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孩子自尊心太强,说不得,说几句就伤心、流泪、生闷气,该怎么办?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3关键词:孩子

问题补充: 搞得父母现在也不敢说他,真是让人难过。

点赞1、合肥市 网友:不再年少

孩子说不得,这可不是题主所讲自尊心太强那么简单,而是孩子太过于自我而导致的不接受别人的话。过于自我的孩子会凡事都认为自己做的没错,别人哪怕稍有不同意见,就会下意识认为在批评他(她),马上就开始伤心、流泪、生闷气。

一般来说,有类似情形的孩子大都集中于6、7、8、9岁这几年。这恰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心理发展的层面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如果家长不能合理应对,反而容易过于迁就孩子,不敢大胆批评或惩罚,结果更助长孩子过于自我的认知和分辨上的偏差。那么怎样去应对和解决呢,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

第一,针对具体的事要较较真。有时孩子难免会犯错,可是孩子又不愿意接受批评,你把话稍微说重一点,孩子就会委屈、流泪、生闷气。其实是孩子在逃避被批评这一结果,你越是不较真,孩子反而得了理。因此,家长必须要放下谨慎,大胆针对孩子做错的事去较真。较真也要讲究方法,你不能严厉地批评,那是不起作用的,孩子会用以往的方法试图让你迁就他(她)。最简单的方式:1、就是和孩子一起回顾整件事的过程,要么你说,要么孩子说,如果你说不对,孩子可能会马上插嘴纠正,这正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回忆和描述事件上来;2、把一件事从前到后分段进行分析,让孩子判断对与错,这实际上认知和分辨力的培养,从孩子的话中家长能掌握孩子到底知道对与错否;3、安慰和鼓励孩子,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安慰与鼓励,只要你做说,爸爸妈妈以前没教过你这样做,你做错了是不会怪你的,你用不着难过。现在爸爸妈妈教你正确的做法,你学会了就不会再犯错了,我们相信你是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第二,家长要重视家庭规则的建设。孩子以往特别容易陷入自我,其实是拿自己尚且不成熟的想法和观点来看待一件事。为了避免孩子不知错,不认错,不改错,必须要针对具体的事给孩子立规矩,建立做事的标准或依据,孩子才能知道怎样做是好孩子,才是爸爸妈妈所允许的,不被批评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忽略家庭规则的重要作用,更不要说构建家庭规则了。你自己如果都没有规则意识,自然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随意性很强了,而这种随意性恰是无法让孩子信服的关键。结果就导致不管你怎么说,孩子都会一律认为你对他(她)不满,反而会闹情绪了。

第三,家长要有明确的态度,有主见有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家长不应该忽略的重点,如果你看到孩子一说就委屈、掉泪和生闷气,就不敢表明你的态度,你这不是在纵容孩子过于自我了吗?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种过于自我的意识会让孩子更加逆反,只要家长一张嘴,孩子就会烦躁,甚至告诉你不说了。那时你恐怕连正常交流的渠道都阻断了,又何谈教育呢。针对与对错的问题,还要结合上述所讲的家庭规则,重点把奖惩措施平时约定好。对了就要表扬与肯定,错了就要接受批评,明知故犯要受到严肃的惩罚。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建立起威信,让孩子面对家庭规则时不敢越雷池一步。

以上三点,请家长反思深入思考,看看你平时都哪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合理,结果导致孩子过于自我。韩老师相信你可以做一个明辨是非,有原则的家长,因为你想让孩子成为大家都欣赏和喜爱的好孩子。

点赞2、偃师市 网友:叶圣泽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王丽霞(头条号 王丽霞):


王丽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懋德工作服务中心项目及行政管理组组长。

谈到“怎么办”的问题时,比较难,真的要看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来具体确定。所以,下面只谈一些基础理念。

1、当孩子的自尊心强到“说不得”时,可能代表着他的自尊需求从未被满足。

我们的家长来自于过去的年代,属于粗放型经济下的产物,从没有被精致地对待过。而现在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属于需要被精致对待的孩子。这种差异使得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真正需求,造成孩子的需求难以被满足的结果。

要知道,这一代的孩子,物质上的精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精神上的精致必须同步抵达。

所以,家长要谨慎对待此事,一个自尊心从未被满足的孩子,会携带着耻辱感度过其一生。

2、当孩子“伤心、流泪、生闷气”时,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不代表孩子有了什么大的问题。

如果在孩子伤心、流泪、生闷气时,家长能够保持安静、安宁的状态,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不去打扰他,允许孩子彻底痛快地流完他的眼泪,孩子的内在其实就已经完成了一次调整。这种被允许的情形经历几次之后,孩子会自然地从这个状态中出来(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迅速地自发完成调整)。

非常容易造成后续问题的是:家长看到孩子哭时束手无策,焦虑不安,有时甚至想方设法阻止孩子哭泣、难过、生闷气,这会影响孩子情绪的疏解。

家长的束手无策、焦虑不安会促使孩子形成一种惯性模式,来控制家长。 而阻止会使孩子体内被激发的情绪能量阻塞在内,长期得不到疏导,会导致身体的疾病。

3、孩子情绪得到自由疏导之后,有一步是家长必须要做的。

要把孩子抱在怀里,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我爱你”。然后,静静地搂着他,抚摸他的后背与后脑,让他能够在你这里感受到安全与接纳。(这是对小孩子而言的,大孩子的话,要视情形而定)

4、在孩子与家长的信任建立起来之后,进行深一步的交流。

告诉孩子:“如果我们说错了,你可以打断我们、为自己辩解”、“如果你不想听我们说话,你可以告诉我们‘我不想听,我想自己安静一会儿’”、…… 教给孩子用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样,他以后遇到这种情形,就不再需要借助哭泣、难过、生闷气这些无力的方式了。

点赞3、宜春市 网友:空城不寂

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说,孩子伤心、流泪,生气就是说的不得,自尊心太强。而是要分析原因,不同的情形不同的解决方式。我也是个妈妈,从我和孩子相处的日常来看,孩子表现出这样的情形,一般有3个方面的原因,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种情形:说什么和怎么说出了问题,语言真的会伤人

家长和孩子的很多问题,孩子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是由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引起的。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就看你怎么说,可以把人说的笑起来,也能把人说的跳起来。这说明说话方式的重要性。同时,说什么也很重要。


如果我们总是责怪孩子,批评孩子,总是指出他的不足,如果我们总是拿他和其他孩子去比较,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如果我们总是声音很大,态度很差;如果我们很少听取孩子的意见,都是由我们做决定,如果我们说孩子不分场合,当众说教……,这些都是很伤自尊,也伤心的。孩子的哭,生气就是对我们的反抗。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那就得去改变自己,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不仅要注意怎么说,也要注意说什么。沟通,需要技巧。有效的沟通技能达成我们教育的目的,又能让孩子乐意接受,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第二种情形:孩子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别人的批评或者别人的看法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面临来自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有些是善意的批评,是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做的更好。而有些有可能是是对方的嘲笑,刻薄等不善意。也会遇到许许多多并不如意的事情。这些不能避免。那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就是如何积极的去面对。从家庭开始,从父母开始,给孩子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在儿子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家每周五会有一个吃吃喝喝家庭会。干什么呢,就是弄点好吃的放在桌上,一家三口围坐在桌面,一起聊聊天。分享自己的一些趣事儿,或者共同讨论家里需要决策事情,提出自己的建议,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说说爸爸妈妈还有哪些地方还可做的更好,提提意见或建议。同样我们也会说一说孩子近期的进步,表现好的具体的行为,鼓励他继续坚持。还有哪些地方我们觉得他可以做的比现在更好。同时,大家都会自我反省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哪里可以做的更好。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很正常,别人指出来了,我们就去调整。不会觉得这是批评,或者是不爱。因为,他说我们时,我们的态度就在教会他。


还有在日常抓住机会,教会他同样的事情,我们看待他的角度不一样,我们的心情也会不一样。让他明白,能影响自己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比如说,有一段时间,爸爸违反家庭规则的次数比较多,我们及惩罚他替家人收一周鞋子。爸爸笑着说,我终于又得到一个为家庭贡献价值的机会了。开心的接受了这件事儿。儿子就很生气的问我,为什么我爸爸收鞋子就是给家庭贡献价值,我收鞋子就是惩罚。我就说,是啊,为什么呢?如果你当时心里也想着这是为大家贡献价值,你会不会不开心。他说不会。是啊,同样一件事儿,如果你觉得是惩罚,那你就会不开心,生气。如果你觉得是贡献价值,你就不会不开心。同样一件事儿,你自己心里的想法变了,你的心情也变了。能影响你心情的不是事情,而是你自己的想法。我就是通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做示范,做沟通,教会孩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别人,面对事情。


教会孩子敢于自嘲。敢于自嘲的人都是很自信的人,也是自尊不容易受到伤害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敢于自嘲,敢于自我批评。孩子也会像我们学习。敢于自嘲,内心也会因此而强大。


第三种情形:孩子就是伤心,就是想哭,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我觉得这也没什么,而且很正常。大人不开心的时候,伤心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哭啊,只是偷偷的一个人哭。哭完了,还是该干嘛干嘛。并没有影响什么。有时候哭不是脆弱,不是自尊心强,不是坏事,就是想发泄一下情绪。哭完了,反而觉得舒服了。


所以啊,您的办法不应该是不敢去说孩子了,而是分析原因。如果是自己的沟通方式有问题,那就改变自己。同时,不管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有问题,都要帮助孩子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敢于自嘲的能力。这些必须从家庭开始,把家庭当做练习场,父母就是教练。当孩子拥有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他面对未来各种困境和不如意的铠甲。

点赞4、许昌市 网友:囚心锁

在咨询中,我发现很多父母苦于孩子的“说不得”,从三五岁大的学龄前儿童到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年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问题。

那么,是什么使得孩子越来越“说不得“了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与孩子的自尊心有关。孩子之所以“说不得”,是因为他感到在被说的过程中,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但在这里,这种伤害可能以两种方式发生,一种情况是父母的言语行为刺伤了孩子。比如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错时,开口就是否定、嫌弃、责备、控制,孩子一下子就感觉自己的自尊与价值被整个否定,自然难以接受。

另一种情况里,父母的言语行为并不过分,但因为孩子从小到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种价值观:如果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被他人指了出来,那么我就是不好的,没价值的,丢脸的,是要无地自容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强烈地拒斥被“说”。

因此,父母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先弄清楚,自己的孩子究竟是因为哪种原因而不愿被说。

如果经过反省,父母发现自己确实在批评孩子时言语行为不当,那么就要真正做出改变,而不是要求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计较父母的态度”。谁都不喜欢刺伤自己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不该施加在对父母缺乏反抗力的孩子身上。

而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说不得”的原因是后一种,那么就需要花相对较长的时间,怀着耐心与爱心陪伴、引导孩子认识到,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并不是定义他的唯一方式,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方式,他有很多很有价值的特质,他应该看到自己的这些闪光点。

在父母的陪伴和言传身教下,孩子就会慢慢会转变自己的心态和做法。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点赞5、黑河市 网友:老城旧梦

经常有家长跟我咨询,说孩子太敏感了,有时候一句话说重了就接受不了,赌气不吃饭,甚至默默在房间里哭,不知道如何是好。

很多人称这样的孩子为“玻璃心”:自尊心过强,容易受到打击,心理承受力过分脆弱。

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争强好胜,嫉妒心强。典型特征有三点:听不得批评;听不得表扬别人比自己强;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事实。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用气球对儿童的自尊心作了形象的比喻:“一个没有气的气球毫无价值,然而气充得太满会容易胀破;只有气充得不多也不少,才会兼具观赏性与安全性。”

自尊心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与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但自尊心过强并不是什么好事。适度的自尊心才是自信的基石。

自尊心太强的原因:

父母的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百依百顺,以及过度的夸奖和肯定,都会助长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听不得逆耳话,遇到挫折会畏缩逃避,不敢面对。

面对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家长应该这样做:

1. 做出示范,收起自己过强的自尊心

很多孩子的自尊心是因为比较而逐渐提升的,如“你比你同学都强多了”这样简单的比较与表扬容易将孩子的自尊心变成一种虚荣心。

父母首先思考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有失偏颇,不要随便拿孩子与别人进行比较,不在孩子面前做出争强好胜的示范,专注孩子自身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

多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的地方各不相同”等理念来引导孩子,教孩子正确看待失败,放平心态。

2. 正确夸奖和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力所能及又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务,家长无需刻意表扬。过分表扬会让孩子容易放弃努力、害怕面对失败与挑战。

夸奖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夸“聪明”,或是空泛的“你真棒”,当孩子表现好时,终点夸奖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批评孩子时,由于孩子自尊心很强,家长要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式,不随意贬损孩子,对事不对人,主要是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自尊心健康良好地发展。

3. 帮助孩子认识和处理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沮丧低落的时候,不要盲目指责和逼迫孩子,自尊心强的孩子承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弱。

家长最重要的是陪在孩子身边,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这个过程中,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如“跟妈妈说说,是不是因为被老师批评了所以很难过?”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情绪和感受,陪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问题。孩子会渐渐明白,其实挫折也没那么可怕,只要自己愿意想办法解决,事情总是会朝积极地方向发展。

孩子只有能接纳、认识自己的情绪,才有想要处理情绪,解决问题的勇气,从而将自尊心回归到正常状态,逐渐形成积极地思维模式。

4. 父母适当放手,多让孩子经历体验

很多自尊心过强的孩子是因为父母的保护和干预过多,没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学会适当的放手,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鼓励孩子尝试一些富有挑战的事情。

通过更多的经历和体验,他会更加明白不会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失败在所难免;认识到自己有长处有短处,不必事事争第一。

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心态更加平和、宽容。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