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对上清军屡战屡胜,为何却被拿短矛的祖鲁人重挫?
谢谢邀请。英军被祖鲁人重挫,主要在于祖鲁人在军事策略、士兵斗志上都优于清军,同时也有了近代化火器的战争经验。相反,英军面对祖鲁人时一度轻敌。
清军,是封建社会晚期的军队。祖鲁人,是奴隶社会的部族战士。为何英军面对清军屡战屡胜,却反而被看似更落后的布尔人打败呢?
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整体来看,清朝和祖鲁人都是败给英军。从最终结果来看,清朝经历数十年入侵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而祖鲁人则在几年之间就亡国了,所以清朝实际上是比祖鲁人抗揍的。题主这个“重挫”,主要应该指伊桑德卢瓦纳之战。此战两万祖鲁人进攻数千英军,斩杀其千余人,确实是我大清未曾有过的辉煌战绩。但是,基本上也就这一战了。
祖鲁人之所以给英军重挫,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祖鲁人的高层对于战争的认识和准备远远比清朝充分。
祖鲁人虽然是比较落后的部族联盟,但是这个国家建立之后立刻遭遇了和西方殖民者的血战。早在英祖战争之前40年,祖鲁人就和北上的布尔人进行了血战。尤其在血河之战中,数千祖鲁人遭到数百布尔人车阵和火枪的屠杀。对祖鲁人来说,这是血买的教训。祖鲁的首领们对于白种人的火力强大是有清醒认识的。
在英祖战争爆发前几年,祖鲁人首领开芝瓦约专门用大量钱财购买了不少欧洲的步枪,同时针对性建立了数万精锐部队。当然,绝大部分士兵还是使用传统的冷兵器,但至少他们对于步枪的战法是很熟悉的。
相反,清军在对英军的三次战争中,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完全被打蒙了,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企图直接用骑兵人海战役攻击敌方的火海,第三次八国联军入侵虽然清军自己也有了近代化装备,但敌方整体实力太强,故而没有获得这样的战果。
其次,祖鲁人的斗志比清军基层士兵高。
整个清末,清军的士气一直存在问题。帝国早已没落,士兵只是为了军饷而战,将领上下离心。相反,祖鲁人在遭遇白种人之前,刚刚经历了一场南部非洲历史上最惨烈的黑人列国征战,是血泊中建立起来的国家,可以类比清朝初年的八旗铁骑。基层士兵的勇猛和斗志完全不是清军可以相比的。基层士兵有勇气,不怕死,意味着一些更加灵活激进的战术可以被应用。
其三,祖鲁人的战术策略比清军高,而英军开始则轻敌了。
这里单纯说的是伊桑德卢瓦纳之战。这一战的背景是英军一万多人(其中六成为土著附庸军)分四路入侵祖鲁地区,祖鲁王开芝瓦约首先让开大路,避敌主力,使得英军疲于奔命,求战不得。随后,秘密调集两万精兵埋伏在伊桑德卢瓦纳山区,待一路英军数千人到达时候,趁夜色发动突袭,充分发挥祖鲁军的近战肉搏优势,而使英军的军阵、炮火等都无从发挥,这才取得了大捷。
祖鲁军以二万人在近距离突袭英军数千,兵力优势达到4-5倍,这种有利的兵力和态势对比,是满清一辈子都没能对英军获得的——鸦片战争中大部分战斗双方兵力相当;英军往往是严阵以待,更能充分发挥舰炮优势;二鸦中满清骑兵正面突袭英法联军枪炮齐备的阵势;八国联军入侵中清军调集的新军也与联军兵力基本一个档次。
可以看出,这战除了祖鲁自身的战术对头,也和英军的轻敌分不开。英军挑战大清时,虽然随着历史进展越来越意识到大清的虚弱,但整体而言,还是将清朝作为一个对等的敌手看待的,每一步都非常谨慎。而英祖战争初期的英军很明显没把祖鲁人放在眼里,带着“剿匪”的心态分兵合击,所以吃亏。
事实上,当英军同样重视祖鲁人,祖鲁人无从发挥战术奇谋时,结果和大清没什么两样。
伊桑德卢瓦纳战役使得英军正视祖鲁,增兵到二万,其中英国本土士兵比例大增。7月4日,英军主力逼近祖鲁人核心地区,两军展开决战。此战英军兵力5000(包括1000土著人),拥有12门火炮,祖鲁兵力为2万。祖鲁军奋不顾身向着英军方阵突进,然而这次由于英军没有犯错误,于是重复上演了血河之战。在英军密集的火力下,祖鲁战士不断倒下,最终死伤数千人,全线溃散。不久,祖鲁王国被英国征服。
而这,和清朝的八里桥之战也没什么区别了。
这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英军在两次战争中所采取的策略不同。
第二,道光时期的清军和祖鲁王国的士兵相比缺乏勇气、战斗意志和近战训练。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清政府就范,然后给予英国最惠国贸易特权。这一战是为了贸易特权而战,因此英军并没有深入内地,大部分战役都是围绕在沿海重镇,而且是以战舰的舰炮为主要火力掩护。
在陆战中,英军和清军仍然是在近海区域,因为当时海路的行军速度比陆军快得多,因此当英军从厦门赶到定海时,清军还在疲于奔命。也是这种原因,导致局部的陆战战场上清军的参战人数都是要少于英军的。
而英军征服祖鲁就不一样了。此时英军的目的是彻底占领南非,因此祖鲁人的反抗在英军看来是一种阻碍,就需要全部消灭。所以当英军对祖鲁展开攻势时,必须要深入内陆和祖鲁军进行大规模的会战。一旦变成征服战,那么英军面对的就是全部祖鲁部落的兵力,而不像清军只是各地陆续的小规模调度军队和当地驻军。
而另一个方面就是清军的单兵素质和祖鲁军的一个差距。
从乾隆中后期开始,清军从八旗到绿营因为火枪的大量装备已经对刀枪弓箭等冷兵器的操作非常陌生。八旗士兵在上战场时甚至能使用20磅的练习弓来作战,那个杀伤力和攻击距离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火枪的过度依赖,使得大部分的内地八旗军和绿营军丧失了近战能力,这在当时的英国战报中也有所描述,说当两军火枪对射时,清军尚可以在战壕中英勇的对战。一旦英军发动冲锋,清军便开始溃逃,根本不敢和英军交战。
而祖鲁方面就大大不同了。祖鲁部落无一不是战斗部落,对于战斗的推崇使得祖鲁战士的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劲,因此在短期只要运用合理,可以在和英军的白刃战中占据一定优势。不过这种优势只有在奇袭的环境下才能被发挥出来。因为当时的英军已经有了先进的后装枪、后装炮和加特林机枪,而且此时的火器已经对冷兵器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想单凭冷兵器战胜热兵器,已经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虽然祖鲁军一度突袭了英军但最终损失惨重的还是落后的一方。
首先,19世纪70年代的祖鲁人并不是短矛土著军了。1870年代时,祖鲁军队已经拥有大量枪支了,其中不乏马提尼亨利.步枪,这也是欧洲军事技术扩散导致了土著军事力量的升级。
在整个祖鲁战争,英国其实就输了这么一次,在这次意外中英军损失了1500人,其余时候到祖鲁灭国,英军也才伤亡了200多人。
1879年1月22日的伊散德尔瓦纳之战,英国方面约1600人参战,另外还有2500名亲英国的非洲土著,而祖鲁人是2万人。当时的祖鲁军队有15000支滑膛枪和来福枪,祖鲁人在战斗当中投入了大量枪械。
但是,祖鲁人的运气也就这么一次,到了坎布拉战役,25000名祖鲁士兵袭击了2千英军,结果祖鲁人战死2000人,英军只伤亡29人。在金津德腊弗,英军只死亡2人,负伤52人,就导致1200名祖鲁人阵亡。
在清朝,其实也有一些胜利,尽管数量很少。比如在第2次鸦片战争大沽口战斗,英法联军出乎意料遭到清军炮火交叉射击,结果伤亡450多人,还沉没了4艘军舰。在第1次鸦片战争,英军7000人进攻只有1500八旗军的镇江,英军也出乎意料的损失185人。
在英国军官宝复礼的回忆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第52页写着,在清军刚刚开始围攻天津租界的时候,联军也被吓了一跳,攻击之犀利,导致联军,包括利思科姆上校在内的775名联军阵亡,还不包括负伤的人,如果包括负伤人员,人数则更多。
满清入关的时候可以说“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经过短短两百年贪乐享受,满清八旗已经退化成一群精于提笼架鸟、听听小曲逛逛街的享乐阶层,可能他们几年时间下来都不见得能摸几次刀枪,甚至这些八旗军可能连战场都没上过。抛开武器和战术的代差,这个时候的八旗子弟们可能连上战场的勇气都没有,所以满清能打赢英军那就是真的见鬼了。
这个时候我企图为满清的失败找一个借口,我在想是不是冷兵器部队面对热兵器部队真的是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呢?(可是接下来我要说的内容,满清的失败真的找不到一点借口)
答案其实不然,公元1879年,英国在南非和祖鲁人打了一战,拿着短矛的祖鲁人就给英军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1300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被拿着短矛的祖鲁人给全歼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装备如此精良的英军被一群拿着短矛盾牌的祖鲁人给全歼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做分析。
1)首先是英军采取分兵的方式的错误,整体的兵力国语分散,并且英军在分兵后还把5000人的部队再进行了一次分兵将半数以前的分出去追击敌军,仅仅留下一千多人守卫营地。
2)在营地仅仅剩下一千多人的守卫的前提下,还不组建一个有效的防御网,门户大开。
3)祖鲁人趁虚而入,两万的祖鲁人悄悄包围营地的一千多英军守卫,虽然在装备上英军占了优势,但是祖鲁人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并且近身肉搏来说已经习惯热兵器的英军肯定不是对手。
以三点就是就是英军为何在与满清的战争中屡战屡胜,却被拿短矛的祖鲁人重挫的原因。
虽然祖鲁人的辉煌只有这么一次,在之后的战争中英军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祖鲁人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当时的祖鲁人是完完全全的冷兵器部队,使用的是武器就是矛和盾,为什么在那么大的武器差距下,最终却能重挫英军。而更早之前的满清八旗好歹也有鸟枪、大炮等等的热兵器,却又为什么被英军一打就崩,这值得我们反思。
这个奇迹是首先祖鲁方仅靠长矛盾牌和血肉之躯奇袭了现代化部队的英军取得了首胜(这在后来非洲土著对抗欧洲列强入侵时作为励志的战役),而后作为非正义方的英军最终还是凭借当时最先进的枪支武器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这就是发生在1879年3月29日,在祖鲁战争中,2000多人的英国军队在坎布拉战役中击退25000多人的祖鲁军队。
战役当天,约1500英军主力部队在伊散德尔瓦纳 (Isandlwana)遭祖鲁人突袭,约3000祖鲁战士无声无息地埋伏在附近的一条水沟中,突然袭击,2万祖鲁大部队随后冲入战场,祖鲁武士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打死1300名英军,缴获步枪1000多枝、子弹50万发。(从中可以看出祖鲁战士的冷兵器战力是非常强大的)
而随后便发生了英国方面的奇迹战役《罗克渡口战役》:在英军主力部队1500人被全歼之后,驻守罗克渡口的100多英军散兵游勇,在工兵中尉查德和布隆海德中尉带领下, 在经过10小时的惨烈战斗,击退 4000人 祖鲁军队的进攻,自身11死亡,15人受伤,英军11名获颁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战争最后还是以祖鲁失败而告终,1879年爆发于非洲大陆南端的这场祖鲁战争是发生在蒸汽时代的一次重要的战争,它是一场非正义的、由英国殖民者挑起的旨在掠夺非洲人民的土地、人口以及矿产的不折不扣的侵略战争,它对非洲人民,特别是对祖鲁民族造成深重的民族灾难。
落后便要挨打这是永恒的真理...
听说,是听说啊,英国人团灭的最主要原因是这样的:面对蜂拥而上的祖鲁人,英国人最开始是毫不畏惧的。按照经典的19世纪欧洲步兵战斗队形从容射击,不过很快就不从容了,因为敌人太多,随身携带的子弹打光了。军官们倒是很淡定,因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皇军,哦不对,是皇家陆军的将军们早就从国内运来了大批子弹,飘洋过海时为了防止意外,这些救命的小颗粒被密封在坚固的容器里,外面还很贴心的用铁丝缠了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可怜的小伙子们想尽了办法,却无法打开它,得了,拼刺刀吧,俺们皇军,又错了不好意思,俺们皇家陆军拼刺刀的功夫也不是浪得虚名!等等,刺刀去哪儿了??刚才撬子弹箱的时候都掰断了,于是,彻底崩溃了……后来赶到的援军只看到遍地的尸体,还有数不清的,崭新的,密封完好的子弹……箱。
这跟文明有关系,不管多强大的民族也不会做无准备的入侵先从鸦片培汉奸开始一直准备,不是说我们不够强大而是先轻敌没有做准备设圈套如能用老祖宗留下策略不用三十六计它都不可能深入更别说烧园明园其实输在不够团结汉奸手上,为什么被西方嘲弄成一盘散沙的猪主要再于自身的坠落,爱我中华!
这是战术运用问题。
八旗军善骑,短兵相接的近战冷兵器撕杀。而英军装备的火器善远战,就是说清军当年还没来及杀到英军面前施展自己的特长呢,就让英军的火器歼灭了,这也是武器的代差问题。
而英军与祖鲁人作战时主要是因为轻敌,不停的分兵,造成空档,给祖鲁人以机会。祖鲁人集中了优势兵力施展出自己近战特点优势,使英军作战特长还未发挥出来呢,就已让打败。虽然英军后来反应过来,重新集中了兵力最终打败了祖鲁人,但先期祖鲁人给其造成的重创已经无法挽回。
现在再说清军的八旗军国家军队,战术呆板,只知道两军对阵,以骑射冲杀打败对方的敌人。但随着欧洲国家军队火器的装备,就已经不会给你冷兵器的骑射军队近身的机会了,假如清军象当年二十九军大刀队一样,展开夜战近战袭击英军营地,战局还不一定是什么结果,但是历史不能重演。
这个问题从哪里看都是个好的战例!历来战争打的都是利益!和财富!首先来看看大清时代的中国和英军!英军不用说了军力虽然不强!但是掌握了现代火器!从这一点上来说!英军也不一定能胜!大清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大清人命贵啊!中国人是全世界都是外夷!等同于野蛮人!不愿意拼命!历史上野蛮人对战文明社会都会胜利的!因为野蛮人没什么可失去的!命不值钱!英国当然不是人命不值钱!这只是大清人自己的想法!还有一点就是强盗有目标啊!发财抢劫动力大啊!怎么能不拼命!事实就是他们抢到了!国家和个人都发了大财!还瓜分了土地!这是多大的动力啊!和祖鲁人打仗能得到什么啊?除了不毛之地还有什么!死人不值啊!所以失败很正常!
因为作战方式不一样,清军是正规军,他们的所有作战方式,思路和战法都是大规模的兵阵作战,清军与英军作战的时候是按照自己的作战方式来排兵布阵的,哪里是火枪的对手。祖鲁人是原始部落,他们的作战方式是捕猎式做战,靠的是潜伏待敌接近,这种作战规模通常比较小,是以自己的长处攻击了敌人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