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长平之战赵国45万大军被围赵国有什么破解之法可以挽救国家?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2关键词:国家,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45万大军被围赵国有什么破解之法可以挽救国家?

点赞1、潮州市 网友:救生圈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赵括有一定军事能力,赵国当时有名将乐毅、田单等都没有破秦良策,我们后人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是事后诸葛亮参与参与。

长平之战真正开战5个多月时间,而从秦赵两国为了原韩国上党地区发生冲突断断续续进行了近三年战争,最后赵括及赵军陷进秦国包围圈46天,赵括率敢死队突围被射杀,赵军突围无望,断粮草被迫投降。

白起作为秦军主帅,釆用诈败后撒诱赵军进入包围从而歼灭赵军策略。作为赵国,最好的策略是赵军不要上秦军诱敌之策,不要进入秦军包围圈,不要让秦军分割包围截断退路。

赵军即然被秦军包围,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军就要尽全力突围。或者组成特别精锐部队去到秦军大营搞斩首行动,做到擒贼先擒王,捣毁秦军中枢指挥系统。

赵军被秦军包围,如果突围无望。赵国能否再组织支援部队营救被围困的赵军。赵国能否再组织其他国家搞合纵联合军队直接进攻秦国,釆取“围魏救赵”策略,迫使长平的秦军撒围。

实际上,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但是秦昭襄王并没有采用白起乘胜灭赵计策。后来,秦军兵围邯郸,被魏楚赵联军打败。

点赞2、宜兴市 网友:绿城精英

司马公的数字,你最好去掉一个零才能看。

赵括如果有40万大军,他还用“出锐卒自搏战”吗?很明显,赵括亲自上阵搏杀,就是因为当时赵军所剩无几;

从白起敢于用仅25000人去绝赵军后路、堵截援兵,以5000骑可分割穿插赵军中路看,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总投入人数不会超过8万大军。仅“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就足以说明赵国不可能有40万大军,面对5000人却无能为力;

就其战斗力来看,秦国的士兵远远不是赵国的对手!因为,赵惠文王曾经问过赵奢,阏与之战可不可以打?赵奢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狭路相逢勇者胜)”。结果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所以,赵国的军队战斗力甩秦国不止一条街;

既然赵国的军队比秦国的军队勇猛,为什么会有“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军数次失败(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

这只能说赵国的军队数量处于极度的劣势!!!如果哪怕双方实力不是悬殊之差,就凭廉颇的作战风格,早就出击了,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避战呢。

还有,“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数次突围不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兵力薄弱!!!我就没听说过用四十万大军去攻打二万五千人的围困会不成功。还要主帅亲自上阵?

所以说,“白起或未有杀降,……或杀降数目距四十万人相去甚远”,这句话才是可信的,也是符合逻辑的。根据:

赵国是韩赵魏三国中,国力小于魏国的。她的全国人口总数约150万人,可用于充军的人数规模最多不过20万众。李牧防北部边境常规部队在4.5万人左右;燕国、齐国边境部队大约3万人左右;内卫各地部队占用3万人左右;机动部队只有6万人!因为,晋阳也是重兵驻地,至少有2万余众。见: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这里的盛设兵以待秦,就是指的赵国调到秦赵边境的6万机动部队。

因此,廉颇与“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交战的部队就应该是这支机动部队。

那么秦国参战部队的人数是多少呢?不知道!“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可见,赵国的军队相当勇猛,区区6万人马就能让秦国进行战争动员。

不是说了吗?司马公的数字最好去掉一个零吗。赵括接替廉颇时也带兵2万。这样一来,赵国用在长平之战战场上的军队数量就应该是7、8万人左右。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即使是有被坑杀的人,也不过4.5万人左右。

战争的结果是赵国的机动部队全军覆灭!秦国的参战部队伤亡一半儿。若按照双方的战损数量来对比,长平之战赵国未必就比秦国损失惨重?

尤其是后来,不出两年的邯郸之战,赵国的军事力量似乎没有受到长平之战的影响!……倘若是以赵国的规模再去掉45万年富力强的男丁,还要再发起邯郸保卫战、抵挡燕国的50万大军??哈哈哈……

司马公的数字最好去掉一个零。

点赞3、化州市 网友:碧萧嘹

换将,至于换谁,说不来,换成狄青或岳飞,或者年羹尧,或韩信,或者吾党林彪或粟裕,问题是这些人咋去,路是个问题

点赞4、汉中市 网友:曲水弯弯

简单而一針见血的讲,就是秦国的杀降,使赵国都城人民仇恨满腔,燃起胸中烈火,团结抗敌。你不誓死抗敌,自己性命也没了,史书记录也一样,赵国同仇敌忾,秦国将相生隙。那赵国最好办法是;原赵国的将相之和、王与老臣老将之和,充分利用老将廉颇…。但对方基础上还有秦大将怀念旧相,不受拢合,有私心与闹不和,进而不专心及咒秦王也是一情。不然秦国作法应给以降卒充分治病救伤,邯郸赵王在全体军民守城和抵抗力,必然因此而下降之情况下;说不定也被迫降了。这也是一贯秦国打攻击战中,策略不周反被利用的结果,不摆平内部,进而郑安平领兵和手下将领也心神不定。因此大秦必须首先处理好内部,改变俘虏政策,改变杀降,从而改变影响力。比如摎将军一年就改变了局面,先下赵城二十多座,让赵王等服软,最终秦王替代周王统领了赵国在内的六国。我说双方之因果关系,一切在于秦或者赵内存政治的改变中,实践中只要邯郸对着秦国誓死抗敌,或其原先内部存有矛盾,这种仇怨相加是平和不了的,秦国不好好处理内部结构,凭实力也不行,可见力量来在那里。最后与此凭说;再说说挽救赵国並且一统天下的个人想象中方法,非当年赵国人之想之悔过的,就是;“趁秦国尚没換将,必须以仁制暴,走大众路线,在此基础上方可行可靠"。简单办法就是之后的诸葛亮曾提出用“刘邦之政策",贴近民生及鼓午民众,从而打出新政策大旗,别说十万就是百万民众一样跟随或跟从…,岂能打不出另一番天地?有人说这是你的方法么?别人早实践过了,事后诸葛而已。可我要说,要用连发弓弩或自动机枪更是“马后炮"了,不求实际了,因发明者诸葛亮和马克沁尚未出生,当年只能动用政治及策略加以改变。

点赞5、儋州市 网友:孤独人

长平之战历史上都是无解,此战与其说是赵国军事上的失败,不如说是外交上的失败,治国方面的失败。

我们看看秦赵的各方面对比:先说文官,赵国有蔺相如,秦国有范雎,算是平了,武将方面勉强平了。

再看看变法,商鞅的变法是全方面的,赵国的胡服骑射只是军事的,所以秦国这一点赢了再看士兵,秦国赵国战斗力差不多,但是秦国士兵不怕死大家都知道的,打架都不带头盔,只为了多杀两个人,士气方面完爆,更不用说连胜之后士气如虹。

那个时候,赵国靠胡服骑射,秦国呢靠商鞅变法。不是说赵国没有改革,而是秦国的改革、法制更有能力调动国家力量去赢取战争。这样的背景下,根本不是一个两个廉颇能不能赢的问题。

当时秦已得蜀地,粮食人口,金属都完胜赵国。而且作战地点在赵国,旷日持久的重兵对峙严重占用劳动力,赵国更是举倾国之兵御敌,田地荒芜,哪怕廉颇没有被撤职,对峙下去赵国单凭自己的军事力量抵抗秦国甚至在长平战胜秦国是不现实的。而全力一击又刚不过秦国,要赢很难。

然后看君主赵王,算是一饭桶吧,前面被秦王无脑欺负,还是蔺相如帮他找回的场子,接着就是装备方面,韩国是战国的兵工厂,但是听秦国的,所以,秦国装备又完爆赵国所以赵国基本不可能赢好吧。

再者,为了打赢长平之战,作为一国之主的秦王是礼贤下士三请王翦,举全国之力对付赵国。且为了将戏码演足,诱骗赵括中计,建秦壁,用几万人做诱饵,送给赵括杀。还切断了援军,怂恿魏国与廉颇对峙,恐吓赵王增援,所以说长平之战打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外,长平对峙的时候,赵孝成王找虞卿商量对策,想要和秦国谈判。于是虞卿就提出赵王派使者去魏国、楚国和韩国,并把这个消息传递给秦国,从而让秦王认识到赵、魏、韩和楚要合纵了,这就会给秦国外交压力,在此情形下谈判才能谈得成。

但是赵孝成王不听,还派了一个当时身份较高的公族取悦秦国,希望讲和。再这样的情况下,秦国将这个消息作为新闻点炒作,给山东六国制造假象,那就是赵国要和秦国结盟了,于是乎魏、韩和楚都不可能与赵国合纵了。

不过,长平之战确实有挽救的余地,拐点就在于战争开始初期。廉颇到底是老将,刚开始一眼就看出秦的致命之处,不能持久。当时廉颇的策略是主守,等待秦军自行撤退,说明正面刚没有必胜的把握,退而求其次。野战不利于赵军,但是赵军比秦军拖的起不论怎样,堡垒驻守是最现实的。

历史上上党地区多山,秦国已经占领太岳一侧,中间的丹水谷地无险可守,所以赵国只能凭借太行山的几个主要陉口来守,地利之便在赵国一方。可以看出廉颇的办法是对的,先凭险固守,等待秦军锐气丧失再反攻是明智之举。赵国骑兵应该比秦国强些,可以发挥骑兵优势分一部分骑兵从太原郡穿越临汾谷地在河东地区截断秦军粮道,那样秦军就会军心动摇而退走。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对,秦军怎样都不能前进一步,后来才有使了计谋,赵王脑子发热,换上了赵括。

后期,赵王换廉颇也是无奈之举,主要是赵国当时国内闹饥荒粮草不足,这是战争中的硬伤,而换上赵括的失败在于急于寻找秦军主力正面决战,就算不赢,秦军必伤,然而赵括正中了秦军诱敌出击的想法,面对坚守不出的廉颇秦军是毫无办法的,在这样的一种局势下,要考虑到秦军等等三个弱点:一个是秦军国内兵力少,可学习围魏救赵,先攻函谷,势必要猛,看秦军动向;二是秦军粮草的运输,可派轻骑偷袭粮草,等骚扰方式;三是寻求救援,主要说明点对秦军打击不够大,自身损失也不会少,但是会让秦国几年内无法发起大的战争。

如果赵国没有闹饥荒,廉颇的想法确实可行,但是这一闹饥荒廉颇的想法就有问题了,他认为只要守住了长平上党就算完成任务,只要保证此地不丢就行,然而秦国的目的很明确,占领上党长平之后直逼邯郸。还有就是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部队更善于的是进攻和野战,这点参考赵国大破匈奴还有肥之战差一点全歼秦军就更看出来。赵国的骑兵据史料估计应该是要比秦国略强一些,但是步卒方阵还是比不上秦国。荀子就说过,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而且秦国在占领了巴蜀和汉中这量大粮仓之后的的后勤补给更是比赵国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君不见诸葛武侯仅靠益州就与曹魏争雄数十年。秦军的后勤补给线基本是大路平原,而赵国山路多,这一点也是赵国吃亏的地方。所以说廉颇乃至赵国唯一的可能的一点胜算就是在秦军刚刚到达上党兵锋还未到达长平的时候就集中优势兵力与之对抗。但是他老人与秦国对峙两年秦国已经站稳脚跟,野战壁垒均已修缮完毕,这时候赵国唯一可行的就是继续死扛,然而赵国的国力不允许。所以说赵国从一开始纠错了。

最后,赵国缺乏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意志,总是心存侥幸可以偏安一偶。如果最后用空间换时间耗死秦国放手一搏说不定还有胜算。

办法是这样子的:首先长平对于赵国几乎可以说是门户了,所以,秦国要想攻下赵国,就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攻下长平,但是这时如果利用秦军这个心理,故意丢弃长平,在撤离前把长平变成一座死城(撤离全部百姓,准备油料干柴,留下一万多人守城,重金收买死士,待秦军主力全部进城后夜晚纵火,)待秦军中计后赵军分出几万轻骑兵杀回(前提是有),如果连轻骑兵都没有,那就用15万步兵(不能再多了,再多接下来赵国也得完)杀回,目的不是夺回长平,而是要困住一部分秦军一段时间,这时,将国内得了鼠疫、霍乱(反正大规模传染病的病人,有老鼠更好。不要跟我说找不到,古代就算没有瘟疫,这样的病人也不难找),然后等秦军反应过来后肯定会集中兵力攻击长平,解救残部,这时将这些患了瘟疫的人趁秦军编制正乱时想办法渗入秦军,在秦军中扩散瘟疫。

然后,赵军主力以最快的速度撤退。沿途布下寨子,和少量兵力阻击秦军,以减缓秦军前进速度。然后联合韩国和魏国,兵陈韩国边境,做出攻击函谷关的姿态,此时秦军军中爆发瘟疫,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情况会变得很尴尬。此时如果再用生力军步步为营攻击秦军,就算虎狼之师也不可能胜了吧。

我们读历史都是以成败论英雄,长平之战赵括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从赵括种种战绩已经算得上合格的将领了,虽然其战死了,但是打得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一部,且将其侵占六国土地全部退回,只不过结合当时战争的最终的决策者赵王的优柔寡断,长平之战任何人都打不赢。

长平之战的破解之法 - 谈古论今 - 一起取经 - Powered by Discuz!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