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一直都很爱护它,但是我们今天想问的是地球的内部都有些什么?
地球内部非常神秘,犹如炼狱一般,比想象中还可怕,但是没有了这样的环境,恐怕人类生命也到头了!
我们都知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就是最里面的一层,也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还分为外核跟内核
地壳位于最外层,往里面一层是地幔,最中心就是地核,但是地壳的内部经常在变化,所以很容易发生地震,就是因为地壳产生了作用力
我们站在地球的表面,觉得非常的安稳、平静,但是地面以下最深处,却是非常的可怕,简直犹如地狱一般
还有人问地球内部有没有生命?或者说有没有人?那是肯定没有的,因为地球的核心充满了炙热的高温,任何生命体都会被融化
地球内部的温度甚至超越了太阳表面,根据估算,那里的温度达到了5600到6000℃左右,一些火山喷射出来的岩浆,也有700到1200度,不过,根据岩浆的不同构成成分,产生的温度也会有所不同,玄武岩浆的温度能达到1025到1225度左右
关于地球内部
地核位于地球的最中心,温度也是最高的,温度大约在4000到6800℃,地核的半径约为3470公里,质量就占了地球总质量的31.5%,是一个高密度的地方,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不过,体积只占了地球总体积的16.2%
地核主要由镍元素和铁组成,以前我们只知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但是地核还分为内核和外核,分界面大约在5155公里处
根据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越外核,所以估计外核由镍、铁、硅等物质组成,那里近似于液态,还会慢慢的的流动,但是推测内核是固态的,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外核的存在,才会形成磁场
外地核的深度大约为2900公里到5000公里,内地核深5100公里到6371公里,除此之外,在内外核之间,还存在一个4980到5120公里之间的过渡层
地球能被打穿吗?
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根本不可能被打穿,探头到这里都会被融化,而且地核的密度也是很高的,即便是最坚硬的岩石,也会被压得非常松软
我们能够遨游太空,但是想要了解地球的内部,却十分的困难,早在1970年的时候,苏联就开启了钻孔科研项目,但是挖了20年,也只挖到了12263米(地壳厚度约为1.7万米),如今早就停止了这个项目
表面上看已经挖得很深了,但实际上,连地壳也没有挖穿,而且地壳还是地球三大组成部分中最薄的一层,下面还有非常厚的地幔和地核
人类想要挖穿地球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是这样)苏联挖到了12263米,已经是目前的极限了,那这个深度还不到地球半径的0.2%
就算人类的探头足够长,但也耐不住地球内部的高温,高温会使探头不断地变软,也就无法继续下挖了
假如在未来,人类能够研究出一种耐得住地球内部高温的探头,也有能力挖穿地球了,也不能这样做,否则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首先,地球内部是封闭的,那里的环境非常可怕,有炙热滚烫的岩浆,而且体积是无比庞大的,压力特别强,一旦将地球挖穿的话,这些熔岩就会顺着管道喷射而出,比火山爆发还要可怕n倍,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想堵也堵不住,到时候很多灰尘就会遮住太阳,造成地球温度的不断下降,那么,生命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写在最后
地球已经诞生46亿年了,有人会问,为什么地球内部会一直保持高温呢?那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势能转换成了能量,还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也会产生能量
虽然地球内部是滚烫的岩浆无比的可怕,但却被认为是生命的保护神,要是有一天地球内部彻底冷却了,磁场可能就消失了,地球表面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大气层也会烟消云散,因为失去了磁场的保护,那么,地球就不会有生命了
不过我们也不用担心,地核不会一时半会失去能量冷却的,足够保障我们繁衍生息
简单来说,地球内部就是岩石,越往里越是高温高压,甚至是软流层或者液态。具体来说,地球内部分有很多层,这就是常说的圈层结构。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分别通过研究地震波发现了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此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最外层是地壳,薄薄的一层岩石,平均厚度是33公里。地幔是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其厚度约2850公里,是地球的主要部分。地幔之下就是地核,它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地核密度大,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又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
科学家们认为,内核在产生地球磁场的地球动力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地球动力学的电磁转矩导致内核相对于地幔和地壳旋转。2005年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宋晓东等人通过研究穿过地核的地震波,证实内核处于超速旋转状态,其旋转速度要比地球表面构造板块的运动速度快3万倍。
地球的外形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地球赤道直径约为12756千米,极直径约为12712千米,类似一个扁状的球体。赤道周长大约为80152华里,所以有『坐地日行八万里之说』。
地球内部有三个圈层,就像一个鸡蛋一样,也有三个圈层,地壳是鸡蛋皮,地幔是鸡蛋清,地核是鸡蛋黄。但地球的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地壳是地球的表层,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
地壳是山川丘陵、江河湖泊、海洋盆地、天坑洞穴等依托之地,同时也是世间万物赖以生存之所。地壳的厚度极不均匀,大陆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地壳最厚的地方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约65千米;海洋的地壳厚度只有5~10千米,地壳最薄的地方是太平洋底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它的深度可达11034千米。
地壳富集着90多种元素,其含量丰度依次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它们的质量总和约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二分之一,硅占四分之一。硅酸盐类矿物,如长石、橄榄石、角闪石、云母等,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地壳上最古老的岩石有42.亿年,说明地壳的年龄最大可达42.8亿年。海洋形成于35亿年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是蓝藻,由它形成的叠层石有35亿年的历史。
地幔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厚度约2865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
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衰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形成『岩浆』。所以说,在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柔软的可以流动的岩层,地质学上叫『软流层』,它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岩浆房,地球上的岩浆都来源于此。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核位于地幔下面,它的平均厚度约3400千米。
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内地核二层,外地核厚度约2220千米,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内地核是一个直径为1250千米的球心,物质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超过132万个大气压,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地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约为6300℃,核心温度约为6600℃。
在地球自转作用下,呈液态的外地核相对于金属固态的内地核是流动的,这就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磁场是一个球形罩,罩住地球,就像一个铁布衫,套在地球上,使地球上的万物免受太阳粒子,宇宙射线的伤害。没有了它,地球上就不会产生生命,更不会有生命的繁衍生息。
地球内部分四层,由外到内分别为地壳、地幔、外地核、内地核。
首先,地壳在地球的最外层,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就相当于鸡蛋壳。地壳的四大组成元素为氧、硅、铝、铁。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但是海洋地壳较薄,而大陆地壳较厚,大陆地壳又可分为上层的硅铝层和下层的硅镁层。
其次,则是地幔。,幔可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相对较硬。而上地幔下部则是相对比较软的软流圈。而下地幔则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因而也较硬。地幔一直延伸到地下约2900千米处!
再次则是地球外核,地球外核则是由液态的铁、钴、镍组成。而液态的外核主要通过地震波的探测而发现。因为地震波中的横波(S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而根据地震记录图反推的结果,外核恰好没有横波(S波),因此地震学家推测外核是液态的!
最后则是地球的内核,内核由固态的铁组成。这个是由丹麦女科学家莱曼女士发现的。
【原创】对于地球内部是什么呢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地球是太阳系唯一的一个储能储热的星球,地球内部形成的物质,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机的可燃的能量物质,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有机可燃的核能物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
地球是太阳系唯一的一个储能储热的星球,是太阳系无机物向有机物转换和累积的制造基地,是通过地表生物圈持续诞生形成与进化生存的手段,来实现不可燃的无机物质向可燃的有机物质(生物质)转变,从而,能实现地球可燃能量物质的不断积累。目前,地球内部中分为地核圈层和地幔圈层,其形成的物质都是一种有机可燃能量物质的体现,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有机可燃核能物质的体现。
地球内部核能物质的积累,是地球历来生物圈持续形成(约45亿年),不断生产、制造和累积生物质并通过地壳运动的变化所累积形成的表现结果。地球内部地核和地幔圈层之有机可燃的生物质(能量物质),受地壳圈层和水层的双重围封下,具有储能和储热的自然特性,地幔圈层的温度高达5千摄氏度或以上,地核圈层的温度可高达8千摄氏度或以上,地球内部温度的持续提升,就能将来自于地壳层之中的生物质沉积层(即石油层)之生物质,提升为可燃核能物质之物理现象,并在地核圈层中储存起来,从而,达成地球内部有机可燃核能物质的不断积累。
由此可见,地球内部形成的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有机可燃的能量物质。或者还可以说是一种有机可燃的核能物质。
不知这样的回答读者看后是否清晰?!如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关注我。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或发表意见。宇明于东莞市。(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抄袭可耻。欢迎大家转发。)
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根本无法直接取样考证。现在国际上最深的科学钻探井也就两万米深左右,对地球来说,这仅仅钻穿了头皮。但要讲道理的话,不难判断:地核一定由密度最大的镍、铅、锰、金、铁等重金属组成。原因有三:一是能考证的地球近地表,由地幔向地壳,再向大气层,是按密度由高向低分布的;二是地球强大的磁场不可能由轻元素产生;三是火山岩浆喷发序列已证实,越深岩石密度越大,重金属越有可能被带到地表进行富集成矿的可能。所以,地球中心一定全是宝!
地底竟然存在着这样难以置信的东西,地球内部到底有什么?
地球平均半径6400千米,地壳的深度一般在0-33千米,地壳和地球的关系就像蛋壳和鸡蛋,地壳只是地球最外围的薄薄一层,但对于人类来说至今连这个鸡蛋壳都没有突破,目前人类挖掘最深的垂直深度是位于卡塔尔的铝沙欣油田,深度达到了12289米,超过了苏联的科拉超深钻探12262米。
地壳的物质组成是通过地震波和人工钻探的方式了解到的,都是一些固态物质主要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也就是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还包括一些铝铁的硅酸盐物质;海洋的地壳非常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千米,内部有超镁铁质累积和构造化的菱镁矿。总的来说地壳主要是岩石和矿物质。
地幔的厚度平均在33千米到2900千米之间,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它们的物质形态和组成也有很大不同。上地幔主要是固态物质和熔融态物质的混合,科学家通过地震波在这里的传播速度,模拟出了上地幔的物质橄榄岩60%,辉石30%,其它超基性岩10%,熔融物质主要是被高温所融化的硅酸盐。下地幔物质的平均密度为5.1g/cm3,受高温高压的影响,这里的物质组成是一些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亚铁、氧化镁、氧化铝和二氧化硅。
地核的厚度是2900千米到6400千米,分为三个层次,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和。丹麦地震学家英格·莱曼在1936年发现,内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因为该层能够传输剪切横向地震波,因此它必须是实心金属的,并且地球在形成过程中能够沉入底部,一定具备了一定的质量,同时还能够形成地磁场,因此被锁定为铁和镍组成的致密内核。而地核的外部在地震波的反射波中显示传播速度明显变慢,外地核和过渡层有可能是熔融态或液态的物质。
目前,人类已经能到月球上去进行探测,但对地球里面是个什么样子?还了解的很少,就拿石油钻井来说吧,最深的钻井也只能钻到一万米上下,只有地球半径的1/630左右,人们现在还无法对地球一万米以下的地方进行直接观察,只能做一些间接的推测。
火山喷出的熔岩,虽然已经不是处于地下深处时的面貌,但是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东西,更多的材料是依靠对地球物理方面观测研究所得的结果,包括,地磁、地电,地热等,特别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情况的记录,我们可以推测出许多地下深处的情况。
对其他天体的研究,也能帮助我们推测地下的情况,比如对整个地球的化学成分所做的推测,就是参考了对天外来客陨石,进行化学分析得出的结果。
现在人们得到的认识是,在地球里面温度很高,压力也很大,愈往深处,温度愈高,愈往深处,压力越大,物质也越紧密。
根据在许多矿井和钻孔中实测的结果,在地面下十公里以内,得到每深一百米,地温约增加三度的平均数字。虽然各地差别很大,但总的来说,能够证明地球里面愈深愈热。估计在地壳及地幔边缘的岩石层内,增温的情况类似,来自地幔上部的岩浆喷出地面时温度常在一千度以上,证明地幔的温度是很高的,地核内更是这样,因此一般估计地核内的温度最高约5000度。
地球从表面到核心越往深处去,压在单位面积上的物质越多,因而越深压力越大,在地壳下面约有9000个大气压左右,在地幔底部约有136.8万个大气压,到地球的中心,更达到360万个大气压上下。因此,地球内部是一个高温高压的世界,就温度来说,应该是熔融状态,但是,强大的压力使他们大部分仍旧是固体的状态,只是有许多具有一定的塑性,可以缓慢的流动。
由于地震波的横波不能通过地核,因此有人认为地核是液体,经过更细致的研究,认为地核外层是液体,在地球的最中心,还有一个半径是一千公里的固体内核,由于那里的压力非常大,地面上没有这样的环境,我们很难想象那里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样子,曾经有人设想部分原子的壳层已被破坏,物质处于一个超级紧密的状态,但现在还没有得到证实。
组成地壳的物质是岩石,密度较地球内部的物质小,越深密度越大,地核中心达到水的17倍以上,许多人认为,地核主要是铁和镍组成的,但这一切现在都还有待探索证明。
现在还没有可以直接观测地球深部情况的方法,地球里面许多情况对人们来说,还是一个谜,但是在那里温度很高,压力很大,物质很紧密,却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