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报多种兴趣班?
越来越多的家长不但给孩子报兴趣班,而且报的科目甚多。少则一两门,多则四五门。挤占了孩子大量的休息时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他们真的愿意让自己才几岁、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成天奔走于各种兴趣班,折腾劳累吗?不是的。这里面既有家长本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家长害怕自已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如此这般,自己的孩子也要跟上形势,否则落伍了。也有的家长想给孩子的未来多提供一条成才的路子,多一些就业的机会。除了这些,还有就是现在有的学校在招生的时候,要对孩子进行面试,考查孩子这样问题,那样知识,如果孩子过不了面试关就有可能被淘汰或分在差一点的班级学习,你说,哪个家长愿意是这样的结果?!当然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学一点比不学好,多学一点比少学一点强,抱着这样的想法也不得不将孩子送去各种兴趣班。我认为,兴趣班可去,但科目不能太多,学那么个一两门即可。既然是兴趣班应该以培养孩兴趣为目的,不能以贯输知识为主。多给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吧,不能扼杀了孩子天真活动、贪玩好动的特性!
现在的父母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想让孩子落后于人,就给孩子报兴趣班,并且报多种兴趣班,想让孩子多才多艺。
再就是,父母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以这种攀比的心理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
其实,很多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是否真的感兴趣,孩子的身心是否都准备好了? 就擅做主张地给孩子报班,最后适得其反。
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孩子的精力有限,而且每个孩子的优势就那么一项两项,不可能对任何方面都感兴趣,报很多班往往就会造成孩子哪门都学不好。
多而不精,不如一门深入,选择一两样孩子特别喜欢的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给孩子报兴趣班,需要了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
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授说:“目前的传统教育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默认为孩子是个空杯子,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往里面装水,却从未想过孩子的杯子是否是空的?他们是需要水,还是需要别的东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只有孩子感兴趣,才能学习好这门课。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想放弃的时候,父母就应该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父母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这样才能让孩子把兴趣发扬光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作为一个五岁多孩子的妈妈,也经历过想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的阶段,现在就把我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家孩子一岁多时给他报了个早教班,就是想丰富一下小朋友的体验,一直到孩子三岁,对于上兴趣班这件事还完全没有概念。
孩子三岁多的时候,某天带着孩子在一家商场看到一间可以拼插积木的教室,孩子非要进去玩耍就带进去了。有专门的销售开始给我讲该教室的课程,还有一面展示墙上满满的学员上课或活动的照片,档案柜里一摞摞孩子作品档案资料。之后孩子就被带进一间教室试听课。课程销售介绍说这个课程可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锻炼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等等,而且上课的学员很多都比我家孩子小,怎样怎样讲了非常多,加上孩子说很喜欢,当即就报了课。
我当时就觉得我是不是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太晚了啊?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总之就是各种懊恼自己粗心,没有早一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再之后,就开始给孩子试听各种课程,画画、主持人、手工、英语、篮球、围棋等等,只要看到就去预约试听,把周围能去的同类型几家都去了然后各种比较……
那段时间都忙着接各种兴趣班的电话、预约时间带孩子去各种试听。相比较我自己的这种焦躁和没头苍蝇般瞎撞,孩子爸爸淡定很多,也只支持孩子去上一个英语,后面从他自身协调性不好又同意孩子去学了一个舞蹈。
现在的我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已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不再接受各种电话邀约的骚扰。很感谢当时孩子爸爸的无比淡定。因为在那将近一年的试听时间里,看到了各培训机构满满的授课套路、报课后和之前的承诺的差距、一个班小朋友太多能分到各人身上的有限时间、课后和老师交流孩子情况的敷衍等等。也终于清楚了孩子的长处和优势等着一个任课老师来发现这种想法的不现实,毕竟大家的目的不同,来教小小小孩的老师的文化程度和素质,作为985、211毕业的父母真的值得百分比地信任吗?
其实我们只需要转换一下身份,假设我们是机构负责人,为了自身利益,能允许老师说孩子不适合这个课程吗?假设我们是老师身份,我们的收入完全取决于上课孩子的数量和排课多少,那么应该怎么和家长去沟通?报喜不报忧,相互理解,父母想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机构只是一个引导,责任还在父母自己身上。要认识到学前孩子的兴趣班只是孩子多一个玩耍的去处,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孩子的真的优势和兴趣所在,坚持的陪伴和鼓励,才能真正把孩子的兴趣、优势培养成特长!
我们幼儿园也来办了一些兴趣班,很多家长都会根据孩子的情况报名学习。为什么要参加呢?
一、“望子成龙”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除了提供物质保障,也会考虑他们的将来。通过参加一些兴趣班,发现孩子的特长,挖掘潜能,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便利,应对以后的竞争。
二、社会的影响
自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传开以后,收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同。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这学那,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也去报兴趣班。
三、孩子自身喜欢
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很小就表现出身体协调能力强。我园小班一个三岁多的孩子,不管做什么舞蹈动作都会很快学会,动作标准协调,而且特别喜欢,有时自己都会随音乐起舞。这类幼儿就可以适当加以舞蹈培训。
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挑选兴趣班。刚开始,可以挑选两三个,看看孩子掌握情况和是否感兴趣,再重点培养。一旦选择,就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兴趣爱好、特长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大趋势,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从2022年起,“体音美”纳入中、高考必考重要内容。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报多种的兴趣班,这是好事。但是,对孩子们而言,兴趣时有时无、时好时坏,有时比天还高,有时全无,只是玩玩而已。
常言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要想学有所长,先苦练基本功,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持久性的付出甚至10年以上功夫,但是9O%的家庭难以支撑高价培训费。除非家里开金矿……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学好口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和英语?
“万物皆有规律,顺之则易,逆之则难”。要想学好口才、英语、音乐、舞蹈等,先培养孩子们的听觉能力(听力);要想培养听力,先学会聆听,为什么?学会聆听是获取知识、学好特长的关键,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要想学如书法、绘画等,先培养孩子们的视觉能力,从小起让孩子们多看、经常看、反复看“世界动物、山水画、大自然风景”以开阔胸怀、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3~6岁孩子们让其模仿,从“无纸练字法”一一>《认字快快乐》、《幼儿学画》-一->小学生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反义词汇.组词释义》等模本,简明易学易记更易模仿,其实,模仿是一种学习,模仿是一种创新。
“语文是文才的基础,口才是文才的升华”。当今社会,文才重要,但口才比文才还重要。学口才,挺简单,《智慧阅读》来开篇,还有《趣味成语.囗才训练》来完善……从亲子共读到熟读背诵,易学易记,终生受益,落笔成文,出囗成章。
要想学好音乐、舞蹈,让孩子们多听、经常听、反复听(特别是睡前和起床半小时)世界名曲、经典音乐(有U盘),以经典音乐为主的音乐教育是一种高素质教育,它衍生出来的是“想象力、创造力”,还能从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性格……
预测,英语将列入特长教育,“幼儿是天生的语言学家”。英语是一门语言,比汉语简单易学。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听说读写”,从小起让孩子们多听、经常听、反复听“世界经典英语演讲”(有U盘)……
听多了就能正确反映到大脑中,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听说读写”先后顺序、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学校“背单词、学语法、考英语”,得高分,读大学,上北京,留洋学,去伦敦……
值得提醒的是,美育包括很多,美育是文化自信,美育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此重要。从今后,奉劝家长再也不要花冤枉钱了……
从小抓起,必成大器。
谢谢邀请。
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有这几个原因:
一、才艺和学历都是能力的体现。这一代家长在成长阶段,有才艺的孩子,都叫有特长,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条件去学。很多人自己小时候很羡慕别人学琴学画,所以等自己为人父母了,就想把这种遗憾,弥补在孩子身上。总会用自己通过亲身经历得来的同理心,来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抱着同样的渴望。
二、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升,最重要的是,网络时代,资讯发达,让人们了解外界,了解别人更加容易。当我们看到世界上有那么残酷的竞争,有那么多牛人、强人,必然忍不住恐慌,担心孩子日后傍身的技能不够,只要有可能,就会倾注力量,去帮孩子弥补。
三、商业发达,教育越来越成为商机,商家们最会贩卖焦虑,击中痛点,让家长们恐慌加剧,争着抢着掏腰包。毕竟,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倾尽一切,累死累活,就是为了让他们以后过得好,别沦为人后。
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但是,家长们忙于生计,无暇事必躬亲地辅导孩子,可能连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都稀缺,靠自身魅力熏陶孩子,更是不容易做到。所以,自己没法做到的事,如果通过花钱可以做到,就使劲儿花钱。更何况,还有很多自身素养跟不上的,更是对教育市场有需求了。
五、社会竞争的确越来越激烈,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以后不仅是人和人的竞争,还是人和人工智能,人和机器的竞争。未来显而易见,没有多少稳定的行业,学者们都说,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所以,多学点,总是能让人安心一点。对家长来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帮孩子多吃点学习的苦,说不定,就能让他未来少吃点生活的苦。
其实,学那么多课程,报那么多班,孩子累,家长也累。可是,这是一个循环圈。别人的孩子都学了,你的孩子不学,就成了异类。以后没有才艺的孩子,说不定就是个别。那你让孩子,学还是不学,报还是不报?
这是个难题,做父母的人,是不敢拿孩子的明天来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