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位高权重的和珅为什么不发动政变取代嘉庆皇帝?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0关键词:皇帝

位高权重的和珅为什么不发动政变取代嘉庆皇帝?

点赞1、广州市 网友:冷月低吟

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不妨从和珅被查倒过来看:

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崩,治丧期间,嘉庆列二十大罪断然采取措施,惩办和珅。正月十八,和珅被嘉庆帝赐三尺白绫,狱中自尽。至于在抄家行动中抄出多少,有的说一、两千万两白银,也有说是八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财政年收入约七千万两,不论何数为真,其财产足可称"富可敌几国"。二百年后的2001年,甚至他还以十八世纪首富身份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这说明什么?说明和珅是个地道的贪官。

从他被查的经过来看:乾隆亡后,诸多重臣对起群起而攻之,上疏力数其罪恶。可见其所谓的位高权重不过是在乾隆皇帝的荫庇之下才有。一旦没了保护伞,其亦岌岌可危。所以在朝中,也非他一人位高权重。比和珅更有势力的大臣仍然大量存在。

这说明什么?说明和珅只是个圣恩荫庇下的权臣,权力方面并非他一家独大。

从为官资历上来看,和珅的官衔确实很多:文官、武官、学术、经济、爵号等多达数十个。但要想成为改朝换代的皇帝,没有军队工作经验和军事才能,则是不可想象的。和珅的军职大概有:镶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等;但这些都是京官,而且多是名誉称号,并不实际掌兵打仗。所以和珅在军中并无威望、更无经验、更无如狼似虎的亲信属下。

这说明什么?说明和珅手中无实际兵权、军中无资格。

从与嘉庆帝的关系来看:嘉庆帝城府颇深,即位前知和珅权倾朝野,故与其尽量搞好关系。临即位时即便收到和珅孝敬的玉如意,却还赋诗一首附和。麻痹了和珅,使和珅认为嘉庆不足虑也。他仍可以继续他的荣华富贵之路。

这说明什么?说明和珅根本无反心,他所要的只是荣华富贵。

综上:和珅发动政变从主、客观各方面都不具备条件,即使有这个心思,那结果就不是“三尺白绫”了,恐怕是“磔刑车裂”“诛九族”了。

再以和珅临死之前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个例证吧!诗曰: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知道一切是空了,还记着皇上呢!

点赞2、南京市 网友:右手的痛

和珅的权势是很大的。在乾隆皇帝统治的晚期,他可以说一手遮天。甚至连当时已经当了皇帝的嘉庆,也得看他脸色行事。可是,这么强大的和珅,最后在乾隆皇帝去世以后,却立马就被嘉庆皇帝抓起来,关在牢中。嘉庆皇帝逼死他,他竟然毫无还手之力。和珅既然权势那么大,他当时为什么不反抗呢?为什么不造反,而要走向悲剧的结局呢?

(和珅)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造反的文化背景。

古代一直有权臣专政的传统。不过,这种传统到达唐宋时期,权臣基本上已经很难专政了。要想获取皇位,就更加困难了,几乎没有人成功过。就算“安史之乱”发起了那样声势浩大的活动,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

而到了明清以后,大臣在朝廷之中想要做大,更加不可能。而想要谋反当皇帝,简直想都别想。虽然朱元璋曾经以谋反之罪,杀掉了胡惟庸、蓝玉等不少大臣。但事实上,这些大臣很可能是被冤枉的,是朱元璋为了杀功臣,人为制造出来的。

既然在上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大臣能够造反夺权当皇帝的文化背景,和珅当然也不可能造反了。

(嘉庆皇帝)

二、和珅只不过是伺候错了主子。

和珅当时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乾隆身上,这是和珅最大的失误。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当老皇帝即将去世,新皇帝即将上位的时候,讨好新皇帝,实在是大臣们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而和珅并没有做讨好新皇帝的事情。

嘉庆给和绅所列的20条大罪的第一条,是说和珅把乾隆准备立他为继承人的事,提前告诉了他,嘉庆对这件事很不满。这件事,事实上是和珅讨好嘉庆的表现。他讨好嘉庆,却惹得嘉庆极为不满,这说明什么?说明和珅根本就没有在讨好嘉庆这件事上用过力,手段极为笨拙。以至于让嘉庆认为,和珅这不是对自己示好,而是邀功。

一个人在讨好别人的时候,让别人如此反感,这也看出这个讨好者,做得有多失败。

当然了,也不能说和珅不懂得应该讨好新主子,但和珅实在是骑虎难下。因为他有太多把柄捏在乾隆的手里,乾隆要杀他,简直易如反掌。所以他必须要极力讨好乾隆,让乾隆满意,让乾隆舍不得杀他,乾隆才不会追究他贪腐的责任。如果乾隆发现了他在讨好新主子,乾隆会高兴吗?不高兴,那还会留着他吗?

这也是和珅为什么明明知道讨好嘉庆非常重要,却并不去讨好嘉庆的根本原因。

(乾隆皇帝)

三、和珅并没有发现事态的严重性。

和珅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嘉庆皇帝会杀他。如果他想到了这一点,明确知道嘉庆皇帝要杀他,他肯定会提前做好准备。

和珅要提前做准备,也并不是非得要走造反这一条路。他可以想办法让乾隆皇帝换人啊。只要乾隆皇帝换了另外一个人来当继承人,那么嘉庆也就杀不到他了。

甚至于,如果换人的想法无法成功,他还有下下策,就是依靠自己的势力,把嘉庆搞死,这并不是办不到的。

只能说,和珅没有看到事态的严重性,根本没有想过嘉庆会杀他。

那么,他为什么会想不到这一点呢?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嘉庆实在太善于伪装了。

嘉庆真的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的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他能够把自己严密地藏起来,就像三国时司马懿把自己严密藏起来一样。

乾隆皇帝在干满60年的时候,表示要传位给嘉庆。但是乾隆让出了皇位,却并不愿意把权力让出来。这一点,嘉庆当然是不满的。但就算嘉庆不满,他也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来。他常常在朝堂之上,看乾隆的脸色行事。乾隆笑的时候,他就笑;乾隆哭的时候,他就算没有眼泪,他也必须要挤出几滴眼泪出来。

既然嘉庆能够把自己藏得那么好,而和珅的注意力,又没有放在嘉庆身上,所以他就没有发现嘉庆会对他不利。这也让他失去了最好的翻盘机会,以至于最终嘉庆杀他的时候,他那么惊慌失措,而又束手无策。

说起来和珅这个人很贪很奴才,但是他同时又很傻很天真,因此最终落到那样悲剧的结局。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点赞3、无锡市 网友:草莓酸奶

和珅权是乾隆给的,和珅贪是乾隆惯的。乾隆不像他父亲,花钱无度,他需要和珅给他供钱,但他无军权,军权掌在忠像阿贵手里。高宗崩,嘉庆又不露露声色,来了个快刀斩乱麻。还没回过神,就完了。

点赞4、三明市 网友:奶味少女

和绅太聪明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贪钱财。只要有了钱财就有了一切。不管谁当皇帝,都会很幸苦.还在是当一个皇帝第一,自己第二的人最好。

点赞5、平顶山市 网友:难如初

自宋朝以后,很难出现臣子造反成功的例子了。因为赵匡胤本身就是靠篡位夺得皇位,他也怕别人给他来这么一出。宋太祖虽然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但是对巩固赵家天下,可谓面面俱到。重文抑武、以文人治国、发展科举,给普通人上升的空间。明清两代,君权日益高度集中,很难出现能够威胁到皇权的大臣了。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废除宰相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设立三司分化敌方巡抚权利,加强中央集权。

明成祖朱棣

朱棣靖难成功即位之后,设立内阁,实际上内阁就好比官员养的幕僚而已,不过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另外,朱棣复用朱元璋时期的特务机构东厂、锦衣卫。监视官吏。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以后,由于明朝体制关系加上朱高炽、朱瞻基两位皇帝比较仁厚不像朱元璋、朱棣那么凶残,文官便有恃无恐,皇帝的私生活甚至都要干涉,虽然朱瞻基用心操劳国事,但他同时也有自己的爱好,喜欢斗蛐蛐,文官中甚至有人给朱瞻基起了个外号叫“蛐蛐皇帝”。由于文官经常干扰皇帝的决定,朱瞻基下令设立“内书房”,即选一些小太监读书,把太监拉入明朝的政治舞台。利用太监制衡文官。太监、文官形成对立局面,皇帝居中调停。此后,虽然有太监干政、但因为文官制衡的关系,始终不能威胁到皇帝地位。朱厚照用一张纸条便把不可一世的刘瑾收拾了,魏忠贤都称九千九百岁了,也不敢对天启皇帝怎么样,还盼着天启多活两年。当然也有罕见太监与文官联手,张居正和冯保便是。事实上如果不是张居正联手冯保,张居正的新政便实行不下去。朱瞻基此举也算是变相增加了皇权。

清朝基于明朝太监干政的局面改变了其政治体系由宗室代替了太监,另外由于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政权对汉人也颇为防范,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便是威吓天下人,实际上也威吓了对皇位有非分之想的满人,巩固清朝皇权。因为谁都知道这些人是被冤枉的。

康熙玄烨

康熙亲政以后,在宫内设立南书房,这样朝内便有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三足鼎立,互相制约彼此,最后集权于皇帝。

雍正胤禛

雍正即位之后,由于要对西北用兵,于是设立了军机处,协助自己处理军务,军机处官员由皇帝亲自选派,而军机处的官员都是兼职,军机处官员升转还是留在其原部门。有事发生时,雍正召见军机处官员,听取军机处意见,作出裁决,裁决不经过内阁直接下发给有关官员。所谓的军机大臣,其实担任的不过是传旨办事的奴才,皇帝对军机大臣授以政事机宜,天下庶务总归他一人处理。甚至其权利还不如明朝设立的内阁,明朝内阁有“封还”的权利,即对皇帝不合理旨意可以拒绝执行。

乾隆即位后,扩大军机处的人数从此军机处成为定制。清朝如此的制衡框架唯一一次被打破便是因为和珅,便是和珅担任军机处军机领班之时,因为同时担任军机大臣、内阁首席大学士、御前大臣、同时监管吏部、户部、刑部。其实,和珅同明朝的魏忠贤有点相似,他们的权利只是来自皇帝的信任,没有了皇帝得信任他们便什么都不是。都是在新皇帝即位后很快便被收拾,遇到的新皇帝都是能忍辱负重的主,崇祯对着魏忠贤说让自己都想作呕的话,让魏忠贤放松警惕,而嘉庆忍了四年,等乾隆驾崩之后才向和珅动手。甚至和珅都不如魏公公,当时敢和魏忠贤公开作对的人,魏公公绝对不会让他见到第二天的太阳。而和珅时期不同,时常有人公开同和珅作对,而和珅没办法处理掉对方,只能向乾隆上谗言。魏公公称九千岁九百岁,而和珅敢称一千岁吗?魏忠贤要比和珅优势大的多,都没能成功,更何况经历清朝多位国君巩固之后的皇权呢。

虽然康乾盛世已经有衰败的迹象,但但是清朝的政治、经济、甚至外交都十分有影响力的,也侧面印证了全国上下大体上还是拥护清王朝的。那时候,甚至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那时也只敢试探一下清朝,几十年后,才敢发起鸦片战争。那时候讲究一个出师有名,名正则言顺。百姓大体认可清王朝,和珅能以什么理由去造反呢?更何况当时有民间百姓对和珅是十分讨厌的,有民谣为证:“老和珅,万民恨。想篡位,修大坟。糟万金,倾黎民。沙河深,杀和珅。”

和珅的根就在北京,他那怕再有钱也不能在北京公开招兵买马吧。其实,当时和珅的最大机会便是拥立别的皇子为君,但是因为乾隆提前把皇位传给嘉庆,自己做太上皇,有效防止了出现像康熙时期出现的九子夺嫡的情况,因此和珅实际上没有任何机会。和珅甚至都算不上权臣,只不过是皇帝的高级秘书。乾隆宠信和珅,但同时也宠信阿桂,和珅便拿阿桂没办法,这就是和珅尴尬的处境。

点赞6、宿迁市 网友:各自被爱

吴熊光曾经回答嘉庆,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

未必有当皇帝心思

自古以来,权臣篡位必先收买人心。但和珅似乎只想以权谋私。和珅贪污数额巨大,和下边官吏似乎只是一种交易,你给钱,我帮你办事。乾隆深明用人之道,用和珅之才的同时也大力提拔阿桂、刘庸等牢制和珅。和珅对于乾隆交办的事也是尽心尽力,不敢有僭越之心。因此,哪怕和珅再贪,乾隆都不惧。

树敌太多

和珅虽然位高权重并但不等于独览朝政。而且反对他的人很多,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就是和珅死对头。监察御史钱沣、大学士刘墉、翰林院编修范衷、军机大臣王杰、户部尚书董诰和礼部侍郎朱珪为代表的朝中清议力量,曾多次弹劾和珅。其中除阿桂死在和珅前面处,其他重臣都是和珅的对手。当年鳌拜权势熏天,仍然败在十六岁的康熙手中,三十多岁的嘉庆己经当了三年皇帝了,和珅不可能立刻发动政变。

嘉庆皇帝韬晦,麻痹和珅

因为和珅曾在即位初期赠予嘉庆玉如意,所以嘉庆写下《咏玉如意》数首,故意扔给太监小德子。小德子便将《咏玉如意》献给和珅,和珅看后即笑说:“嘉庆不足以与我斗智谋!”但是嘉庆仍不放心,下令和珅除了公开场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又称赐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就连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嘉庆亦不能流露感情,七日之内嘉庆每天焚香三回,就连眼泪亦没有流。和珅自认为嘉庆不是自己对手,放松了警赐。

对封疆大吏缺少控制

和珅虽然是九门提督,掌握禁军,但禁军数量有限,大概3万人。嘉庆四年,直隶总督胡季堂立刻揭发检举和珅,说明全国各地掌握实权的封疆大吏并不是和珅的人。牵一发动全身,和珅若发动政变,对地方督抚的反抗没有太多准备。

因此,和珅不可能发动政变。贪欲的不断膨胀,把他逐渐带上了绝路。

点赞7、清远市 网友:攻城掠地

清朝几乎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和军政分权制度设计的巅峰。

中央集权就不详细说了,每年的财政收入都是要收缴国库的,另外和珅之所以得乾隆宠信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也是这小子增加了很多的税收。可以说中央财政是相对有钱的,赈济灾年之类的都是国库放粮的。

另外,军政分权,总督和巡抚,一个管政,一个管兵。一个有钱,一个有人。但单独的谁都反不起来。而且,行政区划,早就实现了犬牙交错,即使一个省的总督巡抚一起反了,隔壁几个省的也很容易平叛,至少从地理上没啥障碍。再有出兵是要有虎符的,怼一起对上了才行。

回归到和珅,他看似权倾朝野,但权力来源都是皇帝,皇帝不支持他就他贪那么多,立马就有各种弹劾出来了。

最后,中国特别讲究名正言顺,君权神授,没有正统的身份地位,篡位那也不是你想篡,想篡就能篡的!

点赞8、海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笑特迷人

政变想成功是需要具备很多因素的,不是想政变就政变,不考虑前提的政变,基本都是身死名裂。

比如和珅想政变就是必败的结局。

首先和珅需要对军队有极强的控制力。但是呢,和珅在这个层面是没有的,虽然在军界,和珅有不少的朋友,但是呢,有朋友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本来,和珅的弟弟和琳倒是在军队有些实力,但是和琳1796年就死了。和珅在军队没有支撑,怎么去政变?

其次和珅需要得到一些重臣的支持。这个重臣说的是对政权稳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臣。虽说不少大臣都给和珅行贿,但是真正重臣,其实和珅并没有他们的支持。

最后和珅需要有一定的大局观。这一方面,和珅虽然很优秀,但是其实力是有限的。而与此对比,嘉庆知道韬光养晦,一下子就除掉了和珅。整体来看,和珅尚不如嘉庆,又有什么大局观。

他怎么发动政变?

点赞9、漳州市 网友:一路向北

和珅从来没想过自己当皇帝,也没有反叛之心,他就是一心帮着皇帝管理国家,然后,自己发点儿财。嘉庆皇帝杀和珅,完全是会错了自己老爹乾隆爷的意。

第一,和珅的毛病,只有一个,那就是贪财。

可是,除了这个毛病,浑身是才和优点啊。他会汉满蒙等几个民族语言,治国管理能力是一流的,而且,能从大局出发,不像纪晓岚这样的书生,除了治贪,啥也不懂。

另外,和珅经营捞钱的能力很强,不仅让清朝的国库充实,自己也充实啊。这个能力,当时,清朝满朝文武,无一人可比。

而且,一旦国家发生了灾害,去临危救治,而且,圆满完成救治的,也是人家和珅,别人,干不了。

最关键的是,和珅对皇家忠诚,人定位好,没有任何反心。

第二,嘉庆当太子的时间太长了,上任都老了。

不得不说,乾隆的寿命,太长了,只要乾隆活着,肯定,嘉庆这个太子,即使他后来亲政,那也得先请示乾隆。

这个太憋屈了,但虽然乾隆和嘉庆是父子,但毕竟是皇家,很多事情,没法说透

和珅年轻啊,可以说是乾隆留给嘉庆,好好巩固朝政的,而且,剩上的大臣,没一个中用的。

可是,嘉庆会错意了,只看到,国库快没了。国库快没了,你找和珅商量,让他给你搞得充实起来了啊,而不是,把和珅给杀了。

很明显,杀和珅的行为,就是饮鸩止渴,国库是充实了,可是,能臣没了。

所以,嘉庆一朝,危机四伏,整个皇族,竟然差点儿被一伙冲进皇宫的匪徒给杀了。

要说清朝衰弱,就是从嘉庆一朝开始的,嘉庆有好多机会,可以让清朝中兴,可惜其能力不足,又无像和珅这样有能力的大臣辅助,于是,大清,就这样逐渐的没了。

不得不说,嘉庆当皇帝的这些年,那是清朝内务最空虚,最没有能臣名将的一些人,因为,他自己把根,也就是和珅杀了,自己又太中庸,结果,把大清的根儿,也断送了。

点赞10、枣阳市 网友:叱咤风云

严格的说,即便位高权重,和珅还只能算个弄臣。

而他不政变,只能说和珅也没这个心(主观条件),也没这个实力(客观条件),当然还有个因素就是,嘉庆帝根本没有给他机会。

嘉庆帝对和珅已经忍无可忍,出手即一招


1799年正月十三,和珅被查,正月十八被嘉庆帝赐在家中自杀。但和珅被查这件大事的前发事件是,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和珅被嘉庆任命为治丧委员会总理。可以说短短几天,和珅被从一个朝堂权臣被拉下来命归黄泉,可见此时的嘉庆帝对这位权臣已经忍无可忍。

作为清朝的第五位皇帝,查办和珅时,嘉庆已经36岁,长期在乾隆的权力阴影下,他当然有急迫证明自己的需要,毕竟这个岁数,他早已有了自己独立成熟的思想。

最长寿的清朝皇帝乾隆虽说与康熙帝联手开创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史话,但实际上到了乾隆晚年,已经危机四伏。嘉庆1795年被立皇太子,随即受禅即位,但实际大权还是受太上皇乾隆掌握。乾隆则依旧对身边这位最擅逢迎的权臣很是信任,和珅的一些阴暗乾隆也是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想,早已成人也有已经作为皇子的嘉庆如何不恼。只不过碍着乾隆,只能隐忍。但实际上,一定有正式亲政后的肃政手段。

任命和珅为丧事总管,看似体谅君臣的情深,但也是完全麻痹了这位权臣,因此嘉庆才几天后的雷霆一击,都是有些出乎意料的。这当然不会给和珅有任何政变反应时间。

可以说,无论嘉庆未来执政手段如何,但对于和珅的这一处理显然是妥当的行动。

和珅实际也没有政变的实力和野心


政变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要拥有军权基础。乾隆朝时,和珅虽然深受恩宠,职务也很多,首席大学士、军机大臣,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兵部,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另外和乾隆还是亲家。

但真正他调兵的权力并不大。和珅涉及军权方面的有两个职位,一是兵部尚书,二是步兵统领衙门。兵部尚书是管后勤和人事的。如步军统领调兵也得需要皇帝一道圣旨。

和珅出身并不高,侍卫出身。靠着逢迎乾隆上位,但他并未形成有力的宗室集团。这点显然比不其前面康熙朝的鳌拜对于康熙的威胁之大,康熙除鳌拜忍了很久并做了很多安排,嘉庆不过几天就搞下和珅。

可以说,即便你权力滔天,恩宠之极,说白了和珅还是乾隆一句话,乾隆实际与他有种亦友亦君的关系。只要你不逆天,大错没有,就由着你,显然乾隆自信也能控制住他,生杀之事只是一句话。

当然,和珅以贪出名。他的权力最终还是化成敛财手段,贪则腐,腐则享。如此下来,被乾隆荣宠几十年,到了对他也毕恭毕敬的嘉庆亲政,他以为还如常,安然几十年的他也当然不会有改朝换代的勇气。


结语

可以说,和珅是没什么机会发动政变的,他是弄臣也不是权臣,富贵荣华都不过是皇帝手中一道圣旨。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