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有开封和洛阳两大古都,河南省会为何在1954年迁往郑州?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开封,郑州,河南,洛阳

有开封和洛阳两大古都,河南省会为何在1954年迁往郑州?

点赞1、深圳市 网友:倚栏听风

1,地理位置上偏东,这一方面影响稍微弱一点

2,最主要还是经济上,在经济上开封一直依靠旅游和农业带动经济发展。在当时处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一方面开封没有矿产,第二再把矿山运到开封再运出去势必增加成本,而且当时正在发展铁炉的时候,当时的矿山大部分集中在郑州周边的地方,把郑州作为交通的运输枢纽最合适。

3,开封不安全,发洪水时候开封最先被淹掉

点赞2、湖州市 网友:风云战焰

在历史上,河南因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它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因此被称为中原、中州。这种地理上的辐射效应,以及便利的交通,使得这里成为古代帝王建都的首选之地。比如十三朝古都洛阳和八朝古都开封,还有更为古老的七朝古都安阳等。

特别是洛阳和开封,和同属千年古都的西安、南京、杭州、成都一样天下闻名。但是,西安、南京、杭州、成都都是当地的省会,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却将省会从有着800多年省会历史的开封,迁往了默默无闻的郑州,这是为什么呢?

(古都洛阳)

一、两座古都的辉煌。

如果从历史底蕴上看,洛阳无疑要比开封辉煌得多。在汉朝到唐代近千年的岁月变迁中,中原王朝的古都,一直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变换,这才有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说法。到了唐朝中期,更是形成西京和东都并立的局面。那时的洛阳,成为政治经济地位仅次于长安的陪都。

唐朝灭亡后,诸侯割据的五代十国战乱四起,长安和洛阳频遭战火,不断衰败。公元前365年,魏惠王“自安邑迁于大梁”,开封才得以崛起。梁、晋、汉、周等政权,都曾定都这里。由于临近涌济渠和黄河,水运便利之下,开封的交通枢纽优势逐渐显现。等到北宋定都这里后,其政治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很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民众生活,就是当年开封繁荣景象最真实的写照。

可惜好景不长,靖康二年时,金兵南下攻破开封,徽、钦二帝沦为战俘,开封倍受蹂躏满目疮痍。天兴二年,蒙古军队再次占领开封,在城内大肆破坏,千年古都就此衰败。

除了战火摧残,黄河水患频发,也是开封衰落的重要原因。由于上游下来的泥沙不断沉积,黄河河床不断抬高,使得河床比地面高出11米。这里成为水患最为严重的地区,曾先后决口达42次之多,可见水患之重。

(繁荣的郑州)

二、郑州的崛起。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四个政权建都于此,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355年,在八大古都中排名第六。但由于夹在世界两大古都洛阳和开封之间,所以它的这些历史底蕴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郑州的崛起始于1906年,和洛阳及开封依靠水运起势不同,郑州的发展得益于铁路的修建。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认识到铁路交通的重要意义,要远超水运,所以在天津关道盛宣司和两江总督张之洞策划下,决定修建从卢沟桥至武汉的京汉铁路。

由于开封黄河水患严重,为了防止后期铁路遭到洪水影响,在勘测线路时,工程组特意避开开封,将路线绕到郑县。光绪二十四年,京汉铁路从南北两端同时动工,八年后这条全长1214公里的铁路全线竣工通车。

接着,清朝又在光绪三十一年,开始建设从甘肃兰州到江苏连云港的陇海铁路。在河南段仍然通过郑州,与京汉铁路汇集。从此,郑州一跃成为清末民初最大的铁路枢纽,彻底改变了当地交通不畅的面貌。并凭借铁路带来的物流红利高速发展,很快把洛阳和省会开封甩在身后。

(民国时期的开封)

三、省会的变迁。

抗战爆发后,日军不断向华中地区进逼,1938年6月开封沦陷,河南省政府迁往洛阳,将其变为战时省会。日军占领开封后,企图占领郑州,利用铁路线直接南下武汉。为了阻止日军的攻势,国民政府炸开了黄河大堤,虽然确实挡住了日军,但黄河水道也因此更改,开封因此彻底丧失了水路优势。

此后,中日双方在中原地区展开多次会战,战争对洛阳和开封的经济和城市造成了极大破坏。虽然建国初期河南的省会仍然是开封,但是变更省会已经刻不容缓。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开始讨论河南省会问题。由于开封和洛阳的交通无法和郑州相比,在行政管理和经济辐射方面,自然也没有郑州优势大。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位于豫西,大多属于山区,没有可供发展的空间。而开封虽然地处平原,但黄河在这里形成泥沙堆积,河床比开封市区高十几米,防汛抗洪任务相当艰巨,所以这两座千年古都被否决。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有着800多年省会历史的开封,从此不再是河南的省会。

如今走在开封街上,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会记起当年开封的繁华和辉煌,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记忆就和当地的省府西街等地名一样,已经成为过去。

(参考资料:《1954年河南省会由汴迁郑的历史考察》等)

点赞3、广元市 网友:夏樱之雨

从中国总局发展来看,这是人民政府的明智之举,应该点赞!

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对历史古都是最好的保护。洛阳、开封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作为多朝古都,汉朝、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重要,和北京、南京共称为“四大古都”。所以洛阳开封应该有古色古香、古朴典雅之美才好。但遗憾的是保护不如北京南京好。

二是郑州位于中原中心,有母亲河黄河——中岳嵩山环卫。中国交通大动脉京广陇海铁路十字路口位在郑州,如今又有了国际航空港,连霍高速,中欧班列……使郑州如虎添翼,正在国家中心城市的起点上,创建“中原城市群”,向更高目标迈进!

三是郑州作为古老(商都遗址)的新兴城市,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设计师可以尽量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把郑州设计好,建设好!

四是战略位置特别重要。郑州是中原的中心大城市,毗邻省份多,古老文化辐射带动周边能力强,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今有“郑州强则形成群城强大”。河南又是人口大省粮仓大户,郑州“中”了,国家一定“中!中!中!”

所以,河南省会1954年从古都开封迁往郑州,真是国家明智之举,利国利民。

(开封是城摞城,自古水淹多次,难以发展成特大城市。)

点赞4、乐清市 网友:淡蓝蓝蓝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共有四个古都,除了开封和洛阳,还有安阳和郑州。所以,被故意漏了两个古都的河南表示这个提问者真的不中。

关于河南省省会1954年为何定在郑州的问题,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多次分析,简单说来:

古都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不是能否成为省会的唯一参考因素。省会一般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中心,不仅仅要有底蕴,更要有号召力和安全感,而这些,是其他古都如洛阳或者开封都给不了的。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静夜史认为:

1、铁路的邂逅

郑州作为古都,历史上的知名度虽然不及“神都”洛阳和东京开封,但郑州有铁路,这让郑州的交通条件一骑绝尘。

自古以来,交通运输都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天下时才修建了遍布全国的驰道。而作为一省甚至一国的政治中心,发达的交通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粮食的转运、军队的调遣等一系列问题。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不发达的古代,水运是建都的首选,因此隋唐大运河汇聚的洛阳才成为唐帝国和武周帝国的东都。随着长安和洛阳的衰落,大运河沿岸的开封又称为北宋的都城。

在这样的条件下,位于开封和洛阳之间的郑州是没有机会的,所以它只能隶属于开封府。

但是随着近代以来列强的纷至沓来,为更快掠夺我国财富,列强纷纷在我国修建铁路,速度缓慢的水运逐渐被铁路取代。

而为了反击帝国主义的铁路入侵,清政府在接受了铁路这一新事物后,也开始着手参与铁路的修筑,郑州的春天要来了。

郑州的崛起,首先要感谢清末重臣张之洞。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折建议修筑(卢汉铁路,并设计了具体线路:从保定、正定、磁州南下,经安阳、新乡、焦作等地,在荥泽口以上,“择黄河上游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作桥以渡河”。过黄河后,则“由郑州、许昌、信阳驿路以抵汉口”。

1899年,卢汉铁路全面开工,1906年4月1日全线通车,后改名京汉铁路。

关于张之洞为何选择经过郑州而不是开封,静夜史认为除了黄河大桥的选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此时的北洋大臣袁世凯是河南周口项城人。如果卢汉铁路经过开封则必然经过周口,这对于惧怕洋人顺铁路入侵的袁世凯而言,后果相当严重,所以经过他的努力,铁路整体向西移动100多公里,郑州成为幸运儿。

而张之洞给郑州带来的大礼包还不止一个,因为除了卢汉铁路,张之洞还计划修建沟通陕西、甘肃的铁路,这就是陇海线的前身,而陇海线在河南省境内则为汴洛铁路。

1908年,汴洛线全线通车,两大铁路干线在郑州交会,郑州由此成为中国铁路的“心脏”,城市建设蓬勃发展起来,迅速超越开封成为河南省第一城。

建国后,在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经济基础雄厚且交通便利的郑州自然成为河南省会首选。

2、地形的天赋

郑州取代开封和洛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907年唐朝灭亡后,洛阳与长安一道彻底没落,昔日的东都除了后唐时期短暂的回光返照,彻底被东部的开封取代。

而在开封做了北宋160多年的都城后,随着北宋灭亡,也彻底失去了都城地位。

但金朝后期曾再度将开封定为都城,这是开封作为都城的最后一瞥。元朝建立后,开封虽不是都城,但一直是河南省的省会,这种局面经过明清和民国,一直保持到建国后的1954年。

开封相比于其他河南省城市,特别是洛阳,地势非常平坦,适合进行工业设施布置,且能够承载更多人口。但开封有一个致命隐患,那就是黄河水患。

开封的平坦地势,全拜黄河所赐,这条为开封带来生机的母亲河,也是随时可以要了开封老命的地上悬河。由于地势低,开封段的黄河长时间一直是地上悬河的状态,不仅难以通行,更严重威胁了开封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天的开封,是典型的“城摞城”奇观,地下因为黄河水患埋着七座城,这样危险的地段,谁也不敢说某一天的黄河不会突然失控。

建国之后,虽然我国大陆统一,有了治理黄河的系统方案。但共和国初立,即便经过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我国周边形势依然没有根本性好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黄河被敌人破坏,开封将不复存在,花园口掘堤的悲剧极有可能再次重演,所以河南省的省会必须另择新址。

相比之下,郑州虽然和开封不远,但却成功避开了地上悬河的尴尬,不用担心因敌人破坏导致的黄河决口。

而且位于黄河冲积扇的郑州地区地势同样很平坦,能够提供大面积的场地,便于进行工业项目的布置。

再者,一旦出现危机,郑州距离西部山区的距离要远远近于开封,可第一时间进行转移,这使得郑州的安全系数远远高于开封。

最后,郑州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河南省的中央,这意味着郑州到全省各地的距离相对平均,这在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的建国初期,有利于节省通勤成本,便于更好更快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以郑州在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绝非偶然,这是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点赞5、黄石市 网友:△沫小染

从1920年代起中国学术界开始出现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并列的说法,最早以前的提法是四大古都——分别是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稍后不久又将开封加入,于是形成了五大古都的说法。1930年代开始把杭州纳入古都之列,于是又形成了六大古都的说法。“六大古都”这种说法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直到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将安阳列为古都。

2004年11月5日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宣布:古都郑州可与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七大古都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 。至此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就有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个古都。郑州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很难将其与古都联系起来。这主要是因为郑州建都的历史距离我们当今实在是太过遥远了。

《大明一统志·古迹》记载:“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内。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广舆记》记载:“轩辕丘新郑,黄帝生于此故名”。明朝成化年间的《河南总志·古迹》记载:“轩辕丘在新郑境内,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可能出生在郑州境内的新郑市轩辕丘。郑州从传说时代算起有5000多年历史,如果从史书和考古发掘已证明的夏朝算起也有4000多年历史了。

历史上郑州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夏、商两朝均曾一度建都于郑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在今天的郑州新郑市建都。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后迁都于新郑。然而郑州建都的历史确实距今太过遥远:自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韩以后郑州再未成为过都城。西安、洛阳、北京、南京等古都都有很多留存至今的历史遗迹,然而郑州实际上是缺乏这样的历史遗迹的。

自秦以后的两千余年间郑州再未建都,所以时至今日郑州已几乎很难再见到古都的气象,直到进入新世纪后通过对郑州境内的商代王宫遗址、郑韩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才将其确定为第八大古都。事实上普通老百姓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古都还是会看有没有大雁塔、故宫、明孝陵这样一目了然的历史遗迹,至于博物馆里的考古文物有几个非专业人士会去关注啊?

郑州恰恰缺乏那种让普通人一眼就能看出古都气象的历史遗迹,所以郑州与同属河南的洛阳、开封比起来在很多人眼中是欠缺一丝古都气韵的。1954年10月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河南发生了一件新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大事:河南的省会由开封迁到了郑州。郑州尽管在上古夏商乃至春秋战国时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自秦一统以来郑州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洛阳和开封这两个邻居。

如今陕西与山西之间的黄河以东地区在古代称为“河东”,黄河以南的区域则称为“河南”,太行山和东行的黄河之间夹住区域称为“河内”,由此构成了中华文明发源的三河故地。现今河南省的核心区域就是古代的“河南”。尽管今天河南省北部也有一部分地区延伸到了黄河以北的古“河内”地区,不过洛阳、郑州、开封等河南省的主要城市都分布于黄河以南。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版图中古“河南”居天下之中。一个古代帝国选择这里作为政令之所出可以保证各方面的消息差不多同时传达,从而便于统治者及时统筹调控局势。在这样的中心地带里相对更具有运输潜力的城市就会自然而然成为政治和经济中心。位于河南中部一线的洛阳、郑州和开封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在地理位置上居于三者中间的郑州似乎应当有更大的地理优势。

然而现实却是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郑州的政治经济地位一直比不上洛阳和开封。这与黄河这条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息息相关: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改道都对黄河以南的洛阳、郑州、开封三城造成了深远影响。在黄河没南侵之前是经过今天的鹤壁、安阳西、濮阳进入华北。那时的郑州距离黄河水道的距离相当遥远,而淮河流域也在东南侧太远的地方,所以郑州在当时的水上交通难以构成体系。

相比之下洛阳在当时的地利优势则很明显:洛阳盆地是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突出部,控制着通向陕晋的主要通道。北临黄河、东临洛水的洛阳不仅水运交通便利,而且周围还有太谷、广成、伊阙、旋门、孟津等八个关口作为天然的屏障。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先后在洛阳建都或以洛阳为陪都。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然而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却是向长江流域倾斜的:当秦始皇混一华夏之时如今的江南地区还是山越民族聚居之地。直到三国时期东吴政权才对江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也就是从这时起奠定了日后江南地区的发展基础。五胡乱华时期黄河流域的士族百姓纷纷南迁,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建设之后到隋朝统一南北时中国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水平已基本接近于北方。

尽管在隋末唐初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水平已基本接近于北方,但北方依然还是略占优势。不过到了安史之乱前夕南北方之间人口比例已发展到一个关键点:一比一。安史之乱的爆发进一步导致中原人口的南迁,也就是在这时中国经济的重心转移到了南方。至此帝国的经济重心已全面转移到江南地区,长安、洛阳的粮食已完全依靠江南的输入。这时洛阳的劣势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大约在唐末宋初中国的气候开始变冷,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开始南移,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清朝初期。随着唐末战乱、小冰期出现和降水线的南移使长安、洛阳这两座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不可避免走向了衰落:自宋代以后再没朝代建都于长安、洛阳。在经济重心南移和气候变冷的大背景下长安、洛阳距离越来越富庶的江南显得有点远,长安、洛阳要获得南方的财力支持需要付出比开封和郑州更多的转运成本。

在长安、洛阳衰败的同时位于汴河到黄河入口处的汴梁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朱温以此为基地发展壮大,最终篡夺了大唐江山,建立了后梁王朝,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一时期汴梁取代长安成为新的政治中心,赵宋立国后承袭五代的政治遗产以汴梁(今河南开封)为都城。赵匡胤曾有过一度的犹豫: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前往西京洛阳祭祖后便在洛阳行宫住下,丝毫不打算返回东京汴梁。

随行的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向赵匡胤进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若虑迁都,臣实未见其便。“这话说的直白些就是:东京汴梁纵有千般不是万般不对,但毕竟得运河漕运之便——每年可以从江淮运入漕粮数百万石,京师数十万大军就指着这个吃饭。陛下如果迁都,又从何处去弄这么多粮食?

宋朝以前洛阳曾是“秦陇之咽喉”,然而在经济重心南移和气候变冷的大背景下洛阳距离经济富庶的江南地区已显得有些远了。宋朝连接中原东西方向的水陆道路是从扬州到开封,然后从开封到郑州后进入潼关。连接中原南北方向的道路则以开封和郑州形成了两个交通节点。洛阳作为交通中心的地位已被开封和郑州逐渐取代,不过这一时期开封显然比郑州更为强势。

当时郑州所在的线路只是辅线,而开封至北京的官道才是中原大地的“黄金线路”。况且开封又是北宋的都城,所以这时的郑州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上都比不上开封。有4000余年建城史和建都史的开封被誉为八朝古都:先后有夏朝,战国时的魏国,五代时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宋朝和金国相继在此定都。 从蒙元明清到民国乃至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封一直是河南首府或省会。

开封相比河南其他城市在地势相对平坦,所以更适合进行农业生产和工业设施布置,也能够承载更多人口。然而开封的致命隐患就是黄河水患:开封相对的平坦地势恰恰最容易受到黄河水患的冲击。开封段的黄河长期以来一直是地上悬河的状态:不仅在交通相对较难通行,而且严重威胁到了开封城的安全。 开封的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开封低下因为黄河水患埋着七座城。

开封的城摞城遗址尽管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观,然而这也充分见证了开封在历史受黄河水患影响之大。不断泛滥的黄河在历史上多次给开封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随着开封的漕运河道被淤塞也使这座城市的运输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黄河泥沙导致了开封附近肥沃的平原农地盐碱化。唐宋时期开封得运河漕运之便,然而元代定都北京后大运河已改走山东。

黄河水患的影响、土壤盐碱化、失去漕运便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开封的衰落已不可避免。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杞县志》记载:“昔之饶腴裕咸化碱卤”。最终近代化的火车汽笛声宣告了开封作为省城历史的终结。在晚清时期的河南地图上并没一个叫郑州的地方,那时这里还是一个名为郑县的小县城。就是这个在当时的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小县城因为铁路这一新生事物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折建议修筑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卢汉铁路的具体线路是从保定、正定、磁州南下经安阳、新乡、焦作等地,在荥泽口以上“择黄河上游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作桥以渡河”,过黄河以后则“由郑州、许昌、信阳驿路以抵汉口”。1899年卢汉铁路全面开工,1906年4月1日卢汉铁路全线通车,随后卢汉铁路改称京汉铁路。小县城郑县就此搭上了铁路的春风,从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1908年汴洛线全线通车后两大铁路干线在郑州交会,郑州由此成为中国铁路的“心脏”枢纽。郑州的城市建设依托于发达的铁路交通而蓬勃发展起来,从而得以迅速超越开封成为河南省第一城。郑州借助铁路优势得以控制全国的棉花供应:当时关中棉区、晋南棉区、豫西灵宝、洛阳棉区、豫北新乡安阳棉区的全部棉花在运向武汉、天津、上海、青岛等终端市场前均需在郑州打包后转运。

棉花贸易成为了当时郑州的支柱产业(一度占到全城产值的80%)。这么好的区位优势当然不容错过:商人们索性在郑州开办工厂就地把棉花纺成布匹衣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单在1932年郑州全年就转运输出了近万吨商货。巨大的商业客流人流也助推了郑州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京汉铁路通车之前郑州火车站附近及其与郑州老城之间的地区还是“青葱无际之田园”。

然而到了抗战前夕郑州车站附近的大小商店已达到一千余家,全城的饭店已有七十多家,闹市区的每条马路都至少有五六家浴池。郑州大同路上的“中国国货公司”是民国时期中国北方的知名贸易公司。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中国实业银行等十几家知名银行都在郑州设有分支机构。这时的郑州已成为民国北方商业版图里耀眼的“大都会”。

1920年5月完全采用美国设备的豫丰纱厂在郑州正式开工。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了拥有5000多工人和五万锭纱锭的大型企业,成为了民国北方棉纺业“首树一帜”的强大品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郑州本地的各项产业在棉纺业的带动下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为棉纺业提供机器打包服务的“豫中”、“协和”、“大中”三大机器打包厂成了河南棉纺业的知名品牌。解放前的郑州已是一座轻工纺织业完备的经济强市。

郑州在轻工纺织业方面的优势使之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深厚的轻工业改造优势。郑州自1948年10月解放以后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座拥有50多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也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一五”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9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化的动力成为了郑州取代开封成为河南省会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时开封境内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主,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相对缺乏,加之黄河水患的严重威胁,所以“一五”计划时期开封并未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重点建设城市。省会的选择一般会参考人文底蕴,不过人文底蕴绝不是确定省会的唯一标准,省会应当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尽管人文底蕴深厚,然而在经济基础上却已被郑州赶超。

当时正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所以具备更为雄厚工业基础的郑州比开封更适合作为省会。同时中央和河南省还考虑到要选一个最利于省领导机关有效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城市,而郑州便利的交通和适中的位置使其和全省主要城市及广大农村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些是洛阳、开封这两座古都所给不了的。郑州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成为了河南的省会。

如今在很多人眼中郑州是一座铁路带来的新兴工业城市。郑州取代开封成为河南省会往往被认为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但与此同时人们又认为郑州是一座缺乏人文底蕴的城市。这种观念其实有一定道理,但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郑州在远古的夏商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在后来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郑州已由一座古都蜕变成为了一座小县城,所以今天人们往往很难在郑州直观感受到古都气息。

郑州之所以在2004年被列为第八大古都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的,然而这些考古发现对普通人而言是无论如何不会像西安的大雁塔、洛阳的龙门石窟、北京的故宫一样显眼直观的。事实上郑州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即使政治地位得不到确认,也迟早会成为集中河南资源的大城市。在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以前已形成了两条从黄河以北南下长江中游的陆上通道。

一条是延津县至开封府,再经朱仙镇、许昌等地南下至江汉平原的东线;另一条是由新乡至郑州,经新郑、襄城、叶县走南阳进入湖北境内的西线。东西两线的关键节点分别是开封和郑州。由此可见在京汉铁路通车以前郑州已具备交通枢纽的地位,不过那时郑州的地位尚不及同样也是枢纽的开封。郑州得以最终崛起超越开封的确离不开铁路的助力,那么当初京汉铁路为什么没走开封呢?

铁路选址当然是希望地形越平坦越好,因为这可以减少翻山越岭的成本。京汉铁路筹建之初张之洞等人一度主张走开封线,然而开封附近黄河决堤太烈:历史上共泛滥过84次的开封一带是河南受灾第二重的地区。从今天开封东北的兰考到郑州东侧的中牟自宋朝以后就因水灾太重而从未有过修桥的历史。京汉铁路的重要中继点就是黄河大桥,所以铁路走开封其实并不现实。

最终京汉铁路改走经过郑州的西线,后来修建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又恰好在郑州与京汉铁路交汇。郑州就这样成为了中国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也因此成为了河南省内的交通枢纽。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使郑州再次成为内陆交通中心。如今的郑州不仅是中国的十字路口,也已开始成为世界的路口:2013年07月18日首趟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开始运行,从而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

点赞6、钦州市 网友:百里红妆

郑州是六省通衢,交通便利,是北方商贸集聚地。要发展经济,就要财源茂盛达三江,当时交通主要是铁路。郑州铁路发达,京广丶陇海两条主干线汇集,贯穿南北,地理优势选择了郑州。

至于古都,河南很多,但最后的开封要追溯到宋朝。元丶明丶清以来一直定都在北京,将近千年了。倘如在500年左右,或许会选择古都

。综合各种关系,郑州有着光荣的历史,著名的"京广铁路大罢工“就爆发在这里,是河南最适中的首选之地。

点赞7、咸宁市 网友:木落残阳

河南省四大古都分别是:

1、洛阳: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

2、开封:夏朝、魏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

3、郑州:夏、商、管、郑、韩

4、安阳: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请从以上选项中选择一个另类的!是不是有一个城市感觉特别突兀,很明显这是一道送分题。然而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其他三个城市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个郑州了。

其实郑州入选“河南省四大古都”也不是“硬挤进来的”,也有其历史追溯在其中。

历史上,郑州曾经是夏、商、管、郑、韩的都城,隋唐之后在郑州常设有州,在河南的历史渊源不算短。因为其是“夏商”的都城,所以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

遗憾的是,这些朝代距今实在太过遥远,且无遗址留下,文化渊源基本绝迹。加之“管、郑、韩”的存在感实在太过于薄弱,所以很多人对于郑州入选河南省四大古都都持保留态度,乃至于有人认为这是和“北鼻拿百花奖”一个性质。

以至于同样存在感薄弱的安阳古都就在郑州的庇护下,免于被戏谑。

开封→郑县→郑州

众所周知郑州是一座被火车拉出来的城市,横贯中国南北、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都要从郑州经过,是中国铁路的心脏,也是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在这里可以直达除了台北以外,全国任何一个中心城市,乃至海口。

郑州之所有能有今天的地位,有一个人是不能忘的,那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

因为清政府决心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汉铁路”从郑州通过,就是张之洞在经过多方研究之后,向清政府上的一道折子,陈书详情,最终京汉铁路得以路过郑州,而不是当时的省会开封。

经过8年的修建,京汉铁路通车,郑州也迎来了千年来最大的机遇,京汉铁路奠定了郑州的城市框架。由此到今,一路高歌引亢,占尽河南的优质资源,将其他17个市甩的一塌糊涂。

张之洞最终选择了郑州是刻意为之,也是为了使这条铁路可以使用万年而不垮。开封地处平原地带,在太平年间作为“运输通道(漕运)”自然是风光无限,但是因为其无险可守,在战争年代,铁路若修建于此,极容易成为炮灰被“当头棒喝”,战争中交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1948年,开封就在半年间,被解放两次。第一次解放后旋即因为战略因素撤离,四个月后迎来第二次解放。

而地理因素上开封更是和郑州没法比,黄河在开封是悬河,“黄患”是自古以来令各路王朝头疼脑热的自然灾害,如果铁路在开封,那么一旦再次水患,火车就变成水车了。

就这样,因为铁路带动的新型较之漕运更加便利的交通升级,开封和郑州的经济发展便定型了。即便如此,建国后,河南的省会依然是开封市,直到1954年10月,省会才由开封牵往郑州,“要想富先修路”,在“路”上面,郑州占尽了天时地利,成为省会是早晚的事了。

洛阳→开封

无独有偶,郑州因为交通便利而取代开封的一幕,在历史上洛阳和开封的更替是有一点相似的。安史之乱后,洛阳的繁华便如过往云烟,赖以为生的运河因为淮河与河北形成了藩镇割据,运河被逐渐废弃,再也没有被起用过。

五代、宋以后,随着汴梁漕运的发展,开封顺势崛起,洛阳失去了作为都城唯一的价值,就这样河南省历史文化渊源最久的洛阳一蹶不振,到近代连少林寺都被抢走了,实在是虎落平阳,可悲可叹。

当然洛阳被开封取代并非仅是因为交通的关系,只不过这一层关系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且与郑州开封交替别无二致,可见,历史的本质跟人类一样,是复读机啊。

点赞8、呼伦贝尔市 网友:暮然飛兒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自禹铸九鼎天下分为九州,这里做为豫州位居九州之中,史称中原地区,同时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


自古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说,可见他在历史上的定位不低。

中国明确定义的八大古都,河南独占四个,本题所提到的三个都位列其中。所以也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一说。


一般认为三个古都中,十三朝的洛阳建都史较长,主要辉煌于东周末及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做为唐的陪都时期。而紧随其后的七朝古都开封原定义为二千七百年的建城史,后来随着老丘遗址的发现,原来早在四千年前这里就是有着242年历史的商都,这就是原来的七朝古都变为八朝的来历。而郑州是最晚定义的第八个古都,皆有因这里发现了商朝的都城遗址的原因。


开封因水系发达而兴,却又因北临黄河,常遭水患,发展受限而衰。但毕竟名头不小,宋之国都乃至宋以后的省会,甚至建国之前还成为首都备选城市之一。


1954年省会由开封西迁郑州,开封的地位进一步降低。这主要得益于郑州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交汇在这里。交通的便利和城市框架拉大带来了繁荣的原因。


讲起个中变化的缘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清末时任河南巡抚的个人私心。原京广线设计是和陇海线交汇在开封。为避免朝中大员巡察可一日到达,很多见不得光的来不及掩饰处理,才改变了广京铁路的位置一一西经郑州。而这一做法,竟造成了后来郑州、开封两座城市的换位。

点赞9、聊城市 网友:封刀战魔

河南是华夏文明源头之一,全国八大古都四个在河南,即洛阳、安阳、开封与郑州,在历史上洛阳与开封多次作为王朝都城与河南地方的中枢存在。

从明清开始,河南的首府就长期定于开封,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直到1954年,因为铁路建设而急速兴起的郑州,凭借地理位置与经济实力方面的优势,彻底挤掉了开封与洛阳这两座名城,成为了新的河南省会。


洛阳衰落已久,优势早已不再

说起古今地位相差最悬殊的城市,洛阳必然跻身其列,在一千年前,洛阳是与长安齐名并尊的超级城市,宋代之前的王朝,都城大多都在长安与洛阳之间辗转。

数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地松软肥沃,十分适合农耕,因此文化经济很繁荣。

洛阳位于河洛平原与关中平原的交界之地,这里三面环山,是中原通往关中之地的交通要冲门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古代的王朝若定都长安,那么洛阳也不会受到忽视,通常都是将洛阳作为关中的屏障与粮食保障进行经营,或者直接作为陪都、东都,地位超然。


隋唐时代,关中人口剧增,土地水源不足,加上黄河水道的淤积,粮食供应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隋炀帝时期就想着迁都到洛阳之地。

大运河开凿之后,洛阳成为了水运枢纽,其地位日益提升,丝毫不逊于长安。

然而唐朝中后期,由于战乱的影响,洛阳一带原本的运河淤积,加上关中也逐渐丧失了王朝中心的地位,洛阳的地位也因此一落千丈。

晚唐五代时,新开凿的诸多运河使得洛阳东边的汴梁急速崛起,正式取代了洛阳在河南地区的地位,五代之后,再也没有大一统王朝定都洛阳,这座名城彻底没落。


古代优势明显的开封,近现代相较逊色

开封,也就是曾经的汴梁,从先秦时代就是一座相当出名的城市,当年魏国的都城大梁便位于这里,而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开封迎来了最辉煌的高光岁月。

因为漕运的繁盛,开封从五代开始就成为河南之地的中心,北宋时期尤其繁荣。

只不过开封有个很大的劣势,那就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开封北部无险可守,最终导致靖康之变时,开封被女真人劫掠一空,夷为平地。

但元朝开始,开封这座漕运便捷的城市,还是成为了河南之地的首府所在,而后的明清两朝也继续沿袭传统,开封做了河南数百年的首城。


可以说,开封当年能够超越并彻底取代洛阳,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漕运,这里地处南北内河漕运的枢纽之地,是往来商业的必经要道。

现代交通没有兴起的古代,漕运是很重要很主流的交通运输方式。

但近代时,西方的铁路筑造随着洋人入侵的脚步进入我国,也逐渐改变了很多城市的命运,比如开封,1899年京汉铁路开始建设,重点就在于从何处穿越黄河。

三面环山的洛阳被首先排除,而开封之地因为千百年来黄河河道的淤泥,出现了地上悬河,因为危险且成本高,也被排除,最后被选中的,则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郑县。


因铁路而兴的郑州,河南的新首城

虽然郑州也是座古都,可历史上定都于郑州的王朝实在年代久远,影响力远远不如开封与洛阳这两地,明清时期的郑州,其实已经十分藉藉无名。

晚清时的京汉铁路选址穿越黄河时,郑县因为地理环境十分适宜,成为了铁路跨河之地。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不久后清廷又修建了连接开封与洛阳的汴洛铁路,原本清朝是想让开封与洛阳这两座重镇与铁路相连,没想到反而让郑县意外成为了诸多铁路交汇之地。

铁路的运输能力极其强悍,很快就成为了一种主流交通方式,伴随着铁路机车的轰鸣声,郑县很快成为了中原非常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与贸易重镇,也带来了大量人口流动。


1931年,郑县正式改名为郑州,到抗战之前,郑州这个原本的小地方,经济实力与人口规模全面直追洛阳与开封,成为河南第三城。

建国后,诸多经过郑州的铁路都不断延展,也进一步提升了郑州的地位。

几乎就在很短的时间内,郑州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重镇,诸多的交通大动脉汇聚于此,而开封与洛阳两座老城,显得愈发疲软无力。

最终在五十年代初,郑州在经济上超越开封,而其交通优势与辐射能力更被视作强于后者,因此综合考虑之下,河南正式将首府搬到了郑州。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