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赵国拥有6万强悍的胡人骑兵,为何仍旧不是秦国的对手?

提问时间:2023-07-05 11:50关键词:秦国,赵国,骑兵

赵国拥有6万强悍的胡人骑兵,为何仍旧不是秦国的对手?

点赞1、镇江市 网友:清泪入喉

题主你是不是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什么误解?

胡服骑射的主要实现途径有如下两条,一是士兵效胡人衣冠,着短打长裤;二是辟原阳为骑邑,讲习骑射。本质上,胡服骑射是赵国在战国中期进行的一次军事改革,主要的改革成果是春秋时代的战场主力——比较笨重的由低级贵族驾驭的携带步卒的战车兵全面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普遍推广的以骑射兵/近战骑兵与重装步兵加上征召步兵组成的新一代合成军体系。

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显著提升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可谓非常成功。但是,说赵国大量征发乃至直接调用蒙古草原上的胡人骑兵,起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见于严肃史学的记载,相反在赵孝成王末年赵将李牧还率军北击匈奴而夺取现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以壮大赵国实力,因此说赵国军队里有大批胡人骑兵怕又是题主脑补?

然后……题主对秦、赵之间的战争怕不是只知道一个长平之战?实际上秦、赵之间的拉锯战持续百年且双方各有胜负,长平战前(前283年)燕、赵联军就曾经把白起围困于大梁城下险些交代了;长平战后(前257年)秦将王龁、司马梗攻邯郸,结果在赵、魏联军的打击下出尽了洋相,而后赵国复苏甚至到了“赵几霸”的程度,甚至在前247年还浪了一波“五国击秦”,把秦将蒙鹜打得非常惨;即使是秦王政时代开始以赵国为主要攻击目标的时候,秦军也在宜安、番吾之战被赵将李牧连续击败。因此,说秦军是天下无敌的虎狼之师在某种程度上是肯定有夸大的成分,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借助了秦昭襄王后期的战略收缩客观上使得东方六国内耗加剧,而后在秦王政执政的初期,瞅准时机突然出手绝纵亲之腰割断赵、楚联系,才拉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点赞2、泰州市 网友:野小子

感谢邀请!

关于战国军队,历来有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这样的说法。



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赵国得以强大,拥有战国时期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其中包括许多的胡人骑兵。

可是为何赵国仍然不是秦国的对手呢?长平一战,四十多万军队全军覆没!



据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国力上的差距!

从整体国力来说,赵国的国力远远不如秦国。秦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及数代君王的努力,在战国后期,已经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其拥有关中,江汉,四川三大粮食产区!而赵国多山地,产粮的也就晋阳,邯郸这两块地方!其从人口、耕地数量、经济实力方面都远不如秦国。



这就是为何长平之战中赵国会在劣势的情况下,转守为攻,主动出击,实在是耗不起了!

再强大的部队,也需要国力支撑,吃不饱,干啥都没力气。

第二,地形的限制

前面说道,赵国多山地!这种地形非常不利于骑兵的活动。骑兵的威力是要在平原中才能发挥出来。



所以,在同样多山地的上党地区,赵国由于骑兵发挥不出优势,败多胜少,最终长平一战,全军覆没。

而在地形相对平坦的代地,赵国在都城邯郸被破,国土大部沦陷的境地下,面对秦国的攻击,还依然坚持了数年。



第三,骑兵并不是主力!

虽然赵国拥有当时最为庞大的骑兵部队,但是在那个时代,骑兵还不是主要兵种。重装步兵与战车的配合才是战场主流。

赵国的骑兵主要是针对草原上的匈奴骑兵们,因为战车始终是跑不过战马的,经常搞得很被动。所以赵武灵王才选择用胡人的方法,以夷制夷!



然而在中原,大家更多的还是步兵与战车的正面冲锋,即使是在骑兵数量众多的赵军中,骑兵也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其依然无法摆脱对于战车部队的依赖,成为真正独当一面的重要力量。

第四,作战思想的落后

虽然在面对匈奴时,赵国骑兵打得有声有色。但赵军并没有对骑兵的作战思想有一个系统性的提升。比如在长平之战中,强大的赵国骑兵居然没有进行过成建制的侧翼作战,要知道那是一场消耗战,后勤至关重要。



而拥有者更强大骑兵部队的赵军,明显可以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去骚扰秦军的补给。袭击秦军后方,截断对手粮道。但历史上的赵军不但没有这么做,反而被秦国的数只机动部队玩的死去活来。



实在是有些讽刺!

您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点赞3、鞍山市 网友:痞爷!

赵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很多人都以为战国时期秦国是战国当中最强的,实际上,当时的赵国也丝毫不比秦国逊色多少。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为赵国培养了一大批骑兵作战的人才,经历过这种军事改革后的赵国军队战斗力非常之强悍,而且赵国拥有大量人口,且周围有游牧民族,可供他练兵,某种意义上还可为其提供大量具有游牧民族血统的骑兵人才。

在当时,除了秦国之外,赵国的力量也是东方六国当中数一数二的强国,这也从侧面可以解释,为何长平之战,其余东方5国全部作壁上观。

因为对他们来讲,不管谁胜谁负,都将成为统一整个天下的候选人,这种情况下还不如看着他们打成狗,说不定自己还能趁他们双方元气大伤之际捡个瓜落,所以就出现了长平之战那种特别的情况——没有谁不清楚,在双方进行长平之战的同时,这个时候的赵国和秦国都非常虚弱,若是其他五国进攻赵国或一同进攻秦国,必然大有所获。然而,他们谁都不敢冒这个险。

赵国胡服骑射后的骑兵军队在长平之战确确实实地给秦军带来了很大的杀伤力,这一点毋庸置疑,赵括虽然纸上谈兵,但他也彰显了燕赵之地男儿的血性,就连他这样的人都英勇的战死沙场,更不要说那些如狼似虎的燕赵男儿了,经历过胡服骑射的赵国军队,打得非常的顽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最后取得胜利的白起将赵国战俘在战后全部处死,这一点可以看出,白起对赵国这些经历过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后的赵国军队非常的忌惮。

我们可以看看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国军队在对阵赵军的时候都采取了哪些战术?一般情况下,像秦国这种虎狼之师,面对东方其他国家,往往都是长驱直入一路平a即可,几乎就跟虐菜一样的,可是对症,赵国军队,秦国上下显得非常的慎重,所有的战术策略应有尽有——赵将廉颇固守不出就使用反间计、秦国临阵换将(白起)就瞒天过海、赵括领兵,就巧使诱敌佯败之计…

凡此种种计谋策略,他们的应用背后就反映的秦国上下对于赵国军队实力的忌惮,除此之外,我们还都很清楚,所谓的战国时期的名将们,大多数都出自赵国。

可就算这样,秦国依旧取得了胜利,究其原因,想必还是因为秦国率先实现了政治改革,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军队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力提高,通过确定封建土地私有制,又使得农夫的生产性大大提高,耕战结合。

在与赵国对峙期间,正是凭借着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这种综合国力的对峙,再加上反间计的成功运用,这才使得赵国弃用廉颇的坚守策略,赵国当然知道廉颇的策略是正确的,但是,赵国确实支撑不了如此大的国力消耗了,赵括虽然被人骂,说他是纸上谈兵,可实际情况下,赵国已经无法长时间的供应量食了。

赵括,必须要率军出击,在用大量国力把赵国彻底击垮之后,国力虽然也有损失的秦国,但相较之其他东方六国,秦扫灭天下之势已成,统一也确实就是历史大势。

点赞4、湘潭市 网友:健忘症。

在战国后期,不要说赵国,就是合东方六国之力对秦作战,也未必有必胜之算。成功的例子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率领六国联军将秦军打回了函谷关,堵住函谷关口让其不敢出门。反例则是六国联军在楚国春申君黄歇的率领下,被秦军击败溃不成军。

因此战争获胜的关键不在于兵卒数量的多寡,也不在于兵种的强弱,战争的关键在于领军的统帅,国家的君主和后勤的保障。

骑兵的作用是用来突袭和骚扰,西汉时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所采用的是斩首行动,骑兵从来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主力军。战场上真正的攻坚力量在战国时期是步兵和战车,魏武卒就是重装步兵。

赵国除了精锐的骑兵和拥有一大批名将能臣外,无论是国君的贤能还是国力的强盛上,都无法和秦军对垒。这才是赵国不是秦国对手的根本原因,赵之败不是赵军之败而是赵国之败。

秦国之强强在秦孝公后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强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富兵强,强在白起、王翦等人战无不胜,强在广纳人才远交近攻之谋,因此赵国除了纯粹的军事实力可以和秦君一战外,其他方面任何没有击败秦国的本钱。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点赞5、肥城市 网友:゛残影

战争这事从来都不是单靠一个先进兵种或武器能一锤定音的。

赵国被秦国所灭是由于很多不同因素所导致的。

当然,如果问到为什么赵国拥有非常精锐的胡人骑兵,为何仍旧打不过秦国呢?

答案可能会让人很惊讶,那就是其实所谓精锐的胡人骑兵,秦国已经见识过,甚至见识得比赵国还早!

根据考古研究,在上古时代西域地区曾生活着人类历史上最早纵马骑射的游牧民——斯基泰游牧部落。

而中原人早就跟他们有接触了,从而留下了斯基泰风格骑射手的艺术品。

▲北京军都山墓葬出土山戎文化马形牌饰


▲大堡山春秋秦陵骨雕,里面有两名斯基泰骑射手


▲春秋时期甘肃靖远,秦国北地郡所辖区域内的吴家山岩画,上绘有多个骑马人形象

▲军都山出土的斯基泰风格青铜短剑

▲战国画像砖,一名胡人装束的骑射手正在骑马猎鹿


而位处西戎的秦国人自然也接触到了很多精锐的胡人骑兵,比如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国君陵墓中,就发现了与中亚的“汗血宝马”的基因组相似的西域战马。

而且在秦宫壁画里还出现了骑射手的痕迹。

▲秦宫壁画·骑射图,来源《秦都咸阳考古报告》

甚至秦国骑兵的存在也比赵国早。比如《韩非子》记载秦穆公有“畴骑二千”。


另外要说的是,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中国最早的骑兵”,是个伪概念。

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数个齐国墓葬中都出土了骑马俑,比胡服骑射早了约200年左右。

▲战国齐国骑兵题材瓦当


甚至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被秦国的精锐骑兵给逼出来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原文,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是为了防御“参胡、楼烦、秦、韩之边”。逼得赵武灵王去搞新兵种来防御,只能说明秦国已经拥有了骑兵,才会刺激赵武灵王也搞骑兵,进行军备竞赛。

总之,对于赵国的精锐骑兵,秦国肯定会表示,这个兵种不新鲜,我们也有!而且有的比你们早!

点赞6、石嘴山市 网友:舞№天华

您好,关于您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两国之间的战争,永远不能只看军事实力,要看综合实力。虽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增强了赵国在军事上的实力,可在国家制度、经济实力、人才储备、武器装备等方面却远不如秦国。赵国虽然能在短期内与秦国抗衡,但是打起消耗战,综合国力上的弱势就暴露无遗。

第二,虽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增强了赵国骑兵的能力(主要是机动性增强),可这只是提高,并没达到自己有而敌国没有的程度。比如当今的核武器,持有核武器的国家确实能威慑没有核武器的国家,而赵国的骑兵远没有达到核武器的威慑力。赵国有骑兵,秦国也有,虽然秦国骑兵可能略逊于赵国,但秦国的步兵、骑兵、战车兵、弓弩兵实力都很平均并没有短板。反观赵国,骑兵能力突出,其他兵种则差了很多,这就产生了短板效应,使得整体军事实力其实并不如秦国。

第三,就是君主的能力,主要体现为用人能力。秦赵战争最关键的就是长平一战,两国在用人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赵国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换下,起用没有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秦国明着以实力稍逊的王龁为将,实际上却暗地里换上了大将白起。看似只是个别将领的更替,但战争中一个优秀的将领往往能左右战局,此战就最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由于赵括的无能直接导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唯一在军事上的那点实力也荡然无存,从此再无力与秦抗衡。

第四,虽然当时看似是秦国一国对抗六国,可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貌合神离,真遇到困难时都各自只扫门前雪,并不真心互助、抱团抗敌,这就给了秦国很大的调兵空间。秦国可以集中兵力,打击任何一国,将其各个击破,而不会瞻前顾后不敢调兵了。

点赞7、秦皇岛市 网友:黑道大哥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所以,两国交战,最终的胜负也不是单凭武力的高低就能决定的。

更何况,赵国有精锐的骑兵,秦国也有牛逼的大风弩啊。弩对骑兵,再合适没有了。

秦国打败赵国的最关键一仗,就是长平之战。

起因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于是,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通报赵国。

最终,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以防备秦军来攻。

赵国接受上党,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


攻占上党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一路军队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慑韩国。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接应上党的百姓。

廉颇固守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赵国军队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国军队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音:加,裨将的名)。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六月,赵将廉颇兵败,被秦军攻破赵军阵地,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秦军攻占,秦军还俘虏了四名赵国的尉官。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坚守在营垒里不出去应战。于是,秦国军队发起强攻,夺下赵军西边的营垒,俘虏了两名赵国尉官。

赵军数战不利,赵国的主将廉颇数次战败,恐一败涂地决定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固守不出,疲惫秦军。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因此,赵孝成王对于廉颇坚壁不出久拖不决颇为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实际上,廉颇准备以以逸待劳的方式首先挫杀秦军的锐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然而没想到秦国召集百万青壮,疏通渠道,让秦国可以直接从水路运粮,其运粮甚至比赵国更快,更畅通。而赵国却相反,开始并没想到变成持久战,开战不久就粮草匮乏,廉颇拖了两个月,但农事在即,一直僵持会导致赵国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同时将本来善于野战的赵军用于防守战,让秦军顺利包抄赵国后方,不断骚扰赵国的粮道,让赵国雪上加霜,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同时由于赵国外交上的失败(注:魏、韩、楚皆畏秦,齐恨赵曾参与乐毅伐齐,燕国与秦国交好),导致赵国陷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绝地。

赵国议和

当赵军初战失利时,赵孝成王与楼昌、虞卿等商议,想亲自率领部队与秦军决战。楼昌认为这样做,无济于事,不如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国议和。而虞卿则认为如果秦国决心攻打赵国,和议难成,不如派遣使者携带珍宝去楚国、魏国活动,使秦国畏惧各国的合纵抗秦,这样和议才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赵孝成王采纳了楼昌的建议,派郑朱前去秦国议和。虞卿一再劝谏,说“郑朱入秦,秦王与范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国、魏国以为赵国已经议和,必定不出兵救赵。秦国知道天下之不救赵国,则议和不能成功,议和不成,赵军必败。”

赵孝成王最终没有采纳虞卿的谏议,郑朱到了秦国求和。秦国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并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以便给赵军以严重的打击,果然利用赵国求和的机会,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于是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

两军换帅

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又反感廉颇坚壁不敢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决定换将,当时名将李牧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远离朝中。名将乐毅弃燕投奔赵国不久,被封于观津,其心未附。赵王则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于是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一部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能一战定乾坤,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令军中严守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

白起用计

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知道秦国已经暗地里用名将白起换下了王龁,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无法攻破秦军用两年时间加固的营垒。

白起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

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数战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以待救援。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

秦军获胜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

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剩下的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战役之后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赵国元气大伤,国内几乎没有青壮男子,国家战力丧失殆尽。

即使单单比较武力,战略战术的水平也左右着一场战争的胜负。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点赞8、金华市 网友:为你写诗

东胡、匈奴骑兵很厉害吗?厉害还至于让李牧给打败了?

赵国带胡人骑兵算是补充的二线部队,赵兵自己都让秦兵给揍了,二线部队又有什么作用?

况且,当时的骑兵就是轻装机动步兵,骑马就是速度快一点,能在马上射箭用弩,没有冲击力。远古骑兵中的重骑兵也就马其顿的伙友骑兵比较有名,但他们也是靠武器科技代差压制对手,自己装备青铜装甲和长矛,而他们的很多对手(除了波斯)跟石器时代差不多。匈奴和东胡骑兵的装备就是石器时代的水平,一直到班超经营西域的时候,史书还说匈奴兵有的还在用骨制箭头,何况战国时?赵国也不可能给胡人装备,一是自己也没有那么多青铜和铁质武器,二是不信任这些草原雇佣兵。

综上所述,胡人骑兵就是噱头,还不如赵人自己厉害,用他们来对抗秦国,无异于驱羊饲虎。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点赞9、福清市 网友:風の靈

赵国胡服骑射是仿效胡人那样利落的服饰,有利于马上活动,不是招募了胡人骑兵。但是那个时代的骑兵仍然是辅助兵种,因为马具不完备,骑兵成不了主战兵种,否则车兵早就被淘汰了,谁还搞什么“千乘之国”。

战国时代,高桥马鞍、马蹬、马蹄铁这些至关重要的马具还没出现(至少考古到现在没有实证),骑兵在马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怎么不掉下马了,没有多少精力去拉弓射箭或者能够举着4米长的矛或者高档的马槊去刺击敌人,或者用刀剑劈砍敌人。即便骑兵停住马射箭,由于双脚悬空使不上力,马弓射出的箭的射程也明显不如步弓。这也是战国时代,各国都是将骑兵作为斥候或者用于侧翼包抄、骚扰、偷袭和追击,真正战斗力不如步兵,无法像后世那样成为作战主力,更不用说让骑兵独立进行整个战役了。如果骑兵作用非常大,那么秦国也会大力组建骑兵,秦人所占地域又不缺养马的地方。这样一来,秦国在当时反倒可能拥有强大的骑兵,那六国就更没法打了。(S)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