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读书读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6关键词:读书

问题补充: 我现在也很迷茫,看见好多人都考取了很好大学的博士,却出来还是拿着卑微的薪水,忙碌的身影,真的不知道学习的用处在哪里?

点赞1、资阳市 网友:天涯海角

我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声明一下,我自己不是博士。我是硕士。这也意味着我有许多读博士的同学。

我先简单说一下我的经历,我1994年毕业于一所大专师范那学校。毕业后到苏北的一个农村中学去做了老师。那里的环境非常的艰苦。当时我们许多老师的最大愿望就是通过各种关系调到县城中学去做老师。而我家没有关系。于是我便决定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时的规定是,大专毕业必须工作两年以后再有资格考研究生。于是我就在那所农村中学静心工作了两年,同时也努力复习准备考研。第一年没考上,于是继续努力,第二年考上了苏州的一所大学。到现在毕业已经20多年了。现在按家在苏州。我现在是外企的一名中层干部。薪水还可以,养家无虞。

在2000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都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选择。是走上社会开始工作还是继续读博?当时大家共同的心理是先找工作。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就去工作,如果没有好的工作,就继续读博。由此可见,读博是大家的第二个选择,是在没有适合工作的情况下才考虑做的事。

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班一共18个研究生。其中有四个人去读博士了。有三个同学进入的企业工作,我是其中一个,其余的都进了高校和研究所。

我们现在的发展情况可以用来评估读博的作用,当然评价一件事情有许多标准,在这里我事用一个很普遍的标准来衡量的,那就是生活的好坏。

当初进企业的三个同学,我是一个现在是苏州工业园区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收入也还可以,养家糊口没问题。我的另一个同学,去谷歌了,现在在美国。还有一个同学在上海。现在也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在上海有三套房,这就是我们当初三个进企业没有读博士的人的现状。

我的其余的是15个同学,当初就读博士,就不用谈了。那些当初没有读博士去研究所和高校的同学,后来也都读了博士。因为在研究所和高校没有博士学位,实在没法混。他们现在有的已经是教授了,最低的也是副教授。大家生活的也还可以。大部分都是博导,最差的也是硕导。

如果论收入,读博士同学的收入一定没有我们三个进企业的高。他们的现在收入大约只有我们的一半,甚至更少。但有时候不能仅仅用钱来衡量一件事情。他们现在是教授、副教授,他们的社会地位,现在听上去要比我们好的多。我们现在就是一个外企的中层打工者。而他们是体制内的精英。

不过平时和他们聊天,他们的确是很忙的。科研的压力非常大,比我们要大的多,而且他们也非常羡慕我们的收入。毕竟现在我们的收入是他们的两倍甚至三倍,对家人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结一下,读博士应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那就先工作,根据工作以后的状态,再决定是否要读博士。这是一个过来人的建议。毕竟社会地位表面上的高并不能掩盖口袋中的羞涩。人是为自己活着的,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家中无粮,即使是表面光亮又如何?

点赞2、秦皇岛市 网友:??不作

关于读研读博,特别是读博的问题,今年三月,我曾经在一个“读了博士的人为什么劝现在的学生不要考研”的回答中谈了自己的观点。在那个回答中,我的主要观点是,读研读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有进步,有提高;如果是想完全改变命运,即便是读博,也多半撑不起这种愿望;所以,如果你要读研,你要读博,你得衡量一下,读完后会在多大程度上与自己之前的期望相匹配。这些观点,放在这个问题里面,也是适用的。

尽管当前博士培养相对于一二十年前,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但目前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仍然只有大约5~6万人,全国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大约有80多万人,绝对数量不少,但相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博士仍然是稀少的绝对高学历群体。

虽然现在要接触到博士并不难,但很多人对于博士这个群体仍然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要么觉得博士们牛得不行,智商高、知识多、学历高、前途无量;要么觉得博士也就是读书厉害,其他也不怎样,读到博士也没多大用处。题主应该就是属于后者。其实,这两种认识都偏颇了。

事实上,博士阶段是纯粹的专业教育和学术训练阶段,是对所学专业进行深度挖掘,对专业领域进行有深度的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学术研究能力,为将来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并力图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的发现,作出一点有价值的成果。这就是博士教育的实质。

所以,博士生阶段并不是进行知识广度的拓展,而是进行知识深度的挖掘,博士们并不具有知识广度的特长,而是具有知识深度的优势。一位毕业的博士,在知识广度上并不见得比一位本科毕业生更强,不要以为博士什么都懂,但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往往比大多数人懂得多很多。

从学业和专业的角度说,读了博士会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度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研究型思维方式、方法方面得到强化,这两点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读完博士与没有读博的人的主要差异。如果说读了博士有什么用处,从学业和专业的角度说,就在于不但拿到了最高的博士学位,也基本完成了将来学术生涯的基础训练。

从现实“钱途”的角度说,读了博士,可以进入高校当教师,可以进入科研机构做研究工作,可以进入公务系统以正科级公务员身份作为起点工作,当然也可以进入各类型的企业(一般是大型国企或者比较好的民企)。这些就业路径,就是大多数毕业的博士们的主要选择,工作起点高于大多数人,工作待遇也往往处于社会的中上水平,工作环境也往往不错。从这个角度说,泛泛而论,读了博士,可以说拿到了进入中产阶级的“基本入场券”。至于后面的发展,那自然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发展得很好,比如百度张亚勤这种,也有很多人发展得一般,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正如我在本文开头说的那样,读了博士,并不能保证就能改变命运,但通常会对自己有提升,能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得到一个不错的平台,甚至可以拿到中产阶级的“基本入场券”。读了博士,通常并不会“鱼跃龙门、翱翔九天”,但一般也不会“落地凤凰不如鸡”,变得一无是处,毫无用处。

对于博士的认知,不可走极端。博士们往往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高高在上,甚至无所不能、前途无量,也不是如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没有什么用处。读了博士,并不是如古人那样中了状元,立马飞黄腾达,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是往往由此获得了一个不错的起点,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所以,对于读博,不可预期太高,不然,你多半会失望;也不必因为读了博并没有飞黄腾达,也不太可能飞黄腾达而懊恼。读博期间乃至毕业后,都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重要的是,你的预期要能与现实基本匹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点赞3、临沂市 网友:红豆冰

咱们今天不谈理想,也不谈情怀,就“读博士到底有什么用”,谈谈和钱有关的事。

本人博士在读,明年毕业,在看过前面几届师兄师姐的发展之后,不得不说,博士学位跟硕士学位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先说硕士毕业的师兄师姐,有的去企业做研发(美的,国轩,京东方等),这些在企业发展的师兄师姐,有的已经成长为主管,有了自己的研发小团队,甚至已经有股票分红。但经他们的反馈,他们其实做的并不开心,日常工作的单调枯燥,以及常常没什么意义的加班,一天下来,都没什么时间陪自己的家人。

而博士毕业的师兄师姐,有的直接到国外课题组做的博士后,现在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回到国内高校,直接就是给的正教授;有的没有争取到国外博后的机会,就去了国内高校,走师资博后,最终也留了下来。当然发展最好的师姐,以青年千人的方式回国,直接去了国内某985高校。

这些师兄师姐,他们的待遇,工资都在20万往上;更重要的是,他们去单位,都有一笔不菲的安家费,以及科研启动经费,比较容易的就解决了住房的问题。由于是理工科专业,有的师兄还能帮企业做点横向,收入也不少。

当然,他们最让人羡慕的,是工作时间的自由,这样就有时间陪陪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另外,博士的工作,都属于研发类,富有创新性,你尽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课题和方向来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成自己的事业,这就是幸福。


总之,读书读到博士,不管怎么说,好处都还是挺多的,当你到达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现,决定自己生活质量好不好的,绝不仅仅是工资单上的那组数字,更何况,博士工资单上的数字也没有低得看不下去。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点赞4、邵阳市 网友:温柔葬神

第一,读博基本不用自己出钱,相当于国家帮你出钱读博,但是博士的学费还是要交的,只不过博士的奖学金是100%覆盖,每个人基本都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比较少,基本都能那个二等奖学金,奖学金可以把学费抵消,国家通过奖学金的形式,鼓励读博。


第二,博士生每月有2000-3000的收入,这些钱是国家和学校给你发的,有些导师带你做项目的话,也会给自己的博士工资,有的博士一个月可以达到5000-6000的工资也是有可能的,这些钱差不多就够自己的开销了。


第三,博士属于国家高层次人才,现在每个省市都有人才引进计划,大部分都是指硕士和博士,尤其是博士,大部分博士毕业后会选择去高校任教,河南曾有一个学校,对于博士的待遇有安家费25万,购房补贴20万,科研启动资金20万,每个月博士津贴2000元,也是说博士毕业到该校任教就能拿到65万左右的钱,配偶还可以直接安排在这个学校工作,像这样的高校全国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所以读书读到博士还是挺有用的。

点赞5、韶关市 网友:苏雪陌

感谢问答推荐这个问题让我来回答。提前声明一下,我只是万千读博大军中的一员,自己的经历只能代表自己的成长过程,无法代表那些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各位权当饭后的闲谈和茶点,有不屑之处,权当一笑话即可。回答比较长,请带好您的耐心,也许我经历的也正是你经历的一些吧。

读博给与了我如下成长:

1.更强的韧性和钝感力:认真努力几个月的论文被人拒稿恐怕读博的人都遇到过,甚至很多次论文都石沉大海,没有了音讯。可即便如此,还是要把自己的论文拿起来,一遍遍的修改和投稿,我感觉我越来越耐磨了。

2.更平和的面对生活:感觉读不读博和赚不赚钱是两回事,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告诉我们要努力读书,以后能赚钱。但现实并非如此,科研上的知识再难再深刻,反而赚钱的道理没有那么难(也许理工科的科研更好吧,法学博士生们大多都很穷)。不过话说回来,读博最多只能让人过上一个中产的生活,想要更多的话,可能是通过读博这条路达到从政或者从商的情况吧。单纯只做学问的人是换不来多少钱的。

3.较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再人云亦云,尤其是看到法条时不再简单的看其表面的内容、甚至不仅仅关注它在国外的来源,还要深刻地考虑是不是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形。开始写论文以来,我的归纳能力、演绎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日常生活里,也对一些事情有了更深刻的看法,做事情和待人也不再想流于表面,而是考虑着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做才能把这件事做的更好。

最重要的一点:

不再把问题的原因归于自己不够好和不够努力,也不再把某些问题归于父母的平凡。好像从小到大我受到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是出了问题先找自己的原因,但事实并非应该如此。例如:有的拒稿真的是没有理由就要拒稿,就是要吹毛求疵拒了你,也没有办法。话说回来,人家编辑们作为大佬拒个稿有什么大不了的吗?而在知网上看到有些所谓的C刊论文,质量也不没有多么的好,但是别人投就可以发表,而作为博士生的你就是发不了,甚至连回音都没有。再如:普通家庭的孩子,大多数再努力也买不起北京的房,再努力也需要在二线城市还房贷。这些都是无奈之举,并非靠努力就可以改变,所以告诉自己学会接受吧,又有什么办法,还不如乐呵起来。

毕竟,我从落后一个小村庄里读书出来,与我自己的从前相比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想一下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的取暖工具还是烧煤的炉子,教室还是瓦房,地面还是土地面,课桌没有抽屉,大家的书包都是拿布缝一个袋子,或者索性就没有书包。书的角角卷的呀,估计直板烫都拉不直。读初中的时候,我还住过几十人一间的教室,我们没有餐厅,就几个人蹲在小土包上吃饭。在那个灶上(食堂窗口)吃了三年饭,唯一一次见到的肉是一块还有长毛的猪皮。有次食堂卖凉粉,三毛钱一份,我举着铝合金饭缸挤了进去,等打好饭出来的时候,饭缸已经被挤扁了。至于饭菜里面有苍蝇,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会放在宿舍的钱丢了,不敢问家长要,浑身上下还有3块钱,我就买个9个油饼,一顿吃一个,硬挨了三天到放假。高中的时候,夏天60个人的教室哪儿来的空调啊?我们都是去1块钱买一瓶冻得坚硬的冰露矿泉水,拿在手里上课,老师们穿着衬衫上了讲台没几分钟衣服就湿透了。我们学校连国旗都没得,因为地方小,所以连升旗仪式都免了。操场是200米的土操场,夏天叛逆的男生们不去厕所,就在操场边尿尿,第二天早上我们又在这片画了花儿的操场上跑步。2009年那会,好像是9月突然下了大雪,把学校会议室的楼顶、自行车棚、女生宿舍顶层还有男生厕所的墙全都压塌了。那会学校一下大雨,校长想去厕所都得搂着一摞子砖,走一步扔一块。整个学校初中部和高中部的篮球场地就一个全场,下午5点多的活动课是校长打球的时间,他的五步上篮闻名全县,打手抢球力压全校。他是个谢顶的光头老汉,对坏学生的口头禅是:“打!往死里打!”。有次我在旁边看比赛,有个男生防校长,不小心在他的光头上扇了一记十分响亮的耳光,除了校长,我们全场都笑了。这些现在想起来,让我再去经历一遍肯定不愿意,也知道很困难。但是,这么一想还有点快乐和欣慰,那些曾经的困难,好像告诉我:“你没有负债,也没有犯罪,写不出论文怎么了?就该着难受、抑郁、沮丧又无助吗?你现在的样子,总归不会比以前还差吧?”所以,每当难受和沮丧的时候,我都会拿出往常的那些事来想想,还有什么难的呢?厚着脸,硬的头接着干吧。这些可能都不会转化成金钱,也不会打动哪个美女愿意与我终生相伴。但我来想想,可能这些都是人生路上的成长吧,多受一些内心上的煎熬和形体上的劳累,可能在我这个年轻的年纪里算不是好事,但也绝对不算是多大的坏事。

下面是我读博前后的一些经历:

我是93年生的男生,就读的院校是一所QS世界排名700左右的韩国大学,专业是科技法,目前已经达到学院毕业要求,但毕业论文还没写,仍未毕业。

先来说说我这些年的经历吧,我的本科是一所全国排名垫底的师范类二本学校,隐私缘故就不透露名称了,当时在我们县能考上本科就算得上不错的学生,博士毕业以后,大概率我在就业上也会去这样一所学校。硕士在一所法学类原归属于“五院四系”的学校就读。由于起点低,而没见过世面,在就读本科时,我也没能考进一所好地区的学校,我的视野很狭窄,机械的认为学历是最好的选择,那就准备考研吧。于是,我就读了研,读研后我发现我跟其他同学的差距很大,做什么事总是慢别人一拍。原本在二本学校的我各项成绩、以及各位优秀大学生都嗤之以鼻的某些证书考试,比如: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等证书还能拿得下来。在我读研后,这些根本算不得什么。我们有同学发C刊、有同学拿国奖、有同学司考420以上、有同学去了最高人民法院实习、有同学法律职业资格证和注册会计证书全都拿到了手。而这些与我统统无缘。研二那年,第二次参加司考的我,终于通过了,因为经常低着头,我患了颈椎病,经常头晕。在我法考刚考完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在手机上鼓捣一些读书啊什么的知识付费类的软件,听闻人工智能是未来的方向之一,会颠覆性地改变现下的社会。再加上看了一本叫做《未来简史》的书,以及余成峰老师发表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的论文,他在那篇论文中预测法律“死亡”的观点使我非常的震撼。于是,我便悄悄放弃了想要成为一名律师的想法,想着是不是有机会去读博,研究一下新的法律呢?一次课上,我们院长提起学院可以推荐学生去国外读博,我便进行了询问,随后进行了准备,于2018年开启了新的学业。

先谈谈我的语言水平:

在到达韩国时,我的韩语成绩只有三级,而招生简章中说:只要能够以韩国语和英语听懂课程即可,没有语言成绩的要求,由于我学过那么几个月的英语口译,也有过那么一两个欧美朋友,自以为是的认为英语在日常交流上借助手机字典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课业上完成作业也不会非常的困难。然而,现实很快对我进行了啪啪打脸,我们教授上课从来是只说韩语不说英语,理工科的教授才说英语,而我们法学专业需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制度、一个国家的法律构成,这些大多数文件都是以韩国语展现的。这一度使我非常苦恼,我虽然算不上优秀,但还够得上勤奋的边儿,一直在努力学习韩语的我被教授抱怨、怀疑,再加上上课时只能间歇性的听懂老师在说什么,令我非常的难受。我也是个有自尊心的人,于是便在课余和假期报班进行了韩语学习,大概半年不到,韩国语终于提升到了5级水平。专业的论文也看了不少,我和老师们的交流终于由经常尴尬变成了偶尔尴尬了。

再谈谈我的科研:

我的第一篇论文是用母语完成的,投在了某法学会的期刊上,第一次投稿很快就被拒了。老师们言辞很犀利,甚至有老师在评语中问:“你究竟是要写什么?”,使得拒稿当天我一度不敢打开网站仔细看看,当晚睡前我作了一个决定,为自己进行了心理建设:拒就拒了,又如何?不妨踏踏实实的来看看他们究竟提了什么审查建议,第二天一早我就把这些建议抄了下来,贴在了墙上。尔后,我把几篇法核论文下载了下来,对老师们的选题、写作思路、文章用语进行了摸索,光这几篇论文的笔记就写了两个练习本。这期间,我对引言怎么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运用;结论怎么写、如何运用既有的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如何作出小的创新、如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等都进行了记录。可以说为了学习论文写作的方法,这几篇文章被我先一段一段拆开,再一段一段的寻找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句一句的拆开再一次次的分析这些句子为什么要这么写,确实下了功夫。然后,购买了一些书籍,并扎扎实实的进行了基础理论的学习。在论文创作过程中,一次次地在草稿本上推演了自己的写作思路,把老师们运用过的论证方法拿来,对自己文章进行了优化。例如:为了论证一个观点,按照写出观点,理论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进行。当每次我很累、很难受、又不愿意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优化时,我总是在问自己:“你真的是努力了吗?真的没有提高的空间了吗?”就这样在喝咖啡、吃槟榔的过程中,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完成了一篇文章。然而,我并不敢怠慢,再次投稿后,一直战战兢兢,结果出来的前夕我还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这次你真的努力了,起码在这段学习的时间里你收获很大,被拒了也不要后悔。”令我惊喜的时,这次的审查结果为“修正后刊载”,我只做了简单的修改和校对便被录取了。后来,我查询了该法学会的评审老师们,都是一些来自于中国政法、西南政法等学校的教授和副教授们,而期刊刊发的作者也是像梁慧星先生、以及各大国内外法学院校的教授和副教授们,作为一名学生,以独立作者刊发文章确实不易。尔后,我又完成了一篇文章,同样在投稿之路上遇到了挫折,但好在有前一次的失败之鉴,没有那么痛苦,只是一夜没睡着便想通了再投他刊,这篇文章也快审完了,期待自己不要太倒霉吧。

接下来谈谈我的身体:

即便是今年每天晚上我都尽量去跑步,但是真的架不住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我的颈椎、腰椎、骨盆都出现了问题。起初是司考时低头导致的颈椎病,经常头晕,走路有时都能走歪、半夜睡觉突然头晕常常让我觉得是地震了,惊醒后便很难睡醒。再后来看书,我都把书放高一点尽量少低头,电脑也是一样,我把电脑垫高了与自己的眼睛持平,这样就不用低头了。我有很严重的圆肩,我在西瓜视频找了如何纠正圆肩的方法,靠着哑铃划船等方法虽然没能完全纠正好,但是目前是基本没有头晕的症状了。由于长期久坐,骨盆前倾(这些都是我自己查出来的)后腰椎经常疼,在疼了一段时间后,我便开始寻找纠正骨盆前倾的方法,同样是在西瓜视频上跟着一位健身达人,每天进行臀大肌和髂腰肌的拉伸,现在也基本不腰疼了,但是骨盆仍然没有完全矫正过来。同时,我还有长短腿,左边骨盆高,导致左腿短右腿长,而跑步多了就会导致左腿疼,这是我目前比较苦恼的事情,之后仍然要探索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记得去年有段时间压力大,我抽烟多,喝酒和吃辣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经常放屁,巨臭巨响。好在我后来发现了缘故,恢复了运动,并减少了辛辣食物的摄入,肠胃也慢慢的恢复了正常。

当然,博士生们避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自己的另一半了,记得刚刚到达韩国时,我的圈子十分狭小,穿着很土(现在也是),也很穷(现在也一样)。但读博后,我有种紧迫感,那就是赶紧得脱单,不管是身边的亲戚、朋友还是同学很多都已经结婚,有的甚至孩子好几岁了,同龄人中已经没有很多人有时间与你一起开黑、跑步、喝酒和吹牛。再加上我担心被迫于工作和学习几年后对异性再也提不起兴趣(后来我发现久坐会影响男生的生育功能),因此有种脱单的紧迫感。但在国外,也一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对象。直到暑期回国遇到自己的现任女友,才终于脱了单。我在我的小圈子里是幸运的,身边依然存在一些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和30岁左右仍然没有结婚的人。至于工作而言,我和女友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能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安家,找个二本学校给点安家费和糊口的工资也就罢了。如果不从事科研,我还有去做兼职律师的机会。

总之,我和我身边的博士们要求都不是那么的高,主要是想高也高不了。即便是有的已经有了好几篇SSCI,有的甚至是工作了多年,以我父母的年纪来读书进修,他们的目的都是毕了业安安稳稳的工作,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去当当律师什么的。当然了,我这边的博士生们,大多数没有去北上广的打算,所以对于户口,对于房子都没有那么多的焦虑,反而是在找对象方面都比较难。可能我们未来都会过上吃喝不愁的小康生活,但是对于年薪百万,甚至五十万,大多数的我们没有太多的希求,也就不会有心理上太多的难受了。尽管是这样,就我遭受的挫折和吃过的苦,我也想对同为博士生的大家说一声:“好好活着,算不上快乐幸福,但是也不要抑郁,咱们已经走到这条路上了,还要坚定的勇敢的走完。”

点赞6、酒泉市 网友:鬼魅家族

你好:

你关心的重点是,你对毕业后何去何从,比较迷茫对吗?

当看到你的问题,后我想请教一下,请问你看到哪几位是名校毕业的博士,出来毕业后拿的薪水比较少?薪水少具体少到多少呢?所以,你看到他们才没有继续读下去的打算了呢?

如果你现在是本科生或者硕士生,确实对科研没有兴趣,对科研这条路不感兴趣,那么不如先去工作。

如果你是博士在读学生,感觉现阶段科研压力比较大,那么你可以找个机会放松 一下。给自己点空间去放松。

这个社会不乏有一些人倡导读书无用论。对这个观点,我不予评价。但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当学历越高,人越纯粹的概率更大。

博士学位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学位,这其中不乏有人为了混文凭去高校当老师,所以去读博士。但他们中也有非常优秀的同学,是真的对科学感兴趣,他们希望投入到科研中。对于他们来讲,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幸福。

有的人花了很多的钱去读了MBA,不过毕业后去了并不赚钱的公益组织中任职,我们知道,这笔学费他很难在一时半会赚回来,可这是他所喜欢钟爱的事业,难道说她不成功吗?

换句话来说,是否读博士,是你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个并没有什么对错。有的博士毕业生赚的并不多,但是长期科研训练,让他思维更敏捷,思想更开阔,他喜欢科研,就算是现阶段工资低一些,对未来也会有希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要走什么路,最重要。加油!

点赞7、铜川市 网友:舞琳歪传

这个问题,我也算过来人了。下面谈谈我的体会,希望可以对想读博士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笔者来自农村,05年上大学,09年大学毕业。09年的就业形势不好,就考了研究生。说实话,09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很多大学生的毕业薪资还不如农民工。当时回老家,人家问我毕业了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当时我也是羞愧的,甚至都怀疑读书有什么用。

但是已经考了研究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一路上,遇到过不少醉心于科研的牛人,但是大多数人读博也只是为了找个出路而已。读博后的出路,也就是高校当老师、做博士后、去科研院所、去公司等,起薪只能说比本科生或者硕士高,但是也远远称不上高薪。博士圈子里,反正也有混的好的,年纪轻轻就是科研新星或者业界技术专家。但是,大部分其实也都很一般。比如去高校,一个普通二本学校的知名教授就那么几个,去了反正是要慢慢熬,前期收入也不是太高。

那么,读博有什么用,还是总结一下。

1.可以获得一种科研经历

如果你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个科学家。那么,恭喜你,读博会让你过一把当科学家的瘾。

可能有人会说,博士并不能称为科学家。但是,读博期间的生活其实就是普通科学家的生活。

选择一个研究领域,想办法解决它。你需要调研,看大量的文献;做实验,做仿真,提模型;获得数据、分析、做验证;最后是发论文,面对审稿人,做学术上的解释。

当然,有了几篇像样的paper,有一点研究心得,过了三年,你就可以申请博士学位答辩了。到时候,面对着满屋子的教授,你侃侃而谈,能把人家说服,就可以通过答辩,拿到博士学位。

整个过程,就是大概的一个科学研究过程。过了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原来科学研究也没那么神秘。

2.可以获得一定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读博士要培养什么能力呢。比较学术的说法:研究生以前是学会解决已知问题,研究生以后是要发现未知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上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博士的研究课题,理论上来讲,都应该是现实中未解决的问题。如果现实中都有答案了,也不用再研究了。

但是,现实中的博士研究课题,并不是完全符合以上的说法。大部分人的研究课题,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一点点小的改动,就可以发几篇论文毕业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原创性工作,极少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学术大神。

整个博士的研究过程,能多大程度上锻炼个人的思维,跟每个人的悟性有很大关系。

悟性高的人,即使不读博士,在社会上也能很快在某个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是没有写论文而已。

3.可以对某个细分领域有一定的理解

博士的研究课题是某个领域的细分,其实是很窄的。我以物理举例,高中的时候大家学的什么电,磁,力,热等。读博的时候,光中国科学院就分电子所,声学所,物理所,工程力学所。你再去某个大学或者某个研究所读博士,随便一个细分领域下面还有更细的领域,足够你研究一辈子了。

如果说,你在某个领域取得了博士学位。不要沾沾自喜,只能说你在这个细分领域有了一些了解而已。

一方面,如果不持续的投入研究,你的研究可能会很快过时。另一方面,你涉及的越多,其实不懂的反而更多,这就是学海无涯。

4.可以帮你提高一点工作的起薪

最后说说毕业后的工作,这是大家关心的。

博士的起薪当然比本科生,硕士高,但是并没有高很多。这个跟专业相关性很大,跟你的研究成果相关性也很大。

如果你是热门专业,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自动化等,并且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好的paper,你可以去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或者科技企业拿高薪。

如果是偏冷门的专业,那薪水就没有太大优势了。甚至很多人不读博,在社会上多几年的工作经验,跟你一年挣得也差不多。甚至,人家当上领导了,你还是个干活的,都有可能。

网上很多流传,专科生当老板开公司,雇很多研究生博士来打工。这个是真实写照的。但是,博士也有开公司的。凡事没有那么绝对。

5.总结:

读博士只代表一种科研的经历和增加对一个细分领域的了解,跟个人成功没有必然关系。

这个社会,个人成功跟家庭、悟性、运气、从事的行业都有关系,学历只是另一个加分项。

如果你想通过读博发财,走上人生巅峰,那大概率是要失望的。真正挣钱的工作,大多并不需要多么高大上,拼的是时代和趋势,拼的是流量。

点赞8、定州市 网友:碧夙月

读书读到博士,达到“学位金字塔”的顶端,到底有什么用?或许你看到好多人考取了相当不错的大学,并攻读了博士学位,然而那些博士毕业之后所找的工作,每个月的月薪却差强人意或者相当“精致”。于是有些人心中就纳闷了——“博士生大半辈子为学历学位劳碌奔波着,到最后究竟得到了什么?学习的用处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博士混得凄惨的毕竟是少数,能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之所以在毕业之后在事业上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原因不在博士学位不好。可以说,就算博士生毕业之后回家种地或者养猪,暂时“龙行浅滩”,但只要底蕴在,一旦拥有机会,就很可能“一飞冲天”。

混得不好的博士只是个例,就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博士都混得挺好的,很多博士的年薪是工薪阶层的好几倍。读博士的用处,除了平均薪金比其他大部分低学历的人高之外,其发展前景也比大部分其他学历的人要好一些。举个例子,想要拥有上海户口的途径,其中第四条就是“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优先落户上海。”由此可以看出,博士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国内其他地方,都算是“稀缺资源”。

无论是前途还是“钱途”,博士生和非博士大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博士”二字,何为博?博学多才,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在江湖之远还是庙堂之高都混得开,才是真正牛13的博士。从短期利益来看,读博花的成本和毕业之后的工资有可能形成落差,而且博士中的“剩男”、“剩女”特别多,但从长远来看,读博所花的时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一个过程。更何况,博士生毕业之后,哪怕是去高校当老师,工资收入和其他学历的老师比起来,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博士与非博士的区别不单单在于一张证书、一堆论文,而在于其眼界更宽,在人生旅程中拥有更多“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机会。虽然博士不一定能一下子腰缠万贯,成为传说中的暴发户,虽然读博期间会错过最佳的结婚年龄,但为何国内那么多人对博士学位趋之若鹜?还不是因为博士学位的吸引力十足吗?

如果你有机会读博,你会选择一如既往地攻读下去吗?欢迎留言探讨。

点赞9、钟祥市 网友:我叫mt

现在社会上有时候会爆出一些关于博士的新闻,比如某某博士回家种地或者养猪等等,人们就开始思考,学生辛辛苦苦读完博士,考到了中国的最高学历,为什么会落的如此境地,读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其实这种现象只是极少数,可能因为在读博期间没有好好学习或者无心于找工作,才导致了那样的情况发生。读博还是有许多好处的,看看现在社会高薪人士的学历,那些读书无用论就会不攻自破。下边我们就来看一看读博有哪些好处。

一、博士的平均薪资高,自由。大家都比较关注毕业工作以后的薪资问题,那么博士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薪资高,博士作为我国最高的学历拥有者,他们的工作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干,而且他们的工作的酬劳特别高,就这事读博最大的益处。博士所学的内容层次深,难度大,但是可以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有的工作只能博士来做,因为有的工作对知识要求较高,比如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等等,所以读博是很有用的。不仅如此,博士在企业的职位一般较高,可以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相对轻松。

二、便于留在发达的城市。因为现在各个城市都开始了“抢人大战”,都纷纷招揽高技术的人才,那么对于博士而言,他们有更大的优势留在一线城市或者其它发达城市,因为他们的学历高,能力强,对于着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发达城市来说,他们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现在有许多发达城市允许博士直接落户,这对于博士来说绝对是一大好处。

三、读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现在高等教育普及,本科学历显然有点不够用了,硕士的数量也在逐年上涨,所以对于博士来说,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未来需要的是拥有高学历、富有知识的高科技人才,博士肯定会具有较大的竞争力,能够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综合来看,读博的好处还是特别多的,它不仅是增加了工资,还能给你带来诸多的益处,所以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来说,努力学习,考取博士学位是相当不错的,它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你过上一种精英的生活,不仅仅是衣食无忧,还能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呐?欢迎在下方评论!

点赞10、盘锦市 网友:沈澱。

有很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升自我,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与人生意义!

点赞11、七台河市 网友:落暮伊人

博士生,作为象牙塔最顶尖的一小撮人,不仅仅是一个文凭,更是一种阅历。在深受众人羡慕的同时,却也饱受着社会的妖魔化,尤其对于读博女性更是如此。除去少数的天才外,读博士着实是一个非常费力的过程。曾有人戏称PHD为permanent head damage的简称,尤其对于现今博士入学标准低、毕业标准高的现状。然而,读博士真的就那么恐怖吗?读到博士又究竟有什么用呢?

有人曾说,如果博士生还要靠“读”,干脆趁早退学回家。的确,衡量一位博士生是否优秀出色的标准,并非其课业成绩,更多的是以其学术贡献为参考;然而,“读”这种工作对于博士而言却有必不可少,读文献、读报告、读遍某一领域内各种学术理论,然后才能挑选出其中的某一个“点”来作为研究方向。

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所能够收获的直接能力,可能是数据处理能力,可能是分析总结能力,可能是项目管理能力,而这些,其实与个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有着非常大的联系。除去这些表象上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收获其实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的锻炼,很难在本科的教育中有所体现,反倒是在博士期间才能有更多收获。

质疑的精神

做一项研究的起点,就是不要轻易相信已经得出的结论。很多看似理所应当的事情,其实并非像表面那么简单。而本着“证伪”的学术精神,就需要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重新思考审视以往研究的假设前提或制约条件,发现其中的分歧,并通过严谨客观的分析,得出可能的不同观点。

创新的精神

重要的不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是要突破自己以往的瓶颈。当然,这种创新,指的是学术意义上的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应用性不同,是在某一领域上能够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尽管现在已有不少博士论文都开始走向广阔,但实际上,真正的论文应该是追求更深刻的走向。要知道,在博士论文的审核与最终答辩的过程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研究的学术贡献在哪里”、“创新点在哪里”。

匠人的精神

倘若决定要持之以恒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可能是要一辈子都在这一个研究方向上死磕。而越是深入地去研究,就会发现自己所了解的就越少,越是进行到写作的最后,越能够发现自己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往往需要通过限制条件打N多个补丁之后方可言之有据。甚至到了论文写作的最后,经历过了否定之否定,也未必就一定能够获得肯定的答案。更何况,真正的博士研究选题,很可能只有自己才更清楚其意义和价值的所在,且不说评审老师,即便导师都有可能没有研究生本人更清楚研究的不足。

对于这种极致的追求,与现今社会所倡导的匠人精神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只不过通常所说的匠人更多是在强调技术在商业上的运用和细节上的更新,而博士所追求的更多则是理论化的知识。

点赞12、吴川市 网友:挥霍一空

谢邀。

从题主的问题描述中可以看出来,题主是非常困惑的,这也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惑,为什么有些时候读书并不能够改变命运呢?

从三个方面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真正能改变你命运的,从来就不是学历,而是自己

虽然,我们现在接触的都是西方的现代教育制度,但是很多人不免的受到一些传统的科举制度的思想影响,自然而然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读书了,为什么没有回报。

甚至,有不少人简单的把考试当作在“读书”,与其说有的人是读书读到了博士,还不如说是考试考到了博士,从小学一路考过来的。

考试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够快速的把人筛选出来,特别是在古代,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工作也并不需要有太多的创造性,考试能够快速的为整个官僚系统筛选到合适的人才,并且还可以防止世袭门阀对于社会上职务的垄断。

如果社会对于资源的分配,还是按照等级来进行划分,那么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自然而然能获得的财富越多,社会地位就越高。

但是现代社会却是市场经济。所谓的市场,最核心的就是交换。你想获得财富,那么首先要给别人创造价值,你想幸福,首先要让别人幸福,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毕业于名校,有光鲜的学历,只能说你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但是你这些努力能不能给别人创造价值呢?这个恐怕还要因人而异。

就以代数为例,有不少人在学习代数的时候,只是关注怎么去取得较高的成绩,头脑之中存储的大量的公式和一大堆的x、y,如果是给他们出几道题目,他们能快速的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计算出一道题目能给他人创造价值吗?这显然是不能的。

当然这些线性代数的知识,你可以用来计算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可以用来设计计算机的程序,同样的也可以用来创造出新的理论,来改造人类社会。

所以,真正的错并不是知识的错,知识在任何时代都是有用的,真正的错是在于你的知识,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另外不妨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博士毕业之后沟通能力较差,科研能力一般,动手能力又不强,到底是读书无用的,还是这个人无用呢?

答案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他没有读博士,他过得只会比现在更差。他能拿到这些微薄的薪资,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啦。

读博士的最大价值可能就在于“读博士”本身。

很多导师在招博士生的时候,一般都会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选择读博士?大部分学校,还会要求写一个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书。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能够反映一个人背后的学识、能力、态度甚至是价值观。

如果你读博士是为了获得名利和地位,那么你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就选择那些和你的看法相似的导师。如果你想潜心做学术,那么你就要做好“侯门一入深似海”的准备,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

博士阶段和本科硕士有很大的不同,华罗庚曾经做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本科就好像是你在学习抓“死兔子”,导师已经把兔子打死了,然后你学着尝试用一条快速的途径,把它捡回来。硕士好像是导师给你指了一个兔子,然后你把它打过来。博士阶段要学习自己找到这只兔子,并且要把它打死,甚至有些时候导师也是爱莫能助。

个人觉得,博士阶段最重要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原来你都是一个被动的人,之后你必须学会成为一个主动的人,要有开放的心态,要能够接受截然不同的观点,并且要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要去思考事物背后的“为什么”。很多学校都要求你要发一些核心刊物,这些核心刊物一般要求都是比较高,要么是问题有开创性,要么是论证的方法或者是结论有创新性。要想真的有点创新,免不了要下一番功夫。

和一些博士毕业的人在交流的时候,他们可能感受最深的,也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就是自己要发核心期刊以及准备博士论文这段时间,因为这些时刻才是最能体现读博士价值的时刻。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演讲,好像是一个数学家,名字叫田刚,他在分享了自己解决数学难题时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感觉,这种愉悦感就是思维带来的乐趣。

即便是自己以后博士毕业之后,没有从事科研,有这种问题意识,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和对”思想”保持开放的态度,这也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财富,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成功的意义并不在于与别人比较。

如果把成功定义为财富和名望,那么大学教授博士这些人肯定不会是社会上成功的人。

毕竟要论财富,大学教授的收入肯定比不过企业家,甚至连一些投资银行的收入的收入都比不过。如果要论名望,但是他们肯定比不过明星,甚至连一些三四线的,不太出名的明星都比不过。

大部分人之所以选择学术,可能是他们觉得在学校里面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比较喜欢学校的这个氛围;还有可能就是想要做学术,想要解答心中的疑惑。

把成功看成是财富和名望,即便是自己有了“大房子”“好车子”,内心还是会不断的焦虑, 因为你总是在和别人比较,总害怕别人超越你。

在学术圈里,确实有的人很有钱,生活的相当光鲜,但是要知道的是,这些都是他们学术研究的副产品,如果一个博士生或者是学者,把“财富”“名望”当做自己唯一的追求,整个过程可能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博士生,不能用自己劳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在感慨“学习是不是真的无用?”,那博士真的是白读了。

您觉得读博士最大的价值(收获)是什么?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