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麻竹怎么种植高产?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7关键词:种植

麻竹怎么种植高产?

点赞1、潮州市 网友:雨中漫步

麻竹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树种,也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但是麻竹极其不耐寒不耐旱,所以在选择在水分充足、阳光充沛的山坳、土地上种植。

种植麻竹可以选择在1-3月种植,麻竹在3-4月发芽,6-9月长笋,所以在1-3月麻竹的休眠期种植是最好的。麻竹种植应该在雨季到来前种植好,这样在雨季到来时,竹苗可以迅速补充体内水分,有利于发笋长竹。

在麻竹种植初期,可以先种密集一些,等麻竹长大时,可以每隔一棵麻竹疏掉一棵。麻竹的收成盛期在三年后,所以这个工作可以在第二年或者是第三年进行。

种植麻竹每年都要施三次肥,第一次在三月中下旬,成为春肥。施春肥的目的在于促进笋木萌发,增加产笋量。第二三次施肥在6-8月竹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施夏肥的目的在于促进竹笋生长,提高产量。

对于新造的竹林,每年都要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这个时候的杂草幼嫩,容易腐烂。第二次在7-8月。及时除草,可以减少杂草抢夺麻竹营养。两次松土除草有利于竹笋生长,提高产量。

竹林土壤水分状况也直接影响到竹林的成活率。如果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嫩苗缺水太多枯死。如果林地排水不良,容易造成根系腐烂。所以,在多水的雨季要及时排掉林地的积水,旱季及时补充土壤水分。

点赞2、常德市 网友:被缠绕

【庆双与三农同行】麻竹怎么种植才能高产?──集约化经营是麻竹高产的关键。详情请看下文。

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竹子39属500多种,竹林面积达500万公顷。长期以来,我国种植竹子是以用材林为主,而作为副产品的竹笋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近年来,由于笋用竹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其成为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不少地区的农民通过种植培育笋用竹而脱贫致富。



●麻竹的适生地区

麻竹属于丛生竹,萌发和产笋大都在夏季,且笋期很长,产量高。麻竹适宜生长在北纬10度~20度之间,年平均温度20℃~22℃,1月平均温度8℃以上,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以上。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等省(自治区)以及福建、江西南部。

●麻竹的生物学特性

麻竹别名大头竹、甜竹、吊丝甜竹、青甜竹、大叶乌竹、马竹等,秆高20米,胸径20厘米,秆绿色,幼时微具白粉。节隆起,3~5节分枝。笋体大,壁厚,最宜整形和切片,是制造笋罐头的好原料。笋体呈圆锥形,笋长约25厘米,基径12厘米,大者单株重3.5~4千克。笋箨稍显三角形,质硬,未见阳光时呈淡黄色,表面有微细茸毛,见光后转为黄绿色间有暗紫色的细毛,接触有痒感,但易脱落。箨的边缘下半部有稀疏的长茸毛,肩部与小叶相连处的两旁有长毛数条,箨上小叶长卵形,顶端尖锐,小叶表面光滑,里面纵脉明显。笋肉稍粗,但风昧尚佳,水分多,竹笋鲜嫩,笋体节腔分化不明显,基本上属实心。5月中旬为收获初期,7~8月为盛期,10月份为收获末期,笋期历时长。竹笋产量高,一般每亩产竹笋1000~1500千克,产量最高的可达5000千克。

●麻竹的栽培与管理

○整地与挖穴

?整地:麻竹是大型的丛生竹,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砍去杂草及灌木,将石块清理出去堆集在一处。对造林地全面垦复,深翻30厘米左右。如果土质疏松肥沃的地方,可不用整地,直接挖穴种植。在平地、低洼地带,还要挖排水沟,以能排出竹林内的积水为度。

?挖穴:每亩(667平方米)挖穴30─40个,穴成正方形,长、宽各为40─50厘米,深40厘米。穴与穴之间的配置,可采用三角形、梅花形。

○麻竹的栽植季节

麻竹适合在春季雨水节,即国历2月下旬栽植,也可以在秋季10月下旬栽植。

○麻竹的栽植方法

?挖苗:麻竹靠母竹秆基部两侧的芽萌发成竹笋,长成新秆,可育苗移栽,也可以在竹林中选择1~2年生的竹子作母竹。挖掘时,先在离母株20~30厘米的外围,扒开土壤,由远到近,逐渐深挖,防止损伤秆基部芽眼,应尽量保留竹蔸的须根、支根。在靠近老竹的一侧,找出母竹秆基的连接点,然后用利凿、山锄或快刀用力切断母竹的秆柄,连蔸带土挖起。在切断母竹秆柄时,要防止劈破或撕裂秆柄基部,否则易使母竹的竹蔸受伤腐烂,难以成活。挖掘时,带土量根据竹种特性和竹秆大小与母竹秆数量确定,但一般挖单株。母竹挖起后,发枝低的竹秆,留2~3盘枝,在1.5~2米处,从节间中部斜行切断,切口呈马耳形。

?栽植:栽植前,穴底先填细土,施入发酵后有机肥和磷肥,施肥后盖一层表土,然后将母竹斜放穴中,马耳形切口向上,以便于积存雨水,防止竹秆干枯。竹秆斜放的母竹,根系在穴中的位置要自然舒展,以利于成活和发笋长竹。然后分层填土、压实、灌水,最后覆土以超过母竹原入土深度3厘米为宜。

○新造林的管理:

?水分管理:母竹栽植后,由于母竹在起苗时受伤,因此在造林后的第一年,水分的管理尤为重要。栽后如遇长期干旱,竹叶失水,必须及时进行浇水,一次性浇足,不宜少量多次,保挣土壤的湿度,但不能造成积水。在造林后的第二、三年,若遇干旱,也应进行浇水,浇水的数量、时间应根据不同地区及干旱程度确定。

?除草松土:新造林密度较稀,林内光照充足,容易滋生杂草,与竹子争夺水分和养料,影响竹子的生长。除草松土可以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竹子的生长,加速成林的速度。每年应该除草3~5次,控制杂草生长。

?施肥:施肥宜结合松土进竹,随着立竹量的增加,施肥量应逐年增加。一般每年施肥2次,时间分别在5~6月份和9~10月份。栽植当年,每株母竹可施化肥50~150克或人粪尿5~10千克。化肥应均匀撒施,也可以冲水浇施,浓度宜淡不宜浓。人粪尿应对水2~4倍,进行浇施。新造林可以使用各种肥料,但应掌握少量多次。在生长旺盛季节,宜施速效化肥、人粪尿等,在冬季宜施有机肥。

?合理留竹:在栽植后第一年,一株母竹只可留养一根新竹,其余的笋要全部割除。留养芽位低、生长健壮的竹笋做母竹,疏去早期与末期出的笋。

○麻竹成林的培育管理

?合理挖笋,适时留养新竹:麻竹在栽植后的第三、四年,每丛保留5~7株竹子,将其余的竹笋挖去,隔4~6年每丛母竹留2~3株新竹。

麻竹出笋期较长,出笋的盛期在7~8月份,留养新竹的时间也就是在7~8月份这一段时间。

?锄草松土:锄草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透气性,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清除杂草做肥料,减少杂草对养分、水分的消耗,有利麻竹的生长;可以将表层的杂草有机物翻入土中,使其腐烂,将底土翻到表层,通过日晒、雨淋、冰冻使其分化,使矿质营养元素释放转变成有效成分,以利于地下鞭根系统的吸收利用,促进地下与地上系统的生长,提高竹笋的产量。麻竹深翻松土可在冬季12月份进行。

?加土:加土可以增加土层厚度,改良土壤,控制地下茎在土层中的深度,以增加营养,提高竹笋产量。每年在冬季11~12月份进行为好,可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

?开竹:又叫献开。是竹从在每年年初暴露竹篼和笋芽,使所有笋目能够被阳光直射的一种处理方法,主要目的是利用光照增加温度,刺激笋目萌动,提早发笋。献开常在春分至清明前后进竹。其做法是:将堆壅在竹丛根基的泥土自外向内圈状挖开,边挖边查定分蘖体的位置。有分蘖体的地方必须再清理一次乱根,割除缠绕在笋笌上的须根,使笋芽发展免受束缚。力求做到尽量暴露所有待发的笋芽,任其风吹日晒。

?施肥:献开后3~5天即可进行根际施肥,促进发芽。春季施肥可用人粪尿或腐熟的堆肥,施肥次数视条件而定。如果施用化肥,氮、磷、钾比例为5:4:3。无论施用什么肥料,都用环状施肥法,即在离竹株1米的周围,掘约10厘米的浅沟,将肥料均匀撒在沟中,再用土盖好。在献开的竹丛施肥时,麻竹可以任意泼浇,对笋芽影响不大。夏季施肥一般结合培笋、笋穴处理进行,冬季结合中耕除草进行。

?培笋:初献开的竹丛,其笋目皆为黄褐色扁圆状。施用春肥后,气温逐渐上升,笋目慢慢生长发育而凸起,形成1个小笋,在裂缝中出现猪肝色的笋箨时,即应进行培土,使萌动的笋芽能够在黑暗的土壤中生长发育,以培育风味好、肉质细嫩、笋体充实、体形粗大丰满的竹笋。培笋的方法,将献开的土壤重新覆盖在所有萌发或未萌发的笋芽上。培土的厚度根据竹丛的生长情况而定,长势强的宜厚,可以尾目(笋芽在竹蔸上着生的位置)为准加土30厘米厚,长势弱的宜浅些。

?采笋及笋穴处理:培土后至4、5月份,有一部分笋芽已充分成熟,割笋即可开始。割笋遗留下来的笋穴若长期暴露,对笋头和笋目的发育不利,必须及时封土。对于4~5月份或9月份以后割笋留下的笋穴,割好笋就封土。但对于6~8月份割笋留下的笋穴,由于割笋后伤口的竹液分泌旺盛,需要短期暴露伤口。一般晴天经3~5天,阴天5~7天,伤口干燥后即可封土。如果封土不及时,会引起伤口腐烂而蔓延到其它笋目,使笋芽不能正常发育。

在封土时可结合笋穴施肥,每次可施尿素溶液或浓厚的人粪尿1~2勺,尿素以每个笋穴施10克为宜,然后封土。还可在竹丛周围掘沟,施用人粪尿和厩肥,再用土覆盖。

?肥水管理:为保证竹林的持续丰产,必须对竹林进行施肥,补充营养物质。施肥主要是增施氮、磷、钾三要素,增施硅肥对提高竹笋产量也有明显的效果。冬季可施有机肥,在12月份,结合深翻松土时施入。

●麻竹的采伐与更新

○采伐:调整竹林结构,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是获得竹笋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麻竹每亩30~40丛,每丛5~7株,隔4~6年每丛母竹留2~3株新竹。采伐年龄,8~10年。采伐量应小于或等于留养量,采伐的时间可在秋末冬初进行。

○更新:经过多年经营后,竹蔸逐渐上升,高出地面而呈墩形,产量降低,出笋推迟,品质下降,使竹丛出现衰退。

麻竹的发笋主要靠遗留笋篼,发笋年龄较长,竹丛衰退期相应推迟,一般在40~50年以后才进入衰退期。

麻竹更新的方法:可采用间伐更新,挖去老竹篼,加土等方法

要使麻竹高产,必须采用集约化经营,精细管理。

【庆双原创。欢迎留言,欢迎交流,结缘三农】

点赞3、清远市 网友:[初遇]

【竹林的整地方法】

 1. 营造“四旁”林的整地挖穴方法:

麻竹性喜温热、湿润、肥沃的土壤,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栽植麻竹营造四旁竹林,既能绿化美化环景,保持水土,又能收获竹笋和竹材,获取经济效益。四旁栽植麻竹,一般地块零星、面积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因此多采用挖穴植竹法营造,可以根据具体地形地势,因地自宜,选择适当的密度,如2×3米,3×3米等,进行整地和开挖栽植穴,一般栽植穴以长7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左右规格,除去穴内石块、杂草、灌木根系,表土填入下层,底土翻到表层以利风化。整地挖穴工作应在头年冬季封冻前完成,以利土壤熟化。栽植后的3~5年内需逐年扩穴。

2. 营造成片林的整地方法:

整地包括林地清理、全面开垦和挖穴三个工序。造林整地质量好坏,不仅影响成活率,并且直接影响成林速度与竹笋产量。山地及丘陵坡地通常采用带状水平阶整地,带宽为1~1.5米,带间距大小,主要视设计造林密度、种植点的配置及造林地的坡度大小而定。一般在坡度较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带间距的宽度可以大些,以便拦蓄和保持水土。而需整理翻耕的带面宽度也与坡度有关,通常坡度为10~20度、21~30度、31~45度以上的坡面,则整理翻耕带面宽度相应为2~3米、2~2.5米及1~1.5米。对于坡度较缓的翻耕带可进行全深翻30~40厘米深,对较陡的翻耕带可先挖栽植穴(规格同上法),但需对翻耕带内的杂草及灌木除去,其空间待栽竹后3~5年内逐年翻耕完毕。在坡度陡的地方,带间植被(灌草)头年可以只割刈而不挖翻,只挖栽植穴,以免带来水土流失。待竹苗成活发笋生长后,第2~3年通过扶育逐年挖除。若在沟谷缓坡或河岸冲积地带,则可采用块状整地。同样既可以全面深翻或先挖栽植穴。整地挖穴填土需在头年土壤封冻前完成。

【竹苗栽植技术】

1. 麻竹苗的栽植时间:麻竹一般在3~4月发叶,6~9月发笋,栽苗造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进行。不过,在不同地区,由于温度、降水的季节性分配不同,则造林时间也不一样。如春季降雨充沛,无春旱的地区,1~3月份均可栽植;如有明显春旱,但有充足水源灌溉或灌水条件好的,也可以在1~3月份内任选时间栽培;而既有春旱,又不能较好的灌溉的,应在春旱及将结束,春季较大雨量的降雨期及将来临前栽植为好。这样,竹苗栽种后就能很快满足体内的水ā分动态平衡。这是确保造林成活率提高的重要一环,并有利于当年发笋长竹。

竹苗的选购

竹苗的选购

 2. 竹苗的选购与处理 竹苗应从正规公司购买,较大数量购苗时,应先前往苗地考察、签订相关合同。要按先整地改土,后栽苗的程序,衔节调运苗木时间。应随挖、随运、随栽。如一时不能栽完,应放在阴凉避风处“假植”,或用稻草打湿后覆盖,定时浇些水。远距离运输需打泥浆保湿包装运输,防止根芽干枯。在运输途中或上下车时要注意保护竹苗不受损伤。

在栽植前,用锋利快刀把竹头伤口削平,除光竹头笋壳,用浓泥浆(泥浆里加入适量浓度生根粉更好,生根粉的包装袋上有使用说明,按说明操作)浆根备栽。

3. 栽植方法:由于麻竹的地下茎有节间缩短的特点,在土壤中不作长距离的蔓延生长。栽苗时在整 翻好的土壤上或栽植穴上面需开穴(即挖窝)栽植,穴的空间处理很重要,要求每穴(每丛)用腐熟堆肥、厩杂肥15~25千克,与表土拌匀垫底,浇足底水,然后将竹苗直立栽植于穴内(直栽适宜于密植,常规稀植时也可以正面斜栽),分层对竹蔸盖土。竹蔸部覆土时要使细土与之紧密结合,适当提苗,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实,然后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形,以免穴内积水,弧形高度仅高于竹苗秆基3~5厘米,栽植深度以刚露出竹枝的一个节为准。注意回土以压实为度,不能用锄头捶打覆土;栽后灌足定根水;栽苗后,可用地膜或稿杆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发新根;覆盖后若发现土壤干燥或遇持续晴天,应揭膜灌水后再覆盖上地膜。当气温回升,夏季到来时揭去所盖地膜。竹苗成活走新根后才能按要求施肥,未成活或半成活时不宜施肥。

【抚育管理技术】

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新栽的竹苗,经过挖、运与栽植,根蔸受到损伤,吸收水分能力降低。若土壤水分不足,竹苗会因失水而枯死;相反,若因林地排水不良,基至栽植穴积水,根蔸不能正常呼吸代谢,会腐烂死亡。所以造林第一年初,如遇久旱不雨(7~10天),土壤干燥时,则必须及时灌溉;而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或遭冲刷时,又须及时培土和做好排水工作。灌溉时可以开挖水平沟引水自流灌溉,灌水量以土壤湿润为度;排水可在林地周围开排水沟,也可在林中挖排水沟引出。

松土除草

新造竹林,在林枝郁闭前,每年要松土除草1~2次。第一次在5~6月,这时杂草幼嫩,易腐烂;第二次在7~8月。稀植林栽后的1~3年可以间作豆科作物,若有间种则结合抚育农作物进行。同时,注意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壅垛压青,把杂草铲除后堆在竹蔸附近,也有培土的效果。这样有利于竹笋生长,可提高产量。

施肥

每年3次。第一次称春肥(基肥),3月中下旬扒土暴晒后进行,促进笋目萌发,增加竹丛产笋量。常用的春肥有人粪尿、猪栏肥、牛粪、饼肥等。一般每丛施人粪尿、猪栏肥或牛粪25~50千克,或腐熟的饼肥7~10千克,亦可施塘泥或堆肥150~200千克,肥料施入已扒开土的竹丛周围,施后随即盖土。第二三次施肥(追肥),应在竹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6~8月)进行,促进竹笋生长,提高其产量。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每丛每次可施入氮磷钾混合肥料(5:1:2)1~1.5千克,或尿素、硫酸铵等化肥0.5~1千克。先在竹丛四周开沟,将化肥均匀地撒入土内,或用水将化肥稀释后浇灌,施后随即盖土。要注意防止肥料直接接触嫩笋,以免引起竹笋萎缩死亡。

培土

未出土的竹笋,笋箨黄褐色,笋质细白脆嫩、味鲜。竹笋出土受光后,笋箨变绿或暗褐,竹笋老化,笋质降低。因此,在竹笋尚未出土前,用细碎的潮土培土,可避免竹笋的笋箨见光变色,防止老化,提高竹笋质量。通过培土,还可培育大笋,提高产量,培土厚度一般为15~30厘米。

扒晒

扒土是让竹蔸上的笋目露出土面,暴见阳光,以便提高温度,刺激和促进笋目萌发,同时也便于施肥。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用锄头自外向内将竹丛四周的土扒开,使笋目露出土外,但应注意不要损伤笋目。然后结合施肥ā覆土填回土壤。

割笋

割笋应掌握日期,割笋过早,笋体过嫩,产量低;过迟,则笋体老化,品质差。一般出笋初期和末期气温较低,竹笋生长缓慢,可每隔5~6天割1次,出笋盛期,气温高,生长快,笋质容易老化,每隔3~4天割1次。

割笋时,先扒开竹笋四周的泥土,用割笋刀从笋蔸上部切下割断,采割时切勿损伤附近笋目,割后必须用泥土覆盖已割笋的笋蔸,如肥水充足,其上部的笋目还会萌发出竹笋。结合割笋覆土,在竹丛四周松土除草。

留笋养竹

采笋与留养母竹是重要的技术关键,因为竹林是异龄林,合理的年龄结构及每丛保留合理的立竹数量甚为关键,可以视为竹林产量形成的内因。母竹留养方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养竹方法

第一年,竹苗栽植造林成活后,在首批出土的竹笋中,选留健壮的竹笋1~2株抚育成竹(第一次由母竹分生的后代,称第一支派、第二支派)。新竹长成后,在冬季来临前可砍去1/5~1/4的竹梢,以减少蒸腾,提高抗寒力,促使来年多发笋。此称“留母”。关键是不能在中后期出的笋中去“留母”,也就是说,中后期笋可以全部挖食。

第二年,把所有出土的竹笋全部挖食,本年度每丛可产竹笋5~10千克。

第三年,将早晚期笋全部挖食,只在第一支派、第二支派的盛期笋中选留2~3株母株。如果初期选留母竹多了会过多消耗竹丛养分,影响当年竹笋产量;而晚期发的笋,往往成竹质量差,而且此时选留母竹到冬季梢部尚未老化,易受冻害。

第四年,同第三年一样留养母竹,至年底,每丛留存母竹(1~4年生竹)7~8株。此时竹林已开始进入郁闭成林,每丛产笋20千克左右。

第五年,可把所有出土的竹笋全部挖食。

第六年,除首批笋选留2株外,可将全部出笋挖食,并于年底把第一年留养的母竹与栽植的母竹砍去。以后每隔5年进行一次。

第七、八、九年就只采笋,不留母竹。

第十年除采笋外,每丛选留新母竹3~4株,并于冬季将第三年留养的母竹砍除。

总之,麻竹的经营管理,以每丛母竹保持在7~8株左右为好。造林成活后留好母竹,每年都可采笋。每隔4~5年疏伐一次,而疏伐当年又留母一次。最好在8~10年时挖老竹蔸一次,以放宽地下空间,有利于林地持续利用。

第二种留养母竹的方法

在第1~2年“留母”,即第一年的首批笋选留2~3株。

第二年在头年留的新竹上长出新笋,又各选留1~2株培育成新竹。这样每丛竹中就有新竹7~8株。

第三、四、五年只割笋,不留母竹。

第六年除割笋外,每丛选留新母竹3~4株,并在冬季砍除3~4株老的母竹。

第七、八、九年同第三、四、五年。

第十年同第六年,并将第一、二年留母的老竹蔸挖除。

如此周而复始。由于笋用林每年要从林地里采笋,带走大量有机物质,因此,为了确保稳产高产,必须补充养分。要求每年每公顷追施有机肥37500千克;并配合施用化肥,以氮、磷肥为主,每年每公顷225千克,可分期施肥。

【竹林病虫害防治】

 麻竹从出笋期到竹材砍伐利用期,一直都有可能受到各种ā病虫害的危害。因此,病虫害防治是竹林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竹象鼻虫:竹象鼻虫的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内部霉烂,继而死亡。成虫每年发生一代,于土室中越冬,次年5月开始出土活动,6~7月活动盛期。成虫有假死现象,不善于飞翔,在笋体上啃咬笋箨纤维堵塞槽口。卵约经1周孵化为幼虫并蛀入笋体取食,被害幼笋则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①冬季结合林地垦复翻土,适当深挖,破坏竹象鼻虫的土室。②在清晨或黄昏人工捕捉该虫的成虫,立即杀死。③捕杀幼虫。当发现笋尖枯萎发黄,笋体变软,则被虫害的可能性极大,可用利刀切开捕杀。

2. 竹螟:竹螟又称竹苞虫、竹卷叶虫。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大模发生时竹叶可被吃光,影响光合作用,使来年出笋很少。成虫每年发生一代,有趋光性,在交尾产卵前需吸食花蜜补充营养,6月中下旬取食竹叶,7月中下旬老熟,到冬季在竹蔸附近疏松土中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①冬季结合垦复松土,消灭越冬幼虫。②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卷叶时,可喷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③5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④虫口密度大时,可在林中放“721”烟雾剂熏杀。

3. 竹蚜虫:主要危害竹叶部至秆部。竹蚜虫体形小,具有刺吸式口器,黑褐色,体外有少量的白粉覆盖,在麻竹叶部或秆部密集生长,吸食汁液。这是竹林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虫害,特别是在竹林密度过大、通风透气不良、过于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加强抚育管理,注意林地清理,合理调节密度,改善通风透光度。②用50%乐果乳剂800倍液喷杀。

4. 竹煤病:竹煤病发生较普遍,多种竹子都可能发生。主要危害竹叶与小枝,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致使竹子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竹煤病是由蚜虫或介壳虫的危害而引的。因为蚜虫和介壳虫的分泌物正是竹煤病病菌的营养来源。因此,防治方法以消灭蚜虫和介壳虫为主。也可用石硫合剂杀死煤病病菌。此外,适当砍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度改善,也可大大减少发病机会

点赞4、呼伦贝尔市 网友:幻日落樱

你好,感谢提问。

麻竹是长江流域及南方栽培最广的竹种,笋味甜美,易加工,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麻竹栽培上,易种易管,适应性强,刚栽前两年生长较慢,从第三年后进入快速生长期,而且病虫害极少。若要实现高产,主要做好选苗、选地、灌溉、除草施肥及留笋养笋工作。

1、选竹种

要选择1年生没抽过笋的苗,竹子头部两侧有笋母4-6个,而且根系发达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竹种。挖种要保护好竹子,将尾竹截去,注意最后一节的长度要适宜。

2、选地

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林地,还要考虑交通方便。

3、栽种

一般在4月份种植,每亩种植50-70株为宜。栽种时要将竹头部根茎两侧的笋母放置在竹种两边,不能朝上或朝下,避免生长受阻。麻竹不能种太深,栽后回土覆盖竹头就好,浇好定植水。

4、水肥管理

新栽竹苗,根蔸受损伤,吸水吸肥能力弱,不适合施肥,要注意开沟排水,避免积水影响竹苗成活,在秋冬季遇旱,要适时灌溉。麻竹栽后,每年在12月底至翌年2月,施用草木灰、土杂肥等作基肥,在麻竹出笋初期、盛期可追施氮磷钾复混肥,促进竹笋生长,提高产。

5、除草

新栽竹林要松土除草1-2次,一般在5-6月、7-8月进行,可将结合松土将杂草覆盖在竹蔸附近,能起到培土的效果。

6、采笋养笋

栽种前两年不宜采笋,第3年可开始采收。麻竹每年5-10月陆续出笋,每隔4-5天可采收一批,采笋时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保障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采收时要避免损失小笋目,采后注意用泥土覆盖笋蔸,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其上部的笋目还会萌发新的竹笋。

科学的采笋方法是先用小锄头刨开竹笋周围的泥土,再用专用切笋刀,选准在笋块顶叶相反方向的缩节部位切下取笋。

合理养笋是重要的技术措施,施竹林产量形成的内因。竹苗栽植造林成活后,在首批出土的竹笋中,选留健壮的竹笋1-2株抚育成竹。第二年在新笋中各选留1-2株培育成新竹,这样每丛竹中就有新竹7-8株,第三、四、五年只割笋,不留母竹,第六年除割笋外,每丛选留新母竹3-4株,并在冬季砍除3-4株老的母竹,如此周而复始。

7、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麻竹病虫害有竹象鼻虫、竹螟、竹蚜虫、竹煤病等,根据病虫害发生轻重程度,合理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防治。

点赞5、信阳市 网友:陆尘埃

种植麻竹只有一个诀窍,开春种植,存活率百分之九十,一般过完年到4月份是最佳种植期。广东英德西牛麻竹是中国麻竹之乡,清代开始麻竹产业逐步启航,到了七八十年代,西牛走向全国大批出售麻竹苗销路上,西牛老师傅挖竹苗的手艺成熟,有利于移栽提高存活率,到了现今网络时代,只要动动手机,就可以咨询批发竹苗价格,种植,做笋各种关于麻竹的信息。v信 yingde4848

点赞6、抚州市 网友:叶子纷飞

一、造林地的选择
  麻竹性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要求年均气温17- 22.5℃之间,最低温度不低于-4℃,全年无霜期极短;年平均降水量1200-1800毫米。麻竹对土壤要求严格,必须选择上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至中性砂质壤土或沙质土;土壤干燥瘠薄、石砾多或过于粘重的均不适于造林,一般以河两岸的冲积土为好。麻竹对地形的要求也较为严格,该竹种垂直分布的海拔较低。所以造林地应注意选择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麓、平原、溪河两岸,山坡的上部不宜栽植麻竹。
  二、造林季节
 
 麻竹一般都在3-4月发叶,恢复生长活动,5~11月间出笋长竹,幼竹生长可延至12月,以后进人休眠。由于麻竹大多采用移竹造林或用无性苗造林,所以直在生理活动最弱的1-3月休眠期进行造林。一般掌握在秆基芽目即将萌动前最为适宜。掌握好季节进行造林不仅成活率高,且当年出笋,一般3-4年即可成林。
  三、造林方法
  l、移母竹造林:母竹应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无病虫害、秆基的芽目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的1-2年生竹林,这样的母竹栽后易成活、发笋力强、成林快。根据闽南竹农经验:麻竹母竹年龄最好是7-8个月的幼竹,胸高直径以5-6厘米为宜,太粗挖运不便,太细则生活力差。秆基至少要有充实饱满的芽目4-6枚。侧根要多,并要密生支根。这样的母竹大致是在大暑前后出笋形成的幼竹。
  母竹选好后即可挖掘,在离母竹25-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由远到近逐渐深挖。注意不要损伤秆基、芽眼,根系要尽量保留,找到母竹秆柄与老竹秆基连接点,用山锄或快刀切断,带土全株挖起,注意切断时不要撕裂秆柄。全株挖起后,在离基部1.5-2.5米处,从节间中段斜行切断,切口成马蹄形。
  麻竹的栽植密度一般每公顷450-600株(30一40株/亩),成林后有 450~600丛,株行距为4 ×4(米)或4 ×5(米);穴的规格为50×50×40(厘米)。栽植时穴底先填表土,有条件的地方可施些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好,施下要与填底的表土拌和、然后将母竹斜放穴中,马蹿形切口向上,以便接存雨水,或栽时切口即用泥浆灌入,以防止竹秆散失水分而干枯。栽植时竹秆应正面斜放,不要反面斜放或直立栽植。母竹放好后即覆土。踏实,覆土应超过母竹原入土处3厘米左右为宜,上都要塞成馒头形,井盖草保湿。
  2、竹枝育苗造林:麻竹的竹秆每节有一主技,在主技基部分生若干侧枝,称次生枝,生技与次生技成簇生长,其基部都有隐芽,可萌发抽枝,节部又可生不定根,竹枝育苗即利用这一特性进行扦插育苗。
  竹枝育苗在春、夏、秋3季均可,但以3-4月最为适宜。
  竹枝育苗可用主技育苗,也可用次生枝育苗。主枝育苗是从2―3年生的竹秆上选择生长健壮、隐芽饱满且技蔸有根点的主技,从主技基部用利刀切下,切技时注意不要使枝蔸撕裂,也不要损伤隐芽和根点,在第三节上约2厘米处剪断,最上节保留些枝叶,剪去主枝下面侧枝,宿存技箨可剥去,露出芽眼。把切好的技段放入清水中或放在阴凉地方淋水保湿。以后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按株距15厘米斜放技段,再覆土压实,露出带技的第三节,下面全部埋入土中,然后盖草、淋水。杆插后要搭棚遮荫,棚不要太密,适当透光,如遇连日阴雨,要注意排水,如天旱要注意浇水,20天后要施一次稀薄的氮肥或人粪尿。主枝育苗,一般3个月即可成苗。
  用次生枝育苗,苗源更广。但首先要在育苗的前一年把母竹顶梢削去,使之失去顶端优势,也要剪去主枝,并将母竹秆基的芽目剥去,使之不能发笋长竹,这样就有充足的营养培养又多又壮的优质次生枝。用次生枝扦插育苗与主枝扦插育苗方法相同。
  枝条的选择一定要注意质量,能用作育苗的枝条是:枝节较短,粗壮,基部直径约1厘米,第一至第三节的芽要饱满,枝花要肥大并稍有根点露出,枝箨开始松离或脱落,技色青绿。为了保证扦插后有更高的成活率,有条件的地方技蔸可用50×10-6-l00×100-6茶乙酸处理 12小时,或在扦插时枝蔸沾些生根粉,以提高扦插成活率。
  四、麻竹幼林抚育管理
 
 l、母竹的养护与抚育
  麻竹造林后最忌人畜触动或风吹摇晃,所以要加强保护,最好要搭支架加以固定,禁止在造林地放牧。检查母竹顶端切口是否朝上,若是朝下,要重新朝上斜切,以便盛接雨水,或在切口涂泥浆,以防竹管干枯,影响侧芽生长发育。如遇久旱不雨,要求每隔5-6日浇水一次,有条件地方可引水灌溉。母竹成活后,如竹秆或技条芽开始萌发,说明秆基已开始发生新根,可每隔10-15天施稀尿水一次,立秋后即停止施肥。发笋前和出笋长竹后各中耕除草1次,使土壤疏松,避免杂草滋生,保证母竹及竹笋的良好生长。
  2.留母和更新
  新造的一株麻竹母竹,第一年最好留两个壮笋(早期笋)养竹,形成两个支系,第二、三年各再留两个壮笋养竹,其余割去,每丛共有 6株新母竹,每公顷约有 2700株,已形成合理的光合作用群体,可以充分地合成和积累有机养分。如抚育管理得当,第四年可出现笋高产,每年每丛共养新竹2株。第一年留养的母竹已衰老,秆基芽眼已无发笋能力,叶部分衰老,光合作用微弱,必须伐去。这样每丛可保留6株母竹。每年伐去4年生老竹2株,正常生产时,留笋养竹应在中期发笋中选择,伐竹时应将老竹蔸挖起,一般新竹总是在竹丛外围,老竹在竹丛中间,伐去老竹井挖掉老竹蔸,新竹也可安排往中间发展。
  五、成林抚育管理   1、保持合理竹林结构   麻竹从栽培成活起,实际上第二年就有少量笋收获,因为每株母竹除留两个笋(或3个)发展两个支系新母竹外,其余可以挖去。但第二年的笋还比较小,数量也少,还不能算真正的生产,一般第三、四年就可以开始批量生产了。投产后的竹林麻竹每公顷要保持450丛(每亩30丛),而每丛竹株数麻竹6株,每公顷立竹2700株(每亩180株),以后每年留母2株,其余笋可以全部割去。   麻竹以中期出的笋留母较好,中期笋出笋量多,可在恰当位置选择健壮的笋养成新母竹。   2、扒土施肥   扒土的目的是让竹(笋)蔸上的笋目露出,直接接触阳光,促进笋目早萌发、多萌发,以提高竹笋产量,同时扒土也便于施肥。麻竹产笋量高.每年都要补充大量的肥料。扒土工作最好在每年的2月或3月初进行,在竹丛四周用锄头自外向内扒开,使竹蔸、笋头的芽目暴露,扒土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损伤笋目和尽量少伤根系。笋目曝光约5-6天就可以施肥,这是一年中的第一次施肥,称施春肥。这次施肥的效果可以促进笋目萌发,增加竹丛出笋量,施春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厩肥、饼肥、人粪尿或土杂肥,施肥量视各种肥的质量而定,一般每丛可施人粪尿、厩肥25-50千克,或腐熟饼肥7-10千克,或土杂肥100-150千克。肥料施入扒开的沟中,随即覆土,覆土要比原来的土面略高。这次施肥由于肥料在土中发酵,增加了土温,提高土壤肥力。扒土同时也是一次松土,使土壤通气、保水,对竹蔸、笋蔸早发笋、多发笋都有促进作用。   第二次和第三次施肥目的是促进竹笋生长,养好母竹。麻竹喜肥,施肥次数多,产量更高,正如竹农所说:生笋如母鸡下蛋,有吃生到死,无吃死不生。”这说明施肥对提高竹笋产量的重要性。一般追肥施用时间以出笋初期和盛期为适宜,而且以施速效化肥为主,每丛可施氮、磷、钾混合肥料(5:1:2)1-1.5千克,或尿素、硫酸铵等化肥0.5-1千克。施肥同样要在竹丛四周开沟,将化肥撒人沟内或用水冲稀后浇灌,施后覆土。施时要注意出笋末期不要再施肥。因为后期施肥,会使幼竹生长过盛,组织幼嫩,入冬时容易受到冻害。   3.培土   麻竹的竹笋在土壤中生长,笋箨黄色,笋质细白、幼嫩,味鲜美,笋体直径生长一般在土中,出土后只增高而不增粗。竹笋出土接受阳光后,笋箨变绿或暗褐色,纤维老化,味苦涩,笋质降低,所以在竹笋末出土前要经常培土,使竹笋在土中有更长时间的生长,笋体更大,笋质更优,这样不仅产量提高,笋的食用价值也更大。培土时要培细碎的潮土,培土厚度一般要比原来土高15-30厘米。   4.锄草松土   栽培麻竹要像种植其它农作物一样经常锄草松土。锄草、松土可结合每次施肥时进行,也可结合笋头封土时进行。经常的锄草松土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在竹冠较稀的竹林里可以间种一些豆科作物或绿肥,收成后将其秸秆埋入竹丛周围,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为竹林生长创造良好的地下环境。特别是干旱气候,竹冠蒸腾大,竹林往往会因缺水而减产,经常锄草松土,切断地表毛细管,使土壤保持较多的水分,有利竹林发笋生长。   5、割笋   麻竹的竹笋要适时割。割笋过早,笋体小,产量低;过迟,笋体大,但笋质差,一般掌握在麻竹30厘米左右就可割笋,割笋时先扒开竹笋周围的泥土,用割笋刀沿笋绳上部割断,笋蔸要完整留下,也不要使笋柄与母竹接触点撕裂,因为笋蔸有再发笋能力(当年或第二年),笋蔸保护完好对提高笋产量有很大意义。割笋后切口有伤流,特别是出笋盛期伤流更多,割后不要马上覆土(称封土)。如随割随封,易使切口感染腐烂,以致出笋减少,所以割笋后要等数天,待切口自然干后封土,这样笋蔸会保持数年有发笋能力。割笋时还要注意不要损伤笋头芽目,有的一个竹蔸或笋蔸会萌发2-3个笋,在割先成熟的笋时要注意不要损伤还在继续生长中的笋。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