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战国时都说蜀中富庶,秦国得蜀中奠定灭六国的基础,而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这是为什么?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战国,三国,诸葛亮,秦国,诸葛

战国时都说蜀中富庶,秦国得蜀中奠定灭六国的基础,而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这是为什么?

点赞1、揭阳市 网友:联盟猎人

蜀中的富庶其实是相对的。

之所以说蜀中富庶,是因为这里有成都平原,又有崇山峻岭天然屏障,如果发展农业,的确是一块最佳区域,但这种地势也决定了益州这块地方只能作为后方基地,而不能作为主战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秦国得蜀中后,郡守李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得巴蜀成为了秦国天然的粮仓,而得益于先秦时期巴蜀和关中的水路畅通无阻,巴蜀的兵员粮食可以以最低成本运输至秦国作战的前线。比如司马错伐楚时,就是借助了巴蜀地处楚国上游的便利,粮草可以直接通过水路运输至秦军大营。

战国末期,秦将王翦灭楚时,之所以能够从容的统率60万大军在异国他乡与楚军对峙两年,除了秦国雄厚的陆路运输能力外,巴蜀的粮食可以通过水路运至王翦大营,也是非常关键的。之所以一直在说水路,是因为在古代,水路运输是最节省人力也是运输量最大的方式。

正因如此,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巴蜀始终是作为后方粮仓的,巴蜀百姓可以从容的生产,而不用担心战乱侵扰。东汉末年,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也正是看中了巴蜀的这一优势,所以才提出了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

但是这一构想的关键是荆州也在蜀汉手中,因为巴蜀虽然是粮仓,但道路艰险,特别是西汉初,关中一带发生地震,导致巴蜀和关中的直通水道断绝,想要运粮到关中或者陇西一带,必须走陆路。如曹刘汉中之战时,蜀汉就是靠丁男入伍、丁女运输这种近乎饮鸩止渴的方式,才打赢了汉中之战,但代价也是惨痛的,毕竟蜀汉几乎全民动员参与到了战争中,对经济的破坏是巨大的。

而如果荆州在蜀汉手中,北可北伐曹魏,东可顺流直下攻击东吴,可以说,依托蜀汉为基地,以荆州为主战场,可以大有作为。只不过随着关羽败亡,荆州战略要地丢失,蜀汉被迫把益州作为了主战场。这也是为何刘备不顾群臣反对,执意要伐吴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诸葛亮提出“益州疲弊”的背景。

入蜀前,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为何入蜀后,反倒被诸葛亮说成是“益州疲敝”了呢?疲敝这个词其实主要是指人力、物力受到消耗,百姓疲惫不堪。诸葛亮说这话时,正是北伐前夕。当时的情况是,蜀汉连年征战,先后经历了汉中之战、与吴争夺荆州南部之战、伐吴之战、诸葛亮南征之战。

可以说,每一次战争,都对益州造成了极大的消耗,蜀中常年都处于全民皆兵的临战状态,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特别是蜀汉在只剩下益州一块地盘的情况下,每一次征战,都需要靠百姓肩挑人扛去运输粮草。据粗略统计,三国时期,千里运粮只有十分之一二能够运到前线,其他的都损耗在了路上。

我们假设益州一年可以产100万石粮食,如果靠水路,那么可以把至少50万运至前线,但如果靠陆路,那么可能只有10万能运到前线,其他的就白白损耗了。显然,这种损耗是非常惊人的,对蜀汉的经济也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蜀汉经历了几次大的战役失利后,丁壮人口损失严重,《三国志》曾记载荆州南部数郡出现了女子为户主的情况,荆州南部尚且如此,蜀中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

刘备占据益州时,是公元215年,当时益州人口是百万,而到公元263年刘禅投降时,蜀汉人口居然只有94万了,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蜀汉人口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减少。可见,诸葛亮当年提出“益州疲弊”时,正是出于蜀汉以一州之地去对抗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被对方逐步拖垮的忧虑。所以才急于北伐,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点赞2、大兴安岭地区 网友:柳之心

同样的话,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诸葛亮之所以在《出师表》中说“益州疲弊”,其实是想表达两个意思。



第一,益州长年战乱,确实疲弊不堪了。诸葛亮当年作《隆中对》的时候,益州是真正的沃野千里。农业、纺织、盐、铁,都可以达到自给自足,刘璋无作为,不爱打仗,在客观上正好起到了养民的效果。但是刘备入蜀后急功近利,就把益州搞的疲弊不堪了。首先是长年的战争:

212年—214年,刘备、刘璋混战三年,蜀中不敢说被打的稀烂,起码正常的农业生产是受到了影响的。

217年—219年,刘备、曹操大战汉中,这是不计成本的战争,益州基本被掏空。这一点诸葛亮很清楚。

221年—222年,刘备、孙权大战夷陵。益州虽然没受到战火侵袭,但是刘备惨败,人力财力损失巨大。

223年—225年,南中诸郡叛乱,诸葛亮南征孟获,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益州已然是疲敝不堪。

掐指头算算,从刘备入蜀到平定孟获,一共十三年,益州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面居然就没有过一个安定的专注发展内政的时期。不是打内战就是打外战。断断续续的打了十三年仗,益州就算再富裕,再沃野千里,那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除了战争之外,蜀汉的经济措施也不行。比如说征税,刘备将益州最大的工业、丝织业完全国有化,盐、铁也全部国有化。政府倒是有钱了,但这是与民争利,老百姓被整穷了。再比如刘备重铸小钱,这是典型的薅羊毛政策,老百姓怎能不疲弊?

事实上诸葛亮北伐前,益州只能说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但与中原的差距被拉大了。

第二,益州疲弊指的是蜀汉当时的时局!

诸葛亮作《出师表》时,天下已经确定了三足鼎立之势。蜀汉面临的最大问题倒不是实力最弱,而是蜀汉君臣一副安逸自满,对时局看不透、无所谓的态度。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蜀汉政权是一个外来政权,益州本地人是不想与曹魏开战的。因为不管战争的胜利与否,益州人都无法沾光,反倒还要承受巨大的战争开支。(参考四川在抗战时期的贡献和四川现在的经济水平)

在这种安逸的大环境下,作为皇帝的刘禅也没有北伐中原的志愿了。试想,连皇帝都不想开战,蜀汉本地士绅豪强哪想打仗?

但是诸葛亮不一样,他的理想是恢复汉室的江山,扶持刘禅做天下的皇帝,而不仅仅是一个四川省省长。

这就好比我是一个煤老板,靠挖煤赚了很多的钱,在我们当地是首富。但是我的目标是全国首富,甚至是世界首富。为了实现这个首富目标,只靠挖煤肯定是不行的,我还要把钱投到其它行业,继续赚钱。只有把盘面做大了,才能当首富。简单点说,我并不否认挖煤能赚到钱,但是也要承认挖煤跟别的行业比,确实有很大差距。

总的来说,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这是事实。但是也要承认益州与中原的差距,起码在当时来说,由于刘备入蜀、取汉中、东征夷陵等十年征战,益州的民力已经不太雄厚了;而且益州地处边陲,比不上中原那般富庶,就连人物俊杰也与中原有差距。这也都是事实,必须要承认。

因此诸葛亮说益州疲弊,这与益州本身的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并不矛盾。关键是要看说这话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说!如果统治者只想当一个益州的土皇帝,益州是好地方。但如果胸怀天下,益州是不够的。

点赞3、东莞市 网友:半生消磨

诸葛亮说益州疲惫是公元227年时出师表跟所说。益州这个地方是东汉最大的州,领县上百。

益州自秦国兼并开始经营,带去先进技术和兴修水利。凭借汉中成都两大平原,江河灌溉。成为天府之国能媲美关中粮仓。诸葛亮在隆中对讲: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庞统对刘备讲: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法正也对刘备讲: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公元227年诸葛亮讲益州疲惫,我认为原因有以下:

第一连年征战(主要讲刘备入蜀后的)

公元212年—公元214年刘备攻刘璋夺蜀地,征战三年。公元214年刘备围成都,城中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这也说明了蜀地的殷。但攻战三年使蜀中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刘璋决定投降,并讲富: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公元215年张飞在巴西郡宕渠郡跟张郃交战两月,巴西郡让张郃迁走不少人口。刘备率军支援荆州。蜀地休养不到两年,又爆发汉中之战。

公元217年—公元219年刘备跟曹操争夺汉中,可以说是倾国之兵。刘备曾写信给诸葛亮让再发兵,诸葛亮犹豫不决。杨洪讲:汉中是蜀地咽喉,没有汉中就没有蜀地。现在应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说明此时蜀汉的青壮年都上前线了,要女子来运输粮草。这时犍为郡发生暴动。据三国志: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於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

蜀汉百姓休养不到两年,刘备又倾国之军东征。公元221年七月—公元222年六月,刘备率八万军队东征。

从公元212年至公元222年,十一年间处于战争状态就八年。只有三年是休养的,可以说是蜀汉耗尽府库。

从公元212年—公元222年,十年间。只有公元216年、公元220、两年的完全没有战事。其间九年都是劳师动众的,所以蜀汉军民皆疲惫



第二:犒赏将士功臣

公元212年刘备率军攻刘璋,跟诸将约定: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造成的后果: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当时刘备还跟诸将商议把城中房子和城外的田赏给诸将,因赵云谏劝不要这样做,刘备才没有这样做。据三国志夺蜀后给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四人的奖赏: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要知道公元263年阿斗向魏国投降,蜀汉府钱居连当初的四人赏钱都没有。其他将士数目详,但总数应该是非常大的。公元219年六月刘备打赢汉中之地,接着又称汉中王。必然是大嘉封赏,三国志虽然没有记录。但我推测数目是巨大的。所以蜀汉有钱粮的疲惫。

第三内忧外困

公元218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於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 公元223年汉嘉郡太守黄元反,南中诸皆反。这是内忧。

蜀汉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跟庞统齐名的楚之良才廖立不满人事安排。诸葛亮以其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免官。荆州人来敏(派系是东州集团),因其乱群诸葛亮罢其职。诸葛亮讲:来敏乱群,甚于孔文举(孔融)。李严不断的要求再成立一个州他当刺史开府。

蜀汉是三国中国力最弱小的,这时又是蜀汉最为虚弱的时候。魏国随时会来征伐,东吴也可能趁机西进。公元227年魏明帝就曾下诏询问趁机攻蜀汉可不可行。东吴虽然重新联盟了,谁知道会不会像当年关羽北伐时在背后拥一刀。所以出师表中讲: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第四蜀汉根基动摇

蜀汉的根基是人才、人口、精锐军队。

人才:蜀汉顶级谋士法正刘巴先后去世。五虎大将已去其四,剩下赵云已年老。失荆州丢掉了荆楚多俊杰这个人才基地,也损失了不少人才(战死,投降东吴)刘备东征大败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才(战死,投降。据三国志参加东征有名字的人回到蜀地的不足三分之一)

人口:蜀汉所据荆州让东吴偷袭,失去了数十万人口。公元220年据汉中东部(上庸房陵西城)的孟达投魏,损失十万以上人口。

军队:失荆州至少损失五六万军队、失汉中东部在一万以上、东征大败损失七左右军队。(陆逊首斩数万,然后再斩万数、五溪蛮给斩了万人。黄权投降魏国所部在一万人以上。这样就有六万人。魏国人傅子记录: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应该包括零陵武陵郡响应刘备的地方豪强武装)

要知道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统计人口只有九十万,失荆州汉中东部人口相当于益州的一半。军队损失在十五万,这些都是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的精锐。不是一朝一夕能恢复的。诸葛亮在后师表讲:蜀汉人才都是集四方精锐,非一州所有。(虽然很多人讲是伪作,但道理是对的)一下子损失那么多人才,光凭一州是难恢复的。蜀汉人才有4类:1从北方随刘备南下的,如关羽张飞赵云孙乾陈到等。这些人才死的死老的老2荆州的人才,如庞统刘巴黄忠魏延马良等。3北上南下避战乱,如吴壹吴班法正等。4益州本土人才,如马忠王平张翼等。123都不能再补充人才了,只剩益州一地难以补充。

点赞4、景德镇市 网友:温澜潮生

蜀地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水土丰饶,加之都江堰的存在,使得蜀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汉高祖刘邦正是从蜀地发家。后来他与项羽争夺九州时,蜀地也为前线战场提供了充足的粮草物资。可是后来,诸葛亮在千古名篇《出师表》中却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蜀中的概念,它字面意思是指蜀地中部,也就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省中部地区,后来泛指蜀地。

蜀中这个词语,出自《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上面写:“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蜀中丰富,盛乐置酒大会,飨食三军。”刘备用蜀地的物资犒赏三军,眉头都不皱一下,说明当时的蜀地还是相当富饶的。而从建安十九年(215)刘备入蜀到诸葛亮北伐的建兴六年(228),仅仅十三年,原本的天府之国就变成“疲弊”之地,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笔者的答案是征战。

这边刘备刚拿下益州,那边孙权便派来使臣,要求刘备信守承诺,归还之前占领的荆州,刘备则耍无赖,说要夺下凉州,再归还荆州。孙权大怒,“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你不给,我就自己来收回,刘备发兵增援荆州,从益州带走了五万兵马。

眼看战争就要爆发,结果线报传来,曹操击败张鲁取得汉中,刘备不愿陷入腹背受敌的状况,只得同孙权议和,先归还了江夏、长沙和桂阳,便匆匆带着五万兵马回到益州。

那之后开始的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建安二十年(216),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大小战争共历时四年,刘备虽然夺下汉中,却也元气大伤。此时他的势力范围仅为益州、汉中和荆西三郡,荆州兵马由关羽统领,基本没有参与汉中的战争。也就是说,刘备打的这场汉中争夺战,几乎全靠益州的人力和物力。

这还没完,刘备刚登基的章武元年(221),为报关羽之仇,刘备盛怒之下调兵遣将,《三国演义》中甚至夸张的说,达到了七十万之众,按照史书调查,也应该是八万至十数万,对于关羽被袭后仅剩益州一地的刘备,这是个绝对不小的数字。后来的故事则广为人知,蜀汉几乎全军覆没,直接在益州青壮年人口登记册上,减去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昭烈帝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即位。然而还没过多久,就爆发了南蛮动乱,为解决后顾之忧,诸葛亮赶紧又整顿兵马南征。

南中之地炎热潮湿,蛇虫鼠蚁不计其数,加上动物尸体腐烂形成的瘴气弥漫,南下的远征军水土不服,害病者众多。诸葛亮艰难之下才得以平息南蛮,班师回朝。

蜀汉草创,虽然原本物产富饶,但架不住连续不断的战争,于是在诸葛亮挥师北伐的时候,已然“疲弊”,到第二次北伐更是已经“民穷兵疲”,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悲戚地写道:“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光是中高级将领和精锐部队,就损失如此惨重,何况普通的士兵,只在诸葛亮北伐的第一次,就损失了如此人力物力,加上连年的大小征战,就算蜀中号称是天府之国,也架不住这样整啊。

由此可见战争对于人口和物资的巨大消耗,士兵的牺牲也导致了蜀汉后方的生产力不足,没有青壮年男子耕作,物资粮草得不到补充,只能是越用越少。后来又过了好多年,逐渐平息了战火,补充了男丁的蜀中才重新恢复生机与活力。没有战争,就算偏远落后的村庄,也是宁静祥和;战争来临,不管再繁华的城镇,也会只剩断壁残垣。

点赞5、新乡市 网友:洛井然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三个方面阐述:其一.蜀中富庶,这是实情。成都平原史称天府之国,几面环山,沃野千里,河流丰沛,人口密集,物资丰富。秦国就是穿越秦岭长驱直入,夺取了蜀中,抄了楚国后路,将其作为后方基地,才为秦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使其得以对楚国持续进攻施压,进而最后灭了最后的楚国,统一了天下;其二.蜀中虽是天府之国,水沛粮丰,但其四面环山,位置偏居西南,但与中原更为广阔丰富的地域相比,还是显得“小巧”了些。作为偏安一隅的小政权、小皇帝尚且可以,但要作为统治华夏大地的首府所在地,还是处于劣势。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与其纵论“三分天下”之计,亦是先行南下,占据荆州益州,实现三分天下局面,然后再东扩北进,进而夺取天下的啊!其三.诸葛亮说“益州疲弊”,说的是经历多年征战,“竭泽而渔”,征丁征粮,天府之国已经疲惫不堪,人力物资都到了几乎穷尽的境地。再加蜀中地理位置偏于一隅,向北隔有大江峻岭,不利于正面向北进攻。因此,诸葛亮不得不率领蜀军,六次绕道祁山,屯兵军垦,伺机偷袭强魏,进而夺取天下啊!可惜的是,此时蜀国已无优势,兵竭粮乏,再也支撑不了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了。蜀国的灭亡已成历史必然!这就是诸葛亮虽然鞠躬尽瘁,最后未能完成天下一统目标的根本原因呐!

点赞6、临海市 网友:追赶太阳

蜀中应该是富庶的。那是诸葛亮说错话了?其实也不是,诸葛亮说的也没有错。我认为诸葛亮这么说应该有三层含义:

一、蜀汉连年征战

夷陵之战,蜀汉大败亏输,精锐尽丧,最主要的是将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输了。丢失了天下正统必能统一的自信。刘备死后,诸葛亮又发动了针对南蛮的征服战争。蜀汉的国力必然受其影响。

二、蜀汉的国力

我们知道三国建立,其中蜀汉最小。仅仅控制天下十三州的益州。孙吴控制着扬州及荆州以及其他一些州的郡县。剩下的近十个州的土地尽皆处于曹魏的掌控。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的宏图伟业,只能以弱击强。这难道不算是一种疲敝吗?

三、劝后主向善

中国古代文人讲求“居安思危”的境界。蜀汉与另外两国已经保持了许久的和平。但是,作为蜀汉的皇帝,刘婵必须明白真实的处境。蜀汉三国之中最弱。如果,不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不去内修政治,外练甲兵。那么就是慢性自杀。诸葛亮提出“益州疲敝”其实是为后文劝谏刘婵“广开言路,招贤纳士”做铺垫。

结语

所以我说益州其实并不疲敝。不然蜀汉也无法凭借它而立国,成为三国之一。疲敝其实是从宏观的角度,长远的角度以及上层的角度考虑的。

点赞7、邳州市 网友:本宫没空

益州疲弊就是刘备、诸葛亮集团搞出来的。

刘璋时期的益州因为避开了战乱在原有基础上休养生息,堪称富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称: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但是,经过刘备夺取蜀地而与刘璋作战、刘备调动益州资源在汉中与曹操作战、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诸葛亮五月渡泸南征孟获,益州或者不在刘备集团手上而待攻取因此成了修罗场,要么被绑在刘备集团的战车上经受着竭泽而渔的遭遇。

刘备更发行直百五铢钱这样的大面值虚币盘剥蜀地百姓。

诸葛亮曾经上表向刘禅申报财产。

然而刘备定成都后,就给了诸葛亮如下的赏赐:

黄金500斤,白银1000斤,铜钱5000万,锦缎10000匹。

刘备正式登基后,又赏赐给诸葛亮80万斛粮谷。

诸葛亮得到的这些赏赐,可以一辈子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不质疑武侯的高风亮节,那么要么是刘备口惠而实不至,要么是因为益州疲弊,诸葛亮把这些私财都补贴公家了。

点赞8、威海市 网友:傲弑メ翼

秦得蜀中而灭六国,是因为秦不仅有巴蜀之地,还有关中之地,而三国时期的蜀汉,仅仅只有一个巴蜀之地,连关中都打不进去,更加难以撼动天下。

巴蜀并非一开始就是天府之国,而是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在秦国治理巴蜀之前,蜀中并不算特别富庶。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令司马错攻伐当时的蜀国,将巴蜀及汉中全部纳入秦国国土,自此巴蜀成为秦国的后院,当东方六国与秦国混战成的几百年间,作为秦国后院的巴蜀之地,没有经受战乱波及,而秦自商鞅变法后,在秦地实行变法,奖励农耕,极大的调动了农业的发展,巴蜀之地由于得天独到的自然环境,再加上秦国奖励农耕的政策,农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而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兴修水利,完美的解决了岷江水患,并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用水灌溉工程,成都平原地形之利,秦国政策的奖励,农业用水的解决,再真正让巴蜀开始富庶起来,成为天府之国。



秦灭亡后,巴蜀成为刘邦的后院,在为刘邦争夺天下时,提供了极大的后勤保障,成为刘邦统一天下的后院,在秦末农民起义及楚汉战争期间,也没有经受战乱的影响。

到了东汉末年,各地黄巾起义,导致中原大乱,而刘焉、刘璋父子治理下的益州,相对来说,比中原地区安宁,于是当时的长安三辅地区及与益州接壤的荆州地区,有大量的流民来到益州,寻求安宁,躲避战乱,益州人口大增,而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此时的成都平原已成为天下最大的粮仓,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到刘备夺取益州,占据汉中,东据荆州时,蜀汉在刘备、诸葛亮的领导下实力达到顶峰,之后由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导致国力大大受损,蜀汉仅有益州一地,而为了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欲以益州为根据地,而大举北伐。



这个时候的益州,早已不是后院基地,变成了战场,年年征战。首先是从212年开始,刘备与刘璋争夺益州的战争,打了3年,以刘备占据益州而结束。之后,刘备为了争夺汉中,以益州为二线基地,与曹魏打了2年的汉中之战,以刘备的惨胜告终。再后来,刘备倾尽蜀中精锐,东征孙权,进行夷陵之战,打了一年多,以刘备的惨败结束,到诸葛亮平定南中,准备北伐时,益州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已经导致了蜀中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而诸葛亮也为了北伐进行了两年多的准备,但此时的蜀中已经不是那个许多年前的天府之国了,饱受战争影响,所以诸葛亮才在出师表中说:益州疲敝。

点赞9、安顺市 网友:帅裂天际

秦国拥有巴蜀,而席卷天下,统一六国,刘邦据有巴蜀、汉中,而赢得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那么刘备也占据汉中、巴蜀,为什么只能偏安西南一隅,最后虽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但是终究二世而亡,为何会有如此的不同呢?

其实这里秦国、西汉与蜀汉的最大区别在于关中,也就是陕西。

秦国之所席卷天下,吞并六国,刘邦能够赢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占据巴蜀的富庶之地,更是因为他们牢牢的掌握着关中。

坐拥巴蜀、汉中、关中的秦国最终统一天下

关中是形胜之地,人杰地灵,开发较早,而且秦人耐苦战,有了巴蜀的粮食等物资上的支持,据有关中便可以如虎添翼,从西向东,东出函谷关,高屋建瓴的席卷天下,便可成就王图霸业,但是仅仅占据巴蜀之地,尤其在三国两晋时期,巴蜀之地开发程度不高,那里人口不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于中原都偏于落后,尤其是巴蜀之地的特殊地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仅仅据有巴蜀,对外发展,特别艰难,光是粮秣运输就是一大难题,除非据有关中,让巴蜀作为大后方,否则单单是据有巴蜀之地,必然是难成大器。

诸葛亮北伐路线其实走的还是当年刘邦进攻关中的路线

而且非常重要的另外一点是,在战国时代,秦国除了占有关中和巴蜀、汉中的地利之外,其他六国也是彼此之间矛盾不断,秦国各个击破,统一天下;刘邦占据汉中、巴蜀之地时,项羽虽为西楚霸王,但是关中的三王实力不强,很快被刘邦击败,山东齐国、山西的赵国等地战乱不休,项羽后防不稳,所以才为刘邦所乘。

刘邦从汉中北进关中席卷天下的路线

三国时期的蜀汉,虽然占据巴蜀、汉中,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方向,也是首选关中的长安方向,z这和当年刘邦北进关中的路线如出一辙,只不过当初刘邦面对的是项羽在关中册封的章邯、董蘙、司马欣等不得关中人心的三王,而诸葛亮面对是已经统一北方的曹魏政权,所以诸葛亮的蜀汉军队基本上没有占据什么便宜,更谈上不占据关中后,向东席卷天下了。

而且从汉中向北进攻强大的曹魏,蜀汉军队需要克服的益州千里运粮、运兵的难题,因为迟迟不能攻占关中,所以偏安西南的巴蜀之地的蜀汉,相对于北方强大的曹魏,也就是“益州疲弊”了。

只不过对于蜀汉而言,蜗居与巴蜀之地,如果不进行北伐,则被北方政权灭亡是必然之事,如果北伐虽然困难重重,但还算是有成功的希望,所以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中国历史的统一之战,成功最多无非就是由西向东的出关中,向东席卷天下,亦或是自北向南,的统一,很少有由南向北的统一,而占据巴蜀之地,统一全国更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点赞10、湘潭市 网友:宇春敬明

战国时蜀中富庶,原因有几个:第一是古蜀国巴国地理位置比较偏,在秦灭蜀之前,成都平原几乎就是与世隔绝的状态,周围的山林成为天然屏障,将古蜀国牢牢的保护起来,从而保证了蜀地基本上不会被外界侵略。

第二就是蜀地内部也没有战乱,成都平原降水量充沛,土地肥沃,粮产量很高。因此当秦国从楚国手里夺了汉中之后,就一定要夺取蜀地作为自己的大粮仓。在长平之战时,秦赵两国都遭遇大旱,粮食减产,最后秦国凭借蜀地运出来的粮草,成功的靠过了赵国,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国时期的蜀地却是另一种情况,从益州刺史刘焉来到蜀中后,当地的益州集团就和刘焉的东洲集团发生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后来刘璋子承父业,却是昏庸无能之辈。张鲁在汉中自立,经常和西川发生摩擦,这就使的蜀地资源被慢性消耗。

刘备入川之后,因为凭巧计夺得西川,因此蜀中人心未附。接着又和曹魏在汉中对峙了4年,消耗颇多。得汉中后却是空地,只能用西川人口填汉中,使得人力资源分散。
接着关羽兵败,刘备用新征集的4万人口去讨伐孙权,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又是一大波损失。等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蜀汉也就是刚刚恢复了几年,人口甚至还没更新一代,所以诸葛亮这才说益州疲弊。也的确蜀汉这边人口才刚刚100万不到,而曹魏和孙吴是蜀汉的倍数人口,怎么打得过嘛。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