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南宋中兴四将中,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了岳飞?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4关键词:岳飞,南宋,秦桧

南宋中兴四将中,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了岳飞?

点赞1、包头市 网友:弑杀天下

谢邀



已经有几条好答案,但是都没有解释这个问题~



岳飞知道自己身处险境吗?





岳飞从一个农家子第起自行伍,仅用四年时间做到神武副军都统制,七年时间便荣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荆、襄、潭州制置使,奉命坐镇上流,连接蜀吴

作为一方大员,朝中评价却是徇徇若书生



岳飞任枢密副使时,主动要求上朝时班秦桧的死党王次翁之下。岳飞心里对秦党极为厌恶,仍然尽量搞好关系

岳飞的姿态把秦桧都迷惑了,认为岳飞还可以挽救一把,让岳飞和张俊一起查韩世忠谋逆案



岳飞年轻时嗜酒,绍兴元年奉命弹压洪州盗贼。战毕,与洪州原驻军将领、江南西路兵马钤辖赵秉渊饮酒,岳飞喝醉了,借着酒性把赵秉渊揍了个半死(估计岳飞见赵秉渊无能,这么一群小蟊贼都无法制服,气不打一处来)。被李回参了一本,赵构当面告诫,下令戒酒

上尝面诫曰:“卿异时到河朔,方可饮酒”。自是绝口不复饮。诸将佐有欲劝者,辄怒之~《金佗粹编.卷九.遗事》

岳飞不但戒了酒,绍兴三年,还乞奏赵秉渊为制置司属官,任命赵秉渊为胜捷军统制,让赵秉渊由地方部队转为正规军

赵秉渊的确没有打仗的本事,在岳飞手下一直充当打酱油的角色。绍兴十年闰六月二十四,张宪复陈州,岳飞令统制赵秉渊知军州事


由这则小故事可以看到:

岳飞很听话,绝不阳奉阴违;岳飞很自律,知错必改;岳飞很注意团结同僚,善于处理和下属关系;岳飞很了解属下才干,做到人尽其用



按理,应该是桀骜不驯的韩世忠,贪财怯战的张浚,是资历尚浅诸将嫉之的刘锜等人被拿去堵枪眼,即使一定要除掉一个将领,怎么也轮不到岳飞

但是,岳飞把案情通报给韩世忠使老韩逃过一劫,刘锜挨整时又是岳飞出面乞留刘锜掌兵,这两件事让秦相公清醒地认识到,跟岳飞永远都成不了一路人




在战场和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四年,岳飞心里很清楚

官场远比战场更险恶

绍兴八年三月秦桧复相,主导了宋金在第一次议和,引起朝野普遍反对,言官辛次膺因上书被罢,谪居鄂州,得到岳飞厚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一》.绍兴二十六年二月甲午

绍兴十年金国败盟,岳飞出征前,辛次膺到岳飞府上作客,岳飞将辛次膺引入内室,抱出一堆赵构的宸翰,向辛次膺详细讲述了赵构对自己的优渥之处,更握着辛次膺的手说:

“我梦见我被人诬陷下狱,审我的官员刚好就是你,先生本来就是朝中言官,回朝复官升职也是必然,如果真有那一天,请先生一定要想办法救我”

这件事情很诡异,岳飞出征前不担心战场上的敌人,却预感到危险来自朝廷



岳飞知道,他去年的反对议和谢表已经让秦桧忌恨在心,即将出征狠揍金人收复失地更会严重动摇议和宰相的地位,打金人打得越狠,来自秦相公的恨意就会越浓

危险往往来自身后

然而肩上的责任和赵构曾经的信赖让岳飞义无返顾奔赴战场,竭尽全力捍卫了一个军人、一个政权、一个民族的荣誉

(当时读到这条史料时,心尖都在发抖)





朱熹在评论岳飞之死时,不无感慨地说道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本朝六》

岳飞被罢兵权任枢密副使时没有像张俊、韩世忠一样耍滑头,是把枢密副使真当作枢密副使在做。因为岳飞动了别人的蛋糕,北伐打痛了金人,让秦相公一度极为尴尬,即便岳飞此时把文官当作散官做,仍难逃一死

岳飞的天性就是如此,把国事当作自己的事,真是忠勇也!

(朱老夫子的潜台词是,岳飞如要不死,只能全心全意投靠秦相公)





当金人需要一份投名状时,张俊是秦相公自己人,韩世忠与赵构叙了旧,吴璘动不得,刘锜等人又不够级别,用这些人作投名状根本无法展示铁血南宋的议和诚意

战绩最佳,年龄最小,锐意恢复,被金人视为长期潜在威胁的岳飞便成了金人、赵构、秦桧三方都认可的最佳人选



点赞2、孝感市 网友:罂粟花。

很幼稚的问题,只要看看这几个人的表现就知道了。

中兴四将第一名韩世忠;这个人看的最开,当赵构准备收回兵权时,他做的最干脆,不用给我安排虚职,我心甘情愿告老还乡享清福去了,从此不问世事,您彻底放心了吧?

泛舟西湖,不问政事,甚至以前一起浴血奋战的部下来看他,韩世忠的态度是谢绝会客。手里没有兵权,在朝廷里不做官,手里无权。不结交武将世家独善其身。对赵构的威胁基本是零,试问这样的人会被杀?


中兴四将第二名张俊;这个人是最没有野心的,也是赵构最放心的。但是在宋金议和后,赵构第一个拿他下手。第一步是安插朝廷的人进他的部队领导层,替换出一些关键将领。以防部队生乱。张俊对此恭顺配合,毫无怨言。

第二步,明升暗降,升为枢密使,枢密使基本和宰相平级,枢密院是朝廷中军事最高层,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结合体。但是枢密院是军事决策部门,决定战略而不管战术,所以枢密使大部分是文官来做。张俊等于是从大军区司令员升到了总参谋部做部长。官升了,但是不能直接指挥部队了,军权被收走了。张俊完全配合,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有麻烦。


中兴四将第三名岳飞;上书反对,枢密副使我不愿意做,我要回自己的部队。不同意我就给你脸子看,要不我干脆辞职不干了,就是不受这窝囊气。

如果岳飞真的像韩世忠那样看破世事,甘愿退隐山林,赵构肯定乐疯了,但是岳飞不是,他是耍脾气,借辞职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种情况赵构怎么可能放她走?没法向天下人交代。关键是岳飞辞职不是真心,即便是走了也是个不稳定因素。他的儿子和女婿还都在部队里占据关键位置。女婿张宪还在部队搞了不少小动作,暗中调动部署部队北移。而且岳飞手下七名亲信实名举报,说张宪这些调动是岳飞暗中安排的。说岳飞让儿子岳云带信给张宪让他这么做的,但是这封信张宪看完就烧了,找不到了。


不管这七个人说的是否属实,岳飞到底有没有给张宪写信。这些都不重要。但是,能够确定的是岳飞对朝廷的安排非常不满,虽然被调离部队,但是对自己部队的影响力还在。一个在军中影响力很大的人对朝廷不满,结果还用想吗?

刘光世就不用说了,早就失势了,绍兴七年就以身体不好为由交出了兵权,杀岳飞的时候,他不过是万寿观使,危险系数为零,赵构想都不会想他。

点赞3、福州市 网友:命不由我

历史上赵构难逃建立南宋,组织宋军抵御金军继续南侵,后世将这段历史称为“中兴”,其中有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并称南宋“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之结局

岳飞,绍兴十一年,遭受诬陷入狱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被平反,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张俊,绍兴十二年,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六年去世,谥号“忠烈”追封循王。

刘光世,绍兴十二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武僖”。宋孝宗时追封安城郡王。宋宁宗时追封鄜王。

韩世忠,绍兴二十一年逝世,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谥“忠武”,封蕲王。

为何只有岳飞被处死

绍兴十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此时由于宋高宗赵构、秦桧主和派骨子里的两个忌惮,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一是对金人的忌惮,借机再次求和,以维持暂时富贵;二是对武将的忌惮,借机削弱军权,以防止出现尾大不掉局面。

绍兴十一年,宋高宗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升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张俊已经倒向主和派一方,主战派仅有韩世忠、岳飞二将最有影响力,于是打击对象再次锁定在韩世忠、岳飞身上。


秦桧采取挑唆分裂的办法,指使岳飞分解韩世忠的军队,被岳飞拒绝;再次指使岳飞陷害韩世忠,被再次拒绝。岳飞彻底得罪秦桧为代表的主战派,称为首要打击对象,于是开始了第一波打击,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紧跟着第二波打击接踵而至,秦桧、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岳飞及其长子岳云受到牵连入狱;第三波打击,面对逼供不成,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被一举定为死罪。于是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岳云和张宪被斩首。


韩世忠见到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辞去枢密使,终日借酒消愁,失去了进取信心,再也不会对主和派造成威胁。


刘光世由于军纪涣散,因“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于绍兴七年被罢去兵权;此后虽然再次启用,于绍兴十一年与韩世忠、张俊、岳飞被收兵权,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绍兴十二年,在宋高宗下令处死岳飞之前,刘光世去世,年五十四。

点赞4、邢台市 网友:步步皆殇

中兴四将中,岳飞名声最大,兀术最恨丶最怕的也是岳飞。

当时岳飞是最耀眼的名将之星,"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等同日后"撼山易,撼长城难"般,威震四方。

四将中,也只有岳飞最关心天下,直捣黄龙洞,迎"双圣"(南宋高宗之父皇丶太上皇二帝),这就为日后治岳飞罪埋下了伏笔。

更要命的是金兵席卷满朝文武男女到大漠,最后又放了宰相秦桧一人,条件竟是说动宋高宗杀了岳飞丶维持南北和议。

宋高宗以十三道令牌为借口,逮捕了岳飞。其子岳云和爱将张宪曾劝岳飞莫回,以防不测。但岳飞抱着"精忠报国"之志毅然带岳云丶张宪光身回朝廷,身陷囹圄。

另一中兴名将韩世忠不解,质问秦桧岳飞犯了何罪?秦桧只答了"莫须有"三个字。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飞在长波亭向天大叫:"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本是一场宋金黑幕交易,双方共同绞杀了抗金名将岳飞,宋高宗到底穿插了多少"担忧"双帝回归的私心,不得而知。

但从宋高宗告诉太子,维持南宋现状,只能向岳飞开刀。就是"莫须有"必死无疑。而日后朝庭为岳飞评反,更显出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惊天地丶泣鬼神!

点赞5、阳春市 网友:天空爱情

南宋中兴四将,惟战功最著、军力最强、主战最力、年龄最小的岳飞蒙冤遇害;其原因,无外乎违圣意而力主抗战收复失地,逆龙鳞建议立储以固国本,特立独行木秀风摧等。这些常见的原因暂且不论,特从四大将同宋高宗的关系的角度来谈谈岳飞之死。

南宋中兴四大名将,按年龄排,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张比刘、韩长三岁,比岳飞长十七岁);按资历排,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以同宋高宗赵构接触先后论,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以同赵构的关系论,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

这中兴四将,其实都是赵构的“从龙”旧将,皆为建国前的“老革命”。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军围困东京前几天,康王赵构奉旨出使北上真定府金东路军大营议和,路经磁州被知州宗泽及民众苦劝而留下。由于金军游骑天天在磁州城外巡查,追踪赵构的行踪,相州知州汪伯彦担心康王的安全,立时派统制官刘浩率领二千兵马前往磁州迎护康王至相州,新兵岳飞就在这支队伍里。康王安全抵达相州后,爱才的刘浩将岳飞引荐给康王。康王命岳飞招降一股贼寇。岳飞以一己之力,兵不血刃成功收编了这股三百八十余人的草寇,康王遂补其为从九品的承信郎(宋代武阶自太尉至下班祇应凡52阶,承信郎为第51阶)。虽然岳飞接触赵构最早,但因仅为普通一兵,故并未引起人家的注意。到赵构于1127年五月初一登基时,岳飞已因功升为从七品的武翼郎(第41阶)。南宋政权的建立并没有带来中兴新气象,且有避往南方的苗头。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飞遂不顾人微言轻,于六月份上书数千言,恳切地陈述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同时指名道姓地指责宰辅“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不足以承担中兴重责。执政者恼羞成怒,给岳飞扣上“小臣越职言事”的罪名,将其革去军职,削除军籍,遣回老家。岳飞无奈离开军营,重新到河北投军。又经过七年的血战,三十二岁的岳飞升任清远军节度使,成为最年轻的建节者,跻身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之列。

1126年十二月初一,康王赵构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开大元帅府,没几天,信德府知府梁扬祖率领张俊、苗傅、杨沂中等将领及三千兵马前来投归大元帅麾下。康王见四十一岁的张俊形象英伟,顿生好感,便将其由武功大夫(从七品,武阶第26阶)擢为元帅府后军统制,累功转荣州刺史(从五品)。随后张俊又干了几件露脸的事,更加深了康王对他的好感。一是劝阻康王不要听信金人谎言自投罗网回东京,阻止赵构回京送死;二是出谋划策,使康王免遭劫持;三是积极劝进,拥戴赵构为帝;四是苗刘兵变时,赵构被部将赶下皇位成为太上皇,张俊与韩世忠、刘光世等积极勤王,帮助赵构成功复辟,被高宗拜为节度使,同刘光世、韩世忠并为东南三大将。高宗对张俊极为信任,一直将他的部队留在身边作为自己的扈从军;直到1135年,张俊所部才开始驻军建康,不再充当御林军了。张俊见风使舵迎合高宗、秦桧旨意,力赞和议,并首请交纳兵权。在岳飞冤案中,张俊既是参与策划者,又是最大帮凶,亲口诬陷岳飞“议弃山阳”,并亲自出面诱逼岳飞部将诬告,又亲自出马拷审张宪,最终铸成冤狱。

韩世忠追随康王要比张俊晚三四个月,仅比刘光世早两天。康王登基前十二天,时为嘉州防御使(从五品)、前军统制的韩世忠率部千人赶到济州,投归了康王,保护康王前往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即位。赵构登基,韩世忠被授为正五品的光州观察使,旋任御营左军统制,不久升任定国军承宣使(正四品)。1129年三月,统制官苗傅、刘正彦于杭州发动兵变,逼迫高宗让皇位于三岁的皇子赵尃。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奉孟太后懿旨飞马赶赴秀州韩世忠军营,令其起兵勤王。韩世忠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击破乱军,助太上皇赵构复辟。高宗步出宫门,见到韩世忠,紧握他的手恸哭道:“中军统制吴湛是最大的帮凶,他还在朕的身边,能先除掉他吗?”。韩世忠领旨,当即前去见吴湛,假作与之握手交谈之时,折断其中指,然后擒杀之。接着韩世忠又捉获谋主王世修,复率军追剿并擒获苗、刘。功高莫过于救驾,高宗手书“忠勇”二字并制成旗帜赐给韩世忠,授其检校少保、武胜昭庆二军节度使,并感念韩世忠一辈子。故韩世忠也是力主抗金者,但毕竟保全了身家性命。

刘光世是在康王自济州启程的那一天(1127年四月二十一日),率领所部赶来护驾的。刘光世时任奉国军承宣使、侍卫马军都虞侯,已是正四品高官了。刚一见面,康王便任命刘光世为五军都提举,总责护驾重任。五月初一,赵构登基,重建赵宋政权,是为宋高宗。高宗任韩世忠、张俊等为统制,刘光世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位在诸人之上。三个月后,高宗又擢光世为奉国军节度使(从二品),是南宋朝开国初封拜最早的三位节度使之一。四大将中,刘光世起点最高、进位最早、进步最快,又得高宗赏识器重,本应有一番大作为。但自从跟了赵构之后,他以前敢战勇为有见解的优点几乎荡然无存,代之以庸懦怯战、无所作为,成为最不争气、最不上进、最为平庸的一位大帅。刘光世没有大的追求,1137年,他以身体有病为由,两次上书自请罢去兵权。高宗准奏,罢其军职,拜为少师,仍任护国、镇安、保静军三镇节度使,封荣国公。

四大将中,张俊最受高宗赏识与器重,加之迎合高宗、秦桧的旨意,故恩宠不衰。韩世忠勤王救驾最卖力,居功厥伟,高宗感念之;故世忠虽反对和议,并抗疏直击秦桧误国,有高宗这个保护伞,秦桧虽恨却未敢下狠手;韩世忠亦吸取岳飞冤死的教训,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好歹保全了身家性命。刘光世位高而无大志,享乐而不恋栈,主动上交兵权,远离是非漩涡,与时沉浮,故未引起秦桧的嫉妒,得以保全。岳飞同赵构接触最早,关系却最浅;且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与高宗苟安半壁的妥协政策相悖,复力畅立储而逆龙鳞,才高而诸将忌,兵强而君主惧;杀之可缄反对和议者之口,又可杀一而那些拥兵自重者,更可讨得金人的欢心,一举而数得,高宗、秦桧便昧心而杀害忠良了。

点赞6、黄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九封至尊

1127年,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自立为皇帝,是为南宋高宗。随后,宋高宗被金兵追杀,从应天府到扬州,到杭州,到绍兴,期间南宋军民奋起抗敌,与金兵作了长达十余年的殊死搏斗,在军民的努力下,挫败了金人灭亡南宋的目的,其中有四位将军战功卓著,功劳赫赫,他们分别是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将”。

那么,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处死岳飞?又为什么只处死岳飞一人?这与当时的形势和在此形势下南宋采取的政策有关。我们知道,在以“中兴四将”为首武将们的浴血奋战下,南宋取得了局部战争的胜利,在赵构的心里,一直想安定,哪怕是屈辱的安定。

南宋之初,赵构被金人打得抱头鼠窜,他多次派人向金廷求和,多次给金兵主帅写信哀求罢兵,但由于实力不够,只有挨打的份,弱国无外交,弱国也没谈判的资格,这样的对象,对方是连同情都不会施舍的。

然而,在以“中兴四将”为首的武将们的奋力反抗下,金兵不像之前,打仗如入无人之境,而是慢慢有了败绩,如黄天荡一役,金兀术差一点连命都丢了,在这种情况下,金人知道再以强硬态度,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所以对南宋的态度由蛮横而变软了,以前不谈,现在可以谈了,因此金人开始与赵构谈判,以索要巨额金银、大片土地,宋向金称臣为条件,换取撤兵,于是,便有了“绍兴和议”。和议一成,赵构便将临时都城安置于杭州,南宋才真正开始像个朝廷,才真正开始正常运转起来。

这个和谈的局面,是武将们争取下来的,是武将们的鲜血凝成的。但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到这时,南宋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与金国的敌我矛盾了,而是由敌我矛盾转变为害怕武将坐大、夺权的内部矛盾了,因此,和谈一成,收兵权就迅速成为了南宋的头等大事了。

其实,收兵权并不是皇帝赵构一人的想法,整个南宋的文官群体,尤其是宰相这个层面,对收兵权的急切丝毫不亚于皇帝,他们历来害怕武将势力强大,以至于尾大不掉,所以,在这一点上,君臣的目标和想法高度一致。自张浚任宰相时,他就想过要收淮西军主帅刘光世的兵权,结果激起了刘光世部下的兵变。

但“绍兴和议”以后的形势就不一样了,一者,南宋在战场上有胜绩,赵构这个皇帝的声誉达到巅峰;二者,此时秦桧一人独相,决断起来简单有效;三者,赵构与秦桧在这一点上态度一致,有利于速战速决;四者,大将中,刘光世早已靠边,半隐半退,权力最大的武将张俊看皇帝和宰相的眼色行事,十分听话,韩世忠也比较听话,不会强不可为而为之。而岳飞在这些人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也似乎不会有大问题。

在这种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绍兴十一年(1141),赵构以奖励“拓皋之捷”为名,将张俊、韩世忠、岳飞调入朝,张俊、韩世忠改任枢密使,岳飞改任枢密副使,明升其官,暗夺其权。然而,在交兵权的过程中,张俊、韩世忠更听话,所以安然无恙,岳飞反映最激烈,因此惨遭杀害。

点赞7、辽阳市 网友:天朝二子

南宋中兴四将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宋高宗赵构对他们的具体处置不同,主要是这几个将领的具体情况不同,赵构与他们的关系也不同。

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了岳飞?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曾经做过简明扼要的解释:

张与韩较与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桧所诛。

朱熹之所以没提刘光世,是因为赵构想要对付南宋中兴四将的时候,刘光世在之前已经被罢过一次兵权,此时手上的部队是南宋朝廷临时调拨给他的数千人,战斗力不强,也不是嫡系旧部,所以不受重视。

(南宋中兴四将图)

绍兴十一年(1141),南宋朝廷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之后宋高宗赵构就在设想怎么对付他们。朱熹说的很对,赵构与南宋中兴四将的关系,亲疏不同,张俊与韩世忠资历较深,归属赵构较早,特别是平定苗、刘之乱,张俊与韩世忠都有勤王救驾之功,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救了赵构的性命至少也是保障了赵构的安全的恩人,因此他们与赵构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亲近友好的,即使如此,赵构也曾经动过对付韩世忠的脑筋,但是韩世忠主动向其陈情,展示战争留下的伤痕,赵构也就不为己甚了。

相比张俊与韩世忠,岳飞对赵构没有勤王救驾之功——广义上当然也不是没有,这是指没有平定苗、刘之乱这样比较私人的恩情——赵构与之的关系也就疏远很多。

而最关键的是朱熹上述话语中的“高宗又忌之”,关系亲疏是一方面,政治上听话与否,是不是引起猜忌又是一方面。张俊聚敛资产,韩世忠悠游林泉,虽然品行操守不同,但是总体上都可以被视为一种韬晦,相比来说,岳飞比较刚直不阿,赵构很是不放心。

当然,朱熹评价他岳飞“恃才而不自晦”,也就是说岳飞刚强固执、不知韬晦,后人也有不少觉得岳飞情商不高,这其实也并不准确,岳飞当时总体还是遵从朝廷旨意,对赵构比较恭顺与配合的,问题在于上述的赵构就是不放心——这与岳飞的旧部与他之间比较深层的感情与联系有关,换句话说,如果南宋中兴四将中有谁能够不靠朝廷授予的权力召唤旧部,那或许非岳飞莫属,这样的话赵构自然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点赞8、鞍山市 网友:单人超神

宋高宗有两大忧患,其一是武将的兵权过重,其二是害怕金人。南宋中兴以来,屡屡打败金人的进攻,已经完全可以与金兵争锋。在这种情况下,与金议和是可能的,那么宋高宗最担心的,便是武将权柄过重。

此时南宋兵权,集中于几位中兴名将之手,分别是岳飞、张俊、韩世忠、吴璘(吴玠已去世)、刘锜等人,另一位中兴名将刘光世因病于绍兴七年卸去兵权。这几位中兴名将里,吴璘远在西北,自然对皇帝威胁不大,刘锜是后起之秀,根基尚不够深。故而在皇帝眼中,岳飞、张俊、韩世忠这三人,才是心腹之患。

张浚为相时,他就认为这些武将久握重兵,故而想将兵权收归于督府,但还没来得及实行便罢相了。赵鼎继任宰相后,考虑以偏将、裨将分主将之权,以起到制约作用。可是张浚、赵鼎的手段,都远远不如秦桧高明。

绍兴十一年四月,宋高宗依秦桧之计,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表面上是对三人的升迁,实际目的是把他们调离自己的军队,解除兵权。

同为中兴名将,张俊政治敏感性高,他马上意识到皇帝与秦桧的真正用意乃是要压制武将,武将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要未雨绸缪,为自己铺条后路。于是张俊率先向朝廷表示,愿把自己的部队归隶于御前军,而且力主和议。张俊的表态,乃是投秦桧之所好,自然得到其赏识并引为同党。

刘光世与张俊对皇帝都不是威胁了,那么为何只杀岳飞呢?

在杀岳飞的元凶中,除了宋高宗与秦桧之外,还有张俊。张俊曾是岳飞的顶头上司,在平乱战争中两人一起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来岳飞的声望渐隆,战功也在张俊之上,这引起他的嫉妒。两人入枢密院后,张俊主和而岳飞主战,立场截然不同,关系愈加恶化。两人在巡抚楚州时,张俊主张修城,而岳飞志在收复中原,不赞成修城这种单纯防御的策略。

宋高宗皇帝因为岳飞反对在楚州筑城而不满,认为“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朕何赖焉?”志在收复中原,在皇帝看来,成为“沽名钓誉”了。

在巡视楚州期间,岳飞还授意经前的部下李宝(二十年后,李宝在陈家岛海战中大破金兵,是保全南宋的功臣),经海道发动对金国的攻击。在北方沦陷区的无数抗金义师,也以岳飞为精神领袖,扛着“岳家军”的旗帜。

宋高宗除了害怕金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要是打败金国,救回被金人绑架的哥哥宋钦宗,那么到时就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到底谁才是皇帝呢?一个国家怎么能有两个皇帝呢?依长幼来排,宋钦宗多半是要复辟当皇帝,自己的皇位还能保得住吗?因此,岳飞的抗金立场越坚决,宋高宗对他就越防患。

岳飞被杀还有一个原因,金人指名道姓,要谈判,必杀岳飞。

宋高宗、秦桧、张俊包括金人都不想让岳飞活。岳飞死了,对皇帝去了个威胁;对秦桧、张俊去了个政治上的敌人与对手。在这种情形下,岳飞不能不死了。

同样是抗金名将,韩世忠为什么没有被杀了。

在岳飞被陷害时,韩世忠不仅对秦桧陷害岳飞深感不平,还极力反对与金议和。他上书皇帝,批评秦桧误国。秦桧恼羞成怒,指使言官弹劾韩世忠。对于秦桧的恶毒手段,韩世忠是知道的,而且此时枢密院已被张俊所操纵,自己若不急流勇退,只怕也要被陷害了。于是韩世忠上书请求辞去枢密使一职,从此杜门谢客,不问政事,这样才得以躲过一劫。

点赞9、宜昌市 网友:轻纱待嫁

之所以最终岳飞被处死,恰恰是因为岳飞是宋高宗一手提拔的将领。

换言之,宋高宗处死岳飞,影响最小,他心里愧疚感更小。

中兴四名将里张俊早在宋徽宗朝就已经成名,而且是最早拥戴赵构的武将,这种定策之功就值一块免死金牌,更别说张俊还和秦桧一块构陷岳飞。

刘光世,是北宋著名武人集团西军在南宋中枢的代表,他本人是西军著名将领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之子,要知道西军集团在最初南宋军队里势力是最强的,比如镇守四川的吴家兄弟就是西军出身,如果对刘光世动手,可能会造成西军不稳。

韩世忠,他本人是西军小兵出身,也是在北宋末年战乱里脱颖而出的,而且他控制军队人数只有3万,原本秦桧是准备拿韩世忠开刀的,宋高宗根本不知道,结果韩世忠向岳飞求救,不但担任枢密副使的岳飞阻止了秦桧,而且韩世忠还跑到宋高宗身边哭诉,要知道韩世忠在“苗刘兵变”的时候立下过勤王保驾的大功,所以宋高宗报下了韩世忠。

至于岳飞,大家去看岳飞履历,就能发现,岳飞是真正在宋高宗手下一步步被提拔起来的;虽然岳飞战功卓著,但是没有宋高宗的提拔,岳飞也很难这么快就成为南宋初年顶级武将。

而且“岳家军”实际是南宋中枢最能控制得住的一支军队,“岳家军”超过2/3的高级将领都不是岳飞的亲信,而是朝廷配属给岳飞的下属。

也就是说,对于秦桧和宋高宗来说,他们都把握杀了岳飞,不会引起“岳家军”兵变,而且,对于宋高宗来说,反正岳飞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么他杀了岳飞,也无非把他给予岳飞的荣耀再收回来。

所以,不管秦桧和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显然,杀岳飞的后遗症是最小的。

点赞10、即墨市 网友:冷月轻吟

说起岳飞,我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岳飞的故事与冤屈已经流传近千年之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岳飞这个名字会一直为人民熟知。岳飞在我们心中有时已经不止是一个名字,一位名将那么简单,有时候岳飞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文化。我们也许不精通历史,但是岳飞的一些故事,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比如岳飞背后的四个大字等。

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破了北宋都城东京,俘虏了徽钦二帝以及大臣、宗室、宫女等三千多人北上,北宋至此灭亡。金军几乎把赵光义一支全部一网打尽,只有当时不在京城的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宋朝军民拥立赵构在应天称帝,南宋建立,赵构成为宋高宗。南宋建立以后,金军的威胁并没有结束。新建立的小朝廷随时有可能倾覆,宋高宗开始了自己漫长而遥远的逃亡之路。北方宋人不断地在敌后骚扰金人,南宋将军也逐渐稳定了战线,南宋政权得以维持。当时南宋有四名将军在抵抗金兵和维持南宋小朝廷方面立下赫赫战功,史称之为南宋中兴四将。这四位将军分别为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南宋中兴四将为了南宋立下赫赫战功,大部分人也都能安享晚年,只有岳飞一人被害,不免让人惋惜。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只有岳飞一人被害。

首先,岳飞的功劳最大、实力最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开国皇帝很少诛杀开国功臣。岳飞算是两宋中,为数不多被杀的功臣。两宋所有将领中也没有几个人的功劳超过岳飞。岳飞的功劳不仅超过其余三将,在两宋历史上也绝对可以首屈一指。当时岳飞手下拥兵十万,他的部下和军队又绝对忠诚于岳飞。岳飞的功劳和实力已经足以让宋高宗感觉到威胁。宋高宗认为只要岳飞在,自己皇位有可能不稳定,所以他一定要先除之而后快。不过宋高宗非常聪明,他不愿意背上诛杀功臣的骂名。宋高宗选中了秦桧,让秦桧做自己的代言人,借秦桧之手处死了岳飞。其实秦桧只是充当了宋高宗的棋子,秦桧也因此落下一个千古骂名。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等四人永远跪在了岳飞墓前。秦桧后人曾经想办法让秦桧站起来,可是一直没有成功。随着时间推移不知道秦桧还要跪多久。

第二,岳飞触犯了赵宋立国原则。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一直推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实权,把兵权收归中央。为了进一步消除将军掌握军队的威胁,赵匡胤又改变宋朝的调兵和领兵制度,实行更戍法,彻底消除了将军控制军队的可能性。整个北宋时期,将军几乎难以控制军队,也直接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造成了北宋军队战斗力弱。即使北宋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处于劣势,他们也不愿意改变现状。北宋皇帝和官员坚持相信内忧大于外患,他们宁愿用岁币换取和平,也不愿将军直接掌握军队。两宋之交,情况发生了变化,将军必须有更大的权力才有可能抵御金兵入侵。增加将军的权力只是宋高宗的权宜之计和无奈之举,他骨子里还是重文轻武。很明显岳飞没有认清楚这一点,他对军队的控制程度已经超过了宋高宗的承受范围。岳飞的军队隶属于朝廷,应该是宋家军或者是赵家军。但是岳飞的军队却称为岳家军。岳家军的战斗力自然不用多说,岳家军堪称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这支军队对岳飞的忠诚度可想而知,老百姓甚至也只知道岳家军不知道赵家军。小编绝对相信岳飞没有刻意把自己的部队私人化,但是在宋高宗看来岳飞确实已经把这支军队私人化。宋朝传统的国策不允许将军掌握军队,更不可能容忍将军把军队私人化。很明显,岳飞触犯了这一既定国策,所以宋高宗要除掉他。

第三,岳飞犯了宋高宗的大忌。岳飞是一个一心一意效忠于国家的重臣,岳飞在军事上的才能自然不用多说,他在政治上则有些不足。徽钦二帝被俘虏对于所有宋人来说都是耻辱,绝大多数宋人都希望打败金人迎回徽钦二帝。只有一个人不想迎回徽钦二帝,这个人就是宋高宗。一旦打败金人迎回徽钦二帝,南宋一下有了三个皇帝,那么宋高宗的帝位自然会受到一定威胁。所以宋高宗根本不想迎回徽钦二帝,他只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岳飞的想法则不一样,岳飞只想彻底打败金人,一洗国耻。所以岳飞提出了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的口号,这个口号深得民心,却犯了宋高宗的大忌。宋高宗真怕岳飞一不小心打败金人把徽钦二帝从北方迎回来。

第四,宋高宗一心议和。宋高宗在南逃过程中被金人吓破了胆,对打败金人根本没有信心。对于他来说打不打败金人无所谓,只要只能保住半壁江山和皇位就可以了。宋高宗非常怕最后自己被打败,反而消耗了南宋的力量,最终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宋高宗只想一心议和。如果宋高宗和秦桧想顺利议和一定要摆平抵抗派。宋高宗和秦桧成功地拉拢了四大名将中的张俊,刘光世当时已经病入膏肓。岳飞实际上已经成为抵抗派的首领,而且是最有实力的抵抗派。岳飞绝对不是那种随风飘摇的软骨头,他抵抗的志向不可能改变。宋高宗为了顺利实现议和,就只有先除掉岳飞。岳飞成为了宋高宗议和的牺牲品。

第五,岳飞犯了宋高宗的另一个大忌。岳飞犯的第二个大忌是建议宋高宗立太子。按道理说大臣劝皇帝立太子再正常不过了,没有什么犯忌讳之说。可是立太子属于政事,一般都是文臣建议立太子。岳飞是掌握实权的武将。岳飞提议立太子的初衷肯定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可是在宋高宗看来岳飞的行为无疑是用军队逼自己立太子,有武将干预政治之嫌。这还不是唯一原因。立太子事件还戳到了宋高宗的另一个痛处。当年宋高宗在南逃过程中受到了惊吓,失去了男性性功能。苗刘兵变中,宋高宗的嫡亲儿子又死了。等于说宋高宗当时并没有儿子被立为太子,如果要立太子的话,只能立过继的孩子。当时赵构并没有放弃生育的希望,他当时依然相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岳飞此时建议宋高宗立太子,就等于告诉宋高宗,他生不出儿子。

最后,岳飞的性格过于耿直。两件事可以体现岳飞性格过于耿直。当年宋高宗把刘光世所部的五万兵马拨给了岳飞,岳飞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力量得到壮大的岳飞看到了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希望,自然非常开心。可是不久,宋高宗受到张俊和秦桧的挑拨,意识到岳飞的力量过于强大,收回了增加岳飞军队的命令。岳飞对此非常失望,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岳飞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当时的宋高宗根本离不开岳飞。于是宋高宗立即派人请岳飞继续主持军事大计。李若虚劝了岳飞五六天,岳飞才答应回到军队。这件事看似岳飞胜利,但是实际上却引起了宋高宗的不满。岳飞通过辞职的方式向领导表达不满无疑是一步错棋。许多人认为,从这以后岳飞和宋高宗之间开始出现裂痕。第二件事便是十二道金牌之事。当年宋高宗为了阻止岳飞北伐先后下了十二道诏令,岳飞才决定班师回朝。其实当时岳飞的想法非常简单,这是非常难得的收复中原的机会,一旦错过机会有可能中原无法再收复。十二道金牌成为宋高宗和秦桧屈膝求和耻辱的标志,也成为岳飞壮志未酬的无奈。许多读者现在读到这一故事,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可是当第十二道金牌到来的时候,岳飞悲剧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在宋高宗看来,此时的岳飞已经开始不听自己的命令,用了十二道金牌才把他召回来。宋高宗不能容忍一个他认为不听命令且手握重兵的岳飞。岳飞班师回朝之后,没过多久秦桧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岳飞确实是一个忠臣名将,岳飞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朝廷,岳飞对得起他背后的四个大字。但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关系把他推向了深渊。虽然岳飞被害而死,但是岳飞的名字永远被刻写在青史之上。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老百姓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岳飞,岳飞已经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符号,一种信仰。当年陷害岳飞的秦桧和张俊等人则永远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们永远跪在了岳飞墓前。

点赞11、黄山市 网友:微胖女神

为何只有岳飞被害?因为只有岳飞这根“刺”扎的最深、最痛!


我对岳飞好有一比:他很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法力强大却不愿受管束、而你又不得不用,火眼金睛容不得丁点沙子让你休想温饱思淫欲,嫉恶如仇却总是惹是生非而你又不得不为其担待,铜筋铁骨一身正义让你自惭形秽,降妖伏魔除暴安良身附天下民意而你不得不高高举起奉为表率。

岳飞的生死只和四个字有关:能力、议和。

他的“能”,可让金兵头疼欲裂而又无可奈何,使赵构的小朝廷得以苟延残喘;他的“力”——岳家军,可以像金箍棒打的金兵鬼哭狼嚎,亦可回头砸毁小赵构的金銮殿。连金兵都道出了“憾岳家军难”而不是“宋军”的感慨,小赵构心做何想?

赵构作为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身继大统的人,最脆弱的是内心的自尊、最忌讳的是君命不从。岳飞就像他揣在怀里的狼牙棒,能拒敌、亦能扎疼自己,就如同玉帝见了孙悟空,内心厌和惧要多于喜爱。昏君与雄主的差异之一就是不能仅凭内心之好恶,可惜,岳飞并未顾及和体察到小赵构内心的这份私念,他的大捷换来的是无端猜忌,他的势力和表现已经触动了赵构的隐忧。

所以当这个愿意苟且偷安、浑噩一生的赵构与金兀术接触议和之时,便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丝绸被,还是要狼牙棒?赵构和秦桧当然都会选择柔软舒适的丝绸被,谁愿抱着狼牙棒睡觉呢?

于是,岳飞这根可以杀破狼的狼牙棒就成了金宋议和的牺牲品,被无情的丢弃了。这是南宋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我的头条号:大相无形

点赞12、广水市 网友:笙笙千离

因为四人中岳飞最年轻,其他三人年龄比岳飞赵构大的多,禽桧也比岳飞赵构大的多,那三人和禽桧一死剩下能倚重的只有也必须是岳飞,赵构怕他成为权臣所以杀了他们父子和张宪,要是岳飞比赵构大个20多岁很可能就不会死,只有岳飞和赵构年龄差不多,赵构怕活不过他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