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6关键词:儿子,后来,李卫

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点赞1、昌都市 网友:落樱婲

雍正皇帝的宠臣李卫,在清朝的官场上绝对是“独树一帜”般的存在。

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的朋友,对于“李卫”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李卫原本是一个混迹于江湖的小叫花子,机缘巧合之下与雍正结识,从此开始,他的人生如“开了挂”一般,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大字不识几个的他仅仅凭借雍正的赏识以及自己别具一格的为官方式和风格,也算是做出了一番功绩,并且还做到了地方督抚一级的封疆大吏,简直堪称“人生赢家”。

然而,正史中的李卫,并不是小叫花子出身,相反,他出身于江苏的一个富户家庭,家庭条件优厚。也正是因为如此,早年的李卫也算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

后来,蒙古准噶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十四阿哥胤禵被封“大将军王”,带兵前往西北平叛,李卫家就是在这个时候给朝廷捐了一大笔钱,可以说极大的解决了西北大军粮饷短缺的问题。而李卫也就是通过这样“捐官”的方式,进入了仕途。

在候补了一段时间后,李卫进入了兵部,随后又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升任户部郎中,开始协管户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继位,李卫也就此进入到了职务攀升的“快车道”。

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到雍正五年(1727年),短短六年时间,李卫先后历任云南盐驿道、云南布政使、浙江巡抚,最后做到了浙江总督,成为权势非常显赫的封疆大吏。

而由于李卫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的仕途,此前读书并不多,因此也造就其独特的为官风格。

首先,李卫为人处事非常的高调。

不同于接受过传统儒家教育的官员的低调与内敛,李卫可以说是非常讲究排场和热闹的。身骑高头大马,前面鸣锣开道,众多护卫前呼后拥这都是常态,李卫做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就是把自己的办公衙门搬到了西湖中间,以至于所有找他办事的人都要乘船前往。纵观清朝历史,如此行事的也就独此一家。

其次,李卫非常善于缉私捕盗、侦缉问案,并且手段非常奇特。

李卫问案,从来都是只问大案,不问小案,相反,他甚至还积极笼络着一批有官府案底的惯犯为自己所用。而这些人也就相当于李卫安插在市井中的眼线,一旦李卫有问案的需求,他们便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李卫搜集情报,进而帮助李卫破获了许多大案、要案。这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李卫亲自勘破“大侠甘凤池案”,并且活捉甘凤池,而他的这些眼线在这期间可以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李卫在这方面的能力,李卫在主政浙江的同时,雍正还让其协管江苏的问案工作,足可见雍正对其的赏识与认可。

再次,就是对于读书人非常的尊敬。

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李卫对于邬思道、对于李绂的态度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正史中李卫不仅对读书人非常的尊敬,甚至可以说李卫是有恩于浙江的读书人的。

由于此前江浙地区经常爆发读书人带头的“反清复明”事件,并且“文字狱”频发,随后在雍正朝初年,又接连爆发了“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案”,雍正对浙人是恨之入骨,于是下旨宣布停止浙江的乡、会试。

“似此无耻不法之事,查氏子弟如此,必系浙人习以为常,不但藐视国宪,亦且玷辱科名,应将浙江人乡、会试停止。”

于是李卫开始为浙人奔走疾呼,不断上疏雍正以求挽回局面。终于,经过李卫的不懈努力,雍正终于同意恢复了浙江的科举考试:

“明年即届乡试之期,浙省士子准其照旧乡、会试。”

结果第二年的殿试上,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此消息传回浙江,一时间上至地主士绅,下至平民百姓,全部都奔走相告,纷纷感念李卫,李卫也就此为全浙江的百姓所敬仰,更是为浙江所有的读书人所感激。

尽管李卫为官高调,不拘小节,但是其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政绩,并且他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深得治下百姓的爱戴。

在这之后,李卫在完成西湖的修葺工作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他将自己全家的画像摆在了西湖的花神庙之中,画上有他本人,还有他的夫人和小妾。百姓对于这种有违礼法的事情非但没有批判,反而将其奉为“湖山神位”。而李卫的这幅全家画像在其去世后的四十多年里一直为当地百姓所供奉,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的时候,才将这幅画像拆除。


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是被雍正最为器重“三大封疆大吏”,但是三人的关系却非常紧张,而李卫的去世也与此密切相关。

雍正将李卫、田文镜和鄂尔泰视为“封疆大吏”的标杆,是因为其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入仕为官的方式。李卫是通过捐官进入的仕途;田文镜并没有考取功名,只是监生出身;而鄂尔泰则是通过科举进入到官场的。

雍正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各自官员类型的代表,同时也希望三人能够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然而结果却令雍正大失所望,三人不仅关系紧张,并且经常相互弹劾,可以说是谁也看不上谁。

前文中说李卫在西湖办公,并且为自己全家画像的事情,就遭到田文镜的弹劾,李卫得知后,大骂田文镜是“无耻小人”。

之后田文镜想要借着吊唁李卫母亲的丧事,缓和一下两人的矛盾,而李卫不仅不接受田文镜的好意,甚至将所有礼品全部扔出府上,并将礼单丢尽了厕所之中,还说道:

“吾母虽馁,不饮小人一勺水!”

从此李卫与田文镜彻底交恶。

鄂尔泰也曾因为西湖办公一事弹劾李卫,就此与李卫关系非常不好。

后来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卫弹劾鄂尔泰的弟弟、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后雍正看在鄂尔泰的面子上而赦免了鄂尔奇,并奖励了李卫,这也使得两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彻底达到了冰点。

两年之后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临终前将鄂尔泰任命为辅政大臣,委以托孤重任,并且留下遗言要鄂尔泰死后享受配享太庙的荣誉,鄂尔泰一时间成为乾隆朝初年风光无限的人物,地位显赫无比。

而此时的李卫又恰恰被调为了直隶总督,离着北京城太近了。

李卫一方面担心鄂尔泰会寻思报复,另一方面,李卫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最终,在疾病与担心忧郁中,李卫于乾隆三年(1738)年去世,时年51岁。

乾隆皇帝按照总督例赐予祭葬,并赠谥号“敏达”。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能够以这样的善终收场也实属不易。

看看田文镜,不仅在乾隆朝初年被反复批判,庙宇被撤,就连其陵寝都被乾隆皇帝拆毁。再看看张廷玉,更是被乾隆皇帝打击的体无完肤,就连鄂尔泰也在其晚年受到了打击与排挤。

实际上,乾隆皇帝对于李卫的评价其实并不高,认为他并不如鄂尔泰:

“鄂尔泰、田文镜、李卫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而他们三人素来不曾谋合。”

在这之后还出现了前文中拆毁李卫画像的事情,也算是乾隆皇帝的一种发泄。


李卫的五个儿子及其他晚辈,可以说享尽李卫带给他们的“政治遗产”。

李卫共有五个儿子,李卫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的家族后辈们铺路,以至于在李卫去世后,这些子嗣们依旧活跃于官场。

长子李星垣。

这是李卫所有儿子中,官职最高的一位。一方面有赖于李卫对其的培养,积极为其疏通关系,另一方面李星垣自身的条件也是非常好,再加上其非常的努力勤勉,因而得到了包括乾隆朝重臣李侍尧等人保举,从总兵一路做到了两广总督的位置。

只不过其晚节不保,牵连到贪腐案中,进而被乾隆皇帝判了“斩监候”,也是非常的可惜。

次子李星聚。

李星聚由于自身能力和实力相较于他的大哥李星垣差距明显,并且纯粹是因为李卫的关系才能做到知府一级的官员,于是在其担任福建延建邵道后,官职再无提升。

三子李星灿。

李星灿只做到了从七品的州判官职,并无太大成就。

四子李星宿。

李星宿曾担任浙江嘉兴、陕西同州两地知府,后升任四川东道补授湖北督粮道,之后便再无晋升。

五子李星福。

李星福以官至两江后补四品都司收场。

至于再往后的其他晚辈们,尽管为官的人数不少,但是品阶相对较低,大多均为六品、七品一级的官员,并且也没有太多的建树,整个家族也就再没有人能够达到李卫这样的为官高度了。

点赞2、清远市 网友:我是地瓜

李卫在清朝时期担任过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务,实际上并不算权臣,雍正一朝,年羹尧、张廷玉、鄂尔泰等人才是权臣,李卫等人只能算作第二梯队。

打一个比方,随口一问道光朝的兵部尚书、直隶总督谁知道都是谁呢,李卫之所以有名,还是在于他是雍正朝的官员。

雍正一朝的确折腾出来不少的事,所以,雍正朝的官员明显比其他朝的官员要出名一点。

本文就来讲讲真实历史上李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什么样的结局,他的后来又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纪初,连续爆火几部关于李卫的电视剧,如《雍正王朝》《李卫当官》等,使得李卫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所不同的是,历史上的李卫并不是影视剧中描述的那样,以乞丐出身而受到重用的,正史上李卫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由于小的时候不喜欢读书,也没有什么文化,其当官也并不是走的科举之路。

最后家里出钱给他捐了一个官,明清时期流行“捐资入仕”算是给有钱有势的子孙谋一个出路,由此可见,李卫的家庭并不是普通家庭,应该是较为富庶的人家。

但是李卫的行事风格到真像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做事不拘一格,勇于任事,敢于办事,不按常理出牌,李卫也是典型的实干型人才,从而获得雍正皇帝的赏识。

康熙晚年纵容官场腐败,导致官员不愿干实事,等到雍正即位的时候,迫切的需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因此雍正选贤任能,使得捐纳出身的李卫被破格提拔。

雍正元年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后来改任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升任为布政使,掌管一省钱粮赋税和盐务。

雍正三年提拔其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兼任两浙盐政使,雍正五年升任浙江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大员。

雍正七年加兵部尚书,雍正十年署理刑部尚书,授予直隶总督,直隶总督是地方总督中地位最高,地点又在京畿附近,可见雍正对其信任。

历史上李卫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在雍正年间备受重用的李卫,在雍正去世后就遭到了冷遇,当时李卫多次给乾隆建言献策,都遭到了拒绝,乾隆在位初期还是仰仗张廷玉、鄂尔泰等人,李卫自知非科举出身,遭到了乾隆的歧视。

乾隆年间,也并未重用李卫,在为雍正办事的时候,李卫也得罪了很多人,在新朝不被重用,遭受的压力肯定也很大,可想晚年的李卫可想而知内心有多抑郁,

乾隆三年的时候,李卫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乾隆当时按照总督的规格进行祭葬,上谥号敏达。

乾隆五年的时候,入祀贤良祠,当时乾隆对李卫的评价还算肯定:“才优干练,实心办事,封疆累任,宣力多年,勇往直前,无所瞻顾”。

乾隆五年可以算作乾隆执政的一个实习期,在之前,乾隆因为即位太突然,准备不足,因此还要倚重雍正留下的班底,等到乾隆五年的时候,翅膀也硬了,当然逐渐开始卸磨杀驴。

当然,李卫比张廷玉和鄂尔泰等人的幸运之处,也正是他早死了,晚死的话,说不定还会受到乾隆的政治刁难,张廷玉与鄂尔泰都没能逃脱。

但是,你人虽然没了,未必会放过你的名声,乾隆南巡的时候,就曾下谕说:"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人将李卫在西湖花神庙的神像给烧毁了。

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乾隆甚至直言,李卫若还在世,必将其定罪究治。

李卫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李卫一共五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长子李星垣,次子李星聚,三子李星灿,四子李星宿、五子李星福。

李卫长子:李星垣

李星垣也是李卫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位,如果李卫不是死的太早,或者说雍正不是死的太早,李星垣肯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在李卫去世后,乾隆对李星垣基本处于放任不管的态度,一直到乾隆十四年,李星垣被授予陕西兴汉镇总兵,官阶为正二品,据说后来做到两广总督的位置,也还算不错,虽然没有企及到李卫的高度。

因为后来乾隆也不待见李卫,后来李星垣因为贪污,被判了一个斩监侯。

李卫次子:李星聚

在清朝时期,虽然当官的主流方式是科举,但是也可以依靠父亲的荫封得到一个官职,李卫的官那么大,自然也会给儿子好处,李星聚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参加国子监考试,后来担任知府,估计也是受到乾隆对李卫评价的转变,最后没有再升过官。

李卫三子李星灿,四子李星宿、五子李星福

李卫其他的儿子也都或多或少都粘了李卫的光,三子李星灿,被授予州判的官职,从七品官阶。四子李星宿,曾担任浙江嘉兴、陕西同州两地知府,后升任四川东道补授湖北督粮道,仕途就此终结。五子李星福,授予两江后补四品都司的身份。

当然,到了李卫的孙子辈,几乎就没有再出大官了,李卫终究不是科举出身,不是以儒家学说传承下来的,代代都得当大官的思想,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不行。

这也算是人们喜欢李卫的地方,违背传统,不拘泥于束缚,所有爱写家书、家训的人,子孙的确都当了大官,但是人品好的,真不知道有几个。

我十分欣赏三国里面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的霸气,他跟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下英雄豪杰很多,袁绍、袁术、刘表、孙策、公孙瓒等等人物,曹操只承认刘备,那就是因为,只有曹操和刘备是白手起家!

理不多说,大家悟一悟吧!

点赞3、玉树藏族自治州 网友:一剑横天

李卫,雍正皇帝著名的宠臣之一,由于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雍正赏识,最终成为封疆大吏和一代名臣。而他的五个儿子也都在朝廷为官可谓满门官宦,然而他的儿子们没有一个官阶超过他。

在一些电视剧里,李卫原本是个大字不识的小混混,后来机缘巧合下结识了还是皇子的雍正皇帝,因为假冒钦差大臣救母和破了未来岳父的命案获得了雍正赏识,于是被其收为包衣奴才成为亲信最终平步青云。

其实正史里的李卫可是个富人,但是确实大字不识几个。为了过官瘾于是在康熙年间花钱买官,入朝当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小官,后来又升任户部郎中。他在当官期间不畏权贵公然揭露了一位亲王贪污,终于引起还是皇子的雍正皇帝重视。

雍正皇帝继位后,李卫很快就被提拔为云南盐驿道高升道台,他在管理盐政打击私盐上政绩突出于是再度升任布政司,不久又转任浙江巡抚兼管盐政。他在任上表现依旧突出,在查处私盐、打击腐败和追捕盗贼维护治安等方面上卓有成效,还侦破了江湖大侠甘凤池等人反清复明的活动。

当然了他还积极修筑海塘爱护百姓在民生工作上也有突出表现,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非常重视教育工作,还帮助那些因为文字狱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向雍正求情,最终恢复了他们的考试资格。这些都使得他深受百姓爱戴为人传颂,他自己也有点飘了,在西湖旁托神之名立有酷似自己的雕像,结果乾隆看到后毫不留情的给拆了。

正是因为李卫的一系列突出表现,雍正皇帝又想要升他为总督,可是一时间所有总督职位都满了,于是雍正就专门设立了一个浙江总督给李卫当,后来又给他加了尚书衔和并转任直隶总督,于是李卫就成为了封疆大吏,最终死在直隶总督任上。由于直隶总督本来就比其他总督地位高一点还加了尚书官衔,因此李卫最终的官阶就是从一品。

李卫生有五个儿子,不过他的儿子们就没有他人生这么辉煌了,虽然说他们都在朝廷为官可是没有一个官阶超过他。长子李星垣为武探花官至正二品的两广总督,可以说差不多追上李卫了只是少了个尚书衔,不过却因为贪污被判了个斩候监,还连累了推荐他的另一位封疆大吏李侍尧。

另外次子李星聚官至福建延建邵道,四子李星宿官至湖北督粮道,五子李星福官至两江后补督阃府,这些都是四品左右中等地位的地方官员和李卫的官阶相去甚远。而三子李星灿就比较惨了,官至州判只是个从七品官员,比正七品的县令还低,虽然说还是不错的可是不说比其父亲李卫,就是和他的兄弟们比起来都差了很多了。

点赞4、洪湖市 网友:不败君王

李卫(公元1687年—1738年),字又玠,江南铜山人。清一代名臣。

家境富裕的他在康熙五十六年,买了个员外郎的朝廷命官当当。这一当可不得了,由于政绩突出,那官当得真是运途亨通,步步高升。

李卫剧照:

其又一直深受雍正赏识,先后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一代封疆大吏,风光无二。于乾隆三年病逝,享年五十一岁。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李卫当官如此顺畅成功,那么他的儿子们是什么样的人生呢?

李卫和他儿子:

李星垣,李卫的大儿子,乾隆元年,他参加了朝廷的武举考试,怒中第二名探花,然后被留在皇宫做御前二等侍卫,后来外放升任当官广西右江总兵,成为一方武官镇守大员,因仕途顺利,又升迁两广总督大位,跻身一流封疆大吏行列。

明清时期,总督管理一地军民政大权,属于地方上最高行政大臣。李星垣能总督广东和广西,是真正的“土皇帝”一样。除了中央,就是他们这些总督实权最高了。可想而知,有多牛。

两广总督:

二儿子李星聚,虽然没有大哥那么厉害,但也混到福建延建邵道一官。 清时福建设有兴泉永道、福宁粮储道、延建邵道和汀漳龙道等四道。而延建邵道带领延平府、建宁府河邵武府。主要监督、巡察辖地的政治、司法情况。也是个不错的管人之官。

老三李星灿,混得有点惨淡,当然了只相对其他几个兄弟而已,对平头百姓来说还是个大人物来的。因为他也混到了从七品州判一职。辅佐地主官,管辖水利、海防等。

州判:


老四李星宿,也不简单呐,先是捞到了嘉兴府知府(相当于今天的市长)一官来做,后来迁任陕西同州府知府,因官途平坦,又升任四川东道补授湖北督粮道。主要负责监察收粮和督押粮盘。

老五李星福,最高当到两江后补督阃府。 李卫的五个儿子中间,老大无可争议的最显贵发达,当的官位最高——两广总督。当然了,其他几个儿子也不平庸,纷纷进入官场捞取财富,全部都做了官。

可谓一门五官身,真是豪门家庭,羡煞旁人!

点赞5、赤峰市 网友:旧萤火

李卫才疏学浅,大字不识几个,但他从一介布衣做到一品封疆大吏,可见他还是有几把刷子的。李卫在还没有做官之前,家里是江苏丰县一带比较有名的地主之家,家有良田万顷,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爷。李卫的老爹对这个不想读书识字,成天就知道玩的儿子是非常头疼的。

李卫是如何入朝为官的?

李卫一个粗人想要通过正常渠道进入朝廷为官,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李卫几乎是没有能力去进行当时的科举考试,但他运气很好,碰上了好时机。

康熙年间经常打仗,国库空虚导致军费开支困难,于是清朝政府就向民间征集招募军费,捐献军费多的朝廷就安排捐献之人在朝廷做官,这就是当时清朝廷的变相卖官。

李卫家境富裕,他老爹就以李卫的名义捐献了30万两白银,目的就是为了他这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到朝中去做官,也好过整天在家无所事事。清朝廷给捐献30万两银子的李卫安排了从五品官职兵部员外郎。

李卫的升迁之路为什么如此顺利呢?

李卫幸运的成为兵部员外郎后,仅用3年时间就升到了户部侍郎这个官职,成为了清朝的5品官员。在后面李卫就像是开挂了似的,从一个5品官员一路狂飙至地方总督、兵部尚书等职,成为了大清朝的一品封疆大吏。

清朝有一个老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意思就是说不是科举出身的,将来是很难封疆拜相的。尤其是汉人官员,受限制更大。但李卫却越过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是离不开雍正皇帝对他的器重。当时雍正亲政后,康熙给他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

当时国库空虚,官场腐败成风,风气不正,必须要进行改革,改革是会让一些人的利益受损的,可想而知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阻力,这个时候靠翰林院那帮书呆子来帮他完成这些事是不可能的。他需要的是有魄力的人去执行他的意思。

李卫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当年他还是一个小小的芝麻官时,就敢和亲王级别的人据理力争,可见他的勇气和胆量是一般人不可比的。

雍正重用李卫后,让他去了很多重要的地方,例如先后调李卫去云南和浙江任布政使主管盐政。在后来的盐政改制中,李卫也出谋献策贡献颇多,更加得到雍正皇帝的赏识,他的官职一直得到升迁,最后官至兵部尚书一职。

李卫位极人臣,他的五个儿子混得如何?

  1. 李卫长子李星垣在武举考试中,以第一甲第三名探花的身份,被授予二等侍卫职位(正四品),侍卫是皇帝身边人,长期跟随在身边,容易被提拔重用例如清朝的和珅、纳兰明珠等人。李星垣在做了两年侍卫后,被调去安徽担任游击一职(从三品)。后来李星垣一路晋升:参将、总兵、两广总督等职。李星垣后来被牵连到贪腐案件中,被乾隆皇帝判处斩监侯的罪名。

  2. 李卫的二儿子李星聚因为父亲的原因被授予知府(正四品)一职。他跟老大有很大的差别,他是靠父亲荫封的身份才取得这个职位的,因为当时清朝大员能的子弟可以参加国子监考试,通过后就可以获得官职,但这跟科举考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李星聚在知府这个职位上再也没有挪过屁股。
  3. 李卫的三子李星灿,比起他的大哥那就是天差地别了,他只是个小小的州判(从七品),是几兄弟中混得最差的一个。
  4. 李卫的四子李星宿,通过国子监考试后,他先后在浙江嘉兴、陕西同州两地任知府,后还被提升到四川东道补授湖北督粮道。
  5. 李卫的五子李星福,被清廷授予两江后补四品都司的身份。

李卫的这五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就是老大,但可惜的是后来被牵连进贪腐案中被杀,其他的四个儿子都得以善终。

点赞6、铁岭市 网友:無力哀嘆

李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乃三朝老臣,官至直隶总督。死后乾隆赐谥号“敏达”,按总督例赐予祭葬。



这么一位历经三朝,又官至封疆大吏的老臣,他的五个儿子相普通人,“成就”自然不差。

长子李星垣。李卫最有出息的儿子,与他靠捐钱才能做官的爹相比,李星垣可是正规的科举出生,他是乾隆元年的武举探花。他的官也是做的最大,官至从一品,历任二等侍卫、游击、参将、游击等职业,直至两广总督之职。但他的结局也是最悲剧的,1780年他卷入李侍尧贪墨案,被判“斩监侯”。



次子李星聚。他的仕途并不是顺畅,其父李卫在世时,他靠着荫封坐上了知府的位置。但李卫死后,因他不是正规科举出生,再加上本身可能也没啥本领,所以最终直做到了福建延建邵道,也就是道台。



三子李星灿。他是李卫的五个儿子中官职最低的,只是一个从七怕的州判。我想若不是他是李卫的儿子,恐怕他连姓名都无人知晓了。

四子李星宿。他最先是以浙江嘉兴知府一职进入仕途,而后历任陕西同州知府、湖北督粮道等职。不过同次子李星聚、三子李星灿一样,他的仕途也止于此,之后史书再无记载。



五子李星福。他毫无政途可言,靠着李卫的荫补才被授予了一个两江后补督阃府的七品小官,之后再无升迁的机会,止于此。

而之后李卫的孙子中,除了出了一个官至正三品福建台湾南路参将李光文,及正七品知县的李光续这二人还有出息外,其余的都没啥出息,连科举出身的都没几个,就一个考上秀才的李光荣,其余的都只能靠荫补做一个监生。



只能说李卫的后代,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想当年李卫是何等的威风,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等要职,李卫都做过。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更是深受百姓的爱戴,甚至在他死后的数十年,江浙百姓还为他立神像,天天祭拜。



可是自李卫后,李家就再也没有出过像样的人才,唯一有出息的大儿子李星垣,在做了两广总督不久,就陷入贪污案。只能说李家的气运都被李卫用光了。

点赞7、聊城市 网友:叶灬蘩

受《李卫当官》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对李卫这个人基本是耳熟能详。并且,正如电视剧中所演的,李卫的文化水平很一般,他能够当官,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是花钱买的官。

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因为西北爆发准噶尔叛乱,朝廷为筹集军费,就决定卖掉一些官位。考虑到此番打仗所需要的军费开支特别大,所以朝廷出售的官职也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比如光陕西一个省就出售的官职就有2000多个。

在这次卖官的热潮中,李卫凭着家里富裕地主的身份,也向朝廷买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这员外郎属于六部衙门里的低级官员,事务繁杂,是在京的七品官。

一般来说,花钱买来的官,往往只有官衔,无法得到实授官职。即便是获得实职,也很难获得升迁。 然而,李卫却偏偏成为幸运儿。他在被实授兵部员外郎后,仅三年时间,就升迁到户部侍郎的官职,成为五品官员。

等到雍正登基后,李卫又从一个五品户部郎中,升迁为浙江总督,兵部尚书,成为一品高官。这个过程,仅仅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更重要的是,在清朝官场有一种说法,叫做“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如果不是科举出身,将来很难封疆拜相,尤其是汉人官员,限制更大。但李卫偏偏通过一个买来的小官,一步步升迁为大清九大总督之一,真可以说是奇迹。



当然,雍正之所以如此器重李卫,也是因为李卫自己能闯能干,不畏惧权贵。

要知道,雍正让李卫去的地方,大多是那些难啃的硬骨头,比如盐政领域。在清朝时,盐由官府专卖,朝廷每年可以由盐政,带来巨额收入。当然,正因为盐所带来的收益太高,所以不但内部腐败重重,民间还有许多人都在贩卖私盐。

雍正让李卫对付的,就是这样的一批人,而李卫也不负众望,在先后调到云南、浙江两个盐区,管理盐政,打击腐败,缉拿私盐贩卖。

后来,雍正在推行摊丁入亩的改制时,因为触动的利益集团太多,雍正又把李卫调来负责,最终他冲破重重阻力,让改革得以顺利实施。

再后来,李卫在乾隆三年去世,膝下共留有五个儿子:长子李星垣、次子李星聚、三子李星灿、四子李星宿、五子李星福。



这五个儿子中,成就最高的是长子李星垣。当然,在古代长子本身就是家族的继承人,所以会重点培养,成就一般都是最高的。不过,李星垣父亲李卫不同,他喜武不喜文,并且在乾隆元年的时候,李星垣在武举考试中,获得武探花的名次,照例授予二等侍卫的职位。

因为侍卫长期在皇帝身边工作,所以相应的升迁机会也比较多,比如乾隆时期的权臣和珅,康熙时期的纳兰明珠、索额图都是在侍卫职位,得到升迁的机会。李星垣的升迁速度也不慢。两年后,他就外调安徽,担任游击,属于从三品官阶。

当然,李星垣能够升迁得如此快,与他父亲李卫也或多或少有些关系。不过,在李星垣升迁的同一年,李卫就因病去世。李卫的离开,让李星垣失去最牢固的靠山。所以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李星垣都是原地踏步。直到八年后,他才升为参将,官阶由从三品变为正三品。

此后又过去三年,李星垣被乾隆授予陕西兴汉镇总兵的职位,为正二品官阶。这个级别,已经属于朝廷高级武将的范畴。也意味着,在武将这条道路上,李星垣基本已经快走到头,再往上,那就得看命和机运,这已经不是能力所能决定。

此后,李星垣足足等待了十三年,在乾隆二十七年的时候,他被户部尚书李侍尧保举,这才完成武将任职的最高难度跨越,暂时担任两广总督的职位。但可惜的是,李星垣这个位置还没坐热,就因牵连到李侍尧的贪腐案中,被乾隆判了一个斩监侯的罪名,虽然后来侥幸没死,但从此闲赋在家,直到去世。

李卫的二儿子李星聚,在乾隆二十七时,被授予知府一职。不过,跟兄长不同的是,李星聚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是靠着父亲荫封的身份,才勉强获得官职。此后李星聚最高也就做到福建延建邵道的官职,也就是个道台的六品小官。

李卫的三儿子李星灿,被授予州判的官职,从七品官阶。四子李星宿,曾担任浙江嘉兴、陕西同州两地知府,后升任四川东道补授湖北督粮道。五子李星福,官至两江后补督阃府,从四品官阶。至于李卫孙子辈大多都是芝麻小官,从这层意义上说,李家也算是走向衰落了。

点赞8、廊坊市 网友:温柔杀

李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属于清朝的名臣,最得雍正的赏识,他的人生很成功,名利双收,最后善终。李卫于1687年2月2日出生在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的一个大户人家,他是个富二代,会些拳脚功夫。当时可以凭捐钱买官,不差钱的李卫就为自己捐了个官当了。他的文学水平最多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文化,虽然他的官是买来的,但他的能力可是碾压科举出身的众官员。

李卫(1687年—1738年)

他从官职“户部郎中”开始做起,一路上平步青云,先后任: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最终官居总督,成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李卫为官一生,清廉执政,雍正帝一生都对他极为信任。

李卫为官做事,不避权贵。例如他起初的为官是管理库银。有个亲王让属下在收库银时,多收银子,想把多余的银子中饱私囊。李卫得知,一不做二不休,他在人来人往的走道里放个柜子,上面写上“某王赢钱”字样。那个亲王从此再不多收库银。



李卫为官一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值得人钦佩。他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他在缉查私盐、修筑海塘、缉拿江南海盗等方面功绩卓著,声名远扬。李卫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终年51岁,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清朝名臣李卫的儿子后来怎样了

1、长子:李星垣,喜爱练武,乾隆年间比武中武探花,因表现出色担任御前二等侍卫,他后来当了两广总督,在地方大臣中官位最高,对广东与广西两省实行管理:“管理军人和百姓,综合治理文武,察举管理,修饬封疆。”李星垣位高权重,难以抵制钱财的诱惑,最终李星垣因贪污获罪,清廷命他的提拔人李侍尧按律打入大牢,拟罪处刑。乾隆帝因李侍尧对他的处罚徇私情,量刑过轻,连累李侍尧被降职。

2、次子:李星聚,李卫的二儿子。和他哥相比差多了。李星聚占了自己父亲的光,官至福建延建邵道,巡察负责当地的政治、司法情况。

3、三子:李星灿,官至州判。州判也就相当于七品小官,属于地方的基层官员,主要的职责是辅佐地方官。主抓一些水利、海防等地方建设。李星灿在这个位上比较稳,没有得到升迁,在史料中对他没有多少记载。

4、四子:李星宿,官至湖北督粮道,他主要是监察收粮和督押粮盘。李星宿仕途的变动较大,起初历任嘉兴府知府、陕西同州府知府,升四川东道补授湖北督粮道,从此没有继续升迁。

5、五子:李星福,官至两江后补督阃府。一个补四品都司的官职,属于武职。

虽然李卫成为了一代名臣,但他的子孙后代没有一人超过他,五子中只有长子李星垣的官位最高,但因贪污毁了一世英名。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