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8关键词:历史,聪明

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点赞1、聊城市 网友:家族情深

其实本来不想说这个事情的,但实在是太傻了,但是看上去很傻的举动,却体现出一位父亲的“大智慧”,多年后不知道这个小孩看到这么一幕会作何感想

在2017年6月19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走丢了一名十岁的男孩,名字叫做王俊哲,不得不说,名字还是很好听的,一看就是知识文化分子的人给取的。

王俊哲父亲发现孩子走丢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报警,既然报警找小孩,肯定是要照片的,然后这父亲就提供了一张照片。

照片是这样的:

(当时看到这个微博的时候,我就傻了啊,这找儿子的是亲爹吧)

照片给民警后,民警迅速在“儿童失踪信息平台上”紧急发布了,这一发布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毕竟这个照片确实太有个性了一点。

然后微博就成为了这样的情况:

看着很傻的事情其中却有着大智慧

很多人觉得放自己儿子这么一张照片,是不是有点太蠢了,并且显得这个爹都不正经。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其中照片的吸引性,这张照片发出来后,就能够被人迅速记住,并且在欢快之余还有着非常强烈的分享意味,这就不单单是寻找一个孩童了。

全国每天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何其之多,一不小心就迅速沉底了,所以没有点特别的,还真的不一定有人关注,这就是父亲的大智慧。

这张照片看似非常傻,非常好笑,但是同样的吸引眼球目的已经达到了,并且孩子失踪了,找到孩子才是重要的,其余的都是可以放一边的。

这个被民警放在平台上的照片,因为其独特性被众人纷纷转发,没有多久转发量就破万,最后转发量甚至达到了惊人的两万多;两万多的转发量,阅读量至少也达到上百万了,所以这个“日后注定出名的娃”最后被找到了,仅仅9个小时,就被人在火车站发现。

找到后平台撤销了其发布,并且发布了一条找到的信息:

孩子找到了,众人就有轻松的氛围了,纷纷送上祝福之余,还不忘记调侃这一位小男孩(估摸着这小孩看到了,肯定会怀疑人生)

结语:

看来一个父亲太机智,也不是什么好事,很多人都笑称:“别让孩子看到这个照片,不然又该离家出走了。”

父亲三连:

1.照片发出去证明是亲爹

2.照片提升了转发量,也提升了关注度

3.这个照片,不是我吹,看第一眼我就记住了这个孩子,都不带看走眼的

点赞2、淮南市 网友:初衷是你

历史上看起来很傻后来被证明很聪明的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决策之前多数人反对少数人支持,或者说是客观条件不足。

今天为读者列举一个我军的一段光辉战史!

1949年下半年至1950年初,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力、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大陆上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所遇之敌几乎是一触即溃、望风披靡!



可是就在打到国境线时,我军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跨海登陆作战。既没有海空军掩护,又没有足够数量的船只,我军先后在福建东部沿海的金门岛、浙江东部沿海的登步岛遭遇前所未有的失利。

面对血淋淋的教训,1949年底毛主席在访问苏联时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援助海空军力量!

就在毛主席访苏期间,从长白山一路南下打到南海海岸的第四野战军正在紧锣密鼓的为解放海南岛做准备。

此时海南岛的国民党军兵力多达10万人,配备40多架作战飞机、50多艘军舰,由国军名将薛岳指挥。就兵力兵器的数量而言,海南的敌军远远超过金门岛和登步岛。而执行解放海南任务的四野15兵团第40、43军总兵力也就10万余人,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没有海空军掩护,最原始的运载工具——木帆船也少得可怜!

鉴于金门岛和登步岛的失利,毛主席专门从苏联给四野和广东军政委员会发了一份电报,要求他们推迟作战计划。

从一般常理来讲,任何一件工作客观条件不成熟,最高领导又有相应的指示,下面人自然会按部就班的来,这也是一般人眼里聪明人的做派。反过来就是傻瓜、蠢人的表现。

主席的指示下达后,广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叶剑英于1950年2月1日首先传达,并且做出了将原定4月份发起战役的计划战役推迟至6月份的决定。作为40、43军的上级、负责解放海南岛战役的第15兵团,也于9日在兵团司令员邓华的主持下召开会议,并且向军委报告说是“以争取1950年完成任务为原则!”接着又提出了到香港买100—200艘登陆艇的意见,请求上级拨款。



▲海南岛战役指挥员,前排右二为韩先楚

43军军长李作鹏按部就班的向军里团以上干部传达了上级的指示,而40军军长、同样也是15兵团副司令员的韩先楚除了传达给军党委,下面的人一个也不传达。

韩先楚想干什么?他想要按计划发起解放海南的战役!

毛主席拍板,四野司令员林彪、广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叶剑英、15兵团司令员邓华坚决执行,四级领导压下来的事,韩先楚一个军长怎么敢不执行?

换一般人看,此时的韩军长不是傻了就是疯了!

事实上,韩先楚既没傻也没疯。他是以一个标准军人的品质来面对工作。解放海南岛,的确面临很大困难,但是韩先楚却认为既不是装备的问题更不是钱的问题。海峡上天气多变,船只出海全靠季风。原先4月份的作战计划正是因为琼州海峡的季风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有利于大部队顺风顺水行动。一旦错过了,就要等到5个月以后的9月份。

眼睁睁看着到手的战机失去,绰号“旋风司令”的韩先楚说什么也不干!

于是,韩先楚于3月20、21日先后致电四野司令部、15兵团司令部、军委,提出4月间渡海作战的意见,甚至说出了“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这种在一些自作聪明之人眼里的“傻话”。

事实上,虽然韩先楚没在40军内传达上级在2月份的指示,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对于韩先楚这么做,不少人也是牢骚话、怪话一大堆。作为韩先楚的老部下、老搭档——40军参谋长宁贤文甚至做出了自残的举动……

面对内外一边倒的呼声,韩先楚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仍然积极主战、强烈请战。最后,韩先楚成功说服了林彪,林彪又说服了毛主席,军委于4月10日正式下达发起海南岛战役的命令。4月16日,战役正式开始。第一波登陆部队8个团,40军6个、43军2个,韩先楚就坐在第一波登陆部队的船上,担任总指挥。

在韩先楚指挥下,40军、43军经过半个多月激战,于5月1日解放海南全岛。



而此时参加海南岛战役指挥的将帅们包括毛主席在内谁也不会想到一场关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命运的战争将于一个半月后的6月25日在万里之外的朝鲜半岛打响。更不会想到朝鲜战争打响的第三天——6月27日,美海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试想,如果没有韩先楚在一开始发疯似的请战,推迟解放海南的计划敲定下来,海南何时能解放?7月7日,鉴于朝鲜战场局势恶化,军委组建东北边防军,40军调往东北,邓华、韩先楚、洪学智、解方这些原15兵团指挥员全部调入,国家军事战略重心从南面转移到北面。

因此,今天能够在海南圣地休闲、娱乐投资的人们真该好好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被彭老总称为“好战分子”的韩先楚上将!

点赞3、潍坊市 网友:狂雷☆虎

说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一个班级中很可能被安排一位“特别”的学生,而C君就是在三年级转入我班的。C君除了学习学习差点,精力旺盛点,说话含糊点,眼距宽点,其他倒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大概是四五年级的一次秋游中安排我们去摘苹果每人限定2斤大约是12个。有比较实诚的摘12个,有比较贪婪的摘了17,8个。正在大家在回校的客车上谈天说地时,突然听到一个尖锐的声音喊道:“老师,你看C君摘了多少。”“不是让摘12,3个你这是摘了多少?”老师被气笑了。我们循声望去看着C君漠然的展示着战利品(目测至少有40多)答道:“我以为只能摘12个,地上随便捡呢。”顿时全车哄笑,而我的笑容却在瞬间凝固住了。大有顿觉今是而昨非,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感悟。其中谁智谁愚,谁暗谁明,谁假谁真不肖分辨。但其中道理却是真实不虚。正如佛家公案:哪一块不是好肉?我所识之愚非他人所识之愚,他人所识之智亦非我所识之智。况又有时势异也,来日方长八个字实在是让人不能分辨。

点赞4、贵平市 网友:枕下悲绪

1945年9月23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接到了来自延安的紧急命令:“向东北进军和运送干部是目前关系全国大局的战略行动,有决定性的作用,延迟一天即有一天的损失”!这也标志着各部队轰轰烈烈的“闯关东”正式开始,同时接到命令的还有驻扎于苏北淮阴的新四军第3师。

(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

黄克诚任师长的这支英雄部队,是当时确定进军东北人数最多的部队 ,待命出动的有四个主力旅和三个特务团共计35000余人。并且新四军第3师的前身就是“八路军南下支队” ,乃是为了支援陈毅粟裕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黄桥决战,于1940年在黄克诚的率领下到达苏北的,本来就是八路军的老底子。

在出发之前,黄克诚所部曾经接到通知,要求3师留下大部分武器装备,移交给留在苏北坚持斗争的其它兄弟队伍,然后仅携带少量轻武器前往东北。这个通知的起因,是最早进入东北的八路军冀东军区曾克林部,已经获得大批日式武器,苏军甚至一度将日寇的军用仓库交与曾部管理,因此曾部扩军迅速,同时向延安汇报当地武器装备极为丰富。

(林彪)

这对于严重缺乏武器装备的我军来说,当然是重大利好消息,山东军区的出关部队可以获得极大补充,而留在苏鲁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也将大大改善装备情况,一举两得。所以在山东军区奉命出关的60000多部队中,绝大部分照此通知执行,以期更加壮大队伍。

但是黄克诚师长对此持反对意见,他没有轻信东北到处是武器和物资的说法,下令全师带齐武器装备和充足的弹药,甚至还要求各旅、各团带上过冬的棉衣出发。在这位后来的开国大将看来,一支部队若没有全副武装而前往另外一个陌生的战场,那将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黄克诚大将)

看着其它兄弟部队轻装前往东北,而第3师数万官兵却要负重长途跋涉,当时有许多干部战士会觉得黄师长有点“傻”,空手出关然后集体换装日械岂非更划算?然而随后的事实证明,黄克诚这一举动非但不“傻”,反而具有惊人的预见性。

从苏北到关外有上千里的路程,当第3师的指战员靠着两只脚走到辽西时,已经是东北天寒地冻的11月份(行程50多天)。而在这两个月里,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率领的蒋军第13军、第52军已经突破山海关,正在向东三省腹地武装开进,延安则命令已经到达东北的林彪组织部队反击,以阻挡敌人的攻势。

(杨国夫中将)

1945年11月16日,林彪司令员在兴城最先遇见了八路军山东军区第7师,这是由原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开国中将)率领的8000多山东子弟兵。林彪惊讶地发现,杨国夫师不仅严重缺乏武器弹药,战士们还穿着单衣,许多战士甚至没有鞋而赤着脚作战!因为长途行军早已经把鞋子走烂了,却没有地方可以补充。

几天以后黄克诚率部到达东北与林彪会面,他们的一致看法是,进入东北的我军已面临极大的困难:在重庆和美国的政治压力下,苏军不准我方进入大城市,不准我军接收日军留下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也没有地方党组织和政权提供支持,来自山东、苏北、晋察冀、晋冀鲁豫、陕北的11万大军面临“七无”的尴尬境地。

(新四军3师部队行军中)

经请示延安后,林彪命令东北人民自治军(东野前称)实施“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放弃与敌人的正面硬顶,因为蒋军随后到达的第71军、新一军、新六军等部都是美械精锐,缺枪少弹的我军暂时无力与敌正面交锋。而在掩护我军主力战略展开以及后来的四平保卫战中,新四军3师都承担了最重要的任务,无它,只有这支部队人数最多、装备最齐、战斗力最强。

在东北野战军后来组建的主力纵队中,闻名天下的二纵(第39军)和六纵(第43军)都有新四军3师的老底子,他们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而正是黄克诚师长的先见之明,让这支部队能够迅速投入战斗,已经不是什么“聪明”层面的问题,这是开国大将黄克诚的大智慧!

(杜聿明到达东北)

点赞5、驻马店市 网友:摄恶魂

当时,朱元璋抱着郭宁妃哈哈大笑:你家德成真憨!郭宁妃见他龙颜大悦,娇嗲地说:”就是就是,臣妾许久没有见皇上如此开心,我敬皇上一杯!“。郭宁妃脸上没有丝毫的不悦,笑颜逐开地放下心中大石,这是什么情况?

被朱元璋笑他憨的人名叫郭德成,是郭宁妃的兄弟,虽名不见经传。但关于他的憨事却被冯梦龙收入了《智囊》中,可见郭德成并非像朱元璋说得那样憨,反而是一位智者。朱元璋封郭德成为骁骑舍人,但郭家在明朝洪武初年,可是权倾一时的家族。他的两位兄长,郭兴和郭英,被朱元璋分别封为了陕国公和营国公,妹妹郭宁妃备受朱元璋的宠爱,在马皇后和李妃相继去世后,负责管理后宫大小事务就是郭宁妃。

郭家二虎一凤追随朱元璋发迹的经历也很传奇,据说郭宁妃的父亲叫郭山甫,郭山甫善相面在当地是小有名气,一天朱元璋行军路过郭山甫家乡,在途中口渴就到郭山甫家讨了一碗水喝。郭山甫当时迎面见一大汉进来,一看朱元璋的相貌,心中就暗暗吃惊。这朱元璋是贵不可言,连忙和接着喝水的功夫和朱元璋搭讪起来。


相谈中了解朱元璋也是淮西人,还刚起家队伍没做强做大。当时他就毫不犹豫地以吕雉父亲吕公为榜样,让自己的三个儿子,投奔到朱元璋帐下,还将唯一女儿郭氏,嫁给了朱元璋。

对于郭山甫这份大礼,朱元璋是欣然笑纳。他一看郭家兄弟就非常喜欢,老大郭兴是身手了得,二弟郭英身高七尺英明神武。并且由于年纪相仿,他们和朱元璋是义气相投,朱元璋很快和郭家两兄弟成为知己。并且让郭兴和郭英成为了自己的宿卫。古代的宿卫就等于是亲兵,类似于刘备微时的关羽和张飞,曹操的典韦和许诸,可见三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这时的郭德成还小,被朱元璋留在军中里跟着东征西讨。朱元璋后来渐渐地发迹,随着朱元璋地盘一步一步地扩大,郭家兄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可见郭山甫的眼光极为独到。


郭德成可谓活着大哥和二哥影子下,大哥郭兴是朱元璋最贴心的战将,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屡建功勋,朱元璋从微时至显赫,有一个小头目到一方诸侯的战斗,郭兴全都参与了。在攻取常州中他七个月不解甲,朱元璋和陈友谅鄱阳湖对持中,处于弱势朱元璋,因郭兴发现了陈友谅的弱点,提议用火攻陈友谅,反败为胜。这段经历,后世许多演义误会是军师刘伯温献计的,其实是郭兴。其后郭兴讨伐张士诚,北上随徐达和常遇春驱逐元朝进入大都,西取巴蜀攻陷成都,在洪武十七年去世,被追封为陕国公,

郭德成的二哥郭英也是一个传奇,如果将郭英比作朱元璋的关羽,那么郭英更像是朱元璋的张飞,朱元璋亲切地叫郭英为“小四”。《三世家典》中记载郭英战功赫赫,参与了大小五百余战,身披百余处战伤。郭英作战勇猛,鄱阳湖一战身负重伤不撤, 在朱元璋攻打武昌时,郭英单骑救主,在汉军突袭朱元璋时,单挑将对方斩于阵前,郭英搭档傅友德南征北讨,为明朝取西南立下汗马功劳,还搭档过过冯胜大胜纳哈出,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让他掌管禁军。他还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一张王牌,可是朱允炆过于犹豫,错失了几个大好机会,郭英从耿炳文、李景隆讨伐燕王朱棣,无功而返。靖难之役后,郭英被闲置在家,次年去世。

相比较兄长的英明神武,以功勋和忠诚被朱元璋器重,妹妹郭宁妃还受宠于朱元璋,郭德成却出了岔子?

郭德成也深得朱元璋信任,一直跟着兄长追随朱元璋南征北讨,但是很奇怪朱元璋建立明朝,只赏给了他一个骁骑舍人闲职,这舍人是什么什么级别呢?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朝的文阶有四十二阶,而武阶有三十阶。同时还划分了一品到九品。骁骑舍人按后来中书舍人同阶就算正七品,反正他就算是个闲职,比起两位兄长独自领军,并且封为陕国公和营国公,这待遇真差远了。

按理说他的身份,既算是朱元璋的小舅子,又是两个公爵的弟弟,怎么都很受人尊重吧!可并不是,当时人看他所作所为总有点傻里傻气的,而且他做了几件憨事让朱元璋都哭笑不得。


先说第一件,据说郭德成非常喜欢爱杯中物,而且喜爱到了极致,喝酒能喝到得以忘形,一次朱元璋弄来了一坛琼浆玉液,他忽然找郭德成来一起品尝,郭德成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毕恭毕敬的又是请安又是万福,可当尝了一口美酒,顿觉齿颊留香口中生津。借故一口一个万福,一口一个圣明地喝了起来,朱元璋都没喝几口,他倒是把贡酒都喝底朝天,这还不够他还想继续喝,就对朱元璋各种的捧啊,朱元璋也开心看着夜色聊着自己威风,两人渐渐有点迷糊了。

郭德成喝得醉醺醺,起来给朱元璋请安后要走,朱元璋见他发髻纷乱,朝服不整,就哈哈大笑说他:“快来看这头发纷乱语无伦次的醉鬼疯汉。

郭德成此时冲口而出说:“皇上,我也不喜欢这头发,把他剃光了,多痛快是不。”朱元璋听了此话,忽然脸色一黑,但是没有愤怒,可心想,这小子够胆啊,在取笑我做过和尚是不是?,他正想说来人啊,可见郭德成东倒西歪的傻跪哪里,觉得这小子是不是酒后乱言,看在他兄妹的面子上,就放过了郭德成让他回府。

朱元璋自开创了大明后,还真没人和他如此说过话,郭德成也算是前无古人的一位,所以看他有多憨,接着说第二件事,朱元璋虽然当时不追究,可心里总过不去,就想了一个法子,过了几天他让人叫来了郭德成,跟郭德成先来家长里短的东扯西扯,忽然问了一句,德诚啊,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按你的贡献,你现在的七品太低了,是我不对啊,要不我给你升职,让你好好为大明发光发热。这事如果是遇上了其他人,肯定是连饭都当即吐出来答应了,可郭德成的回答让朱元璋大跌眼镜,郭德成说,谢皇上厚爱,可你也知晓我憨,经常喜欢杯中物,如果升职管的不好,搞不好还害了大明对不起圣上?”坚决地摇头啥也不答应。朱元璋点头,让人赏赐而来好酒赏给郭德成。


郭德成出的宫门来,感觉这是不靠谱啊,皇上是不是有想法了,越想心里越发毛,背脊冷汗都冒了出来,他左思右想这事该怎么办,毕竟他懂得朱元璋的为人。想了好久,忽然计上心来,当夜就叫来一个师傅,把头也剃光了,还要来了一身的袈裟和拿着一串念珠,在家闭门谢客敲起了木鱼。

他这个古怪的行为很快锦衣卫告诉了朱元璋,叫来了郭德成一看,几天没见郭德成就变成一个光头僧人,朱元璋就让他解释,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好好的晓骑舍人不做,去当僧人。郭德成解释说:哪里哪里,皇上我把他剃光了,不知道有多痛快。

朱元璋就笑着让他回去,找来了郭宁妃哈哈大笑说:你家德成真逗!本来我以为他讨厌头发是撒谎,没想到他还真是个醉鬼和尚。!其实郭宁妃早就知道了此事,心中可担忧老三出了啥岔子,那么郭家可就麻烦了,见朱元璋怎么一说,才放下心头大石。


郭德成经过了剃光头当和尚的这事后,彻底让朱元璋放心,自此以后朱元璋也没为难过他,他成为了洪武时期不多的几位安享晚年善终的功臣,和他同等待遇也就几人而已,除了汤和还有他二哥郭英。

郭德成能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并且对他没有了猜忌之心,躲过了朱元璋的拔玫瑰花刺,并不是他运气特别好,朱元璋特别喜欢他,而是他非常的聪明和智慧。如果泉下有知胡唯庸,蓝玉,李善长,刘基哪里敢说郭德成是傻,简直要说郭德成堪称是大智若愚,俗一点:就是扮猪吃老虎。怎么这样说呢?


因为本来朱元璋对于太子朱标是寄予厚望,对朱标也是全力栽培,朱元璋那么多个儿子,最像他的是四子朱棣,但是他还是依然以朱标为太子,但朱标心底仁慈,因身材肥胖加上身体不好,很少随朱元璋四处征战,这倒是让朱元璋感觉他身上缺少的霸气,他不愧是一个好父亲,为了朱标能顺利接班,自己背上了一些骂名清理了不少的淮西老臣,当然其中的一些人罪有应得,可朱标后来去世,朱元璋苦心栽培的帮助朱标蓝玉,因为桀骜不驯被朱元璋除名,蓝玉加上胡唯庸,还有李善长等几人,朱元璋给朱允炆清空了大部分的威胁,并且还为朱允炆留下了好几位自己信得过的重臣,可惜朱元璋漏算了朱棣。

而在这数十年的波澜中,郭德成作为一个战功赫赫的功臣,却依然封俸禄照领,小酒照喝,火锅照吃,日子过得巴适的不行,最后得以善终,他才是一个特例!你说他傻不傻,其实他不傻也不叫聪明,他这叫智慧!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将智慧和聪明划分为两个层次,智慧比聪明要更高一筹。郭德成耍的不是小聪明,而是经历了一些人生阅历,领悟了在社会中待人处事的一种极高智慧。而这种智慧并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和掌握的,就算是知道了道理,但是知易行难,在贪婪的人心面前,能够把握住驿动的心人不多,能够懂的功成身退的更少。


而郭德成恰恰正是做到了这两点,世人说他傻,因为是他面对加官进爵都不要,只愿和美酒相伴,朱元璋觉得他傻,是因为他真的傻里傻气的去剃了头发,将醉酒的说话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做的很彻底。恰恰正是这样的不同和有趣,和朱元璋对他的了解,让朱元璋对他彻底对他释怀,再也没有戒心,而反观李善长,胡惟庸,蓝玉,都是当时继位智慧和聪明的人。可并没有做到以史为鉴,没有看到刘邦韩信和萧何的结局,没有领悟《汉书韩信传》里面的内容,最终在功成之后,被自己的澎湃的心所蒙蔽,结局可想而知。

即便是智慧过人,能知道过去未来的刘基也一样躲不过朱元璋的五指山,但郭家除了郭兴去世后,后人因牵扯到胡惟庸被削除爵位外,郭英和郭德成都可安享晚年,这里头郭家是很知进退,深懂韬光养晦,

郭英有一件事,让朱元璋感叹他的忠义,郭英跟了朱元璋有四十多年,一向都是小心谨慎,并且没有因为妹妹是贵妃,而感到骄傲,反而是当时许多的公卿都留心治理田产,但是郭英却没随波逐流,朱元璋因此就问他,你怎么也不治点家业。郭英回答:“我就一个老百姓,仰仗你看得起,才有了这爵位,子孙现在也衣食富余,不能再让他们产生奢侈之心。“,朱元璋听了老怀安慰啊,还是“小四”懂事。

而郭德成的做法和郭英是不遑多让,而且他做得更有趣,成为了朱元璋的开心果,朱元璋不但经常传他去后花园陪自己喝酒,还试探过他一次,冯梦龙的《智囊》中就记载这个典故,

洪武中,郭德成为骁骑指挥。尝入禁内,上以黄金二锭置其袖,曰:“第归勿宣。”德成敬诺。比出官门,纳靴,佯醉,脱靴露金,[边批:示不能为密。]阍人以闻,上曰:“吾赐也。”或尤之,德成曰:“九阍严密如此,藏金而出,非窃耶?且吾妹侍宫闱,吾出入无间,安知上不以相试?”众乃服。

大意是朱元璋一次叫郭德成去陪自己聊天,走的时候,给了他两金子放在袖子里,让他不要声张出去,就当赏赐给他,郭德成答应了,可出的宫门时,郭德成装醉,脱靴子掉下了金子,有人捡到了金子,就给朱元璋打小报告,朱元璋说是我给他的。其他人就感到很奇怪了,你这也太不小心而来,可郭德成怎么说的,宫中戒备森严。当我带着金子从宫殿里出来时,怎么能不被认为是偷来的呢?我妹妹在皇宫里侍奉天子,我经常进出皇宫。你怎么知道陛下是不是在考验我?”众人一听,不得不佩服他脑子很灵光。


冯梦龙的《智囊》取材都是经过严谨挑选的,里面的都是经典的智慧历史段落,其中引申出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而郭德成能被采纳进里面,可见这个郭德成并不像他当时人觉得那么傻。

可为何郭德成一门忠烈,却为何有别于其他功臣,能有如此心性和头脑呢?

我觉得与三个原因有关系,

第一:郭德成自身喜好有关系,因为他真的爱酒,而且生性淡泊名利,所以对于朱元璋的封赏也无所谓的态度,也很少去争抢功劳,而这点和东汉的大树将军冯异很相似。

第二:郭家的教育和家风,无论是郭德成和郭兴和郭英,郭家都可算是忠义之士,对朱元璋是忠心耿耿,而且还是朱元璋没做大做强时就投奔过来,怎么看都是属于自己人,而且郭家兄弟一直很谨慎,可见郭山莆不但懂的面相,还很懂的教育儿女,而且他既然能看出朱元璋能够贵不可言,那么也能看出朱元璋的猜忌心重的性格,所以他早跟自己的儿女交待,无可厚非。这等于就是事先剧透,他可比刘基还要高明不少。

第三:郭德成做事圆滑和敏感,能反省自己,在反省中发现问题,从而快速地解决,这对于其他功臣来说,都是极为高明的一步,而且他居功自傲,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这才是他能够得以善终的原因。

小结:

郭德成拒绝朱元璋的升职和黄金赏赐,还因为一次醉酒干脆剃光了头发以和尚面目见朱元璋,这在当时的众多功臣看来,怎么看怎么都像个憨憨的举动,可是过后人们才发现郭德成已经领悟了李耳在道德经中说的几句话,“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在洪武年的大环境下,做到了大智若愚明哲保身,并且处处谨慎,看上去借这酒做出了许多傻事,可真实借着酒他他最终让朱元璋放下了戒心,完全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

郭家兄弟完全明白了道德经中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所说的道理,并且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到了功遂身退天之道这一点,就凭借这点郭德成的智慧已经堪比陶朱公和张良了,“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看透名和利的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说说你对郭德成看法?

点赞6、来宾市 网友:雨轻弹


洛川会议的时候,讨论抗战开始后八路军的作战方针和原则问题。李德胜同志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遭到了与会其他同志的一致反对。理由很简单,其他人都认为,现在既然远方指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那么当然一切都应该经过统一战线,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好好配合国军主力,还在山上搞游击战,这样不好。

会上发生了争论,互不相下,李德胜同志再次成了少数派,成了其他同志眼里的少数,甚至他的一些铁杆支持者在这次会议上也明确反对他的意见,希望以运动战为主,而不是去搞游击战。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妥协,会议决议是八路军的作战方针为以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主,但是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游击战。

八路军改编完成之后,按武汉的统一命令,开赴河北和山西的抗日前线,参加作战。初期在娘子关,太原等战役中基本上都是以运动游击战为主,配合国军打阵地战。而且,八路军一出手就在平型关战役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打了一个让日军措手不及的伏击战。再加上七亘村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等,奇袭阳明堡等,连战皆捷,一时之间也是风生水起。


但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虽然八路军在竭尽全力的发挥特长,配合国军的正面战场作战,国军还是一败涂地,一溃千里,日军长驱直入,太原和武汉最终还是相继失守,山西个华中基本上全部沦陷,只剩下八路军还在敌后坚持了。这时候没有了国军再正面战场,八路军也没法配合了,接下来怎么办?

这时候李德胜同志又说话了,接下来咱们就可以堂堂正正的搞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了。因为洛川会议上的决议实际上在八路军上前线之后并没有真正执行,实际上都是在配合国军的正面战场作战,都是运动游击战,根本没有人去搞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根据地也没有建立几块,虽然战绩不错,队伍扩张也很快,但是代价也不小,长征过来的老红军骨干损失很大。


所以,武汉太原沦陷之后,李德胜同志的意见才又得到了重视,八路军各部队开始老老实实钻山沟打游击,建立游击区,逐步巩固发展为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主力部队都分散到地方上去充当游击骨干去了。过去只能仰人鼻息的八路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根据地建设,不断打击伪军和日军据点,独立自主的作战,各方面条件都有很大改善。这也就是《亮剑》里李云龙的独立团分兵的大背景。

正是因为这个分兵的决定,让八路军在沦陷区广大地区建立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解放了大批群众,并且将日军兵力中的一半以上牢牢的拖在华北地区,伪军的百分之九十更是被八路军和新四军拖住了,让日军无法集中兵力南下,从而在战略上队国军在华中和华南的正面战场作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支援作用。也正是因此,在皖南事变之后,双方几乎决裂的情况下,延安才有本钱准备独立坚持抗战到底,也才有了本钱在战后大打。

点赞7、辽源市 网友:梦蝶之舞

3天内,两次在同一个地方,用同样的方法打伏击,严重违反“用兵不复”的公认战术原则。刘伯承七亘村二次设伏,却入选“世界经典百战”,还被英国军事家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刘伯承元帅)

所谓用兵不复,就是在同一场战役中用相同的兵法,被敌人识破的可能性会加大;对同一个敌人用同样的方法,敌人的警惕性会变强,自己的得手率会减小,所以为兵家大忌,用兵常识,兵不厌诈,不能傻乎乎地重复老套路。

1937年9月下旬,日军进犯山西。八路军会同国民党军第二战区部队,发动忻口会战。

日军久攻忻口不下,于是改变战略方针,沿着正太路向西进犯,准备攻打娘子关。

娘子关是晋东门户,一旦失守,日军将长驱直入。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命令129师刘伯承,火速率部向娘子关东南及以南进发,在日军侧后方伺机歼灭日军有生力量。

刘伯承为延缓日军西进,一方面命令陈赓386旅771团运动到平定县桃家岭、七亘村一线修筑阵地进行防御,另一方面命令772团返回马山村,在正太路侧面骚扰日军。

10月22日,日军敌机发现在七亘村修筑阵地的第771团,动用第20师团1个联队,外加200多骑兵对七亘村发起猛攻。

日军炮火太强,771团伤亡30余人后,迅速转移,转移途中与师部失去联络。

25日,刘伯承率指挥部人员、警卫人员共计30余人,心急火燎地来到七亘村南三郎庙一带,寻找失联的771团。

到了七亘村,刘伯承眼前一亮,就像猎狗嗅到了猎物。

只见七亘村那条路,不足2米宽,南边是10余米高山丘,北边是几十米深的山沟,都是刀切一样陡峭。

(七亘村伏击地)

天助我也,去哪里找这样好的伏击地形,干!

获悉日军第20师团主力向平定方向进犯,后续约1000余人物资运输部队,在10公里外的测鱼镇留宿。

刘伯承判断,日军已认定此处的八路军已被击溃逃跑,物资运输部队向平定的日军主力输送军需物资,次日必经七亘村。

于是决定在七亘村打一场伏击战,由386旅旅长陈赓具体负责指挥。

陈赓接到任务,命令772团副团王近山王疯子,就是《亮剑》李云龙原型,率3营、外加特务连1个排,连夜在七亘村挖好工事,守株待兔。

26日拂晓,兔崽子来了。

9时许,担任掩护的日军先头部队,大摇大摆通过伏击圈,缓慢的物资运输队伍逐步进入伏击圈内。

亮剑!

打!

(《亮剑》剧照)

“李云龙”一声令下,枪声大作,杀声震天。

骡马炸群,有的撒野狂奔,有的趴在地上不动,使得狭窄的道路更加拥挤不堪。

前面担任掩护的日军先头部队,掉头来救,被我特务连挡住。

“李云龙”命令,集中火力猛干物资运输队,一波又一波手榴弹,炸得日军人仰马翻。

辎重兵哭爹叫娘,打的打死,踩的踩死,有的掉到深沟里摔死。

冲啊!

英雄猛跳出战壕,四面青山侧耳听。

什么他 娘的武士道,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

“李云龙”率先跳出战壕,八路军如天兵天将,和日本武士道展开肉搏格斗。

武士道们丢掉辎重,部分狼狈逃回测鱼镇宿营地,当时的辎重大本营。

战至11时许,第一次七亘村伏击战,共击毙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等大批军用物资,特别缴获非常稀有的日军军用地图2份,而我军仅仅伤亡10余人。

此时,国民党第二战区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来电告知他们已决定放弃娘子关,并劝129师也赶紧撤退。

卫立煌语气无奈又沮丧,刘伯承告诉他在七亘村小小地教训了下小日本。

卫立煌得知战报,感叹道:“看来还是你们的游击战厉害啊!”

(卫立煌将军)

刘伯承特意把战斗中缴获的日军战马、军刀、大衣等战利品拣出一部分,当做礼物,专程送给卫立煌将军,以此证明和安慰。

另一方面,刘伯承26日当天得到情报,正太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运动,娘子关右翼日军也继续向旧关抄袭。

撤,还是不撤?

刘伯承仔细分析了日军企图,认为日军侵占华北以来,作战一直比较顺利,目空一切,不会在意小的损失,如果国民党后撤,日军必发动大规模追击。

当前日军正向平定进犯,急需军用物资,七亘村是日军必经之路。

“用兵不复”是作战常理,如果再次在七亘村设伏,日军恐难预料。

经深思熟虑,刘伯承一反常规,决定在七亘村再次伏击。

27日,测鱼镇之敌一面派出部队在七亘村附近收敛尸体,一面调整力量准备继续西进。

我军佯装他去,待敌人收尸完毕后,“李云龙”率772团3营,连夜返回七亘村设伏。

一样的配方,但味道稍有不同。

陈赓料到敌人多少会吸取上次教训,加强辎重保护,急令两个营火速增援,并严令“李云龙”要等援军到达,力争全歼日军。

28日上午,日军辎重部队果然循原路而来,果然加强保护,还改变策略,以100余骑兵开路、300余步兵随辎重行军掩护。

11时许,敌先头部队骑兵首先进入伏击圈,朝山上八路军藏身的地方乱放枪,还丢手雷,严密紧戒,搜索前进。

“李云龙”事先要求大家不管日军怎么扫射阵地,等他号令开打。他等陈赓派出的2个营的援兵到后再打。

因雨天路滑,援军迟迟没到。眼看日军物资运输部队马上就要走出伏击圈了。

怎么办?

打,违反军令。

不打,丧失战机。

又没有手机,无法请示。

逢敌必亮剑!

(《亮剑》剧照)

“李云龙”憋不住了,“疯了”,打!

这次日军吸取上次教训,有保护辎重的步兵,遭到攻击后,立即组成战斗队形,集中火力掩护物资运输部队快速通过伏击圈。

兵力有限,无法对日军进行有效包围和打击,战果大不如前。

七亘村二次伏击战,击毙日军100余名,缴获骡马几十匹,八路军伤亡20余人。

“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陈赓。

“李云龙”违反命令,擅自出击,事后带着缴获的日本好烟,“孝敬”陈赓,陈赓“笑纳”。

卫立煌得知情况,认为“重叠待伏”是“兵家所忌”的一次大胆妙用,表示“还是八路军机动灵活的战术好”。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刘伯承,军神!

金陵晚报于峰、殷丹丹是当年的战地记者,事后采访了陈赓,写道:

“这样的作战部署是相当惊人的。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鬼子在一个地方吃了亏,下次再经过时一定会提防百倍。

但陈旅长认为,鬼子不会料到,八路军会在同一个地方打两次伏击,我们利用的就是鬼子这种轻敌心理。”

很快,陈赓将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发扬光大。

(陈赓大将)

1938年3月,129师对邯长公路上的日军敌情作了详细侦察和分析。

该公路沿线各县城均有敌军驻守。

其中黎城是敌之重要兵站基地,存放有日军晋西会战的粮食、辎重、武器、弹药等物资,守备兵力相对薄弱,是敌敏感之点。

而黎城西南的潞城,驻有日军精锐部队第16师团和第108师团3000余人。

根据敌一处受袭、他处必援的规律,一旦我围攻黎城,潞城之敌必出兵援救。

因此,我军决定围点打援。

以陈锡联率第385旅第769团佯攻黎城,另以2个团为预备队,在黎城周边大造声势,设饵“钓鱼”,以吸引潞城之敌前来增援。

以陈赓率第386旅3个团,在潞城至浊漳河畔的潞河村之间设伏,一举歼灭援敌。

在明确打援任务后,伏击地点选择问题,成为第386旅作战会上争论的焦点。

伏击地点离“围点”的黎城太近,唯恐敌冲破包围,我攻城部队易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

离敌据点潞城太近,敌一旦发现我企图,便有可能调头缩回城内,无法完成“打援”任务。

最后,在国民党的军用地图上,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神头岭。

从地图上看,神头岭位于潞城、黎城之间正中位置,且有高地、矮坡。

公路从沟底通过,虽然壕沟不深,但在平原上打伏击,这已经是最理想地形了。

陈赓以胆大心细著称,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于是率众人去神头岭查看地形。

结果去了一看,喔嗬!

所有人目瞪口呆,冷汗直流。

原来神头岭附近地形与地图上完全不符。

地图上公路从沟底通过,而实际却在光秃秃的山梁上,且山梁较窄,路两侧几乎没有隐蔽物,不但不便于大部队隐蔽,攻击队形也难以展开。

公路北侧虽有深沟,但不便于预备队运动,敌居高临下,反而会使我方陷入困境。

(神头岭伏击地形)

傻眼了,把国民党骂骂咧咧一通,都主张另外找地方。

陈赓的第一反应是,都说不行,那就行。

成功,就是极致地与众不同,逻辑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永远不会成功。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陈赓一步一步,仔细查看地形。

他看到公路两旁,有国民党残留的废弃工事,断断续续。他慢慢理清了思绪,逻辑贯通:

1,都认为这里不适合,都是人,日本也是中华文化圈,日军也必然认为这里不会有埋伏;

2,日军经常走这条路,对废弃工事见惯不怪,不会引起注意;

3,废弃工事和公路才几米十几米,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灯下黑;

4,地势狭窄,都无法展开,敌人装备更精良,多重武器,对敌人更加不利;

5,我军很多都是红缨枪,更利于肉搏;

6,我军同仇敌忾,明知自己武器恶劣,早就抱定必死的决心,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的心态,阎王老子都怕不要命的,哀兵必胜!

陈赓将拐杖往地上一顿,就是它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胜!

陈赓成竹在胸,往回走时,严肃地对政委王新亭说:“瞎子,小心点,下坡了,好陡。”说着还伸手去扶。

王新亭高度近视,甩开陈赓的手,自力更生,蹲下去,用手摸地。

众人哄堂大笑。

王新亭知道被戏弄,走到独木桥,一把逮住陈赓,“瘸子,我一松手,你就嘣当,掉下去了。你说我是松还是不松?”

陈赓双腿3次受伤,当时还拄拐。

众人又是哄堂大笑。

这哪是大敌当前,纯粹踏青郊游嘛。

回到作战室,当陈赓说出决定时,众人目瞪口呆,一致反对。

陈赓说,不要一提到伏击,就想到七亘村,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七亘村?

当陈赓说出上面的6点理由时,大家还是摇头,将信将疑。

最后,陈赓将手里的两个拐杖一搭:

“独木桥上打架,先下手为强!”

(神头岭伏击战遗址现照,中间为已经废弃的当年的公路)

大家才会心一笑,通了。

正如《亮剑》李云龙所说:“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陈赓,兼具林彪和粟裕之长。陈赓绝不打无准备之仗,但又有粟裕的足智多谋。

陈赓几乎是我军唯一的常胜将军,南征北战,金身不败,不知道败仗长什么样子。

原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彭一坤,曾经长期在陈赓将军身边担任作战科长,彭一坤对陈赓将军当年在抗日战场上的指挥若定和驰骋英姿,一生都无法忘怀。

彭一坤说:“只要有陈赓在,部队就没有打过败仗。我们几次吃亏都因陈赓有事外出,不在军中。”

这与陈赓的特科经历有很大关系,他是“特工之王”李克农上将的老师。在白色恐怖的上海,一天到晚走钢丝,亲历了中共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叛变事件。

此次设伏,隐蔽是成败关键。

陈赓心细如发,智者千虑几无一失。

他严令不许动土,不许破坏蜘蛛网,动过的草,必须按风吹的方向,扶回原样!

细节决定成败。

日军先派出两批搜索队,甚至拉尿都溅到八路军身上,就没有发现有埋伏。

陈赓当时用望远镜在观察,突然镜片强光一闪。

说时迟,那时快。陈赓马上放下望远镜,保持“无线电静默”,他知道与敌搜索队的望远镜对上了。

都以为打仗就靠智、靠勇,像陈赓这种经验和反应速度,有时一刹那就决定胜负。

如果陈赓没经验,还傻傻地用望远镜看,万一鬼子里有这种人才呢?

纸上谈兵,害死多少人。赵国名赵奢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不仅坑爹,还坑死40万赵卒,被秦“杀神”白起活埋坑杀!

敌人主要看远方,脚下太正常了,连蜘蛛网都在风中摇曳,怎么会有问题呢?

敌人当然不一定看到蜘蛛网,但大脑工作是个模糊计算过程,只要没有异常,就默认正常。

(就这样埋伏在路边,就这样把你征服)

陈赓就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一切按剧本进行。

敌人大部队进入伏击圈后,立马被斩成数段,一脸懵逼,未战先怯,心理上已经输了。

敌人的重武器无法发挥作用,而陈赓却别出心裁,将我军仅有的重武器迫击炮,改为步枪一样平射,不往天上打,直接往敌群里干。

敌人被干干懵了,一小股部队往神头村撤。

鬼子进村了,不按剧本演?

导演陈赓在望远镜里看到,立马下场指导鬼子表演。

陈赓跑出指挥所,亲自指挥一个班,进攻神头村。

他知道鬼子占领村子,依托房屋等建立工事,那就麻烦了。

突然飞来一枚迫击炮弹,把陈赓的拐杖炸飞了。警卫员立马将陈赓扑倒。

本来不在剧本内,兵力少,陈赓突然发现还有个警卫员,大吼道:

“你老跟着我干什么?上啊!”

增援部队及时杀过来,把鬼子像赶鸭子一样,赶出了村子。

少部分鬼子逃出,大获全胜。

周围鬼子重兵密布,有3000多人,陈赓不再追击。

打扫战场,周希汉扫到一部照相机。

陈赓见多识广,胸怀大局。说还是德国货,赶快拍照,发给报社做宣传,鼓舞抗日斗志。

此役激战2个多小时,我部以伤亡240人的代价击毙敌1400余人、俘敌80余人、缴获各类枪支300余件、毙伤和俘获骡马600余匹。

这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入侵晋东南地区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地策应了兄弟部队在晋西地区的作战行动,以至于日军都承认,这次战斗是八路军“一流的伏击战”。

在伏击战中逃跑的日本《东亚日报》随军记者本多酒沼,也在《脱险记》中写道:

“神头岭战斗大伤‘皇军’元气,八路军的灵活战术,实在令人难以琢磨。”

此战之后,日军对八路军刮目相看,甚至还专门用汉字在自己的装甲车上写下“专打386旅”的标语,可见这一战,真的把鬼子打痛了。

(《亮剑》剧照)

《亮剑》中日军坦克上“专打386旅独立团”,是真的,不过没有“独立团”三个字。

独立团是虚构,但《亮剑》多取材于386旅,基本是真的,艺术的真实。

解放以后,我国的军事院校都把神头岭伏击战列入教材来学习,美国西点军校也把此战作为一个典型战例来研究。

七亘村二次设伏、神头岭平地设伏,都是历史上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何等聪明的事情。

刘伯承元帅、陈赓大将,永垂不朽!

点赞8、怀化市 网友:夕阳光下

这个最典型的案例,刘禅的乐不思蜀。

“暗弱,无能”是世人给刘禅已经贴好的标签,“扶不起的阿斗”,“此间乐,不思蜀”是他留存于汗青间的写照,司马水镜曾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刘备得了俩,只开辟了西川之地;阿斗有卧龙,然而也没有再兴汉家。水镜先生的脸,就是这么被啪啪的打,但是卧龙先生这么牛逼,蜀汉有了他都不能一统天下,这不科学啊!这时候强力背锅侠就得扛起大锅了。于是乎,从小就被老爸摔的阿斗,后来又有罗贯中“摔”,再到后来啊吃瓜群众也一起“摔”了起来。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如果把刘禅放到文景之治的时代,也不枉为一代明君。刘禅在蜀汉称帝共有四十一载,诸葛亮死后已然能够保持三十年不灭国,定是有其过人之处;诸葛亮曾经称赞刘禅:“年方十八,天资聪颖,爱德下士。”如果按正常的情境当皇帝的话,死后也定会得一个“仁”的嗜好。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稳住了司马炎,骗过了吃瓜群众,使他得以在灭国之后得以善终,也许被封为安乐公,这安乐两字是对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吧。试想一下,如果在司马炎问“颇思蜀否?”,刘禅回一句,“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后果如何呢?在讲究中央集权的古代中国,这话一出,刘禅必定身首异处。是不是想“卷土重来未可知”?就算你自己不想“卷土重来”你身边的人难道不会祭起旧主的大旗起兵反叛?也许“乐不思蜀”正是刘禅和郗正演的绝世双簧!

白帝托孤之时刘备曾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面对大权独揽,君权完全被相权遮盖的诸葛亮,刘禅处理的恰到好处。横跨历史来看,托孤重臣与主君之间大多没有好结果,不是主君被弑被废,就是重臣满门抄家,如汉代的霍光,隋文帝杨坚,清代的多尔衮云云,而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可谓是张弛有度,把控有力;毕竟和谐相处是双方的,一方面因为诸葛亮是圣人,但另一方面也是刘禅重视全局,拿捏到位。如果蜀汉不亡而汉室复兴,汗青上将又出现一段“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美谈。

对于22岁的刘禅来讲,诸葛亮应该在此时将大政奉还,但是诸葛亮为了满足自己匡扶汉室的理想而置刘禅于不顾,依旧军政大权独揽,君臣之间肯定是有很大矛盾存在的,从苟安押送军粮延期,刘禅反对为诸葛亮立庙可见一斑。但是尽管存在这些矛盾,刘禅最终还是能够以蜀汉大局为重的,自始自终没有出现“诛鳌拜”那样的局面,仍然是顺势而为,顺应人民的呼声,延续诸葛亮的政策方针保证了蜀汉的内部稳定。裴松之曾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后主刘禅可谓之有帝王之心胸。

其次在于北伐战略上,刘禅和诸葛亮的观点是不同的,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大多是要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而后主却清楚的看到了蜀汉这种割据政权只能偏安蜀地,穷兵黩武只能使得国家灭亡的更快。但是面对决议已定的情况下,刘禅还是力主支持诸葛亮北伐。蜀汉的灭亡,和诸葛亮的穷兵黩武关系巨大,富国才能强兵,综合国力不足即使百战百胜最后也会失败。宋康王百战百胜,身死国灭;项王军强,终归汉室;苻坚黩武,分崩离析。如果要找锅的话,那只能是地缘决定论了,历史上在四川割据的军阀有一统江山的吗?没有。大胆设想一下,刘禅也许看到这一点了吧,蜀汉穷兵黩武会被灭亡,坐享贪安也会被灭亡,顺势投降乃万全之策,人民才会得到最大的实惠。

再者就是在对待魏延的态度上,没有对魏延全盘否定,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从对待魏延反叛一事的处理态度来看,刘禅属于仁慈宽厚之君,能够正确的稳固自己的集团,促使内部的和谐,读史时我们倾向于认为,蜀汉诸葛丞相一言九鼎,一个人的光芒覆盖了整个西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蜀汉内部也分为本土派和“外省人”族群割裂这样的问题也是存在的。而其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同为刘备托孤大佬的本土派托孤大佬李严。而刘禅则是调和两派的关键,这也是诸葛亮死后刘禅能执政将近三十年的原因。单就刘禅的执政来看,政局和谐,吏治清明,虽称不上是英明神武之君,但是称之为白痴亦是为过。

说白了,刘禅是一个贤能之人。遗憾的就是处在了一个错误的地方,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间,然后因为三国演义背了一个错误的黑锅。

“天下大事,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势不在彼,唯亡耳。诸葛亮是逆势而为的英雄,刘禅是顺势而为的亡君;你有你的匡邦兴室之理想,他有他的顺势止战之现实。毕竟避免战争,三分合一,生灵没有遭到荼毒。可以这么说,在天下大势面前,刘禅救了蜀中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单就刘禅爱民仁慈,也须为其正名。旧世之帝王惜草民者几人欤?




点赞9、开封市 网友:小晴天

刘邦在创业的过程中,其实就做了很多当时认为是蠢事儿,后来觉得贼聪明的事情。


第一件事:烧栈道。

“邦哥,这条栈道给烧了,咱们可就回不去了!”手下人在刘邦下令烧栈道后,纷纷表示不能理解。刘邦抓耳挠腮,其实他自己也很不能理解。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自断后路的蠢事情。以后想要出蜀的时候,还得想办法把栈道给修起来。

别以为史书上短短那几个字就很容易,修栈道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不谈施工工艺艰难,就是牺牲的士卒,也是不计其数的。

可是没办法啊,当初刘邦入蜀之前,张良是有交代的,把栈道给烧了,是刘邦最安全的办法。张良是聪明人,刘邦一直都这么认为。


所以这个时候这位聪明人,给自己出了这么一个“蠢办法”以后,刘邦对此还是深信不疑。不过刘邦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就是跑路的士卒越来越多。

刘邦早年是沛县起家的,手底下的人大多数也都是沛县那边的人。现在你让人家在没有飞机高铁这些交通工具的前提下,就长期驻守在蜀地,这不是要人命嘛!

不少人觉得,烧了这条栈道,那自己这辈子是不可能回到家乡了。叶落归根、安土重迁,这都是咱们民族的重要思想。因此士兵们开始大面积逃亡。


第二件事:请韩信为大将。

刘邦如果再不想个好办法,那他可就真的要成为光杆司令了。玩过股票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家正处于颓败中的企业,想要拉升股票价格,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出此前绝无仅有的利好消息。

刘邦集团,当时正处于崩溃边缘,人员大量流失。想要给出一个重磅利好消息,实在是太难了!为了给大家带来一点希望,必须要想出一个很特别的方法才行。

于是刘邦便将默默无闻的韩信,给封为了大将军统领三军。这在当时来看,绝对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为啥?因为韩信的身份很特殊。

  1. 第一,韩信只是一名治粟都尉,也就是个仓管员,地位低下。
  2. 第二,韩信是从项羽那儿逃来的,并不是刘备的嫡系。

尤其是跟着刘邦出生入死的大将们,全都表示不服。一来,人家出生入死,混到了位高权重的地步,现在却要听一个仓管员的调遣。

二来,人家是你刘邦正儿八经的嫡系人马,从一开始就跟着你打江山。现在你却把最重要的位置,给一个刚刚投降过来的小兵?这不是开玩笑嘛!


所以大家都觉得刘邦这一招又是个蠢办法。那么刘邦自己咋想的呢?其实他也觉得这是个很蠢的事情。但是这个主意是萧何提出来的,他相信萧何,所以他就这么干了。

其实这么做当时有很多好处,最重要的一个好处,就是稳住军心。因为韩信特殊的身份,使得那些身份低下的士兵们,似乎看到了升迁的希望。刘邦释放了一个信号,他这边是唯才是举,不论资排辈。

此外,那些从其他部队投降过来的士兵,本来都打算跑了。这个时候似乎也看到了希望。韩信可是从刘邦的死对头项羽那儿跑来的,他都能得到重用,自己为啥不能呢?于是他们也留了下来。

甭管韩信这个人,是不是真的管用,把他提拔为大将军。至少可以先把手底下那帮士兵们给摁住,给他们一点利好消息,散户们就不会乱跑了。割韭菜的权力,便再次掌握在刘邦的手里了。


第三件事:封赏雍齿。

这件事我觉得是刘邦做得最牛的一件事,你会厚待你的仇人吗?我估计就算是个傻子,看到仇人的时候,也会想着上去踹两脚。

可是刘邦偏偏就不是这样的人,刘邦和雍齿之间是有很多仇恨的。早年雍齿是地方豪强,手里有钱有兵,所以压根就看不起刘邦,经常羞辱刘邦。

刘邦反秦以后,成为了沛公。雍齿不得不投降了刘邦,但是他看不起刘邦啊,所以在刘邦出兵在外,自己驻守丰邑的时候,雍齿便投降了魏国,选择反叛刘邦。

刘邦差点没气死,自己在外征战,雍齿却在背后戳你心窝子。刘邦立刻发兵来打丰邑,不仅没打下来,还把自己给气生病了。

此后刘邦找项梁借了点兵马,终于打下了丰邑,而雍齿连夜就跑到魏国去了。等到刘邦做大做强以后,雍齿却又厚着脸皮前来投奔刘邦。

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在分封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麻烦。因为不管怎么分封,手底下那帮功臣,都有不服气的。

这个时候刘邦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那就是封雍齿为什邡侯。雍齿早年羞辱刘邦,后来又背叛刘邦,这样的人都能封侯?刘邦是不是傻了?

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史记》

原来在分封之前,那帮跟刘邦有嫌隙的大将们就在谋划着要造反了,如果刘邦分封不公,并且对他们中的部分人下手的话,他们就打算推翻刘邦。结果刘邦玩了这么一出,大家可就都闭嘴了。

因为雍齿是刘邦最痛恨的人,此时不仅拥有了侯爵,食邑2500户,还位列开国功臣第57名。既然雍齿都能有这样的封赏,那看来刘邦是个不记前仇的人,所以大家也就都闭嘴了。


总结:刘邦的人生,就好像在写小说。

小说的情节,讲究出人意料、跌宕起伏。刘邦的人生其实也是这样,烧栈道,大家都觉得是傻事,结果这么做却让项羽自认为高枕无忧,以方便刘邦集团暗度陈仓。

封韩信为大将,大家再次觉得这是个傻子才做的事情,可刘邦却用这件事稳住军心,还为自己挑选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大将军。

封雍齿为什邡侯,这更是莫名其妙的事情,不杀他就不错了,还要封他为侯爵?结果这么做却让绝大多数将官们都服气了。

这些一开始看起来就很蠢的事情,到后来,都成了刘邦智慧高深的体现。可见刘邦把艺术天赋全都运用到了生活之中,这样的人不成功才怪。

参考资料:《史记》

点赞10、日喀则市 网友:伤残灬雪

历史的发生,为历史发声!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一路历经艰难险阻,过雪山、爬草地,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中艰难前行,在国民党看来,即便不穷追堵截,这支队伍存活下来的几率也不大,会被险恶的自然环境慢慢蚕食。就是怀着人定胜天的信念,这支英雄的队伍最终到达陕北,开辟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1933年至1934年,蒋介石调动100万军队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妄图将红色主义扼杀在摇篮里。

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中央领导放弃以往的游击战、运动战,改为主动出击和阵地防御。在敌众我寡、武器落后的情况下,红军逐渐陷入被动局面,损失惨重,不得已边打边退。国民党军队穷追猛堵,苏区根据地越缩越小,红军面对艰难时局,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生死存亡之际的战略调整

在错误指挥下,红军从上到下不满情绪达到顶峰,中央必须要进行战略调整,以保存实力。毛泽东同志建议放弃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中央就目前党、红军所面临的困境,召开了遵义会议,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带领革命走出困境,迎接希望。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就行发言,总结失败的原因。绝大多数与会领导充分赞成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会后形成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接下来的红军长征。

毛泽东同志建议红军在川、黔、滇三省交界进行迂回穿插,建立革命根据地,于是有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一系列战役,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部队的追击,为战略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定信念终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飞夺泸定桥后,红军继续北上,来到了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平均海拔4000米,氧气希薄、白雪皑皑、人迹罕至。再困难的自然条件也难不倒英勇的红军战士,他们咬牙翻过了夹金山,后面又有多条雪山山脉等着红军。据美国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三大主力总共翻越了18条雪山山脉,其中有5条山脉终年冰雪覆盖。

红军的后勤补给靠缴获和沿路寻找,好多战士连一双像样的布鞋都没有,竟然穿着草鞋过雪山。有的人实在走不动了,倒在了路边,再也没有醒来。

过了雪山,又来到了草地。没有吃的就挖野菜,野菜挖光了就吃树叶,实在没吃的就把腰带解下来煮了吃。有的战士掉在了沼泽地里,越陷越深,最后只剩下头顶戴的缝着红色五角星帽子,边上的战友无计可施,急得直哭。

红军开始长征时有八万多人,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只剩下三万多人。除了战斗过程中英勇牺牲的战士,有数万人倒在了长征的路上。

总结

看似“愚蠢”的战略战役,在中央领导的英明决策下,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为革命保留了种子。中国人凭借这股子韧劲,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终能重回世界之巅。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