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这是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太极拳的内劲全从拳架练出,太极拳练的人很多,许多人可以将拳架,盘的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但在技击上却百无一用,这是因为,一般习练者不知道,太极拳的拳架分为三种架子,三种练法。一曰:体架(门内俗称大架子),二曰:功架(门内俗称中架子),三曰:用架(门内俗称小架子)。一:体架(门内俗称大架子)。主要是健身养生架,俗称大架子,就是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以健身养生为目的来练习的,松、静、圆、柔、舒展大方的太极长拳或精编的简化太极拳。打一趟一般也就20至30分钟。二:功架(门内俗称中架子)。是练习全身贯通的架子,练习时每个定式因为修炼者的差异性,都要随时停下来调整,松透周身九节(脖颈、脊、肩、肘、手腕、腰、胯、漆、脚腕),八段(九大关节之间的肌肉),松的方法是“节节贯通”,即一节一节松开。全身松开,才能感知筋,骨的存在,通达全身,打一趟需要一至二个钟头。三:用架(门内俗称小架子)。主要用于技击,是快拳,架子低(至头顶高不过四尺),松、静、圆、柔的要求不变,唯独演练速度极快,发劲频繁,这是专为技击而练的架子的架子,如果不练这些东西,也不知道太极拳是如此练法,大架养身,中架练劲,小架打斗。太极拳称内家拳,是因为,养气催功,练功不练力,力在功中。开始时盘一趟中架子,三天走不动路,打一趟小架子,趴在地上起不来。所以要养,就要打大架子拳。怎么舒服就怎么练。太极拳的技击之道就是苦功夫,所以必须得养,以养为主,技击乃末艺,何谓末艺,技击是养的结果,而不是本末倒置。所以练太极拳,小架子三、五天一练,中架子隔天练,大架子是天天练,大架养精,中架练神,小架催气,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练出来太极拳 的内劲最基本有三条途径。站桩、单式训练和拳架,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是站桩,站桩功是基础中的基础功法,这个阶段很枯燥,但是很容易出内劲。这个阶段必须有明师指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当你刚刚能松下来的时候,会自发的出现一种由脚下往上串的抖动。这是由于你的腿力还不足以支撑你全身放松,松后自然的紧张随即又放松的状态。
当你腿力足够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没有了,这是站桩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很多没站过桩活着不懂桩法的人出不来这些。只有真正站过桩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个感觉。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是在装的,有过亲身体会的爱好者都感觉很神奇。我的学生们看别人刚刚出来这种自发的抖动都以为是装的,等到自己站出来的时候连称不可思议!
站桩出来东西之后可以进行单式训练,单式训练的动作较少,可以让太极拳爱好者者更容易体会到各个方向的劲力。这个阶段也是前辈们必经的训练阶段,也是最主要的训练太极拳方式。
太极拳的单式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可以在明师的指导下进行拳架的训练,这个阶段决定你将来的层次。正确的练习太极拳的拳架,才能让你的功力更上一步,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学习拳架不能着急,得在师父的教导下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严格训练,而且左右练习,不能单单只练一撇的动作。太极拳不是只练习右架拳而没有左架拳,太极拳是全脑运动的科学的内功拳。
太极拳盘架之后,通过推手来检验你练的正确与否,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及时纠正。只有这样严格的训练之后,你的内劲才会大增,练出来真正有内力的太极拳。
本人习练太极拳十多年,关于内劲,曾经困惑了我很久,而后稍有心得,这里分享一下,以供拳友参考。
1,认识内劲,内劲是什么都不清楚时,你说能练出内劲,分辨内劲是不可能的。拳经说,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拳论说,欲避此病,需知阴阳,是为懂劲。这里关于内劲有两层,分别为整劲和太极劲。不知整劲不能知太极劲,不知阴阳,不能知太极劲。
2,整劲是怎么出来的。如果说一站就有,一放就有,很多人可能听的云里雾里,但实际情况就是一站就有,一放就有。关键是节节贯穿,从手到肩到腰到跨到脚等各节都形成一个支架,可以传递脚下的力量。我们都推过箱子,比较重的箱子光靠臂力是推不动也推不远的,这时用到的就是脚力,而这脚力就是整劲的基础。等你不需要推箱子,也能模拟身体推箱子的状态,搭手就能把人当做箱子推出去了,那么你的整劲就算入门了。再之后就是一个熟练度的问题了。
3,阴阳。整劲好练,阴阳难求。但说到底,就是一个意识问题,打破固有的思维陷阱的问题。练拳时,本身就是一个阴阳,搭手时,跟对方合成一个阴阳。阴阳互生互长,无所谓好坏,关键是能掌握主动,做到我顺人背,舍己从人。这时就能知人而不被人知,太极劲入门。
4,再高明的,我还没有体会,不敢妄言。以上仅供参考。
谢邀。我认为说怎样练出内劲首先应该理解到底什么才是太极拳的内劲。不懂劲就不知道什么样才是劲,不知道劲是什么,那么也就无从谈起如何练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今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到底把内劲是个什么玩意去认真回答一下,要么就是玄而又玄的忽悠,要么就是所谓一句都是骗人的就一棍子拍死再也不提。所以我个人觉得究竟内劲是个什么东西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说明一下。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力和劲的区别。力指的是能力,比如有人能举重一百斤,有的人能举两百斤,这个量的概念就是力。这属于人的基本素质范畴,然而劲却是要在力的基础上再次引申一下的概念。打个比方来说,例如拔河比赛。拔河双方会喊口号,用力!使劲!比赛的人都知道,要想拔河胜利光靠每个人力量大也是不够的,必须是所有人用力时机一致,用力方向也要一致。所以其实劲的概念在力的运用上面。什么时机用力,以什么方向用力,以什么方式用力,这些因素整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劲的概念。好比力是一台引擎,单单一个引擎摆在哪里是没用的,需要油门刹车来控制引擎出力大小,用方向盘控制力的方向,甚至加上档位系统控制力量输出不同的方式程度等,加起来才是一辆可以实际使用的跑车。这才是劲和力的区别概念。
说清楚了劲,那么再说什么是内劲。很明显顾名思义内劲是区别于外劲的。所谓外劲好理解不用解释,关键是怎么样才叫做内劲。这个问题才是众说纷纭争论不断的核心。常见的内劲很多人会理解说是好像气功那种东西,又或者隔山打牛,又好似武侠小说里面描写一掌下去外表没事而筋脉具断,类似的说法比比皆是,一山吹的一山高。更有闫芳等世外高人,沾个手指都能让人飞出丈外。我只能说,这种神功我个人是没有见过。除非能有亲身领教,我也是绝不认为这种神功存在。不过武侠小说当中说的打人外表没事身受内伤的我倒是体会过,只不过也绝没有描写的那么夸张而已。说到这里我就谈谈对所谓内劲的个人理解。内劲之所以为内,主要是有几个方面去描述和理解的。
首先,内劲是相对外劲而言是隐藏不露的。除非是懂拳的人,外人看不出来。所以称之为内劲。为何外人看不出来,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太极拳当中手眼身法步都有他的特殊规律,常有人发太极拳视频,也有人评论这个好那个不好,懂拳的人一看起手第一式打完,基本上这个人究竟功夫怎么样也就明白了个七七八八。一百个人可以打出一百种不同拳架,然而究竟那个打的对与错,就是千差万别了。我以前评论说过,哪怕打的拳架和陈小旺打的丝毫不差,也不一定是对的。而真正练到功夫上身的太极拳师傅,就是随便比划两个不成招不叫式的动作,那也是太极拳。这其中奥妙只能自己体会而难以详细描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是这个道理。并非故弄玄虚而是事实如此。
上面是整体概括而言,如果强说细节那么还有两层涵义。形意拳当中对劲是有着三层论述的,实际上拿到太极拳上也合适,那就是明劲,暗劲,化劲。明劲自然是外劲。暗劲和化劲就是内劲范畴。所谓暗劲,就在于劲在暗处,例如形意拳的崩拳,前手不撤后手不出,拳到步到,后脚必跟。外人只看上步出拳,却看不出当中如同滚木下山势不可挡的拳势和拳意。再拿太极拳掤捋来说,掤是由内向外抗,然而外撑必须蕴含内裹,外棚接手一接触就要有缠和旋转,一缠一转就是捋,然而捋的时候又必须含有掤劲的外撑之意。外行人一看掤捋就好像接手然后去拽对方胳膊,实际上如果没有上面说的内劲包含,对方就势就可以反而将其推的失去位置。张志俊师傅曾经描述过,人与人接手对抗,前后方向是本能,左右方向是技巧,上下是玄妙,只有前后左右上下全部加起来的方向才是整劲,也就是浑圆劲。但一般人去看的时候,只有其中一两种或者三四种方向可以明显看到,要么前后对抗,要么左右牵扯,要么上下顶压,只有六种方向都包涵的才能称之为圆通,缺了一两种就会造成顶丢双重等现象,但是外表上看不出来,只奇怪为何看人做的轻松,自己照着样子做不到,那就是别人有内劲,而我没有。太极拳经说的着熟而渐悟懂劲说的就是从明劲到暗劲的这层过程。到了这一层,须知道太极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实为一体,绝不孤立,只有应机随势而发的程度,才可算是懂劲的阶段。也就真正走上内劲入门。
暗劲成而下个阶段就是化劲。化劲有前辈说过,化形,化骨,化脑子,化劲阶段我个人是没有达到程度因此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一些皮毛还是可以列举一些。例如李仲轩前辈描述的虎豹雷音,就是化行化骨的范畴,化脑子虽没有明述,但他回忆当年尚云祥师傅在他曾妄言挑战薛颠时,尚师说你只要能把我脚底下的窝瓜打烂就让你去,结果李前辈竟无法上前一步的描述,可见尚师已经到了化脑子的境界。个人理解化劲境界是到了拳彦若说精气神圆融无碍,随心所欲变化无常的境界,好比最终一拳就是一拳,一腿就是一腿的返璞归真。
对于内劲的练习,如果就说根本秘诀,没有其他,一个字就是练。关键是怎么练。假如从初学说起,首先就是要练习基本套路,而且是从单式练起。尤其类似陈氏金刚捣锥,杨氏吴式等懒扎衣式这类第一式,一般各派称之为母式,更要不断练习,仔细揣摩每一个动作的拳意,不但揣摩老师教的,教材学的,更要去揣摩体会是否有别的用法该如何去用,敢于思考提问,哪怕错了也要明白错在何处。当然不会是天马行空任意瞎揣摩。其中原则就是吧太极八法的八种劲理解透彻。说白了太极拳一切的劲实际上都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当中。着熟懂劲,懂劲神明,说的还是这八种劲。另外,拳架当中是有心法口诀,意念引导经脉行进,太极拳为何慢练,其实意念导引也是原因之一。古人经验总结的每一式意守的消息窍门,只有这样做到才有神妙之功,也是内劲范畴。总而言之内劲并非玄幻无稽,但要想做到,必须踏实苦练切实而行。
太极拳的内劲是如何练出来的?说的越多越说不清楚。通俗地讲,我们为何要练太极拳?是锻炼身体。如何才能锻炼好身体?如果只是出出汗,何必非要练太极拳呢?练太极拳的根本目的是锻炼身体,这个没有错。但要练内劲,内劲练成了太极拳练得就很好了。可是,练了许多年太极拳没有内劲的太多了,不能说白练,但效果是很不好的!如何能做到呢?简单地说三条:第一练架子。第二站桩。第三持之以恒。前提是心静体松。完毕。
师父常说:太极功夫逐曰得,闻鸡起舞莫懈怠,太极拳是一门独到哲学艺术,在武术范畴中属内家拳!内家拳者原因有三,一为中庸之意所以别于方外也;二为节拿抓闭等技行之于内,而外无形也;三是内部气之旋转运用,意到气到,气到劲,乃精气神是也!以个人所习太极滑拳对内劲心得如下。何为太极?太极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配五行,即八门五步,十三势生矣!四正四隅,棚捋挤按,采挒肘靠;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中定土也!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踏五行,手步人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这是练太级者,无论何氏太极每招色每势都应用的不二法里!以太极滑拳谱曰:“十三势、粘沾拳、秀内含、艺技精、理法严、技击强、养生善、仿生广、优择选、鹰爪利、鸡腿寒、龙身活、熊膀健、虎豹头、目赛电、声如雷、敌胆寒、蹿蹦跳、似猿候、轻灵便”。太极滑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初学者练内劲,需良师指导,拳友之间相互切磋,慢慢领悟。而最要紧的是在逐日不间断的自身锻练,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缺劲乏力,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这就是常说的“太极拳十年不出门”。首先,树到根头起,若能晨昏无间,寒暑无易,就离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内劲,不运矣!整套拳架,每日二遍能使其纯熟;每日三四遍能增强功夫;而每日一遍,不过不忘记罢了,何来内劲!惊起四梢力方整,气贵全身百窍通,鼓荡开合仅一瞬,步撞身摇盖轧坤!总之:劲是圆力是方!拳打三节不见形;见形不为能;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心多一力;三回九转只一势,决定胜负内劲出,闭住动静永无凶!万物一理焉!
俗称内劲,因为区别于外力、本力。简单讲里边有劲(棚劲)外人看不到,但摸的到。科学的讲就很容易理解了,几句话讲不清,这里只简单阐述。通过正确完成动作要领,比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使身体形成合理的框架结构,便于力的传递,就能达到脚下有根,使力发于足。保持此状态做任何动作都是带内劲的。
内劲,就是内家功气功的力量。
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
相比之下,两个人同时炼武术,一个炼内家功,一个炼外家功。炼三年的内家功,不如炼三个月的外家功。炼四年的内家功炼外家功终生难以超越。
因为炼内家功需要炼三年的基本功,包括气功,三年出徒后师傅才教给你真功夫,有了三年的基本功,再学太极,八挂,行衣,罗汉拳,就得心应手,功力进展很快
。
气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气功越深厚你的功力越高,一个炼内家功者,炼气功一生中不可怠慢的。
师傅说,炼气功,就是把腹中的元气炼成真气,炼成后,用手一摸腹中凝结鸡蛋大硬团,一般人就能炼到这个程度。得道高僧成年炼,可以炼到蛋黄大,那就功力无边了。常说气入丹田,就指它了。
炼内家功气功是根本,口诀是历代高师总结的精华,比喻说,打太极拳,松肩沉肘,实腹敞胸,这样打出来的拳是优美的。腿下,足心涵空,曲膛泥,足心涵空,五脂用力,站稳了,腿要动就象在淤泥中行走,所以说内行看门道。
实战中的口诀,滚钻争裹,攻击别人出拳胳膊转动向前击打,滚动向前钻打是有力,当别攻击你的时候,你的胳膊是转动的,是击不中的,争裏,别人攻击你,你马上破解的招数,
中国传统武术,高深某测,功力无边。
练习太极拳时要立身中正,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太极拳劲力,劲起于脚跟,落于脚跟,变化在两腿,主宰在腰胯,含蓄在胸间,行之于双手。劲起于脚跟,落于脚跟,才能立身中正,支撑点才能有力量,才能增加劲的爆发力。变化在两腿,虚实转换,层次变化,靠得的都是腿脚的灵活。太极拳的劲力都是靠腰胯来传导的,身上所有部位的动作都必须通过腰胯的带动来完成,从而形成整劲。许多劲力传导到
肩后,通过肩的运动把劲力分开,上到肘手,下在腿脚,节节贯通,从而形成通达之内劲。
太极拳的内劲,俗称内力,先由人脑的意念,自丹田发气与劲,再经人体经胳向外传导,释放能量,迸发出一种向外振憾的力量。
要自己练成有内劲,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第一,持之以恒,坚持练内家拳不放弃。内家拳也叫气功拳,由意念、吐纳和导引三要素构成,其实属内运动。例如武当内家拳、陈式太极拳和其家形意拳等,当然也离不开所谓道学、阴阳、丹田等。练习内家拳需经拜师指点,自学是很难感悟到气路经络的运行规律、阴阳变化,内视等抽象的内在知识及感受。
第二,由浅入深,首先慢慢练出双手有气感和抚油感。以陈式太极拳为例:先体验丹田气息吐纳,即用丹田呼气吸气:再是练采气,桩功,慢慢体会气路在人体内走向,形成并打通气路。什么是气路,这正象鲁迅所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路,人渐渐行多了便形成了路。简单地说,练功者经常通过丹田一呼一吸,利用手导引,意念去带动血液在血管中来回循环,久而久之便形成气路,如肾→胯→涌泉之间连结,经常保持气血上下运行,则血管通畅无阻,血液运行带来养份,带去废料,因而身体肾器官功能大增,御病功能增强,腿脚部肌肉变粗弹跳有力,脚踢出去自然而然形成内劲,杀伤力大。且腿部自此就不再受什么风湿肿痛缠绕,人就能延年益寿。
第三, 注意事项。真正能练成有内劲的,至少需2~3年才有感觉和成效。当然由于各家各法不同,目的不同,因而练法各异。例如练内劲以武斗或表现功力为主,则需要经常对练及击撞外物(如砖头或木桩,沙袋等),久而久之就能增大2~3倍功力。若以健身为主,则坚持站桩打拳,内劲也慢慢得到提升。
最后强调一点,练功的吐纳即呼气吸气,一定用下丹田胀缩带动完成,归纳说就是用下丹田呼吸,不能仅用胸肺呼吸练功,否则会出现胸闷胀痛,气血停滞不通的症状。另神经脆弱的人不宜练习,这种人肯出现幻觉。
讲太极拳,人们都追求内劲,认为实战是运气发劲打人,同时炼拳讲究松柔,认为内劲是松柔炼出来的。其实炼拳炼得松柔适得其反是假松,扬澄甫的高徙郑曼青说他炼了50年拳,悟到真松,可想而知,一般人永远悟不出真松,就不要谈实战了。真松什么感觉?全身骨缝全开,骨肉分离,气机鼓长,站立时,腿骨、脊柱骨、头骨形成顶立,周身横向骨头、肌肉都下沉,这个下沉不只是感觉,传输到腿比挑上百斤担子重,到脚入地三分。为什么会重,有筋、肉的抽缩是无疑,是脚到胯的抽缩,劲只会在腿上,不会入地,百思而不解。直至最近才明白,是盘骨、丹田里的筋、肌肉连接到肩胛骨的筋、肌肉抽缩,将脊柱、骶骨往下拽,脊柱传输到腿上的劲。人身一张皮,再把膀弯曲在胸前(可防守),脊柱下拽传输到腿上的劲更大,这也是太极拳为什么打而不倒,如同砌的矮墙,一推就倒,如砌高了,上上梁压力大了就不易倒。太极拳炼习的真功是以气致柔,傕化身体,把身体炼成纫性、弹性。有了不倒、纫弹性功夫,你打上去软的空的,他并粘(吸咐)住,直劲把你送出,这也是太极拳为什么要舍己从人,也不是不好先出手,要看时机。太极拳功夫不要把“气沉丹田”误认为气往丹田聚积,放松炼习。而是由丹田压送到全身催化身体。不多说了,我说的人们不一定信,我有机会想上擂台,我胜了,我就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解释一下,对的准确性是随功夫走,我以前也在评论栏中解释过的,大方向是对的,部分也有不准,前文服从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