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生活中,总是有人喜欢打断别人说话,这种人到底咋想的?
他们越是不被注意、不被认同,越是会表现自己以获得认同,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还没长大的孩子。
每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后面,都有它产生的正常逻辑,如果能解析它,我们就能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对生活多一份宽容。
一、我们都渴望被理解被认同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重感效应,意思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理解、尊重、称赞,以此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弗洛伊德曾说:“人一生最大的需求只有两个,一个是性需求,一个是被当成重要人物看待的自重感需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也曾说过:“自重的欲望,是人们天性中最急切的要求。”
自重感效应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并融入群体,是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的重要力量。
二、未被满足的需要,导致自我认同不良
一般来说,随意打断他人的行为,最容易出现在2岁以上的孩子和处于敏感期的青少年,前者是自我意识刚刚出现,会通过各种引人注意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强化;后者是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也需要通过某些方式来加以展示。
前者需要我们给予满满的爱,来满足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需求;后者需要我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来满足他独立意识的成长。
如果这两个阶段我们都错过了,就有可能导致自我认同不良。
三、自我认同不良,形成错误的谈话机制
如果一个人一直陷于不被理解、不被认同、不被欣赏的匮乏中,他就可能形成错误的谈话机制,一是急于表现,二是自我防御,并且这两个特点常常是同时出现的。
因为存在渴望被理解、认同和欣赏的心理焦虑,他就会在行为上显得没有耐心,一旦听到自己擅长(或自以为擅长)的话题,他们就会急不可耐的表现自己,以至于打断别人说话;如果自己的观点没有(或者自以为没有)得到认同,他们就会感觉大难临头,马上启动防御和反击,表现出来就是急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插话甚至争吵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形象。
四、他们需要您的理解和认同
喜欢打断别人谈话的人是事实上的可怜人,他们过分关注自我内心,并误以为周围的人都不理解自己,所以自我中心化的说话方式成了他们的一种自我防御与保护机制。
我们越是排斥他们,就越是强化他们“自己不被理解”的认知。
如果希望和他们有一个愉快的谈话气氛,就需要对他们的情绪进行引导,可以在他们表达完观点后,用“我复述一下,您的意见主要是这三点.......我理解得对吗?”或“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我很赞同你的想法,我这里也刚好有两点意见可以进行补充,一是.......”
是的,这样的谈话可能会比较累,它需要你能真正做到理解对方,但效果是明显的,你可能会收获一位好友甚至知己。
我是厚安,谢谢您的关注。
率性而活,何必计较太多,人生苦短,大胆放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也不敢,那也不敢,譬如有情绪不敢流露,有话不敢说,……憋在心中,日长天长,就病了;与其生病,不如健康地活着,“双十一张友文”是这么看待“打断别人说话”的提问。
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观点比别人的有用
有的人喜欢打断别人说话可能是不赞同对方的观点,觉得对方说的没有道理,有的人是故意的恶意的,就是不想给对方面子吧。如果正常谈论对方打断你说话,也没必要你生气,因为生气确实对五脏六腑不好,对身体不好,人活着就得快乐开心,不要想太多了。
我以前也是经常喜欢打断别人说话,不过现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也改正过来了。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体会,之所以打断别人说话那是因为我小时候可能也是被父母家人这么对待过来的,我的潜意识已经形成的这种交流模式,并且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我的认知也一直停留在小时候,没有得到过提升,别人也没有提醒过我,在我的世界中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我是最近看一个综艺节目《圆桌派》里有谈到过这个问题,我才意识到,所以我现在和别人交谈都是让别人把话说完,了解清楚明白对方的意思再去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谈话也能高效进行。
因此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请多一点理解与包容,心平气和的向对方说出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或许对方意识但这个问题就改正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