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正宗黄梅戏到底是湖北还是安徽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3关键词:安徽,湖北,黄梅

正宗黄梅戏到底是湖北还是安徽的?

点赞1、兴宁市 网友:别松手

说实话湖北的黄梅戏长这么大还没听到过,小时候从收音机到电视及录音带光盘,听到的都是安徽的黄梅戏,最近几年才知道湖北也有黄梅戏?致于正宗黄梅戏是哪里的,当然是哪里唱的好听就那正宗,如果你唱的没别人好听,然后你说正宗黄梅戏就是这样的,那你不就是在搞笑么?所以我认为安徽的黄梅戏才是正宗的。

点赞2、烟台市 网友:离人不挽

听说湖北有个黄梅县,如果这个黄梅县的县名早在黄梅戏出台前就有,并且也是黄梅戏的之乡,那黄梅戏的发源地肯定就是湖北黄梅县,至于黄梅戏是安徽把他光扬发大的,那是另一回事。

点赞3、商洛市 网友:恰逢花开

应起源于黄梅一带,发扬于安庆。

点赞4、随州市 网友:孤獨患者

黄梅戏本名“皖剧”,形成于安庆。就象京剧起源于徽班进京,吸收了许多剧种表现手法最终在北京形成“京剧”。之所以有黄梅戏起源地之争,是因为黄梅人桂林栖把“皖剧”更名为黄梅戏才导致的!所以湖北官方与文艺界心知肚明,黄梅戏形成于安庆,吸收了许多剧种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与黄梅县没有关系!

点赞5、贵平市 网友:冬雾寒凉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调、采茶戏等,用安徽安庆的方言歌唱和念白,安徽省在20世纪50年代将此剧种定名为黄梅戏。

点赞6、岳阳市 网友:漫天游ゝ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点赞7、西宁市 网友:白衣未央

自然是我大安庆的,我大安庆有好几个起源地,是隔壁黄梅能比?宿松黄梅季节起源,怀宁黄梅山起源,怀宁石牌镇起源,还有黄梅村黄梅庵等等。至于黄梅以前叫黄枚,改名才60年居然能被评为千年古县,专家和国家都不如我大安庆人火眼金睛

点赞8、龙岩市 网友:森芋暖暖

1995年2月,黄梅县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黄梅戏之乡”。1995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

2006年,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赞9、菏泽市 网友:☆战狂☆

咱们不看名字,看实质。黄梅戏老腔是怀腔,接近于当地的号子。新腔是解放后文艺工作者加工的,比如《女驸马》,山东南下干部王兆乾先生时白林先生功不可没。念白是怀宁土话,后来规范用安庆府腔。因为军阀混战,日寇侵略,怀宁县治(原驻地石牌镇)并于安庆府。县府合一绝无仅有。剧里次要人物念白(对话)启用府腔也就顺理成章。但主角唱白要求用普通话(官话)。

湖北采茶调《小辞店》,称买饭女叫“店乖姐”,安庆黄梅戏称买饭女为店主姐。如果硬说发源的话,纵然千变万化,唱白字句或多或少有发源地的印迹。但是黄梅戏没有。你找不出一星半点。

从艺术表现形式,黄梅戏由花腔、平词、火工等腔调组成。尤其火工,其数板正是怀宁地方日常讲话的升级版。如《女驸马》洞房花烛:“冒犯皇家我知罪,并非蓄意乱朝廷。误了终身我该死,乞求放出我夫君…”;《天仙配》满工:“我今若离董郎去,他孤身只影怎为生,衣衫破了谁缝补,受苦受凉谁操心,他若再当长工汉,谁为他织绢来赎身…”怀宁人,特别是老一代,对黄梅戏情有独钟,因为她来自于生活,贴近生活,唱出了生活里的酸甜苦辣。

另外《天仙配》七仙女被迫上天前“董郎昏迷在荒郊”这一段哭腔,其实就是生活里女人哭死去的亲人的翻版。只不过在原声的基础上稍作艺术加工,显得既真挚感人,催人泪下又不失舞台艺术美感。

以前经常听京剧。发现京剧念白里,夹杂着潜怀的方言。因为京剧是在四大徽班进京表演形成新的剧种。他们之间找到传承的影子。而黄梅戏绝对没有。

黄枚县方言,不经过翻译外省人听不明白。孔垄一带方言和一衣带水的安徽宿松方言甚至都不相掺和。它反应到采茶调,相当浓重,在黄梅戏里,却无影无踪,因为并没有师承关系。

有道是,无徽不城镇,无石不成班。古皖河边码头曾经一度辉煌,水旱码头,商贾云集。黄梅小调对于石牌男女老幼来说,没有不会哼唱的。这是曾经的他们的乡风。文艺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而繁荣。单纯的文艺生长是不存在的。就如同凤阳花鼓戏。十年就有九年荒。花鼓戏走村串巷,可以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讨得生活。

和怀宁县古石牌镇毗邻的是望江县长岭。长岭地处圩区,那里好发大水。旧社会常常内涝。解放后修了同马大堤,水患根除,老百姓从此安居乐业。

大水淹了圩区,一年的生计泡汤,剩下的只有走村串巷,夫妻搭档,父女结伴,上门演唱黄梅小调,收获微薄报酬从而一家老小得以糊口。

后来,有相关从业者,根据当地的地传唱和百姓喜好,汇编出三十六大戏,又在这基础上,衍生七十二小戏(插戏),这样奠定了舞台演出的基础。

黄梅戏诞生于皖国,成型于怀宁,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只是怀宁人一度耻于公开唱响,尤其姑娘家。一是唱戏在旧社会地位低下,被称为戏子影响日后嫁人。

还有一点就是唱戏的人风流(不正经)。戏班下乡演出,东家空出一间偏房给艺人落脚化妆起居。这就是说男女演员同居一室,甚至同一张床铺,只是两头睡而已。年轻的生旦因戏生情时有发生,和今天影视演员因角生情,苟合一块,影视剧杀青后,便劳燕分飞如出一辙。

视听黄梅戏,有着浓浓的乡情。这是包括湖北黄枚县人无法理解的情怀。是独一无二的。就拿《树上鸟儿成双对》经典唱段来说,怀宁以外的人唱出来,不是那个味。

今天争头衔,无非想籍此打造地域文化名片,好振兴地方经济,走出低谷。而不是为艺术更上一个台阶。

其实怀宁人不屑于争名。因为很多有识之士,早已离乡背井,到外面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他们怎么能和全副武装的的人车轮战呢。

点赞10、营口市 网友:孤傲群雄

我想,应该是安徽的吧!

点赞11、贵港市 网友:茎侯佳阴

黄梅县以前叫黄枚县,1960年更改为黄梅县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