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7关键词: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点赞1、东莞市 网友:长年泪痕

清朝末年,有句著名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不但揭示了大清朝的结局,而且预示了大清朝封疆大吏们的命运。

清朝的总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设置有十一大总督。其中,除了漕运总督,主要负责运输江南八省的米粮至京城;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道之外,其他的九位总督,绝对都是地方的军政一把手,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清朝的九大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

我们下面就分别来介绍这九大总督的末世总督结局。

一、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东三省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所以,清廷对东三省非常重视,专门设置盛京将军一职,主要由旗人担任,负责全权管理东三省的军政事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将军,改由东三省总督管辖。

1911年,曾经担任过盛京将军的赵尔巽,再次回到了东北,成为了最后一位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任职期间,重用张作霖、袁金铠等人,坚决拥护清朝统治,反对共和,并对革命人士进行了残酷镇压。

1912年,民国成立后,赵尔巽虽然表示了赞成共和,还是被解除了职务,被迫隐居青岛。

此后,赵尔巽在袁世凯的拉拢下,出任清史馆馆长一职,负责编撰《清史》。直到1927年,《清史稿》编撰完成,赵尔巽也在同一年去世,享年83岁。

虽然历代正史,都遵循下一代编撰上一代的惯例,但是,编撰《清史稿》的赵尔巽,因为是清朝遗臣,并且对清朝的感情很深,所以,不免会美化清朝呀。

二、直隶总督张镇芳

直隶总督的管辖区域,在京畿重地及其附近,所以,在东三省总督设立之前,直隶总督是各大总督之首,也是最受皇帝重视的总督。

最后一任直隶总督张镇芳,的确有点“惨”。他的前任陈夔龙,因为不愿接受袁世凯的邀请出任民国政要,称病告假。

张镇芳的姐姐嫁给了袁世凯的大哥,两个人因此有了姻亲关系。于是,袁世凯就想到了自己的这位同乡加亲戚,任命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所谓署理,就是暂代的意思,还没有转正。

结果,张镇芳刚刚做了10天直隶总督,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袁世凯赶去了河南,做了河南都督,负责镇压豫西白朗起义,同时取缔革命党。

张镇芳因为办事不利,被袁世凯撤职。之后,张镇芳支持袁世凯称帝,又支持张勋复辟。在复辟失败之后,张镇芳被逮捕入狱。但是,张镇芳人脉甚广。经过多方通融,最后由其养子张伯驹,以他的名义捐了40万元赈灾款后,获准保外就医。他在天津待了3个月后,重获自由。

此后,张镇芳不再涉足政治,而是专心商业,先后担任了北方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董事长。

1933年,张镇芳病逝,年70岁。

三、两江总督张勋

清朝两江总督的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而末代两江总督张勋,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了。

张勋是清朝的死忠,任江南提督之时,奉命镇守江宁,坚决对抗革命军。清政府因此授他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之职。

张勋为了表示忠于清朝,所部全部保留发辫。因此,他被称为“辫帅”,他的军队被称为“辫子军”。

张勋拥护袁世凯称帝,之后,又谋划复辟清室。

1917年7月1日,张勋拥废帝溥仪复辟。12日,被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击败,复辟宣告失败。张勋被通缉,先后逃入了荷兰使馆、天津德租界避难。第二年,张勋被北洋政府特赦。

此后,张勋也投身商业,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据不完全估算,张勋的资产最后达到五六千万元之多。

期间,张勋拒绝了北洋政府的邀请,不再出仕。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终身保留辫子。溥仪得知后,赐谥号“忠武”。

四、两广总督张鸣岐

1910年,张鸣岐在奕劻的支持下,署理两广总督,并在1911年4月授实职。

张鸣岐残酷镇压了同年爆发的广州起义,杀害革命党人四十三人。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震动,张鸣岐不得已宣布广东独立。原本,他被推举为了广东都督,却辞而不就,潜逃日本。

袁世凯时期,张鸣岐回国效力,并支持袁世凯称帝。

护国战争爆发后,张鸣岐隐居上海法租界,之后移居天津租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张鸣岐勾结日本人,成了彻彻底底的汉奸。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鸣岐在民众的声讨咒骂中病死,留下一世骂名。

五、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白旗人,作为一名满人,他身为最后一任闽浙总督,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吧。

松寿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就任闽浙总督之职。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革命党也准备发动起义。当时,有人劝告松寿交出大权,响应起义。但是,松寿坚决不应,表示要反抗到底。

1911年11月8日晚间,起义爆发之后,松寿组织旗兵奋力抵抗,最终被击溃。松寿见大势已去,吞金自杀。

虽然松寿是一名顽固派,但是敢于为了自己的信念而自杀,至少对于清朝而言,他尽忠了。清廷得知松寿战死的消息,赐谥号“忠节”。

六、湖广总督瑞澄

原本,湖广总督在瑞澄去职之后,清廷就任命了诸如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就任。但是,这些人全部未到任,瑞澄就光荣的成为了末代湖广总督。

瑞澄是满洲正黄旗人,著名的博尔济吉特氏后人,大学士琦善之孙。

瑞澄为官之后,治理地方,整饬军纪,皆有成就,并且主张君主立宪,属于相对开明的改良派。不过,因为出身问题,他坚决抵制革命党。

1910年,瑞澄升任湖广总督之职。第二年,他得到了一本由汉口俄租界巡捕查获的革命党名册。瑞澄不听时任湖北布政司陈树屏的劝告,执意按册抓人,获三十二人,杀三人,导致第二天爆发了武昌起义。

瑞澄弃城而逃,被清廷革职。后因惧怕被治罪,逃往日本。1912年,清帝退位后,他返回上海,并在1915年病逝。

七、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同瑞澄一样,也是满洲正黄旗人,为末代陕甘总督。

1909年,长庚调任陕甘总督。三年后,武昌起义爆发,西安等地也开始响应。

长庚当时联合伊犁将军志锐,陕西巡抚升允谋划迎溥仪西迁,占领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谋求发展。

原本,升允率军反攻,连下十余城,可是清帝却宣布退位了。长庚等人只得服从旨意,交出了印信。之后,长庚回到北京,拒绝了袁世凯让其出任北洋将军的邀请,赋闲在家。

1914年,长庚病逝,旧清廷赠其谥号“恭厚”,北洋政府也派人吊唁。

八、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汉军正蓝旗人,1911年获任四川总督之职。

当时,湖广、四川地区,正在轰轰烈烈的闹保路运动,反对清廷将铁路国有化。而四川尤甚,一度发生了冲击总督府事件。赵尔丰下令镇压,酿成了血案。

赵尔丰此举招致了更多的反对和围攻,川军不愿继续受命镇压,清廷只得调湖北新军入川平乱。这也导致了武昌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赵尔丰因平叛不利,被免去了四川总督一职,留任边务。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独立,赵尔丰交出了政权。后来发生兵变,赵尔丰一度重新掌权,后被进攻总督府的士兵擒获斩首。

赵尔丰就任四川总督数月,就不明不白的死于兵乱,看来此人的统兵能力的确很差。

原本在赵尔丰之后,清廷先后派了岑春煊和端方接任四川总督之职,而岑春煊未到任,端方则在赴任的途中被杀,实际也未到任。赵尔丰就光荣的成了末代四川总督。

九、云贵总督李经羲

这位末代云贵总督李经羲也出身名门,是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之子。

1909年,李经羲升任云贵总督。应该是受到李鸿章办洋务的影响,李经羲的思想很进步。他在云南兴办实业,启用蔡锷、唐继尧等留日学生,创办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同时,主张清朝实行宪政。

李经羲对改革抱有希望,所以,对于镇压革命党就很不积极。正因为此,当革命党在昆明发动起义时,李经羲轻松被俘。这……识时务者为俊杰么,该打酱油的时候,就要打酱油么。

后来,在蔡锷的指示下,李经羲获释,逃往了上海。

北洋政府成立之后,李经羲一直为北洋政府出谋划策,先后在袁世凯和段祺瑞政府任职。段祺瑞被罢免国务总理之职后,李经羲甚至一度出任总理之职。之后,因为张勋复辟,李经羲内阁迅速解体。

此后,李经羲经天津,再次逃到了上海。

1925年,李经羲在上海病逝。

清朝末代总督的大结局

清末九大末代总督中,闽浙总督松寿战败自杀,也算为清朝尽忠了;四川总督赵尔丰兵变被杀,死于能力不足吧,其功过自有人评说;只有两广总督张鸣岐,做了汉奸,在讨伐声中病亡,得了一世骂名。

其余的六人,不管如何折腾,是也罢,非也罢,都是内部之争。在失败之后,都保持了低调,也都得了善终。

所以,还是那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为了自己的理想,抗争过了,发现已经过时了,那就不如顺应形势吧。而末代总督们,最终都要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点赞2、滁州市 网友:眼泪成诗

九大总督,两位追求复辟梦想,一位为大清殉葬,一位被革命党杀害,一位成为民国军阀,一位成为汉奸,剩下的三位基本上等于归隐。

清朝初期,总督的数量并不固定,乾隆以后形成定制,全国共有八位总督,光绪年间,又增加了一位,东三省总督,管理东北三省事物。所以清朝灭亡时,一共有九位总督。

清朝的九大总督按道理都是总督,但是其排名也是有先后的,直隶总督基本上可以排名第一,但是东三省总督在清末出现后,两者不相上下。

然后是付税重地两江地区的两江总督,再往后是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那么辛亥革命时,各省的总督是如何应对的呢?清朝灭亡后,九位总督的结局如何?

1、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半归隐)

东三省总督设立的时间比较晚,原因就是清朝一开始对于东北老家的管理和关内不一样。关内大部分都是行省制度,地方上设立总督和巡抚为封疆大吏,并且重要的地方有八旗军驻防,但是八旗不管民政。

清朝初期,满人认为东北是自己的龙兴之地,所以对东三省实行封禁的政策,禁止汉人出关移民,这样关外为皇家禁地,自成体系。其实就是由八旗驻防将军和州县民政系统分开治理,只是八旗州县民政系统从属于八旗驻防系统。

清朝末期,禁止移民的政策废驰,州县系统增多,慢慢的东三省偏向于行省制度。同时由于当时沙皇俄国对东北虎视眈眈,清政府认为在东北设立总督,改为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东北的统治。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八日(1907年4月20日),清朝正式改东北三省为行省制度,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随时分驻三省行台,增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巡抚。第一任总督是徐世昌。

东三省总督的权力是很大的,在东北三省巡抚直接就是总督的次官,重要的事情必须汇报总督,巡抚不能直接上奏。并且三省的堂印,只要总督在本省,一律由总督掌握。关内总督和巡抚都是相互制约,但是在东北,总督就是最后说了算的人。

不过东北三省总督存在的时间太短了,只有三位,最后一位是赵尔巽。我们看一下他的结局如何?

赵尔巽,他是汉军正蓝旗人,1844出生在铁岭的一个官宦家庭。所以赵尔巽少年时就醉心于功名,1867年中举,1874年中进士,可以说也很顺利。他和大多数为官者差不多,先从翰林院任职,后来又任分道的监察御史。

1886年,赵尔巽开始外放地方任职,从知府干起,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高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月,赵尔巽由山西巡抚调任湖南巡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赵尔巽任盛京将军,相当于后来的东三省总督地位。在东北为官两年后,赵尔巽转到四川任职总督。

宣统二年(1911年),赵尔巽回到东北任东三省总督,位高权重。可是没多久,就爆发了武昌起义,革命的大火全国蔓延。当时东北的革命者也想要约定时间起义,赵尔巽以“保境安民”为名调集大军准备镇压,革命被迫转入地下。

后来形式对清政府不利,虽然赵尔巽明面上赞成共和,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成为革命者的公敌。所以民国成立后,赵尔巽就被解除职务,回青岛隐居。

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想拉拢赵尔巽出山,赵尔巽以“不当贰臣”拒绝。但是后来,赵尔巽表示只要袁世凯给自己的弟弟赵尔丰“昭雪罪名”,他就出山。袁世凯真的照做了,赵尔巽出来为袁世凯做事,纂修清史。

民国十六年(1927年),赵尔巽花费大量心血的《清史稿》终于完成。同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病逝。第二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

赵尔巽属于忠于清朝的那种官员,但是他又比较倾向于新政改革,应该属于维新派,做了很多进步的事情,从骨子里还是忠于清朝的顽固派。

赵尔巽和张作霖关系很好,据说张作霖谁都不怕,但是只听赵尔巽的。赵尔巽刚当上东三省总督时,就用计招降了张作霖,张作霖很感激赵尔巽能给自己的仕途带来利益,拜赵尔巽为义父。

武昌起义后,赵尔巽重用的也是张作霖,虽然后来赵尔巽回到青岛隐居,但是张作霖一直不忘记赵尔巽的恩情,修《清史稿》时,钱不够,张作霖还出了一笔钱帮助赵尔巽。

2、直隶总督———张镇芳(积极复辟)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首任总督为苗澄。

直隶总督在总督里面最有权势,东三省没有总督之前,直隶总督位列总督之首,清末时期还兼任北洋大臣,权力更大。

最后一任直隶总督是张镇芳,他袁世凯兄嫂之弟,当了十天的直隶总督清朝就灭亡了。

张镇芳也是走的科举之路,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镇芳以乡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举人。1892年,举进士,时年二十九岁,随后在户部干了八年的京官。

八国联军侵华后,袁世凯慢慢的开始崭露头角,李鸿章死后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样张镇芳也是步步高升。

清朝灭亡前张镇芳担任直隶总督,十天后,清朝灭亡,可以说他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直隶总督。而在位时间最长的要数李鸿章。

民国时期,袁世凯任命张镇芳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后来因为杀害了对共和有功的朱丹陛,袁世凯以“剿匪无方乱杀青年”之名将张镇芳撤职。

1917年,张勋复辟时,张镇芳积极参加,复辟失败后,张镇芳以内乱罪被捕,判处无期徒刑。

后来在儿子张伯驹积极营救下,张镇芳出狱。

1920年任北方银行董事长.。

1928年弃政从商,任盐业银行董事长。

1933年病卒,时年70岁,葬天津东南郊吴窑村。

3、两江总督———张勋(积极复辟)

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两江总督管理的地方是国家最富庶的地方,所以两江总督的地位也很高,还兼任南洋大臣。

最后一位总督是张勋,提起张勋大家都能想起那个有“辫子军”之称的辫帅。

张勋是武将出身,在长沙当兵,随清军进入广西参加过中法战争,当过参将。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隶属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营长),行营中军(督练处总务长)。

后随袁到山东镇压义和团。1899年升至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御前护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

1909年(宣统元年)溥仪即位后,历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武昌起义时,张勋被任命为两江总督,积极镇压革命军,后来虽然民国成立,但是张勋一直有个复辟的梦想,他不让部下剪掉辫子,因此被称为辫子军。

1917年,张勋趁着段祺瑞和黎元洪之争,帅辫子军北上,扶植溥仪复辟。没过几天,被段祺瑞打败,复辟闹剧结束。1923年9月12日,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

4、闽浙总督———松寿(忠于大清,吞金自杀)

闽浙总督统管福建、浙江、台湾三省军民政务,末代总督为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白旗人,也是一步步的从按察使、布政使,再到巡抚,最后升到了总督。只可惜他上任闽浙总督时,清朝已经走到了末路。

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的新军也发动了起义,1911年11月8日,福建谘议局议员劝告闽浙总督松寿交出政权,但是松寿顽固不化,组织旗兵拼死抵抗,最后吞金自杀,可以说松寿是九位总督中最忠于大清的。

5、湖广总督——段祺瑞(民国皖系军阀)

湖广总督是负责管理湖南和湖北两省的总督,末代总督为段祺瑞。

段祺瑞,北洋军阀主要人物,民国时期的政治家,被称为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之虎。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长,一任国家元首。

段祺瑞早年考入李鸿章创立的北洋武备学堂,分到了炮兵科,学习成绩优异,深受李鸿章的器重。后来又派到德国留学,回国后被袁世凯相中,训练北洋新军,在这以后,袁世凯一步步的重用提拔段祺瑞,使其成为了袁世凯的左膀右臂。

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段祺瑞在国外留过学,他深知必须改革建立共和制才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一造共和。

袁世凯称帝时,段祺瑞极力的反对帝制,二造共和。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这是三造共和。

段祺瑞当政时,想用武力统一中国,可是与后来继任总统的冯国璋意见不统一,虽然两人原来都是袁世凯手下的北洋军,但是袁世凯死后,二人已经分裂为皖系和直系。

1920年,皖系直皖战争中失败,段祺瑞下野,虽然后来段祺瑞又被推举为“临时执政”,但他已不是作为皖系首领执政,而只是各派军阀争夺权力的缓冲人物。

1926年年4月9日被冯玉祥、鹿钟麟驱逐下台,从此段祺瑞在也没有涉足政坛,在天津隐居时,拒绝日本人的拉拢,有很强的操守。后来离开天津到上海,逃离日本人的势力范围。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2日在医院病逝,终年七十二岁。

有人说段祺瑞三造共和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是我觉得段祺瑞还是有爱国之心的,从他拒绝日本人拉拢就可以看出。段祺瑞本人不嫖不赌,不受贿,就连张作霖送给段祺瑞一些东北土特产,段都不要。晚年段祺瑞生活拮据,还要靠蒋介石来救济,不得不佩服段祺瑞的操守确实可以。

6、两广总督———张鸣岐(投机取巧小人,汉奸)

两广总督负责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末代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山东省无棣县段家村人,1875年出生,1894年考取举人,1898年得到了广东布政使岑春煊的赏识。后来岑春煊署理两广总督,张鸣岐也步步高升,1907年任广西巡抚,1910年因贿赂庆亲王奕劻而得署理两广总督。

张鸣岐这个人仇视革命,曾经镇压过广州黄花岗起义,杀害革命党人林觉民。武昌起义爆发后,广州也是响应了起义,张鸣岐还被大家推举为都督,可是他害怕革命党人清算他的罪行,吓得逃到日本。袁世凯执政后,张鸣岐回来当过民国的官员,支持袁世凯复辟称帝。抗日战争时期,做了“汉奸”,1945年在人民的讨伐声中去世。

纵观张鸣岐的一生,就是一直在投机,想当年投在岑春煊门下,张鸣岐步步高升。后来岑春煊失势,张鸣岐又投到了奕劻门下,还用重金贿赂奕劻,得到了两广总督的高位。

清朝灭亡后,张鸣岐逃走,回国后,又投靠了袁世凯,到最后又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汉奸。张鸣岐充分展现了“有奶便是娘”的人生信条,1945,张鸣岐终于在人民的一片骂声中去世,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7、陕甘总督——长庚(归隐)

陕甘总督负责总管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的军民政务,末代总督为长庚。

长庚,满洲正黄旗人,当过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宣统元年,长庚迁任陕甘总督。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西安也爆发了起义。

前陕甘总督升允奉命督办军务,和长庚一起镇压。逊清帝退位后,长庚心灰意冷,把总督印交给布政使赵惟熙离去,1914年去世。

8、四川总督——赵尔丰(被杀)

四川总督主要负责四川一省的军民政务,最早的时候,四川只有巡抚,后来四川还归过陕甘总督管辖,乾隆皇帝时期,四川设立总督专门管理四川事务。

末代总督为赵尔丰,赵尔丰是盛京将军赵尔巽之弟,早年当过知县,受到山西巡抚锡良的赏识,锡良调任四川总督之后,他也跟着去了。

赵尔丰平叛过西藏巴塘叛乱,因为杀人过多被称为“赵屠夫”,但是赵尔丰很关心百姓的生计,在川藏地区推行了很多好的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911年赵尔丰接替哥哥赵尔巽出任四川总督,当时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一开始赵尔丰还同情保路运动的人们,一面开导民众,一面电恳内阁“筹商转圜之策”,后又参劾盛宣怀,请求朝廷查处盛宣怀。

但是朝廷没有同意赵尔丰的意见,反而让他镇压民众,赵尔丰没有办法,只有镇压,可是川军都不愿意镇压。朝廷只有派湖北新军平叛,最后导致武昌兵力空虚,发生了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四川也成立了军政府,赵尔丰被新军尹昌衡诱骗,主动交出军权后被抓捕处决。

9、云贵总督———李经羲(半归隐)

云贵总督负责总管云南、贵州两省的军民政务。末代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巡抚、云南巡抚。1909年2月,升任云贵总督。李经羲这个人比较开明,他当年曾兼任云南讲武堂的总办,立主要办讲武堂。

朱德当年从四川去报考云南讲武堂,因为路途遥远,过了报名时间,门卫不让进,朱德与门卫争论。李经羲正好从门口过,他知道后,感觉朱德步行从这么远的地方来报考,是个有毅力和大作为的人,所以李经羲决定直接录取,朱德后来多次跟人提起过此事。

革命爆发后,李经羲知道清廷气数已尽,也没有太大的反抗,并且之前李经羲对于革命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蔡锷并没有为难他,礼送出境。

清朝灭亡后,当时的清末高官,有的心系前朝,努力为复辟而奔走,像刘廷琛、于式枚、劳乃宣等人。

当然也有人像徐世昌、赵尔巺、柯劭忞等人,他们属于“顺应潮流”,继续为袁世凯效力。

毫无疑问,李经羲属于后者,他应招出任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但是他并不完全忠于袁世凯。

1917年,李经羲接受总统黎元洪之邀,出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但是随后发生张勋复辟,所以任职一周就去职了,后人把他称为“短命总理。

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终年65岁。

李经羲还是属于比较开明的,当年蔡锷身处困难时,李经羲还资助他500块银元,还将人家揭发蔡锷反朝廷的密信拿给他看,劝其小心谨慎从事。

武昌起义时,蔡锷劝他一起革命,但是他以世代受清朝厚恩没有同意。不过正当云南蒙自总兵与革命军对战时,革命党人逼迫李经羲写一封劝降信,李没有办法写了,结果保住了李经羲的一条命。

蔡锷说服部下,以李经羲有功于革命,所以礼送出境。由此可见,蔡锷和李经羲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可是虽然李家“世受皇恩”,但是后来李经羲还是出来做民国的官,所以他不算死忠于清朝的。

小结:总的来看清朝灭亡后,真正为大清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只有闽浙总督松寿。其实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的督抚大部分都采取观望的态度,真正为清朝战斗到最后的总督和巡抚很少。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改朝换代,他们摇身一变也可以继续为官。清朝末期,中央政权势弱,早在八国联军时,各地督抚就敢不听慈禧的命令,擅自做主。所以清朝灭亡时,没有人为清朝卖命也是很正常的。

点赞3、渭南市 网友:愿而自知

在清末的乱世中,九位总督掌握的地盘不一样,下场自然也是大不相同。




1、封疆大吏之首的直隶总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突然爆发,此时陈夔龙已经在直隶总督干了两年,由于他思想比较保守,因此在大厦将倾之际,还在自己的辖区内严防革命党。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宣布脱离清廷,陈夔龙也感到大势已去,于是他在1912年年初告请辞职回乡。


就在陈夔龙辞职后不久,清廷宣布退位,而陈夔龙机智的避免了被清算的命运,民国建立后,他躲进了上海的租界生活。靠着早年积累的财富,陈夔龙过起了优渥的生活,在张勋复辟时,他曾经短暂复出,那次行动失败后,陈夔龙就安心在租界里风花雪月。


即便到了1935年,那时大清早已经灭亡了24年,陈夔龙依然在大宴宾客时,感慨皇恩浩荡,大清不该灭亡之类的。为了排解忧愁,陈夔龙还跟其他的满清遗老,包括陈三立、马煦和瞿鸿机等人定期聚会,他们经常喝酒写诗,怀恋自己掌权的日子。




到了抗战爆发后,陈夔龙并没有出任伪职,去给日本人做事,这点倒是还行。可能在上海的小生活过得太滋润了,陈夔龙在大清灭亡后,竟然还活了36年之久,直到1948年才病逝,那时他已经91岁高领,这位老兄也是最长寿的末代总督。


虽然陈夔龙下台后不久,清廷就随之灭亡了,但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最后一任直隶总督。在1912年2月2日,当时朝廷看到直隶总督空缺,曾经任命了张镇芳接任,只是张镇芳刚上任10天,还没有任何作为,清朝就灭亡了,他这个封疆大吏也就下课了。


民国建立后,张镇芳凭借着跟袁世凯的亲戚关系,曾经短暂担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后来他大搞复辟,袁世凯不得已撤换了此人。到了1928年,张镇芳正式弃政从商,他后来还创办银行,积累了不少财富,直到1933年病逝,享年70岁。



虽然陈夔龙和张镇芳都是保守派官员,还镇压过革命党,但他们并没有遭到任何清算,即便是到了民国以后,他们仍然凭借着早年积累的人脉资源,过得是风生水起。在那个人均寿命很低的动乱年代,这两个老兄在下台后,都过着舒适的日子,得到了善终。


2、掌管朝廷钱袋子的两江总督

清朝的两江地区指的是安徽、江苏和江西三省,这里一直是大清赋税的重要来源,到1911年年底,此时在两江总督任上的是张人骏。能够当上封疆大吏,说明张人骏不简单,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不仅24岁就高中进士,堂叔张佩纶更是李鸿章的女婿。


在1909年接任两江总督前,张人骏担任两广总督,他处理过日本船只“二辰丸”的走私案,还收复过被日本人抢占的东沙群岛。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京成为进攻的目标之一,趁着与革命党和谈的机会,吓破胆的张人骏和江宁将军铁良趁着夜色坐在箩筐中,让人放下城墙才逃过一劫。



作为朝廷命官,竟然私自逃跑,还被百姓戏称箩筐总督,张人骏这个两江总督自然干不下去了。好在他人脉关系不错,还是袁世凯的儿女亲家,所以只是被免职了事,之后张人骏先是避居青岛,在青岛被日本人占领后,又跟其他满清遗老一样,到天津定居。


张人骏虽然思想很保守,但是他也是个实干家,即使在对待家人时也很严谨,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在天津居住13年后,张人骏病逝,享年81岁,由于家风很好,张人骏的后人都表现不错,他的侄女张爱玲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


跟直隶总督一样,张人骏之后,清廷还任命张勋代理过两江总督,当时张勋带领的第九镇新军坚持抵抗革命党人。不过张勋被任命两江总督的时间是1912年1月23日,清廷垮台是在2月12日,短短二十天的任期,张勋自然也干不出什么成绩。


3、清末权势日盛的两广总督

两广指的是现在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区,在两广设置总督是从明朝就开始了,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两广总督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1911年年末,此时的末代两广总督是张鸣岐,他是靠着贿赂庆亲王奕劻200万两银子,才得以坐上这个位置。


只是张鸣岐上任后,他才发现自己坐在了火药桶上,当时的两广已经十分动荡,随时有爆发革命的趋势。在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义中,要不是翻墙跑得快,恐怕小命就交代了,张鸣岐也因此痛恨革命党,并强力镇压黄花岗起义,杀害了林觉民等人。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眼看着广州将军凤山被刺杀,张鸣岐也表示愿意和平光复广东,只是清廷后来命他稳住两广的局势,这个首鼠两端的两广总督又想要违约。在革命军的强势威逼下,张鸣岐再次赞成和平独立,不过他在正式宣布独立的前一晚潜逃日本去了。



自1911年11月8日以后,就没有两广总督了,张鸣岐这个一方大员在日本过了几年,又投靠了袁世凯,准备搞复辟。然而随着袁世凯在1916年死去,张鸣岐彻底退出了政坛,此后他又移居天津租界,并等待时机,想要再次露一把脸。


九一八事变后,张鸣岐就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并挂了伪华北自治政府的官职,抗战全面爆发后,他继续为日本人效力。在1945年9月15日,此时抗战刚结束一个月,张鸣岐这个汉奸还没来得及被审判,就病死在了天津,享年70岁。


4、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广总督

作为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末代湖广总督瑞澂算是比较倒霉的,虽然当时湖北的新军中有很多革命党,但还没有成气候。然而在1911年10月9日,俄租界的巡捕破获了一个革命党的秘密联络处,并将缴获的花名册交给了清政府,这下瑞澂犹豫了。



这份名单涉及很多湖北新军的中下层军官,如果全部逮捕很可能会动摇军心,甚至引起兵变。当时有人建议瑞澂烧掉名单,但是在师爷张梅生的劝说下,瑞澂决定按名单逐一抓人,清军不仅逮捕了32名革命党,还当众枪决了其中的3人。


湖北的新军为了避免被团灭,只能提前在10月10日起义,只是准备仓促,起义军还没有统一的首领来指挥。然而此时瑞澂已经被吓破胆了,于是他命人打破总督府的后墙,坐船从长江逃走,主帅一逃,整个武昌就乱了,很快被革命党人控制。


按照大清的律令,主官弃城逃跑是要被处死的,逃到上海的瑞澄很清楚这一点,为了避免被清政府追责,他又逃到了日本避难。在大清灭亡后,瑞澄也就回到了上海,不过他的几百万存款都被民国政府没收,瑞澄也在1915年病死,享年52岁。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先后任命袁世凯、魏光焘、王士珍、段芝贵和段祺瑞等人接任湖广总督,但都没有到任,因为当时武昌已经被革命党占领了,所以瑞澄是实际上的末代湖广总督。


5、守卫东南门户的闽浙总督

早期闽浙总督监管浙江、福建和台湾三省的军民政务,自1895年割让台湾后,就只剩下浙江和福建两地。1911年11月8日,当时刚上任不久的闽浙总督松寿收到情报,革命党人准备效法武昌起义,于11月12日在福州行动,推翻松寿的统治。


尽管有人劝说松寿顺应潮流,因为此时全国已有15个省份独立,但是松寿是标准的满洲正白旗人,怎么可能这么乖乖就范。于是他组织军队,准备跟革命军决一死战,当然这个情报也被革命党得知,于是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11月9日晚,革命党决定提前动手,当时松寿手下很多人持中立态度,因此闽浙总督府成了革命军重点攻击的目标,双方激战一夜。到了11月10日,此时总督府陷落在即,松寿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吞金自杀,他也是九个封疆大吏中唯一为清廷殉葬的人。


6、据守大后方的四川总督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四川的保路运动先爆发,清廷派出湖北的新军到四川镇压,才让武昌的革命军有机可乘。事实上此时的末代四川总督赵尔丰只上任了几个月,屁股还没坐热就摊上了一堆的事,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岗。


1911年四川很不稳定,赵尔丰因为处理保路运动不力,被清廷免职,但他一直没离开四川。在武昌起义后,四川的民军也想要独立,并在11月22日宣布脱离清政府,并成立了都督府,但是民军此时无法控制局面,于是借助赵尔丰的威望暂时稳定了政局。



后来民军发生了内讧,有人指责此时一直在成都不走的赵尔丰是幕后黑手,想要借机复辟清廷的统治。就这样新上任的都督尹昌衡趁机逮捕了赵尔丰,并于1911年11月22日,将其斩首示众,此后的调查表明,赵尔丰并非动乱的策划人,但此时他已经人头落地。


赵尔丰作为末代的四川总督,因为对清王朝死忠,最后也是背了个大锅,成为最惨的封疆大吏。实际上赵尔丰多年经营西南地区,曾经收复过西藏,在维护国家的统一上,他还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只是他忠于的那个王朝已经腐朽不堪了。


7、镇守西北门户的陕甘总督

虽然陕甘总督只是正二品,低于直隶总督这些一品大员,但陕甘是西北的门户,这里的战略位置也很重要。在武昌起义后,陕甘局势动荡,清廷火速启用之前被停职的前陕甘总督升允,这位老兄以守旧,抵制新政和立宪而闻名,因此对革命军很敌视。



升允上任没几天,就碰到了陕西新军起义,他只能从西安逃到了兰州,并在那里集结军队,大肆反攻革命军。在他的带领下,清军连克二十多座城池,已经逼近了刚刚光复不久的西安,只是还没等他打到那里,清廷就宣布退位。


尽管大局已定,但是升允仍然命令军队继续抵抗,并且试图将溥仪和隆裕太后迎到西北安置,以便东山再起。只是袁世凯发现了升允的小九九,命令北洋军驰援陕西,再加上升允的军队不愿意做无谓的牺牲,升允只能放弃兵权,回到了北京。


后来升允曾经多次参加满清的复辟活动,成为铁杆的满清遗老遗少,甚至前往日本寻求支持,但都以失败告终。到了1931年7月23日,72岁的升允带着他没有完成的复辟梦在天津死去,溥仪得知升允去世的消息,还追谥他为“文忠的谥号。


8、天高皇帝远的云贵总督

云贵地区是距离京城最远的总督区,到清末时,已经到了第77任,此时担任总督的是李经羲,他是李鸿章的侄子。在李经羲到任云南后,他积极编练新军,对于革命党在新军中的发展,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后来成为云南都督的蔡锷也有知遇之恩。


武昌起义后20天,云南的革命起义也爆发了,蔡锷等人有感李经羲的提携,不仅将他礼送出境,还让他带走了一笔路费。民国初期,李经羲成为了袁世凯的幕僚,经常活跃在政坛,只是袁世凯死后,他也逐渐远离被边缘化。


在1917年,李经羲曾经短暂被黎元洪任命为国务总理,但因张勋复辟,就职不到一周时间就下台。此后李经羲不涉政治,晚年在苏州定居,直到1925年病逝于上海,这位末代的云贵总督没有太多的闪光处,反倒他大力建设的云南讲武堂成了军事人才培养基地。


9、镇守大清龙兴之地的东三省总督

作为9大总督中设立时间最短的一个,东三省总督的地位绝对不低,毕竟这里作为大清的龙兴之地,是满清的最后退路。在1906年设置东三省总督后,只用了5年时间,大清就走到了灭亡的境地,而真正意义上的东三省总督只有3个,最后一位是赵尔巽。


赵尔巽是赵尔丰的哥哥,1911年4月,他从四川总督调任东三省后,弟弟赵尔丰就接了他的班,这样清朝的九大末代总督中,实际上赵家就有2位。跟赵尔丰惨死不同,赵尔巽在强力镇压革命党,并且屠杀数千人后,仍然掌握着东三省的实权。


只是到了1912年2月12日,满清宣布退位,赵尔巽也因为杀伐太多,被解职下台。后来赵尔巽避居青岛,期间拒绝了袁世凯的拉拢,以显示自己不事二主的决心。因为赵尔巽名望很高,于是民国政府邀请编纂《清史稿》,他还在书中为自己的弟弟鸣冤正名。



经过13年的潜心编写,尽管期间经历军阀混战、以及经费短缺的干扰,但是赵尔巽主导的《清史稿》还是在1927年完成编纂工作。这个末代东三省总督也在当年9月3日于北京去世,享年83岁,他死后的第二年,《清史稿》也得以出版问世。


清末的9位封疆大吏中,大部分人都平安着陆,真正为满清殉葬的闽浙总督松寿一人,赵尔丰则是被作为垫脚石杀害。其他7人几乎都是“识时务为俊杰”,即使换了朝代,也生活的不错,毕竟这些人本来就是人精。

点赞4、汕尾市 网友:少女与猫

总督,清朝的顶级封疆大吏。

在清朝灭亡时,一共有九大总督,当溥仪发布退位诏书之后,这些曾经权柄滔天的总督们都何去何从了?


▲清朝地方官制


一、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论权势大小,东三省总督比直隶总督的地位还高,不光因为这里是满清的龙兴之地,真正的实权在于东三省总督直管下面各省巡抚,而其他总督只能是节制巡抚。

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只做了一年不到清朝就灭亡了。民国时,赵尔巽任奉天都督,但没干多久就辞职。


袁世凯为了自己政权的稳定,不断拉拢德高望重的赵尔巽。赵尔巽成为清史馆总裁,开始编写“清史”。

袁世凯病病死后,段祺瑞让赵尔巽在北洋政府任职。1927年,83岁的赵尔巽病逝,少了灵魂人物的清史也无以为继,后来匆匆出版后定名为《清史稿》,以示并未完稿。

张作霖就曾追随赵尔巽,借其人脉,成为新一任“东北王”。


二、直隶总督张镇芳

清朝灭亡后,张镇芳走了袁世凯的路子,被任命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风光不减当年。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他也是忠实拥趸之一。

袁世凯病死后,张镇芳将张勋作为新靠山,又支持张勋复辟帝制,任内阁议政大臣、度支部尚书。


▲张伯驹,张镇芳之子


张勋失败后,张镇芳入狱。出来后,张镇芳出任了盐业银行董事长。

70岁时张镇芳在天津病逝,结束了投机的一生。


▲张勋


三、两江总督张勋

张勋是九大总督里最出名的一个。他愚忠于清廷,溥仪退位后,其下辖军队依然不剪辫子,被称为“辫子军”。

袁世凯复辟时,张勋坚决拥护。袁世凯病逝后,张勋发动了复辟帝制的运动,遭到全国抵制,最终失败。

失败后的张勋,辗转逃往天津租界,后来一直蛰居到1923年病逝,享年69岁。


▲袁世凯


四、两广总督张鸣岐

辛亥革命后,张鸣岐潜逃日本,直到清朝灭亡。袁世凯将其召回国内,成为袁世凯的坚定拥护者,也因此被封为一等伯爵。

袁世凯病死后,张鸣岐逃往天津。但不甘寂寞的他,后来投靠日本,出卖情报,沦为汉奸。

直到抗战胜利后,才结束耻辱的一生。


▲天津租界地图


五、湖广总督瑞澂

严格来讲,清朝灭亡时,瑞澂已经不是湖广总督,因为在武昌兵变时,瑞澄弃城而逃。清廷震怒,将其革职。

但湖广总督一职并无他人新任,故均称瑞澂为“末代湖广总督”。

瑞澄怕被清廷清算,一路逃到了日本。清朝灭亡后,躲在日本的瑞澂又回到了上海,但是没多久就病逝了。


六、闽浙总督松寿

辛亥革命爆发后,福建谘议局议员劝告闽浙总督松寿交出政权,但松寿却要顽抗到底。松寿率旗兵拼死抵整整一个晚上。

最后,松寿见大势已去,吞金自杀。


▲八旗铠甲


七、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前面说到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1911年,赵尔巽从四川总督调任东三省总督,赵尔丰接任哥哥,成为新任川督。

赵尔丰与瑞澄类似,在清朝灭亡时,他也已经因为保路运动而被清廷撤职。但后来清廷没有安排新任,故赵尔丰成为末代川督。

辛亥革命后,四川官绅宣布独立。赵尔丰被诱骗交出军权后,被处死。


▲李鸿章


八、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家世背景不简单,他是李鸿章的侄子。

辛亥革命爆发,李经羲被蔡锷将军礼送出境。在1913年时,被袁世凯请回任职,曾任政治会议议长、审计院院长。

袁死后,李经羲避居天津。


1917年5月,黎元洪又将李经羲请回,任命其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但仅仅上任一周就辞职(因张勋复辟),被人称为“短命总理”。

65岁时在上海病逝。


▲陕甘总督旧府


九、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活得颇为潇洒,当他得知溥仪退位后,直接辞官,将自己的官印,交由布政使赵惟熙。

四年后善终去世,享年72岁。

点赞5、晋城市 网友:月天寒

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一共设立了9位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



宣统四年(1912年)2月12日,清末帝溥仪退位,清灭亡。而后随着清朝的覆没,清所设的9位总督也走向了消亡。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是清朝东三省最后一位总督,汉军正蓝旗人,清同治十三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1903年1月,从山西布政使调任湖南巡抚,自此步入封疆大吏的行列中。



在湖南巡抚的任上,他大力推行新政,因此受到慈禧的重视。如此,在湖南巡抚任上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尔巽就被调往中央,署理户部尚书。1905年,又调任盛京将军,在盛京任上赵尔巽大力整顿东三省财政,成立财政局,铸造银元,创办东三省银号,发行纸币,因此让东三省的财政得以大有改观。

1907年,清廷设立东三省总督,1911年赵尔巽被溥仪任命为东三省总督,数月后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全国数省宣告脱离满清,支持革命。当然赵尔巽却是支持清朝的死忠粉,东三省不但没有宣布独立,反而是成立了反对革命党的保安会,并大肆屠杀革命党人。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清朝正式宣告灭亡。 当然清朝虽灭,但因此时北洋政府急于稳定全国,从清朝的手中平稳的接受全国,碍于赵尔巽在东三省的地位,北洋政府依旧任命他为奉天都督,负责管理东三省。

不过赵尔巽虽属民国的官员,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想着复辟清朝。在奉天都督任上,他不但颁布“东三省反对共和十二条”条文,还依旧屠杀革命党人。最终,赵尔巽的作为激怒了革命党人,在众叛亲离下,赵尔巽最终无奈辞去都督职。



当然赵尔巽虽失去了都督的职务,但却并未放弃复辟清朝的梦想。来到青岛后,他与陆润庠、劳乃宣等人成立了“十老会”,幻想重现清朝昔日的辉煌。

1914年妄图恢复帝制的袁世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他开始或用权势,或用财富大力拉拢那些满族的遗老遗少们,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一个清史馆,然后让赵尔巽等遗老遗少进入其中。随后,赵尔巽接受袁世凯的任命,担任清史馆馆长,并最终于1927年编成《清史稿》,不久赵尔巽亦在同年9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83岁。

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河南项城阎楼人,袁世凯哥哥的老婆的弟弟。光绪壬辰年进士,被分配至户部任六品主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南逃,张镇芳因随驾有功,被任命为陕西司行走,效劳两宫。两宫回京后,张镇芳被恩赏四品衔,仍在农曹供职。



1902年,随着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开始飞黄腾达的官途。不久张镇芳历任天津河间兵备道、长芦盐运使等职。1907年袁世凯被夺直隶总督职,不过在袁世凯的安排下,张镇芳署理了直隶总督一职,直至1912年民国成立。

而后,在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后,张镇芳被委任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成为了权倾地方的封疆大吏。



作为袁世凯的嫡系,张镇芳自然支持袁世凯的复辟行为,为了镇压河南反对袁世凯的革命党,他成立了“军警联合会”,利用军队血腥镇压了革命党。不过因张镇芳的手段实在太过于血腥,所以1914年,袁世凯碍于朝野和民间的压力,不得不将他革职查办。



1917年张勋复辟,张镇芳支持张勋并就任议政大臣兼度支部尚书。后张勋复辟失败,张镇芳先被北洋政府判无期,后改判监禁3个月。出狱后,依靠社会上的关系,张镇芳在次年又在天津担任盐业银行董事长,直至1933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两江总督-张人骏

张人骏,直隶丰润县人,同治戊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庶吉士。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先后任广西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山东布政使等职。1900年升任漕运总督,自此步入封疆大吏的行列中,不久又先后改任山东、河南、广东、山西等地巡抚。



1907年7月,张人骏由广东巡抚升任两广总督,不久改任两江总督。 在两江任上,张人骏尽力维护了中国对于南海诸岛的主权,1909年四月,张人骏派水师提督李准、副将吴敬荣、刘义宽等170余人,分乘“伏波”、“琛航”等军舰前往西沙群岛,查明岛屿15座,命名勒石,然后在永兴岛升旗鸣炮,公告中外,重申南海诸岛为中国神圣领土。



四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张人骏因忠于清朝,对于革命党采取镇压态势,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以失败而告终,失败后张人骏被迫乘坐日本军舰逃亡上海,后移居青岛。

1917年张勋复辟,张勋为了拉拢张人骏,本想授予他协办大学士之职。可此时张人骏已不想再出仕,随拒绝。1927年张人骏因病去世,享年82岁。

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山东无棣人,光绪甲午科举人。师从邮传部尚书张鸣岐,初不曾为官,而是入广西布政使岑春煊的幕府为幕僚,而又在广西巡抚李经羲处任幕僚,1904年在李经羲的保举下,正式步入官途,之后历任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



1910年因贿赂庆亲王奕劻,张鸣岐升任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同年4月,率兵镇压了广州起义,林觉民、喻培伦等几十人先后被杀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曾经死忠于清朝的张鸣岐见革命党已不可抵挡,遂宣布广东独立。

但是不久,张鸣岐又开始反对革命党。不久因革命党势力太大,张鸣岐又重新支持革命党。但后因害怕革命党的报复,张鸣岐携带巨款逃亡日本。1913年,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后,张鸣岐回国担任广西民政长。



1915年改任广东巡按使。袁世凯称帝后,被封为一等伯爵。护法战争后,张鸣岐深知袁世凯大势已去,遂辞去所有职务,归隐上海法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沦落为日本人的走狗,然后在伪华北政府担任咨议委员一职。1945年9月15日在民众的一片骂声中,张鸣岐因病去世,享年70岁。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满清正白旗人,以“荫补”升任郎中,后补陕西督粮道。光绪二十一年升任山东按察使,次年升任江宁布政使,而后先后任江西巡抚、江苏巡抚、工部右侍郎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热河都统、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等职。



1911年闽浙总督丁振铎告老还乡,松寿从察哈尔都统任上得以迁闽浙江总督。可不到数月后,因武昌起义爆发,福建也被卷入到了此次动乱之中。11月8日,福建谘议局议员劝告松寿交出政权,让闽浙独立,可松寿死忠于清朝,如此双方发生大战,但终因寡不敌众,松寿兵败吞金自死。

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博尔济吉特·琦善之孙,黑龙江将军博尔济吉特·恭镗之子,荫补得授户部员外郎,后历任江西九江道台、上海道台、江西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在江苏任上他与张謇等立宪运动首脑和载泽等掌权大臣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声名鹊起。



1910年升湖广总督。 次年8月19日,瑞澄查获党人名册,后他听从师爷张梅生的建议,按名单逮捕了32位武汉革命党人,并诛杀彭刘杨三人。最终瑞澄的这等做法致使湖北新军军心动荡,后与20日开始爆发武昌起义,瑞澄自知不能敌,先逃亡上海,而逃往日本。民国成立瑞澄返回上海,直至1915年病逝,享年52岁。

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满洲正黄旗人,历任伊犁副都统、驻藏大臣、成都将军、兵部尚书、伊犁将军等职。宣统元年任陕甘总督。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长庚自知大势已去,清朝已无希望,遂将总督大印交给布政使赵惟熙,之后就辞官隐退从此不问政事。1914年长庚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他是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他不是正途出生,靠捐官得授知县,之后历任静乐、永济等县知县。1905年赵尔丰在山西巡抚锡良的保举下出任建昌道,后因平定地方土司叛乱有功,被升任为川滇边务大臣。二年后在锡良离开四川后,赵尔丰代理四川总督。



1908年2月,改任驻藏大臣。3年后实授四川总督一职,6月“保路运动”爆发,可因赵尔丰太过无能,镇压失败,四川被起义军尽乎全部占领,如此赵尔丰因镇压不利被清朝解职,后改任边务大臣。

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四川被革命军占领,而后因局势不稳,军队哗变,四川动荡,不久尹昌衡平定叛乱。赵尔丰因被怀疑参与四川军队的哗变,被四川都督尹昌衡所擒,12月22日被杀于成都贡院,享年66岁。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太傅李鸿章之侄,光禄大夫李鹤章第三子,光绪五年以优贡捐奖道员。之后历任湖南盐粮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等职。1901年升广西巡抚,后调云南巡抚,1902年12月署贵州巡抚。8年后,升任云贵总督。



辛亥革命,被蔡锷礼送出境。1913年12年被任命为政治会议议长,次年5月改任参政院参政,十月改任审计院院长。1915年袁世凯去世后,李经羲迁居天津,次年被黎元洪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5月,张勋复辟,李经羲因拒绝于张勋的招揽,遂辞官归隐。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5岁。

点赞6、邢台市 网友:在一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炮响,点燃了全国反清的熊熊烈火,各地省份纷纷宣布脱清独立。四个月之后,清帝溥仪被迫退位,风雨飘摇的清政府二百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那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曾经位高权重的清朝的末代九大总督又何去何从?

清朝的总督管辖一省或数省,它在官阶和职权方面都要高于巡抚,可以说总督就是当时的封疆大吏。清朝在全国设置了直隶、两江、闽浙、云贵、湖广、两广、东三省、陕甘、四川九大总督,而这末代九大总督分别是:

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是袁世凯的项城同乡,并且还是袁世凯大嫂的弟弟。值得一提的是张镇芳还是号称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伯驹的伯父,张伯驹自幼过继给伯父,随张镇芳一起生活。

袁世凯接班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张镇芳作为袁世凯的姻亲也跟着飞黄腾达,很快升职为二品大员。

1907年,清朝宗室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对袁的职务明升暗降,剥夺了其军权,将其调离直隶,入京担任军机大臣。而直隶总督一职由张镇芳代理。

因为袁世凯的关系,清朝的灭亡对张镇芳并未造成冲击。袁任总统后,张镇芳就任河南都督。但由于张镇芳在河南期间残酷镇压革命活动,搞得民怨沸腾,很快就被免职。

在张勋复辟的时候,张镇芳也不甘寂寞,跟着起哄,封了个议政大臣的头衔。闹剧结束后,张镇芳被以“内乱罪”定罪,以无期徒刑投入监狱。幸亏张镇芳脑筋灵光,指使张伯驹以张镇芳之名为灾区捐款40万赈灾。这样,张镇芳才解除了牢狱之灾。

晚年的张镇芳退出政坛,专注于金融投资。1933年,70岁的张镇芳病逝于天津。

两江总督张勋

提起“辫帅”张勋,我们都因为那场复辟闹剧对其非常熟悉。张勋行伍出身,在1901年后入京,多次担任慈禧和光绪的护卫。溥仪即位后,张勋就任江南提督。

辛亥革命发生后,驻守南京的张勋还被任命为代理两江总督。袁世凯任总统后,张勋仍誓忠清廷,所帅军队拒剪发辫。

袁世凯死后,对清廷忠心耿耿的张勋借口调解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发动复辟活动。但这场闹剧很快被段祺瑞平息,张勋逃到天津德租界,不久被北洋政府特赦。

此后,张勋在天津做起生意,也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徐世昌邀请他复出参政,被其拒绝。张勋对清廷痴忠一片,晚年仍表示脑袋在,辫子就在。

1923年9月,69年的张勋病逝天津。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白旗人,他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任闽浙总督。这一年,满洲镶黄旗人朴寿被授为福州将军。朴寿对新军的态度非常强硬,多次表示与福州城共存亡。

当时福建谘议局召开会议决定脱清独立,并力劝闽浙总督松寿和福州将军朴寿放弃抵抗。但这一提议遭到松寿和朴寿的断然拒绝。

新军起事后,朴寿指挥的旗兵兵败如山倒,朴寿也被新军杀死。而松寿则吞金自尽。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蔡锷等人在昆明发动起义后,总督署被攻占,李经羲企图自裁未果。后蔡锷等人力邀李经羲出任都督被拒。因为蔡锷曾是李经羲的部下,而李经羲对蔡锷的革命活动也很包容,所以当李经羲提出赴沪养病时,蔡锷派员护送李全家由越南,经香港辗转抵达上海。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李经羲担任议长一职,此后还曾接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一职。张勋复辟时,李经羲的官位也被搞掉了,他逃回了上海,彻底退出了政坛。1925年,65岁的李经羲病逝于上海。

湖广总督瑞澄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曾多次安排要员出任此职,袁世凯、王士珍等人都曾获得过此头衔。但这只不过是清廷为了对付革命军而名义性地授给的,实际真正意义上的末代湖广总督是武昌起义前就出任此职的瑞澄。

瑞澄是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爷爷便是咸丰时期接替林则徐出任两广总督的琦善。

瑞澄就任湖广总督后,对辖区的革命活动一直采取高压镇压态势。就在武昌起义的前一日,汉口俄租界巡捕搜查到革命党人名册,并将其移交瑞澄。瑞澄没有采纳湖北布政司陈树屏销毁名册安抚民心的建议,而是派出军警,全城搜捕革命党人。最终32名革命党人被捕,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等3人被害。革命党人遂于次日起事,瑞澄弃城而逃,被清廷革职。逃至上海后,瑞澄害怕被追责又逃到日本。清朝灭亡后,瑞澄才敢返回国内。但在回国后的1915年,瑞澄就病死在上海。

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在任两广总督任内,爆发了广州起义。他当时残酷镇压起义军,四十多位革命志士遭其毒手。武昌起义后,张鸣岐随波逐流,宣布广东独立。后革命党人推其为临时都督,他却携款跑到日本。

袁世凯掌权后,张鸣岐又回到国内,对袁拍马溜须,为迎合袁称帝心意,力劝袁上位,因而被封一等伯爵。抗战爆发后,张鸣岐又与白坚武、王揖唐、殷汝耕等人相互勾结,沦为汉奸。1945年9月,张鸣岐病死。张鸣岐一生投机钻营,见利忘义,气节全无,他最后也在人们的唾弃中死去。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是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哥哥。他于辛亥革命前夕出任东三省总督。在任期间,赵尔巽对境内的革命活动严厉镇压。民国成立后,赵尔巽去职隐居青岛,投资房产获得了丰厚利润。

赵尔巽后来出任了袁世凯的国史馆长,专注于编撰清史。1927年,赵尔巽病逝于北京,终年83岁。

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是满洲正黄旗人,他是在1909年出任陕甘总督的。武昌起义后,陕甘等地的革命活动也风起云涌。清廷重新起用原陕甘总督升允任陕西巡抚,协同长庚镇压革命。溥仪逊位旨下后,长庚将总督印交付甘肃布政使赵惟熙,解职而去。四年后,长庚辞世。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巽在任东三省总督之前,任职四川总督。他在1911年4月改任东三省总督后,他的弟弟赵尔丰接替了他的职位。

赵尔丰到任之时,正值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清廷以铁路国有之名将铁路立权外卖,引起民众保路运动。赵尔丰在清廷的授意下,严厉镇压保路运动,引发成都血案,最终激起各地纷纷起事。

为镇压起事,清廷调派湖北新军入川平乱。这次新军入川也造成了武昌城兵力空虚,因此,这次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也因为此事,在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革去四川总督一职。

武昌起义后,四川也宣布独立。但此后军政府发生内乱,军队哗变,赵尔丰被疑为系主谋。此后赵尔丰被军政府擒获杀害。

综观清末的九大总督,因个人的抉择,历史归宿各不相同。有的弃城而逃,远走国外;有的则选择与清廷共始终,战败自尽;有的则被革命军处死,而有的却相安无事。最令人不齿的是两广总督张鸣岐,他几度易节,最终沦为人人唾弃的汉奸。

点赞7、绵阳市 网友:青桅涩甍

清朝的末代地方总督其实结局各不相同,有的成为了汉奸,有的成为军阀,有的为大清殉葬,有的归隐起来,还有的则梦想着为大清复辟。

总督是清朝最高级别的地方官,除去负责运粮的漕运总督和负责水务工程的河道总督之外,其他的总督都是负责一到两省甚至三省之间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而且随着历史时期不同,清朝的总督辖区属权也不大相同,在清朝灭亡前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共有九位地方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接下来就说一说这清朝九位末代总督的下场吧。

李鸿章的侄子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清朝末代九大总督中比较开明进步的人,他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侄子,早年李经羲靠李鸿章的关系步入仕途,后来一直官至贵州巡抚,宣统元年(1909年)也就是清朝灭亡的三年前李经羲被清政府升任为云贵总督。

李经羲的思想受其叔叔李鸿章影响比较大,他的思想比较开明,他对洋务运动持积极态度,他在云贵总督任上干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事就是兴办了云南讲武堂。

李经羲后来在明知云南讲武堂内部学员已经接受了革命意识,成为孕育革命党人的摇篮,但是李经羲依然没有放弃云南讲武堂,他曾经深情的对云南讲武堂学员们说,他的云贵总督大不了可以不干,但是云南讲武堂绝对不可以不做。

李经羲在兴办云南讲武堂期间,曾对不少爱国进步青年有过提携和知遇之恩,最典型的就是对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和爱国名将蔡锷。

当时还是四川贫民子弟的朱德听闻云南讲武堂兴办起来,满腔报国之情的朱德于是就徒步从老家四川仪陇县一路走到昆明去报名,结果他赶到昆明时报名时间已过,可是朱德坚持要去云南讲武堂学习,就这样在门口和警卫争辩起来。

正好当时李经羲去云南讲武堂巡视,他看到朱德如此年轻上进还想立志报国,认为不能辜负年轻人的热情,也认为朱德是一个好苗子,于是李经羲特意破格批准云南讲武堂录取了朱德。

李经羲对蔡锷可都不仅是知遇之恩了,可以说是特别对待了。蔡锷和爱国进步人士李根源早就在云南讲武堂秘密发展学院进行革命宣传,后来有人向李经羲告密,李经羲反而还告诉蔡锷要谨慎行事,后来李经羲还顶住压力让蔡锷出任了协统。

在蔡锷经济困难时,李经羲还资助了他500两银子,并且还把蔡锷收为门生,任由蔡锷在他眼皮子底下进行革命活动。

最终蔡锷和李根源领导发动了云南“重九起义”,革命军攻占了云贵总督府,蔡锷命令革命党人不得伤害李经羲,并想请李经羲出任中华云南都督府都督,对外公开宣布云南脱离清政府,拥护革命起义。

但是真让李经羲在清政府与革命之间选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拥护清政府,李经羲以家族世代深受清政府恩惠为由,拒绝出任都督。蔡锷无奈,但是又怕革命党人把李经羲杀害,于是蔡锷劝李经羲以清政府云贵总督的名义写信给蒙自总兵,命令蒙自总兵放弃抵抗,避免战争冲突。

李经羲当时也明白清政府大势已去,于是他以总督名义写信给蒙自总兵劝其放弃抵抗。蔡锷就以此为理由,在革命党人面前为李经羲开脱,最终李经羲及其家人在蔡锷的保护下离开昆明前往上海避居,李经羲在临行途中被革命党人强行剪掉了辫子。

此后李经羲应黎元洪之邀曾短暂替代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总理兼财政总长,随着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引发了张勋复辟,所以上任不到一周的李经羲被迫下台。此后李经羲对政治失去兴趣,一直隐居于上海,过着惬意富足的生活,直到1925年在上海去世。

一心复辟的两江总督张勋

在历史教科书上学习近现代史都会知道张勋复辟,当时人称之为辫帅的张勋也是清朝末代的两江总督。张勋是一个粗莽军人出身,但他却对清朝极其忠心。

在革命爆发之时,各地革命情绪都十分高涨,江南地区也不例外,而张勋统军极严,坚决主张使用武力镇压革命军,最终在袁世凯的出面劝说下,张勋被迫放弃抵抗并拥护共和。

但是张勋内心中却一直忠于清政府,他始终不让部下军队剪去清朝的辫子,因此张勋的部下也被称为辫子军,而张勋则被称为辫帅。

1917年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爆发了府院之争,张勋以调停人的名义率辫子军进京,名为调停实际是为清朝复辟,于是张勋带着康有为等前清遗老率军进京,随即以武力迫使黎元洪解散国会,拥立清末帝溥仪复位,史称“张勋复辟”。

不过12天之后,张勋就被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击败,复辟失败。在复辟失败后,张勋就此退出政坛,把心思用在实业经商上,据说其死后存款高达五六千万。

张勋虽然退出政坛,但始终不忘清政府,他在晚年也一直留着长辫子以示忠于清朝,连孙中山都十分敬佩张勋这份忠诚,孙中山曾说过: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

在1923年,张勋在天津的家中去世,享年69岁。

葬送清朝的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是蒙古八旗人,姓氏为博尔济吉特氏,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瑞澄的祖父是割让香港给英国人的两广总督琦善,父亲恭镗是黑龙江将军,在家族庇荫下,瑞澄得以步入仕途。

瑞澄是一个非常擅于交际的人,清政府的权贵都被他拉拢得很好,连外国公使也都被他拉拢,因此瑞澄在官场上十分吃得开,也因此能官至湖广总督这种要职。

瑞澄出任湖广总督不久在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清政府命瑞澄从武汉调重兵入川去镇压保路运动,因此瑞澄把重兵派到四川,导致武昌兵力空虚。

在武昌兵力空虚的情况下,瑞澄还操之过急,在1911年他得到了武昌新军中革命党人名单,湖北布政使陈树屏认为现在兵力空虚,而且革命党名单牵连太广,不能立刻捕杀,因此他建议瑞澄销毁名单,以安湖北新军的军心。

不过瑞澄并没有听陈树屏的话,他听了师爷张梅生的话,立刻下令开始捕杀革命党人,于是激起了新军哗变,第二天武昌起义爆发。

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瑞澄发现自己无兵可派,根本控制不住局面,他害怕起义成功后自己会被革命党人杀害,于是他就化妆易容弃官逃跑到上海,到了上海后瑞澄得知清政府要开始追究他的罪责,因此瑞澄又从上海逃往日本。

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没收了瑞澄存在钱庄的钱财,不过瑞澄已经不在乎这些了,清朝灭亡,他才敢从日本回国,此后瑞澄低调的隐居在上海,1915年去世享年53岁。

在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曾说过革命能取得成功还得多亏了瑞澄,如果不是瑞澄胆小懦弱弃官逃跑,武昌起义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因此可以说瑞澄给清朝的灭亡填了最后一抔土。

忠于袁世凯的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能成为末代直隶总督也很有意思,他本是袁世凯的姻亲,他的姐姐是袁世凯的嫂子,袁世凯在溥仪继位后受到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排斥,最终袁世凯被载沣以足疾命其回家养病。袁世凯为了不失去势力,他特意买通庆亲王奕劻,让张镇芳出任了直隶总督,也由此张镇芳得以成为末代直隶总督。值得一提的是张镇芳也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的养父。

革命爆发后,张镇芳向来听从袁世凯的指挥,于是他很快就赞同共和,此后袁世凯出任了大总统,张镇芳则跟随袁世凯在北洋政府任职。

张镇芳先是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来又拥护张勋复辟清朝,在张勋复辟失败后,张镇芳心灰意冷退出政坛专心经商,1933年张镇芳在天津去世,享年70岁。

坚决拥护清朝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在末代九大总督中其实有一对是亲兄弟,就是哥哥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和弟弟四川总督赵尔丰,在1911年赵尔巽由四川总督转调为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其实是清朝新设立的总督,它设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它是由被裁撤的盛京将军职务改过来的,总督东北三省。

赵尔巽是清朝的坚决拥护者,他十分反对共和制,并派张作霖对革命党人进行了残酷镇压,溥仪宣布退位后,赵尔巽被迫赞成共和,随即赵尔巽交出东北三省军政大权隐居青岛。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曾多次邀请赵尔巽出山被其拒绝,最终赵尔巽只答应为民国修撰《清史稿》,在1927年历时13年的《清史稿》终于修撰完成,同年赵尔巽去世,享年83岁。

既是清政府刽子手又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功臣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赵尔巽的弟弟,也被称之为清朝的刽子手,就因为赵尔丰在四川总督任上,以武力镇压参加“保路运动”的革命志士,还杀害了不少为革命志士请命的无辜群众,酿成了“成都血案”。

正是因为赵尔丰的武力镇压,引发了川军反对,他们不愿再替赵尔丰卖命,杀害进步的同乡,因此赵尔丰控制不住局势,于是清政府就将赵尔丰撤职,改任岑春煊出任四川总督,但岑春煊并未赴任,后改由端方署理四川总督,可是端方还未正式到任,刚一入川就在资州被当地哗变的新军杀害,因此赵尔丰就成了末代四川总督。

也正是由于端方被杀,赵尔丰无力控制局面,清政府只得派遣武昌新军入川平叛,结果导致了武昌兵力空虚,最终武昌起义成功。可以说赵尔丰在“保路运动”中的残酷手段也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之一。

后来四川新军攻入四川总督府,宣布四川起义独立,赵尔丰虽然当时已经下台,但他还掌控着川边地区三千军队,后来四川又发生新军哗变,因此四川军政部长尹昌衡担心赵尔丰手握兵权对新政府构成威胁,而且也怀疑赵尔丰在幕后唆使军队哗变,于是诱骗赵尔丰交出军权,当赵尔丰彻底交权之后,尹昌衡当众将赵尔丰处死,赵尔丰临死前才知被骗,至死骂不绝口,死时67岁,直到后来才查明军队哗变与赵尔丰无关。

赵尔丰虽然是清朝的刽子手,但他只是一味愚忠于清朝,他对维护中国版图统一还是有一定贡献的,在出任四川总督之前,赵尔丰曾出任驻藏大臣,当时英国策划煽动西藏叛乱,赵尔丰迅速率军入藏平定了叛乱,粉碎了英国人的阴谋。

之后赵尔丰在川边藏地区实行统一度量衡,改土归流,改革农奴,扼制宗教势力发展,兴办汉学,对巩固国家版图有非常大的贡献。可以说赵尔丰既对国家版图统一、领土完整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同时又是一位愚忠于清政府的人。

认清形势的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是满洲正黄旗人,姓氏为伊尔根觉罗氏,在出任陕甘总督之前,长庚曾出任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一直是负责清政府的西北防务工作。

武昌起义爆发成功,随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西安等地也先后爆发起义,长庚当时可以说不是在镇压起义就是在镇压起义的路上,他实在是疲于应对了,也在这期间逐渐认识到了清政府估计这回是要完蛋了。

在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清末帝溥仪名义发布退位诏书后,长庚就知道清朝彻底是大势已去了,于是长庚不再镇压起义,他将陕甘总督的官印交给了甘肃布政使赵惟熙,之后不久赵惟熙宣布陕甘地区独立并接受共和制。

交权之后,长庚就回到北京低调地隐居起来。1914年长庚去世,享年71岁。

甘愿为清朝陪葬的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洲正白旗人,他的家族出身在清朝来说算是十分高贵了,松寿姓氏为佟佳氏,他的家族就是康熙皇帝的母系家族,松寿也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族人,松寿是康熙老丈人兼舅舅大学士佟国维嫡系子孙。

武昌起义爆发成功后,福建地区革命情绪也十分高涨,当时就有人劝松寿主动交出军政大权,和平接受共和制,但是松寿是满清贵族后代,他是不可能接受共和制的,因此松寿拒绝了和平交出军政大权提议,并表示将与革命军死战到底。

最终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率领新军发动了“福州起义”,松寿组织八旗兵负隅顽抗,经过一夜激战,八旗军被革命军击溃,松寿在兵败后决意为大清殉葬,于是在自己屋里吞金自杀,享年63岁。

松寿的死对于清政府而言是尽忠了,于是清政府给松寿上谥号为“忠节”,松寿也是九位末代总督中唯一愿意给清朝殉葬的人。

最年轻的总督却沦为汉奸的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是末代九大总督中最年轻的总督,他在1910年出任两广总督时年仅35岁,张鸣岐最初是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幕僚,由于能说会道还会办事,因此深得岑春煊器重和信任。

后来岑春煊与袁世凯、奕劻等人争权失败被迫病退,张鸣岐就离岑春煊而去,投到了袁世凯门下,后来又是依靠重金贿赂奕劻才获得了两广总督之职。

当时广州地区革命情绪也是十分高涨,张鸣岐也认识到清朝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权,恐怕将要大势已去,因此张鸣岐这时候是见到革命党人就表示自己愿意拥护共和,但是当“黄花岗起义”爆发后,张鸣岐确又按照清政府指示,用血腥手段残酷镇压了起义,并杀害了以林觉民为首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当武昌起义爆发成功后,张鸣岐又害怕了,他又主动同意宣布接受共和,之后清政府又给张鸣岐发来电报,要求其维护好广州地方秩序,这样一来张鸣岐又觉得清政府是不是还有戏,因此他又反悔了,不同意两广接受共和。

张鸣岐如此反反复复让广州人民十分反感,因此引起了官员罢工,商家罢市的抗议,这样一来社会秩序开始变得动荡不安,加之又传来京城失守的消息,张鸣岐又害怕了,于是再次宣布接受共和制。

但是张鸣岐害怕将来清算他杀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因此他宣布完接受共和之后,他就携家人和巨款从广州逃到香港又从香港逃到了日本。

后来袁世凯称帝,张鸣岐又从日本回来表示拥护袁世凯,在袁世凯死后,张鸣岐还经常和张勋联络感情,表示将来可以支持张勋复辟,为清朝复辟留了后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鸣岐逐渐开始与日本人勾结,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张鸣岐则彻底沦为汉奸,在日伪政权出任职务。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在即,张鸣岐还开法会,为日本祈祷,在日本投降后,张鸣岐担心被追究叛国的责任,最终在天津忧惧而死,享年70岁。

写在最后

总体而言清朝末代九大总督基本都算是平安着落,除了闽浙总督松寿为清朝殉葬和四川总督赵尔丰被诱杀之外,其余的人基本都是低调的老死,虽然两江总督张勋后来跳出来复辟,不过最终还是认清了清政府无力回天的局势,也是低调归隐经商致富,只有张鸣岐最丢人,最终沦为汉奸。

点赞8、铁岭市 网友:锤伢破天

我们先来看看,大清最后的九大总督分别是谁?

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是九大总督里面存在时间最短的,因为东北作为满清老家,其最初并没有像关内搞行省制度。其当时还是属于皇家之地,基本是八旗自己来管,所以也就没有督抚,只有八旗将军,最高长官是盛京将军。

不过随着闯关东大潮兴起,关外逐渐开始像关内靠近。特别是到了清朝末年,沙俄、日本等列强在关外四处作恶。清政府为了加强统治,开始着手规划东北的地区行省规划。最终在徐世昌等人的推动下,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正式施行行省制度,盛京将军被改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第一任东三省总督。

而东三省总共有过三任总督,除了徐世昌(1907年6月12日-1909年2月8日)以外,还有锡良(1909年2月8日-1911年4月20日)和赵尔巽(1911年4月20日-1912年2月12日)。

所以大清最后的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此人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自大城市铁岭,和赵本山同乡,至于是不是莲花赤水沟子我就不知道了。

辛亥革命后,赵尔巽的总督生涯也随之结束。但这个人对于清王朝颇为忠心,常以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朝臣子,周灭商后,他们宁愿到首阳山吃草,也不和周朝混,史称义不食周粟的,非常有骨气)自比。赵尔巽还说青岛就是第二个首阳山。

当然,他后面还是到了袁世凯政府任职,不过他不问政事,一心编史,最终在他的主持下,史学巨著《清史稿》成功出版。

1927年,《清史稿》编成,赵尔巽去世,时年83岁。

所以此人对于历史学界的功劳是巨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东北王张作霖,就是他一手提拔。张作霖虽号称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对于这位,还是比较敬畏的。

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清朝关内八大总督之首,所掌管的直隶省一直是京畿重地,地位奇高。

一般能当上直隶总督的,那基本就是内阁大学士级别的人物,所以别看总督只是个二品衔,但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大有来头。

据统计,从雍正元年设立直隶总督职位,到宣统三年大清灭亡。187年时间里,直隶总督一共经历了74人,99任。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李卫(其三任直隶总督)、孙嘉淦、英廉(和珅他岳父,同样也是三任)、刘墉、琦善(鸦片战争打输了就是他)、曾国藩、李鸿章(任期时间最长,3任共计24年零3个月)、荣禄、袁世凯……

其最后一任总督是张镇芳,而且署理职务,即代理总督的意思。其在任仅仅10天。是在任时最短的直隶总督。

此人是袁世凯的心腹,他姐姐乃是袁世凯的兄嫂,是个妥妥的帝制支持者。辛亥革命后还曾支持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复辟失败死后,他又参与了张勋复辟。张勋失败后,他因此被捕,不过没多久就放了。此后他弃政从商,跑到了盐业银行当大佬,一度坐上了董事长的位置。

1933年张镇芳,因病逝世,时年70岁。

值得一提的是,此人虽然政治觉悟不高,但其对于家乡的贡献可是不小,为当地建了不少学校,其名声也还不错。

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乃是清朝最肥的总督,其管辖的江南省(今安徽省和江苏省)乃是清朝最富的一个省,其盐政税收占到了全国的一半,江西省同样也是清朝财赋重地。

资历比直隶总督都还要老,其于康熙四年正式设立,知道宣统三年清朝灭亡,一共存在了247年。期间一共经历了98任总督。比较著名的有于成龙、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等。而其最后一任总督是著名的辫子张勋。其于1912年1月23日上任,以江南提督之职,署理两江总督。而当年的2月12日,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清朝就灭亡了。也就是说,张勋也仅仅只是当了20天不到的代理两江总督。

张勋可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大名人啊,清朝灭亡后,他不忘皇恩,依旧为主子留着辫子,人称“辫帅”。并且在19176月,乘着北洋政府府院之争,带兵进京,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复辟活动,把溥仪再度推上了皇位,史称“丁巳复辟”。

当然了,这不过是一场闹剧,张勋仅仅几千辫子军,很快就被讨逆军给击败。之后张勋被通缉,一度跑到租界避难。

1918年,北洋政府特赦张勋,不再追究,张勋再度出山。不过此时他也是弃政从商,当起了大富翁。

1923年9月,张勋病逝在天津寓所,享年69岁。

值得一提的是,他死后溥仪还给他赐了一个谥号——“忠武”。

四川总督

这个位置在清朝早年一直都不是专缺,有时候是隶陕甘、有时是川湖。

直到乾隆十四年,因为要对大小金川用兵,为了军务方便,专门设立了这个职位,其相对比较年轻。而且在乾隆五十二年后,因为再无战事,便长期改缺,直到同治时期,有再度设为专缺。

所以,其历任总督仅仅23任、20人,其最后一任总督是赵尔丰。这个赵尔丰是赵尔巽的弟弟,他是在赵尔巽从四川总督调任东三省总督之后,接上的这个位置。

他算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其在任总督期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清政府着其镇压,并调派湖北新军入川。而此举导致湖北兵力空虚,革命党趁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就此爆发。清朝也就亡了。

当时各省纷纷起义,四川也在其列,忠于清政府的赵尔丰想发动兵变,夺回政权,结果失败被杀,时年66岁。

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顺治二年,当时还叫福建总督,但是已经兼辖浙江省。所以其实和后来的闽浙总督区别不大。但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二十三年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因为浙江也设有总督一职,所以福建总督管辖区域缩小。而后雍正时期,又复设浙江总督,期间一直换来换去。

直到乾隆三年,这事儿才真正定下来,总体来说,存在感不高。

其最后一任总督名叫松寿,满洲正白旗。1911年11月8日,福建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发动起义。松寿带着旗兵与之战斗,最终兵败,吞金自杀。

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顾名思义,总管云南、贵州两省。其也是资历比较老的那一批,当年顺治入关后,还未平定云贵就有了。其首任总督乃是明朝叛臣洪承畴,其当时还兼任两广和湖广总督,基本上整个南边儿都是他在管。

不过到了康熙年间早期,云贵总督经常被分化为云南和贵州总督,这一局面持续了得有二十多年。

其历史上共出了七十七任总督,其中比较出名得有洪承畴、阿桂(和珅的老对手之一)、福康安(富察傅恒之子,尔康原型)、林则徐、刘长佑等等。

其最后一任总督是李经羲,他爹是李鹤章,李鸿章的亲弟弟。在辛亥革命中,作为汉臣,一般来讲都不会有多大事儿。当年蔡锷李经羲也没有为难他。李经羲回在北洋政府到京城后长期任职,还当过几天的国务总理。(一周不到,就被张勋给赶下台了)

1925年9月18日,李经羲因病在上海去逝,享年65岁。

湖广总督

首先纠正一下名字由来,湖广总督不是什么湖北广西、湖南广西的,而是湖广省。其在康熙三年被改为湖南和湖北。

湖广总督在清朝历史上也是多此废立,一会儿叫川湖总督、一会儿又叫湖北湖南总督。湖南湖北古时统称湖广,所以其也称湖广总督,但官方定义不一样。

所以准确点讲,我们今天常说的湖广总督,应该是叫湖北湖南总督。

这里出国最牛的总督就是张之洞了。

而其最后一任总督则是段祺瑞,对你没看错,就是民国大军阀段祺瑞。当然了,这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其根本就没有到任,当时辛亥革命已经爆发,没法去了。不仅仅是他,他之前的四任(袁世凯、魏光焘、王士珍、段芝贵)都没去。

其最后在任的总督名为瑞澄,他是满洲任,全名应该叫博尔济吉特·瑞澄。

他比较惨,武昌起义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爆发的,之后他弃城而逃。本来想回去的,但听说朝廷要治他的罪。于是便索性逃到了日本,清朝灭亡后才回来。不过改朝换代之后,他已经成了普通平民,没几年便死了,享年52岁。

两广总督

两广总督同样资历比较老,毕竟洪承畴都当过。当然,后来广西也时不时的被拉出去单干过,但大都没闹腾两年,毕竟广东比较有钱。

其最后一任总督是张鸣岐,当年一上任就镇压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后,其先是携款逃到了日本,后又跑回来到袁世凯手下任职。

此人是个大汉奸,抗日战争时期投奔日本人,干了不少坏事儿,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之后没多久,他也在全民声讨中死去,享年70岁。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是清朝最具实权的总督,其除了兼有陕西、甘肃两省的军政大权外,时常还节制四川、新疆等军务。清朝陆上边患多在西北,所以陕甘总督长期握有重兵。

比较著名的有年羹尧、岳钟琪、左宗棠、曾国荃等等。

其最后一任总督是长庚,同样是满洲人。他算是满洲大臣总督里比较简单的一位,其在逊位诏书下来后就自行离职了,也没有过多的去搞事情。1914病逝,享年71岁。

以上便是清朝灭亡后,九大总督的各自结局。

点赞9、珠海市 网友:愿念你

清朝设立总督一职,官职正二品,加授兵部尚书,由于总管统管的地区极大,一般覆盖两三个省份的事务,所以也有“封疆大吏”的涵义在里面。

清廷一共设立了九大总督: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至于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因为无直接管理地方权力,暂不讨论。

九位末代总督的结局

九大总督之中,东三省总督设立最晚(1906年由光绪钦命),地位最高(因东北为清朝的“龙兴之地”),故有“疆臣之首”的美誉,管理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而最后一任总督为铁岭人——赵尔巽。

赵尔巽在东北还算“尽忠职守”,几年后大清灭亡,他则被袁世凯忽悠了去撰写清史,做了一个清史总编。不过书还没编完他就去世了。


直隶总督管辖着位于京畿重地的直隶省,是极为重要的一位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等都任命过直隶总督),最后一位直隶总督为河南项城人(袁世凯老乡)——张镇芳。

1912年2月2日,张镇芳以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十天后溥仪退位,张振芳也急忙结束了总督任命。之后支持袁世凯复辟,参与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继续为“满清大业”鞍前马后。1933年去世,葬于天津。

两江总督因总管江南、江西两省军政事务,为大清的财赋重地,国家的“钱袋子”,非亲信不可任命。最后一任的两江总督为江西奉新人——张勋,也就是帮溥仪做了十几天皇帝那位。

1911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清廷灭亡后建立“辫子军”,人称“辫帅”,继续效忠清廷。之后辅佐溥仪复辟,被封忠勇亲王,史称“张勋复辟”。张勋一辈子都没剪掉他脑袋后面的那条辫子,1923年在天津去世,其葬礼轰动江西。

两广总督总管广东、广西两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山东无棣人——张鸣岐。1910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镇压了当时的广州起义,捕杀了林觉民、喻云纪等四十三名革命烈士,血债累累。

清廷灭亡后,张鸣岐被迫宣布广东独立,之后逃出广州,经香港逃亡日本,宣扬“大东亚战争必胜”,沦为汉奸。1945年日本战败后,张鸣岐在民众一片骂声中死去,无人问津,葬所不明。

闽浙总督总管福建、浙江、台湾三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满洲正白旗人——松寿。

1907年被任命为闽浙总督,组织八旗军抵抗当时起义的福建新军,激战一昼夜后,八旗军败,松寿吞金自杀,为清廷殉葬。

湖广总督总管湖北、湖南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满洲正黄旗人——瑞澄。

1910年任职,查获了一批革命党名单,并捕杀了三名革命党人,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瑞澄远逃日本。清廷灭亡后返回上海,1915年病死。

陕甘总督总管陕西、甘肃、伊犁三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满州正黄旗人——长庚。

1909年任职陕甘总督,两年后武昌起义爆发,陕甘震动,清廷灭亡后,长庚害怕秋后算账,将总督大印交于甘肃布政使赵惟熙后逃跑,1914年病死。

四川总督总管四川一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弟,铁岭人——赵尔丰。

此人算得上一个将才,曾率领四川军入藏,击败了西藏叛军,保护了国家领土完整。1911年被任命为四川总督,上任不久后,四川就爆发了“保路运动”,赵尔丰率军镇压,却无力回天。同年,赵尔丰被革命军斩杀于皇城“明远楼”,死前骂不绝口。

云贵总督总管云南、贵州两省事务,最后一任总督为李鸿章侄子、安徽合肥人——李经羲。

受李鸿章影响,李经羲属于是清末比较开明的一派,在云南创建了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朱德元帅也得到过李经羲的知遇之恩)。并且不干涉革命党人活动,资助蔡锷将军等情况,也让他在清末动乱中得到了各方的优待。1925年在上海病逝。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点赞10、萍乡市 网友:烟雨夕阳

公元1912年,小皇帝溥仪在北京宣布退位,清王朝正式覆灭。

清朝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政治体系的王朝,我们都知道各朝各代那些封疆大吏们,在天下大乱之时就会马上割据成了自己的势力,拥兵自重。那么清朝覆灭之后那些曾经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各个省的总督们,去了哪里呢?他们最终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的?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xun)

要说东三省那是满人的发源地,是清朝的老家,面积十分广阔,但是东三省总督却设立最晚,直到1907年才建立开设东三省总督。1911年赵尔巽担任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成立保安会阻止革命党。还和张作霖等人一起,强烈反对溥仪退位,坚决不同意共和体制的建立。

反对无效后,为了防止东三省动乱,袁世凯邀请他到北京来组织编写《清史稿》。赵尔巽也知道自己无法再保住总督职位。于是就跟袁世凯提要求,保住四川最后一个总督,因为四川总督是他亲弟弟。袁世凯同意不动四川总督之后,他才肯前往北京。

1927年他因病去世,《清史稿》在其一年后发行。

直隶“总督”张镇芳

直隶总督在九个总督当中,应该是权势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应该大于如今的上海市委书记。像李鸿章、曾国潘、刘墉、李卫、袁世凯,都曾经担任过直隶总督,都是从直隶总督发迹上位的。

张镇芳是一位短命总督,他在位还只有10天,清朝就覆灭了。所以严格的来说,最后一位直隶总督应该是他的上任陈夔龙。

可这个张镇芳来头并不小,他和袁世凯是远房亲戚,所以尽管张镇芳非常反对共和制度,但是他却比较支持袁世凯。

1916年袁世凯去世之后,他转而支持溥仪复辟,复辟失败之后,他做了三个月牢,出狱之后又从事商业,混的还算不错,1933年去世。

两江“总督”张勋

要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两江总督应该是最有钱的总督了。而张勋也只是代理总督,真正的两江总督是张人俊,不过张人俊后来被免职后,就由张勋一直代理到清朝覆灭。

袁世凯去世之后,张勋支持溥仪复辟,然而作为溥仪复辟的罪魁祸首,张勋却最终逍遥法外,这小子抖了个机灵,迅速逃往天津的租界内,躲进了荷兰大使馆内,因此没有被抓到。在租界之内,张勋开始经商,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财产大亨。张勋致力于多种经营,什么当铺、电影、银行、金店等,足有70余家,富可敌国,1923年去世。

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年轻之时仕途得意,一路做到两广总督之位,然而却不幸遭遇清朝灭亡。清帝退位之后,他携巨款逃向日本。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后,又从日本回国支持袁世凯,再度跻身政坛。

1916年袁世凯去世之后,他居住在上海法租界,吃斋念佛,不问世事。918事变之后,他蜕化成为可鄙的汉奸,还向佛祖祈求“大东亚圣战胜利”。

日本战败之后,他在国人痛骂之下,忧愤羞愧而亡。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一个满族人,不像其他上面几位汉族总督一样,他忠诚于大清朝。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福建的革命党人曾劝说松寿,向革命军和新军交权,则可以保命,松寿坚拒,而且先下手为强,向革命军发动攻击,结果手下旗兵战斗力有点弱,被打得一败涂地,松寿见大势已去,选择了吞金自杀。

湖广“总督”瑞澄、段祺瑞

要说湖广总督应该是最倒霉的,因为武昌起义最先爆发在武昌湖广总督统辖的范围之内。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瑞澄眼看自己小命都不保,于是带着点钱就跑到了上海租界,后来怕清廷治罪追杀他,干脆跑到了日本。

清朝灭亡之后,他就回到了上海,在这里长住,并最终病逝。

瑞澄跑了之后,清朝又派袁世凯、魏光焘、王士珍(代理)、段芝贵(护理)、段祺瑞任总督,只不过这几任总督,基本上都没有到岗,所以段祺瑞也勉强称得上是最后一位湖广总督。

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

要说这位陕甘总督,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只不过他的忠君思想太过严重,是封建王朝的走狗罢了。他1905年担任陕甘总督,当时正是慈禧70大寿,各地的总督们都大小红包前往北京送快递,只有他陕甘总督拒绝送礼,还要求其他人不要送礼,算是很奇葩吧。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他还向清朝请命,自己要去武昌起义平反,但被清朝拒绝。当听说溥仪要退位之时,他让溥仪来陕甘建都,定能东山再起。

他带领手下军队多次进攻革命军,最终难敌时运,只好含恨隐退,致力于宗社党的复辟闹剧,于1931年去世。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所作的最大贡献就是收复了西藏。

1911年4月,其兄赵尔巽由四川总督调任东三省总督,而他本人则升任四川总督。就在这一年,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而赵尔丰当时是向清朝请命要严惩盛宣怀。可是清朝不听他的意见,决定镇压民众造成血案。

当时清政府招来武昌的士兵镇压起义,因此导致武昌空虚,爆发了武昌起义。所以如果当时清朝听了赵尔丰的建议,那么武昌起义很可能难以成功。

保路运动被镇压之后,赵尔丰被免总督。当时四川被新军所控制,赵尔丰成为了傀儡,新军和旧军发生哗变,赵尔丰本来好意抚慰旧军,却遭新军误会,不料被杀。

云贵总督李经羲

最后这位总督,可能听起来没有很多存在感,但是他的大伯大家都认识,那就是李鸿章。

李经羲的仕途顺利,一部分是由于李鸿章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云贵总督曾经还帮助过我们的朱总司令,当年朱德因为加入家穷路远,来报考讲武堂时错过了考试时间,无法进场参加考试,就在朱德准备回家之时,李经羲路过询问,然后将朱德破格录取,这才有了我们十大元帅之首的朱总司令。

武昌起义之后,他投降新军,并告别官场。清朝灭亡后,他先后在袁世凯、黎元洪时期出仕。1917年,他出任当时民国的国务总理和财政总长,但是只做了一周的短命总理。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