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和在历史上的地位?

提问时间:2023-07-05 11:55关键词:历史,诸葛亮,诸葛,军事

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和在历史上的地位?

点赞1、长春市 网友:风暴英雄

谢谢邀请!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27岁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理论,辅助刘氏父子建立了蜀汉政权。从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以后,从此就跟着刘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联吴抗曹,六出祁山,擒孟获,降姜维,为了刘氏父子的蜀汉政权,鞠躬尽醉、死而后已,堪称千古忠君的典范。自他以后,他的名字已成了后世智慧者的化身。

他的文学贡献,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也是相当有名的。他的《出师表》,不仅是千古奏章的典范,也是千古有名的治国政治论文,他提出的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的治国方略,不仅是针对后主刘禅提出的谏言,而且也是警醒后人的名言,对后世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他的《诫子书》,仅几句话,却胜过长篇大论,文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这些语句,堪称语言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人们修身的座右铭!

可惜他离世太早,才五十四岁,没能实现先帝遗愿!心中留下遗憾!

点赞2、寿光市 网友:被缠绕

个人对诸葛亮很是崇拜

但是崇拜归崇拜

对诸葛亮

还是要一分为二。

无论三国演义,

还是三国志里,

诸葛亮

算是合格的一个军事家

也就是一个总参谋长。

但是

他算不上

政治家和战略家。

很多人崇拜诸葛亮

把他奉为神明

他的军事才能无可厚非。

但是他

没有远大的战略思想。

从隆中对到三分天下,

诸葛亮被神话。

但其思维

不过是军阀割据称王的思维。

很多人

甚至大多数人

都会不苟同

这样的说法。

那是

没有读过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

尤其没有读过《论持久战》

或许有人认为时代不一样,

其实战略思想适合所有的空间

关键是灵活运用,

精髓就是用时间换空间

诸葛亮连年征战

分兵进击

面对强大的魏国

几出祁山

在空间上

与强大的帝国

几拚消耗

而以失败告终,

可见

其军事战略思维的局限性。

在战略格局上

司马懿用拼消耗的方式

拖垮了蜀国,

累死了诸葛亮。

在用人上

诸葛亮

也没有大胆放手,

失去了培养帅才的

很多机会。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在战争中培养人才。

而诸葛亮一死

就只有

“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

这就是诸葛亮的短视。

正是

其缺少远大的战略思想,

死后不久,

蜀国灭亡。

借三国志作者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善治国,不善统兵”。

点赞3、伊春市 网友:发条兔子

感谢系统邀请,很开心回答这类问题。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给出评价的人越接近被评价人物生活的年代,评价越真实,给出评价的人地位越高,评价越客观。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古代文臣武将中忠勇智慧的代表人物,历朝历代对他多有评价。但是,现代人对诸葛亮的认识和评价多是基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小说不等于真实的历史,对诸葛亮还是应该多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

与诸葛亮同时代且是最大对手的司马懿这样评价他:“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评价诸葛亮:“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翻译成现代的大白话就是:诸葛亮担任相国,安抚民众,教他们礼仪,制定官职,遵从权力制定制度,广开门路吸纳众议,布施公道。忠义的人,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会奖赏他们,犯法傲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会惩罚他们,承认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犯罪即使很重也会减轻处罚,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人即使罪责很轻也会重罚。小的善行也会受到奖赏,小的错误也会被惩罚。各种事情都很明白,什么东西都遵循他的规律,实事求是,厌恶虚假的事务。诸葛亮死在国内,百姓都很敬畏而爱戴他,刑法虽然严厉但是没有人埋怨,因为他公正的看待事务并且处理的很公开。真是治世的良才,可与管仲,萧何相媲美。但是他连年发动战争,确没有成就功业,所以说随机应变这些将军的才能,并不是他擅长的!这个评价还是很有历史责任心的。

其实,能够综合《三国志》的记载和《三国演义》的描写来评价诸葛亮,才最接近老百姓心里的诸葛亮,以我20多年的读书经历看,能够这样评价诸葛亮的,只有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

毛主席在读书中,有很多有关诸葛亮的批注,如:

初战亮亲自临阵。 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

——摘自毛泽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十一、七十二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92页)。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摘自毛泽东读姚鼐《古文辞类纂》中《项籍》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06页)。

有真必有假,虚夸古已有之。赤壁之战,曹营号称八十三万人马,其实只有二三十万,又不熟水性,败在孙权手下,不单是因为孔明借东风。 ——引自吴冷西的《忆毛主席》第109页,新华出版社1995年出版。

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 ——引自《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87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刘备得了孔明,说是“如鱼得水”,确有其事,不仅小说上那么写,历史上也那么写,也像鱼跟水的关系一样。群众就是孔明,领导者就是刘备。一个领导,一个被领导。 ——引自《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82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引自萧心力的《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第38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1930年夏天,毛泽东在红四军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讲到宣传工作时,他介绍了三国时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他说,我们的战士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用不着使用“激将法”。但是,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工作。

1955年元旦,毛泽东在与王震讨论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时说: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应该是个好办法。

毛泽东曾评价诸葛亮:诸葛亮是有雄才大略的,他不仅能够及时而又全面地了解天下大事,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社会、政治因素作出深刻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因此,他能够做出三分天下的预言。然而,他的错误在于将荆州和益州选为根据地,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荆州和益州相距千里,不能相互照应,时间一长,荆州必失。即使关羽不傲慢,不大意”,荆州也会在魏、吴的夹击之下难以自保。荆州一失,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出秦川的军队就失去照应了,“反攻”中原也就成了画饼。

总体来看,毛泽东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政治能力强,后勤管理好,战略战术方面还有欠缺,这个评价和《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评价,近乎一致。陈寿生于公元233年,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两者几乎是同时代的人,毛泽东生于1893年,与诸葛亮,陈寿相距1600多年,伟人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啊!!!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

陈寿《三国志》

陈锋 王翰编著《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孙宝义 刘春增 邹桂兰编著《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点赞4、海门市 网友:舊裂縫

唐朝修建纪念姜子牙的武庙,选择了历史上十个人作为武庙十哲。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所以说历史早有定论,在没有三国演义的唐朝,诸葛亮已经和白起吴起韩信等人一起并称为武庙十哲。到了宋朝,诸葛亮仍然位居十哲。当然有人非要说唐朝人宋朝人都喜欢看三国演义,那也没辙。

蜀汉以不足魏国七分之一的人口,打的魏国坚壁清野,搞消耗战。司马懿更是被自己手下人评价为畏蜀如虎。为了不和诸葛亮作战,还要压制手下人的不满,司马懿搞了一出千里请战的戏码。

有些人以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功闯出汉中,诸葛亮六(五)出祁山,出师未捷,来贬低诸葛亮。但是这些人忽略了他们对手的不同。韩信面对的是分裂的三秦,项羽还被牵制在齐地,无暇顾及。而诸葛亮面对的是统一北方,诸葛亮的对手实力是韩信的十倍不止。

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也是军事能力的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吴起在魏国的很大一项成就就是训练出了闻名天下的魏武卒。在诸葛亮治下,蜀汉军队战斗力远强于魏国。司马懿畏蜀如虎,千里请战就是因为在硬抗中被打怕了。如果两人互换位置,估计魏国早就强推蜀汉了,根本不用等到几十年后。

唐朝李靖评价诸葛亮,“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都是高手才能看清对手,像陈寿易中天等臭棋篓子说的那些就不足为信了。

点赞5、汕尾市 网友:沬」铩

诸葛亮真是千古奇才!自从27岁向刘备献出《隆中对》,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分析当时的天下时势,为刘备将来的发展制定了可行的战略方针,为三分天下奠定了理论基础。

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他们就按照隆中对策的方针努力奋斗,终成于就一番霸业。作为政治家,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治国能手,他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章也是传诵千古的,如《隆中对》、《诫子书》、《出师表》等。

他也是一位

发明家,如他发明了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等军事上的运输、战斗用具及传递信息的通讯工具等,那么他实际的带兵打仗能力如何呢?

很多人认为他五次北伐大多以失败告终,便否定他的军事才能,这就是以偏概全了。其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是很突出的。

就拿其五次北伐来说,虽然多数北伐以失败告终,但看其以弱小的蜀国兴兵讨伐强大的曹魏,虽然不能攻克曹魏,但却也给曹魏以不小的打击。而且曹魏在其在世时,始终也没能消灭蜀汉。

还有就是典型的其亲自带兵平定南中叛乱的战役,当时蜀国处境很危险,在北有曹魏大兵压境、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有三郡叛乱的困难形势下,总指挥诸葛亮采取了“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

诸葛亮南征军的总兵力大约在2万人(或者略多)。而许多当时蜀国有名的大将均没有参加这次战役,比如:魏延、赵云、吴壹等。三路叛军兵力合计大约在1.2万左右。平叛之后,诸葛亮即施“和彝”政策,这是他攻心政策的继续。首先是撤军。

叛乱一平定,诸葛亮就从南中撤出军队,不留兵,从而缓和和消除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矛盾,诸葛亮镇抚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

诸葛亮是一位千古贤相,才智卓绝,文韬武略,人品高尚,清正廉洁,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忠臣良相的代表,是人们学习的千古楷模。

点赞6、白山市 网友:dota

能以一州之地六伐天下者,军事能力强不强?不妨先听一听他的敌人,是如何评价他的。

诸葛亮病逝,蜀军诸营交替撤走。司马懿急赴蜀军废弃营地巡查,因为通过敌军营地防御布署的详细,可窥得敌军将帅之才能。司马懿一座座营盘仔细检视,又收集到许多蜀军来不及焚毁的军书文册,逐一细审,观看良久后,乃长叹曰:“诸葛亮,真天下奇才也!”

这是正史记载的,非演义故事。“天下奇才”这就是诸葛亮的敌人,给予诸葛亮的正式评价。所以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与历史地位,名列前茅,是毋庸置疑的!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书中总结诸葛亮,曰: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然后,许多人抓着“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十二字,说诸葛亮军事不行,平常的很。

这样的看法,实属断章取义,是极其错误的!

因为彼忽视了“治戎为长”这四字。

治戎,就是治军,练兵选将、整训部伍的能力。既然善于治军,又岂能说诸葛亮军事平常?

至于陈寿为何说诸葛亮奇谋为短?

后面陈寿也说了。诸葛亮当面之敌,皆为司马懿等当世人杰,又魏蜀国力对比,强弱悬殊。

按强弱对比,本应是:魏国进攻、蜀汉防守。

而诸葛亮治下的蜀国,却是:蜀攻、魏守。

这就叫以弱伐强,攻守异体,所以连年未克!

那么,问题又来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以弱伐强,还要连年伐之。他凭得是什么?

凭得就是: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与练兵的本事,使得蜀军营阵部伍,精锐严整、甲坚而兵利!让魏国也得避其锋芒、被迫以强避弱,采取守势。

历史上能做到这点的,三千年来能找得出几个?

“以弱伐强”在书面上只是四个字。而实际去做做看,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人,才做得到,还不一定做得好!

有些人也想尝试一下以弱伐强,结果一役大败。然后,或军覆身亡;或魂飞胆丧、一蹶不振。这样的例子,史书上很多。

若有人非得说诸葛亮军事不行,那你也去弄一个以弱敌强试试,看看你自己行不行?

当然,也不可能给你一州之地。

假如你当地左右,有以善于打斗出名的、又有实力势力雄厚者。

你敢不敢找上门去抽他一顿,打得他关紧大门不敢与你对阵。若你能做得到这一点,再来说诸葛亮不行!

以蜀汉与魏国的土地、人口,军力国力对比,岂不就是一普通庄户之民、与一个实力雄厚的跨省集团间的对比?

再论“奇谋为短”之说法。

凡奇谋,则必亦有奇险!成功则大胜,不成则大败,这是相互的。

而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指挥打仗,在谋划胜利同时,必定要先谋划好万一失败怎么办。

恰如我们的革命战争年代时,林总评自己与粟司令之间的指挥风格不同。说:

“粟司令敢打的仗,我是不敢打,这是不同成长环境决定的。粟长期孤军独立在外,有三四成把握,就敢打。打不过,也可一走了事。而我长期担负保卫中央作战,没五成以上胜算,就难下决心,因为万一不胜,不能一走了事!”

而蜀汉国力弱,是经不起折腾,万万再受不起大败损失的,也冒不起奇险的。

所以,诸葛亮不用奇谋,实在是用不得、不能用。而非不懂奇谋。

如关羽北伐襄阳。大破曹魏七路军马,俘其三万步骑。三万步骑在古代,是了不得的数字!

而曹操在数十日之间,就又增派徐晃,及将军徐商、吕建等部赴樊城,又不久后,继续增派北军十二营兵力至樊城前线,并源源不断征发天下之兵赴襄樊,与关羽决战。

这就是强弱之间对比!灭他三万,他再来十三万。

曹魏一败,仍可再战。而关羽一败,军覆身亡,荆州尽失!

所以,诸葛亮是绝不允许蜀汉再陷入不测之险境的。以弱对强,须慎用奇谋,稳妥才是正道。

再则,陈寿是史官,不是兵法家,军事家。

诸葛亮军事能力究竟如何,陈寿是没有发言权的,还得兵法家们说了算。

评历史人物军事能力如何。除了史书,还必须看古代军事著作,就是兵书。多有人说诸葛亮军事只能勉强合格,只不知彼等有否读过兵书。

若是兵书没读过,怎好信口开河的乱说,什么诸葛亮不过如此、等等云云,岂不要让人发笑?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与《百战奇略》二书,专门论述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引用了他治军用兵的许多战例。

能得兵法名著推崇,并让敌国统帅为之叹服的人物,军事能力与历史地位,自然是首屈一指的。

我们就从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来讨论一下,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历代兵家眼中,是什么地位。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核心,就是:

  • 有制之兵,庸将率领也不会大败。无制之兵,由名将统率也难以大胜。

这话粗一听,觉得不对!怎么,兵比名将重要?这不乱弹琴嘛!

然而仔细一辩,非常有道理。

因为诸葛亮所说的有制之兵,不是指一个俩个单兵,而是指有制度有章法的军队。

纪律严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称为有制之兵。

再深入些,就是优良可持续的军事制度,其之重要性,远远超过一个二个名将。

就如现代军事制度体系,体系制度建设完成了,就像流水生产线一样,源源不断的批量生产出优秀指挥员与训练有素的战兵。这样。岂不比名将更重要?

由此,《李卫公问对》专门开篇幅论述了诸葛亮这番话。

如此一看,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但能傲视三国群雄。还是超越了一千八百年的。

最后总结一诸葛亮军事能力与历史地位。

(1)军事上。汉贼不两立,决不幻想与敌共处。

以弱敌强,据一州之地六伐天下。强魏拥天下之半,带甲百万,也得避诸葛亮之锋芒。能做到这一点的,三千年来名将帅,唯有诸葛亮。

(2)政治上。蜀汉大事小事,皆由其一言决之。诸葛亮定章程,皇帝得照办。最后却没有不臣之心,临终将权力交还,古今权臣,从未有能如诸葛亮者。

诸葛亮还是史上唯一一个,得到了先皇“若嗣不堪辅,君可取而代之”正式许可的权臣。然而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权臣中罕有的。

所以,给诸葛亮最恰当的评价就是:

军事天下奇才,忠义千古无双!

图来自网络。

点赞7、嘉兴市 网友:王者天骄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在《隆中对》中,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就已经为刘备设计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战略。


在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中,诸葛亮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得益于诸葛亮有很深的军事谋略和很高的政治智慧。在文学上,诸葛亮的《出师表》可谓是文学上的典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诸葛亮一生的光辉写照,完美的诠释了诸葛亮为人处事的高贵品格,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诸葛亮虽然在军事上有很高的谋略,政治智慧也很深,但也有他的短板。


首先,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理论是可行的,也是英明的。但是他把立足点,也就是他的根据地选择在了荆州地区和西川地区,这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荆州地区,虽然很富足,但是荆州地区易攻难守,在曹操和孙权的攻击下,很难保全。再说西川,地处偏僻。虽然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无奈。所以选择这里作为根据地,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地方。再加上荆州地区和西川地区,相距遥远,一旦任何一个地区出了问题,东西不能兼顾,不能很快的去驰援,就会出现大问题。荆州地区的丢失,以及诸葛亮北伐的失败,都是诸葛亮战略战术上犯了错误。


诸葛亮在执政蜀汉政权过程中,为了报答刘备父子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应该大家赞赏的。


在政治上,诸葛亮采取的措施是清明的,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老百姓也欢欣鼓舞。


但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诸葛亮凡事必亲力亲为,这种精神可嘉,但是并不可取。有时候是要放权的,要相信下边的人会办好事情的。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干,那样自己身心是会很累的。手下的人也得不到锻炼。时间长了,是会出问题的。


在蜀汉政权的政权建设中,在蜀汉政权的人才培养中,诸葛亮出了很大的问题。没有着力发现和培养新生的有用人才,这样在关键的时刻,在用人时,就会捉襟见肘。诸葛亮本事再大,也不能一个人干很多人的事情。这样时间长了,身体会被累垮的。身体是吃不消的。所以诸葛亮才会劳心费神,苦苦的去支撑一个即将要倒塌的大厦,最后心力交瘁,英年早逝。让人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蜀国内部的原因,也有诸葛亮本身的原因。


在军事谋略上,诸葛亮虽然智慧很高,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但是诸葛亮智谋多而少决断。不能兵行险招,干事情太过谨慎,不能出奇制胜。干事情,喜欢按部就班的前行,在干事情的灵活性上就差些了。


在战略和战术谋略上,诸葛亮也有欠缺。在时机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没有让蜀汉政权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图将来。


在刘备夷陵大败之后,已经让西蜀国伤筋动骨了。诸葛亮要做的,只有尽快疗治战争的创伤,大力发展蜀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诸葛亮只经过短短几年的休整,就踏上了北伐之路。虽然蜀国的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军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和空前强大的魏国交战,总的来看,是一条不归路。在三国时期,即使东吴和刘备合起来,他们的国力也不及魏国。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和人才资源上,无论是在国防动员能力上,魏国比他的两个对手都强大的多。打仗打的是钱,拼的是国力,比的是人力资源的雄厚。所以诸葛亮北伐,明显的是拿鸡蛋和石头相碰,是非常不明智的。也许诸葛亮是为了报答刘备父子的知遇之恩。如果是这样的话,是明显的情感代替了理智。这步棋走的不好。


如果诸葛亮大力发展蜀国的经济,提高蜀国的军力,大力培养蜀国的人才,到了时机成熟时,蜀国才有希望实现一统归汉的梦想。所以蜀汉政权的灭亡,诸葛亮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