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我还说我用的马桶还是春秋时期的呢。
“早在2002年这个杯子就登上的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与之并列的是后母戊大方鼎、曾侯乙编钟、三星堆青铜神树、秦始皇铜车马、马王堆襌衣这些同为举世孤品的国宝。不论从保护手段还是重视程度上来说,都令人不禁刮目相看,也因此在许多人的心中,这些文物是国宝中的国宝,绝世无匹的珍宝。
在杭州博物馆里,游客可以看到一个杯子,或许有游客会说: “跟我家的杯子差不多啊” “很多饭店都在用啊”“嗯,我昨天还用过这样的杯子”等等。
在灯光的照射下,这个透明水晶泛着淡粉色。近距离观察这个杯子,它并不是纯白色的,而是略带一点淡琥珀色,外表没有什么纹路,表面看得出是经过抛光处理的,杯身上有一些自然的裂纹,底部和中部可以看到一些絮状的自然结晶。然而,这只看起来不起眼的杯子,却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实用器皿,而且还是战国时期的!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收藏于浙江杭州博物馆。 此杯子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 水晶类的制品,在史前时期就已经有了出土,也就是猿人时代。作为世界主要水晶产地的中国,使用水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制品出土。但是被当作国宝级别的水晶杯,确实比较少见。首先我们要承认的是,这个杯子确实很现代,或者说在现代很常见,如果不提前说明我们可能真的以为就是一个几十元的普通玻璃杯子。但是战国时期的工艺和造型可以如此确实相当罕见。它是杭州博物馆这座省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简单地说,它就是绝世、罕有的顶级国宝珍品,独一无二,海内无双。
至于具体年代,根据器物文化风格分析,除了带有当地的越文化外,还有不少楚国的元素。推测年代有可能是在楚国灭了越国(公元前306年)后。该墓中的木头经碳14年代测定,大约也为公元前250年左右。不过,几十年来,考古挖掘的古代墓葬万万千,并不是每座古墓甚至高官显贵的墓葬里就能有这种绝世珍品的。当工作人员挖到一米多深时,泥土中出现了一抹晶莹的色彩,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他们将这件器物挖了出来,发现竟然是一只令人疑惑的“玻璃杯”。偶然、巧合、幸运汇集在一起,才有了一尊稀世水晶杯的出土。
“刚出土的战国水晶杯”
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战国水晶杯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们使用的玻璃杯。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 这个看上去非常穿越的杯子,当时还引来了不少的争议,好多人都怀疑是事后放进去的,或者说多年土壤活动认为翻新等等阴差阳错才会出现的,当然通过分析发现,战国水晶杯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国内罕见,是中国出土早期水晶制品中比较大的一件,之前出土的一般多为挂坠等小件。
这座大墓的墓主人是谁
有人认为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派驻到杭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杜正贤认为墓主人所在的时代应该比秦统一中国要早:“我猜测墓主人应该是楚灭越以后,楚国派到我们杭州地区的最高长官。” 传说战国中前期,越王无疆效法列国征伐中原,北上攻齐。那时,齐楚两国的矛盾已表面化,齐王于是派出使者,游说无疆西征楚国,以为遗祸之计。无疆果然听信齐使说辞,举兵西向伐楚。岂料楚威王早有准备,引大军攻打越国,杀无疆,尽得吴越之地,同时北路大军在徐州大败齐军,奠定了楚国当时在长江流域的地位。开疆拓土之后,须有军政长官驻守,楚王便委派官员,前往吴越之地施政行令、驻军抚民。派到当时余杭的那名地方官可能颇好饮酒,他的酒器中有一件宝贝——水晶杯。在周代,酒器不仅是饮酒用具,很多时候还是重要的礼器,这只水晶杯自然被那名地方官当作心头肉,以至于在他归于黄土之日,还要将这件宝物随身带走。
“ 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 ”
杜正贤还提出了猜测的依据:“一是这座墓的墓道对着山头,我当时查资料,楚国这种类型的墓葬比较多。二是墓中的二层台、排水沟之类的设施,在战国时期的越国文化区内很少见,但是在楚文化中很明显。此外,最重要的是,这个墓葬中出土的很多器物,楚国的风格比较明显。例如在墓葬中出土的的原始瓷器,基本都是礼乐器,如编钟等,与楚国的礼乐器相似。但是区别于楚国礼器都是青铜器,这个墓中出土的礼器都是原始瓷。还有漆器,很多纹饰都是楚国的文化特征。”一些技术手段也印证了这个观点。杜正贤说道:“我们通过对木炭、原始瓷做C14、热释光等分析,测定年代基本上都是战国时期。对水晶杯中的泥土做孢粉分析,年代基本在距今2500多年左右。”杜正贤总结到:“综合这些因素分析,我认为墓主人应该生活在战国楚灭越这个时期。”
水晶杯的形制
水晶杯通高15.4厘米、圈足高2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斜长直壁,深腹,圆底,圈足外撇。的确,它的形制非常现代,除了杯壁略厚一点,造型简洁,风格与现代玻璃器皿毫无二致。
"现代感十足,简洁大方,杯子有裂纹"
这只看似现代玻璃杯的杯子,其实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雕琢磨制而制成的,略带淡琥珀色,杯身上有一些自然的裂纹,底部和中部可以看到一些絮状的天然结晶。至于具体的工艺,其实是借用玉器的加工方法制造的。进入战国时期后,随着玉器加工工具与工艺水平的提高,对水晶这样既硬又脆的材料进行碾琢钻孔和弧面打磨也成为可能。水晶杯正是战国时期的工匠用一整块优质水晶费时费力加工而成,绝非“穿越”而来,更不是现代玻璃烧制的。 这只杯子在当时应该不会用来喝水。水晶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水晶杯应该是财富的象征。
水晶杯有三个谜
谈到对水晶杯的研究,苏秉琦先生认为有三个谜,一个是材料,一个是取芯,一个是抛光技术。
这件水晶杯是由一整块的水晶制作而成的,如何取芯是一个问题。首先是水晶的硬度很高,很难加工;其次,杯子是斜壁,上面宽,下面窄,这就导致了加工更加的复杂。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抛光。外壁抛光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因为水晶杯上宽下窄的特点,手伸不进去,里面的部分很难打磨到。古代人是如何把内壁和底部打磨的那么光洁平整,也是一个问题。
很简单,因为【战国水晶杯】并不是一个孤证,文献和文物、地质学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中国古代不是没有水晶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水晶(rock crystal),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
天然水晶一般是无色通明,少量黑、灰、紫、黄、茶色。
中国人利用水晶的历史也十分古老,古人称「水晶」为「水碧、水精、水玉,菩萨石」等等。
古代文献中关于水晶的记载:
- 《山海经?南山经》:「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郭璞注:水玉,今水精也。
- 唐温庭筠《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大秦﹞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
- 《题李处士幽居》诗: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政和间,伊阳太和山崩出水晶,以木匣贮进数百匣,据此自是石中所产。
-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闽主作紫微宫,饰以水晶。
从出土文物来看,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古人就开始制作水晶器:
安徽凌家滩遗址和广东宝镜湾遗址出土的耳珰和玦
天然水晶矿在我国比较丰富,大部分矿藏分布在【东部沿海宝石矿带】:
其中,江苏东海县的水晶产量占到中国一半的产量,有「水晶之乡」美誉:
邱怀荣, & 张耀桐. (1995). 东海县水晶资源的开发利用. 资源开发与市场(3), 124-127.
也就是说:
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主要的水晶产地是吴、越、齐、鲁等国。
这四个诸侯国地望大致处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宝石矿带上。
所以,春秋战国时代的齐鲁和吴越,因为水晶矿藏丰富,当时的人们用天然水晶制作器皿,考古发现过很多战国时代的水晶器。
比如:80年代在山东临淄发现19座战国时代齐国时代的墓葬,出土了1435件水晶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7). 临淄齐墓, 第一集. 文物出版社.页47
1453件有很多是水晶珠子,但是也有很多大件精美的水晶器。
如下图:
江苏吴县春秋墓葬出土的水晶项链:
唐宋时期的水晶器皿:
天津文物公司从民间征集的水晶器皿:
以上图片引自:
- 袁伟. (2003). 我国古代水晶制品一瞥. 收藏家(1), 50-53.
- 魏传来. (2017). 珍稀“千年冰” 齐国古水晶——山东淄川澹庐藏齐国水晶器鉴赏. 陶瓷科学与艺术, 51(4), 70-73.
这个【水晶杯】正是在浙江杭州半山石塘战国墓中出土:前面说了,江浙地区水晶矿藏丰富,所以,东周时代的齐鲁吴越地区,水晶器也比较流行。
最重要的是:不存在地层扰动——晚期地层的器物跑到早期地层。
因为和这个水晶杯一起出土还有很多宝石器皿,材质有玛瑙、昌化石、玉石、玻璃等等。
引自:洪丽娅. (2007). 杭州半山战国墓出土玉石器材质研究. 东方博物(3), 62-76.
还有战国时代的原始瓷器:
沈芯屿. (2013). 杭州市半山出土战国原始瓷研究. 福建文博(3), 27-32.
--------------------------------
综上所述,因为传世的古水晶器比较少,加上这个战国水晶杯很像今天的玻璃杯,所以我们觉得很反常。
但是,这并不表示战国水晶杯需要外来传入,或者有「地层扰动」的嫌疑。
第一,东周时代齐鲁吴越文化区就比较流行水晶器。而「战国水晶杯」出土地是浙江杭州,正是东周时代吴越地区。
第二,从出土的战国水晶器皿来看,当时的古人完全具备制作这个水晶杯所需的技艺。
如:上面所列举的战国水晶爵和水晶耳觞,制作工艺难度应该说水晶杯差不了多少。
水晶加工的难度被一些地摊文学和人云亦云的网络帖子夸大了,最典型就是「玛雅水晶骷髅头」,一直还冠以「未解之谜」。
网络上说什么哪怕以今天人类的技术,都很难将水晶加工头颅形状,玛雅人根本就办不到。
所以,是外星人杰作云云。。。。。
这完全是胡扯!!
万能的某宝就可以买到水晶骷髅,而且大小可以定制,神秘个球:
我发现很多人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大多数以诉诸神秘来解释,最喜欢扯上外星人、超自然。
这是严重低估人类的智慧,莎士比亚曾说:多么伟大的理性,动若天使,思若上帝!
-----------------------------------------------
ps:
我见到有人说用【热释光】和【碳十四】鉴定水晶杯的年代,这又是想当然!
【战国水晶杯】无法做这两种测试。简单说一下:
【碳十四测年】顾名思义是测「碳元素」,而且还要样本要是「生命体」,因为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的。水晶又不是生命体,也无法与自然界做碳交换,不含碳14元素,怎么检测?
- 【热释光测年】的条件是:需要古器皿被高温加热过,所以,一般用来鉴定陶器、瓷器。高温烧造陶瓷的时候,会将器中晶体累积的热释光能量清除,然后,陶瓷就又开始慢慢累积,所以,陶瓷含有热释光能量越多,证明年代越久远。
没知识,真可怕
要真是说随便一件东西是一个几千年前的古董,有这么简单就好了,那么人人都是赵高了。正因为这背后有着一套科学且被专业人士认可的方法,才能有说服力。而这套方法上过学或者经常看考古方面的影片的人基本上都了解过一些,说不定现在小学的教育都有相关方面的知识介绍了,所以说不学知识,确实真可怕。
测年法的应用
对古代诸多方面的研究是现代人积极探索的一个方面,现如今有一系列的测年法,比如碳十四测年法、铀铅测年法、钾氩测年法 、热释光测年法等等,考古中常用的就是碳十四侧面法、热释光测年法等等一些方法来估算文物的大概年份。这些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们都可以去了解一下。
既然有测年法的应用,出土的一些古代的东西当然就可以用测年法来确定其年代,而这个战国水晶杯就是用测年法测定的年代,毕竟赵高是没有这么好当的,故而也就不能随便的指鹿为马了。
这个东西在国家宝藏里说过,讲到了它从发现到鉴定到展出的一系列严密论证的过程,不是一言两语说的清的。真感兴趣的劳烦自己在往期节目单里找一下,不要用唯心而自以为是的观点随便去否定一件举世无双的国宝以及背后专业人员的辛勤劳动。如果考过以后还有疑问,请就测定方法具体提出符合逻辑的质疑。用“我觉得”“明显是”“可能是”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语居高临下地进行反智反科学的指责,只是显得无知浅薄又自大可笑罢了。
说实话我觉得骑虎难下这个词用在这怕是最适合了。
就说个逻辑问题:那时候有“杯”这个概念吗
即便是天然水晶,也应该是弄成那时候最流行的樽吧?
这造型是要喝啤酒还是喝果汁啊
怀疑战国水晶杯是伪造?能不能先给出正当理由。
如果仅仅因为它像现代的玻璃杯,就说是伪造。这是不是太主观和武断了?
那么,我要是把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4千年历史的杯子找出来。是不是会有人说,这是现代人预先埋了一只德国马克杯?
继续往下看:
题主提到马桶:你还别说,古人确实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坐便抽水马桶。
像与不像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中国历史太古老,以至于有些貌似是现代人的创意,实际上中国古人在漫长的历史中早就玩过了。
所以战国水晶杯的问题,应该是技术上能不能?而不在于外形上像不像,明白吗?
中国古人在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水晶器物,首先从文化上就是一脉相承的。
再从技术上讲:
如果4,5千年前的中国古人,能够在石器时代玩玉琮,能够在玉琮中挖一个洞。为什么就不能在水晶上依样画葫呢?区别仅仅是玉石的莫氏硬度是6左右,而水晶的莫氏硬度是7。但是别忘了,相比于石器时代,汉朝已经处于钢铁时代。从技术和工具上早就上升了几个台阶。
而且关键是:汉朝水晶杯这种形态,究竟是不是“孤品”?
那么我们再看看下面这张图:请问战国水晶杯是没有文化继承关系的孤品吗?
看完这张图,不妨再思考一下:现代西方玻璃杯的外形,其灵感是从哪儿来的?
继续看:
宋朝点茶——咖啡拉花
请问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何需在一个小小的杯子做手脚,去找文化自信?
一群无知小儿,连谁抄袭谁都没搞清楚。
真是跪太久了。
那里还有秦皇专用手电筒,汉代大哥大,唐朝啤酒
战国水晶杯出土的大墓在被发现时,并没有发现盗墓痕迹。但怎么证明没有被盗过呢?
考古发掘会根据文化层来判定大致年代和墓葬状况,例如下图,
如果有盗洞打下去,等人工回填或者自然回填之后,那就会在战国文化层发现近现代耕土层的土壤。反之,就是木有被挖掘过。
另外考古发掘恨不得拿筛子筛过每一克土,就像上图,所以请相信我国考古工作人员的能力,这墓没被挖过,所以也就不存在后来人埋进去的说法。
另外,据说当时大墓所在地已经被砖瓦厂的拖拉机碾压非常结实,工地那么忙,现代盗墓贼无法进行盗掘。
这件战国水晶杯子被发掘出后,连同杯子里的土壤也被立刻送去北京化验,最后证实杯子里的土也是战国时候的。
至于说为什么要做成这么现代的风格,而不是战国时期的那种风格,主要是因为水晶加工工艺所限,只能做成这种简单的样式。
战国时期也存在这种杯子造型的器皿,比如这件。战国晚期的蓝釉陶杯(2006年甘肃马家源墓地M1出土)
然后关于水晶来源,加工工艺等等,古人留下的谜团很多,金字塔咋建的不也被猜了好久。
扫一扫杯底二维码。
创造奇迹的国度。奇迹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