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商鞅规定秦国士兵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秦国爵位含金量如何?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0关键词:爵位,晋升,秦国,商鞅

问题补充: 秦国一共就二十个爵位啊。

点赞1、山南市 网友:儒养烟酒

斩获一颗首级就晋升一级爵位,那砍20个脑袋岂不是直接满级了?别净想美事,商鞅的“套路”,远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


商鞅前后共进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其上任之后,展开了第一次变法。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349年,在第一次变法已经取得明显的初步成效后,再次展开了内容更为详尽的变法行动。

而关于军爵晋升制度,则是第一次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爵位都是世袭的,也就是说,父亲是什么爵位,将来儿子还是什么爵位,这就造成许多世家子弟,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靠着血统获得常人得不到的高官厚禄。

而那些平民就比较悲催了,即便是再奋勇杀敌,表现再优异,到死也只能是平民,根本没有任何逾越的可能。

而商鞅通过变法,破除了西周以来,凭血缘继承爵位的体制,他想打造的,就是一个功绩制社会,一切都靠功绩来说话,不管你的出身是什么,只要奋勇杀敌,就都有成为贵族的可能。


而其中,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就是整个军爵制度中,最大的亮点。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想要往上一步,那就去看战场上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商鞅的这种军爵制度,缔造了一个新社会。

在商鞅的规定中,爵位一共分为20等,从最低的“公士”开始,逐一上升,那么,获得这些爵位,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相应的爵位,都有相应的土地赏赐

以最低的“公士”为例,其能获得的,是田一顷(等同于1714平方米),另外再加宅基地一处,这一处宅基地可不小,足足有九亩之多。

再往上一级,就是“上造”,田地就变成了1.5顷,而宅基地,同样也变成了1.5。


以此类推,越往上,获得的田地和宅基地的面积就越大,要知道,赏赐土地,可要比赏赐别的东西实在得多,尤其是在古代,不是谁不谁都能拥有土地的,很多平民终其一生,都只是给别人种地。

要不那句“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怎么来的,许多人一辈子的目标就是,能够有一块安身立命之所。

而现在,不需要你拿天价的钱去买,也不需要你花一辈子的时间,只需要上战场杀敌,砍掉敌人的脑袋,就能够完成祖上几辈子都可能完不成的梦想。

最重要的是,没有身份门槛限制,任何人都可以。

你说,如此条件,怎么能不让那些身无长物的平民们,犹如打鸡血地去报名参军?怎么能不让他们在战场上嗷嗷直叫,看见敌人犹如饿虎扑食的杀敌?

其次,拥有爵位的人,可以申请一名“庶子”

这个“庶子”不是儿子,而是类似于仆人一样的身份,说白了,就是朝廷允许获得爵位的人,拥有一名仆人,并且,还是不用发工资那种。


这个“庶子”都需要干什么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没有战事的时候,那么这名“庶子”需要每个月有六天的时间,来伺候自己的主人,做一些端茶倒水,捏腿捶背的服侍工作,但如果有战事的时候,那么这名“庶子”,就需要跟着主人行军打仗,不仅要鞍前马后,还要护卫主人周全。

也就是说,这名“庶子”,不管是尊严地位,还是人身安全,都是没有保障的,一切都要以主人为重心。

“庶子”的拥有数量,与爵位高低直接挂钩,低等的“公士”可以拥有一个,同样也是以此类推,越往上越多。

可别小看这名“庶子”的作用,关键时刻,他就相当于主人的第二条命。

另外,有爵位的人,还能获得不同的食邑以及其他福利

根据部分史料记载,秦国的20级爵位,配置的有不同户数的食邑,这就相当于,有几十到上百,甚至上千户平民,用他们所缴纳的税,来供养这个相应爵位的人。

比如,第九级的“五大夫”这个爵位,其所能拥有的食邑,就达300户,换而言之,就是300户平民,供养他一人。

而到了能拥有600户食邑的时候,就可以组建属于个人的团队了,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门客。


这个待遇,比赏赐土地更具诱惑,试想一下,到了某个级别的爵位,除了拥有大量的土地之外,出门还有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帮助你打理产业,出谋划策,这该是多么风光的一件事。

不仅如此,升级到不同的爵位,朝廷连身后事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秦国规定,从“公士”爵位开始,每一级可以在死后,坟墓前栽种一棵树,往后级别越高,就能种的树越多。

这个福利,在“事死如事生”的古代,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耀,并且,当时秦国规定,墓葬必须按照要求来,不得僭越,这样一来,谁的爵位高,死后坟墓上的排场就越大。

因此,死后能种一排树,那绝对是倍儿有面子的事。

上述只是秦国军爵奖励制度中的一部分,还有不少其他的各种福利,总之,只要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有极大地可能晋升爵位,今日之小兵,明日之将军,这在当年的秦国并非不能实现,因此,在这么多实实在在的赏赐之下,秦国的士兵才会在战场异常英勇,之所以大秦军称之为“虎狼之师”,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如此。


同样,问题就来了,既然爵位赏赐如此之丰厚,那么参与其中的人自然不少,按照斩获一颗首级的规定,是不是斩获20颗,就能直接满级呢?

如果真的这样想,那只说是想瞎了心,一旦如此,秦国的爵位别说有含金量了,直接都是注水了。

商鞅在设计军爵晋升制度的时候,已经同时设置了要求和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爵位泛滥,以及部分投机取巧的人通过滥杀,来冒领军功。

要求一,斩获的首级有具体要求

在《商君书》中,提到商鞅的军爵记功标准,是要求斩“甲首”,何为甲首?简单点来说,就是小头目、小军官。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商君书》

也就是说,不是说上战场后,随便拉一个人将脑袋砍下来就算军功的,至少得是对方的一个低级军官才行。

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完成此项任务的难度,毕竟能在当时混上低级军官的,大多都是一些有真本事的人,最起码也是那种孔武有力的,要在乱军中,成功击杀这么一个人,还要把脑袋切下来,还真是有些难度。

这样设置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防止有些人滥杀,如果没有身份限制,那么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可能就会杀一些平民来充数,如果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

想蒙混过关?大秦的军法可不是吃素的,很少有人能在这上面作假。

所以,拿不到“甲首”,就没有办法晋升,想晋升,那就只能玩命儿,寻找机会干掉对方的低级军官,别无其他选择。


要求二,一甲首升一级不错,但只针对首功

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从普通士兵升级到最低等的“公士”爵位,只需要斩获一颗“甲首”即可。

但若是从“公士”再往上升,那就可不是斩获一颗“甲首”这么简单了。

这就像我们在玩那种打怪升级的游戏,从新手村出来的时候,可能只需要杀掉两三只怪物就能升一级,但越往后,所需要的经验值就越多,这就逼迫你不得不寻找那些经验值高的怪物击杀。

但同样的,经验值高的怪物所蕴含的风险也就越大,随时随地都可能让你GAME OVER,而在战场上,游戏结束就意味着失去性命,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所以说,秦国的士兵,崇尚“首功”,因为这个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再往上的爵位,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还需要运气,一个不慎,就会战死沙场。

因此,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想晋升?加倍努力吧。


要求三,强调团队作战,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

按照秦国的军制,会将数量不等的士兵编成各种作战单位,并且,大小作战单位,都有一个长官,如每五人就设置屯长一名,每百人则设置将一名。

这样的编制,便于进行管理,号令也能做到快速的上传下达,同时,也能有效地考核军功。

假如进行一场战斗,身为长官的屯长或者将,没有斩获敌人首级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因此被斩首,并且,该作战单位之下的士兵,也不能进行爵位晋升。

除非这个作战单位,从上至下,尤其是军官,都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斩首任务,那么才能让所有兵士跟着晋级。

这就相当于,你自己完成还不行,还需要帮助别人完成,这样大家伙才能都加爵一级。

团队作战,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这个理念即使放在现在,也是相当有用的,因此,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觑。

通过以上种种条件,就会知道,在秦国想晋级升爵,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有真材实料,还需要付出极大地勇气,以及一定的运气,才会达到目标。

因此,秦国的爵位含金量,才会这么高,赏赐才会这么丰厚,实在是获取它太不容易了。

但即便是如此不易,还是有不计其数的秦国勇士们,亲赴后继地冲上战场,拼了命地奋勇杀敌,因为这已经是当时最容易让一个平民一步登天的途径了,不管是土地,还是荣耀,或者是其他福利,如果没有军爵晋升制度,这些东西,是普通百姓做梦都不敢想的。


小结:

商鞅规定秦国时并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其实还有不少相应的条件,并非简单的杀一个人就完成任务的,这里面包括杀敌的对象、杀敌的数量以及协同作战等多个要求,一颗首级就能升级,只是针对低级的爵位,越往上要求就越高,也越复杂,因此,秦国的爵位含金量,一点都不低。

点赞2、青岛市 网友:≮昔梦≯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爵位都是世袭的。换而言之,团长的儿子将来是团长,师长的儿子将来是师长,将军的儿子将来也是将军,这些贵族子弟不需要靠任何军功,只需要靠血统和家世就可以获得这些令人羡慕的爵位。

相反,对于广大平民百姓而言,不论你在战场多么英勇杀敌,也不管你斩首多少敌人,你的平民身份永远无法改变,平民想获取爵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但是,等到商鞅变法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换而言之,爵位不再世袭,只能靠军功来获取,无军功者不能封爵。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那些贵族子弟强烈要把商鞅车裂的缘故,因为商鞅实实在在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当时,商鞅在变法中,将秦国的爵位设为二十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

1 公士 、2 上造 、3 簪袅 、4 不更 、5 大夫、 6 官大夫 、7 公大夫 、8 公乘 、9 五大夫 、10 左庶长 、11 右庶长 、12 左更 、13中更 、14 右更 、15 少良造 、16 大良造 、17 驷车庶长 、18 大庶长 、19 关内侯 、20 彻侯(通侯)。

在这二十个爵位中,最低一级为“公士”,根据《商君书》中所记载:在战争中,秦国的士兵“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简单翻译下就是,秦国士兵只需要在战场上斩杀一个敌人的首级,就可以获得“公士”的爵位,并赏赐耕地1公顷(约我们现在的15亩地),宅地9亩,除庶子1人外,其余儿子都可以到军中担任低级官职,类似于我们现在军中班长或者副班长的职务。



从这里可以看,秦国的第一个爵位,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而且含金量也不差。毕竟在古代,一个出生底层的平民百姓可以得到15亩的耕地,还有9亩的宅地,自己和儿子们也可以到军中担任班长或者副班长的官职,这份待遇,客观来说已经算很不错。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秦国用来晋升爵位的首级并不是普通士兵的首级,而是敌国有爵位的长官首级。换句话说,至少要是敌人班长的首级,这也就决定不是每个英勇杀敌的士兵都能够获得爵位。但总的来说,这个要求不算太过分,对于广大士兵来说,通过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的。

然而,根据商鞅所规定的爵位晋级制度,靠斩敌方长官首级晋升的爵位,最高只能达到第四级“不更”。再往上,就不允许个人斩首,而要以团队斩首33个以上才算达标。

并且这个33还必须是秦国士兵斩首数多于自己的阵亡人数至少33人以上,也就是如果自己阵亡100个士兵的话,那就必须斩首敌人133人以上才行,这样才能再授爵一级。

当然,这个也能理解,因为当一个士兵的爵位达到“不更”级别时,他在军中的官职至少已经时屯长和百将级别,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排长级别,这个时候他们属于是带团队作战,自然要考核他的团队军功,而不是他个人的斩首数量。



从这层意义上说,“不更”这个爵位相当于是大多数士兵的天花板,是士兵最高所能够获取的爵位,再往上的“大夫”爵位,一般都只有军官们才能够得到。

也正因为此,人们又习惯把前面四级爵位统称为“士爵”;第五个爵位到九个爵位称之为“大夫爵”。大夫爵不仅可以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还都有税邑可食,一般是可以享受300户到600户百姓的租税收入。

至于再往上,那就属于是卿爵和侯爵,绝大部分士兵和军官都已经是很难再获取,比如战功赫赫的白起,他的爵位也不过是第16级的大良造,可见对于军人而言,大良造基本上就是最高的爵位。

据统计,在秦国历史上,得到大良造爵位的人,一共也只有三人:司马错、白起、王翦。像大家熟知的蒙恬、王陵、李信、樊於期等,爵位都再大良造以下。

至于秦国最高的四个爵位:驷车庶长 、大庶长 、关内侯 、彻侯(通侯),基本上都是王室成员才能获取,比如秦宣太后芈月的弟弟魏冉就曾获取过彻侯的爵位。

最后,爵位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作用,那就是可以用来抵罪,也能给家人取消奴隶身份,代价就是把自己获得的爵位再交出去。这对于广大百姓来说,也相当于是一次免罪金牌。

点赞3、淮安市 网友:叹残花绝

秦国普通士兵斩首一级,可进一级爵位,但并不是每进一级都只需要斩首一级。越往上面晋升,则斩首数量越多,爵位超过一定等级,则不以斩首论功,以战胜规模论功进爵。秦国军功爵总共20级,如果一颗首级进一级,那么秦国的大良造上将军就数以万计了,秦国的将军都成勇士了,何谈名将智将呢?以商鞅的智慧,必然不会犯如此错误,一级一进爵只是宣传口号而已,越往上升是越不容易的。

秦国军功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所谓一颗首级进晋一爵只是指没有爵位的士兵杀敌一人,可获得公士爵位;杀五名敌人可升上造爵位;杀九名敌人可升簪袅爵位。不更以上的爵位以集体功论,首先要战胜,其次看战胜的结果来论功行赏。

白起一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麾下将士斩敌百万以上,也仅仅获得大良造爵位,可见对于军人而言,大良造就是最高爵位了。驷车庶长、大庶长是秦国公室成员执掌王族事务元老的爵位,外人是不能得到此爵的,比如秦国宗正府长官一定是赢秦公族德高望重的族老。关内侯、彻侯一般是王室成员当了丞相的方可获得,比如国舅魏冉妆丞相上将军职所以得到了彻侯高爵。

秦国的军功爵执行十分严格公平,作为普通士卒,得一个公士爵不难,奋勇搏杀得一个四级不更爵亦可。做为将军以后,再要向上升就十分的困难了,没有赫赫战功,是不可能升爵的;没有杀敌占地得民之实,想获得升爵,亦是不可能的。投降者削爵,战败者降爵,因此不是每次战争都能取得爵位的。得大良造的将军只有司马错、白起、王翦三人而已,蒙鹜、王龁、王陵、樊於期、李信、蒙恬、蒙毅、王贲等人皆在大良造之下。

点赞4、青岛市 网友:污的像雲

商鞅确实规定过“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么,假如一名秦军战士斩敌20,岂不一口气就达到秦国20级军功爵制中的顶级了?那这样的爵位还有什么含金量可言?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俩字:农、战,用今天的概念来讲,那就是经济和军事。为了让所有秦国人都困在这两件事上,商鞅设置了如下规则:

所有的秦人,无论男女,出生之后就要登记在册,死后才注销,理论上来说没有漏网之鱼;

具备劳动能力的老百姓、无论男女,如果游荡、偷懒不干活,试图以躺平的方式混日子,那不好意思,由政府出面收编为公家的奴隶,彻底失去人身自由;

如果一家人努力地男耕女织,向朝廷上交了足量的粮食、布匹,那就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奖励(徭役就是老百姓被朝廷无偿征调,要么从事体力劳动,要么打仗);

所有人(无论任何出身),如果想获得爵位,只有立军功这一条路,即使是王室宗亲也如此。



在战国时代,打仗才是第一要务,所以上述最后一项尤为重要。那么这里有个问题:既然好好干活能免除徭役,那一个秦人可不可以老老实实种田、当个安居乐业的老百姓,而不冒着丢命的危险去战场上挣军功?

这就是商鞅的套路之处了。他设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还给不同的爵位设置了相差悬殊的待遇,逼得人们不得不走上战场、拼命杀敌

首先,一个人若拥有爵位,即使是最低级的,也能按照规定向朝廷申请拥有一名“庶子”,每级爵位可以多申请一个,以此类推。

啥叫庶子呢?说白了就是免费的仆人,在没有战事时,庶子每个月里必须为自己的主人服务6天;如果开战后,那他就要跟着主人从军,干一些端茶递水、铺床叠被之类的粗活。

很显然,庶子基本没什么地位、尊严和人身保障的。那么,这类人由谁充当呢?很简单:没有爵位的人;而爵位只能通过打仗获取,试问哪个秦国成年男子不会上战场?




其次,爵位带来的好处,超过我们的想象。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爵位,才能在军政机构中当官;

一个有爵位的人犯事后,更高爵的人有权审问他,即使只是高一级;

每增加一级爵位,除了会被赐给一名庶子外,还可以获得田地一顷、宅基地九亩;

根据春秋战国墓葬文化,人死后会在幕前种树,但具体数量有严格的标准、不准僭越,数量越多、面子越大。秦法规定,即使是最低级的“公士”爵位,死后都能在坟墓前种一棵树;其后每升一级增加一棵;

处于第九级爵位的五大夫,就可以享受300户的食邑,即对应300户居民所交的税归其所有;

再往上就继续增加标准。如果享受了600户的租税和食邑,就可以自行接收门客、豢养个人专有的人才队伍了。

当然了,拥有不同的爵位,所享受的俸禄、在军队中所能率领的军人数量也完全不同。



以上只是现有史料中对秦国爵位待遇的不完全罗列。看得出来,更高的爵位不仅代表着更多的财富与荣耀,还意味着对他人的支配权,吸引力不言而喻。

那么,用什么来换取军功呢?《商君书》里列了一点:“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也就是说,能够斩获一颗敌人甲士(低级军官)的脑袋,就能获赐一级爵位。

但是,如果标准真的这么简单,加官进爵也太容易了吧?如果一个秦军特别能打,一场战斗能砍下20颗人头,岂不能立即封侯了?那秦国的田地哪还够分的?

显然没这种好事。以“人头收割机”白起为例,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从韩国攻城略地,让他从左更升为大良造,即从第12级升到16级。可见并不是一颗人头对应一级军功的。



实际上,秦国还有如下套路: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可以理解为只是针对寻常士兵。能够斩获敌人的低级军官其实并不容易,但这能让一位士兵从此获得最低级的“公士”爵位,成为特权阶层;

而往高了看,获得首级就成了最基本的任务,完不成的话甚至会丢命。比如,按照秦国军制,作战时每五人设置屯长一名,每百人设置将一名。在战斗中,如果屯长、将没有获得敌人的首级,那他们就会被斩首;要是能够斩获33颗敌人首级,他们不仅能活命,甚至还可以升爵一级。

如果建制标准再提高一点,那要求就更高了。秦制规定,一场攻城战如果获胜、并斩首敌人8000及以上,野战获胜并斩获2000级,就视为这支军队完成了任务,有爵位的将士能加爵一级。



由此可见,随着身份的提高,爵位的提升难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商鞅还规定了一些“惩罚”的套路,变着法子的消耗将士们手上的人头、剥夺他们的爵位

上文提到,秦军每五人为一屯,这是最基层的编制。在战斗中,如果有任何一人临阵脱逃,那其他四个都要受罚;然而,只要他们能获得一颗首级,就能免于处罚;

在战斗中,假如一位将官战死,那么他的亲兵就要受罚;同样的,假如这位亲兵收获了一颗敌人脑袋,就能逃过一劫;

人头简直是秦军中的“流通货币”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国军人在战场上会“左挈人头,右挟生虏”,为了军功宛如一头头虎狼。

此外,秦法出了名的严苛、繁琐,任何人都有触犯刑律的可能。这个时候,爵位就派上用场了:可以用来抵罪;假如一个士兵没有爵位却犯了罪,那他就会惨遭处死。



总而言之,秦国严密的军功爵制正是秦军战斗力爆棚的秘诀所在,它以利益、荣誉为诱饵,充分调动了人们的逐利心,沦为了奋勇杀敌的作战机器。

它固然存在缺点:过于强调人们的兽性与物欲,无视他们的感情需求,剥夺了他们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但在那个时代,它也存在难得的先进性:打破了数百年的世卿世禄制,让寻常人也获得了证明自己、改变人生的机会。因此,后世封建王朝的军功制,都是由秦军20级军功爵制演化而来。

点赞5、林州市 网友:有點乖

如今有个玩笑话,说商鞅才是是现代“游戏晋升机制”的鼻祖,因为秦“二十等爵制”,口号也是说得好听,如果用现在的广告口号来给商鞅变法来个广告,那大概就是:

“想脱离平民之身吗?想改变命运吗?想获得无尽的良田和忠诚的仆人吗?加入大军吧,只要拿下敌人的首级,就能不断晋升,最低门槛一个起”!

但真进入了这个晋升的体系内,那才知道套路深。

而且跟玩游戏不一样的是,玩游戏需要氪金,“玩”商鞅的二十等爵制,是要氪命的。

二十等爵制,根据后世的史学推断论证,在最初的时候,只有“十六级”(另一说十八级),因为二十等爵,最高的两个等级“关内侯”和“彻侯”,都快赶上了秦国的最高统治者“公爵”秦孝公了,这种爵位,不是没称王的秦孝公敢乱制定的。

这个爵位体系的魅力在于,可以“抑贵扬平”,也就是打压已经腐朽的贵族,拔高想要改变命运,摩拳擦掌的平民的地位,说句哲学一点的话,就是在重新调整分配,调动社会潜在的、沉寂的积极性。

根据《商君书》的多次描述,二十等爵制最吸引百姓的就是“第一级”爵位,乃为“公士”,因为这个爵位的门槛最低,只要拿下一个敌人的首级就可以获得,拿下一个敌人的脑袋,家族命运立即改变。

这个原理就跟超市搞促销时,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奔着平价鸡蛋去是一个道理的。

那有的人就起了心思了,我力气大,我手臂粗,我有祖上秘传迷药,一撒倒一片,然后再一个个收割敌人脑袋,砍上几十一百个,我岂不是就位列“将相”了?

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商鞅更残酷。

商鞅制定的规则是有“壁垒”的,或者说是需要质变的功劳才能跨越的界限。

二十等爵制,前四级被称为“玩命级”

第一级:公士。

第二级:上造。

第三级:簪枭。

第四级:不更。

为什么叫玩命级呢?

因为这四个等级,的的确确就是可以靠杀敌人,取得敌人首级升上去,而且是杀几个升一级,升级速度堪称“飞快”,秦国士兵那是越杀越开心,觉得再努力一把,自己都可以去洛阳跟周天子一起吃饭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很浓重的网游风格,前期升级丝毫不讲究逻辑,爽就完事了!

但严肃地说,不得不说,这基础的四级,其实也是秦国战斗力爆增最根本原因和底层逻辑,也是秦国战斗力的根本(将强能领兵,兵强才致胜)。

可惜若是有志气的人,想用这种方式继续往上爬,那对不起了,新手福利结束了!

从第四级到第五级,你就算再砍十个人都没用了,因为“壁垒”出现了。

被网游坑过的朋友看到这里,肯定有点不妙的预感了,咱们继续。

第五到第九级,可以称之为“玩计级”,这几个几乎都有一个很显眼的后缀:大夫。

第?五级?:大夫。

第?六级?:官大夫。

第?七级?:公大夫。

第?八级?:公乘。

第?九级?:五大夫。

咱们以前说周代的等级制度,常说的就是: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其实二十等爵制,也没有背离这套等级逻辑,前四级,就是“士”,而第五到第九级,就是“大夫”。

因此,第五级起,商鞅就暴露了他的真实“规则”了,再怎么单打独斗,终究是勇夫罢了,勇夫固然可取,但也是“重赏”之下才冒出头来的,而商鞅想要在勇夫中选“将”,率领勇夫。

换句话说,你干基层再厉害,也就是在基层里玩,一定要通过某种“考验”晋升,如果还是那些古板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

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商鞅给出的标准也很简单,想要升入“大夫”,就要开始率领军士集体作战,这个时候讲究“集团军功”,不再是个人军功了,屯长也好,百人将也好,他们自己砍了敌人,只算“团队”军功,标准是“净歼敌”三十三人及以上,也就是杀敌53,自损20这才符合标准。

有的人直接就拍桌子了,这不是坑人吗,怎么一开始商鞅没有把话说完呢?

不然为什么说商鞅是现代“游戏晋升体制”的鼻祖,有时候语焉不详,对什么群体说什么话,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艺术。

到了大夫级,难度就几何上升了,除了用这种方式选拔将军以外,这里面还涉及了“责任制”,基层士兵可以拼命,砍下了敌人头颅,那是他的本事。丢了自己的头,那是他的造化,所以基层军士只需要保护自己,这次没杀敌,下次再接再厉。

将军不一样,他们治下的士兵阵亡得多了,他要被牵连,治下的士兵全部摆烂或者摸鱼,他也要被牵连,可能士兵偷懒士兵没事,但将军一定会出事。

这就导致了到了大夫这个层级,晋升的“功勋”有时候还会被“倒扣”,玩着玩着回到刚开始的时候,可想而知,白起那样杀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屯多一点,后面完全不够造的。

不过若真的有人才从第一级一直爬上来,然后爬到了第九级,那不得不说,他的确是个人才了,到了五大夫,一般都是个分水岭,再往前进一步,就是“卿”了,卿这种存在,是足以“名留青史”的,不仅仅是吃饱饭那么简单了。

所以到了卿这个层次,又可以叫做“玩脑级”。

卿仅次于诸侯,也就是各国君主,一般来说,国家的真正统治阶级,都是“卿”,相国是卿,御史是卿,史官是卿,就连商鞅自己刚开始变法,也都给予了“第十级”的爵位:左庶长。

十左庶长

十一右庶长

十二左更

十三中更

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少?良?造?)

十六大上造(大良?造?)

十七驷车庶长

十八大庶长

显然商鞅自己也有“晋升”的精神,没有让秦孝公给他直接登天的机会,但他也表示了,一定要给他“卿”的资格,不然的话,就不是晋升与否那么简单了,而是“有没有资格”在政治上发表意见,此乃阶级的桎梏和习惯。

因此卿已经是一种新的层次了,想到这一步,不是愣头青杀敌人就能做到了的,商鞅后来靠变法之功,征战之功被封商君,爵位升至“大良造”,后来也还是被针对逼得谋反,最终被处刑而死。

跟商鞅一样的,还有战功赫赫的白起,白起也是爵至大良造,被封为武安君,最终却落得被“赐死”的下场,他们到头来的荣耀,一个不留神,也会是一场空,跟那些在战场上征战的士兵实则无异。

如此说起来,“二十等爵制”更像是虚无主义,因为除了统治者一直永恒长久,其他人晋升来晋升去,到头来很容易就是一场空,可话说回来,自古以来君臣之间不都是如此这般的不平等吗,回头看看,还是“玩命级”的四个爵位最轻松。

虽说“晋升”到大夫不容易了,可这四个初始爵位带来的“福利”,是实打实的。

为了激励士兵,商鞅的“新手大礼包”也是准备得很给力的。

比如某士兵拿下了一个敌首,那么他就可以升为“公士”,成为公士之后,他就能够获得封赏,奖品是“一顷田”、“一处住宅”(可能是给地)、“一个庶子”

这个“一顷”田可是厉害了,按照现在的计算,一顷田大概有6万多平米,虽然秦时期跟现在的计算单位不一样,但仍旧有“一万平米”左右,再加上住宅给的地,而且还配有一个“仆人”(庶子是指仆人),这生活妥妥的人生赢家。

第二级的上造、第三级的簪枭、第四级的不更,田地的封赏都是在公士的基础上依次加一,所以上造就是二顷田,两处宅子,簪枭就是三顷田,三处宅子,不更是四顷田,四处宅子。

这样看起来,二十等爵制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多的什么名份、精神层面的奖赏暂且不说,这物质是最重要的,虽然商鞅这套路不浅,但对基层的爵位还是算厚待了,也难得基层士兵愿意那么拼命。

除了这些基础的赏赐外,这些获得了军功的士兵还可以拿自己的功劳给“亲人”顶罪,而“罪”这种东西,在秦国堪称是烂大街的存在,商鞅的核心思想里有一个“弱民之术”,就是制定大量的法律,让百姓动不动就犯错,甚至是犯罪,他用这种方法,推着百姓们上战场。

很多秦国士兵,一开始都是为了“抵罪”或者是给家人“赎罪”才上场杀敌的,所以这又是一个套路,看似是福利,实则是商鞅和秦国统治者制订出来的“套娃游戏”,他们将获得勇往直前的士兵,但后来秦朝崩溃,这些将士也没有多忠诚,就因为他们对“暴秦”的确没啥感情。

话题扯远了,再说回秦国爵位的“大夫”、“卿”阶级的含金量有多高。

到了大夫开始,基础的赏赐在第八级和第九级的“公乘”、“五大夫”开始,第七级还只是赏田九顷,宅子久处,可公乘却直接被赏赐了“二十顷”田,二十处宅,五大夫则是有二十五顷田,二十五处宅。

这个时候,质变就开始了,这还不算完,这个等爵制还有点“阶级性”,越高级,差距越大。

因为第十级的左庶长,赏赐的田就有74顷,宅子74处了,第一级的卿尚且如此,更别说后面的高等级卿的待遇了,这凸显了在二十等爵制中,差异奇大的阶级性。

讲完了这些“赏赐”,最后让人关心的,无非就是“继承”问题了,有的人会问了,这些东西能不能留给后代?

虽然商鞅变法打击“世卿世禄制”,但二十等爵制中,仍旧是可以“世袭”的,但这个体系内的世袭跟清朝的爵位世袭很像,要“降级继承”,这个意思就是,公士在去世后,他的儿子就没有资格享用他的田地了,又要继续自己奋斗了。

即便是如此,二十等爵制还一直发展到了“汉朝”才被终结,之所以会被结束,还是因为这套等爵制后面越来越泛滥了,人是存在“心理追求”的,刘邦时期分封功臣就开始直接大量赏赐“关内侯”,完全破坏了这个制度的自洽性,导致后来没得玩了。

总结:

二十等爵制,是秦国变法中最核心的一环,秦国能六世剧变,横扫天下,跟这种军爵制度的底层逻辑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没有二十等爵制,就没有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秦人的基础本就比赵国弱,后来得以长平一战比狠获胜,盖源自这个精神。

而二十等爵制,是更早的“晋升”天梯,有效地打破了秦国时期的社会固化,突破了壁垒,虽然最顶尖的爵位还是只能贵族获得,但却也造成了中低层的社会阶级的流动竞争,对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点赞6、迪庆藏族自治州 网友:问松。


含金量很高,24K纯金啊!

但是,你当那一颗首级是容易砍的?非常不容易,因为那不是一般的首级。

下面我们看看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再看看一个士兵的升爵之路。

军功爵位制


在公孙鞅(商鞅)来到秦国以前,穷人想要获得功名利禄,那事只能靠运气,因为太难了,所谓的主要爵位都是世袭的。既然是世袭,哪里能轮到穷人?这就是世卿世禄制。

可是一切都会变化,秦孝公想要图强,公孙鞅想要实现人生抱负,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秦国的大改革。

所有改革中,对于军功爵位的改革,绝对算是一项重大突破,让穷人可以通过当兵改变自家命运,让富二代们不能世袭父亲的爵位,只有自己通过军功累积,才能得到好的爵位,这真的要人命。

这就造成了这样的情况:“有些富人哭,很多穷人乐”的局面。

秦国爵位制度总共分为了四大类,二十级:

士: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

大夫: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

卿: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侯: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商鞅的这个军功爵位制对秦国影响很大,这决定了秦国人彪悍勇武的作战精神。

其实,在古代,仅仅是“爱国”两个字,并不能完全激励起军人们拼死的精神,合适的激励手段,才能让很多人悍不畏死,这就是所谓的“富贵险中求”。

高等级爵位是怎么炼成的



1、士

如果,你要生活在秦孝公以后的秦国,那么你会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争的洪流,你也有可能被动地获得很多功勋,同时你可能早早死去。

当你出生在那个时代的秦国后,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面对一件事:当兵,这是有制度的,当时采取普遍征兵制度,只要你不是残疾,一律依法服兵役,17岁以上的男子必须登记。

按规定,每个人必须服役至少两年,一年在郡县,一年在边关或首都。

既然当了兵,都会大概率面对战争。没有战争前,最底层的你,可能就是个“民”,但战争一旦开始,你可能就有了改变 命运的机会。

如果在一场战争中,你杀了一个“甲士”(敌军中披甲的精锐,或者小军官),收割了一个甲士的脑袋,那么,你可以靠这脑袋得到爵位了。

这爵位的名字叫“公士”,你会得到什么待遇呢?

田地一顷(100亩)、住宅地一块、仆人可以有一个,每年可以获得50石粮食(1500公斤)。

看看这待遇,就算放到现在也是不弱的,吃穿不愁,还能有人伺候。

为了改变命运,无数的秦兵像疯了似的,对敌人毫不留情,因为事关自己家的命运。

有人说了,如果士兵够勇猛,收割了20个甲士的脑袋,是不是可以直接升到最高层?

当然不是,一是,靠一个人的能力,无法在一场战争中收割20个甲士的脑袋,因为甲士也不多,战力还不俗,想收割人家,真心不易,一不小心还会被别人收割了;二是,只有在底层,是考核个人能力的,过了“士”层之后,考核的更多是团队的“业绩”了。

但是,如果收割了两个甲士的脑袋,是有福利的,父母如果在监狱,那就放出来,妻子如果是奴隶,那么可以成平民。如果底层士兵杀了五个甲士,并收了脑袋,那么可以有五个仆人。

在一场战争中,表现不错且获得“公士”爵位的,可以有资格当伍长。就算当不了伍长,也是士兵里的“富户”了。

当了伍长后,如果个人或小队成绩不错,那么可以获得第二级爵位,这第二级的爵位就是:上造”,这爵位可以一年得到100石的岁俸,比公士多出了一倍,而且军队里的伙食就会好一些了。

得了上造的爵位后,可以有资格担任“什长”了,管理10个人。

在获得上造爵位后,再上一级,就到了簪袅zān niǎo ,这是第三级爵位,这一级别是有马骑的,而且吃饭时都是精米伺候,田地300亩,岁俸150石。这个爵位是有资格担任屯长的,这个职位可以管理50个人。

能管理50个人,那是绝对的小领导了,有50个人供你指挥,官的感觉就出来了。

如果在此位置上,带领这50人表现突出,那就可以获得第四级别的爵位:不更。

啥叫不更呢?如果不在军队了,每年轮流服役时,人家可以不去。不仅如此,不更能获得200石的岁俸,而且有资格担任百将(百夫长)官职,可以管理100个人进行战争。

在“士”这个四级爵位里,个人成绩(杀了多少甲士)非常重要,如果带领了团队,团队成绩也是参考的一个方面。

总之,一个士兵过于优秀时,可以通过一场战争获得不更的爵位,甚至当上百夫长;也可以逐渐的累积军功,层层上升。

一句话,斩首级多少,在“士”的层面非常重要,影响爵位和福利待遇。

2、大夫



如果你担任了百夫长,没有死,而且个人成绩和团队成绩都不错,你很有可能上到另一个层级:大夫。

到了大夫这个层级,算是出息了。

大夫这一层级,有五级: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

其中,大夫岁俸有250石,官大夫300石,公大夫350石,公乘400石,五大夫450石。

如果有幸当了军官,大夫爵位可以担当五百主,管理500人;官大夫可以担当千夫长,管理一千人;公大夫可以担任曲军侯,管理5000人;公乘可以担当校尉,管理25000人;五大夫,可以担任将军,管理12玩五千人。

从曲军侯开始,就牛了,相当于如今的处级干部,和县太爷一个级别,不用跪拜县丞。

但是,在大夫这个大层级,我们得知道,不是以你个人收割了多少人头来给你封爵的,表彰你的只有两个考核点:一是你管理的团队获胜了没有,二是整体战役获胜了没有。

一场战役,如果胜利,小官升一级爵位,大官升三级爵位。

也有人把五大夫列入“卿”等级,在我看来,还是在“大夫”级别,不过是顶级的大夫,因为已经可以当将军了。

3、卿



这个等级的爵位,相当厉害了,那是国家妥妥的高级军官了,仔细归类,分为9个等级:

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从左庶长到大庶长,总共九级,最低级别的左庶长享受岁俸500石,最高级别的大庶长享受岁俸900石,中间每升一级,岁俸涨50石。

另外,五大夫爵位时,就可以享受300户的租税了(所以有人把五大夫也算作卿),而到了左庶长那就更多了。

在这九级中,需要注意的是,有四个庶长:左庶长、右庶长、驷车庶长、大庶长,在商鞅变法前,“庶长”是官爵一体的,而且,在这四个庶长爵位中,只有左庶长可以有非王族人员担任,其它三个必须有王族人员担任。

商鞅变法后,情况变了,庶长只是爵位,并非官职,你有资格担任相应官职,但如果没有虚位,那就是有爵无实权。

有左庶长的爵位,则可以担任左翼帅,旗下2个将军、10个校尉,右庶长同样如此。

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左更、上更、右更,这三级和左庶长、右庶长一样,如果当军官,可以旗下有2将军、10校尉,不一样的是,这三个“更”,福利待遇更多。

爵位十五级是少上造,十六级是大上造(也叫大良造),十五级可以担任中军副帅,十六级可以担任中军主帅。

商鞅、樛游、公孙衍、白起等获得过“大良造”爵位。

十七级的驷车庶长,一般来说,是有资格管后勤的“帅”,虽然不在一线,但地位颇高,因为担任者往往是王族。

十八级的大庶长,获得人较少,一般来说,拥有此爵位,要么是丞相,要么是全国军队总司令(主帅)。

4、侯



关于侯,在秦国是很难获得的。

侯分为两级,一是十九级的关内侯(伦侯),二是二十级的彻侯(列侯)。

关内侯,又称伦侯,岁俸950石;彻侯,又称列侯,岁俸1000石。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封列侯的著名人物有商鞅,人称商君,属于列侯;魏冉,号称穰侯;范雎,称应侯;吕不韦,号称“文信侯”;嫪毐,号称“长信侯”;王翦,号称“武成侯”,王贲,号称“通武侯”。

得到侯爵的分封,那是臣子最高的爵位封赏了。



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秦国士兵杀一个甲士,获得一个甲士首级,就能获得一级爵位,这含金量高吗?其实挺高,因为甲士杀起来不容易,人家有甲有头盔,大多都是精锐或者军官。

但是,在“士”的四个爵位等级后,到了大夫的爵位等级,个人杀死并收割甲士的首级数量,并不能让人升爵位,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团队获胜,才能获得更多的爵位升级。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