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荷兰传奇画家维米尔英年早逝,画作中的女子安静舒适美好,且有仪式感?
看維米尔的画,你会感觉到画面中的安静、祥和,他的画通常被称为风俗画,画面中往往只有一两个人,一般是做家务的普通妇女,做手工花边,做饭,往容器中倒牛奶,画面恬静、自然,反映市民的寻常生活,温馨而优雅,给观者的感觉总是那样的岁月静好。

有很多世界级的绘画大师都出自荷兰,如我曾经写过的梵高、伦勃朗、还有蒙特里安,当然还有維米尔。十七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代,政治独立,经济繁荣,这也是维米尔的时代。然而,维米尔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画家,有资料的记录很少,他去世时只有四十三岁,研究者只是从一些拍卖资料中寻找到他的踪迹,此外就是一些借款的记录,由此也可见他身前似乎多处于生活拮据状态。

很多大师级的画家都是活着时生活惨淡,而死后才被人发现其价值。维米尔死去二百年,也就是到了十九世纪他在世界画坛的地位才扶摇直上,被认为是荷兰三大绘画大师之一。

维米尔的画是平凡的,却又是诗意的,看维米尔的画,你能感觉到。
资本主义在荷兰空前发展,并使荷兰成为17世纪欧洲最开明的国家,也就在此时,荷兰迎来了其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哈尔斯、伦勃朗以及维米尔被称为荷兰艺术界的“三驾马车”,那么,如何理解荷兰传奇画家维米尔英年早逝,画作中的女子安静舒适美好,且有仪式感?
荷兰传奇画家维米尔,画作中的女子安静舒适美好,且有仪式感
维米尔(1632~1675年)一生只活了43年,但维米尔是荷兰风俗画的领头人物,风俗画是17世纪荷兰相当流行的绘画品种,以描绘荷兰人的日常生活为主旨,维米尔的风俗画虽然数量不多,但他胜在通过对形式的追求创造出诗意的境界以及对光的高超运用,
所以,荷兰传奇画家维米尔,画作中的女子安静舒适美好,且有仪式感,正是因为维米尔将画中女子的生活形态,描绘出诗意的氛围,擅长于运用暖色调修饰画风,画中的人物构图,有非常准确的平衡感,如果维米尔用的是冷色调,那就没有舒适感了,
维米尔笔下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单纯的背景,女性表情温婉、灿烂,可以感受到她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魅力,对于服饰和头饰的色彩刻画,以及肌肤的细腻用色,维米尔的绘画功力难以用话语传达。维米尔的风俗画,蕴藏着精神与物质的教化意义。
维米尔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翰内斯·维米尔(vermeer),是荷兰17世纪中期杰出的风俗画家和代尔夫特风俗画派的代表人物。

他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一个普通家庭,1653年加人画家公会,并短暂地担任过画家公会的主 席。维米尔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通过荷兰世俗生活,表现荷兰人的理想和情感。
维米尔生活在17世纪后半期。这时的荷兰社会安定而又富足,在维米尔的作品中反映出满足 于自己生活小圈子的、自得其乐、舒适安宁的荷兰市民的审美趣味。维米尔所描绘的主题,多 半是女性在室内从事某件家务的动作,不论是厨娘、女仆、画家、模特儿,都有一副悠然自得、十分满足的神态。他刻意描绘充满阳光的室内陈设、环境与人物活动,往往采用平面透 视,使画面产生一定的深度,通常画两个套间,室内的悬挂和摆设,反映出代尔夫特地区富裕 家庭生活的平静、安逸,以及自我满足的精神境界。从这些画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超越肉眼所 见、富于精神性的宁静、满足、专注与生命之美。

维米尔喜欢画忙碌的仆人,像《倒牛奶的女仆》、《拿酒杯的少女》、《穿蓝衣读信的少 女》、《花边女工》,尽管这些画中的人物多是雇维米尔画像而打扮成女仆模样的富家少女, 但是在维米尔创造出来的画面中,她们却是那样大方质朴,丝毫没有做作之气。维米尔虽一生以卖画为生,艰难度日,但他并没有因为金钱而贬低自己的艺术,每一幅作品都流露着他真实的内心。因为维米尔很清楚,他是在为自己画画,甚至在有些时候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创作意图 而不惜得罪画商。在这些画面里,维米尔大胆地使用蓝色与柠檬黄,往往在画面之一角设置一 扇窗户,那照射进房间的轻柔阳光让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自然。

维米尔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变化,光中的色彩,似乎是他沉静内心的思考,窥见了光辉 中的栖居者,然后在画面中表露出来,再穿透每一个观者的心。
在今天看来,维米尔是一个优秀风俗画家,更多时候也是一个阳光下的抒情诗人。我们揭开那细小的笔触,透过绘画的表面,依然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思”。那“思”的轨迹正是画中闪动的光点,在细微处跳动,沉浸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维米尔留下少量画作便匆匆辞世,维米尔在身后两百年里一直藉藉无名,直到19世纪才重新被世界发现。有趣的是,维米尔被再发现,却是缘于他的风景画。
维米尔是一个优秀风俗画家,更多时候也是一个阳光下的抒情诗人。我们揭开那细小的笔触,透过绘画的表面,依然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思”。那“思”的轨迹正是画中闪动的光点,在细微处跳动,沉浸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维米尔画中的光线和明暗效果让我们联想到卡拉瓦乔,虽然卡拉瓦乔已经将宗教主题拉到尘世,但他的画依然是以强烈的宗教理念为核心的,那刺穿画面的神圣光束依然不属于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而在维米尔画中,光线不再是神奇的、充满戏剧性的光,而是纯然的世俗之光。这将我们引向维米尔绘画的一个伟大成就:对世俗状态的描绘和赞美。
《音乐会》
维米尔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变化,光中的色彩,似乎是他沉静内心的思考,窥见了光辉中的栖居者,然后在画面中表露出来,再穿透每一个观者的心。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画作以少女戴着的珍珠耳环作为视角的焦点,是维米尔的重要成就,这张画以黑暗为背景,衬托少女侧身回眸的情貌。与达.芬奇《蒙娜丽莎》齐名的杰作。此画面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亦如《蒙娜丽莎》一样,是一个千古遗谜。
《倒牛奶的女仆》
维米尔的油画取材于市民平凡的日常生活,却赋予它以抒情诗般的意境。画中往往只有一两位妇女,在洁净的室内从事于家务或消遣性活动,柔和的光线自左边的窗口射进,整个房间显得温暖、清新而宁静,如《倒牛奶的女人》。画家偏爱黄、蓝和银灰色调。他的油画幅面较小,但经过严格推敲,精心琢磨。画面效果单纯明快,不仅强调整体感,而且还注意表现多种不同形体所形成的变化和对比,被人们形容为古典的、超越时间限制的和纪念碑式的画面。
构图不很复杂,轮廓较清晰,环境纯朴。将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观者产生不同的怀旧心理。女佣人是个健壮如牛的村妇,她塞起了胸前围裙的一角,正忙着准备早餐。左边墙角有一窗户,表现了一个普通女仆倒牛奶的工作瞬间。画家采用了较低的视点,让人物矗立在朴素的白墙前,阳光从画面左侧的窗棂间温和地泻进厨房内,女仆那单纯的形体就沐浴在这光线里,平静而庄重。黄蓝两色,构成了和谐的色调,构图简洁大方,风格清新。他刻画织物精湛技艺使无数画家叹为观止,对光线与色彩的应用更是这样直入画境。他的作品,往往是在平凡中现出悠远的寓意和深刻的哲理,既通俗朴实,又神秘莫测。
《花边女工》
《花边女工》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以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一个在编织蕾丝的女工那种专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维米尔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以极端、甚至颤抖的感光度来表现光线,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他的作品中特别的光感,实际上是借由一种新的技巧而达成的。这种技巧部分依靠光学实验,但主要是依靠着观察,以及对色彩微妙的渗透反映的直觉。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当特别,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点构成物体轮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显得平静与客观。
《绘画艺术》
这幅画是维米尔向历史致敬的作品,深深表达出他对旧时代的缅怀。画中的他穿着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墙上挂的是古地图,那时荷兰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最重要的是他的模特儿,也就是头上戴着桂冠,一手拿着号角,另一手抱着书本的蓝衣女子,她是希腊神话中掌管历史的女神克莱奥。克莱奥手中的书本很厚重,看似一部著名的历史典籍,而号角则有着画家传扬自己美名的期许。流光从画面左上溢进来,漫过墙上色彩艳丽的纺织品、克莱奥的脸和画家的后衣领,落在那一片黑白相间的方格子地板上(这种地板在维米尔的画作中很常见),优美却不见颜色涂抹的痕迹,可见维米尔的上色技巧已相当出神入化了。
《代尔夫特的风景》
只知道维米尔是个宅男,而且是个超级宅,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生于斯长于斯的德尔夫特,德尔夫特是他取自不尽创作绘画的来源。他的英年早逝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里很是自然。毕竟他的生活很窘迫,所绘作品尺寸都很小,说明经济不宽裕,购买大画布的能力都受到限制。他所绘的作品都是自主性作品,给画商也只能换点小钱,而且没有收到过富商大贾的私人订制。
把艺术从神话和宗教题材的狭窄范围中解脱出来;把艺术的创作范围推向更广阔的现实中去,是十七世纪荷兰画派关注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革新。这个时期荷兰画家大多数都是卓越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关心的是日常生活的描写,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环绕着他们的现实生活和人物活动;美丽多变的大自然风光;安静而舒适的家庭生活。维米尔的艺术作品也跳脱不了这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因此朴素无华的德尔夫特自然风景和人物也就成为他的艺术创作资源。

对于任何英年早逝的人,我都感到不可理解,然而却只能无奈。人各有命,老天不因为某人才华横溢而为其增寿,也不因为某人作恶多端而让他早死。所谓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
在人类历史上,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不少都是一生困苦,维米尔也是如此。有些人把自己的苦难表现出来,有些人却在苦难中表达人世的美好;前者如晚年的伦勃朗,而维米尔属于后者。
维米尔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好像他十分满足于生活的宁静、和美,并不把贫穷放在心上,自己真实的现实生活,并没有改变他波澜不惊的内心世界,他像描绘圣域一般,描绘家乡代尔夫特人们的日常生活。
维米尔一生贫穷,与他子女众多有关,家里吃饭的人多,买不起面包是常有的事。在抵御法国侵略的战争中,劳累过度,四十三岁便因病去世。
仪式感是现当代的一种语境,维米尔画中的人物并没有什么崇高的举止。维米尔表现的是一种生活中的“静美”,他画中的人物都显得很专注,如《倒牛奶的女仆》、《做花边的女工》、《天文学家》等。
维米尔应该是一个内心沉静,不温不火个性的人,有钟表匠般的精细与专注。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十几个孩子在家中吵吵闹闹,而他们的父亲却在用画笔表现宁静!
现代社会喧嚣狂躁,人们为“事业”四处奔命,维米尔的画却像镜子一样,让人惊愕地发现,世间最可贵的,莫过于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