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去世后,心腹李卫的下场如何?
对于今天苦奔职场的人来说,李卫这个人,无论是真实历史人物,还是电视剧里的角色,用一生时间,从普通老百姓变成封疆大吏,都具有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就电视剧《雍正王朝》来说,并没有交代李卫这个角色的结局。
李卫最后一次在本剧里出场,是在最后一集,也就是第44集,已经是几省总督的李卫听见曾静污蔑雍正,二话不说,直接到刑部大牢里痛扁曾静,给自己亲爱的主子雍正出气。
我们先看李卫的官帽上的顶戴——
深红色的红宝石。戴这个顶戴的官员,已经是一二品大员了。
然后这个大员把官服脱了,当着大家的面在牢房里修理曾静。
然后被雍正和将来的接班人宝亲王,也就是乾隆撞见,他的结局是很有趣的。
首先是雍正,来了以后只字不提李卫,而是把围观的大臣们训了一顿——
雍正只字不提李卫打人不对,而是骂官员们:
“身为刑部大臣,对这种无君无父之人,居然没有半点愤慨之心,居然还围观取乐。”
表面上骂周围的人,其实就是在表扬李卫,只有我们家小李,才知道愤慨,才知道为主子分忧。
然后官员狡辩说,主要是李卫把钥匙收了,我们没办法。
这个答案很显然是零分,因为雍正的潜台词是,你们居然围观取乐,都不进去帮着教育一下曾静。
于是宝亲王补刀,宝亲王也只字不提李卫,而是把围观取乐的官员们痛骂了一顿,说他们麻木不仁,忘恩负义,然后把他们都革职了。
当今皇上和未来的皇上基本上就定调调了——只有李卫心中有君父,心里有正义感。
官员们代表的就是官僚集团,官僚集团就是等着看皇帝笑话,官僚集团都不出来说话,皇帝就很尴尬,而李卫敢站出来,当出头鸟,不管采用什么手段,就很给雍正出气。
这一幕,李卫表现就满分了。
但是,雍正还有一层意思,是李卫做不到的,那就是你做恶人出来修理曾静唱白脸,让这个清高的知识分子吃吃拳头吃吃苦,先认怂,而差不多了的时候,我要站出来制止你,加恩于曾静,唱红脸,给颗糖,真正收买人心。
所以,把官僚集团的代表大臣们哄走以后,当着曾静的面,雍正开始批评李卫。
怎么批评的呢?很艺术。
也没说他打曾静这件事对不对,而是说李卫不顾官体,这哪里是批评,这是爱护。你一个一二品的大员,这么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以后怎么服众?
然后处理结果就是罚俸一年。
当年雍正清理国库亏空没做好,也是被康熙罚俸一年,但是这个罚只是告诉你你做事的方法不对,没有革职,没有降职,没有削弱权力,表示——你的心为我好,我是懂的。
而对于李卫这样有权力的人,罚俸一年根本不算什么,各种孝敬银子,各种奖励,各种陋规,要活下去不难。一年后照样吃香喝辣。
而李卫呢,连哼唧都没哼唧一下,一句话不说——
按照李卫的脾气,觉得委屈了,肯定哼唧一个皇上,奴才xxxx,但是人家一个字都没说。这一主一仆,一唱一和,一恩一威,就把事情办了——正皇帝的权威,灭百官的威风,收曾静的心。
接下来呢,马上雍正就请曾静吃自己的饭——
曾静这个喷子喷了人,挨了打,受了恩,瞬间也就痛哭流涕了。
其实古往今来的喷子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在那里瞎喷就是为了出位,你整死他不要紧,正是成全了他,但是你折磨他,稍微吃点苦,立马就认怂,而你对他好点,一满足他那点虚荣心,他瞬间也就软了。
最后,曾同学吃得香香的,出去就可以显摆——当今皇上的饭我吃过。
足够显摆一辈子,也足够为雍正正面宣传一辈子了。
李卫的最后一次出场,就这样用自污,自我牺牲的方式帮了雍正,帮主子出了气,同时也给了主子加恩曾静的机会。
你说雍正爱不爱他?
其实李卫的每一次出场,都是满分,小时候机灵,在江夏镇救了主子的命,到当铺骗《百官行述》,监视年羹尧,回来看主子不坐轿子而是走路,在江南收拾官僚,推行新政......
这样稳,这样贴心的奴才,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了。更重要的是,他还和图里琛救过宝亲王的命。所以如果雍正王朝有续集,这样聪明,能干,忠诚,有分寸,值得信赖的大臣,基本上就可以笑几代人了。
而真实历史上的李卫,和电视剧里其实是有很大出处的。
首先,不是叫花子,而是富户,捐官出仕。
李卫主要是搞财政和刑侦工作的,他出道是因为干盐务很出色,才被雍正重用,后来去浙江,也是管理雍正的最大的税仓,换句话说,虽然学历不高,但是特别能搞钱。能搞钱的大臣谁不爱?
在雍正朝,雍正对他的评价是——
“此筹是,览而不嘉悦者,除非呆皇帝也。此时,天下督抚与朕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
李卫到了乾隆朝照理说也可以有一番作为,但是李卫有肝病,身体不好,加上是劳模,日夜操劳。
乾隆三年(1738年)八月,李卫在随乾隆帝拜谒泰陵时,突发肝病。同年十月病休还乡,然而还来不及还乡,就吐血身亡,享年五十二岁。
五十二岁,对于一个古代官员来说,真的死得太早了,本来还可以走二十年,然而他年轻而辉煌的政治生命,就此也就戛然而止了,非常遗憾。当然戛然而止也是好处,因为伴君如伴虎,鬼晓得以后的权力斗争会出现什么问题,而就此成为一个完人,就是给自己政治生命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乾隆的评语是:
“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
总结李卫的一生,忠诚,机敏,能干,这也是今天奋斗的人值得学习的优点。
坚持优质原创,希望各位大佬多多鼓励!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从一个小叫花子一步步蜕变成了封疆大吏,堪称职场奇迹,他是雍正的心腹大臣,李卫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是因为他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他知道自己要忠于谁。
李卫的小伙伴坎儿就没有李卫这么幸运了,李卫和坎儿、翠儿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他们相依为命,四爷和十三爷去江南赈灾时把他们三人收入了门下,李卫原本叫做狗儿,四爷给他赐名李卫,坎儿则被赐名高福,翠儿还用原来的名。
坎儿和李卫本都钟情于翠儿,但李卫捷足先登和翠儿好上了,后来李卫又被外放做了官,和翠儿成了婚,可谓好事连连,而坎儿依旧只是个处理四爷府山杂事的奴才,于是,坎儿心生不满,借酒浇愁,被八爷的人收买了,最后差点坏了四爷的大事,最终被四爷秘密处死。
有了坎儿的前车之鉴,外加四爷手下官职最高的年羹尧的悲剧结局,再加上邬思道的提点,让李卫要好自为之。李卫虽识字不多,但他这个人很精明,他吸取了前两者的教训,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四爷的一条忠实狗。
李卫甚至在雍正跟前主动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比如雍正去江苏考察时,李卫外出找女人,翠儿在家里闹,李卫还请求雍正帮他瞒着翠儿呢,他主动暴露出这些小毛病就是为了让雍正放心,他除了这些小毛病没有别的野心。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刑部大狱里痛扁了曾静一顿,当曾静给雍正列了十条罪状时,大多数人都是幸灾乐祸的心理,只有李卫在听雍正亲自讲述完曾静骂雍正的话后,气氛不过,跑到了刑部大狱,关起了牢门,狠狠的收拾了一番曾静,替雍正出了一口恶气。
李卫正在修理曾静之时,雍正亲自带着宝亲王弘历以及上书房大臣赶到了刑部大狱,李卫这才住了手,刑部围观看热闹的官员全部被宝亲王弘历给革了职,弘历唯独没有敢处罚打人的李卫,这是因为弘历知道李卫这是为他爹雍正出气呢。
而且弘历内心也知道,雍正其实很赞赏李卫的这种行为,因为只有李卫肯替雍正出头,这体现了李卫对雍正的绝对忠诚,也提现了李卫对雍正的感情,反观围观看热闹的那些人的行为令人痛恨,所以,精明的弘历革了围观官员的职,把李卫留给老爹雍正来处理,果然,雍正只是象征性的对李卫罚俸一年。
那么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去世后,李卫的结局如何呢?
雍正去世以后,宝亲王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那么乾隆上台后,李卫会有着怎样的待遇呢?
十三爷临终前,曾对雍正嘱咐过两件事,第一事是关于弘时的,十三爷对雍正说弘时身上有老八胤禩的影子,也就是暗示弘时和八爷有牵扯,弘时想跟弘历争夺储位,后来,雍正经过查证,证实了十三爷所言非虚,弘时甚至丧心病狂的买通江湖高手追杀在江南办差的弘历。
弘时的计划没有得逞,跟弘历一起办差的刘墨林做了替死鬼,之后李卫一路保着弘历安全回京,雍正在调查弘时的时候还专门征询了李卫的意见。
雍正问李卫:狗儿,暗杀弘历的人是谁,你应该知道了。你说说,朕该怎么办?李卫回道:主子,什么事奴才都能替主子去办,唯有这件事奴才没法子说。李卫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弘时干了这种禽兽不如的事还能咋办呢。
正是李卫的话让雍正狠下心来决定替弘历扫清障碍除掉弘时,可以说李卫间接的帮助了弘历。
十三爷嘱咐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让雍正除掉道士贾士芳,十三爷对雍正说道:“你寻机会杀掉这个道士,因为我已经看出来,他能操纵您的健康。他要你觉得自己需要他,一步都不能离开他,迟早有一天他会反过来要你做他要做的事。这其实是巫术,并不能用它来治国的。”
雍正回道:“这好办,我很轻易就能处置掉他。” 允祥神情严肃,像是怕雍正突然在面前消失了,坚定的说道:“这是个有真实本领的人,不怕火烧水溺,甚至雷击,更不说刀斧之类了,除掉他并不容易。”
雍正猛然想到自己近来犯病,果然是连御医都懒得叫了,不禁心里一缩。他看着十三爷说道:“你好像已经有了办法?”十三爷道:“李卫能办这事,别的人恐怕不行。我要说的就是调李卫来京,进军机处兼管天下刑名。”
这贾士芳果然有些道行,张五哥借切磋的的机会试过了,果然是刀枪不入,还是李卫有办法,李卫和糊涂王爷弘昼做了个局引得贾士芳上钩,二人把贾士芳引入一处声色场所,安排了一出稀奇的表演,贾士芳以定力自诩,开始还能自持,渐渐的贾士芳把持不住,合掌闭目守定,李卫偷看时,见贾士芳呼吸急促,猛地抽刀向贾士芳砍去,顿时贾士芳身首异处。
这件事弘历是极其赞赏的,弘历曾经多次劝雍正不要用贾士芳,李卫除掉贾士芳以后,弘历非常高兴,着实夸奖了李卫一番。雍正临终前服的那颗药丸还是贾士芳给修炼的。
雍正驾崩前已经让上书房拟旨调李卫做直直隶总督,不料李卫紧赶慢赶到京城以后才得知雍正驾崩的消息。
弘历继位后,首先拟订了雍正的谥号?庙号和自己年号之后,然后下旨道:“即令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为总理王大臣,随朕行在参赞,着即赏双亲王俸。弘晓、弘昼主管兵部,着李卫兼任兵部尚书,办理军务并处置京师防务一应事宜。张廷玉、鄂尔泰原差不变,加恩赏世袭一等轻车都尉,上书房、军机处两处日常事务要兼顾起来。”
从这道旨意来看,乾隆继位后对李卫是非常信任的,李卫不但任直隶总督还兼任兵部尚书,并且京城的防务也一并交给李卫办理。
其实,李卫在浙江总督任上已经患病多年,调入京城后,旧疾复发,整日咳嗽不止,乾隆还亲自去李卫府山探望过李卫,李卫于乾隆三年在京去世。总得来说,雍正驾崩后,乾隆对李卫还是不错的。
历史上雍正去世后,李卫的结局如何
李卫字又阶,历史上的李卫不像《雍正王朝》中那样出身寒微,实际上李卫家境殷实,李卫的父亲是个商人,李卫不喜欢读书,做父亲的不想让儿子也做商人,为了能给李卫寻个出身,所以,李卫的父亲花钱为他捐了个员外郎的虚衔,后来补了实缺。
历史上李卫读书不多,他虽然读书不多,但对事物的判断很敏锐,这大概是继承了商人的本性,李卫在任上干的很出色,康熙五十八年,李卫升任户部郎中一职。
雍正即位以后,李卫迎来了他的职场快速升迁之路,雍正上位伊始便很快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李卫正要上任,雍正改了主意又任命他为云南盐驿道。在云南盐驿道任上,李卫干的非常出色,雍正非常高兴,过了一年,也就是雍正二年,雍正又升任李卫为布政使,布政使主要负责全省的财政大权,但雍正仍然还让李卫兼管盐务上的事情。
李卫在之后的几年里先后升任浙江巡抚、浙江总督等职,雍正十年李卫升任直隶总督并加刑部尚书衔。那么在历史上,雍正驾崩以后,乾隆对李卫如何呢?
别看很多雍正朝重臣在乾隆朝都多多少少被乾隆休整了一顿,比如田文镜被乾隆斥为“酷吏”,张廷玉晚年被罢官,晚景十分凄凉。但李卫在乾隆朝待遇还算是不错,得到了乾隆的厚待,这主要在于李卫双商很高,也能迎合乾隆的意思,还有就是李卫在民间官声很好,乾隆不敢轻易动他。
李卫当高官十多年,为官非常清廉,当然,李卫家资巨富,他也不需要去贪腐。而且他身居高位,却能体恤民间疾苦。为官清正严明,秉公执法,这都是让雍正十分喜爱和信任他的原因。
李卫勇于任事,刚正不阿,敢于和贪腐官员作斗争,因此在民间曾享有“李青天”之美誉,可是李卫又不是一味的清廉刚硬,他情商极高,也知道该退让时就退让,很能迎合乾隆,所以即便作为雍正重臣,乾隆想收拾李卫,碍于李卫的官声以及李卫如此会来事,乾隆也找不到借口收拾他。
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去世,乾隆对于李卫病重期间还是非常重视,亲自到李卫的家中看望李卫,在李卫死后,乾隆还给李卫上了谥号为“敏达”,这一谥号是非常能概括李卫的一生,他确实是很符合敏达的谥号。
李卫虽然一生读书识字不多,但是他是真做到了“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能得到雍正和乾隆父子两代恩宠,可见李卫确实把人情练达,聪明机智发挥到了顶峰。
所以说李卫也成为雍正的心腹大臣中在乾隆朝结局比较好的一位。
现在不少的清宫戏都围绕着康熙、雍正、乾隆的故事展开,尤其是讲述他们的后宫如何争宠、争位,前庭如何争权夺利,时时刻刻都充满着阴谋、狡诈。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讲述了雍正因得到了年羹尧、隆科多、田文镜还有李卫等人的鼎力相助才得以登上大位,然而年羹尧和隆科多的下场是极其悲惨的,那么雍正的心腹大臣李卫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雍正的继位是否正当到现在依然还是个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而雍正能当上皇帝还多亏了他手底下的几个大臣,在明里暗里都扶持他,这才让雍正得了民心,这其中就有年羹尧、隆科多、田文镜、李卫等人,在这几个人当中就只有李卫的结局算是比较好的了。
年羹尧在康熙统治时期也是一个重臣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但年羹尧恃宠而骄,翅膀硬了就变得很嚣张,最后雍正也受不了了,就把他处死了,还连累到他的家人,下场非常惨。
而隆科多和年羹尧一样,也是辅佐雍正的重臣,却与奸人结党营私被雍正发现,这样的人也留不得,雍正治了隆科多四十一条罪名,把他幽禁而死 ,如果他们二人能够安分守己一点,恐怕也不是这个下场的了。
田文镜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从监生走到了巡抚,凭借政绩得到了雍正的重用,而他也借着受宠更加严厉苛刻,历史上他清廉正值,做事干练,有人写给雍正弹劾他的文书也是多到可以把他盖起来,他的位置却始终巍然不动,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朝中是有多么得宠,田文镜还曾经隐匿河南水灾,但是雍正仍然包容了他,田文镜于雍正十年十一月病逝,享年七十二岁,雍正念及他是忠臣,为他修建了陵墓,但是因为碍着乾隆修建陵墓的地盘,在乾隆中后期,田文镜的墓不慎被当地守陵大臣夷平了。这也是非常惨的事。
再来谈谈本文的主角李卫,在电视剧《李卫当官》里,当时讲到李卫出身贫寒家庭,家境落后,从小大字不识,没有什么素质,但是有自己的小聪明,所以当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到民间办理案件的时候,李卫借机投靠了四阿哥,成为四爷党,从此以后就一步步参与斗争,跟着雍正混了,这些都不过是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
实际上李卫出身富户人家,家里很有钱,也从小接受正常的教育,只是李卫自己没有考上科举,而是通过买官的方式混进了官场,这个方法不是很正直的方法,幸好李卫当官之后,没有因为买官而将腐败的习惯带到官场。
后来李卫在兵部工作时结识了雍正,也参与了四爷和八爷的斗争,众所周知,康熙晚年的时候,四爷党和八爷党是两大最强的派别,他们暗地里斗争得非常激烈,李卫在雍正的手下一直尽心尽力,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解愁,甚至后来还帮很多查私盐,主持修筑堤坝等等。
在雍正去世以后,乾隆继位,李卫的官职确实降了一些,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监管直隶河,时常帮助穷人要回在那些贪官污吏手中的土地。而且还把这些贪官污吏告到了皇上那里,因为这件事乾隆特别喜欢他,喜欢他的正直和严肃,而且他和别的官员不一样,李卫他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服务,雍正死后,他继续得到乾隆的重用。
乾隆在位三年后,李卫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岁,乾隆皇帝非常伤心,并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厚葬,还加封李卫为总督,要知道,,在古代总督相当于一品官员,这就能够看出乾隆对李卫也是非常重视的、并且是对李卫一生的一个认可。
李卫不同于其他几个大臣,他在民间的名声相当好,大家都比较敬重他,李卫是雍正朝的重臣,生前非常风光,死后也得以光宗耀祖,比之嚣张跋扈一时落得赐死的年羹尧要好得太多,他是清代大臣中的典范,也是清代统治者大力宣传的人臣楷模,这样的人怎么不会有善终呢,因此说李卫也算是彻彻底底的人生赢家了。
由著名作家二月河所创作的“帝王三部曲”可谓轰动一时,它们分别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对这三部帝王系列剧,笔者个人全都非常喜欢,尤其是第二部《雍正王朝》,更加令人记忆深刻。
在胡玫执导并由唐国强、焦晃等老戏骨出演的《雍正王朝》中,不仅颠覆性地塑造出了一个忧国忧民和任劳任怨的封建帝王雍正,还成功刻画出了他的心腹宠臣李卫。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是出身低贱的乞丐,一次偶然的机会跟随皇四子胤禛入潜邸成为了他的包衣奴才。
“九子夺嫡”中,胤禛成功突围胜出并登基称帝,开启了自己的雍正王朝。自此开始,李卫的美好时光正式开始了,他在雍正的宠信下,先从小吏做起,很快成为布政使,再到巡抚直至总督,成为满清的一名封疆大吏。
在此期间,他不仅没有循规蹈矩,反而屡屡做出出格之举,比如打压文人、越级弹劾、擅闯贡院、私刑重犯、夜审曾静、参与储争……。总之,以上任何一件都够得上死罪,可李卫不仅安然无恙,反而步步升迁。
不过,以上都出自《雍正王朝》的演绎,并非真实的历史。接下来,我们一起还原历史,努力走近并了解李卫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为何能在雍正时期成为宠臣,以及雍正过世后他的最终结局。
李卫(1687年——1738年),字又玠,江苏徐州人。他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是以捐官的身份入仕,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当年的李卫断然不会想到,自己会在两百多年后异常火爆,皆因为一部《雍正王朝》使得“李卫当官”的故事风靡民间。
康熙末期时,家境殷实的李卫怠于读书,通过捐资的形式获得了一个员外郎的虚职。当然,这样的身份显然不会得到重用,他在康熙一朝都默默无闻。
雍正登基后,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开始不断起用新人。在怡亲王胤祥的举荐下,无根无派的李卫居然由员外郎被直接提拔为正五品的户部郎中。对此,笔者翻阅了许多史料,也没有找到怡亲王和李卫之间究竟有何联系。
自此开始,李卫才第一次见到雍正帝,之前二人没有过任何的接触。通过两次面谈,雍正竟然对于李卫非常欣赏,从户部郎中起,他先后担任了云南巡盐道、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
而且,他的升迁之路非常迅猛,几乎是一年一步,很快就成了雍正朝的重臣和宠臣。据《清史稿》记载:
朕于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
能成为雍正最宠信的朝臣,李卫的确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不畏权贵、公正清廉、勤于政务等方面。除此之外,李卫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忠于一人”,除了雍正本人以外,其他的“过去佛”和“未来佛”都是浮云,他只认“现在佛”。
在雍正过世后,弘历登基史称乾隆帝,李卫继续担任直隶总督一职。
虽然失去了雍正帝的庇护,但李卫的脾气性格依然如故,对于贪赃枉法之事继续铁面无情。在乾隆二年,他就开始弹劾诚亲王,理由是姿意放纵自己的下人危害地方。
乾隆登基不久,本不愿意惩处自己的宗亲,但李卫却不依不饶。无奈之下,他只得下旨斥责了诚亲王并且罚俸一年,之后还赏赐李卫四团龙补服。这个“四团龙补服”,虽然不像“黄马褂”那样出名,但却是非常高贵的恩赏,通常情况下,除了亲王和郡王以外,只有极个别战功卓著的满臣才有资格受此奖赏。
纵观满清近三百年的历史,只有过五位汉臣获得过赏穿“四团龙补服”的殊荣,分别是马见伯、岳钟琪、史贻直、李卫和朱珪。
不过,乾隆初登大宝,虽然碍于父亲雍正的情面继续重用李卫,但他对于李卫的“豪横之举”并不欣赏,多次进行过委婉的提醒。还好,李卫在乾隆三年就病逝了,没有成为“第二个张廷玉”,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历史上李卫在乾隆三年病逝,不仅李卫得到善终,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在朝廷为官,他的长子更做到两广总督,可以说李卫是荫及后代。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没有交代李卫的下场,但是在雍正去世后,李卫的结局应该不会太差,这主要有几点。
一、李卫这个人绝对是大智慧,虽然不学无术,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偏偏能得做高官,这是因为他自己能清楚的认识自己,没文化、没根基、没圈子,和其他官员格格不入,受尽排挤,但是他能死死抓住一点,就是忠心,他知道自己只要事事忠心,其他的问题都不是事,有事情有雍正兜着,所以说他为人做事,不走寻常路,不按套路出牌,甚至有点出洋相,只求结果不问过程,只要雍正知道他忠心就好,而且李卫还都能把事办好,这说明他的能力也不低。
在《雍正王朝》后面,李卫还跑到监狱脱了官服去揍曾静,这时候李卫可是一二品大员了,李卫打曾静,是因为曾静污蔑雍正,你敢污蔑主子,我就要修理你,然后就是雍正带着后来的乾隆到监狱里撞到了,虽然说李卫被罚了一年俸禄,但是李卫一句怨言都没有,换别人搞不好还会嘟嚷一下,这在雍正和乾隆眼里,当然很满意,李卫心中有君父,有正义感。
二、雍正帝的后半生,一直为了新政而奋斗,李卫在推行新政上非常卖力,这当然让雍正很满意,不过李卫懂得处理事情,他负责的摊丁入亩并没有让士绅阶层损失太大利益,也就是从蛋糕上薅点奶油下来,所以实际上他并没有得罪士绅阶层。
李卫对于读书人是非常尊敬的,在科考舞弊案中,副主考李绂发现考题泄露,主考官隐瞒不报,李绂是读书人的领袖,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从心里是看不起李卫的,但是在科考舞弊案中,李绂先去找三阿哥,三阿哥不敢插手,就指点李绂去找李卫,李卫这个当时的“浙江巡抚”就帮忙把这件案子办了,这要换别人就是掉脑袋的事,可以说李卫赢得了读书人的好感 ,士绅阶层自然对他印象更没那么差了。
三、《雍正王朝》中,夺嫡也是主要剧情之一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诸皇子为了皇位是互相拆台,勾心斗角,最终雍正赢得了皇位,在雍正王朝中,虽然夺嫡范围小,但也是很惨烈,皇三子弘时想要刺杀弟弟弘历,是李卫和图里琛带着人护送弘历进京的,雍正在决定赐死弘时这件事上,李卫的一番话也起了很大作用,李卫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直接说,只是侧面的说康熙当年太宽容了,明知道老八他们心术不正还一个个加封,将难题留给了雍正。
雍正害怕夺嫡的难题延续到下一代,造成兄弟自相残杀,所以狠心赐死了弘时。认真说起来,李卫也可以算是弘历一方,雍正派弘历到江南李卫那里体恤民情,李卫自然与弘历亲近一点,弘时派人刺杀弘历,李卫与图里琛护送弘历,当然不会容于弘时,如果弘时不死,夺嫡依然继续,对于李卫来说当然害怕心狠手辣的弘时掌权,只有弘时死了最安全,这样李卫对于弘历不但护驾有功,还是扶持他上位的功臣。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李卫不管是电视中还是历史上,都应该是能得到善终的人。
历史上的李卫出生于富户,捐资入官,从一个五品员外郎的闲职,不过十年时间,成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乾隆三年十月,李卫因病去世,年五十一。
乾隆评价他:“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
李卫当初仅仅是一个小乞丐,后来却俨然成为两江总督,这样的逆袭让人有点羡慕。关于李卫的成功,有机缘巧合的地方,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亮眼之处,但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人,真的就能在今后的权利之争中安然无恙吗?
《雍正王朝》中,对于李卫最后的结局,并没有详细的交代,想知道李卫最终的结局如何,我们就不得不从历史上的李卫下手。
其实李卫的结局和电视剧还是有很大出入,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他,家里还是蛮有钱的,毕竟家底殷实,手中拥有大量可以支配的资源,恰恰与电视剧中唱了反调。
至于他的仕途之路,可完全是富二代作风,有钱本生就是一种天然优势,想做官除了自己考取功名,也有一种最为便捷的方式:买官。
但是直接花钱买官是会犯法的,为了避免遭人口舌之嫌弃,李卫就打算用捐款,先来笼络民心,引起官府重视,最终也是弯道超车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员外郎!
有一个赏识你的人是很幸福的,但却并不能保证这种幸福长久,那个人要是先行离开这个世界,活在别人的阴影下着实痛苦。
李卫的前半生,也就是在雍正去世之前甚是幸福,但是雍正的去世,也让他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除了雍正的死之外,还有什么造成了李卫的后续生活不如意的呢?
直接被贬官降职
李卫在乾隆时期,刚开始就被贬为直隶总河裁营田的观察使,这个官职就有意思了,作为专门管理河道的职位,足见李卫当时已经不得宠了,好歹曾经也是大名鼎鼎的总督,现在这就有点嘲讽了。
郁郁不得志一命呜呼
当官要是不为民做主,甚至连为自己都做不了主的时候,怕是不如回家种田,前后反差待遇简直不要太大。
雍正时期,可谓是皇帝眼前的红人儿,影响力与权利一点都不差,但是现在却在乾隆这里栽了跟头,最终李卫去世于乾隆三年,虽然当时按照总督的规格举办葬礼,但是人都死了,又有何用呢?
乾隆命令足以说明一切
看到功成名就的李卫,最终也不得不淹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当时乾隆在南下巡查的时候,无意间去到花神庙,庙里边的李卫雕像引起了他的注意,边上林立他妻妾的雕像,号称“湖山神位”这让乾隆看着极为不爽,当即下令拆除,还怒斥李卫这是居功自傲。
乾隆对于李卫此前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这位陪伴三代君主的大臣,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或许这就是人生!
李卫很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读书少,但是关键会来事儿,况且还特别尊重读书人,也正是他这种谦卑的态度,注定让他在雍正那里得以重用。
古代科考,对于徇私舞弊也相当重视,当时科场发生舞弊案,李卫的处理态度就让光大读书人相当满意。
李卫看似风光的背后,其实也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与努力,幸亏他为人低调,没有在朝廷树敌,再加上他对于雍正的了解,自然也就安然无恙,
无论在乾隆时期如何,但是最起码在雍正手下还是相当谨慎,也算是死得其所,只不过最终的结局可能和他心目中的目标差距挺大的,毕竟谁不想留下好名声。
乾隆贬他官这事儿,李卫可能怎么也没想明白,也或许是乾隆对他的考验,但是最终的想法目的,或许只有他俩知道了吧!
《雍正王朝》的电视剧仍然是来自“二月河先生”的“落霞三部曲”当中的第二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以及电视剧当中,像年羹尧和李卫都曾是“雍正皇帝”的包衣奴才,而史实当中却并非如此。
《雍正王朝》中李卫从一“包衣奴才”起步,因为对四爷忠心而平步青云
在《雍正王朝》当中,当雍正还只是“雍亲王”的时候,李卫在机缘巧合之下投入到了“四爷”的府内,成为了“四爷”的包衣奴才。
而且,在“四爷”整个夺嫡的过程当中,李卫也是多有参与,不仅鞍前马后,而且还不断地为当时的“雍正”出谋划策。
再加上,在电视剧当中所演义的情节,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地方上的支持,参与“夺嫡”的各位亲王们便大力地举荐自己府上的“包衣奴才”们到各个地方上去做官,而李卫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开始步入了“仕途”。
而有了“四爷”这样一重背景,再机上李卫自身的那股子机灵劲,李卫的仕途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没用多久就从一个县一级的小官做到了府一级的大官,升迁的速度是非常之快。
除了李卫听了“四爷”的话要好好为官之外,便是因为他对“四爷”极其忠心,而且一旦听到任何的风吹草动,他总能第一时间告知“四爷”。
说到“忠心”,在电视剧当中更为突出的一点便是,李卫给他儿子取名为“李忠四爷”,以表对“四爷”的忠心,那么,当时的“雍正”不好好地提拔他又提拔谁呢?
至于说“雍正”在去世之后,李卫的下场如何,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李卫早就已经是“一品大员”了,而且还长期地在京城的六部其中一部供职。
即便是“官居一品”了,电视剧中的“李卫”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一切都是怎么得来的,仍然尽心尽力地效忠“四爷”。
而且,在雍正晚年的时候,已经位高权重的李卫萌生了“告老还乡”的念头,不想继续在官场之中勾心斗角了,而且这其中也蕴含着他的智慧,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去世乾隆继位,自然便会任用乾隆所倚重的臣子,到那时,位高权重的他便危险了,那么,既然是告老还乡,自然是得了一个“寿终正寝”。
史实当中“李卫”捐官入仕途,成就一代名称,升迁速度与电视剧中有一拼
李卫其人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公元1688年的2月2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十分吉祥的日子,生在江苏丰县一户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
到了康熙五十七的时候,时年31岁的李卫才通过“捐资”的方式获得一个“员外郎”的职衔,所谓“员外郎”指的便是朝廷当中“六部”的副手,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名头,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但幸运的是,没过多久,他的这个“员外郎”的虚衔便成为了实打实的官职,他进入京城但任了“兵部员外郎”一职。
说到这里便已经出现了“史实”与电视剧的不同,在电视剧中李卫是“四爷”在去扬州赈灾的时候捡来的一个奴才,甚至连“李卫”这个名字都是“四爷”给他取的。
但实际上,李卫是出生在一个富庶人家,当然,出生地在苏州倒是与扬州同在江南地区,相差得不是很多。
那么,后来李卫在兵部干了将近一年之后,就在康熙五十八年,即公元1719年,他又被调到了户部并且擢升为“郎中”一职。
而也就是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李卫便开始了他在官场“平步青云”的人生经历,三年之后,雍正皇帝即位,虽说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这句话放在李卫的身上却并非如此。
因为,雍正皇帝十分的倚重他,刚刚登基便便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而且在李卫还没有到任之前雍正又更改任命他为“云南盐驿道”,身居从三品之位。
要知道,无论在那个封建王朝,凡是跟“盐”相关的官职那可都是肥差,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官员的位置,而雍正却能任命李卫担任,足以说明他对李卫的信任和倚重。
在“云南盐驿道”任上李卫兢兢业业,政绩卓著,于是,就在雍正二年,任期还不满一年的李卫又被雍正擢升为布政使,身居从二品之位,主管整个云南省的财政税赋,同时也兼管着他已十分熟悉的“盐务”。
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李卫就凭借过人的政绩连升了“两级”,这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上已经是极少出现的了。
而接下来,到了雍正三年,李卫又被提拔为浙江巡抚,虽说官的品级没有提升,但是,权力的范围却变大了许多。
到了雍正四年,即公元1726年,李卫又被任命兼任两浙盐政使,整理盐政,并且严查私盐贩卖之事,而从李卫担任“云南盐驿道”之职以来,直到担任两浙盐政使,在他所担任官职的职责之中都与“盐政”有关,这便说明李卫应该是极为精通此政的。
而在两浙盐政使的位置上又呆了一年,李卫便升任了浙江总督,并且管巡抚事,身居正一品,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这也是李卫的人生巅峰。
而如果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李卫从捐官到成为“浙江总督”的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他达成这样的成就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可以说,纵览古今之能人能到获得如此成就的相信两只手是数的过来的。
更何况,李卫只是一个富庶人家出生的孩子,并没有十分雄厚的资本以及深厚的背景,能够在短短五年之内就升迁至了“正一品”的浙江总督,应该靠的也不全是他的政绩,这其中必然也包含着雍正对他的爱重。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来说一说,在“史实”当中,李卫究竟有着怎样的归宿,那么,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关于李卫人生当中的另外一个亮点,那便是他历经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是个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
在“浙江总督”之后,他又担任了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官职,无论是史书当中,还是在民间野史当中,都记载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担任任何官职,他都能时刻体察民间的疾苦,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
最终,于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清朝的一代名臣李卫病逝,享年51岁,乾隆按照“总督”例赐予李卫祭葬,并且追赠谥号“敏达”,此外,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正因为李卫的为官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因此才有了与《雍正王朝》一样脍炙人口的《李卫当官》《李卫辞官》等演绎这位清代名臣为官生涯的影视剧作品。
雍正一死,《雍正王朝》就结束了,所以谁也不知道电视剧或者是小说中的李卫最后的结局是如何的。但如果一定要从影视剧中去了解那个虚构的李卫在乾隆一朝结局的话,那也就只能从《李卫辞官》中得知一二了。
以下内容全部来自于虚构的《李卫辞官》电视剧中,非史实,而乃戏说。
话说雍正驾崩,乾隆皇帝即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这位新君频频下诏将雍正一朝所留下的老臣纷纷赶出朝堂。李卫这位直隶总督自知自己肯定不能幸免,于是决定自行辞官。但是正当李卫准备要上折子辞官时,乾隆却诏见他入朝面圣,但这次面圣,并非是罢官,而是贬官。
乾隆打心里是瞧不起这个混混出身的李卫,但是苦于雍正遗诏让他不能罢李卫的官,无奈下乾隆只得连贬他三级,就这样李卫从直隶总督变成了顺天府尹。
当然李卫深知自己的行事为人绝对不受乾隆的喜爱,于是早已是官场上老油条的李卫就开始了漫漫的“辞官”之路。
可乾隆这人虽极其讨厌李卫,但却是又不能不用李卫,他对李卫可谓是十分的矛盾,每当他要答应李卫辞官时,都有大事发生,而每次都是李卫替他解决了这些麻烦事,比如前内务府典狱海大人灭门案、江南四省三十六道海关走私案、科场泄题案等等,都是李卫替他解决的,所以乾隆对李卫是又爱又恨。
但每次乾隆不打算罢免李卫,并想重用李卫的时候,李卫总是不合时宜的提出要辞官,乾隆是气不得也恨不得,只能拒绝李卫,让他继续待在顺天府尹的位置上。就这样反反复复,乾隆要用,李卫要辞,演绎出了一个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不过最后乾隆还是答应了李卫的辞官请求。紫禁皇城内,“万岁圣明”响彻天际;清幽小道上,一袭青衫,两袖清风的李卫,骑驴远去。自此李卫逍遥于世外,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他再也不用去管,再也不用去防,潇潇洒洒过着他世外高人的田园生活。
当然,在正史中乾隆登基后,李卫只活了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李卫依旧受到乾隆的重用,先是以直隶总督的身份兼任直隶总河事务,而后在1737年,李卫因在诚亲王府护卫与安州民众争夺农田一事上,秉公执法,被乾隆亲赐四团龙补服。
1738年,李卫重病,乾隆亲派御医到府诊治,但无奈病情过重,无药可救,最终在12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51岁。李卫死后,乾隆让其按总督级别祭葬,并赐谥号“敏达”。
可以说在正史中,李卫的结局也算是中规中矩,为人臣子能被皇帝亲赐谥号也算可以了。
根据史籍记载,乾隆三年,李卫病逝,乾隆皇帝按总督例祭葬。可以说,李卫的结局算是比较圆满的,但这其中也是有喜有悲的。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没有交代李卫的下场,如果没有史书帮我们呈现,我想结果也应该是好的。这主要跟李卫为人处世有很大关系。
(雍正像)
一、李卫官声极佳
李卫的家庭条件不错,在康熙的时候,买了个小官,他本人是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很聪明,头脑很灵活,朝中官员起草公文奏章,都要读给他听,有不合意的地方,他就口述修改,而且往往能切中问题要害,对此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雍正年间,李卫开始受到重用,历任云南盐驿道(从三品),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直至总督之首。李卫每遇到忠贤遭到不平,就会呜咽、愤恨,甚至拔剑而起,上到朝廷百官,下到黎民百姓,都很爱戴他。
二、李卫拥护雍正非常卖力
李卫的官职,是从雍正年间开始青云直上的,雍正很喜欢他,同样,他本人也全身心效忠雍正,他办事细心牢靠,知道怎么与雍正相处,居功不自傲,十分的低调。另外李卫懂得推行雍正的新政,为雍正推行的吏治整顿贡献很多。
三、不参与核心权力斗争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像年羹尧、张廷玉这些权力核心的重臣很难有善终的、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断掉。李卫有个很大优势,基本是在做地方官,最开始是管理盐政,后来修海塘,管刑狱、河道等,他做的都是对国家经济、税收、财政、治安有大利的事情,做的好,大家都能看得到。参与权力斗争的机会很少,而且注意体察民情,深得老百姓的拥戴,哪个皇帝不喜欢呢?
一朝天子一朝丞,李卫在乾隆年间官位一级级下降,乾隆三年,李卫因肝病死于任上,乾隆皇帝按总督例祭葬。不过在他死后的44年,乾隆南巡时在西湖花神庙无意发现,庙中的神像竟然是李卫和他的妻妾,大怒,命人拆除,并斥责道: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托名立庙,甚为可异”。
不过乾隆最终没有深究,保全了李卫的面子,给后人留下比较好的历史声名。
《雍正王朝》雍正去世后,心腹李卫的下场如何?因为李伟在皇位的继承方面,站对了,队伍,因保护有功,所以在雍正皇帝去世以后,仍然被新皇帝重用,直到病死!
《雍正王朝》在这电视连续剧里面,有几个关键性的人物,其中就有,李卫。
李卫和李卫他娘,都是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在剧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看点和笑点!李卫,是个市井小人,默默无闻的流浪人。单因为机缘巧合,遇见了四阿哥雍正,十三阿哥,年羹尧等人,因为李卫的机警和会来事,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当时也因为四阿哥雍正,正需要帮手的时候,李卫的出现,都给了他们各自的机会!
李卫,认识四阿哥,13阿哥,年羹尧以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跟他们学习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李卫深深的懂得,自己只是个奴仆,一个家奴,时刻提醒自己,这辈子一定要孝敬主子,忠于主子!这在封建王朝非常重要!
李卫虽然没读过书,但他的智商是非常高的,是拥有大智慧,具有偏财,天生就是做官的料!无论主子交代的什么事情,它都会游刃而余的完成,非常的完美!这就是他为啥步步高升的根本,只会效忠主子是没用的,必须还会办事,必须还有能力办事!在封建王朝里,主子一般都喜欢会办事,并没有野心忠于主人的仆人!李卫恰恰符合这个要求!
这也是为啥雍正后来派里李卫年羹尧跟前,去做监督的原因之一。明白,李卫能自保,并且会效忠于雍正!是雍正最信得过的人!才为以大用!
李卫虽然步步高升,但她比较学会克制,不容易遭人嫉妒,不会因官大了膨胀,他时刻能把雍正放在第一位,这表明她是非常会来事,非常懂情理的人,会感恩戴德的人!
同时,李卫在遇见一件大事的面前,头脑能保住清醒,能够选择好正确的位置,站好队!这是很关键的。比如弘时听从了八爷的建议,狗急跳墙,派人刺杀弘历。在这个时候,李卫和图里森带着人护送弘历进京,从这一点来看,李卫就立下了汗马功劳,拥立之功!
李卫又是个非常委婉的一个人。当他知道邬先生是雍正的智囊以后,他就知道跟邬先生搞好关系。邬先生在关键时刻,就过李卫几次,危险中转危为安,度过了人生的几大劫难!
使李卫深深的明白,咋学会做人处事!正如李卫对邬先生说的话:“邬先生,您说的意思我明白!有人跟做官一个理儿,就是不能忘本!”
邬先生问李卫“你说说什么才叫不忘本啊!”
李卫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拿我来说吧,原是个小叫花子,有了四爷才有了我的今天,四爷就是我的本,什么时候忘了四爷,我这颗树枝尖上的叶子,也就没了根,就会枯死,邬先生,您说我说的对吗?”通过对话,明显看出,李卫是多么聪明机智的一个人。
所以说,李卫是个非常会做人的人!
而历史上的真正的李卫,确实有这个人!1687年出生,江南铜山人,清代名臣。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乾隆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1738年病逝,年51岁。乾隆帝命按照总督礼仪下葬。
李卫的五个儿子,都受到朝廷的重用!甚至以后的孙子,有的也当了大官!
李卫的官是捐来的,不是科举出身,也就使不了几个字,但是他非常尊重文员。他在官场上也是平步青云,业绩有,稽查私盐,修筑海塘,善于捕盗,不畏权贵,忠于朝廷!
通过李卫,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呢?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要热爱中国共产党,国家兴旺,我们才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遇见事情,我们要万众一心,面对困难,要团结具有凝聚力。祝福我们的祖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现在是世界大国,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开心幸福的生活在祖国的大花园里面,努力加油!
乾隆下江南时,有次来到了杭州西湖,发现有曾任浙江总督、巡抚的李卫塑像,很不高兴,就下令拆除了。
他还颇为不满说: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乾隆这句话其实蕴含着对李卫的评价和定性,基本意思就是这个人仗着深受雍正皇帝宠爱,恃宠而骄,并非什么公正之臣。
李卫剧照
要知道这个时候,李卫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从乾隆的行为和只言片语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乾隆对李卫的厌恶和不屑。
那么,李卫的最后结局如何呢?
我们可分别从《雍正王朝》剧中及正史中来解析一下。
《雍正王朝》中,并没交代李卫的结局,但不影响我们推断
按剧中设置,李卫的最高官职貌似是浙江总督,他的治所设在杭州。所以雍正驾崩时,李卫应该没在雍正跟前。
由于《雍正王朝》只讲到雍正驾崩,李卫的结局自然没给交代。
但是,雍正死后,登基的是宝亲王弘历,也就是乾隆,李卫结局的关键,就在于他和新皇帝乾隆的关系上。
雍正剧照
剧中的李卫,与弘历的交集并不是太多。
唯一的交叉点就是,意在争储的弘时曾派人刺杀到江南办差的弘历,李卫和图里琛一起保护了弘历的安全,让他躲过了刺杀,平安回来了。
就这一点来说,李卫对弘历算有救命之恩。
弘历登基后,哪怕再不喜欢李卫这个先朝宠臣,念在救命之恩的份上,恐怕一会半会也不会对李卫下手。
所以,仅从《雍正王朝》来推测,李卫在乾隆朝初期会暂时保住自己的地位。
从历史史实看,李卫在乾隆三年的去世,可谓恰到好处
这话怎么讲呢?
乾隆登基后,一口一个圣祖爷爷康熙,却很少提及父亲雍正,这足以说明在他的心中,不太把雍正当回事,反而很尊崇康熙。
宝亲王弘历剧照
再从具体行动上看,乾隆继位后几乎把雍正的所谓“新政”全都搁置了,等于推倒重来,这意味着他并不认可父亲的理念;
兼之,他又把雍正给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定的铁案全都给撤销了,又意味着他还不认可父亲的为人和用人。
你看,不认可雍正的理念,也不认可雍正的为人及用人,那么对待最受雍正恩宠的人,比如张廷玉、李卫等,会是怎样呢?想必不会太好。不信的话,可以看看张廷玉的结局。
张廷玉剧照
所以,我说李卫在乾隆三年的病死,可谓恰到好处。
他活太久的话,一定会受到乾隆的诘难甚至打压、羞辱,这是必然的结局。
一朝天子一朝臣,从来只有新人笑
不要说基本对雍正全面否定的乾隆,一般情况下,新君往往也不太愿意继续重用前朝心腹旧臣,而会重新组建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核心团队。
乾隆三年,五十一岁的李卫病逝,乾隆钦命对其葬礼循用总督旧例,按理说规格是偏低了。
而给予李卫的谥号“敏达”,虽然也算褒谥,但其实并不算太好了。
从以上来看,个人感觉,乾隆对李卫还是不太感冒的。你认为呢?
我是@司马砸光,欢迎关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