养老院了。”
儿女一听这话就明白了,母亲这是不想去养老院啊。
女儿理解母亲的心,她知道母亲一辈子穷怕了,心疼钱,赶紧说:“娘,咱不去养老院花那份钱,咱就在家里养老,我们还是轮流回来伺候你。”
李老太一听女儿这样说,她吃了定心丸,又怕女儿说了不算,她问儿子:“真的不送我去养老院了?”
大儿子声若洪钟地说:“娘,你放心,我们保证再也不提去养老院的事了。”
李老太当即要求吃饭,她一下子吃了四个荷包鸡蛋,喝了一大盒牛奶。
四个子女又继续轮流值班照顾母亲了。
但是,女儿很快就犯愁了,儿媳妇马上就要坐月子了,她得伺候儿媳妇啊,怎么办?
老三的单位里也正在迎接一项检查工作,白天晚上地加班,他已经请大哥二哥替他值了好几次班了,他再也不好意思让他们帮忙了。
怎么办?他们真的遇到了大难题!这就是中年人的不易,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干好工作。
后来,女儿想了一个办法。
李老太的娘家是本村里的,她一个侄媳妇叫张丽芬,五十来岁,丈夫已经去世了,孙子也不用她带,她在家闲着没事。
侄媳妇经常来李老太家里坐坐,有点活她就帮着收拾一下,人很勤快,也很善良。李老太很喜欢这个侄媳妇。
儿女们送回来的好东西,李老太一个人吃不了多少,她就经常送给侄媳妇。
别看李老太节俭的抠门,但是对待娘家人还是不错的,再说那些好吃的也不是自己花钱买的,放久了也不行,还不如送人落个人情。
因此,侄媳妇和李老太一家关系非常好。
女儿先去找张丽芬商量了一下,征求她的意见,每月给她六千块钱,让她照顾母亲,如果她家里有事或者农忙季节,女儿说她和弟弟就替她,让她忙家里的事。
张丽芬说要和儿子、儿媳妇商量一下。儿媳妇一听不用出村就能挣六千块钱,比她在肉联厂上班挣得还多,她一个月才挣三千块钱呢!儿媳妇非常支持婆婆干这份工作。
李老太的女儿又千叮咛万嘱咐张丽芬:“你去俺家后,千万不能让俺娘知道你是花钱雇来的,你得找借口说没地方住了 ,先暂住在俺家里。”
张丽芬很快就收拾了换洗衣服来李老太家上班了,她一口一个姑叫着,陪她说话解闷,李老太心花怒放。
那天正好是大儿子值班,但是快要天黑了也没有见到大儿子,只有侄媳妇在这里陪了她一整天了。
侄媳妇按照提前想好的台词对李老太说:“姑,你儿子今天去外地办事了,谈业务,明天他就回来了。今晚我在这里睡觉陪着你!”
第二天大儿子回来了,他对母亲说这段时间生意特别忙,先让侄媳妇伺候着,等他忙过这段时间他再回来伺候。
母亲不糊涂,她知道儿子的生意做得不小了,离不开他,她就撵着儿子赶紧去忙吧。
轮到二儿子伺候时,他也是说单位里特别忙,经常请假不行,他也先请张丽芬帮忙伺候两天。
李老太也理解儿子的难处,公家人身不由己,经常请假确实不合适。
轮到三儿子和女儿时,他们回来了,但是待了几个小时后,老三就说单位里来了电话,得赶紧回去,有要紧的事。
女儿怕母亲起疑心,就趴在母亲床前说:“娘,领导让我赶紧回去上课了,我不能耽误学生上课啊,更不能误人子弟啊!”
母亲知道女儿教学这个活儿很重要,她从小就教育四个孩子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现在女儿是老师,就得好好教学生。她痛快地让女儿回去了。
李老太觉得反正有侄媳妇陪着,也不用花钱,四个子女还经常回来看望她,跟里不断人就行。
但是,天长日久,李老太还是渐渐起了疑心,她觉得侄媳妇为什么天长日久住在这里?真的不是花钱雇着她吗?
李老太想,如果花钱雇着侄媳妇,她立马就让她走!
她试探着问侄媳妇:“丽芬,你怎么天天不回家住啊?家里的鸡狗鹅鸭不用你操心?”
侄媳妇早就想好了怎么应付她:“姑啊,我一直没有好意思说,俺家里的房子漏雨了,破墙烂屋的,那些日子一场大雨哗哗地漏,我是没有地方住了啊!”
“你放心,谁也没有给我一分钱,我是自愿在这里照顾你的,我不但不能要钱,我还得谢谢你们收留了我,我在这里免费吃住,上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
李老太一听,她深信不疑,她知道侄子家的破房子确实经不住大雨了,看来侄媳妇确实没有地方住了。虽然她有儿子,但是毕竟和年轻人住在一起不方便。
李老太马上大包大揽地说:“侄媳妇,你以后放心地在这里住着吧,谁也不敢撵你走,咱娘俩做伴!”
慢慢地,李老太习惯了侄媳妇的照顾,她离不开侄媳妇了。
张丽芬确实干净利索,她经常给李老太擦洗身体,一天三顿饭做得非常可口。
张丽芬经常给李老太说说村里的事,东家长西家短,李老太听得津津有味。
天气好的时候,张丽芬就把李老太抱到轮椅上,推着她去村子里转悠着,和那些老邻居叙叙旧事。
在她的照顾下,李老太脸色红润,儿女们很放心,但是他们还是经常往回跑,回来給母亲送吃的喝的。
他们很感激张丽芬的倾力付出,自从她来了,四个姐弟才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大儿子专心忙生意,挣钱越来越多,他经常买礼物送给张丽芬,感谢她照顾母亲 的
张丽芬又转手把礼物送给了儿子家,儿媳妇非常高兴,儿媳妇嘱咐她:“妈,你一定要拿出真心伺候俺姑奶奶,他们对你这么好,咱不能辜负了人家。”
不用儿媳妇嘱咐,张丽芬伺候李老太非常用心,她把这个姑当成了母亲照顾,再说自己每月拿他们六千块钱,别的不说,自己得对住这些钱。
有了张丽芬的照顾,儿女们的生活进入了正常轨道,再也不是以前的焦头烂额了。
三儿子在领导岗位上也是干得风生水起,那几年来回开车几百里路照顾母亲,他的身体出现了很多毛病,如果他不用经常来回跑了,身体越来越健康。
但是他还是牵挂母亲,每逢周末,他就和妻子一起回来看母亲,即使每周跑一趟,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跑回来后,就得衣不解带白天晚上照顾母亲。
女儿终于可以安心给学生上课了,有时下午放了学,她就和老公一起开车回来,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很快就到家了。
女儿知道母亲爱吃清炖的老母鸡,她经常在家里把母鸡汤煲好带回来。
女儿给母亲舀上一晚鸡汤,给张丽芬舀上一碗,她们吃得津津有味。李老太高兴得对女儿说:“闺女啊,你好好教学上班挣钱,多给我们买老母鸡吃,我就是喝不够鸡汤。”
“家里有俺侄媳妇照顾着,你放心就行了,你再回来给侄媳妇买件新衣服,她虽然在这里吃住,但是天天伺候我不容易,她不要咱一分钱,但是咱也得表示一下心意,不能忘了她!”
女儿连忙答应着,别说买一件衣服,买十件她也愿意啊!张丽芬确实帮了大忙。
虽然一个月给她六千块钱,但是姐弟四个每个人只需要出一千五就能凑齐了。这一千来块钱放在谁身上都是小事,主要是解决了后顾之忧,既照顾好了母亲,又能让子女安心工作,两全其美的办法!
如今,李老太在张丽芬的照顾下安度晚年,四个子女还是经常回来看她。
回到问题:为什么有的老人总是折腾子女?我觉得折腾子女的老人,多数是因为老人孤单或者缺乏安全感,或者过惯了苦日子过度节俭,他们想折腾一下,借此引起子女的注意。
李老太一生节俭,不舍得花一分钱,她夏天买炭,除了想省钱,主要是想让女儿回来看她。她要把戒指卖了,她不舍得去养老院,侄媳妇照顾她不能要钱,这都是因为她穷怕了。
一般人也许觉得李老太确实能折腾人,不让子女安生。
但是,她的儿女们非常理解母亲的心意,他们知道母亲一生辛苦,不舍得花钱,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这是母亲在折腾!
他们都知道母亲用心良苦,她的种种所谓的别人眼里的折腾,都是在为儿女着想,为他们省钱。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无奈而又伟大的母爱!
孝顺,就得顺着老人,他们不再提送母亲去养老院,他们想出来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花钱雇人伺候母亲,但是不能让母亲知道付钱了。
虽然母亲有人照顾了,但是四个子女还是经常回来探望母亲,孝心可鉴!
慈孝之心,应该人皆有之。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好,还能对谁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因为老人折腾孩子,孩子伺候老人,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
1,各尽所能。几年前,妈妈得了胆管癌,生命开始倒计时。谁来照顾病重的妈妈,还有快90的爸爸?幸亏二哥二嫂从云南回来,二哥虽然瘫痪了,但可以24小时陪伴着妈妈,家里的所有家务活都是二嫂这个瘦弱的女人承担。他们是光出力不出钱;大哥在外地打工,自己儿子都捯不清楚,只能是不出钱不出力;我压力山大,爸爸1000,妈妈1000,二哥3000,那几年,我的打工工资也就5000多;妹妹周末回家,有弄吃有弄喝,洗洗涮涮。和哥哥妹妹怎么计较?
2,遗嘱无效。住院,妈妈留下遗嘱,要死在医院,直接送进殡仪馆。我知道妈妈害怕折腾儿女,甚至担心踏烂了门口的一片菜地。做家里人工作,都同意,可表哥姨弟坚决反对,并扬言,如果不按风俗回家,他们一个人都不参加葬礼。
娘家人惹不得。怎么办呢?让医生去说,老太太,你可能活三个小时,也可能活三天,也可能活三个月,住在医院怎么办?妈妈一听,马上要求出院,连夜就出院。
3,死去活来。妈妈总是死去活来,接到家里电话,总是妈妈不行了。回家见到妈妈我肯定说,妈妈,你还没死?妈妈说,阎王不收。
妈妈发高热,说,儿子,妈妈难受,你抱抱妈妈,好吧,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我抱着妈妈,一会儿妈妈汗如雨下,都是死人的味道;妈妈滴水不进,我帮妈妈做面疙瘩吃,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和一点点面,摘一小把菜。筷子粘点面,轻轻往锅里抖几下,简单一煮就可以了。爸爸做的面疙瘩半个拳头那么大,我做的面疙瘩像米粒这么小,这是天津面疙瘩,骗妈妈吃了好几口;妈妈很少洗澡,我和妹妹决定给妈妈洗一次大澡,一辈子就这么一次。让妈妈在喷嘴下坐定,我和妹妹手忙脚乱。
4,阴阳两隔。我从上海华山医院坚决拒绝手术,从医院几次带妈妈回家,就是准备妈妈死了,可是妈妈生命力顽强,一次一次从鬼门关回来。活了整整三年,创造了晚期癌症的奇迹。最后一次告别我回天津,说,妈妈,你活着,我对你好,你死了,我可能不回家。妈妈说,不行,你得回来送我。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妈妈,不怕儿子花钱了,就是预感到死亡来临,也是对我产生了多大的依赖。
妈妈死了。当着父老乡亲,我用尽力气没有挤出一滴眼泪。可是回天津的路上却大声痛苦,吓到了司机。
没有妈妈再折腾我了。
要说折腾,从妈妈肚子里不肯出来,就开始折腾妈妈。1岁多两个哥哥拿3分钱去买糖吃,我从摇篮里爬出来,又摔在桌子下面的破缸上,脑袋开花,妈妈在医院守了我七天七夜。和小朋友躲猫猫,在草堆里睡觉,偏偏在桥头找到我一个裤带,于是爸爸从和南头摸到河北头,妈妈从河北头哭到河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