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土匪在山上是如何生存的呢?
古代的土匪在山上,那也会为了生存担忧!
古代的土匪,不是在山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古代土匪如果聚集多了,目标也大,会遭到当地官府的围剿,土匪每天过得是担惊受怕的日子,在山上的时候,藏身密林的山洞里,还要在藏身的地方,修建易守难攻的碉堡,或者是用于防卫的城墙,古代的土匪,都会打着杀富济贫的口号,但这土匪也就是喊喊口号而已。
古代的土匪,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用,只是为了搞到钱财,古代的小股土匪,只能干些拦路抢劫的勾当,见啥抢啥,根本也没有什么道德可言,甚至在抢不到东西的情况下,会杀人,古代的小股土匪,一般情况下,不会暴露名号,因为怕被当地官府,找到线索进行围剿。
如果当地官府剿匪不力,小股土匪就会越聚集越多,形成大股土匪,占据山头,长期和官府形成对峙的局面,古代的大股土匪,管下山抢劫叫砸窑,大股土匪下山,就会袭击古代的村镇,甚至是古代的官府也会被袭击,土匪过境,寸草不生,有的古代穷人,上山当了土匪之后,也会变得心狠手辣,嗜血成性,完全丧失了良知。
这就是环境改变人,说过去有的土匪不伤害普通人,那纯粹是胡扯,土匪屠村的事情,也一样会发生,土匪连普通人家的粮食,都会抢走,什么杀富济贫,那都是土匪自己美化的,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只要是有能力,都会进行剿匪,古代官府抓到土匪,土匪就是死路一条。
古代土匪躲在深山里生存,那日子也不好过,因为钱财也不是容易抢到的,抢大户人家,大户人家有看家护院的,土匪想抢也不太容易,所以这土匪只能抢点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又没有大量的金银,土匪在山上的日子,也是过得饥一顿饱一顿的,每天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古代大部分的土匪,生存的状况,就是忍饥挨饿,东躲西藏,在山上吃点野果子,还要时刻防备着官府围剿,一到冬天,土匪的日子,就更艰难,在深山里连取暖的棉衣都没有,只能卷缩在山洞里,睡在干草堆上,成不了气候的土匪,冬天都不敢取暖,取暖冒出的烟,会暴露土匪的位置,官府马上就会围剿。
古代的土匪会形成规模,那完全是当时的朝代不稳,造成的,古代的百姓也恨土匪,因为古代的土匪,那抢劫的时候,会进行无差别攻击,古代的百姓,也会遭到土匪的杀戮,在古代抓到土匪,基本上都会执行凌迟,就是用小刀活活的剐了土匪,古代的凌迟刑法,有严格的执行程序,会割上几百刀,才让土匪咽气。
古代的土匪,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古代的土匪,基本上都是些莽撞暴躁的人,性格彪悍,动不动就拿刀子解决事情,这些个莽撞的土匪,被剿灭只是时间的问题,古代土匪在山上生存,是饿肚子的时候多,生病了也只能等死,古代的土匪没有什么生活设施,也缺医少药,古代土匪的生存概率太低,基本上都会因为疾病,寿命很短的死去。
古代土匪占山为王,也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或因为生活艰辛,或因为穷困无着,或因为好吃懒做,或因为债主逼债,或因为豪强逼迫,或因为仇家追杀,或因为官府追捕通缉,或走头无路迫不得已等等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成了土匪。土匪一般也分为职业土匪和业余土匪两种。业余土匪其头领一般都是乡村地主,他们白天是乡绅,晚上就成了土匪头,其手下也大多是业余土匪,农忙务农,农闲为匪,业余土匪一般都只为抢些财物,很少杀人;而职业土匪相对就心狠手辣了,他们以打家劫舍为职业,杀人越货,不在话下。一般占山为王的土匪,多为职业土匪。那么占山的土匪在山上究竟有怎样生活的呢?
打家劫舍。占山为匪,自然首要的考虑就是维持生活,要生活就要有财物来源,不事稼穑的这帮人,自然要以抢劫为生。土匪抢劫,分明抢和暗夺。明抢就是把着山道要口,对过往客商进行抢劫。这就像《说唐》中的程咬金打劫一样,见到过往路人,大斧子一摆,大喝道:“呔!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弱小的行人为保命也就只能乖乖地把包袱财物留下,强有力的过往行人,不愿听从,土匪和客商不免就是一场恶战,土匪赢了,就抢走财物,土匪输了,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客商过去。暗抢就是乘月黑风高夜,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土匪个个蒙面,到事先打探好的财主大户人家进行抢劫,或绑走财主大户的人口上山作人质,留下字条,限期什么什么时间送来多少多少钱财,并交待明白交货接人的时间地点。到期钱来人走,钱不到,人难留,这叫绑票。暗抢比较隐密,土匪多用这种方法获取钱财。势力大的土匪还敢和官府斗,敢抢劫官府,杀官劫狱,就像《水浒传》中的粱山好汉一样。打家劫舍是土匪最主要的生财之道,势力大,成规模的土匪,平时都放出眼线,或隐身高树山石,或匿形集镇村野,专门打探搜寻可打劫的信息,以便及时通知山寨,供山寨安排布置打家劫舍用。
召兵买马。为了增强土匪势力,土匪也有一定约定成俗的规矩:山寨的一把手,叫大当家的,二把手叫二当家的,依次类推;大的山寨还有军师,也叫师爷。像《水浒传》中的军师吴用、朱武。以下的土匪也编队成伍,各队都任命有队长管理。土匪的兵源,大多是山下投奔而来的,也有被抓上山的,也有土匪家人加入的。新加入的土匪,一般要履行拜堂会、发誓言、试胆量等手续,入伙后,只能是一般的土匪崽,脏活、累活、险活都得首当其冲。占山久了,土匪也要成家立业,或通过下山抢劫女子与山上土匪配婚,或土匪各家子女互相配婚。在山寨,土匪虽有家庭,但除老弱病残孕妇外,成年男女都要加入土匪,履行打家劫舍、保卫山寨的职责。成气候的土匪团伙,还要专门对土匪进行军事训练,凡是新加入的土匪,都要进行军事训练和打家劫舍训练,学习为盗为匪的一些知识技能。像《湘西剿匪记》中的田大邦,不但七十多岁能在山涧小道行走如飞,还睡觉时两手指间夹根点燃的香,以便到预期时间能及时醒来。武装起来的土匪除时刻准备打家劫舍外,还要分派把守山寨各个寨头要口,巡山查哨,维持山寨治安,有明确的轮换制、巡防制和分工制,各有各自的职守。我们在电影电视中常看到土匪都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很解气,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山寨的土匪头目们自然生活很好,而一般的土匪就很不好了,吃得差,睡得差,穿得也差。一般的小土匪团伙,是不敢打大户的,因为大户都有自己的武装,有关系,弄不好就被大户给收拾了,因此只能去打劫些一般的民户,自然也难劫出多少东西了。打劫来的东西,也是先供头领们享用,那些一般的土匪,平时也就只能吃点平常人家的饭食,睡土洞,穿破衣,每年发一次工钱,一般都是临近年末发。如果下去打劫,幸运的话,有时还能趁机逼着被打劫者做些好吃的来改善伙食;不打劫,在山上就很少能改善一次伙食。
销脏理财。土匪打家劫舍取得的财物,除直接能供山寨使用的外,剩余的或不能为山寨使用的财物就需要及时出手销售出去,才能更好维持山寨生活,维持山寨运转。因此,成气候的山寨土匪就会在山下四面的村镇集市,暗暗开一些销售铺、饭店、药铺什么的,一方面便于山寨土匪及时打探山下各种消息,另一方面也可将打家劫舍来的脏物销售出去,也可经营商铺或饭店药铺,以此来换取更多钱财,供山寨使用。像《水浒传》中的旱地狐狸朱贵,就是粱山泊外设的酒馆,既打探又经营,生意做得也有板有眼。同时,山寨也会根据附近的现有资源,像河流湖泊、林山耕地,适当分配给一些老弱病残或妇女们去渔猎去耕种,获得的钱粮财物以资补山寨生活之用。
防官府围剿。占山为匪,最怕的就是官府围剿。山寨为了防止官府进山围剿,除加强山寨戒备、放长眼线打探官兵消息外,还会暗种结交贿赂一些地方豪绅、地方官员,与他们相互沆瀣一气,共同渔肉危害乡民。正因为官匪勾结,官府剿匪有时只是一句空话,甚至越剿越多,匪也一直剿而不绝。正因为有匪,官府才可名正言顺地向乡民征收治保费,也才能更多地向上级伸手要钱要枪扩大地方势力。其实这也是一种变相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
防止黑吃黑。占山为匪,不仅要防官府围剿,还要防止黑吃黑。有时为抵御官府围剿和其他势力的威胁,几个山寨甚至数十个山寨的土匪,就会结成友好联盟,约定相互救援,相互支持。正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土匪的山寨与山寨之间,也是暗流涌动,都想把其他山寨兼并掉,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因此,土匪山寨与山寨之间,也经常勾心斗角,相互倾扎,互相收买卧底,如果不时时加以防备,说不定哪天山寨就变了天。平时多留个心眼,多留个后手,狡兔三窟,做到有备无患,也是山寨土匪们的生存之道。
在我们的想像中,占山为王的土匪,都是一群无法无天的强盗,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是野蛮无知的。也许他们对外是不讲道理的,但对内他们也得有规矩可讲,不然整日杀人越货,欺男霸女,大称分金,小称分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浑浑噩噩,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没个制度管束,那他们还能持久吗?在旧社会,由于官逼民反,社会大环境所致,土匪昌厥;再加官匪一家,相互利用,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旧社会剿匪只是一句空话,土匪越剿越多,只有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为第一,对匪患严打重剿,彻底给予了清除,让危害数千年的匪患,从此得以绝迹。
我是萨沙 ,我来回答。
古代土匪其实也分为很多种。
第一种是世代土匪。
大家看过《湘西剿匪记》里面,就知道有个老土匪叫做徐二十四,因为祖上有24带人做土匪。
这个徐二十四很牛逼,手下人马众多,可以出动3000人去攻打解放军占领的小小凤山县城(只有几千老百姓)。
这个湘西的老土匪,就是土匪世家。
他们已经逐步从早年上山抢劫的土匪,转变为割据一方的地头蛇。
当年商人要进入湘西做生意,除了支付给政府商业税以外,最大的开销就是买通这些盘踞一方土匪头子,要交纳所谓的保护费、过路费。
这些大土匪已经逐步放弃了武装抢劫,开始经营各种生意,比如收保护费、贩卖毒品、走私枪支、贩卖妇女、绑架勒索之类。同时,他们控制区的农民,也要向他们交税。
由于湘西这种地方山高皇帝远,少数民族众多,政府其实只有在县城驻军管理,地方上大多是放弃的,很多地区被这些土匪盘踞。
徐二十四就是这种人,他其实就是军阀,只是还没有彻底洗白而已。他的手下还是会做抢劫杀人的勾当,甚至还会奸淫妇女。
有些大土匪就已经洗白成功,摇身一变成为地方割据力量,最终大多被政府收编,就像梁山一样。
对于这些土匪,衣食住行都有稳定经济来源,是不用多考虑的。
第二种是流窜的大匪帮。
这种类似于古代的流寇,比如刘黑七利用山东连连灾荒的机会,具体了1万多土匪,鼎盛时期高达3万人。
他最初是盘踞山东一脚,后来在韩复榘进攻下站不住脚,开始流窜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天津、山西、吉林、辽宁、缓远、热河、察哈尔等十几个省市。
刘黑七的匪帮所到一处,就将当地村子洗劫一空,来补充自己的后勤,还有大量奸淫烧杀行为。
资料这么写:刘黑七的匪徒所到之处,烧杀抢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对待普通百姓使用碾轧、火烧、水煮、剖腹、挖心、活埋、活剥皮、点天灯、放天花、坐木桩、大卸八块等几十种酷刑,广大人民群众对其恨之入骨,刘黑七成了闻名全国的混世魔王。
仅仅1925年到1928年间,刘黑七股匪在滕、沂、费、蒙等地抢掳奸杀,罪行擢发难数。
据费县县志记载,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刘黑七横行半个中国长达20余载,屠杀无辜百姓多达20余万人。1925—1928年,仅沂蒙山区被刘黑七匪军抢掠的村庄就有1000多个,烧毁房屋20多万间,残杀群众1.2万余人。
这种流窜的土匪,就是每到一处就抢劫,所以生存也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种是普通的占山为王做土匪。
这种就寻常,当年中国到处都是土匪。
有人奇怪,土匪都盘踞在比较险要的山上,怎么解决吃喝问题。
大家别以为土匪是傻子,如果这座山上不能解决吃喝问题,他们是不会盘踞的,早就换地方了。
其实土匪还是能吃苦的,一般都是亡命逃犯或者是无法生活的底层农民,都能吃苦耐劳。
而就土匪来说,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大的后勤保障,有米面和子弹就行了。
有子弹可以抢劫,有米面就可以填饱肚子,至于饮水?当年污染少,山上的小溪、山泉水基本都可以饮用,甚至稻田里面的水都能喝,不成问题。
烧饭的东西?
山上能够缺木头或者茅草吗?燃料也没问题。
至于居住地,土匪一般住山洞,躺在相对平一点的地上就能睡。
至于米面子弹,从哪里来?抢或者买。
那么怎么运到山上?小喽啰是干什么用的?
一袋米面三四十斤,就能吃很久。同时土匪一般同山民都有联系,也会出钱从山民手中买粮食和子弹,专门有山民会做这路生意,有时候还充当土匪的耳目。
说难听的,土匪也是要有一定群众基础,才能生存下来的,不然分秒就被官兵剿灭。
以前土匪也是有规矩的,最常见的是七不抢八不夺:
盲、哑、疯、瘫、僧、道、尼不抢;同是“胡子”不夺,娶媳嫁女不夺,送殡不夺,搬家不夺,山沟不夺,码头不夺,鳏寡孤独不夺,医生不夺。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当土匪也要有点头脑,有点文化,不然也难生存,门都出不了。
《林海雪原》中,很多土匪接头的切口,不了解的人,看的是云里雾里。“西北玄天一朵云,乌鸦落进了凤凰群。满屋都是英雄汉,谁是君来谁是臣。”这是正宗的土匪进山(拜山门)黑话,意思是我来拜访,你们谁是老大。
土匪老七说“甩个蔓(姓什么)”,杨子荣答“烧干锅蔓(姓胡)”。
土匪老三问“胡掌柜,横在哪个山头啊(在哪儿当土匪呀)”,杨子荣“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许大当家的山头做事)”。
土匪老六问“干啥闯我们山门”,杨子荣“他房上没有瓦(不见正主不说,就是要见土匪头子)”。
土匪老五站起来厉声说“天王盖地虎(你小子胆子不小,敢来气你祖宗)”,杨子荣答“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我掉河里淹死)”。
这些切口黑话,不是土匪很难对上来,对不上来,就看对方心情了。
土匪的生存法则,就是抢。谁拳头硬,谁枪多,谁就是老大,什么江湖道义,礼义廉耻,都不及大碗喝酒,大秤分金,欺男霸女来的痛快。
和平时期没有土匪,乱世土匪响马遍地走。能成土匪的,大多不是善茬,有奶便是娘,为了钱财,无视一切。别被《水浒传》给误导了,哪有那么多替天行道的土匪,梁山众人抢的钱还不是维持着山上众人的生存,哪见他们拿出钱财救济穷人。
《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看过的观众应该不少吧。座山雕,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土匪。座山雕有原型人物,叫张乐山,15岁就当土匪,70多岁才被抓到。这人狡猾凶狠,多疑。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这帮土匪依然存在,就算到了解放初期,也没人真正抓到过座山雕本人。土匪出身张作霖曾经去剿他,没成功。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并建立伪满政权之后,他先是接受了抗联的收编。而后见形势不对又转而投靠了日本人。日本战败之后,张乐山继续接受抗联的招安,但他反复无常一直不为抗联部队所融合。国民党许了他高官厚禄,他又一次选择了背叛。别看土匪张口闭口仗义道义,什么欺师灭祖背信弃义就三刀六洞的,其实就是哪里有利益就哪里去。甚至为了抢夺物资,居然去抢劫解放军的火车。
土匪在山头上要生存,山上那几只野物也解决不了温饱,只能去抢啊。抢生活费,抢媳妇,抢地盘,管你是黑的白的,只要他拳头比你大,他就敢去。王英,燕顺,郑天寿没入伙梁山之前在清风山落草为寇,一不小心把宋江给抢了,在不知道宋江身份之前,还想把宋江煮了做醒酒汤来喝。可以王英把清风寨知寨的夫人抢了,想收做压寨夫人。可以看出平时他们没少干这些事情。
在梁山上,宋江常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这些东西从哪里来?他们一不从事生产,二不做生意,只有抢劫一途。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等八人劫了生辰纲,把这些财物瓜分了,自己享用,并没有把这些不义之财接济给穷人。晁盖上山后马上有一次抢劫行动,抢了20多车财物,一半留在仓库里,四分之一给当时山上十一位头领平分,再剩下的二分之一给七八百小喽啰平分。劫富济贫就是笑话,抢来的东西当然自己留着享用了。不然在山上喝西北风啊。
当土匪,大多没有好下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动荡过去,也就到了土匪覆灭的时候。
相对于梁山上的土匪,瓦岗寨的混世魔王程咬金也是土匪出身,但是他们和梁山又不一样,并不是为了什么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以程咬金为代表的瓦岗寨,走的是反对隋朝的农民起义路线,后来还成功了,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高官厚禄自然有了。
古代规矩森严,单就按照职业类型划分就有三教九流一说,其中上九流的末尾四位,就是流传甚广的士农工商四民。芸芸众生就卡着这份清单按部就班的生活,不管是帝王将相,或者贩夫走卒都很难逆天改命。
可总有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主儿,他们的三观与大多数人皆不相同,自然而然就被排挤在主流体系之外,为了混一个生计,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就是不二的选择。那么成为土匪也要生存,必然离不开吃住穿和自保与扩张。
尤其土匪们对于吃喝的规格要求会更高,毕竟做的是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事,脑袋早已挂在了裤腰带上,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话,新入帮的土匪会觉得待遇不好另投别的山头。
而穿衣因深山老林里气温低,一年有大半时间都被积雪覆盖,单薄的粗布衣裤不抗寒,还得一人有一身皮草,也就住所比较简单,砍一些木材就地搭盖就行了。所以土匪头子为了让弟兄们安心跟着自己干,就要跟几个当家的商量出一系列的生财门道。
一、首先土匪们占据着山头这个地理优势,有生产和掠夺两种生存方针。
前者就是将山里平坦的荒地开垦出来,播种一些谷物蔬菜,静待来年收成,或是靠山吃山,挖掘一些山珍药材拿到集市上售卖。但能当土匪,又有几个是安于本分干活,不期望大笔分获金银珠宝的,所以通过生产来生存就被否决掉了。
余下的路子就是掠夺,一开始土匪们的装备都很简陋,也就是人手打磨出一把长刀,连马匹都购置不起,以至只能守住山上的关键路段,凭借人多胆气壮来打劫过路的普通人,将他们随身携带的盘缠抢夺一空,若有马代步的话也顺手牵走,一段时间下来就资源发展的七七八八了,逐渐就可以跟做买卖的商贾掰一掰手腕。
——毕竟商贾多年往返运送货物经验丰富,有实力的家里早都养着能打的壮汉,临时走一趟来不及训练打手的,也会雇一队专业的镖师随行护卫。土匪在装备没筹集成型时,轻易是不太敢招惹他们的,生怕打劫不成反被剿了。
但有了一定的底子之后,就可以跃跃欲试干几票大的,若是顺利将商贾的货物银两全部纳入囊中,不仅土匪的吃穿几个月都不用发愁了,还能以过剩的财力再吸引许多被逼得没路走的流民落草。
二、这时土匪的日常生存就发展出了三种掠夺方案。
对于经过山头的平头老百姓,可以收一笔过路费就放行,遇见运送货物带着金银的商人,能打劫一空发一笔横财,而吃过亏的大富商贾,就会派几个能言善道的小厮去跟土匪谈判,通过按时上供的方式换取自由通行经商的权利。
基本生存得到保障以后,几个当家就开始筹划下一步的生财方案,那就是接单做肉票生意。影视剧《闯关东》和《红高粱》中都有类似的情节。
——鲜儿落草的二龙山,就因跟朱家的私交在商斗中站边,大当家镇三江派土匪不停骚扰打劫对方的商队,而另一个山头的土匪窝子收了钱,就对朱传杰的商队穷追猛打。
——《红高粱》中的土匪收了银子,更是直接按照主家的需求绑架九儿,并威胁拿出赎金不然就撕票,两头收钱做到一笔生意赚两回。
由此可见,只要是发展出声望和实力过硬的土匪,是可以堂而皇之地跟乡镇里的富户们合作,毕竟越是买卖做的大的商户,对头就越多。
他们除了桌面上跟对方实打实比拼经商手腕,桌子底下也要与土匪勾结,或是打劫对手的货物给其造成损失,亦或是更狠一些直接撕票挑大梁的继承人,彻底从根源上挫败对方的心气。
市场需求如此的广,土匪们就不愁接不到绑票的单,只需前期稳扎稳打将队伍扩张并训练成型,替人绑一次票就够土匪们生存好一段日子。
三、待逢年过节需要格外花费金银犒赏弟兄时怎么办呢?
土匪还可以选择没跟自己合作过的富户打劫一次,黑话叫做“砸窑”,文雅一点就是劫富济贫。挑一个财大气粗且平时作恶多端的财主,当家的领着一帮土匪趁着夜黑风高闯进人宅子里,将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以及女眷的细软都洗劫一空,就能过一个富余的年了。
一般来说,土匪发展到可以随意接单绑票和打家劫舍这个阶段时,就会面临自保和扩张的问题。比如分赃不均,二当家心里不服气带着一些土匪另占山头成立门号,或是其他地方的流民听说这个山头土匪生活得很滋润,也想拉着人马分一杯羹。
此时土匪就需要更新自己的队伍,首当其冲就是需要点有谋略的人,再光靠蛮力横冲直撞就容易吃亏。他们一般会招揽一位大志未酬的读书人,之所以用招揽而不是绑票,是因为古代的文人哪怕不得志,心底也自诩非凡,若是不尊重的直接用刀子押了来,脾气刚烈的就直求一死。
较为圆滑的也会假意应允,然后出一个计谋让整个土匪窝都伤亡殆尽。所以当家土匪就需要以礼遇获取文人的加盟,从而成为军师的存在。
古代文人大多涉猎庞杂,经史子集研究透彻后,几乎都有行医和占卜的手艺。土匪获得如此能人的襄助,生存格局一下就大踏步的提高,不仅跌打损伤或头疼脑热,军师都能从山上采点草药给治了,土匪每一次打家劫舍前占卜一下吉凶,也能增加成功率并减少伤亡。
四、总结
综上所述,落草为寇只要开局占据了一个山头,前期不冒进稳着发育,生存基本都不成问题。当然以上都是白手起家的土匪生存的路线图,若是世袭土匪的话,那生存更不是问题,几代积累下来早有可观的财富和人马,他们需要学习的则是守业智慧。
古代的土匪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是许多明清武侠小说中常常出現的。不过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强盗多为義盗或侠盗,是所谓的劫富济贫,尽管他们出于生存或者比别人活得更好,盗寇在古代武侠小说的流传过程中是存在争议的。比如《水浒传》与《荡寇志》的说法就不同,义盗能留得清名的也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是《三侠五义》中的侠盗。比如包公的随从张龙.趙虎就在包公以举人身份进京赶考的路上打劫包公。其实诸如此类的人也是有讲究的,他们讲江湖黑话和江湖规矩,以此辨别常人与道中人,要不然林冲遇上楊志,也不大好办……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经常看影视剧的我们都知道这是土匪们拦路劫财最常用的一句口号,所以说古代土匪要想在山上生存下去的最常见的就是拦路劫财。虽然拦路劫财是土匪们生存下去普遍而又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但也不完全靠这个生存,也存在其他生存方式。比如物资匮乏的时候,他们会进村掠夺普通老百姓的生产资料,以及进城对富人强取豪夺。另外土匪一般会选择比较好的地理位置安营扎寨,比如易守难攻,有水源,可以较好满足生活需要同时有些土匪们本来绝大部分就是普通老百姓、农民落草为寇,自然而然会开垦荒地进行粮食种植。总结我的想法就是,以拦路劫财,打家劫舍为主要生存方式;以寻找合理地理位置,开垦资源为辅助生存方式。
呵呵。
兄弟读过《刘邦本纪》没有?
刘邦因为放走壮丁,只能躲到芒砀山成为了山匪,结果混得很惨。后面,吕后还亲自去送过衣服食物。可想而知,国家政权维持统一的时候,强如汉高祖也得在山中卷着躲藏。
吃香的喝辣的?
想多了。大多数居民是聚姓而居,几个十来个山匪只能抢过往单人找盐茶钱。想吃好穿好,刘邦就是例子。
小时候听过村里一位当过土匪的老人讲过他爷爷当年在山上当土匪的事,和电视剧里演的有点不一样。
听老人说,在山上当土匪的时候也很苦的,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吃香的喝辣的。
土匪当时的生存方式就是远抢近买的方式来解决生活物资供应的,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土匪要是把附近的老百姓都得罪光了,那他们就饿饿死。
土匪抢粮食抢钱都是去远一点的地方,等到粮食不够吃的时候,会用钱去附近的村子去买。
之所以不抢附近的老百姓,土匪们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收买人心,这样可以给自己提供很多便利,比如打听消息或者传递消息啥的。
在非常时期,也就是土匪被围剿或者被火拼走投无路的时候,附近的村民也有可能会给他们提供帮助的。
总体来说,大部分当土匪的也就过着能解决温饱的日子,偶尔下山去抢一把可以开下荤,平日里也是粗茶淡饭,很少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毕竟那年代老百姓也不富裕,而且土匪不但要面临被围剿的危险,还要提防别的土匪的黑吃黑,所以古代土匪的日子也不好过。
占山为匪,他们是如何生存的呢?
一、绑票勒索
绑票是土匪们重要的财源之一,绑来的人称为“肉票”或者“肥猪”。
他们物色对象也是有讲究的,一般不会对靠近自己营寨的村落下手,因为要靠他们掩护,通风报信,相反和周围的士绅或者实力派要搞好关系。
而是到几十里或者几百里外绑票,自然是选择油水大的,尽管无视官府和道德底线,绑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末民初,东北的大户人家有看家护院的炮手,主人及其子女出门会有很多保镖跟随。土匪一般不会选择他们下手,弄不好有灭顶之灾,小股土匪,实力弱,更是不敢。
如此,中、小户人家就成了绑票的主要对象,比如小买卖的、小地主,他们有几个钱,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
绑票的方法大致分为武绑和文绑两类。
武绑就是拿着刀枪,在夜间或者偏僻的地方下手,躲着官府,迅速转移。
文绑,招数五花八门,土匪化妆成老板、富商与肉票谈生意,骗到某处下手,还有了解肉票的喜好,一般是赌博等不良嗜好,乔装一番后陪着肉票玩,玩熟了,将其灌醉绑走。守卫森严的大户人家也是难逃其手。
还有扮成乞丐、小商贩的混入肉票家中,见机行事。
传说中还有一种叫“拍花”,专门针对小孩,说在其头上拍一下,就乖乖跟着走。估计是匪徒手上拿了蒙汗药之类的东西,至今还有老人拿这个吓唬乱跑的小孩:当心,别让拍花的拍去!
绑票自是为了钱财,土匪按照肉票的家境也会对其分等级,开价按照榨出最多的钱、留有余地、打出讨价还价的部分,等方式确定。
价码过高,主人家只能舍命,这也是土匪不想遇到的,所以他们行事之前就把主家的底细摸清楚。无论是大户还是小户遭遇土匪后,不是倾家荡产,也大伤元气,有的从此一蹶不振。
肉票关的地方叫秧子房,会被各种手段折磨,名曰“拷秧子”,目的就是让主家老老实实拿赎金。
有戴眼镜(用药水等糊住眼睛)、鸭子凫水(飞行式吊起来)、马掌钉(手脚钉在墙上或者地上)等残酷手段,肉票被救回不死也残了。最惨的是家里掏不出钱或者超过土匪规定的期限,肉票就会被折磨致死,或者干脆一下毙命,称为“撕票”。
土匪习惯用绑票这种手段,主要是相比暴力抢劫要容易,只需出动几个人,对自身没有什么损失。
如果绑架的是未婚女子,为了保护名誉,主家会要求当天天黑之前回家,称为“快票”,价钱比较低。
赎金除了现金,还有用武器、马匹、粮食、鸦片等抵偿。价钱高的达数万元,低的有几百元,这就看肉票的家境。
土匪猖獗时期,四处劫掠,扬言:贫富都要,不值一双鞋,亦值一盒纸烟。贫民也不放过,见人就架,贫民付不起钱,票价少则十多元,有的甚至用家禽抵偿。
二、砸窑破围子
土匪攻打大户人家的宅院称为“砸窑”,这也是土匪惯用的第二种索取钱财以生存的方式。窑也分:软窑、硬窑、响窑。
软窑:这类人家不算太富,院子是用柳条、木板等软物搭建,四周没有炮台,可能墙角处有暗器用于自卫。
硬窑:这类算比较富裕,院墙是用砖或者夯土砌成,四周设有炮台,安置枪眼,有专门看家护院的人,对土匪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响窑:大富户,店铺商号,作坊等,高墙大院,设有炮台,护卫人员往往是职业武装人员,有的院中还竖起一面红旗,标榜实力,也称为红窑。
小股土匪是不敢砸响窑,砸不开,可能还会被剿灭,这些人家可能与地方豪强甚至军方、警署都有关系,甚至买通巨匪。一般土匪是不敢碰他们的。
还有多股土匪合作劫掠集镇和县城,称之为砸框子和砸圈子。
如果砸窑久攻不下,他们一般会撤退,以免官兵再赶到,前后夹击,损失惨重。
抢劫一般人家,称之为砸黑窑或者掏窑,一般是散匪,他们没什么武器,更多的是入室暴力抢劫。
砸窑无非是敛财,为了达到目的烧杀抢掠,可能主家的十几间房就此化为灰烬。
为了砸窑成功,会做周密准备,他们有人专门打探官兵剿匪消息、设法安置受伤土匪和治疗、购买枪支弹药等。
寻找内线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撺掇主家内部人,比如姨太太与大太太不和,他们可能会收买姨太太,替他们从内部接应。或者土匪自己装扮成小商小贩,走街串巷,打探主家的消息。砸窑时带路,逃跑时引路。
还有为土匪带路,负责避开关卡,驻兵点,使其准时到达地点,事后可能会分得财物的20%。还有叫走头子,专门为胡匪销赃。
胡匪壮大后,一个县城军民一起都不一定守的住,可见其危害之大,不光金银财宝被劫掠,档案资料、县志等可能付之一炬。一座繁华的县城,几日之内可能就变成残垣断壁,一片荒凉景象。一般的土匪不会采取如此大规模行动,因为攻城的代价还是很大的。
三、设关卡,收买路钱
这也是土匪的收入来源之一,他们不绑票,不抢劫,而是在路口或者商旅必经之路设卡收钱,称为“吃票”。
一股匪徒向大匪“进贡”,也叫吃票。
四、投靠大绺子
小股绺子要生存下去还是非常难的,他们要躲官兵追剿,要防百姓报复,要当心被大绺子吞并。
土匪分赃也不是有酒大家一起喝,有肉大家一起吃,而是分三六九等,新入伙的,而且没有枪的,一年下来也分不到多少财物。
当上小头目,或者自己弄到枪械,才能改善境遇,这是非常难的,有时候需要豁出命去。
总得看,土匪生存的财富主要是这四个方面:一、抢劫所得,二、绑票所得赎金,三、向工商团体、富户“勒捐”,四、保镖所得报酬。以前两项为主要财物来源。
土匪们也有季节性“歇业”的时候,称为“猫冬”,匪徒们下山回家过年,大多会说做买卖回来了,匪首们则进城寻欢作乐,挥霍抢来的钱财。来年,老地方集合。
胡匪为祸一方,特别是晚清民国纷乱时期,老百姓深受其害。解放后,先辈们大力剿匪,甚至付出了鲜血,换来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甚至可以夜不闭户。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致敬先辈们。
古代是否有土匪以及他们是如何生存的没有记载无从考证,耳闻目睹的就是近代的旧社会的土匪,他们就是靠打家劫舍生存的,有良心有正义感的匪首他们的目标大多在富户身上,有些恶匪则丧尽天良肆意祸害良民百姓,只要下山就和日寇扫荡一样。他们就是靠这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