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为什么害怕她?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6关键词:汉武帝,汉武

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为什么害怕她?

点赞1、东莞市 网友:书生途

汉武帝是皇帝,手握大权,会害怕一个老太太吗?还真不是这么简单,事实上汉武帝对窦太后既尊敬又害怕。原因很简单,在窦太后眼中,汉武帝只是个“未央宫实习生”,如果有必要,她一句话就可以让汉武帝“摘帽”,提前退休。

汉武帝即位的时候才15周岁,少年天子。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即位之初就围绕儒家思想,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提拔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加上崇儒的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昔日“黄老派”集体为“儒派”让路。

汉武帝向祖母窦太后汇报工作时,高傲得像只大公鸡:您老人家看看,您孙子翻手是云覆手是雨,厉害不?

可汉武帝毕竟是嫩鸡仔,他完全没注意到老太太的脸,阴得几乎要淌水。“黄老派”为何在景帝朝得势?因为窦太后是他们的根。估计老太太心里气鼓鼓:你这孙子真孙子,敢往你奶奶脸上扔臭袜子了!

汉武帝沉浸在自嗨中,他再接再厉,又下令举贤良方正,大规模选拔儒生;又奏议建明堂、辟雍;还自我感觉良好地准备封禅泰山。

老太太终于出手了,时不时给按个暂停键,把王臧赵绾等“儒派”搞得七窍生烟。于是他们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作死的建议:干嘛事事都要请示老太太,玉玺在您手上,自己盖章就是了嘛!

古代新皇登基,往往因为年幼驾驭不了朝政,所以老皇帝“大行”之前,通常会指定辅政班子。窦太后就是汉景帝留给汉武帝的“掌舵人”,所以,汉武帝必须老老实实地定期汇报工作。

王臧赵绾太眼拙,太急于吃热豆腐,腐儒两枚,完全看不清政局。汉武帝虽然可以撇开窦太后盖章,问题是老太太手上有一个杀手锏,她要是“盖章”,汉武帝就只能当“孙子”啦!

窦太后的杀手锏是什么?兵符。

建元三年,闽越入侵东瓯,东瓯向汉武帝求援。汉武帝派严助为使,征调会稽郡守军攻伐闽越。严助临行前,汉武帝对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刚刚登基,不方便用兵符调兵,你只能自己想办法。

这是什么话呢?让人家调兵,又不给兵符,跟人借十块钱还得打借条出个凭证,调兵这么大的事,让严助空口白牙去解决,闹呐?

其实不是汉武帝故意刁难严助,而是兵符根本不在他手上,只不过汉武帝不好意思直说。兵符代表兵权,不在皇帝手上在谁那里?当然在窦太后手上了。

兵符就是窦太后的权柄保障,假如汉武帝敢不听话,不经汇报批准就擅自行事,窦太后就可以调动军队,以武力给汉武帝“摘帽”。有兵符这把利刃悬挂在汉武帝的头上,他能怎么办?老老实实当乖孙子呗。

对比一下后来的王太后,她好容易从媳妇熬成婆,以为自己从此可以代替窦太后,对儿子发号施令了。汉武帝憋不住直乐:手上连把刀都没有还想吓唬我?我可没那么高的“自觉性”,兵符我收了,老妈您好好养老。

窦太后为啥跟孙子较劲,她就那么大权力瘾吗?其实不能这么粗暴地看待这个问题,老太太有她的理由。

西汉自建国以后,一直以黄老治国,这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治时代——文景之治。老太太出身低微,没念过书,跟她谈儒家新思想,说句大不敬的话,那就是对牛弹琴。老太太只懂一个道理,成功的经验要坚守,所以在她眼里,汉武帝这么搞就是瞎折腾,就是“崽卖爷田”的败家子行为。

她的这个思想,从另一个侧面看,又是派系利益之争的源头。放眼朝堂,当时几乎全是黄老派的天下,汉武帝尊儒的结果,等于逼迫黄老派集体将权力交给儒派。这不等于要了这帮政客的命?谁熬到这步容易啊,胡子泛白的时候,你让我向新学小生交权?

窦太后历经五朝,学问再低也能看清一个现实:政治基础不能动摇,满朝黄老派集体反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她可以容许汉武帝招贤良方正,绝不允许将黄老派集体扫进垃圾堆。

汉武帝初生牛犊,根本不能洞悉政治势力的强大,出手太轻率,被狠狠打了爪子。窦太后则老谋深算,依靠黄老派的支持,坐在后宫闭着眼睛就能把汉武帝玩得团团转。

当老太太雷霆震怒时,汉武帝才发现:妈呀,老太太背后这么多豺狼虎豹啊,没有兵符自己其实就是个“未央宫实习生”,转不转正全凭老太太一句话!原来我以为向老太太汇报工作,是自己有孝心,现在想想,其实是奶奶有慈爱心。

汉武帝不禁哆嗦一下:罢了罢了,从今以后安心当孙子吧。王臧赵绾,委屈你俩了。窦婴田蚡,你俩先退休吧!

点赞2、禹州市 网友:西瓜爱人

汉景帝临终前给儿子刘彻上了一道紧箍咒,以防止刘彻这只“孙猴子”失控。这道“紧箍咒”就是窦太后。

汉武帝即位时16岁,还是一个小毛孩子,但他胸怀大志,尤其一直对匈奴问题踌躇满志,耿耿于怀,如果不加约束,很可能出现施政错误,无法收场。

事实证明,汉武帝就是一个好武的皇帝,他在继位初就做战争准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攻匈奴,仅是他继位两年之后的事情。汉武帝一共在位54年,光是同匈奴的战争就持续了44年,完全符合“穷兵黩武”的标准。晚年国力衰弊,实在打不动了,这才叫停了战争。

(汉景帝剧照)

知子莫若父,正是由于对儿子的性情了如指掌,所以汉景帝才用“紧箍咒”防患于未然。这道紧箍咒的“咒语”就是限制汉武帝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调兵遣将需要经过窦老太后同意。所以汉景帝将传国玉玺给了儿子刘彻,却将兵符交给了母亲窦太后保管。这样一来,如同窦太后掌握了保险贵的钥匙,汉武帝别想大手大脚花钱。

在古代,女子满15岁,男子满20岁才算成年,男子成年需要举行加冠礼,诸如佩剑、束发、加冠、取字、许婚等一套礼仪完成之后,才算是成年男人。所以16岁的汉武帝不能视作成年人是有依据的。但是汉景帝就在去世前的几个月却给刘彻把这个仪式办了,而且还娶了媳妇(陈阿娇)。

(陈阿娇剧照)

汉景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汉武帝的皇权旁落。因为只有通过加冠,转变为成年人之后,汉武帝才具有亲政的资格。比如秦始皇嬴政,22岁举行加冠礼,与此同时,着手铲除嫪毐集团。嬴政之所以22岁才亲政,主要原因就是相国吕不韦与母亲赵太后(赵姬)不愿意放权。而汉朝更有吕后专政的先例,所以汉景帝必需要为刘彻避开沦为“招牌皇帝”这个坑。

但现实的问题是,刘彻在年龄上还不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即便可以,但汉景帝也不放心,这就是让母亲窦太后充当监护人的原因。汉景帝选中窦太后,有两个不可替代的原因:一是算准了时间;二是窦太后有威望。

(窦太后剧照)

一、算准了时间。汉景帝去世时,窦太后已经是位古稀老人了,她的寿命再长,不过10年极限,到时刘彻已经成人,掌舵朝政也不算晚。实际上窦老太后晚于汉景帝六年去世,当时汉武帝刚好22岁。而从窦老太后的内心来说,她也不希望汉朝再有第二个“吕后”出现,因此权力的交接不会出现意外或波折。这就是汉景帝的精明之处,完美地拿捏住了时间差。

二、窦太后有威望。窦太后生于秦末汉初,见过刘邦,侍奉过吕后,与汉文帝相伴三十多年,为皇后22载,为皇太后16年,历经高祖、吕后(惠帝)、文帝、景帝四朝,阅历丰富,威望甚高。最重要的是,汉朝奉行以“孝”治国的理念,于是无形之中又抬高了窦太后的身价。

因此,没有人敢冒犯窦太后的权威,否则就没有好果子吃。比如魏其侯窦婴、御史大夫赵绾、太慰田蚡、王中令王臧等人反对窦太后参政,并建立汉武帝绕开窦太后,摒弃黄老,推行新政。

结果,赵、王二人被窦太后下狱,勒令自裁。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被免相职,宗室除名。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被处免职。显然窦婴与田蚡沾了外戚身份的光,否则下场不比赵绾与王臧好那去。之后,窦太后又将听话的庄青翟、许昌等人提拔重用。

(窦婴剧照)

既然窦太后处理朝中大员如探囊取物,汉武帝焉有不怕的道理。如果把老太太惹毛了,他这个皇帝也可能卷铺盖走人。要知道,汉景帝不缺儿子。不过,窦太后也不会太为难汉武帝,毕竟他是汉景帝最中意的儿子。

在汉景帝看来,刘彻是继承皇位最佳人选。为此,他先废黜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后又纵容郅都将其逼杀。

另外,周亚夫之死也是汉景帝间接所为。周亚夫是汉初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因平“七国之乱”有功而拜相。汉景帝担心刘彻将来驾驭不了周亚夫,于是授意廷尉给周亚夫安了个谋反的罪名。

(刘武剧照)

再则,一心想接班的弟弟刘武也于公元前144年去世。最后让汉景帝忌惮的只剩下了外戚势力,诸如皇后王娡、小舅子田蚡都不是省油的灯。因此,窦太后这枚棋子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防止刘彻年少乱来,一方面制止外戚擅权。

总之,汉景帝在去世前,已经给刘彻铺平了道路。让窦太后暂掌军政的目的就是减少汉武帝走歪路的可能。所以窦太皇太后就像是汉武帝头上的紧箍咒,只要不听话,老太后就要念咒语,这就是汉武帝害怕的原因。

点赞3、肇东市 网友:念旧人

公元前135年,窦漪房临终前,对孙子汉武帝吐露一个埋藏已久的秘密。汉武帝既震惊又悲伤,内心却禁不住狂喜:这天下终于是我的了!

窦漪房讲述的是汉武帝刘彻七岁时,当时他已经抢夺了异母兄长刘荣的太子之位。

刘荣被软禁,写了一封求助信给祖母窦漪房。可是这封信却被刘彻的母亲王娡劫走并烧毁,随后逼死了刘荣。

汉武帝听后,感觉到深深地震惊,他心目中的母亲王娡并非如此狠辣无情之人。

接着,窦漪房叮嘱刘彻:“大汉的江山是刘家的,不能改姓啊!”言下之意让汉武帝注意母亲与舅舅意在干预朝政,谋夺刘家江山。


从这一点看,窦漪房将帝王之术玩弄得炉火纯青。她唯恐被她压制多年的王娡在她死后掌握了权力,让窦家人退出政治舞台。

因此离间了刘彻和王娡,在刘彻心里埋下一根刺。在当时的情形下,刘彻不得不用窦家人来牵制王家人,从而保存了窦家人的政治实力。

事情不论真假,刘彻心中都不得不对王娡有所提防。这样的手段可谓高明。

窦漪房精通政治谋略,也善于窥视人心,利用道德舆论绑架自己的儿孙,不仅汉武帝畏他如虎,连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也对窦漪房怕得要死。


01 积威已久,汉武帝童年阴影深重

汉武帝幼年时,亲眼目睹祖母对父亲的情感操纵。也对祖母差点剥夺自己的皇位继承权而深感恐惧。

那时汉文帝已经去世,窦漪房权势日益稳固。朝中很多重要职位都是窦家人,连皇帝也是自己的儿子,虽然她已经双目失明,却仍然不妨碍她的人生登上了巅峰。

汉景帝对母亲是又敬又爱又怕,几乎丝毫不敢违拗母亲的意思。

太子刘荣被废后,母亲提出不要再立太子,而是让汉景帝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刘武是窦漪房最疼爱的小儿子,她想把世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按照汉朝的礼制,在皇帝有儿子的情况下,父传子天经地义,哪有传给弟弟的?可是汉景帝却不敢说“不”,在母亲面前,他只能说“我愿意”。


汉景帝是个聪明人,不敢当面怼,就想办法迂回打消母亲的想法。他告诉母亲,自己虽然愿意,只不过自己说了恐怕不算,还需要大臣们的同意才行。

果然不出汉景帝所料,朝中大臣纷纷反对册立刘武为王储,其中反对最激烈的是汉文帝时期的老臣袁盎。

刘武怀恨在心,安排刺客将袁盎刺杀。事情败露后,汉景帝不仅没有惩罚弟弟,反而因为怨恨弟弟,惹得窦太后很不高兴。后来汉景帝求姐姐刘嫖为自己说情,才让窦太后原谅了自己。

皇帝做到这个份儿上,不可谓不卑微啊。可是更卑微的事情还在后面。


刘武不愿意常驻封地,申请要到京都生活。可是这样的要求不合规矩,汉景帝断然拒绝了。

刘武在封地闷闷不乐,不久后就因病去世。

窦太后大为伤心,怒斥汉景帝:“帝果杀吾子!”不仅如此,窦太后还和无知妇人一般,一哭二闹三上吊,不吃不喝,天天流泪。

汉景帝并不敢斥责母亲一句,而是求助于刘嫖,想办法讨母亲欢心。

后来,刘嫖出了个主意,将刘武的封地一分为五,五个儿子都封为王,享受贵族的最高礼节。

窦太后这才高兴起来,开始吃饭。


窦太后不但特别偏心小儿子,还不断干涉汉景帝的朝政事务,对汉景帝的各项决策指手画脚。

当时还年幼的汉武帝,亲眼目睹过窦太后的强势,也感受到汉景帝对窦太后种种委曲求全。对祖母的惧怕从小就深深地刻印在了骨子里。

即使后来成长为一代威武无敌、开疆拓土的大帝。他的这种惧怕也没有减少,童年阴影一直影响了他的一生。

02 窦漪房拥有巨大的权力

窦漪房出身卑贱,从一个小宫女一路成为窦皇后、窦太后、窦太皇太后,活得长久是一个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她的政治手腕非常高超。

汉景帝去世前,将一件最重要的物件--虎符交给了窦漪房。虎符意味着军政大权,只有虎符才能调动军队,从此窦太后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


窦漪房在汉朝的文臣武将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很多高官都是窦漪房的亲信。

当朝宰相、大将军窦婴是窦漪房的侄儿,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长乐卫尉、不败将军程不识等都唯窦漪房马首是瞻。

刘彻16岁登基,没有实权,也没有自己的羽翼,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甚至刘彻身边的禁军也都听从窦漪房的调遣,他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到祖母耳中,刘彻怎么能不提心吊胆呢?

跟现在的青春期的少年一样,最初的刘彻还很叛逆。他曾经做出过抗争,可惜因为权力太小,他的抗争犹如以卵击石。

刘彻即位后就开始训练自己的亲兵。窦漪房知晓后对刘彻大肆训斥,勒令他停止练兵。刘彻只好私下偷偷培养自己的死士。


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汉朝推行的是道教的黄老之学,讲究无为而治。这对汉初的经济恢复和老百姓的休养生息有极大的好处。

汉武帝时期,经济渐渐强大,他的雄心壮志更为远大,想要开疆拓土、攻伐天下。

于是,汉武帝想放弃黄老之学,转而推崇儒家思想,加强皇帝的权威,

为此汉武帝重用了儒家学者赵绾和王臧,任命他们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进行了一系列儒家礼制的改革。

窦漪房得知后怒不可遏,她认为汉武帝黄口小儿,采取的政策恍若儿戏,简直是在瞎折腾。

她命人搜集了赵绾和王臧的罪证,将他们抓入大牢,双双惨死。随后又废除了汉武帝已经进行的一系列儒学改革。


汉武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信惨死,丝毫没有反抗之力。他终于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被架空的,在窦太皇太后的面前,他实在太弱。朝廷上的大BOSS从来就不是他。

从这以后,汉武帝只能隐忍下来,静静等待时机的到来。

03 汉代以孝治天下,汉武帝不敢不服

“孝”在汉朝是治国之本。皇帝是万民的表率,当然要自己做到孝顺,才能够成为百官和百姓的榜样。

汉文帝就是个进入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大孝子,“亲尝汤药”说的就是汉文帝孝顺母亲薄姬的故事。

薄姬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刘恒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姬病床前。给薄姬煎好的汤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

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


汉景帝对母亲窦太后也是至孝,从不敢违逆母亲的意思,连母亲提出将储君之位给弟弟,汉景帝都唯唯诺诺不敢反对。

无论窦太后如何“作”,汉景帝能做的也只有安抚、赔罪,想方设法讨母亲欢心。

有了爷爷和父亲的榜样,汉武帝怎么敢与祖母对着干呢?哪怕意见相左,皇帝心里不痛快,也绝不敢忤逆祖母。

因此,在汉武帝与窦漪房多次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窦漪房在道德上就占据了高点,只有她管教汉武帝的份儿,没有汉武帝反抗祖母的机会。

这些道德标准和礼制就像绳子一样束缚着汉武帝的行为,他只能以窦漪房为尊。等待窦漪房去世后,才能大展拳脚。


04 结束语

无论从汉武帝从小受到的耳濡目染,成长后受到的道德束缚,还是实际上不得不服从于权力。都让汉武帝无力反抗窦漪房的威压。

更何况窦漪房既能用吕太后一样狠辣的政治手段来对付对手,又能用薄太后的仁慈宽厚来对待群臣。深得百官群臣的拥戴,在朝廷政事上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窦太皇太后去世前,用一番话激起了汉武帝的警惕之心。即使汉武帝对窦太后有所不满,也不得不利用窦氏一族来牵制王氏一族,成功地保全了家族。


窦漪房留给汉武帝的心理阴影面积极大,汉武帝称帝后,威震天下。却始终无法真正相信女人,他废了陈阿娇,逼死卫子夫,还以“立子杀母”的方式将太子之母钩弋夫人斩杀。

他的所作所为,正反映了他对窦漪房这样的女人干政的惧怕。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逃脱被女人控制的命运。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点赞4、百色市 网友:一阵寒风

建元二年冬,这年冬天,朝廷百官们都捕捉到了一个特殊的信号,那就是深宫里面的那位老太太,生气了。

一夜之间,朝廷上地位最高的四个大臣全都被撤,其中两个还下了大狱,变成了囚徒。

正彷徨无计之时,下狱的这两个囚犯突然见着前来探望的皇帝,于是都异常欣喜。接下来,他们却发现,皇帝只是给他们送饭,并不是来放他们的,就变得低沉了很多,相互之间虽然没有唉声叹气,但他们对皇帝却也仅仅是一味宽慰。

突然,牢门一声大响,大理寺卿过来给皇帝请安,顺路传来了两名囚犯死刑的通知。

大理寺卿通告完后,皇帝便让他先出去了,接下来已被宣告待死的死囚,隔着牢门,开始磕头感恩,感激皇帝的知遇感念皇帝来送他们最后一程,满屏激慨沉痛,皇帝不想让大臣坐牢不想杀他们,但却只能看着。

话说,最终来了一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君臣永诀,皇帝低头长叹,回头不再看,接着两个重臣就接连饮毒酒自杀了。

事情发生的时代正是汉朝,汉朝皇帝有谁如此凄凉呢?难道这是汉献帝的某一人生桥段?还真不是汉献帝,那这又是谁呢?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没错,这个人正是汉武帝!

汉武帝难道是如此的一个弱主,怎么可能,关键这还真不是戏说,这是真真的史实,这搞得让人一头雾水了。

司马迁在史记上怎么形容的呢?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居然还有这么憋屈的桥段?

是的,历史上,在汉武帝即位之初他急不可待地开启建元新政,结果惹恼了窦太后,最后导致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纷纷被撸掉,接着下狱,画面中两个囚徒正是汉武帝建元年间麾下的四大巨头中的两个,另外两个大臣窦婴和田蚡则凭着外戚的身份保住了小命,毕竟他们俩一个是窦太皇太后的侄儿,一个则是皇太后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真真的皇亲国戚,所以才得到了赦免。不过也就是保住脑袋丢了官印,沦为白身,另外两个人赵绾王臧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被窦太皇太后勒令自杀。汉武帝直接弄了个灰头土脸,羽翼被剪成了孤家寡人,可是还没有完,紧接着,窦太后又硬塞给汉武帝一个丞相一个御史大夫,汉武帝自此挺长一段时间形似傀儡,尴尬无比。

把汉武帝整得服服帖帖没有任何脾气的人,正是窦太后,也就是他父亲汉景帝的亲娘,自己的亲奶奶。然而这位窦太后早已因病失明,是一个早已眼盲的老太太。到底是怎么回事,窦太后又是何方神圣,居然那么有手腕和智慧,把后来如此英武的皇帝玩得团团转?

窦太后本人贤惠,而且长期在位

窦太后,正史上并没有留下她的姓名,不知道哪本野史曾提出她叫窦猗房,于是此后便以此作为她的大名了。

关于窦猗房的出生时间,史书虽然没有记载具体,但是却记载了一笔,就是她死在被汉文帝立为皇后之后的四十五年之后,颇算为高寿。

汉朝是一个重视外戚的时代,虽然汉高祖时期就酿成吕后之乱,但是后族势力一如既往地强大,西汉后期皇后王政君家族甚至都出了一个篡位的王莽,可见对于后族的扶持是很强的,就拿汉武帝自己来说,也曾先后扶持了皇后的弟弟卫青以及皇后的外甥霍去病以及后来李夫人的弟弟贰师将军李广利,让他们带兵,以便立功封侯。

窦太后,则是中间一个难得的正面案例。在汉武帝即位之时,窦太后已经身为皇后及太后,太皇太后长达近四十年。

在重视孝道的汉朝当了四十年的皇后和皇太后的人,实力岂可小视!

窦太后在诸侯的威望及影响

窦太后有两子一女,长子为汉景帝,景帝很能生,子女不少,除了汉武帝,另外还有九个儿子(只计算汉武帝即位时实打实还活着的),基本都封了王。

次子梁王刘武,汉武帝即位时早已经死了。梁王死了后,汉景帝为了安抚窦太后,加其谥号为梁孝王,把梁王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了王。两者一加,也就是窦太后现有十四个当诸侯王的王孙。

吴楚七国之乱后,梁国虽然在战乱中饱经创毁,但是经过恢复之后实力得到极大加强,梁王刘武虽然死了,梁国所拥有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虽然此时故梁国一分为五,力量分散,对皇室威胁大不如前,但是因为窦太后对五个新王的父亲刘武生前如此宠爱,五个王也就牢牢团结在窦太后的身边,仍然唯窦太后马首是瞻,窦太后是唯一一个可以把他们整合的人。

这十几个当诸侯王的孙子有啥心思我们且不去揣度,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窦太皇太后想当吕后,大封诸窦,或者颜色革命,把刘氏江山改成窦姓,这估计不会听话。别的事,尤其是考虑把汉武帝换掉,换成他们中其他任何一个人,那很大程度上是会表示支持的。

汉武帝其实也是有所畏惧,毕竟窦太后威望过高,真的一味瞎整,窦太后万一真的下手换个人坐龙椅,那就悔之莫及了。

简单的道理,汉武帝也不过是她的一个孙子,不听话不合适,从其他十几个人中换一个孙子上去当皇帝也一样。反正也都是亲孙子,硬要拧起来还真有可能换人的。

外戚实力的比对,窦氏家族比新贵王氏&田氏强大很多

外戚,太皇太后一脉的窦家,以及皇太后一脉的王家和田家,还有皇后陈阿娇的陈家。三大外戚,窦家自40年前窦皇后即位后就开始被皇室加封,经营多年。

加上窦太后特别贤惠,懂得教育,窦家的后人几乎没有纨绔子弟,更是出了窦婴这样的一流人才。

乃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之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汉书》)

此外,皇后陈阿娇的母亲就是馆陶公主刘嫖,而刘嫖恰好正是窦太后的长女,没错,陈皇后就是窦太后的外孙女。通过馆陶公主刘嫖的整合,陈皇后肯定俯首配合窦太后。三大后族,窦太后这边有俩人。

汉武帝如果想跟窦太后扳手腕,只能依靠母亲王太后,而王太后这边,除了田蚡,没啥像样的人才,而田蚡也就刚刚被提拔上来,没成什么气候。凭借刚刚发迹的王家和田家,根本不足以跟根基深厚的窦太后抗衡。

汉景帝的政治遗嘱和遗产

《汉武大帝》里面讲到虎符被汉景帝留给了窦太皇太后,而且老太皇太后通过程不识将军掌管军队,还说到程不识将军乃是出身于窦家的马夫,依仗窦太后的提拔才掌权,乍一看,哇塞,窦太后居然还有这样的大将做心腹,难怪这么硬。一细查,发现这一节史书上没有啥痕迹,虚构成分较大。

但是,我们可以翻看史书,确认一下汉景帝跟窦太后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

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爰盎及他议臣十余人......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之阙下谢罪。然后太后、帝皆大喜,相与泣,复如故

梁王刘武为了争夺立嗣曾经派人杀了十几位朝廷重臣,在一般人刺杀一个朝廷大臣就是死罪,杀了十几个重臣,可以说是滔天大罪,汉景帝虽然勃然大怒,但是因为窦太后的缘故没有判刘武的罪,不但没有判罪,后来还因为考虑窦太后的切切爱护之心而将此事揭过。汉景帝实在是非常尊敬&孝顺他的母亲窦太后,母子关系是很好的。那么可以这样推理,汉景帝在重病之际,到底托孤于谁?

自己的皇后,还是自己的母后?

是一个年龄大,稳重,又有谋略的,根基很深,又信任爱护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还是即将继位皇帝的汉武帝刘彻的母亲,这个结过婚但为了实现自己野心选择离婚改嫁,只身来到王宫谋求机会,而且是有着一个无比贪婪弟弟田蚡的心机女王娡?两者权衡,利弊明确,汉景帝也会选择将汉朝命脉所在&可以号令三军的虎符交给自己的母亲,因此,和电视剧中一样,历史上窦太后掌握和暂时托管虎符是极有可能实际发生的事实。当然,汉景帝的主观想法其实是让窦太后来帮助刘彻稳住皇位,但是也客观上让窦太后掌握了可以覆雨翻云的枪杆子,拥有了实权。

汉武帝的忍让和智慧

汉武帝突然被架空,几乎成为傀儡,自己也未必不想发作,不过只能想想,毕竟此时没有实力。仔细思考,之所以出这么大的变故,还是自己和四位心腹大臣搞得建元新政出的问题。毕竟步子还是迈得太大。再想想,窦太皇太后并没有直接危及汉武帝他的地位,这只是政见之争。

此外,汉武帝之所以能上位,确实是靠着馆陶公主和窦太后的力量,没有窦太后和馆陶公主的帮扶,汉武帝的皇帝宝座很难坐稳,对此他也心知肚明。

说穿了,自己的祖母窦太后只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老奶奶,想过夺取他汉武帝的地位没?从来没有。不过就是一个一方面有点掌权的野心,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好,想着匡正自己。既然不是想主观夺权,皇位和性命自然就不会有太大风险,汉武帝看清楚后也就淡然了很多。

怪就怪自己急着建功立业,四个大臣提出让窦太后归政虽然是没错,但这事就应该缓着来。不能昨天还哈着腰诸事请示老人家,今天就直接变脸啥事都自作主张,消息全部封闭一点不通气,而且大改国策,加上随意地人事调动。而那边窦老太后早习惯了当扛把子,一朝突然被架空被无视肯定受不了,自然会暴走。

自己虽然是当前的合法皇帝,但是现状就是窦太后威望高加上掌握军权,此刻如果硬来,不止太鲁莽,而且就是愚蠢地冒险。

而窦太后呢,难道真是单凭借着手上的虎符硬逼着汉武帝就范?还真不是,汉武帝的建元新政大力推行儒学,与汉家自高皇帝刘邦以来依黄老之学而垂拱无为的思想大相径庭,新旧政治思想交锋激烈,朝野上下诸多老臣出于对国家大政方向的担忧议论纷纷,产生了非常多的不满,纷纷跟窦太后吐槽。窦太后酷爱《老子》,正是黄老之学的坚定拥护者,当年在汉景帝时代儒生辕固生曾经说了句《老子》不过是普通人读的书,她就怒了,把辕固生扔进野猪圈里,靠汉景帝给了把剑才得以生还。此刻,汉武帝居然不同她商量就尊儒学放弃黄老之学,岂能容忍。此刻正好舆论纷纷,她便突然发难,以太皇太后身份发下懿旨,把皇帝的主要助手罢官下狱,换成自己人,诏书中还不忘补充一句皇帝太年轻,被人利用才犯下错误,这也就是发生了文章开头发生的一幕。

窦太后确实有实力,而且有军权,但是她却不硬来,而是顺着群臣的不满而制裁皇帝及心腹高官,不动声色掌握大权,而且表面上还显得名正言顺。如果有想法就完全可以废立皇帝,但是窦太后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儿子汉景帝生前反复嘱咐,刘彻是最合适的接班人,只是需要磨练。

汉武帝操之过急,她就教训了一下,而且是利用舆论的力量顺水推舟,除了杀赵绾王臧之外,并没有扩大打击面,对待王太后家则完全没有挤兑,仍然一团和气,田蚡后来都爬到了丞相高位,堪称刚柔并济,是一个非常懂得制衡之术的权谋大师。姜还是老的辣, 汉武帝此刻毕竟才16岁,皇帝这个新工作才干了一年多,经验严重不足,相比窦太后确实太嫩了点,所以建元之变他输得真的不冤!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也就是汉武帝即位的第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终于失去了掣肘,他一生的宏伟事业如开辟西域,驱逐匈奴也终于展开了序幕。

点赞5、中山市 网友:青瓷如水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天的一天,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

四天后,汉武帝去世,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汉武帝在临终前,还下达过一道命令——将太子刘弗陵的生身母亲钩弋夫人赐死。

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对外戚专权的后果有深刻体会和领悟。

汉武帝雄才大略,千古名君,在任时将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四处躲藏。后人常常把他跟秦始皇,唐太宗、成吉思汗并列。

饶是英武如此,汉武帝早年也很怕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奶奶窦太后。

汉武帝为什么那么害怕窦太后?

什么也不为,就是因为自己的资历太浅。

汉武帝刚登基的时候,才15岁,是个小屁孩,没有根基,没有得力助手,从政经验不足,没有站稳脚跟,只能处处听窦太后的。

太后当家,国舅爷当家,从开国算起,在整个汉朝都是有光荣传统的,那叫外戚专权。

外戚专权的始作俑者以及佼佼者,非吕后莫属。

在刘邦驾崩后,继承人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太过柔弱,吕后独揽大权,将娘家人全部安插到要害部门。

她还违背刘邦外姓人不能封王的遗嘱,将娘家人大肆封王。

诸吕做王,吕后就是无冕之王,跟皇帝就差一个名分。

汉惠帝病逝后,吕后更加肆无忌惮,随意废立皇帝,将皇帝变成傀儡。公元前180年,吕后寿终正寝,周勃、陈平等老臣联合刘氏宗亲一举铲除了吕氏外戚集团,立22岁的代王刘恒为帝,也就是汉文帝。

刘恒当了皇帝,生母薄姬顺理成章成了太后。

薄太后一上位,学习吕后好榜样,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外戚集团。

薄太后弟弟、刘恒的亲舅舅薄昭,在拥立刘恒的时候也出力不小。文帝吃水不忘挖井人,封舅舅为轵侯,车骑将军,掌控了大汉军权。  

不过,汉文帝可不是刘盈,他可不愿意受人摆布。

薄昭的侄儿薄贵胡作非为,文帝就派使臣杀了他,薄昭大怒,竟然擅自杀了文帝的使臣。

这明摆着把皇帝不当干部,要造反的节奏,汉文帝岂能容忍?

文武百官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就组团去劝薄昭自杀。

“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薄太后得到消息后木已成舟,无可挽回,只能作罢。

再说一个是自己的弟弟,一个是自己的儿子,怎么说还是儿子近。

薄太后为了继续影响朝政,就将自己的侄孙女嫁给了皇太子刘启,成为太子妃。

这位太子妃凭借薄太后的影响,在刘启登基后(汉景帝)如愿以偿成为薄皇后。

可是小薄皇后命太薄,没有生育,失宠被废,薄氏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到此结束。

这时候,另一个女人悄悄登场,开始了另一段外戚专权的传奇。

这个女人,就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妈窦太后。

原本窦太后(窦猗房)只是吕后手下一位宫女。当年吕后为了减轻财政负担,遣散一批宫女出宫,到诸侯王的封地去,窦猗房就在被遣散之列。

窦猗房本想被分配到自己的家乡赵国去,可是没有钱给小费,主管分配的太监故意把她分到了边远贫困的代国。

谁知道窦猗房时来运转,到了代国,竟然被代王刘恒一眼看中。

作为一个女人不仅要颜值高,还要会生,不然的话,命运跟薄皇后一样,迟早会失宠。

窦猗房肚子非常争气,一口气为刘恒生下了女儿刘嫖、儿子刘启和刘武。

刘恒本来有王妃的,而且为他生了四个儿子。

可是就是那么巧,窦猗房得宠之后,这个王妃突然死了,她的四个儿子也接二连三离奇身故。

因此刘恒登基后,窦猗房就成为窦皇后,她的儿子刘启被立为皇太子。

到此,窦猗房完成了从宫女到皇后的逆袭。

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登基,是为汉景帝。

窦皇后虽然没有了丈夫,但是因祸得福,成为了皇太后,当太后比当皇后的感觉更爽。

从此后,窦太后登上历史舞台,继续外戚专权好时代。

窦太后利用职权,将自己的娘家人,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少君,堂侄窦婴、侄子窦彭祖全都安插到朝中。

 

汉景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雄才大略很有魄力。

所以尽管窦太后的外戚实力非常强大,但是窦太后对朝政也没有太多干涉,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汉景帝自己做主。

比如他在晁错、周亚夫的支持下,削弱了诸王的权力,平定七国之乱。

那时候窦太后的堂侄窦婴,虽然手握重兵,但他没有危害朝廷,而是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的。

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窦婴一马当先,立下了汗马功劳。窦太后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应该是在汉景帝之后,而且还要得益于自己的女儿长公主刘嫖。

有其母必有其女,刘嫖跟自己的母亲窦太后一样很有心计。

在皇子刘彻四岁时,刘嫖就开始积极谋划,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推荐给他。

当时景帝已经立年满十八的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刘嫖一开始想把女儿嫁给这位太子,因为被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拒绝而恼羞成怒。

刘嫖因此在太子和父皇汉景帝之间挑拨离间,废了太子刘荣,栗姬也抑郁而死。

因为刘彻母亲王氏答应了迎娶刘嫖的女儿陈阿娇,刘嫖就开始运作让自己的女婿成为太子。

汉武帝刘彻是窦太后的孙子,一则太皇太后有从政经验,二则刘彻登基的时候还未成年,没有资历,没有团队,一切都要请教窦太后。

再说,太皇太后对自己的孙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儿。

窦太后一生没有做祸国殃民的事,也没有纵容自己的娘家人胡作非为,更没有胁迫小皇帝做违心的事。

比如自己的儿子景帝在位的时候,窦太后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希望景帝将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但是景帝不答应,这事就没搞成。

而且太后的侄子窦婴也没有随波逐流支持太后,而是说哥哥传位给弟弟不合法。

再比如,侄子窦婴平定七国之乱有功,窦太后就建议任命他为丞相,但是景帝也没有答应,太后心下不爽,但也没有闹事。

这充分说明,窦太后还是顾大局的,专权的程度很轻微,跟吕后完全不能比。

所以,汉武帝对太皇太后是敬重,敬畏,不是恐惧。

但是晚年的窦太后(太皇太后)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汉武帝还是很服从的。

刘彻继位后,崇尚儒学,就任用了提倡独尊儒术的赵绾、王臧。因为太皇太后信奉道学,两人就挑拨离间,怂恿汉武帝“不必什么事都听太皇太后的”。

太皇太后闻讯大怒,让汉武帝将赵绾、王臧革职下狱,最后处死。

窦太皇太后处理朝政几十年,文武百官都是他提拔的,外戚集团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

汉武帝没有选择跟太皇太后大举抗衡,一是双方不是敌我矛盾,没有对抗的必要;二是自己也没有那个势力,对抗不过;三会影响朝廷稳定,造成内耗。

最关键的一点,时间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汉武帝是个很有眼光的皇帝,对外戚专权的危害认识得非常透彻,所以后来在立刘弗陵为自己的太子的时候,杀了其母钩弋夫人。

点赞6、乌鲁木齐市 网友:迷糊喵

您好谢邀!孝文窦太后,字漪房,清河归津(今河北武邑)人,汉文帝皇后。出身名家,贤良淑德。汉惠帝时选为家人子,入宫伺候吕后,称为窦姬。后被赐予代王刘恒,随行代国,甘苦与共。汉文帝刘恒接位后,册立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景帝接位后尊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接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去世,随、汉文帝合葬于霸陵。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字彘,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域的基本范围。雄才大略,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汉武帝刘彻是大汉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过他这个皇位得来得却非常曲折,因为当初窦太后支持的是她另一个儿子来继承汉景帝的皇位,最后还是馆陶公主跟汉武帝的母亲联手,把武汉帝推上了皇位。这也是汉武帝为什么怕窦太后的原因之一。

窦太后一开始就不看好他,即使后来他当上皇帝,在治国理念上也有许多跟窦太后的意见相左的地方,在治国理念上有很大的分歧,窦太后更信奉黄老之说,她的思想很保守也很固执,而汉武帝刘彻有了董仲舒这些人的辅佐,他在政治上的见解远比窦太后更有远见,也更开放,而且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很会为他筹谋。所以,这祖孙二人没少明争暗斗,这样的情形一直到窦太后去世之后。但毕竟汉武帝刘彻是窦太后的亲孙子,所以刘彻继位后,窦太后为了大汉的天下,也很周全的替汉武帝刘彻着想。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点赞7、六安市 网友:╰☆洫魔

大汉以孝立国,辈分大一级就能压死人,在任何时代都可以说皇帝比太后至高无上,但唯独在汉朝,这句话不可以明说。

汉武帝乃是汉景帝之子,而汉景帝又是窦太后的儿子,在大汉的文化背景下,汉武帝即便是后来前无古人,看到奶奶也要低头甚至是跪拜,原因无他,就是窦太后地位太高了。

窦太后是汉文帝之妻,汉文帝和儿子汉景帝不同,汉景帝还会因为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更换妻妾,而汉文帝很传统,即便是年老了,没有了爱情,也不会动摇窦皇后的地位。

这就是因为汉文帝知道大汉的一种不成文规则:有孝便有国。

汉文帝尊重窦太后,不是孝,但是汉文帝的嫡子刘启、刘武未来的地位崇高,而他俩又是窦太后之子,所以善待窦太后,本质上就是在稳定大汉往后的国运。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此时的大汉正处于后世人所称的“文景之治”的中后期,国家蒸蒸日上,为了稳定一切,窦太后不顾前朝“吕后”之事,一定程度摄政于大汉,即便刘启早已经长大了,但是依旧孝顺地服从母亲,这便是汉武帝畏惧窦太后的最大根源:

这个奶奶有实权!

在汉景帝时期,别说还不是汉武帝的刘彻怕窦太后,汉景帝本人自己都怕。

和不懂政治的后宫不同,因为汉文帝晚年的移情别恋,还有窦太后自己的眼疾,高度紧张地环境下,窦太后只能学习自己的“婆婆”薄太后,走上“干政”的道理。

因此,当汉景帝即位时,他的头顶上还有一个同样有着实权的母亲。

但汉景帝和窦太后母子二人不是争权夺利的矛盾关系,就真的是儿子孝顺,母亲严厉的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反映出来的方法,往往都是在政治上。

当年窦太后很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而汉景帝当年也很年轻,激动之下,为了讨母亲开心,说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窦太后果真很开心,刘武表面婉拒,心里却开了花,而这件事情,也是汉景帝做错的事情之一。

毕竟是妇道人家,窦太后把汉景帝以前说过要册立“皇太弟”这件事情拿出来说了又说,紧紧不放。汉景帝烦不胜烦,可也不能怎么发作,只好一次又一次敷衍而过。

久而久之,窦太后就生气了,但汉景帝也没有办法,当了皇帝那么多年,他也知道他当年冲动了,说了不该说的话。

所以从立储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窦太后的“能量”,只是窦太后还有理智,汉景帝不愿意她也不会逼迫他,不然的话,即位的是刘彻还是刘武,这还是两说。

也是在立储风波后,汉景帝和弟弟的关系转瞬急下,有一回,刘武被汉景帝邀请进京,而刘武身边的侍卫突发奇想,让刘武放弃大部队的车驾,轻装入京。

谁知道就是这件事,闹出了大乌龙。

有人禀报心心念念盼着儿子进京的窦太后,梁王的车驾在城外,但是梁王不知所终。

听到这消息的窦太后怎么着?

她直接大喊,皇帝杀了她亲儿子啦,皇帝杀了她亲儿子啦。

毫不顾忌汉景帝的颜面,就胡闹,而汉景帝对此还没有办法,只能是立马跑到母亲跟前解释,百般讨好,而且把弟弟带出来,这才让母亲消停了。

光是这件事,就能看得出窦太后的手腕,这不是个简单的人,儿子刘启都搞不定,更别说还是只有几岁的刘彻,疯狂的奶奶在刘彻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而这个窦太后,其实不是真的不顾一切,她有她的处事智慧,比起用政治和汉景帝翻脸,窦太后更懂得在大汉这种文化背景下,用“道德”绑架自己的儿子。

再说窦太后不是没有政治手腕,不仅是有,而且很强硬。

终汉景帝一朝,儒学被打压这是默认的,就连汉景帝本人都不敢随便提起,根源就是窦太后。

窦太后深爱黄老之道学,在窦太后的指挥下,窦家人、刘家人一定要读黄老之学,汉景帝也不例外。

而另一方面,对于倡导儒学的人,窦太后全部排斥,能以一后宫身份直接改变国家文化,这也是寥寥数人能做到,其中就包括窦太后。

再说到当年汉景帝一近身侍卫郅都,郅都乃是一个酷吏,但是为人忠心耿耿,最事情也是心向百姓。

本来郅都混得好好的,各方面工作都受到汉景帝好评,但因为郅都太喜欢打击那些高傲的权贵了,某一次得罪了窦太后,加上郅都有一回抓住了“前太子”刘荣的贪污之事,间接导致刘荣自杀,郅都就因此“混到头了”。

刘荣是窦太后很喜欢的孙子,知道被郅都“逼死”后,窦太后决意要杀掉郅都。汉景帝都出面要保住郅都,但窦太后一改哭闹发脾气的姿态,强硬要处死他,最终郅都还是被处死,就连汉景帝也救不回来。

本来汉景帝没有必要那么憋屈,但问题还是那个字闹的,正是“孝”。

没折腾几年,刘武去世了,汉景帝也去世了,窦太后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两个儿子,自己虽然很伤心,但还是坚挺在世间,随即登基的,乃是她的孙子刘彻。

刘彻登基的时候,还很年轻,未及弱冠,他也表示对于太皇太后级别的奶奶很是敬畏,汉武帝见到了窦太后还是要跪的,因为窦太后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

汉武帝登基之初,手下的大臣们想要趁着汉武帝三把火正旺,完成汉景帝时期没有能完成的事情,把儒学推到极高的位置。

而汉武帝也的确这样做了,不过这不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时候,在奠定了儒学至上之前,儒学还经历了窦太后一次恐怖的打击。

大家以为窦太后老了,不会再干扰,谁知道老奶奶依旧很凶猛,听到了朝堂要大搞儒学,又开始了当年汉景帝时期一般的“镇压”。

窦太后还是坚持黄老之学,直接对想要改变这一刻的臣子进行清洗,被杀的杀,坐牢的坐牢,汉武帝没有办法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窦太后顺势还把汉武帝的新政给废除了,整个大汉没有人敢有意见,可见窦太后之厉害。

这种不是摄政却胜似摄政的地位,对于汉武帝的冲击是很大的,而窦太后的强势,也成为了汉武帝后来执意高度集权的根本原因,但在此之前,汉武帝还是不能随心所欲,他要尽孝道,直到窦太后去世,才能彻底放开手脚。

即便汉武帝乃是杀伐果断的君主,可孝却不能丢,这也是他未成长起来之前的护身符,不然的话,根据自古以来朝廷的攻心术,汉武帝很有可能就在孝顺这件事情上栽跟头。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汉武帝和窦太后之间才有,整一个大汉,太后级别的人物,都是另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皇帝。吕后因此得以摄政,薄太后因此安排薄家干政,还有后来的上官太后,王太后。

特别是上官太后,汉废帝刘贺被废,就是霍光以上官太后的名义来进行的,虽然这里面更多是霍光的意思,但是太后可以光明正大地废除皇帝,这是后世几乎不存在的事情。

而王太后王政君因为地位高崇,让外戚牢牢把控了朝政,王莽后来得以谋朝篡位,就是和王政君超高的地位有关。

大汉以孝立国,这可以说是好事,但有些时候,也并非是绝对的好。就拿窦太后来说,其实她的地位高,对于汉景帝和汉武帝两朝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打击性的,只是无伤大雅,才没有暴露出来罢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点赞8、诸城市 网友:奈何桥。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为什么害怕她?

汉武帝刘彻是窦太皇太后的孙子,按照中国人隔代亲的习惯,这祖孙俩应该格外亲近,为什么会出现孙子怕祖母的现象呢?

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一句话是说不清楚的。

为了让各位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说说原因:

一,窦太皇太后掌控了朝廷大局,汉武帝不得不怕。

有人说窦太皇太后是定海神针,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

看看窦太皇太后的经历就知道了。

窦太皇太后出身贫困,惠帝时以良家子身份招进宫中做了宫女,称之为窦姬,后来被吕后赐给代王刘恒。

刘恒登基后窦太皇太后做了皇后。

刘恒驾崩,儿子刘启继位,窦太后就是皇太后。

刘启驾崩,刘彻继位,窦太皇太后就是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的经历,让很多人不得不为之畏惧。

汉武帝刘彻本没有资格称帝,连做太子的资格都不具备。

因为汉武帝刘彻是刘启的第十个庶皇子,尽管刘启没有嫡子,但是也轮不到刘彻这个第十的庶皇子做太子。

汉武帝刘彻能做太子,依靠的是汉武帝刘彻的丈母娘窦太皇太后的馆陶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从汉景帝刘启那里争来的。

汉武帝刘彻要保住皇位就必须依靠窦太皇太后母女俩,要是惹恼了这两个女人,汉武帝刘彻的皇位就会化为乌有。

从这个角度看,汉武帝刘彻没有不害怕窦太皇太后的理由。

二,窦太皇太后有政治手腕,汉景帝都让其三分。

窦太皇太后去代国之前,代王刘恒已经有了王后,而且还有了四个嫡王子。

按照宗法制,窦太皇太后的儿子刘启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代王刘恒继承皇位前后,刘恒的王妃,嫡子都先后死了。

窦太皇太后抓住时机,与刘恒母亲薄姬联手,促成了刘启的太子地位,之后刘恒驾崩,刘启才得以顺利登基。

对此刘启十分畏惧母亲窦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推崇道家,景帝想依靠儒家治国,遭到窦太皇太后反对。

景帝只好顺从窦太皇太后,放弃自己依靠儒家治国的理想。

三,汉武帝登基之初大显身手,遭到窦太皇太后的封杀。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大力推行儒家治国。

初期,窦太皇太后爱理不理。

于是汉武帝刘彻的胆子越来越大,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儒家官员。

诸如窦太皇太后的侄子窦婴,刘彻的国舅爷田蚡等都是儒家的真实信徒。

窦婴是丞相,田蚡是太尉。

之后这两人又请来儒家代表人物赵绾,让赵绾担任御史大夫。

之后又请来儒家代表人物王臧,让王臧担任郎中令。

这些人汇聚一起,窦太皇太后不做任何声张,由此这些人的胆子越来越大。

御史大夫赵绾甚至建议汉武帝刘彻以后做事情不必请示窦太皇太后,由此惹恼了窦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将汉武帝刘彻身边的这些儒家代表人物一锅端了。

窦婴因为是窦太皇太后的堂侄子,田蚡因为是汉武帝刘彻的国舅爷,由于这两人的特殊关系,仅以免职处理。

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田臧两人畏惧自杀。

汉武帝刘彻轰轰烈烈的儒家治国理想灰飞烟灭。除此之外,窦太皇太后以汉武帝刘彻不能生育为由要免除其皇位,后因汉武帝刘彻的丈母娘馆陶长公主做工作,才保住皇位。

经历此事之后,汉武帝刘彻才领教了窦太皇太后的厉害,之后一直对窦太皇太后噤若寒蝉。

综上所述,窦太皇太后有让汉武帝刘彻害怕的权力,也有让汉武帝刘彻害怕的政治手腕,更让汉武帝刘彻尝到了厉害,由此,有窦太皇太后在世,汉武帝刘彻不得不害怕窦太皇太后。

点赞9、三亚市 网友:ジ轻尘

一向性格刚硬的汉武帝确实怕他的奶奶窦漪房窦太后。

那汉武帝究竟怕窦漪房什么?

汉武帝的奶奶窦漪房窦太后,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自汉文帝被拥立为皇帝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79年,被册封为皇后,截止到公元前135年病逝,参与并影响了汉朝政治军事等方面长达45年。

更令人惊叹的是,窦漪房早在汉文帝统治期间就已经因病而双目失明,却没有因为年老色衰且身有病患遭到汉文帝的废弃。不但仍旧活跃在汉朝政治舞台上,而且越是在汉景帝即位汉武帝即位等剧烈政治变动时,越是显示出其政治才能。

而汉武帝即位时仅有十六岁,登上皇位,首要任务当然是治理国家,但是如何治理,从哪方面入手,尽管有着八年当太子的经验,并且有着观摩父亲汉景帝如何施政的体验,可是刚刚即位且年轻的汉武帝并没有什么详细的规划,只是存有大致的方向,就是富国强兵。

所以,性格耿直的大臣汲黯当着汉武帝的面,训诫了这位还很年轻的皇帝。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变色而罢朝

也就是说,当时还很年轻的汉武帝,想要做的事太多,但是做的事,又不尽人意。自然会遭到窦漪房的训诫,甚至反对。这种反对并不是出于私心,更多的是窦漪房对不妥的地方,进行的纠正。

事实上也证明了,伴随了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皇帝的窦漪房做事确实狠辣老道。

仅凭一句话,就将一干想将汉武帝和窦漪房隔离开来的大臣悉数免职或处死,包括窦漪房的本家之子窦婴也没有留情面。

如果仅仅是狠辣并不能让人心服口服。

窦漪房和汉文帝共生有二子一女,长子刘启,在公元前180年即汉文帝继位的当年就成为太子。

次子刘武在汉文帝继位的第二年(公元前178年)拥有王爵,先是代王,也就是汉文帝被拥立为帝之前的爵位。

女儿刘嫖是为长公主,早早与堂邑侯陈午结为夫妻。

窦漪房与三个儿女之间的纠葛,最终促成了汉武帝代替汉景帝的第一个太子刘荣而成为太子,进而继位成为皇帝,并使得汉武帝的生母王娡成为了皇后,皇太后。

不仅仅如此,窦漪房还主动向汉景帝提出分封王娡的兄弟王信田胜等人为侯,虽遭到了周亚夫的反对没有成功。但是窦漪房选择的时机很好,恰恰是王娡刚刚被册封为皇后不久,很好的宣示了窦漪房支持王娡,坚定王娡的皇后之位的态度,从而稳住了汉武帝的太子之位,可以说是令王娡十分感动又惧怕,因为窦漪房的想法随时能够付诸真正的行动上。

这在不久的将来,显示出了窦漪房的厉害之处。

窦太后的外孙女陈阿娇和长公主刘嫖一起对汉武帝新近宠幸并有身孕的卫子夫,以及卫青出手时,王娡一再劝谏汉武帝容忍陈阿娇和刘嫖。不得已,汉武帝只得迁卫青到自己身边加以保护。

所以,汉武帝不仅仅是怕窦漪房,而是又爱又怕又敬,很是复杂。

点赞10、资阳市 网友:夏雨氵轩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窦太后?这话咋说呢?就这窦太后,老太太蹲在大汉王朝这嘎达,影响了足足三代帝王。

头一个汉文帝,窦太后的老公,第二个汉景帝,窦太后的儿子,第三个汉武帝,窦太后的孙子。

就这三男人,有一个算一个,搁到历史这条黄河里头,那个不是壶口瀑布的存在?

汉武帝是真怕这窦太后,别看窦太后眼睛啥也看不见,别人七窍玲珑心,七个心眼,窦太后咋也的是十四个,汉武帝压根就斗不过窦太后。

没别的,就那个时候,窦太后吃过的盐巴,比汉武帝喝过的水都多。

其实人这个物件,聪明不聪明是有一点差距,但最大的差距是见识,这见识多了,你这抬个眉毛,伸个小爪子准备下一步的时候,人家就知道你要干吗了,没别的,同类型的事,见多了,也见惯了,不出手则以,出手就卡你七寸上,一指头就能把这事搅黄了,只要愿意,连人都能给你收拾了。

窦太后一生就瞅见过两次叛乱,而这两次叛乱,王朝都保住了政权。

当然见识多了,也不一定能压住汉武帝,毕竟秦皇汉武,千古一帝的人物不是?

接下来,咱就尝试分析分析这中间的弯弯绕。

咱先简单的捋一下窦太后的一点生平,从中打个底,然后再说题主的事。

窦太后贫苦人家的孩子,算是赤贫线以下的,她出去当宫女,弟弟都能让人给卖了。

就这条件,老天爷算是给了窦太后一个机会,当年她进宫做宫女的时候,刘邦还在。

这不转眼刘邦死了,大汉王朝吕氏说了算,于是宫里头的这些个宫女就发出去一批,他们也干脆,出去蹲到封地里头做王的子弟,一家分五个。

这窦太后就被分给了最不受待见的刘恒。当初要是看,窦太后算是走黑道上了,因为刘恒这代国那是顶匈奴人的一个窟窿眼,匈奴人要是想进入中原,这代国首当其冲。

您就知道这刘恒多么不受刘邦的待见,也正因为这一点,刘恒躲过了吕后秋后算账的那些个乱事。

作为马后炮的咱们应该知道,这刘恒人家是后来的汉文帝。

说道这里咱插一句,窦太后一直崇尚黄老之学,一个是因为这是刘邦既定国策,另一个和她这经历也不无关系。

好咱接着说。

您还别说,去了五个人,这窦太后就被汉文帝给相中了。这不用问,肯定这窦太后的容貌不说亭亭玉立,他也是水灵灵的,而且这一宠幸就宠幸到了汉武帝做了皇帝。

就这期间,窦太后给汉文帝生了两儿子,一个是刘启这就是以后的汉景帝,另一个是刘武,在加一个女儿刘嫖,而王后也先后生了四个儿子。

但这王后和这四个儿子福薄了一点,先后就死了,那么刘启就成为了汉文帝的长子。

咋说呢?汉文帝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他就蹲在代国一直做他的代王就完事了。

但这个时间点上吕后死了,一帮子大臣这就开始捣吕,凡是和老吕家有血脉关系的,全给杀了,这还包括一帮子刘姓王。

那么大臣们这就要挑一个出来给他们当皇帝,这外戚比较强大的刘家人,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这帮大臣被吕后也是弄怕了,于是刘恒这个没啥背景的就被挑了出来。

好吧,这汉文帝做了皇帝,大家伙这就开始考虑太子的事,毕竟刘恒这皇帝帽子他也是挑出来的,那么汉景帝刘启作为汉文帝的长子被挑了出来做太子,因为那会汉文帝的嫡子都死光了,老妻也死了,只能这么选。

那么皇后呢?汉文帝自从这王后死了,就没有立过一个正妻,这个时候薄太后发话了,既然刘启是太子了,那么他老妈当然就是皇后了。

这么的窦太后就成为了皇后。

看顺理成章的事,瞅着还是像黄老之学。

这不后来,窦太后作为皇后,那么老窦家,也算是竹子长个节节高了。

那么从这里咱就不难发现,这窦太后一路瞅起来也是顺风顺水走过来的,而且他的家族也开始进入到朝堂之上。

而且这家族进入之后,可不是那种啥好的吃啥,啥好玩玩啥的二世祖的存在,没有仗势欺人,反倒是谦虚的可以。

这其实和窦太后的个人品格有着莫大的联系,上梁不正下梁歪吗?

人品!您别管是儒家,还其他家,都是很看重人品的,能力到是其次,这种东西说他没有用,你还没法反驳,但你要说有用,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挥了作用。

咱举个例子。

窦太后这不生了病吗?回头眼睛就失明了。

好吧,这年岁也长了,算是人老珠黄吧,这眼睛也失明了,您说这汉文帝能喜欢她吗?不能够啊!

于是一个新人就被汉文帝宠幸上了,这就是慎夫人,恃宠而骄说的就是她。

窦太后那是皇后,而这慎夫人居然可以和窦太后同席而坐,这就不对啊!那么当时一个叫袁盎就看不惯,这算是儒道大家,重来都是按礼行事,一家伙就把慎夫人的席位给拉了回去。

慎夫人回头就给告了状,而袁盎直接就和汉文帝说有礼才能有序,上下才能和睦,您要是喜欢慎夫人可以赐予财物便可,不能在这上头搅和。

从这里咱不难发现,这窦太后虽然不参与政事,但在朝堂上还有一批支持者的。

有时候人品他也会给人带来优势的,他要是人品有问题,或者他的族人捣蛋,您感觉这窦太后能一直在皇后位上坐着吗?汉武帝早就发难了。

这不后来汉景帝刚刚继位,别触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急躁了。

这其实就更加的坚定了窦太后的黄老之策,而汉景帝还是比较尊敬他这个当母亲的窦太后。

所以经历了三朝之后,整个朝堂可以说是黄老学说的拥护者居多,也是黄老派的天下。

而窦太后是这当中最大的支持者,他也就成为了黄老派的领头人。

您就说吧,这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就算是想要独尊儒术,这朝堂就没有他们的地不是。

汉武帝要搞这个,下头一帮人,怼出一堆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集体表示反对。

汉武帝就算是恼了想要掰掰手腕,窦太后还在后边瞅着呢?

窦太后一个是威望,三朝元老,这要是算上刘邦和吕后,这就是五朝啊,这就是根基,太厚了。再加上还是汉武帝的祖母,大汉王朝以孝立国,你能反对吗?

当然这不算啥,您可以反驳俺,当年窦太后死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这就想出来干点啥,结果直接就让汉武帝给怼了回去。

这主要是王夫人没有那么厚实的根基,而且更要命的一点老太太手里捏着兵符呢?

你汉武帝想要干点吗?能离开这兵符吗?不能够啊!

瞧见没,文有朝堂,武有兵符,这还是长辈,汉武帝也只能干瞪眼了。

而且这三互为依靠,你还拆不了,动朝堂独尊儒术,第一个不答应的是窦太后,黄老之学推行五朝了,你动一个?回头你动窦太后他有朝堂支持,兵符还在人家手里。

硬抢兵符?这是吃饱了撑的吧,那是长辈,儒家大佬们都要吐上两口,你就更加别说朝堂和窦太后不答应。

无解!

所以在汉武帝轻轻的试探了几次,就歇菜了,让那些个他信任的儒生,回家先休息休息,等老太太走了之后,再说吧!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点赞11、西宁市 网友:代槐。

谢邀,问这个问题,显然不了解权力是什么。

权力绝不是你的名号,皇帝的名号带不来权力,不然哪来那么多傀儡皇帝和被杀皇帝呢?

权力是什么呢?有个人对权力总结得很好,通俗易懂,那就去把(支持)你的人搞得多多,对(支持)方的人搞得少少。

什么意思?

权力实际上来源是支持你的人有多少,并不是你的名号,更不是什么虎符、玉玺之类的信物。

如果大家都支持你,你就是货真价实的皇帝,如果不支持你,而支持某一个大臣,那这个大臣就是权臣了,比如霍光、王莽、曹操等,如果大臣都支持太后,比如窦太后、吕雉、萧太后、慈禧等,支持太上皇,比如乾隆,这样皇帝都是傀儡。

汉武帝虽然是皇帝,但是满朝文武,大多是汉景帝旧臣,薄氏外戚被打倒,窦氏外戚掌权,皇后是陈阿娇,馆陶公主家的的陈氏,都是窦太后一系的,小皇帝哪来话语权?

毫不夸张的说,汉武帝要是不能让窦太后满意,被废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汉武帝是窦太后扶持起来的,也是窦家联姻的对象,只要他听话,自然不会废了他。

好在汉武帝比较懂事,知道玩不赢窦太后,只能熬死老太后,然后自己掌权。

所以,汉武帝当然怕窦太后啊,帝王家没有亲情,只有权利争夺,自己的命运掌控在都太贵手里,能不怕嘛?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