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毁掉一座都城?为何唐朝之后长安彻底沦为“废都”?
为什么唐朝以后长安彻底沦为废都?
原因简单,黄巢叛将朱温在长安废唐自立后梁,但在后唐李存勖攻击下,将无战心士气低落,朱温自知守不住长安,便放火将繁华的长安城烧成了一片废墟,然后挟持长安百姓迁都落阳。
至此,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大动乱,一个个短暂的小朝庭谁也无力重建长安,只能由着他荒废。
赵匡胤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建立大宋,但国家久经战乱,国家初定也不可能耗费巨资重建长安,他也只能定都开封。
北宋灭亡金定都北京,此后元明清皆以北京为都,人们也就忘记了昔日的西京长安。
现在的西安,是唐以后在长安的废墟上逐步重建起来的城市。
这个问题让长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好好的一个都城,怎么说废就废呢?好歹也是个国际化大都市,怎么说没就没呢?
907年,唐哀宗李柷“禅位”给权臣朱温,随后被朱温鸩杀,大唐帝国宣告落幕。
而唐帝国的完结也宣告了一个城市的彻底没落,那就是长安。曾几何时,这个人口达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见证了令世人神往的大唐气象,成为大唐盛世的最重要标志。而随着大唐的陨落,长安也逐渐被世人遗忘,再也无缘帝国都城。
后来的长安虽曾有“西京”之名,但长安无论如何也无法重现帝国都城的恢弘气象了,曾经的京城如今泯然众人,沦为“废都”,着实令人唏嘘。
那么,为何唐朝之后,长安会彻底沉沦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环境恶化是万恶之源
环境的逐渐恶化,是长安最终被废弃的最根本原因。
自战国时期秦国定都咸阳开始,关中地区的开发也就随之展开。秦朝建立后,咸阳继续作为帝国都城,供养着大量的人口,秦始皇为修建陵墓以及行宫,大量砍伐南部秦岭以及北部黄土高原的植被,使得关中平原周边植被覆盖率不断下降。
汉朝建立后,汉高帝刘邦曾有意定都洛阳,毕竟洛阳位置很好,周边有九关拱卫,安全系数很高。但洛阳盆地面积较小,不足以供养大量人口,且洛阳靠近山东地区,易受战乱波及。因此刘邦谋士娄敬极力劝说刘邦迁都长安,此建议得到“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的支持,于是汉朝最终定都长安。
相比于洛阳,长安远离山东,函谷关能有效阻挡来自山东地区的猛烈进攻。且长安周边也有四关护卫,比洛阳不遑多让。更重要的是,关中地区沃野千里,足以供养长安这一大城市的消耗,自给程度很高。
但汉朝之后,王朝更替相当频繁,且但凡王朝兴亡,作为都城的长安总是首当其冲,受到的破坏尤其严重。而长安城的多次毁灭与重建,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源消耗。在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古代,这就意味着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这使得长安周边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隋朝建立后,在汉长安城的东南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基本沿袭。虽然隋唐的长安城比汉长安城更加恢弘壮丽,但此时的长安周边环境却更为恶劣。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战火的不断屠戮,关中地区早已无法保证粮食自给。不得不倚靠山东以及江南地区的粮食供应,鉴于此隋炀帝修建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修筑使洛阳成为运河中转站,虽然从大运河向西有黄河和广通渠的水路可抵长安,但此时的黄河因为水土流失不断淤塞,关中地区的泾水渭水因植被覆盖率骤减导致水量小到无法通航,粮食从山东地区运到长安耗时费力,成本高昂。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隋唐盛世,长安也常年受到粮食饥荒的困扰,从隋文帝开始,隋唐的皇帝就养成了有灾年就跑到洛阳蹭吃蹭喝的习惯,隋炀帝更是将事实上的都城摆到洛阳,唐德宗差点因长安断粮死在兵变中。
所以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在粮食问题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完全无能为力的长安,被抛弃似乎也是理所当然。虽然长安有强烈的“王气”,但不想断气的皇帝们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晚唐朱温篡政后,为巩固权威,朱温杀掉了唐昭宗身边的宦官和文武大臣,将唐昭宗劫持到自己的地盘河南,定都洛阳。为断了回迁长安的念想,朱温将宫殿木材拆下顺流漂到洛阳,将剩下的长安城付之一炬。这下长安城别说“王气”,连人气都没有了。
由于朱温的破坏空前严重,长安城再也无法恢复元气,只能被后世的统治者放弃。
2、重心东移是大势所趋
帝国重心的东移,是长安被彻底遗忘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洛阳的位置才是天下之中,长安的位置明显偏西了。但从秦朝到唐朝,历朝统治者多将都城定在长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一方面距山东比较远,另一方面离西域比较近。
自华夏文明诞生开始,地处中原地区的东夷文明就相当先进,商朝作为东夷文明的典型代表,产生了相当高级的文明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的齐国、魏国等也非常发达,战斗力相当强悍,相当长的时间里,秦国只能据函谷关而守。
而在汉朝统一天下后,经济发达的山东地区虽然是中原王朝的赋税重地,但也是中原王朝最不放心的地区。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所以安全起见,定都长安是必然选择。
而为了更好地控制山东以及江南地区,隋炀帝自605年开挖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将关中和山东、江南牢牢绑在一起。
从汉朝开始,我国正式开辟丝绸之路,将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东西沟通之路加以强化。而汉朝除了和西域各国互通有无,最重要的目的是将西域纳入版图,达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相对靠西的长安就能够较好地承担起后勤基地的使命,汉朝也得以不断向西开拓,最终彻底拿下西域地区。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长安的起点加枢纽地位再度凸显。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唐朝前期和吐蕃在河西地区激烈争夺吐谷浑地区,靠近河西的长安为帝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不过随着唐朝国力由盛转衰,长安多次被吐蕃攻陷,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长安和关中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
而除了汉唐帝国的“东成西就”,唐朝之后帝国经营方向的转移也导致了长安的最终废弃。
唐朝自玄宗时期设置黑水都督府开始,东北作为帝国的重要板块开始纳入版图。随后这里的汉化迅速推进,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相继完成汉化,并陆续在北方建立起了异常强大的专制王朝。
与此同时,鸭绿江对岸的朝鲜也开始蠢蠢欲动,随着王氏高丽的建立,朝鲜对东北地区的觊觎和侵袭也在不断加剧。为了充足的粮食,更为了有效控制东北地区,帝国的都城不断东移。
而同样因为盆地狭小,最重要的是没有了长安的呼应,洛阳也彻底泯然众人,汴梁由此异军突起。
而随着元朝大一统的到来,为更好地兼顾中原、东北和蒙古高原的统治和管理,处于三个板块交界的北京最终成为帝国的都城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唐朝的由盛转衰,由“兴”到“废”,既是自然淘汰的结果,也是后继帝国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中国历史就是这样形成的,后一个王朝兴起时对前一个王朝的国都进行毁灭,杀人放火是常态,所以城邦毁掉了,人民死难了!长安城反复被占领反复被焚烧,也就成了废都!
一
唐朝时的长安达到了历史上最巅峰的一个时期,那时的长安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都市。很多中东的商人都到长安来经商,还有一些外国人到大唐来做官。
长安的盛况在马伯庸先生的作品《长安十二时辰》被展现的淋漓尽致,能够成为长安人是一份荣耀。崔六郎历经种种艰辛只为让自己的弟弟崔器成为正牌的长安人,最后丢掉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名满天下的大诗人白居易初到长安时,也被人看不起。有人说他长安城大米贵,居之不易。当看到白居易写出来的诗句时,才盛口称赞:有如此才情,居之不难。
从秦汉到隋唐的大多数朝代都以长安为首都,只是名字不同,地点也有差异。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去了洛阳,隋唐依然是把长安定为首都。此后的首都就与长安再无关系,直到今天的西安变成了西北地区的桥头堡。
二
其实非常客观的来说,就中华版图而言,西安是不适合建都的。商朝的首都大多都在河南,非常方便管理全国。周朝建立时,就把都城建在了陕西。很快他们就感觉到了不方便,当时最大的敌人依然是山东的东夷人。在交通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运输工具非常落后,大军开赴山东作战非常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公就不得不大力开发洛阳,把它建成物资的一个调度站。
秦朝把首都建在了咸阳,这是他们的龙兴之地,也是他们的最高荣誉。把咸阳定为自己的首都也是为了彰显这份荣耀和尊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还把天下的富人和贵族迁到了关中。
西汉的刘邦定都关中,是因为关中曾经是他最重要的根据地。也是当时天下最大的粮仓,在这里定都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邦担心关中人会造反,在这里监督就可以很好的监督老秦人。
隋唐时期的皇帝把首都定在了长安,原因也非常简单。自从五胡乱华以后的北魏王朝建立后,他们的上层主体就是关陇集团。这些豪门贵族长期生活在陕西和甘肃地区,要实现对这些人的有效统治,最好是把首都定在长安。
三
其实早在东晋时期,大批的汉人南渡,把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到了南方。江南地区迅速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南方良好的自然环境迅速转化成了生产力。
从这时起的后世王朝,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和赋税都要从南方向北方运输。如果仍然定都长安就会变得非常困难,粮食在运输途中的损耗太多,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吃不饱饭,浪费就相当于是犯罪。
再加上在古代历史上,通讯条件太差。当中国的版图迅速扩大到广东广西之后,这些地区的消息向首都传送就非常耗时间。如果仍然把都城放在长安,一来一回就会非常浪费时间。如果这些地区出现了重大变故,当皇帝的决议重新传回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不管出自于政治原因还是经济原因,其实从一开始长安就不适合建都。那些皇帝之所以选择在关中建都,更多出自于自身的政治考量。但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中地区的重要性就迅速下降,长安建都的弊端就会变得更加突出。
四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河南洛阳人,他自己是后周皇帝的嫡系。因此就沿用了开封作为首都,但他明白开封是不适合做首都的。北方面临强敌,战争一旦不顺利,这个首都就显得非常的不安全。
赵匡胤曾经计划把洛阳定为首都,但遭到了弟弟赵光义的反对,最终只能作罢。到了靖康年间,黄河北岸的金人大举南下,攻下开封,北宋宣告灭亡。
宋高宗赵构在杭州称帝,苟延残喘了上百年,依然逃不过被灭亡的命运。当时宋朝的主要对手基本上都把首都定在了北京,元朝建立后就沿用了这个都城,时称元大都。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把都城建在了南京。燕王朱棣造反后,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就决定迁都北京。但为了表示对自己父亲朱元璋的尊重,明朝是有两个首都。在南京同样有一个行政班子,正常情况下是由太子在这里监国。
五
清朝建国后,就把自己的都城从沈阳迁到了北京。满清把北京定为首都是出自多方面考虑的,一方面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气候也比他们东北老家好得多。更重要的一点是离东北比较近,如果一旦出现重大变故,他们可以返回老家继续称王称霸。
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确定北京为首都。到了后来的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又定都南京。在抗战时期,前后把洛阳、武汉和重庆变成了战时陪都。
也许有人会问,长安不适合作为首都,那么现在的北京就适合吗?其实这是要站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去看才更准确。现在的社会有电报和互联网,交通上有高速公路和高铁,甚至还有飞机。把首都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放在古代,自始至终把首都放在长安都不是太适合的。因为在当时交通和通讯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对全国的便利统治。当然每一个朝代建都都是出自于多方面的考量,不仅仅是出自于政治和经济考虑,还要考虑周边的国际环境。
谢邀!啥叫废都,还不知道啥意思,所以不好回答。不过要说的几点,1建都跟一把手的态度关系很大。2,跟当时的经济条件,发展方向有关。3,历史的迷所有人都是猜测。4,建都那里跟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一定的关系。
西安,有过建都史,不过也是中国版图的中心,来这里还是比较高明的选择!
作为千年古都长安在唐朝之后衰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丶朱缊灭唐后,对长安进行毁灭性的破坏,首先把长安城洗掠一空,逼长安百姓东迁洛阳,百姓流离失所,哀嚎遍野,一路上白骨累累,长安十室九空。然后一把火把千年古都烧个片瓦不存,基本上没有都城的影人,犹如人间地狱,却连一个人影都难寻,老百姓都痛骂朱温为猪瘟,昔日繁华的都城,数年不见人烟。
二、唐灭亡以后,长安经为毁灭性破坏,其经济地位逐渐被洛阳,开封等大城市所代替,再加上交通运输方面限制,长安在水运方面的劣势逐渐显现出其不足,再加上其地理位置比不上洛阳,开封等地,所以成为废都为必然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