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彪悍的清朝军队,为何放弃了金属铠甲,使用了看似非常简陋的棉甲?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金属,清朝

彪悍的清朝军队,为何放弃了金属铠甲,使用了看似非常简陋的棉甲?

点赞1、梅州市 网友:紫禁之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有很多,大体如下:

第一,火器成为战场主角。

在明末时期,很多明军部队都装备了大量的火器。

一些部队火器装备量,甚至高达二分之一!

而金属铠甲,对于明军火器的防御效果很烂。

北方作战的明军,火器以发射霰弹为主,比如著名的三眼铳,都是在几十米近距离发射霰弹。

金属甲主要防御人体的重要部位,以硬质金属防御精锐的弓箭和冷兵器砍杀。

但对于这种霰弹或者鸟铳的弹丸,金属甲则挡不住。

尤其是霰弹散布范围广,一片覆盖过去,有很多缝隙的金属甲是对付不了。

而古代没有抗生素,金属霰弹射入人体很容易造成感染,导致士兵送命,威胁是非常大的。

这种情况下,棉甲就出现了。

由于棉花种植的普及,满清逐步发现棉花纤维具有很强的防弹能力。

身穿着棉袄,并且在要害部位加装金属甲片,可以有效对付火器霰弹。

这些小颗粒的霰弹,在较远距离是难以射穿棉花纤维的。

由此,棉甲就越来越盛行了。

第二,天气原因。

谁都知道,满清入关之前都是在北方苦寒之地作战。相比明军的进攻,寒冷同样是很大敌人。

在之前的作战中,满清冻死冻伤的军人,并不亚于作战的伤亡。

而棉甲本质也是一件棉衣,具有相当好的保暖能力,适合北方的天气。

第三,制造较为容易。

棉甲制作工艺如下:将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就是棉甲了。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在棉甲上加装金属甲片,以增强防御,但会增加重量。

显然,这样的制作并不复杂,比全金属铠甲要简单得多。

有意思的是,其实棉甲也不是便宜货。在清代,棉花也是很值钱的,很多人一辈子只有一件棉衣。

所以,满清初期其实并没有装备多少棉甲。直到满清中期,棉甲才越来越多,到乾隆时代就成为主流了。

可惜,到了清末鸦片战争时期,棉甲面对洋人的燧发枪再次不堪一击,迅速淘汰了。

点赞2、眉山市 网友:恬淡成诗



在古代战争中,由于都是采用冷兵器作战,因此,各国的军队都会装备大量的铠甲。但是,金属铠甲的造价师相当昂贵的。因此,在古代社会,只有那些嫡系主力部队或者军官们才会装备铠甲,绝大部分官兵都没有铠甲。使用铠甲会出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冬季的保暖问题。在寒冷的冬季,穿上冰凉的铠甲,那种感觉非常酸爽。在唐诗中就有“边塞八月雪,都护铁衣寒”的说法。由此可见,使用铠甲存在保暖的问题。其实,到了唐宋时期,为了节省军费开支,除了铠甲以外,还出现了非常经典的纸甲。



唐朝军队的纸甲非常经典,史书记载:“襞纸为铠,劲矢不能透。” 到了宋朝时期,纸甲代替铠甲的趋势更加明显,这都是钱闹的。泉州知州上奏说:“所有本寨军器都稍足备,但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言外之意,铠甲和纸甲的数量几乎到了一比一的比例。但纸甲的防护力毕竟不如铠甲,因此,铠甲并没有彻底消失。在明朝统治时期,棉甲开始逐步出现。这一方面是为了节省军费开支,另一方面也是随着军事科技的变化做出的改进。



在14、15世纪,火器的发展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即使是防御严密的铠甲,也会被大威力的火器打穿,根本起不到多少防御作用。既然都一样,那就按照省钱的标准执行。 在与倭寇作战的过程中,明朝军队就总结了铠甲的不足之处:“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由此可见,明朝军队并不喜欢铠甲。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棉甲开始大批量装备。根据记载“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棉甲不如发生生锈的问题,而且还能够保暖,防护力也不算差。那么,如果仅仅是棉花做成的衣服,依靠外部的铜钉固定,如何起到防护作用呢?其实在棉甲的最内部,还有一层金属片,这层金属片就是棉甲防御力强的奥秘。 清朝在东北地区崛起以后,开始于明朝军队作战。起初,清朝军队没有标准的甲胄。在与明朝军队作战的过程中,清朝军队缴获了一些棉甲,发现了棉甲拥有很高的防护作用。清朝军队开始仿制并且进行改进,到了清朝入关之前,清朝的八旗军已经基本上都装备了棉甲。



请注意,清朝军队还发现了棉甲另一个好处。棉甲在水中浸泡以后,由于加上了水的阻力,防护力更强。当然,官兵的体力也会消耗巨大。在寒冷的冬季,棉甲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从后勤保障来说,减轻了军需部门的压力。但是到了闷热的夏季,棉甲的情况就非常尴尬了,简直如同蒸桑拿。根据记载,在与准噶尔部作战的过程中,由于是夏季作战,一些骁勇的官兵,光着膀子就上阵了。 请注意,即便是价格相对便宜的棉甲,造价也不算特别便宜。



因此,清朝军队仅仅装备了八旗军主力和战斗力比较强的绿营军,大部分绿营军都没有棉甲。普通的绿营军官兵只有长褂和马甲,如同影视剧中的形象。棉甲在远距离上或许能够抵御火器的打击,但是在近距离上仍然很苍白无力。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由于火器的水平不断进步,棉甲的防护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与西方军队作战的过程中,穿着棉甲的清朝官兵,反而在行动机动性上非常不方便。进入清朝的末期,只有那些旧式军队继续装备棉甲,清朝训练的新式陆军部队,已经换发了非常现代的军服。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点赞3、泸州市 网友:别残废

满清八旗子弟在诸多人印象中多与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相等同,殊不知他们父辈在清朝前期曾十分骁勇。清军能骑善射,战斗力极为强悍,不仅颠覆了明朝政权,还平定多次叛乱。按理说,清军能立下如此战功,所配备的应是顶级装备,为何他们反而身披棉甲作战呢?

金属铠甲给人以刀枪不入之感,但是看似简陋不堪的棉甲的防护力度更佳。明朝乃是火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有诸多大将致力于普及火器,还出现了专门的研发人员。在《武备志》中光记载的火箭种类就多达几十种,更不用说其他火器。明朝时火铳及火炮的应用最为广泛,有三眼铳和四眼铳,它们可以连续释放多次,火力密集。对于骑兵而言,这种打击是致命的,而清军最大的优势便是骑兵。他们行动迅速,马上作战,几乎无往而不利。应对火铳,金属铠甲不仅因厚重影响行动,还易被火器穿透,但是棉甲则不然。

在铁甲内外缀加棉甲,加以铜钉固定才制成棉甲。缀在外层的棉甲是用多层棉片构成,极为坚固,可以最大程度卸掉敌方弓箭以及枪弹的力道,保卫士兵安全。较之金属铠甲,棉甲看似柔弱,却能以柔克刚,因此很多清军骑兵所配备的都是棉甲。

棉花在清朝时极易获取,为制作棉甲提供了便利。根据史料记载,棉花乃是在宋元之间在中国传播种植的,但是范围较小。朱元璋执政后,采取强硬手段推广棉花种植,并且颁布圣旨,凡是种植棉花,就可免收赋税。如此一来,江南的棉花产量剧增。百姓逐渐窥见棉花之益处:它的御寒能力比之丝麻有增不减,而且物美价廉。所以到清朝时,棉花种植已是非常普遍。制作棉甲比起制作金属铠甲,原料更易获取,制作过程也更为简易,也就更让人青睐。

棉甲的御寒能力比金属铠甲更加强悍。众所周知,金属的导热性能好。在夏日,身穿金属铠甲的士兵会更热,而在冬日,士兵则会更冷。棉花则不然,虽然在夏日穿会热,但是在冬日却能保温。清朝虽然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是边疆仍不安稳,叛乱时有发生。战乱频发之地乃是在北方,纬度高,冬季极为严寒。入关已久的清军已适应京城气候,身体的御寒能力自然不及长期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敌人。如此一来,只能依靠外力御寒,棉甲也就成为更好的选择。

棉甲的优势远不止上述这些,还有许多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影响战争局势的益处。棉甲制作价格低廉,能够节省军队开支。与此同时,棉甲轻便,尤其是对步兵而言,能够减少负重,在长途行军中,可以保存士兵体力,这是极为重要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军队的装备也在进化,很多看似倒退的发明仔细想来其实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清军弃铁甲选棉甲貌似十分愚钝,实则却是极为务实的明智之举。

点赞4、常宁市 网友:伪淑女

要论铠甲的防御力,肯定是金属铠甲最佳,像中世纪的欧洲骑士都是身披重铠,穿在身上刀枪不入 寻常武器基本很难对它造成伤害。

但是这东西缺点也很明显,比如负重大、造价高、生产周期长等等。这也是为何后期清军放弃了金属铠甲的原因。

铠甲这东西并不能说越坚固越好,还要视情况而定。

当年努尔哈赤起兵抗明的时候,就只有十三副铠甲,后来随着八旗子弟兵的不断壮大,传统的金属铠甲已经不再适合他们,他们便又借鉴了明军的棉甲。

首先这东西造价低廉,相比铠甲的大金属贴片制作棉甲实在是太过轻松,只需要把棉花打湿之后反复打压成薄片,然后把棉片缝在棉布上即可。

相比于金属铠甲的千锤百炼,棉甲在生产工序和造价上都比金属铠甲更加适合大规模武装。 虽然金属铠甲防御性能不错,可是也并不是没有缺点,铁片之间的间隙就是最好的攻破点。只要将武器刺入其中便可破防,这种几率还是偏小的,当然了清朝后期都是使用火药的,这类枪械都为散弹类枪械,虽然射程不远穿透力不强但是胜在杀伤范围大。

而传统金属铠甲鳞片间的间隙无疑是最好的破防点。而棉甲就能很好的避免这点,别看它是棉甲但也不是完全由棉花打造的,分为内外两层,在棉甲的最内层还嵌有一层铁片使的棉甲足以抵挡低端火器的伤害。

还有一个原因是早期同明朝军队进行交锋中,发现鸟枪的弹丸在远距离射击是无法穿透层叠起来的棉花纤维的。

另外,满族兴起于东北。他们的早期活动范围都在东北地区,到了冬天之后这里的气候特别寒冷。这个时候穿戴金属铠甲不仅不御寒还会增加寒意,而如果再配上厚厚的棉大衣,士兵的灵活性就会大大下降,而且金属铠甲都是由是金属贴片拼接而成异常厚重。

而这个时候如果佩戴棉甲,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还能在作战的时候少穿一两件内衬,更加灵活,早期清军的棉甲都重达二十斤左右,所以丝毫不用担心它们的防御能力。

但是棉甲也不是每个清军都可以穿的。

早期清军都以八旗兵为主,他们都有铠甲可穿而且战斗勇猛。

可是随着战争的不断减少,八旗子弟开始不断腐败,贪污严重。官吏争相贪污,克扣军费严重。军费不断缩减,那铠甲制造自然成了难题。军队能穿的铠甲也是越来越少。

再加上军队为了区分军队,显示八旗子弟的与众不同。棉甲就算有也是优先配给八旗兵,像绿营这样的是无权穿戴的。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铠甲的防护力自然也是大不如前。到了后来清军干脆用布褂代替这些铠甲。可能这也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改变吧!

点赞5、九江市 网友:心事。

棉甲并不是八旗军特有的装备,在明朝中后期,明朝军队就已经开始大量装备棉甲。


我国最早的棉甲是由元朝军队发明的,蒙古骑兵擅长马上作战,无法使用笨重的传统铠甲,为了提高士兵的灵活度,元朝军队发明了一种用棉片装订而成的铠甲。这种铠甲在要害部位装有铁片,既能够保护士兵,又能够提升士兵的灵活度,是铠甲技术的一项进步。

因为早期的棉甲防御能力较差,元朝军队并没有大量装备棉甲。明朝中后期,明朝军队的主要对手都已经装备了火器,传统的铠甲不仅十分的笨重,而且还缺乏防御火枪攻击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军队改良了元朝时期的棉甲,在棉甲的棉片中间部装上薄铁片,增加了棉甲的防护能力,棉甲也开始大量生产,成为了明朝军队最常见的铠甲之一。

努尔哈赤刚刚起兵的时候,八旗军队只有13幅铠甲,这13副铠甲还是努尔哈赤的老祖先传下来的。在八旗军队不断壮大之后,为了抵御明军火器的攻击,八旗军队开始大规模的制造铠甲。


在选择铠甲的时候,努尔哈赤看中了明朝军队使用的棉甲,通过仿造从明朝士兵身上缴获过来的棉甲,八旗军队也开始装备了棉甲。


努尔哈赤之所以选择棉甲作为八旗军的铠甲,主要是因为棉甲相比于传统铠甲具备三个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棉甲更适合明末清初的战争需要,传统的铠甲都是由铁片拼凑组成,这些铁片非常的厚重,穿在身上影响士兵的灵活,不利于八旗士兵骑马作战。


而且传统的铠甲不能防御枪械的攻击,明末清初时期的枪械都属于散弹类的枪械,这种枪械的射程和穿透性都不大,杀伤范围却非常的广,能够打中传统铠甲鳞片之间的缝隙。


棉甲的外层和内层都由韧性很好的棉片组成,这些棉片能够抵挡住火枪的攻击。

第二个优势是造价低廉,棉花要比铁更容易获得,八旗军所处的东北地区是国内重要的棉花产地,因此八旗军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棉花供给。


而钢铁的制造成本比较高,制作过程也比较复杂,远不如棉甲更加的经济实用。棉甲的制作成本低,意味着八旗军队可以装备更多的棉甲,棉甲的质量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早期八旗军队的棉甲重量往往在20斤以上,防备刀剑的能力也丝毫不亚于钢铁铠甲。


第三点优势是棉甲能够当做棉衣使用,具备一定的御寒能力。


八旗军队早期的主要活动地区是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的寒冷,普通的铠甲都是由钢铁制成的,在冬季的时候需要穿上厚厚的棉衣御寒。


由于钢铁铠甲本身就比较笨重,再配上厚厚的棉衣,士兵的灵活性会大大下降。棉甲的内外两层都是由棉片组成的,棉花具备御寒保暖的效果,使用棉甲作为铠甲,士兵在作战的时候不仅不需要增加棉衣,而且还可以减少一两件内穿的衣物。

正是因为棉甲具备有如此多的好处,八旗军队才会放弃生产传统铠甲,换装了新式的棉甲。当然棉甲在八旗军队中存在的时间也不长,随着火枪的威力不断增强,棉甲和传统铠甲最终都被淘汰掉了。

点赞6、兴化市 网友:陌离儿

我是三维策论,历史爱好者,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

导语:

棉甲起源于元朝,元朝人通过在布料内人体的要害部位安装铁片来制作盔甲,这种铠甲被称作布面甲。明朝人则在布面甲的基础上内衬铁片,在外部使用铜钉固定,使得棉甲有了更好的防御力。清朝的盔甲则又在明朝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八旗甲胄。

(图片为八旗甲胄)


清朝的八旗甲胄都是非常厚实的棉甲。在制作过程中,要首先将湿棉花拍打薄片,然后将多张棉片合在一起成为厚实的棉布,再用两块棉布夹着一层厚铁片,使用铜钉固定住。所以我们看到的八旗甲胄都是在棉布上面打了很多铜钉的外观,看起来十分简陋。那么为什么清军会放弃金属铠甲,转而使用棉甲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棉甲的综合防御力强

唐宋时期士兵们都身披重甲,把自己包裹在铁桶里面。铁甲造价高昂,能够有效防御刀剑的伤害,但是对钝击的防御力较弱,因此很多厉害的武将都开始使用战锤作为武器。随着钝器成为战场上将士们偏好的武器,铁甲的防御效果越来越不明显。战士们反而更偏向于缓冲性能更好的棉甲。

(铁甲对钝器和火器的防御效果不理想)


而明清时期火器的快速发展使得三眼铳、鸟枪等火器大规模列装部队,棉花的“防弹”特性也被人发现。从此棉甲就开始慢慢取代铁甲成为战场上的主流。

棉甲不是棉衣,而是由两层棉布和一层铁甲组合而成。既能够有效防御刀剑攻击,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钝器攻击,还能够对火器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综合防御力远超铁甲,更能够适应更复杂的战场环境。

(火器的兴起使得棉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抵御防寒

清朝兴起于东北苦寒之地,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冬季也常常会有军事行动。因此,他们在选用铠甲的时候,不但要注意防御能力,也要看重御寒的能力。棉甲有两层棉布,穿上之后能后有效地抵御严寒。在战役推进的过程中,即使后勤物资没有跟上,战士们也能够依靠自己的铠甲保暖。降低了因严寒而发生非战斗减员的可能性。

(清军在雪地发起突击)


轻便,有利于行军和战斗

八旗军非常擅长骑射,这对战马和战士的灵活性都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如果身着全部用钢铁制作的重甲,马匹会丧失速度优势,并且持久力也会下降。并且铁甲甲片之间的连接比较死板,会限制士兵的动作幅度,这对射击精度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为了保持自己的骑射优势,清朝选择了更加轻便灵活的棉甲作为制式装备。

(手持弓箭策马疾驰的清军,剧照)

造价低廉,制作简单,有利于批量生产

作为渔猎民族,满清兴起的时候冶铁技术并不是非常发达。并且铁是战略资源,明朝对其出口限制非常严格。在铁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为了使得更多的士兵能装备铠甲,满清只有选择耗铁量较少的棉甲。

钢铁坚硬,不能弯折,因此铁甲制作完成后对使用者的身材是有一定要求的。一副上等的铁甲往往需要量身定做,并且造价昂贵。棉甲则不然,棉花虽然也不便宜,但是价格却远远低于钢铁,并且棉甲柔韧性远超铁甲,制作完成之后对使用者没有那么高的硬性要求。这样就可以进行批量进行生产,有利于大规模列装部队。铁甲和棉甲两者相比较,在成本上棉甲是远远低于铁甲的。

(棉甲造价低廉,制作简单,有利于批量生产)

继承于明朝

满清早期毕竟只是文明比较落后的渔猎民族。像棉花种植和冶铁技术这种农耕民族的产物他们是很难快速发展的。因此在他们当时看来,明朝的一切都是先进的。明朝军队大规模的装备棉甲,清朝也就学习了过来。如果明朝还是想唐宋时期一样装备铁甲的,那么满清恐怕接触不到棉甲,也发明不出来棉甲,选择棉甲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明朝时期棉甲的普及也是清朝选择使用棉甲的重要原因。

(明朝军队大规模装备棉甲)

综上所述:

由于明朝后期棉甲的大量普及使得满清接触到了这种先进的铠甲。他们发现棉甲不但造价低廉,制作简单,并且对刀剑、钝器、火器等各种兵器都有着不俗的防御力,再加上棉甲能够抵御严寒,有利于他们在东北行军。棉甲轻便,有利于他们长途奔袭发挥骑射优势。因此满清选择了使用棉甲来装备八旗铁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已经解答了题主的疑惑。
欢迎留言讨论,更多精彩,请关注@三维策论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