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古代的皇帝和官员,对老百姓的关心有真心的成分吗?

提问时间:2023-09-05 02:15关键词:古代,皇帝

古代的皇帝和官员,对老百姓的关心有真心的成分吗?

点赞1、高密市 网友:拼嘞命

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民本思想,重视人民的作用,以民为本,不管是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还是出于真心爱护百姓,统治者很早就意识到了人民的重要性。

《尚书?泰誓》记载了周武王出兵讨伐商纣王之前发布的总动员令,其中有句话:“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中国民本思想的起源。

周武王带领5万军队讨伐商纣,商纣紧急拼凑了70万的部队在牧野迎战。但人们已经恨透了商纣的暴政,临阵倒戈,武王的军队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商的都城朝歌,商纣王纵火自焚,商朝统治覆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牧野之战,这场战役使人们看到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仁德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的思想,他还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还进一步提出了“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还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对百姓的关心有真心的成分吗?从根本上说,统治者关心人民是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但也不排除其中有真心的成分。

比如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在宣德四年(1429)时,一个叫吴中的尚书上奏,请求让山西代州的农民在农闲的时候去修筑圆果寺的旧塔。朱瞻基很生气,他质问吴中:“你是想借此求福吗?百姓安乐就是我最大的福气。你马上停止,不要劳苦我的百姓。”

他在位的十年几乎每年都有水旱虫灾,为了及时赈济百姓,他对制度进行了变革,严令官员积极赈灾,可以先斩后奏,也就是先救灾,后申报。他还写了很多关心农业,如《悯农诗》、《减租诗》、《捕蝗诗》等等。这除了是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目的考虑,也是出于心怀百姓才能做到的吧。

不管这些皇帝和大臣是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还是真心为百姓考虑,只要他们采取的措施、实行的政策对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推动历史的进步有益,都是值得人们称赞的。

点赞2、昌吉回族自治州 网友:寄君一曲

答案肯定是有的,在古代王朝中老百姓的生活最能体现一个王朝的兴衰,老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就说明遇到了明君,老百姓们吃不饱饭甚至被逼的造反,那么这个王朝也基本是走到了尽头。

下面小编简单说几个真心为民的皇上和官员吧:

1.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登上皇位后立马减免赋税,并且时刻关注着百姓们的生活,他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开创了贞观之治。

2.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从小父母双亡流浪,到后来当了皇帝,他深知百姓们的不容易,所以也是减免赋税,并且严惩贪官污吏,就是为了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3.清世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十分体察民情,经常会出宫看看百姓们过得如何,一个皇帝可以放下面子去了解民间疾苦,可见对百姓们的关心。

4.封疆大吏李卫。李卫此人是乞丐出身,也非常痛恨贪官污吏。在江南的时候,经常出巡了解民情,发现贪官直接抓起来,也是一位为民着想的官员。

总的来说,在古代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能够为民着想的皇帝和官员的,小编也只是举了几个例子,还有很多。这些皇帝和官员也都是我们大家了解和熟悉的,都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从这点来看也可以看出他们当时对百姓们的关心了。

点赞3、昭通市 网友:王牌nv

相对来说,皇帝是真心关心老百姓,官员从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由皇帝和官员的利益决定的。

中国古代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皇帝、官僚地主、百姓。官僚地主包括天下所有的官吏和所有地主。

皇帝和官僚地主都是统治阶级,但他们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

一个王朝从开国皇帝到末代皇帝,皇帝的权力是一代代逐渐减少的,最后被彻底架空,王朝覆灭。

开国皇帝对天下享有绝对的控制权,在官僚地主之中也有很高的威望。官僚地主一般不敢欺负和蒙蔽开国皇帝。这时候,官僚地主被开国皇帝压制,日子不太好过。开国皇帝还会限制土地兼并。百姓们能获得朝廷分配的无主土地,享受到轻徭薄赋的政策,得到休养生息,百业走向兴旺。

开国皇帝去世后,后面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官僚地主趁机进行土地兼并,农民手里的土地逐渐变少。官僚、地主、富商对农民的剥削压榨也越来越厉害。官僚地主收益极大,却享有不纳税或少纳税的特权。于是,朝廷的财政状况越来越差。

这一过程是缓慢进行的。到王朝末期就会出现,官僚地主把天下大部分土地都收入囊中,却不向朝廷交税,把税负转嫁到农民头上的情况。

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还要承担天文数字的税负,少部分到地主家当佃户或奴仆,大部分离开家乡,成为流民。

总结一下全过程:从开国皇帝到末代皇帝,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小,对天下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朝廷的财政状况越来越差。皇帝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很焦虑,因为天下的状况越来越差,说不准哪天就失去皇位,丢失祖宗留下的江山,背负千古骂名。

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农民手里没有土地了,妻离子散或根本没钱成家,却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只能四处流浪。

最爽的官僚和地主阶层,家里土地越来越多,雇佣很多奴仆替自己干活,还不用向朝廷交纳赋税。朝廷大臣甚至架空了皇帝。官僚地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大家说,皇帝和官员,谁对老百姓的关心是真心呢?

皇帝心里清楚,本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现在土地几乎都被官僚地主霸占了,还不向朝廷交税。老百姓是天下之根本,他们有土地,能吃饱穿暖才能向朝廷纳税纳粮,支撑起整个王朝。所以,皇帝对百姓的关心还是有很大的真心成分的。因为老百姓是皇帝的根基,老百姓流离失所了,王朝也就完蛋了。

官僚地主们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土地是从谁的手里巧取豪夺来的,自己的税负被转嫁给了谁。官僚地主真要是关心百姓就不会兼并土地和抗税,他们对百姓的关心是鳄鱼的眼泪。

点赞4、邳州市 网友:逃亡迷失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弄清楚皇帝、官员、人民群众到底所指含义是什么。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切要从体现三者关系最成熟的帝国制度下谈起。

一,皇帝。

帝国制度的最高象征,权力的中心,一切有关帝国运转的施政措施,都是按照皇帝的意志去完成。特别是集权与专制非常强烈的朝代,皇帝可以说是类似于神一般的存在,至高无上的。在儒释道的帮助下,皇帝更是像一种权力运作下的永久存在。制度腐蚀着人民大众的客观判断和实事求是。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后世对于帝国制度的不断改善,让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二,官员。

皇权下放的代理人。帝国太庞大,皇帝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管理和裁决天下每个地方的军政大事,所以为了帮助皇帝牧民和施政,官员代理治权成为了帝国制度的一个特征。只不过官员要按照帝国机器运转的标准去完成工作。

官员的职业最早来自于部落联盟时期首领身边协助其祭祀和天象监测的巫师,跑腿的左右手,最早不是职业性质,是义务劳动。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官员出现,直到秦始皇实行帝国制度开始,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天下,成为了制度的标准特征。

然而,在集权制度的荒谬和矛盾中,最有资格进行监督的人民无权监督,最该接受监督的政府不受监督,夹在中间的官僚集团便可上下其手两头通吃。即使有限制他们的上级领导和监察部门,问题是这些人也是官,他们和被监督官员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就等于是让大狼狗监督牧羊犬,其效果可想而知。事实上监察官员手上的权力也可以赎买和出租,办法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坐地分赃。所谓官场陋规,实际上就是对这种分赃行为所作的一种不成文规范。自从有了这种规范,牧羊犬在盘剥百姓时更加得心应手和胆大妄为。

三,天下百姓。

一群最无助但又是属于社会主要推动力的阶层。这个阶层的可以简单称呼为被统治阶层,与皇帝、官员这一统治阶层逐步走向对立。

可是,每个政权都是统治者通过驾驭军队巧取豪夺而来的,并不是从人民手上直接授权而来的。因此,政权既非经民授,当然治下之民也就没有了民权,没有了民权也就没有了人权,没有了人权也就没有了独立意识和自由意志,专制愈发严重。

人民群众又是帝国的生存来源,没有了人民去纳税和发展生产,开垦戍边,帝国顷刻间会崩塌。天下百姓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农业,就必须集体出钱赎买帝国的武力,以寻求保护,以保卫生活环境,以保障农业生产和收成。而天下百姓的生存需求和发展方向却又是帝国统治者施政决策的来源和依据。

结论:这么说吧,拿一句魏征的名言可以形容 “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也能復舟”。但我还得加一句,官员是水和舟之间掌握进度和方向,力量尺度的桨。水、舟、桨,关系互相依存又互相影响,非常复杂。

哪有真心与不真心一说,完全就是以上的关系。










点赞5、来宾市 网友:错在深情

人性有善恶两面。普通人也会关爱人,更别说皇帝和官员了。他们也是人,也有善的一面,而且即使他们是牧羊人,也会有真心关心羊的一面,羊毕竟是自家的。所以,古代皇帝和官员,有统治、欺负和掠夺百姓的一面,也有真心关心他们的一面。

点赞6、商洛市 网友:越王够贱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都非常清明,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整治吏制对官员也有很严格的监管制度,比如好官就有百姓送万民伞的传统,治理天下还是以民生民心为重。到了皇朝末期,逐步出现末代皇帝骄奢淫逸,官吏腐败,刮取民脂民膏,不顾百姓死活的情况,那时候,离皇朝灭亡也就不远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