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氏在三国风光一阵后便再未出现名人?
华夏万家姓,能出一个杰出代表就不得了。
看看24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真正大一统才九大王朝,而开国皇帝的姓都是独一无二。
从相国史来看,从商元圣伊尹丶到周周公,有齐管仲,而李斯丶萧何因韩非子和韩信之死而晚节亏损。
三国诸葛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千古传颂!
诸葛先生追随于落魄皇叔,辅弼于阿斗,执掌于最弱小政权,能与姜维十多次北伐,谋求天下统一,能安境保民,忠义贤慧,自然是列朝楷模,百姓仰慕。
复姓本来就少,历代除了司马丶夏侯有过几人,其余也就一代而已。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也比较简单。我来简单回答一下,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第一,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是,一个家族出现名人,偶然性是比较小的,最关键的还是一种必然性,因为即使像三国时代邓艾这样的平民,也是南阳人,是东汉功臣邓禹的后裔或者旁支。我说的意思是,出现名人主要在于家族家训长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熏陶,像当代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等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氏的后代,其钱氏家训主要就在于让后代要好好读书。
第二,三国时代琅琊郡诸葛氏之所以出名,主要在于先祖诸葛丰做过西汉元帝的司隶校尉,清代福格在《听雨丛谈》卷一中说,司隶校尉相当于明代锦衣卫,负有监察百官和平民的职责。于是,琅琊诸葛氏便成为当地的望族,即使到了东汉末年,诸葛亮的父亲还是当过泰山郡丞,也就是一个省的常务副省长。按照这样发展下去,诸葛氏必将继续成为望族,而望族大姓凭借丰富的钱力物力和人缘,在古代极容易培养出青史留名的人物。可惜,随之发生了黄巾起义,最后又因军阀混战,最终成了三国鼎立,让诸葛氏的继续中兴成了泡影。
第三,就像1912年至1948年的山西军阀阎锡山说的一样,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时,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筐里。在乱世,诸葛氏也展示出了很高的权谋,即“一龙二虎三狗”,也就是《世说新语》中所说的,诸葛兄弟,各在一国,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也就是说,诸葛亮这个卧龙在蜀国,诸葛瑾这个虎在吴国,诸葛诞这个狗(这里没有贬义哈,相反是褒义词,形容诸葛诞也是豪杰)在魏国。这种安排的好处就是,即使将来哪个国家统一了中国,所在国的诸葛氏都会看在同一家族的份上,保护好其他国家的诸葛氏,不会被全灭。
第四,然而,事实上历史的发展却不像这样,最终统一三国的是第四个国家即晋朝的司马氏,这就导致这三个国家的诸葛氏命运都不太好,具体如下:
首先,在诸葛亮去世后,其儿子还小,孙子更小,没有得到培养,蜀国灭亡后,其儿子和大孙子都为国殉国,只有小孙子跟着后主刘禅投降后到了洛阳,其后只做了一个小官。
其次,吴国的诸葛瑾去世后,其儿子、天才少年诸葛恪曾经一度执掌吴国的军政大权,可惜由于树敌太多,最终被杀,甚至被夷灭在吴国的三族,也就是说,诸葛瑾在吴国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不过,由于他的二弟诸葛亮在蜀国最先没有儿子,便将他的一个儿子过继到了蜀国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这个儿子在诸葛亮有了亲生儿子后受到冷落,最终二十多岁时便战死在祁山前线;但是,这个不幸的人却留下了一个儿子,这便是诸葛瑾留下来的唯一血脉,后来也跟着投降的刘禅到了洛阳,也只是当了一个小官。
再次,魏国的诸葛诞因为受了魏国曹操、曹丕、曹睿等人的恩典,所以对新兴的司马氏政权并不感冒,后来便发动了淮南叛乱,最终也被司马氏消灭,其家人也被灭了三族(即父族、母族和妻族),不过,诸葛诞是个好将领,其手下数百人在寿春被俘,坚决不降,更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这些人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不过,诸葛诞在被魏军围困在寿春时,曾派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求救,后来随着吴国的投降而到了洛阳,只是终身不愿出来当官。不过其两个儿子和孙子们却做到了大官,眼看有恢复诸葛氏的名望时,却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和西晋末年中原乱世事件,其后代便再也没有兴起过。
这,或许就是后世诸葛氏并不出名的原因。
在澎湃的历史大潮中,任何人和家族都只是过客而已。
感谢历史迷的好问题。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在三国之后的西晋延续了辉煌。不过,因为中国平均每200/300年就发生剧烈的变革,相当于整个社会的“重新洗牌”,没有一个家族可以一直风光下去的。
诸葛京在西晋延续了诸葛氏的风光
诸葛京,是诸葛瞻的次子。264年,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移居河东,在西晋为官。根据裴松之《三国志注》,诸葛京凭借才能,被任命为郿县(今陕西眉县)令。而晋朝大臣山涛也称赞过诸葛京为郿令时政绩可称,应予拔擢。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他身上似乎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遗风。
这里有一段往事。泰始四年三月(268年),罗宪跟随晋武帝司马炎在华林园参与宴会,晋武帝询问蜀汉大臣的子弟,又问起其中适合任用者,罗宪推荐了常忌、杜轸、寿良、陈寿、高轨、吕雅、许国、费恭、诸葛京、陈裕等。泰始五年(269)春,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诸葛亮在蜀中,竭尽心思和能力,他的儿子诸葛瞻面临危难恪守大义而死,他的孙子诸葛京应该按照才干授予官职。”据《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晋纪一》所载:
己未,诏曰:“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其孙京宜随才署吏。”
能做到一州的刺史,这在当时已经是很稀缺的,更何况受到了司马炎的关照和名臣山涛的赞赏,诸葛京既是名人,也称得上很风光。
剧烈的历史变革下,一直风光是不可能
三国两晋南北朝,如果纵观整个古代历史,如史学家唐长孺所言,是一个“过渡的时期”。如果说秦的大一统和秦末农民战争,将西周分封的旧贵族基本扫出历史舞台,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就把两汉以来的高门权贵基本涤荡干净了。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概括了整个过渡时期的风貌。
李特起义的成果就是成汉政权,主要在四川地区。诸葛京所任的江州就在其内。
诸葛京的后人又如何呢?正史中再无明确记载了。西晋末年,大部分统治区进入了战乱和纷争的状态。江州在哪?就是重庆。西晋末年的蜀地,五胡乱华波及到了那里,甚至还是重灾区。那时,李特就是规模较大的,后来还建立了“成汉”政权,成为“十六国”之一。估计,诸葛京及后人得以保全的概率很低。
南北朝末期,宇文泰的改革,实际已经打破了门第之见。之后隋唐的科举制,更是严重冲击了两汉以来高门权贵对权力的垄断。唐朝末年的牛李党争,加上又经历长时间的动乱,等到宋朝一建立,高门权贵就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宋朝及以后印刷术逐渐改进,印书的规模越来越大。权贵阶层对知识的垄断又被打破了。
宋代印刷术的改良,使得书籍传播更广泛,就有重大历史意义。
在历史周期性的反复折腾和技术革命带来的知识的扩散,某一个家族长时间风光,基本不可能了。别说诸葛氏,就是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各个家族都难以一直风光,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跑位置的重要原因。周而复始的新陈代谢,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中国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始终澎湃!
史书记载诸葛氏的始祖是西汉徐州琅琊郡诸葛丰,其官居司隶校尉。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按照后汉书百官记载西汉时职责掌察举百官,到了东汉增加了属官分别监察军政事。到了东汉末年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随叔叔诸葛玄避乱荆州,哥哥诸葛瑾则避乱江东。诸葛氏还有族人留在徐州,比较有名的是诸葛诞,他是诸葛亮的堂弟。
在三国时,诸葛亮效命蜀汉,诸葛瑾效命东吴,诸葛诞效命曹魏。三堂兄弟都有很大的声望。于是有人称蜀汉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里的狗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赞扬。从这段评价来讲他们的成就,诸葛亮胜于诸葛瑾,诸葛瑾胜于诸葛诞。下面列一下他们的官职
诸葛亮:丞相、开府、益州牧、武乡侯(顾命大臣)
诸葛瑾: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宛陵侯
诸葛诞: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
当时史书称赞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也就是说诸葛这一家在三国都做到顶级官职,天下人都为之感到光荣。其儿子辈成就也是不小,下面列一下。
诸葛瞻(诸葛亮儿子):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武乡侯
诸葛恪(诸葛瑾儿子):大将军、太傅、丞相、阳都侯(顾命大臣)
诸葛融(诸葛瑾儿子):督公安、奋威将军、宛陵侯
诸葛乔:(诸葛瑾儿子,过继给诸葛亮了,早世):驸马都尉
诸葛靓(诸葛诞儿子):大司马(东吴)
在曹魏还有个叫诸葛绪的,官居雍州刺史。灭蜀汉时诸葛绪曾率三万人跟邓艾一起阻击姜维。在三国志中诸葛绪没有传,裴松之注也没有提到他的出身。晋书后妃传的记载诸葛绪有个孙女叫诸葛婉被晋武帝纳为夫人,晋书记载诸葛婉是琅琊阳都人。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都是琅琊阳都人。个人推测诸葛绪跟诸葛亮同宗,都是诸葛丰的后人。诸葛绪的儿子、孙子在晋代都官居刺史、九卿。曹魏还有一个官居谒者仆射诸葛璋,但史书没有关于他的记录。只知道他在公元223年时给诸葛亮写过劝降信。估计他跟诸葛亮是同宗。东吴也有个姓诸葛,叫诸葛直,史书也没讲他的出身。很有可能也是徐州琅琊诸葛氏,因为徐州避乱江东的人很多。孙权曾派他和卫温去找夷洲(台湾)和亶洲,他们去了夷洲就回来了,没有找到亶洲,后来被孙权处死。
晋朝时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后人迁往河东,诸葛京官居江州刺史,诸葛瑾后人不详。诸葛后人的族谱有记录在历朝都有做官,我不知道很了解,所以不谈。曹魏诸葛诞因起兵反司马氏被杀,只有小儿子诸葛靓因送到东吴做人质而存活。东吴灭亡时诸葛靓和丞相张悌一起率军抵抗,在败局已定时。诸葛靓劝张悌跑路:“天下存亡是有定数的,难道是你一个人可以洞察的吗,为何在此等死呢?”张悌回答:“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诸葛恪)所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今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吴亡后诸葛靓躲在姐姐琅琊王妃那里,他姐姐嫁给琅琊王。司马炎跟诸葛靓是发小,于是跑到琅琊王府找他。诸葛靓于是躲厕所里,司马炎追到厕所。后来诸葛靓始终不出仕,那怕坐着也不会面向洛阳而坐。
在东晋时诸葛氏又再兴起,诸葛靓儿子诸葛恢和王导在当时王葛并称。这个王导就是王与马,共天下之中的王,马是晋元帝司马睿的简称。王导曾和诸葛恢论族姓的高低,王导说:“人家都说王、葛,不说葛、王。”意思是说王姓比诸葛姓要强。诸葛恢回答:“不说马驴,而说驴马,难道驴比马强吗?”诸葛恢以此来反驳其论。诸葛恢在东晋官居尚书令,晋成帝遗诏选定的顾命大臣之一。诸葛恢的哥哥在东晋也是官居九卿。
在东晋末年诸葛氏又有一人身居高位,他就是诸葛长明。但是史书没有记载他是谁的后人。史书只是记载他也是出身琅邪阳都。个人推测应该是诸葛恢兄弟的后人,即使不是也是同宗。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诸葛亮、诸葛绪、诸葛瑾的后人迁到南方的记录,只有诸葛诞这一支诸葛恢和诸葛颐迁到南方。诸葛长明在随刘裕征讨桓玄,以功拜辅国将军、宣城内史。征讨桓歆封新淦县公、督淮北诸军事,镇山阳。击败前燕慕容超后,诸葛长明持节、督青扬二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领晋陵太守,镇丹徒。后又任督豫州扬州之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但是诸葛长明骄纵贪侈,多做不法之事,又聚敛珍宝美女、营建府第屋宅,都不知节制,更残暴凶虐,百姓都苦不堪言。诸葛长民想除掉刘裕,反被杀。诸葛长民一家和兄弟都被杀。当时无论是士人还是老百姓都感释怀,更恨他们被诛杀得太迟了。诸葛氏之诛也,士庶咸恨正刑之晚,若释桎梏焉。
琅琊诸葛氏风光了两百多年,即使是王朝也不过如此。南朝之后也有不少诸葛氏居高位,虽然比不上魏晋时代,也算不错了。例如唐代诸葛爽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上句“一代做官九代绝”。
讲的是一代做官,如犯事,祸灭九族,或者享受荣华富贵,后人不思进取,或者重新洗牌,或者受压抑,或者由于“富贵险中求”不在冒险,过平常人的生活等等。
因此,被人形容成“地力拔尽”。
下半句“一家发财,九家贫”,可能由于机缘,或者励经图治,或者其他手段发了财,大多后人无须奋斗,骄奢淫欲,暴殄天物,实属正常,凡事已过,就物及必返。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乐极生悲。有高山就有峡谷,有饱就有饥,有贫就有富……。
人生一碗水,细水长流还是一口闷。
真实机关算尽
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风光无限,被称做龙虎狗的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出仕蜀吴魏,龙虎为亲兄弟,狗为族弟,龙虎在蜀吴举足轻重,狗为魏征东大将军。。。诸葛为山东琅琊世家,其先祖诸葛丰为汉元帝时期的司隶校尉,诸葛家族有良好的家教家风。黄巾起义后,为避战乱,诸葛瑾兄弟姐妹随叔父诸葛玄南下荆州,因诸葛瑾途中分散,独自来到江东,被弘咨引见给孙权。诸葛亮与其弟在隆中隐居,人说诸葛家族三兄弟是一篮鸡蛋分使三筐,总有一个不破,可立于不败之地。其实不然,兄弟三人分仕三国,纯属巧合,诸葛瑾青年时就得到孙权的欣赏和信任,官至大将军、豫州牧,为孙权所重用,但诸葛瑾谨慎有余,能力不足。诸葛亮谦虚好学,满腹经伦,名满荆襄,刘皇叔诚心三请,诸葛亮出山施展才华,辅佐刘皇叔成就霸业,是上苍安排。诸葛诞出生稍晚,山东已被曹操平定,诸葛诞当然只能报效曹魏了。。。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各自为国尽忠尽力,但兄弟有深厚情谊。在诸葛亮四十多年还没有儿子之时,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以保继承,又为自己以防万一,因长子诸葛恪太过聪明,浮夸虚伪,不听教诲,自己身后时也许家族难免不幸。果不其然,孙权见诸葛恪才智非凡,在诸葛瑾去世后,重用诸葛恪,让他参政军机,总领政事,任以顾命。孙权去世后,诸葛恪辅助幼主孙亮,总揽大权,肆意北伐,在大败后杀朝臣树威,丧失人心,在与皇族孙峻争权夺利中惨败,被灭三族。被诸葛瑾不意中言中了,还好有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为其延续一脉。诸葛亮在226年生下儿子诸葛瞻,长大为后主驸马,为蜀国重臣,在魏伐蜀时,与其子诸葛尚为国尽忠,在绵竹战死沙场。诸葛亮一脉由次子诸葛京延续。诸葛诞文武双全,魏明帝不喜他的浮夸,在曹芳时代才得曹爽重用。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后,遍清朝中正直大臣,忠于曹魏正直之士一个个被清理后,诸葛诞于257年在寿春起兵,反对司马师,并送长子诸葛靓入东吴借兵,后因与文钦相互猜忌兵败,诸葛诞被灭三族。。。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诸葛靓在其姐(司马懿的三儿司马伷之妻)的引见下回到洛阳,司马炎不计过去,给予重用,为诸葛诞延续香火。诸葛诞的外孙司马睿在317年建立东晋,诸葛诞虽然失败,即传承了香火,又遗传了皇室血统,是最大的赢家。。。诸葛家族在三国辉煌了几十年,以后的历朝历代没有出现声名远扬的人物,必经诸葛姓氏不是华夏民族众多大姓之一,人口较之为少,但在复姓当中排在并前例,如诸葛、司马、夏侯、欧阳等。诸葛家族中的诸葛亮是中国历史几千年难得的杰出人才,其才、德、智、忠为后世表率,他的《诫子书》对诸葛氏影响深远,使诸葛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长盛不衰。。。
因为有一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这说明了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成不变的。诸葛氏能在三国时期风光一时,说明诸葛氏的气运到达了顶峰,再往后就一点点的衰落了。
这其中有天道气运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比如诸葛氏的后人如果娶了一个愚妻,那就会对后代产生很大的影响,古话怎么说来着,娶妻不慎毁三代。再者,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皇帝的权利大不大?他也左右不了皇朝的走向,何况诸葛氏
盛极必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