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久?
历史上从三国吴大帝孙权定都于此开始,共有六个朝代,在此定都。分别是东吴69年,东晋102年,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明朝初定于此,两世而终。定都南京皆为短命王朝,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地”、“物”、“人”。
一、守南不易,攻北更难的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金陵城也确实是个好地方,北有长江天险,坐拥富庶江南,风水学上也能称之为龙脉之地。可是与传统帝都洛阳、长安相比却相差甚远。洛阳以东是丘陵地区关隘林立,南北均有山体阻隔,虎牢关、轩辕关皆为军事重镇,若遇危险,西进函谷、潼关可退守长安。长安东有洛阳及关口护体,南可退守巴蜀。两都相互呼应,进可攻退可守,排兵布阵、资源调配都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自古被称为东西二京。可是守卫南京城的北面只有一条长江,虽然长江被称为天堑,但是北方军队从华东平原竞直南下到达江边却是非常容易。南京城的江面甚宽,不好横渡,但上游渡口多,战线长,如果被攻破,也可以从西面直逼南京城下。这六个短命王朝,都是除江浙地区之外,其他江南之地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东南是海,西方也是易受攻击之地。所以南京失守,则一战亡国。
二、丰富的物产是助长惰性的温床
这里是江南开发最早的地方,也正是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早早的就形成了鱼米之乡。六朝的统治者们在这里,皇帝扩建都城,臣子置办产业。气候湿润,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作为这么一个宜居之地,日子过的舒坦,你让他们怎么产生重燃战火,返回北方的念头?作为在北方被打败南迁的一个统治者团队来说,享受着荣华富贵,聆听者靡靡之音,百官陶醉于此,风气日下。想起当初的逃亡,今天的日子可谓天伦之乐。
三、最为严重的是统治者落后的政治制度与江河日下的综合实力
这六朝中除了吴国,富有开拓性的建都之外,其他的都是烂透了的政权。西晋灭亡之后,晋人南渡定都建康,士族力量猖狂,文人雅士陶醉其中。朝廷从来就没有能力组织一次像样的北伐。统治阶级内部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将相专权,家臣弑君。士族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百姓则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他们始终未能找到,稳定江山社稷度中兴之道。于是出现皇帝轮流做,明日到谁家的乱局。在西晋暂短的统一之后,这个自从东汉末年已经和北方割裂的南朝时代,成为历史的一个笑话。
这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即便江浙的鱼米之乡,得到了开发,但半壁江山的综合实力,仍然无法和北方相比,经济、税收处于下风,人口数量处于劣势,战马等战略物资短缺,再加上统治者的不思进取,能偏安东南百余年,已经是脱北方战乱的福。当隋文帝杨坚结束北方乱局之后,金陵一战定乾坤,天下一统,中国迎来了盛世王朝时代。
就连后来的大明帝国和民国,在南京定都也没有多少年,以至于后世的人们,把历史串联起来,总结出了一个南京定都短命王朝的概念。其实归根结底最大的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思想。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居安思危,身体力行,天子守边,做出表率。大明王朝才国力日昌。和南京城是否有龙脉没有必然联系。
历史上定都南京的政权有不少,早期的六朝,中间的十国、明朝,以及后期的太平天国、南京国民政府等。这些政权的依次登场不仅让南京成为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让南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之一。
六朝古都——南京
不过仔细研究,定都南京的这些政权,存在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时间最长的无疑是明王朝,一共存在了276年的时间,但是在这276年中,定都南京只有半个世纪而已,1420年,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府(北京),应天府(南京)结束了52年的国都岁月。虽然明朝并没有亡国,但是毕竟首都离开了南京,所以在不少人眼中,依旧是定都不久。
定都南京的大一统王朝——明朝
除了明王朝之外,三国时代的东吴存在了58年,东晋存在了103年,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加在一起才169年的时间,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国存在了35年,南唐存在了39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存在了11年的时间,南京国民政府只维持了22年的统治。
可以看出,定都南京的政权确实存在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如果明朝算是一个特例的话,那就是唯一的例外,如果钻牛角尖认为明朝后期的首都迁往了北方,那么建都南京的政权就全是理论上的短命王朝。
南京中山陵
对于这样的现象,史学界历来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从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解释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而风水学界也常常凑热闹,认为什么城市风水好,适合建立都城,王朝也就长寿,什么城市风水不好,不适合建立都城。
风水之说,笔者不甚了解,南京的风水好不好,已经早已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什么秦始皇坏了金陵的风水,什么诸葛亮骗孙权搞坏了风水,什么自古以来的屠城太多,阴气太重什么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实在是太多了,无法描述太多。
离开虚幻的风水之说,从历史、地理等角度来看建都南京的政权存活时间不长的现象,无非就是偶然与必然两个方面。
东晋——前秦对峙南朝——陈朝
早期的六朝,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应该说更多的是必然。
从经济发展上来说,封建社会早期,北方农业基础相对较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直到三国时代才开始大规模的开发,人口稀少,且以少数民族为主,生产力水平高。若不是“永嘉之乱”之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还不知道南方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进入真正的文明时代。因而,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说,六朝时期,北方虽然社会相对动乱,但是毕竟是经济中心,人口相对充足,南方政权最终无力统一北方,寿命较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从地理的角度来讲,北方多平原,草原也很多,战马饲养基地自然充足,军队的战斗力自然要强悍一点,而南方平原稀少,河流众多,缺少战马的饲养基地,在军事上存在先天的不足。虽说六朝时代南方的水军力量也很强,但是统一天下更多需要马背上的征战,而定都南京的这些政权多多少少只能凭借长江天堑偏安一时,难以有更大的作为。
北宋灭南唐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国与南唐,虽然定都金陵,但是存活时间较短则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
五代十国时期,随着安史之乱之后北方的持续战乱,南方完成了对北方的超越,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扬州成为天下农业最发达,商业最发达,整体上最富裕的地区,南方的户口也在不断增加。不过吴国也好,南唐也罢,统治者都相对昏聩无能,并且没有在实力上超过北方的中原政权,因此最后被统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靖难之役
建文帝被朱棣成功篡位,最后国都迁往北方有很多原因。
建文帝被朱棣赶下了皇位一方面是朱棣的军事才华较高,长期南征北战的他不仅自己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比较厉害,而建文帝想多懦弱的性格让他最后丢了帝位。而朱棣登基之后,迁都北方,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一方面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大本营也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
至于后来的太平天国与南京国民政府,坚持的时间都不长,就纯属偶然了。两者都是拥有好牌,但是自己把牌打烂了的政权。
复原后的天王府
太平天国政权曾经一度占据着整个国家农业最为发达的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区,控制着钱粮赋税的基地。但是由于自身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一步步走向了灭亡,不仅没有建立起所谓的小天堂,反而严重的影响了江南地区与安徽,江西等省的经济发展。当然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并不能给清王朝的脸上贴上半点黄金,清政府虽然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但是也丝毫证明不了晚清政权自身就有多少优越感。
南京国民政府
民国时代的南京国民政府,也一度在形式上统一了国家,也一度在内政外交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和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及内部派系林立的分裂问题,最终走向了灭亡。
总的来说,定都南京的政权虽多,但是存在的时间确实都不是很长,这中间有很多必然的因素,也不乏偶然因素,不管是什么原因,历史已经过去,后人应该做的是吸取这些短命王朝之所以短命的教训,而不是仅仅单纯的用风水之说来解释王朝的兴衰。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南京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当尴尬,除了北面的长江之外,几乎无险可守!过了长江再往北,几乎都是一马平川。直到徐州一带往北,才开始出现低山丘陵地貌!这也是为什么军史上著名的淮海战役会围绕徐州、蚌埠一带展开的一个重要原因。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过了徐州向南、直到长江北岸几乎是一马平川,极便于蒋军的大兵团展开和摩托化步兵作战,也便于蒋军在作战失利后向南逃窜、退守长江以南。只有在徐州、蚌埠一带彻底消灭了蒋军主力,才能避免出现杜聿明在营口、葫芦岛成功组织大兵团撤退的再次发生。
反之,中国古代北方的军事力量南下,只要拿下了徐州一线,饮马长江北岸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当初明成祖朱棣为何会选择绕开济南、徐州而直接兵临南京城下的原因所在。因为过了徐州一带之后,南京除了长江之外,根本无险可守!而长江,对于彼时掌握了航海技术的明朝人而言,早已谈不上是什么“天险”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古代大一统的王朝,鲜有以南京为都者。即便是曾经以南京为都的明王朝,也很快便将都城迁往了北京。其实,在更早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便已经意识到了南京尴尬的地理位置。根据史料记载,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在临终前不久还曾经奉朱元璋之命去西安进行调研,实地勘察西安是否可以作为明王朝的新都城。奈何,朱标从西安回到南京之后不久便英年早逝了,朱元璋的迁都计划也因为要帮着孙子朱允炆“清理荆棘”而被迫暂时搁置。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迁都才再一次被提上日程。但这一次朱棣并没有选择朱元璋曾经属意的西安,而是把明王朝的都城迁到了自己曾经就藩的封地——北平!由此也可见,南京这个地方并不适合建都。那么,为何南京还能成为“十朝古都”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三个字——没得选!中国古代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除了明王朝之外都有一个共同点——要么是偏安王朝、要么是割据政权。中国古代在南京建都的第一个王朝是孙吴!孙吴是什么?要正统没正统、要刘姓没刘姓,三国中彻彻底底的“三无”割据政权!彼时的孙吴政权割据江东,长安、洛阳等等这些中原王朝曾经的旧都城都跟它八竿子打不着!孙权别无选择,只能在苏州、南京、武昌这些地方中选。所以,孙权先选择了苏州,后来又选择了南京,再后来又迁都到了武昌,最后兜兜转转还是把都城给迁回了南京……之后,孙吴的都城一直在南京和武昌之间来回地“搬家”,最终还是在南京让西晋给灭了!
偏安王朝就更加没什么可说的了。从“衣冠南渡”之后建立的东晋到南朝陈,哪个不是偏安王朝?除了刘寄奴还有点男子气概,曾经“金戈铁马如虎”、想要收复中原之外,整个南朝几乎是一水儿的“缩头乌龟”!再往前,东晋的那个“淝水之战”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司马曜在借着“淝水之战”抢回了部分实权之后,便开始沉湎酒色、也当起了“缩头乌龟”!最后还让自己的女人给活活闷死了……
至于南唐,那也能算是王朝?让周世宗郭荣和宋太祖赵匡胤收拾得跟孙子一般俯首称臣……最后,赵匡胤索性直接把李后主变成了自己的阶下之囚!一个三代而亡的割据政权,也配叫王朝?
洪天王咱已经无力去吐槽了……刚刚打下一个永安县城,就迫不及待“称帝”了。进入南京之后,直接撒了欢在女人堆里忙活上了……除了给自己建“皇宫”、就是跟昔日的“好兄弟”杨秀清争权夺利,最终酿成了“天京事变”,直接葬送了太平天国!连南唐都不如,人家南唐好歹还三世而亡,洪天王直接一世而终……幼天王洪天贵福那也能算“皇帝”?您别扯了!
最后一个定都南京的“王朝”倒的确是个“大一统王朝”。不过,“蒋家王朝”最终也还是没能逃过“南京魔咒”,短短二十二年便完蛋了!老蒋之所以选择定都南京,主要还是因为这地方离他的“金主”——江浙财团的大本营比较近,与南京的战略地理因素关系不大。毕竟,进入近代之后热兵器成了主流,提着马刀争夺城池的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南京在中国古代的地理劣势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说到底,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十朝古都”,并不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优越,完全是因为没得选!南京这块地方无险可守,根本不适合定都。中国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绝大多数都是偏安王朝和割据政权,短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久,这个跟南京关系不大,南京实在是一个好地方!
逃跑的皇帝到了南京,就能够活下来,而且还能活得有滋有味,东晋的皇帝在南京可是非常风流快活呀!
黄毛小子孙权,要是没有南京做都城,估计活下来都困难,有了南京居然可以当皇帝,号称东吴大帝,这个皇帝在三国时期可是活得最长久的一个帝王!
可见,南京对得起东吴孙权,南京也对得起东晋的王子王孙!
他们的灭亡,跟南京关系不大,要怪就怪自己不争气,大好河山被别人占去了!
虎踞龙盘,本来就是一个好地方!
得南京者得天下!
朱元璋在南京起家,就开创了大明江山!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明朝的都城是北京,事实上明朝实行“两京制”,南京和北京都是明朝的都城!
可见,南京实在是个好地方!
那些短命的王朝,即使不定都南京,估计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如果东晋不定都南京,而是别的地方,司马氏的东晋估计会更加短命!
幸好有虎踞龙盘的南京来做都城,才延续了一百多年的江山!
为什么定都南京的王朝长不了,其实就是这些王子王孙能力不行!
还是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个王朝的灭亡,主要还是看它是什么人建立的,由明君贤相们治理的王朝!定都在南京就能一统天下!
一群不务正业的人,建立一个小朝廷,自己不行,还赖地方不好,所谓的龙脉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真正的龙脉是人心!
得人心者,龙脉就是“血肉长城”,失人心者,龙脉就是一盘散沙,风一吹,所有的幻想都仅仅是幻梦而已!
来南京的这些个王朝是来避难的,往往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定都南京的王朝,有东吴、东晋,这两个王朝东吴是三国之一,压根不是一个正统的王朝!
东吴和蜀国差不多!他们存在的时间很短,也就四十多年,东晋是晋朝南迁后的一个偏安一隅的王朝!
这么看,定都南京的这些个王朝,大多是旧王朝的延续,本来就半死不活的了,到了南京无非就是苟延残喘罢了!
这些王朝短命,跟南京关系不大!
不是南京这个地方不好,而是来南京的这些个王朝是来避难的,南京实在是很好的地方,即使很差劲的王朝躲在这里,也能够活下来!
事实上,稍微有点出息的帝王在南京经营十来年,就可以一统天下!
总而言之,这些个短命的王朝!之所以存在不久,主要还是它们自身的原因,帝王能力不行,他们的官员们可能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关注!@龚柳辉
这话题有意思,南京算起来和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共同称为有资格的悠久的古都,它是南方唯一一个具有代表性帝王首选之地,可这样选择却使这个地方出现了许多风风雨雨,不堪回首的历史。却后来和北京,西安相差迥异,南京的历史是许多人不想看到的历史,古代倒无所谓,可到近代,一切都变了。太平天国时南京在当时称为天京,洪秀全从广西杀来,在江宁建立起了政权,这对于一向安于现状的清朝自然心里痒痒,始终放不下身边这个沉重包袱,面对内外交困,清朝与太平军爆发长达十多年战争,信基督教的太平军那能是吃软饭的,他们在这里死坑,坑得清军喘不过气,曾国藩看着自己的江北大营被毁,差点想跳河。为了镇压长毛贼,清朝为此付出了更大的牺牲,北面沙俄任意行事,割让了外兴安岭和巴儿喀什湖土地,自己力量不够,卑微的联合西方列强对付太平军,经过几个回合后,清军反转战局,天京沦陷,当朝皇帝洪秀全儿子洪天贵福被俘,处以极刑,一直没出深宫的洪秀全也被鞭尸错骨。天京保卫战可算是最惨烈的一战,纵观天平天国,它简直就是个悲剧,那时的中国已伤亡超过二战的人数,南京这样第一次被写上浓重的一笔。在南京城里还坐落太平天国留下的一些遗迹,天朝宫殿,它那时多么巍峨庞大,却短暂的辉煌后成为废墟。
在其东北还有一座大遗迹,就是明故宫,北京故宫曾经就是仿制它的蓝本而建造的,可惜还是因为太平军到来成为废墟。南京明故宫之所以被后世记着,是因为它也有许许多多的血泪史,明确告诉你,他不再是帝王的居住之地了。最初是明朝,朱元璋孙子朱允炆在位的时候,朱允炆的皇位被叔叔朱棣给夺走了,朱棣以靖难之名,从北京南下攻占了南京,大火烧毁了宫室,朱允炆看到皇爷爷江山毁到自己手上,削藩变成了造反,不得己自杀殉国,这时南京已不再适合朱棣居住了,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他习惯的北方居住,北京从此取代南京成为明朝国都,也为明朝续命了两百年,稳稳的守卫着明朝北方屏障,可到后来的明末,情况不一样了,李自成灭了大明,清军南下,明朝残余在南京建都,成立起了南明,但是没多久,被清军的浪潮卷走,南京又成了悲剧之地。在过三百年,民国时蒋介石迁都南京,南京再度被人们记住,二战时日军蹂躏中国,制造了史无前例的南京大屠杀。
所以说吗,南京只是个王朝大后方而已,它即续写短暂又续写一段悲剧的历史,短暂兴盛后,又短暂消亡,南京历史上大都是帝王们不情愿才迁到这里,因为他们都是被当时时事逼出来的,退居在长江以南,依靠长江天险可以御敌,属于易守难攻之地。最早建都的是三国时,孙权,孙权只偏安一隅,将东吴大本营移到这里,靠长江一线将曹魏拖垮,西晋司马炎最后灭掉东吴,建国不到半个世纪却悄然而去,在随后司马炎子孙们,受胡人和八王之乱危机,国力大衰,又重蹈覆辙迁到南京所谓建康,建立东晋。南北朝就此来开帷幕,南京依次出现宋,齐,梁,陈等短暂而辉煌的时期,它可在南北朝出了不少风头,是抵抗北方五胡的大后方,拯救了汉文化,在当时南京的作用算是首位,在后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它又肩起了重任,五代十国,南唐将国都选在这里,最后还是抵不住宋朝的来袭,著名诗人皇帝李煜成了俘虏,他和赵匡胤续写一段绝代双雄的历史 。金朝入侵,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建康称帝,建立南宋 ,如果不是金兀术南下,赵构就不会放弃南京,而选择临时安居之所,杭州。南京的作用在古代贡献份量是相当大的,它保护了一个又一个汉人王朝,抵御外族入侵,但唯一一个建都王朝例外,那就是明朝太祖朱元璋,它后期我们说了很被动,前期却是主动的,朱元璋也想,南京是江南具有代表性的最佳选地,那时的江南比北方经济文化发达,毕竟离家凤阳比较近,所以迁都于此,包括近代也是如此,现在环绕南京城高大的古城墙,就是朱元璋那时建造的,它绕过玄武湖,弯曲型睡在湖边,有秦淮河哺育,紫金山依傍,他的古城墙要比西安壮观的多,毕竟它是当时的国都。
综以上所说的历史可知,将南京作为都城的王朝大都是短暂的,它不能概括以繁荣强盛,而是以稳定可守自居。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都习惯以风水学论它,原因当时秦始皇东巡路过于此,闻讯有龙气,命人斩掉龙脉。话最归这样说,南京一部分还是靠历史来验证的,他有好的一面,也肯定有不好的一面。
都说南京是“六朝古都”,但实际上定都于南京的大大小小政权远不止六个,这些政权,最长的只有东晋超过一百年,短则只有十三年。南京前有长江天堑,背后有龙虎金山,地理位置优越,向来被认为有帝王之气,可是为什么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比较短命呢?
经笔者罗列了一下,定都于南京的大大小小政权竟多达13个,分别是:东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南吴、南唐、南宋、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这其中,只有东吴、东晋、南朝四朝(宋齐陈梁)和南吴、南唐、太平天国从开国到灭亡都定都于南京,享国最长的是东晋,共计103年,最短的是太平天国,只有13年。所有定都于南京的政权中,南宋只把南京定为行都,都城为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其实只是行在。而明朝,南京作为京师的时间其实也很短,太祖和建文帝皆定都于南京,成祖靖难成功后,很快便将都城迁至燕藩所在北京。中华民国在抗战期间,因南京沦陷,便迁都于重庆。
南京在历史上,真的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城市,屡废屡兴,却屡受当权者喜爱。
(东吴首次定都于南京)
南京,前有长江天堑,背靠龙虎金山,乃南来北往必经之地,且开发又早,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就已经让不少政治野心家青睐。更何况,南京还拥有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从吴大帝孙权葬于南京开始,东晋皇帝、南朝宋齐陈梁四朝的皇帝便多数都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身后安葬之地。真要说中国拥有皇陵最多的城市,南京真的可以排在前列。
南京,绝非浪得虚名,这是一个充满龙气的城市。
从地理上看,南京其实是比较尴尬的,位于南北交汇之地,与长江之界,而成众矢之的,这样特殊的地理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南京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然,现实也确实如此,自南京建城以来,屡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繁华落尽,却还能重生,这就是南京非同寻常之处,细数定都南京的政权,无一不是以汉民族为主体,南京作为南北交汇之重城,其实是最易受到攻击的,当年南朝梁国定都于南京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一个异族狂热分子侯景何以直驱都城,将堂堂一国皇帝(梁武帝)饿死在台城皇宫净居殿。
繁华落尽,南京依然是那个南京,这就是南京的魅力所在。当年东吴的奠基人孙策,仅凭3000之兵便创立江东基业,孙权在南京建石头城,开南京都城之始。从历史上来看,南京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明朝在南京设应天府定为国都,太祖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发号施令誓师北伐,最终平灭残元,实现华夏一统。清末,南方国民政府也是以南京为政治中心誓师北伐,才迫使清室退位,兵不血刃实现从帝制到共和的过渡。东晋、南朝的刘宋、萧梁三次北伐,皆以南京为根本,誓师北上。北宋亡国,康王赵构南下建国,众臣皆议以南京为都城匡复大宋,然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临安,也是迫于舆论压力才将南京定为行都。明亡清兴,200年后,太平天国起义,一路从广西打到江南的洪秀全等人最后选择定都于南京,如此看来,南京实不简单,这座城市,早已经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著名史学家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晋灭吴之战)
南京有优势,也有短板,南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有帝王之气,很适合建都,然而,有时候优势也是劣势,南京的劣势其实也非常明显。
定都于南京的政权多数短命,有其现实原因,那就是,所有定都于南京的政权都不是大统一政权,最早定都于南京的东吴政权,北有曹魏之患,西面是关系时好时坏的蜀汉,当年关羽兵败荆州被杀,刘备举兵15万来伐,若不是陆逊出奇计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刘备在白帝城含恨去世,也不知道东吴结局是如何。再说定都于南京的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都不是统一政权,东晋之时,北方一片混沌,异族执国,对东晋构成了极大威胁。刘宋之时,十六国虽已近尾声,但强大的北魏崛起了,宋之亡,内乱是一,外祸是二。至于南宋,本就是“保境安民”的政权,定都南京,就要直面金朝的威胁,高宗为了避祸才迁都杭州(称行在)。笔者倒是很欣赏太平天国,将都城定于南京,清军设江南江北大营数次围攻南京,太平天国以重兵解围,13年来南京无恙,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而所谓的长江天堑,龙虎金山,在战时并非就是天然的屏障。西晋代魏,灭蜀仅需一年时间,西蜀迢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姜维死守剑阁,挡住了钟会十几万大军,但邓艾偷渡阴平小道却扭转了战局,蜀汉亡国。而西晋灭吴,前后准备的时间长达二十年,东吴纵然有长江天险也无济于事。南京有帝王之气,却并非绝佳的都城所在,没有纵深腹地,仅凭一个长江天险,还不能说是高枕无忧。从历史上看,位于北方的政权多数能实现对南方政权的压制,进而完成统一,北强难弱说明了定都于南京的政权很难实现对北方的反转逆袭。南北朝对峙时,虽有刘裕、桓温、陈庆之的北伐,也曾攻下作为北方政治中心的洛阳,但是在北方政权的强势反击下往往收复失地不久又复沦陷。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权实际上都有统一全国的愿望和行动,只是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北方政权完成了天下统一。
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久?这或许是一个错觉。
只能说,定都南京的王朝,因条件所限,上限有限。
定都南京王朝不长久说
自东吴建都于建业以来,直到民国,南京常作为首都。
立都与南京的王朝、政权,似乎都不长久。
上图截取的是以南京(或者曾以南京)为都城的主要政权国祚(如南明弘光政权这种被”秒灭“的政权就不计入了),确实国祚都不算长。
对此,产生了许多传说。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秦始皇斩断地脉,断了南京龙气。
据说,秦始皇出巡金陵时,陪同方士言:金陵地势险要,气势磅礴,乃龙脉地势,王气极旺,如不断其龙脉,五百年后必有天子出。
于是,秦始皇采取方士之言,断方山龙脉,引秦淮河水贯穿金陵,直通长江,使秦淮河冲尽王气。
其后,秦始皇又断了金陵城北的狮子山、马鞍山的山脉,并改金陵为秣陵,意为饲马草料场。
因此,金陵王气不足,不能长久立国。
对于风水之说,我也不懂,不作评论。
偏见
不过,所谓南京立国的王朝不长命的说法,本身就值得商榷。
对比于同时代的北方王朝,南方王朝不算短命。
三国时期,吴国国祚52年,比以洛阳为都的魏国和以成都为都的蜀国命都要长。
东晋虽偏安一隅,但同时时期北面的前赵、后赵、前秦各朝及若干北方政权都熬不过他。
南朝时,南方历宋齐梁陈,北方则经历了北魏、东西魏、北周齐。北方除了北魏历近150年外,其他政权都不及南朝能活。
五代十国时,南唐则比北方五代任何一代长命。
所以,要说南京立国的政权命短,这是不客观的。
只能说,上限不高。
上限1:南京在古代不能长期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
如前所说,以南京立国的政权,其命并不比同时期北方的对手短。
如果抛去汉唐明清等大一统王朝,南京立国政权的国祚并不短。
所以,制约南京政权国祚上限的第一个因素是:南京难以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长期都城。
朱元璋以南京立国,扫平天下。
可是,50余年后,驻北平的燕王就攻入南京,把大明迁都到北京去了。
这其中,自然有建文与燕王个人因素在,但其根本,还是国家军力配置所决定的。
古代,国防压力主要来自北方。
因此,中原王朝的军事重心就在北方,其必须在长城沿线配置精兵强将。
南京距离长城过远,很难始终把握北方的精兵强将。
虽然以兵力而言,任何一藩皆不能与全国相比。但就战斗力而言,其各地兵又怎么能与久经战阵的北方边兵相提并论呢?
朱元璋这样的人物,自然能遥制诸将,但遇到稍微文弱一些的天子,就压不住场子了。
幸亏朱元璋以自己人为燕王、晋王,守护北方。否则,天下恐怕就早早改姓了!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天子守国门。才可能亲自掌握局势。
因此,即便后来明朝一些皇帝,其才略未必胜过建文,但江山基本上是比较稳固的。
由于始终不能成为大一统王朝,南京立国的政权其容错率一直是不高的。
上限2:内轻外重,容易发生内乱、政权更迭
由于南京很难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长期都城,因此,以南京为都城的政权,多出现在南北对峙,甚至更分裂的局面中。
南方的地形是极为复杂的。几条山脉将南方分割为若干部分。
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方就要分为荆州、扬州,有时还有益州几个部分。
由于各处的军事压力都很大,因此,各处都需要配属都督,指挥当地军队。
这些都督指挥的外军,兵力总数超过中军,甚至于一些比较大的都督,其自己的兵力就足以与中军抗衡。
因此,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连续发生都督与朝廷的征伐,尤其是荆、扬之争,往往影响巨大。
在这些征伐中,天子往往成为军事强人的傀儡,最终被改朝换代。
东晋及宋齐梁,莫不如此。
上限3:南北对峙中,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
及时熬过了内乱,也往往难以逃过北朝发起的统一战争。
南北对峙中,南方所长在水军,北方所长在步骑(尤其是骑兵)。
水军,是技术兵种。当北方稳定下来后,北方打造船只,操练水军,是相对容易的。
马,是生物。没有合适的自然条件,就不可能养殖大批的战马,打造强大的骑兵。
因此,南北对峙,当双方统治者能力、统治基础相当时,主动权在北方之手。
南北朝开启之初,初立的刘宋带着刘裕的遗产,国力胜过北魏,元嘉北伐,一度推进到黄河。
可是,待到秋高马肥,北魏骑兵发起反击时,刘宋根本立不住脚,“元嘉草草”,南北形势瞬间逆转。
而且,宋以前,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南北对峙,一旦北方稳定发展,双方国力会迅速悬殊。
一般来说,当北方理清内部问题(如民族问题、经济问题)后,发展水师,发起统一战争时,南方往往没有抵抗之力。
总的来说,由于古代中原王朝外部压力主要来自北方,因此,南京难以长期成为统一王朝“中军”所在,无法承担起领导国防的重任。即便由南京完成统一战争,南京也难以长期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国都所在。
而在南北对峙中,南方复杂的地形、漫长的防线,南京也难以成为南朝“中军”所在,很难避免“内轻外重”的局面,很难避免持续内乱和政权更迭。
即便南朝理顺了内部事宜,由于在南北对峙中天然处于不利地位,当北方理清内部事务,发展水师、部署统一战争时,南京政权也往往难以抵御。
这些短板,决定了古代南京政权的“上限”。
记得某位作者的书中写过,蒋介石手下的小诸葛白崇禧,曾建议老蒋:"守江必先守淮。"但蒋介石没有釆纳,以致失了南京,短短三十八年的中华民国王朝,就永远在大陆划上了历史的句号,同时凑全了"十朝都会"的南京所谓"短命王朝"的永久历史。
并非小诸葛有三国时老诸葛的神机妙算,而是历史的发展的必然规律。自从东吴主孙权定都南京(那时叫的建康吧),随后又历经东晋、宋、齐、梁、陈丶南宋、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正好十全十美的历史古都,享誉世界。
出名了,就有所谓文史学家来品头论足,居然总结出"短命王朝"的标签,是令人浮想联翩。
一个江山的永久稳固,靠的是综合实力要出类拨萃,尤以"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实力为首选。
南京北面临江,似乎宽阔险阻,其实是弱水三千,不堪一击。稍微动点脑筋渡过稀稀拉拉绵长江面,撕开登岸的口子,南京不沦陷才是怪事!还谈什么江山永固?
南京的优势在人文荟萃,近于江南富庶,有点类似于"乐不思蜀"的刘备儿子刘禅,没有雄才大略的气魄,很难长治永安,只能如履薄冰地听命于北京大都,安心做个无野心的臣子吧!
个人认为,说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是个历史谬论。
尽管你的确能找到定都南京的几个朝代的确国祚很短。
但就此认为定都南京的朝代都短命,这无疑是宿命论的论调,不是研究历史的客观方法。
一、片面的或刻意的证据,自然得出片面的结论
片面的或刻意的证据,自然得出片面的结论,而这个结论恰恰看起来很有道理。这样的事其实很多的。
历史上定都南京的朝代本就屈指可数,研究一番刻意得出它们国祚的确很短,由此得出如题的结论好像很有道理,不容置疑。
但是细细思考,我们就能找到漏洞。
历史上定都西安或洛阳的朝代很多,但是我要是截取其中的一段,也能发现很多定都西安、洛阳的朝代是短命的。
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是大乱世时期,政权分立,朝代更迭是家常便饭,有很多短命的朝代就是在西安或洛阳建都的,这个数量要比那些国祚长的朝代要多,为什么我们忽视这些短命王朝,而单单记得定都南京的那些短命王朝呢?
南京是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恰恰就是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段时期,中国大分裂,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政权都是很短命的,甚至南方政权比北方要还好一点,东晋、宋、齐、梁、陈是前后沿袭关系,而不是并立。
大家都短命,你只说我南京就过分了,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二、定都南京政权国祚短的经济原因
我国的经济重心有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重心都是在北方,政治重心也一向如此。
但是随着汉末人口向南迁徙,南方经济逐渐发展,最终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最终,在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意味着,在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之前,南北抗衡北方时占据优势的,历史也证明这一点,我国的大一统基本上是北方政权兼并南方政权。
但是从南宋开始,南方政权存在的时间就不能用短命来形容了。
南宋都城临安,虽不是南京,但是存在一百多年,算是长久的了。
明朝定都南京,虽后来迁都北京,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基础是在南京立下的。
研究历史的方法很多,但是要科学客观,若是规律则更应当有充足的依据,不是随口说的。
南京的现象是必然,因为他的风水被多次被人为变更了格局,非但是王朝短命,反而还经历过多次屠戮。
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它为什么能够吸引南方的帝王来此建都,而北方的帝王又对它时时提防,甚至千方百计地加以破坏呢?就是因为一样看不见的东西——帝王之气。南京城西有长江天堑,东有钟山屏护,不但风景优美,更是少见的险要之地,所在的位置算得上是虎踞龙盘,象天设都,让任何一个风水师来看都会说这是一个上等的宝地。
正是因为南京有太显眼的王气存在,所以南方的那些政权都想尽办法在这里定都,但是最终没有出现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是短命而终。是因为南京多次被人在风水上破局,导致有大量的王气被锁住,导致能看得见但是始终抓不住。
首先是在战国时期,楚威王在城下埋藏黄金镇压王气,所以南京也一直被叫金陵(埋藏黄金的陵墓)。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看,古南京地处中国的南部属火。人为将古南京的地气属性调整为金,便可以被火克制属性,古南京的地气便会削弱。
最关键的一次改动是在秦朝,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这边是秦淮河。楚威王埋金,影响十分有限,充其量就是个心里安慰。但是秦淮河的出现,导致了整个风水布局被破坏,南京城的王气就此被锁住,谁都看得见但是谁都用不成。并且十里秦淮还被刻意的打造成了烟花之地,造成了更进一步的破坏。
所以在这里建都的,都是被那些普通的风水师给忽悠了,导致很短命,挡不住来自其他方向的进攻。当然也有个别的高手看出了这个布局,其中一个就是明朝的姚广孝。朱棣靖难之后,在南京登基当皇帝,原本想维持旧有制度。但姚广孝建议迁都,所以朱棣才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千里迢迢把都城从南京搬迁到北京,走出了这个困境。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选择首都所在地,南京也在备选名单上。但是开国领袖们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慧眼如炬,第一就把南京给排除在外了。
盘游不若,则形势难凭,空令败亡荐至:
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
孙吴(229-280)52年
东晋(316-420)105年
刘宋(420-479)60年
南齐(479-502)24年
萧梁(502-557)56年
陈(557-589)33年
杨吴(902-937)36年
南唐(937-975)39年
明(1368-1644)276年(其中定都南京年代为1368-1421,53年)
确实短啊……
这是一个伪命题,不是因为首都在南京而偏安的,而是因为偏安,所以首都才在南京。我觉得在古代,南京很适合做大统一王朝的首都。定都南京的这些政权本身就很弱,无奈才定都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