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是过去的拖拉机大犁好,还是现在的旋耕机好?各有什么利弊?
农村耕地是过去的拖拉机大犁好,还是现在的旋耕机好?各有什么利弊?
我们先来谈谈拖拉机大犁。拖拉机大犁在建国初年己有。尤其在北方生产建设兵团应用较广。在90年代时期农场作业已在大力推广。其深耕深松技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更是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手段之一。
拖拉机大犁,不仅翻覆土层深,土块大,还是更能让土块进行光照透风,有利于增加其种植养料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深耕作业不会打乱原有的土层结构。相反会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后发力。
但是拖拉机大犁肩负的是深松重负荷作业。对拖拉机的功率有一定的要求。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广深松作业,并且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促进深松作业的推广应用。
其次旋耕作业。旋耕作业因其作业深度一般较浅,对拖拉机的功率要求较犁耕要稍小。而旋耕机的作业深度缺乏稳定性。一般较软的土质可能达到规定的耕深。但遇有较硬的土质就很难达到耕深要求。
拖拉机旋耕土质易碎,其光化面较好。但如在播种前进行旋耕后期灌水,则易造成封种。如积水不能顺利排出极易造成种子腐烂。
目前拖拉机犁耕正在大力推广,当然其与旋耕也各有“千秋”。
农民朋友可根据田块土质情况择性选用。我是“风中的回忆823”欢迎留言探讨。
农村耕地是过去的拖拉机大犁好,还是现在的旋耕机好?各有什么利弊?
农村耕地在世纪多数是用拖拉机挂大犁,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现在多半采用旋耕机来耕地。那么农村耕地是过去的拖拉机大犁好,还是现在的旋耕机好?各有什么利弊?山村梅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在过去采用的拖拉机挂大犁耕地,因为它所挂的犁比较大,因此,耕地的深度要深,翻出的泥土是一些深层的新土。农村在耕种之前,多半要对耕地施加足量的农家有机肥,由于这种农家有机肥粉碎的不是很细,有时是一块一块的,经过拖拉机挂大犁耕地时,这些农家有机肥被深翻到较深的泥土层,粮食种上后,一方面不会对种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这些有机肥在地下得到二次发酵,对作物的生长能起到更充分的营养作用。再说,用拖拉机挂大犁对耕地进行连年的深耕后,耕地的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耕地也不会产生板结现象,对作物的生长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拖拉机挂大犁耕地,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土块,尤其是泥土好,而且水分大的地块,更为明显;另一个问题是耕完地后,要么中间会出现一道沟,要么边上缺土,中间起峰。总之是地面不平。
而采用旋耕机耕地,由于它所到的旋转犁,尺寸要比挂犁少,它需要达到一定的转速来达到土壤的疏松效果。它的优点是耕完地后,地面平整,不会出现深沟或起峰现象,不会出现一块块大的土块,不再需要再费人力去对地面作平整。在耕地过程中,对所施的农家有机肥能绞拌的非常均匀,对地里的杂草等也能给予粉碎,杂草在地里腐烂后,也能变成有机肥,增强肥力。但是,这种耕地方式,对土壤的深翻不够深,多年后往往会出现土壤板结情况。
总之,不同的机械耕地肯定会有它的特长,当然也会有它的短处,山村梅花认为,可以两种耕地方式轮换使用,让它们相互补充,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这里的农村,农民大多数种植的是玉米。关于农村的耕地,我们是秋收玉未后,对地里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再使用拖拉机拉上大犁进行深翻还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埋入地里面,这些玉米秸秆腐熟后增加了土壤肥力,也增加了土壤的活土层,便于下茬农作物根系的生长,提高玉米的亩产量。但它也有不利的方面,那就是深翻地不能使土地整平,容易造成坑坑凹凸,不利于浇灌播种。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春季土地消冻后浇一次水,为了增加土地的墒情,在春播玉米前,用拖拉机挂上旋耕机,在撒过复合肥的土地中进行两次旋耕,一边旋耕一边磙压,这样有利于土壤肥料均匀,顺便也平整了土地。旋耕机旋地比较浅,形成的土壤活土层不如大犁深厚。
经过这样一深翻一旋耕耙磨,既增加了土壤的活土层厚度,又使的土壤块粒度细化土地也更加平整了,便于玉来的精粒播种。
要问我农村耕地是用过去的拖拉机大犁好还是现在的旋耕机好,我可以肯定的回答,各有各的利弊,如何有效的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避其不足部分,为夺取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问:农村耕地是过去的拖拉机大犁好,还是现在的旋耕机好?各有什么利弊?
古老的农耕,就是牛拉的犁,这种犁的耕地方式是翻土,从左侧把土翻到右侧,把一块地翻完,最后留下墒沟。
翻地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往两边翻,墒沟留在地中间,两边的伏子。另一种是往中间伏,最后是把墒沟留在两边,中间是个伏子。
有了拖拉机后,制造的初级犁就是按照旧木犁的样式制造的,七十年代后才发明了旋耕机。牲畜耕田沒法旋耕,只有机械耕田才能旋耕,所以,发明了拖拉机后才会发明旋耕犁,沒有拖拉机就不会有旋耕犁。
旋耕机的耕作方式和大犁不一样,大犁是翻扣,旋耕机是刨绞。两种方式不同,也各有利弊。
大犁犁地有墒沟还有伏子,庄稼在墒沟和伏子处就生长不好,如果消除墒沟和伏子,就需要人工整平,这很费力费工,抢播抢种时,大犁犁地就耽误时间,而且容易失墒(水份)。
旋耕机旋地能够浅耕快跑,不耽误时间,也适合半湿润的耕地。
但是,如果是春种的秋耕地,和秸秆还田的地,就是深翻最好,旋耕机不适合秋耕地和秸秆还田。
常用旋耕,不利于改良土壤。常用大犁,墒沟和伏子处庄稼生长不好,老农就有俗语,"耪地不耪二三锄,不是墒沟就是伏″。
应该是犁地和旋地隔年一轮换,直播就旋地,秸秆还田就犁地。
过去的大犁叫做铧式犁,耕作时采用的是翻耕法。就是犁铧切开土壤使其形成土垡,并在运动中将土垡翻转。这样可以把表层土壤翻到土层下面,所以有把这种耕作叫翻地的,也有的地方叫翻垡或晒垡。由于以前农村耕地都用大犁,所以题主称为“过去的大犁”。实际上,即使现在有不少地方,甚至欧美国家也照样在使用铧式犁耕地。
旋耕机是近几十年逐渐兴起的一种耕作方式,它是采用旋转的刀齿,将土壤切碎并向后抛撒开来,达到碎土和搅拌土壤的目的和作用。由于旋耕过后的土地比较平整,不像翻耕的土地那样因为有土垡还需要耙平整地,减少了机器进地次数,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使用越来越广泛,有的地区甚至再也不用铧式犁耕地了。
实际上,铧式犁耕翻土地的好处还是很多的。每次翻耕可以将地表土壤深埋地下,把底层的土壤翻上来晾晒。这样,一方面把地表的杂草、虫卵和病害翻深埋地下,利于把它们消灭;另一方面可以把深层的土壤翻上来透风见光,增强土壤活性。同时,秋天翻耕还可以起到晒垡和蓄积雨雪水分,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
记得70年代中期,老农在生产队里务农时,因据说科学证实土地深翻有增产作用,那时生产队就响应上级号召,实行“一人一张锨(铁锹),人人搞深翻”。实践证实,深翻的耕地确实能够高产,就是人力深翻人们太累了,工作效率太低,坚持不了太久。
现在人们实行的耕作方法,用老年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懒汉种田法,能省事就省事,能偷懒就偷懒”。旋耕机作业就是省事,一次作业就能播种,所以得到人们的青睐。
其实,采用什么方法不重要,只要能增产就是好方法。例如免耕少耕播种法,不耕作或者少耕作,又节省成本,又能增产,何尝不是好事?
但话又说回来,还是要根据翻耕和旋耕以及其他耕作方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合理使用或者交替使用比较好。不要只看当前利弊,还要从培肥地力、长期种植、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农业环保等各个方面考虑。
河北农村在秋收玉米后,直接将玉米秸秆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打碎在地里,再用旋耕机旋耕两遍,就可以直接播种小麦了。这样作业的耕作深度最多也就10多厘米,长期这样耕作几年,土壤耕作层就会很浅,地力就会下降。因此,建议过几年,应该翻耕一次或者深松一次,有利于活土层保持足够的深度,以保持和增强地力。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春耕已经基本结束,前些日子回老家,发现现在农民耕地很容易,已经不再是老黄牛的时代了。农民们用自己家的手扶拖拉机就可以耕地,要比老黄牛快多了,还轻松省事。不过使用手扶拖拉机耕地的毕竟少数,更多的人还是都用旋耕机耕地,旋耕机耕地更加快捷,平展而且泥土细腻。所以现在大家基本都是用旋耕机耕地。
偶而也有的人家用拖拉机大犁耕地,大犁耕地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深秋季节,也就是在土地冻结之前,为了把地底下的一些害虫及其虫卵翻耕出来,将其消灭在寒冷的冬天,所以过去农民耕地都会选择在秋末冬初。
第二点,使用大犁耕地能够做到深更,深耕地不仅能够防止土地板结,还可以把土地深处的未曾开发出来的营养成分,通过深耕地挖掘出来。
第三点好处是,我们每年秋收夏收的时候,有很多的农作物根都留在地里,特别是秋天的玉米根,收割机只把玉米棒子收回家了,秸秆和玉米根全部留在了地里。旋耕机无法深埋这些农作物的秸秆和根,而大犁却可以,能够把地里所有残留物全部翻在地底下。几年以后,这些庄稼秸秆和根,全部变成了肥料。
第四点好处是,大犁耕地可以包墒,提高土地抗旱能力。
只是有一点儿,大犁耕完地以后,地面看上去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而且泥土不够疏松,土壤看上去都是块状。如果嫌土壤不够疏松,也可以再用旋耕机重新复耕一下,虽说麻烦一点儿,但是对土地有好处。
旋耕机耕地好处就是,看上去泥土疏松地面平整,地里块状泥土少,种地的时候简单省事,所以现在多数人喜欢用旋耕机耕地。
只是旋耕机没有大犁耕地深,耕出来的土地也缺少了抗旱能力。还有一点儿就是,大家使用旋耕机,一般都选择在春耕季节,都是耕地以后紧接着耕种,这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消灭害虫。
其实有些旧的东西未必就是落后,有时候还是应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